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感谢您的参阅。

《故乡的芦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内容大致上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物”,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进而,文章从“故乡的芦苇”这个“点”上引入第二层——“忆趣”,通过回忆用芦叶吹歌,折芦叶船,在芦苇丛中捉纺织娘等往事,抒发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之情以及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幻、尤、苇、朴、塘、狭、柴、帆、纯、辉、触、帐”这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

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了故乡的芦苇给“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的。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芦苇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怀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比喻句、拟人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及含义较深的句子;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芦苇”的图片资料,DVD教学光盘。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工具书学会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几”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12个生字,理解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正确书写“幻、狭、辉、尤、柴”这几个易写错的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新课

1、播放光盘,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认识芦苇。

芦苇: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匍匐。叶片宽披针形,两列。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长10-40厘米;小穗含4-7小花。生长于池沼、河岸或道旁。分布几遍中国和全世界温带地区。秆可作纸、人造棉、人造丝的原料,也供编席、帘等用;花序可作扫帚;根状茎入药,称“芦根”。

2、师述: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第17课《故乡的芦苇》。(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三、学生带着疑问听录音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认真听边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四、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学生借助《字、词、句、段、篇》等资料自学生字。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让学生自由地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是采用什么方法学的?师生共同评价。

3、播放光盘“生字学习”,进一步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学生分组讨论哪些生字的拼音易读错,哪些字容易多笔少画。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6、举行用生字扩词比赛,学会运用生字。

7、学习多音字“几”。

五、读课文。

学生认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并在自己喜欢的句子下面画横线。

六、思考。

理清文章条理,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了几个部分来写?

全文分了四个部分来叙述,首尾段落互相照应,表达“我”对故乡、对芦苇的怀念之情,中间部分先描写芦苇美景,再回忆童年趣事,文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七、课堂总结。

学生举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讲得不到位的内容老师点拨。

板书设计:

17、故乡的芦苇

写芦苇美景

难以忘怀 思念芦苇,怀念家乡

忆童年趣事

作业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幼想( ) 扑实( ) 池瑭( )

挟长( ) 摇拽 ( ) 胀篷( )

2、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爱故乡,更爱故乡的芦苇。

我爱 ,尤其爱 。

我想 ,尤其想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怀念家乡的情感。

2、朗读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词,回忆课文大意。

请小教师上台为其他同学听写生字。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二、精读课文,突破难点,体会感情。

1、学生用开火车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自然段是“写物”?哪些自然段是“忆趣”?(第2-4节“写物”;第5-7节“忆趣”?)。

2、分小组交流课文主要是写故乡的芦苇美还是写芦苇给“我”童年带来的快乐?(“写物”是为了“忆趣”,“忆趣”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播放光盘,听课文朗读第2-4自然段,赏芦苇美景。

(1)认真听课文朗读。

(2)说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如:①故乡的芦苇很多,很绿,很美。②“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句话中用了许多ABB式的叠词,而且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芦苇的美丽、碧绿、多写得生动形象。“镶”字也用得准确、贴切。③“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这句话中的“迫不及待”形象地写出了芦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采用拟人的手法增强了我们阅读的兴趣。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学生自由读第5-7自然段,忆童年趣事。

(1)①课文写了哪几件趣事?②哪件事最有趣?

(2)学生自己认为哪件事最有趣就选择描写这件事的段落有表情的朗读。

(3)汇报自己喜欢这部分内容的理由,并提出不理解的句子。

如:①第6自然段最后一句“船队”指许多芦叶船在水中航行,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幻想”是指孩子们对未来、对外面世界的美好憧憬。

②“星月交辉”的意思是什么?

(4)教师饱含激情地朗读第5-7自然段,全班学生闭眼想象用芦叶吹歌、折芦叶船、捉纺织娘的情景,尽情地享受快乐。

5、作者写芦苇的美,童年的快乐,实际上是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齐读第1节、第8节。(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芦苇的情感,同时还体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家乡的美景和自己童年的趣事向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共同评价。)

四、课堂总结。

学生把本堂课的收获用几句通顺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7故乡的芦苇

犹如绿色轻云 镶(绿、美)

芦苇美景 几乎……都…… (多)

怀念芦苇

怀念家乡

每当……就…… (生命力强)

用芦叶吹歌

童年趣事 折芦叶船

芦苇丛中捉纺织娘

作业

1、照样子,写词语。

一片片( )( )( )

绿油油( )( )( )

2、抄写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各一个。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以《家乡美景》为题写一个片断。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芦丛美景和童年。

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体会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热爱故乡的情感,进而学习作者的写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芦苇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芦苇,你们对这种植物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可从生长环境、特征、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2、在大家眼中平淡无奇的芦苇,却给那里生活过的孩子们留下了甜美的回忆,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樊发稼一起走进故乡的芦苇丛中,追忆那份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领读。

芦苇 蛛网 一畦畦 熠熠耀目 飘拂 飘逸 缤纷 恬静 纯真 纺织娘 魂牵梦绕 触须 羽翼 裹着

(1)“一畦畦”是一个数量词,你能找个词来替换它吗?文中“一畦畦”的是什么?能想象出油菜花地是什么样的吗?(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合理想象)

(2)“魂牵梦绕”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三、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美”,故乡是游子魂牵梦绕之地,在他的记忆中,有一种植物代表着故乡,寄托他对故乡的怀念与热爱,那就是故乡的芦苇。

二、细读品味,感悟真情。

(一)学习对家乡梦幻般的回忆部分(2-7自然段)

1、故乡有哪些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让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我常常怀念?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文字片:

“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 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 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2)这个排比句的结尾用了省略号,大家想象一下,在文中省略的可能还有哪些童年的记忆?

2、指导朗读。

(1)这一段话应当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来朗读呢?(指导学生读出对故乡的眷恋,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向往)

(2)指名朗读,生生互评。

(二)自由读8、9自然段,欣赏芦苇之美。

1、说一说,你在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2、这一部分中,你最欢哪句话?为什么?

3、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比喻句。

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秀枝,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给村庄镶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照样子说一、两个比喻句。

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魂牵梦绕”。

5、(播放芦苇的风光片)故乡的芦苇多美啊,让我们通过动情的朗读再来感受一下,好吗?(指名配乐读文,师生适当评价)

(三)合作学习10―13自然段,回忆童年趣事。

过渡:这么美的芦苇,一定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下面,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在难忘的往事中感受那一份份快乐。

1、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自由朗读,交流:课文中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要求:读懂这一部分的每一句话,不理解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讨讨论;说一说这件事为什么让人难忘;朗读时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其中,读出“童趣”来。)

2、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每一部分的学习重点。

(1)“吹芦叶哨”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童年的快乐。

①出示句子:“孩子们为这美们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呼唤着——”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在那鸟鸣似的歌声中,小伙伴们多么快乐啊!你听,大家吹得多起劲啊!请同学们一边想象这快乐的场景,一边配上优美的旋律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折芦叶船”在重点词句理解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①你能依照作者的讲述,说出制作芦叶船的几个步骤吗?

②他们是怎样试航的?谁能来表演一下他们当时的动作?(注意体会“小心翼翼、欢呼雀跃”。读“开船啰!开船锣”声音更欢快点。满脸笑容地读,体会童趣)

③出示句子:“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句子中的“船队”和“幻想”分别指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④读出孩子们做船的专注和放船的雀跃。

(3)“捉纺织娘”通过文本内容与资料介绍结合进行学习。

①纺织娘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到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②课件展示纺织娘,配以相关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③为什么他们要带着纺织娘的歌声进入梦乡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在这件事情中你体会到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无忧无虑,自由美妙)

④让我们通过朗读也走入那无忧无虑,自由美妙的童年吧。

3、同学们,在本文介绍的三件事中,详略是怎样安排的呢?(第一件事略,第二、三件事详)

4、读写结合指导:我们在一篇文章中要写几件事时,也应当适当安排详略,使文章内容更为合理。

(四)学习14-16自然段,体会热爱故乡之情

1、课文既写了家乡芦苇的多而美,又写了童年的快乐,作者到底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2、作者为什么爱故乡的芦苇?引导学生从芦苇的外形之美谈到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进而升华到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

3、你们能把作者对美妙童年的追忆,对阔别多年故乡的思念,通过朗读再一次深情表达吗?(齐读)

三、总结

本文的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情绪,使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相信大家也与作者一样,深深热恋着自己的故乡——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土地。那么在我们的故乡有哪些美景,哪些美好的事物值得赞美呢,课后就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一找吧。

篇三

教学目标:

这篇文章突出了语言美和情感美。因此教学中要“带学生在文章里走一个来回”,既要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如诗如歌的语言,受到情感的陶冶,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写法,在品词析句中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2、学习品读、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并积累下来。

教学准备:

图片、歌曲、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听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谈到故乡。

师:故乡是人们心中最亲切温馨的字眼,是无数游子魂牵梦萦之地。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樊发稼一起去他的故乡——上海崇明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生自由谈。

[设计意图:用歌曲导入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乡的情感,自然地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文本。]

二、美读悟情。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纠正多音字和生字的读音。

3、通过刚才的读,你们感受到了作者故乡的什么?(美)既然这么美,为什么作者单单写芦苇而不写别的呢?他对芦苇到底有一种什么特殊的感情呢?快速默读,请在课文中画出来。

这种特殊的亲切之感怎样读呢?谁来试着读读。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学生通过自读、指名读、默读等多种有目的性的朗读,初步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从认识生字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情感,并以此为线,从总体上入手,为后面的深入体会奠定基础。]

三、品读悟法。

1、芦苇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种快乐,画出来多读几遍。

2、重点指导朗读10、11、12、13自然段。

(1)“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这里的“探”换成“露”行不行?为什么?

(2)文中的省略号换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怎样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

(3)当学生找到的段落中有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时,适时引导学生体会使用修辞方法的好处。能使句子更形象、生动、具体。使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品读课文。

3、作者这样写让你感到快乐了吗?那么,当我们离开家乡,告别了这些快乐时光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14-16自然段。指导朗读14、15、16自然段。(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通过自读、互读、引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品读,深入文本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段落,引导学生“感受到这种快乐”。在此基础上,想象作者离家后的感受,从而体会到作者思乡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作者热爱自己的故乡,那你们是否也热爱自己的故乡呢?我们的故乡有哪些美好的景物或事物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学生畅谈)学完本课后,请你模仿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也借景抒情地写一写《故乡的……》

[设计意图:丰富的语言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习作奠定基础,学语文到用语文,学文从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fwr816.coM编辑分享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收购废话》教案三篇


废话,即对于部分听众而言,意义很小的话。指的是一段在当时情况下对事情发展没有任何正面作用的发言,又或者逻辑上矛盾的话。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过程与理解:抓住课文重点句子,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把话说得简洁明了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边默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突破方法:

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分析、理解

教学难点:

明白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加何修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借题激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就让我们跟着小熊一起来《收购废话》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1)“收购”是什么意思? 从各处买进

(2)“废话”可以收购吗?

(3)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生字,用括号括出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带生字词。

1、开火车认读

2、指导重点生字读音

“驶”:翘舌音,注意与平舌音“s”区分; “废”:声母是f,不是h; “录”:读“lù”,与“nù”区分; “斤”:前鼻音,注意不要读成“jīng”

3、跟着老师读

4、擦拼音读

5、同桌互相正音,练读

6、指名读生字词

(2)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 你还能给“了liǎo”组几个词吗? 了解 了断 了结 了得 多音词“重、了”组词。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观察生字特点,全班交流,汇报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要点:“购、酒、驶、郊、段”都是左右结构。其中,“酒”与“洒”要区分清 “驶”与“使”要区分,不要多横 “段”的笔顺要注意。

“废、疾”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区分“广字旁、病字旁”

“毕、录”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录”下不是“水”,最后一画是捺,不是点 “斤”是独体字,在田字格里居中。

2.出示生字“毕、废、斤、录、段”,读一读,写笔顺。

3.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讨论学习余下生字。

篇二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毕、废、购、酒、斤、录、疾、驶、郊、段”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了”。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借题激疑

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3.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收购废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师: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记生字词,和本课出现的一些成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师:都找出来了吗?我想请XX来把第一行的字词读一读。 生:……

师:真不错,普通话很标准,声音也很洪亮。

师:第二行的字词老师还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希望你也能像XX一样,做

到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

生:……

师:你可以当小老师了,你来带大家把第二行读一遍。

师:下面再跟老师把生字词读一遍,注意咬准字音。 生:…… (去掉拼音读)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汇报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师:在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觉得比较难记或者是难写的字呢?

生:…..

师:你又是如何把这么难的字给记住的?请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

生1:……

生2:…….

2.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购、酒、驶、段”,注意左窄右宽。

师:老师认为呢,难写的字有“购、酒、驶、段”,请大家自觉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注意左窄右宽。(生练)

3.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出示“明了”)你还能给“了liǎo”组几个词吗?

师:请大家看到大屏幕,我想请字写得的一位小朋友读读第一句话。

生:……

师:XX你来读读读第二句。

生:……

师:认真听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我们这里有一个…..

生:多音字。(板书) 师:谁能分别给它们组词?

生:…….

师:相信通过你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能记住这组多音字,谢谢你! 师:课文当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成语。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成语有哪些?

生:(预设)一望无际、画蛇添足、关门闭户、自相矛盾。

师:那你能说说 你对一望无际的理解吗?一望无际在我们书本的第5自然

段。请其他同学做好笔记。

生:……

师:解释非常到位,表扬XX。 师:那画蛇添足又是什么意思?

生:……

师:看来你对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理解了。我们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就不要画蛇添足了。

师:再看到关门闭户,XX你来解释。 生:……

师:自相矛盾呢,是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

(四)听范读,划分段落大意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范读,注意听清楚字音,

边听边思考:

本文可划分为多少段?每段分别又说了什么?(段落大意连线)

师:XX你把课文分为了几段?是怎么分段的? 生:……

师:真会归纳。下面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分段的。(ppT连线)

篇三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2.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1.学习第一部分。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把课文分为了五段。我们首先看到第一自然段。

师:请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小熊提出了什么样的疑问?用“——”画出有关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生:……

师:读得真好!那什么样的话才叫废话呢?我们带着小熊的疑问继续看到第2至4自然段。

2.学习第三部分。

学习第2~4自然段,了解猪先生说的话有什么毛病。

师:请大家默读第2~4自然段,用“~~~~~”画出猪先生说的话,再反复朗读。

师:谁来模仿一下猪先生的语气读一读。

生:……

师:听的同学请认真听,注意思考:从猪先生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小熊明白了什么?

师:XX你来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小熊明白了什么?

生:……

师:学了这一部分我们都明白了啰嗦就是废话。

3.学习第三部分。

学习第5~7自然段,了解鹭鸶的话有什么毛病。

(1)课间出示自学提示:

师:那鹭鸶的话又有什么毛病呢?认真听并用用“~~~~”画出鹭鸶当时说的话。想像鹭鸶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

师: 从鹭鸶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是废话吗?

生: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是废话。 师:小熊也明白了,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

师:说的真不错,你一定会与小熊成为好朋友的。

4.学习第四部分。

学习第8~10自然段,了解老猴的话有什么毛病。

师:接下来看第四部分(8~10自然段),第四部分我想找三个小演员。谁愿意来当当小演员?

师:XX你来扮演羊站长,XX你扮演老侯,XX你扮演小熊。老师读旁白。

其他同学请仔细听。
生:(分角色读)…… 师:都是合格的小演员。

师:其他的观众们,你们听出了老猴的话有什么毛病吗?

生:……

师:你听的真仔细。

6.学习第五部分。

师:最后一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三)回顾全文,得到启示

师: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到了小熊工作干得很出色,老师更想看到同学们比小熊更能干。假如你是小熊,你能帮助这些动物修改他们的废话吗? (课件出示画面)

1.我想对喝醉酒的猪先生说——

2.我想对站在湖边的鹭鸶说—— 3.我想对打开院门走进去的老猴说——

(修改老猴的话对一部分学生有难度,师生可以合作完成。

如:“一个老猴归,关门呼呼睡”;或者“老猴独自归,关门呼呼睡”)

师:谁来说说自己想对猪先生说的话?

师:相信猪先生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师:谁来对我们美丽的鹭鸶说几句呢?

生:……

师:你改的诗句真美,鹭鸶肯定非常感谢你。

师:谁再来开动小脑筋,帮老猴也改改?

生:……

师:真会动脑筋,看来老猴要向你学习了。

(三)拓展延伸,完成练习

1.依据情景练习。

师:小熊毕业后工作干得很出色,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两天,小熊又收购了一些废话。(ppT)想请你们帮忙改一改。

(1)我基本上全部完成了作业。

(2)丽丽快乐地度过了愉快的六一儿童节。

(3)操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2.课后收集你平时听过、看过或说过的废话,想想应怎么改。

3.选做题:续编《收购废话》的故事。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知冷知热


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 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 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 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蚁球漂流》教案三篇


小小的蚂蚁虽然微不足道,你用两根手指轻轻一掐,就能使它粉身碎骨,可是,成千上万只蚂蚁团结起来,却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小编准备了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蚁球漂流》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以及结合多媒体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到只要团结协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灾难。

教学重点: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蚁球是怎样漂流。

教学难点:领悟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4、学生提问:蚁球是什么?蚁球为什么要漂流?又会怎样漂流……

师:学贵于疑,你们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相信你们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整体感知,略读课文

1、阅读提示:人们在洪水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回答问题:“发现了一个蚁球”。

老师追问:“蚁球是什么?”

学生找到书中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1) 板书圆圈,问:“蚁球上的蚂蚁多不多?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生:蚁球爱上的蚂蚁很多,从“黑乎乎、密匝匝”中可以看出来。

(2) 师在圆圈中表示密匝匝。问:你还知道那些表示数量多的成语?

(成千上万、不计其数、数以万计……)

问:蚂蚁为什么要抱成一团,发生什么事情了?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课件出示第一段

同学们用“-----”线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洪水很凶很急。

问: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洪水很凶很急?(生:这句话把洪水比作猛兽,从“像猛兽、撕”中看出洪水很凶很急。)

你也能说这样的比喻句吗?

师:想亲眼看看像猛兽一样的洪水吗?

1、观看“洪水台风”视频

师:看了洪水台风,你此时的心情怎样?(很害怕,很紧张)

你能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读出洪水的凶、猛、急

师:洪水来势如此迅猛,人们站在堤岸上避险,弱小的蚂蚁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二)学习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学生快速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洪水来时,一窝蚂蚁迅速抱成一团随着波浪漂流。)

蚁球在洪水中是怎样漂流的呢?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蚁球漂流的句子反复读。

问:蚁球漂流的场面如何?理解“惊心动魄”

问: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惊心动魄?

2、课件出示第七段,根据学生回答随时讲解重点句子

“风吹浪打,蚁球在波峰上跳着,在波谷里滚着。”老师一边画波浪,一边解释峰和波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蚂蚁们处境很危险)

老师一边板书,一边启发:蚂蚁们正在生死线上垂死挣扎,更惊险的还在后头——

(学生读“不时,还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儿剥离开去”)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小蚂蚁成片地死去)

老师激情引导:面对生死劫难,小蚂蚁们是怎么做的?

3、课件出示: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让我们也来当回小蚂蚁吧,伸出一双手,十个手指紧紧相扣,闭上眼,把自己想象成十只小蚂蚁。

问:小蚂蚁们,你会松手吗?(不会)

为什么?(一松手,就会被洪水冲走,还会害了同伴)

师:坚持这个动作,在老师的提示下反复朗读“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老师启发:傍晚,洪水像猛兽撕开了江堤,一窝蚂蚁怎么办?读——

天越来越黑,风越来越狂,浪越来越高,此时蚂蚁们怎么办?读——

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早已筋疲力尽的小蚂蚁们实在坚持不住了,可他们仍然怎样?读——

问:紧紧抱在一起的蚂蚁们会相互说些什么?

问: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老师随机板书。(如团结拼博、英勇无畏……)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第七自然段,要读出那种团结勇敢的精神。

师:让我们为这群勇敢团结的蚂蚁们加加油吧!

( 四 )、学习第八自然段

经历生死劫难的蚁球终于靠岸了,它们会争先恐后地爬上堤岸吗?

学生自由朗读第八段,(不会,一窝蚂蚁迅速而秩序井然地冲上堤岸)
课件出示这句话。问:这句话中的“冲”能否改成“爬”?(不能,“冲”体现蚂蚁上岸的速度很快。)

在冲的过程中却能做到秩序井然,从中可以看出,这群蚂蚁们有什么品质?

(纪律严明)

问:是否靠岸的蚂蚁们都能得救呢?

师问:你想对最底层的蚂蚁们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英勇牺牲的小蚂蚁身边。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最底层的蚂蚁有种怎样的精神令你如此感动?

老师随机板书:纪律严明、无私奉献

让我们带着对最底层英勇牺牲的勇士们无限地崇敬之情,大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四、 升华感悟

小蚂蚁们面对灾难如此团结,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1、课件展示“抗震救灾”视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大家心手相连,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因为(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2、跟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3、动作演示团结就是力量。

五、板书设计

 25、蚁球漂流

一只小小的蚂蚁 峰 生 一群坚强团结的蚂蚁

柔弱 纪律严明

可怜 谷 死   无私奉献

……

 团结就是力量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读为本,以读为纲,以读为法,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性阅读。

2、通过听、说、读、议、想、写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质疑能力,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了解蚂蚁是怎么漂流靠岸的,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感受蚂蚁的团结与牺牲精神,懂得团结就是生命,只要团结协作,就能克服困难和灾难。

2、大胆地交流和表情朗读课文,展开丰富想象,体验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蚂蚁是怎样漂流靠岸的。

2、难点:深入蚁球的内部,感受蚂蚁的形象,体会他们的团结和勇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质疑启思。

1、出示漂流图片,问: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哪些同学有过漂流的经历?说说你的感受。(板书漂流)

2、揭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25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3、蚁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漂流的?让我们来看课文。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文。 找出老人解释“蚁球漂流”的段落。

2、划出老人的话中直接说明蚁球漂流的句子。从老人的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3、过渡

蚁球并不多见,那是蚂蚁们在遭遇灭顶之灾时采取的逃生手段。那么,这一窝蚂蚁到底遭遇了怎样的灾难呢?

4、 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洪水像猛兽撕开了江堤,垸内一片汪洋”的意思。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引出重点段的学习: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蚁球是怎么漂流的呢?(课件演示)

2、谈感受。同学们你看了这个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

3、指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你找了吗?

4、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七自然段,把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次。
5、重点指导

这时,人们看清了,那是一个足球大的蚁球,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

引导感悟:

1、比较、质疑;小小的蚂蚁为什么会形成足球大的蚁球?

2、感悟:在这里,你感受最深的是蚂蚁的什么?(相机板书:紧紧抱)

风吹浪打,蚁球在波峰上跳着,在波谷里滚着。

引导感悟:

1、理解波峰波谷:波浪起伏的时候,就像是一座座山峰。(板画:波峰波谷)

2、感受洪水如猛兽:洪水到底有多大呢?你能在课文中找个句子读一读吗?(课件演示如猛兽般的洪水)

3、在这里你感受到了蚂蚁的什么呢?

不时,还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儿剥离开去。

引导感悟:

1、蚁团如铁器上的油漆片剥离开去的景象。(课件演示)

2、剥离意味着什么?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

此时此刻,岸上的人们看得什么呀?——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谁来读出这种感觉?在狂暴的洪水面前,小小的蚂蚁是弱小的,所以不时会有小团的蚂蚁被浪头从整个蚁球上打落,成为英勇的牺牲者,但还有更多的蚂蚁依然紧紧地抱在一起,向着胜利的彼岸、生存的希望冲去。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感受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吧!齐读第七自然段。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弱小的蚂蚁与狂暴的洪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结果怎样呢?请一位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当灾难中的蚂蚁到达安全地带时,他们又是怎样表现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2、想一想,当同伴用自己的身躯换来了我们的生命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3、就带着这新的感受,齐读这个自然段。(相机板书:冲仍然紧紧抱)

五、深化主题,布置作业

1、引出观看者:看到这一幕,岸上的人们又会受到怎样的震感呢?请大家找到描写受灾人的句子。

2、出示句子:清晨,受灾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在堤上,凝望着水中的家园。

3、这是一群怎样的人们呢?

4、就是这样一群失去房子,失去田地,甚至失去亲人的人们,当小小的蚂蚁们都能紧紧地抱成团,形成蚁球和凶猛的洪水斗争,他们会怎样想呢?怎样做呢?

5、总结板书

6、总结谈话:课文学到这里,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这节课的感受或收获,你想说点什么?

没错,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团结就是力量。在生命旅途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遇到困难,但面对危难时,我们可以团结一致,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克服困难,永不放弃。

六、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身边能体现团结精神的事例。

篇三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猛、撕、堤、波、抹、糊、涂、迅、速、峰、漆、剥”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体会到只要团结协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灾难。

教学重难点:

1.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蚁球是怎样漂流靠岸的。

2.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带生字的词语课件(或卡片)。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话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漂流”吗?(板书:漂流)

2.你们看到过“蚁球”吗?想像一下它会是什么样的?(板书:蚁球)

3.“蚁球漂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进行“领读—抢读—开火车读”竞赛。

重点指导:“撕、速”的声母是平舌音;“猛、峰”的韵母是eng,不要读成ong;“蚁”不要读成yì;“堤”不要读成tí。熟读的新词有:猛兽、波峰、凝望、糊涂、迅速、密匝匝、油漆、剥离、惊心动魄、秩序井然。

(2)“剥离”的“剥”还可以怎么组词?当它和“皮”组成词时读什么呢?(出示:剥皮)你还能给“剥bāo”组几个词吗?

(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她)的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顺了吗?

(4)集体评议,纠正字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指名说)

三、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按结构归为一类读,可以分平舌音或翘舌音读,也可以组词读)

2.交流识记难字或易错字的方法。

(“抹”字右半部分是“末”,不是“未”;将“堤、波、涂”的部首换成另一个部首,变成另一个字)

3.指导书写。

(本课生字以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为主,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撕、糊”各部分应写得窄一点,中间部分的下端都要比左右部分的下端略高;“迅、速”的最后一笔是“平捺”,要写得略长,以托住里边部分)

4.学生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注意写字姿势。

四、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到只要团结协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灾难。

教学重难点:

1.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蚁球是怎样漂流靠岸的。

2.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带生字的词语课件(或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猛兽、撕开、堤岸、波峰、糊涂、迅速、油漆、剥离、秩序井然。

2.读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洪水。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洪水来临的句子,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扣住“像猛兽”、“撕”来体会洪水来势凶猛,大而急,把江堤冲出了一道口子。相机板书:洪水来临、像猛兽、一片汪洋)

(3)出示句子:“洪水像猛兽撕开了江堤,垸内一片汪洋。”谁能照样子说几个形象的比喻句?用“……像……”的句式练习说话。

(4)指导朗读。(“撕”字应重读,后半句语速稍慢。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5)此时此刻,人们是怎样做的,又会怎样想?(联系课文中“凝望着水中的家园”想像人们的心情)

2.学习第2~7自然段,感知蚁球漂流。

(1)洪水来势如此的凶猛,弱小的蚂蚁是怎样自救的呢?蚂蚁的顽强勇敢。(相机板书:蚁球漂流,跳着、滚着)

(2)指导朗读。(表示蚁球漂流动作的词“紧紧抱”、“跳着”、“滚着”应重读)

(3)蚁球在波峰上跳着,在波谷里滚着,那是多么扣人心弦的一幕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只蚂蚁。洪水来了,我们密匝匝的紧紧抱在一起。洪水越来越猛,浪头越来越高,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呢?(学生展开想像,自由描述)

(4)出示句子:“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生自由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想像铁栏杆、篮球架等油漆片儿剥落的情景,思考:小团蚂蚁像油漆片儿一样被洪水剥离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扣住“像油漆片儿”理解蚂蚁是成片成片的牺牲,从中体会蚂蚁在洪水中求生的努力,感悟它们的英勇无惧)
(5)小小的蚂蚁与洪水做着顽强的斗争,它们多么团结,多么勇敢。你们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师生评议,再指名读)

3.学习第8自然段,领悟团结就是力量。

(1)弱小的蚂蚁与狂暴的洪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结果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感动?

(2)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感动的原因。(学生说到哪一句,教师就相机点拨)

1“蚁球靠岸了,蚂蚁一层层散开,迅速而秩序井然地冲上堤岸。”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秩序井然”的意思,并指导说话。

教师质疑:如果蚂蚁们争先恐后地离去,结果会怎么样呢?让学生感悟小小的蚂蚁不仅团结,而且纪律严明)

2“岸边水中仍然留下了不小的一团蚂蚁……但它们仍然紧紧地抱在一起。”

紧抱在一起的底层牺牲者用生命换来了绝大多数蚂蚁的平安和胜利。指导朗读应语气低沉,语速稍慢)

(3)教师小结:团结就是力量,弱小的蚂蚁通过团结协作,绝大部分得救了。(板书:蚂蚁得救,迅速、秩序井然)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1.看着这一切,聚在堤岸上的人们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2.向家人复述蚁球漂流的经过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


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知识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

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二.活动 物体怎样传热

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

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 测量变化的水温

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

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十二生肖的故事》教案三篇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肖、庙、将、励、钟、缓、除、迈、伐、偷、蛇、丧”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蒙”。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体知道如何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一种动物玩具)在生日当天,我收到了朋友的礼物。猜猜朋友为什么会送这个礼物给我?(引出生肖)

2.你属什么?你的家里分别是属什么的呢?(指名答)

3.你还知道哪些属相?(课件一一出示十二生肖,引导学生观察辨认)

4.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我们用十二种动物作标志,一种动物作标志,一种动物表示一个生肖,也就是一个属相。为什么古代的人们会把这十二种动物作为生肖呢?这里边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十二生肖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词画和问号。

(三)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小组合作认读生字,讨论识字方法。

2.汇报交流。

(1)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最难读?哪个最容易读错?

(“生肖”的“肖”的读音是xiào,不要读成xiāo,这个字用作姓解时才读xiāo)

(2)各种方式读生字。

(3)去掉拼音,你还会读生字吗?先自己试试,然后请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在组内抽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

(4)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并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3.课件出示生字词,小老师“开火车”领读。

生肖神庙奖励将要缓缓老态龙钟

迈着除夕夜步伐偷偷蛇洞垂头丧气

4.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讨论交流。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答非所问:回答的不是要问的。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沮丧的神情。

信以为真:把假的当作真的相信。

除夕夜: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悠然自得:悠闲从容,心情舒畅。

5.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得不准的字加以纠正。(注意“将”,“蒙”两个字的读音)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呢?

重点指导

“励”的左半部是“厉”,不要写成“历”。

“丧”的第一笔横宜短,第二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比第一横略长,下半部分不要多加一撇。

2.自由练习,每个字写两遍。

(教师巡视,及时评价,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自读课文,概括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体知道如何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你能按顺序说出十二生肖吗?

2.我们以前背过一首关于十二生肖的儿歌,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拍手读读。(课件出示儿歌《生肖歌》,帮助学生记忆生肖的先后顺序)老鼠前面走,马儿跑得欢,跟着老黄牛,羊儿山坡走,虎一声吼,猴子翻跟头,兔子抖三抖,金鸡喊加油,上龙在游,黄狗守门口,草里蛇在扭,肥猪睡不够。

3.再读读课文,想想老鼠为什么能排行第一?用“——”画出重点词句,并仔细体会。

4.汇报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抓住以下重点词句体会并指导朗读。

(1)“不知怎么,猫把拜年的日子忘了,他去向老鼠打听。精明的老鼠答非所问地要猫放心睡觉好了。”(老鼠没有回答猫的问题,而是要猫放心地睡觉,说明它已经在想办法,要赶在猫之前来到神庙)

比较句子:精明的老鼠答非所问地要猫放心睡觉好了。老鼠要猫放心睡觉好了。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老鼠的狡猾、精明)

(2)“那尖嘴巴老鼠,早在大年三十夜就溜到牛棚顶上,一直观察着四周的动静。初一清晨,他见老牛出门了,就偷偷蹿到老牛背上。”(精明狡猾的老鼠蹿到牛背上随牛去神庙。指导朗读)

(3)“庙门打开的一瞬间,尖嘴巴突然从牛背上跳进门内,大声叫道:‘我是第一名!’”(“一瞬间”形容时间很短,这只老鼠不仅狡猾,而且挺机灵,出其不意地抢在老黄牛之前跳进门内,获得了第一名。

比较句子:庙门打开的一瞬间,尖嘴巴突然从牛背上跳进门内,大声叫道:“我是第一名!”庙门打开的时候,尖嘴巴从牛背上跳进门内,叫道:“我是第一名!”你认为哪句写得好?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老鼠的机灵)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感情和语气。

2.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小动物最可爱。

(三)复述课文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 文本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动物们按照天神发布的命令,在正月初一清晨到神庙拜年,来得最早的十二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为年号,他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故事生动有趣!

2、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浅显,学生 只要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课主要采取个四阶段进行:初读(初读要求要正确,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清楚,做到不丢字)——小组自由朗读、精读(朗读指导)——小组汇报阶段、复述故事、拓展延伸(十二生肖的排序)、结尾(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

3、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话来讲故事的内容

四、 教学难点: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五、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在上课之前呢,同学们先听听老师唱一首歌谣。

歌谣:

小老鼠,吹喇叭,牛儿头上扎彩花

后面跟着谁呢?虎兔龙蛇马。

羊儿踩着高跷跷,猴子乐得摇尾巴。

鸡打鼓,狗敲锣,猪在后面放烟花。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唱得歌谣是与什么有关吗?——十二生肖歌谣。

对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十二生肖的故事》板书——(两分钟)

(自己根据春节乐器《喜洋洋》自己填的词)

2、这个“肖”字是读第四声,那么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第一声,它怎么组词?“姓肖”嗯,对了,同学们要记住这个多音字哦!

(二)学习导航:

师:这节课我们将要完成什么任务呢?看哪里?——学习导航,

师:自己在心里默读下我们学习导航的任务。默读完了吗?——完了。明确了任务,那我们就一起带着我们的任务来一起学习这个故事吧! (一分钟)

(三) 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初读——正确地读】(教学重点)

师:下面我们就由小组长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地朗读课文,不要丢子、添字哦!读完后就与组内同学讨论你所读懂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且讨论自己所读懂的)

师: 刚刚在同学们读的时候,老师大概看了下同学们,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做了预习,看到书上都做了相应的记号,很好!会预习的学生是会学习的好学生!(预习检查)(七分钟)

(四)小组交流汇报环节:【熟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师:下面就跟大家说说你所读懂的或是你们组读懂的吧!

预设学生的问题及对策:

1、 读懂了一、二自然段。(天神发布了命令)。此环节引导学生用:我们组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程序:先让学生讲自己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然后请这位同学读一读!——评价语:你读得真流利!请坐!

2、 三自然段(老鼠把猫给骗了)学生读一读。指导“美美地”后面一个“美”应该是轻声地。让全班同学跟着读,美美地。老师建议加些动作,要是学生能在朗读这里加点动作就好了!全组加点动作来朗读!同学在哪里做动作呢?酣睡、美美地。全组一起来朗读!

3、 四自然段,汇报员稍微读读就可以了,

4、 五自然段!汇报员读一读。讲一讲“蹿”形容很轻、快、声音小。

5、 六、七自然段(重点知道朗读),句子比较。指导朗在读,应该读出老鼠的大声,老牛的缓慢!

6、 九、十自然段:(重点讲排序)汇报员稍微汇报就可以了。十二生肖的排序就在此环节一起出示。

师:有哪些动物呢?同学们按次序来讲一讲!自己在黑板上贴十二生肖的图片。评价:你真的会读书,读出这么重要的信息!

7、 十一、十二:(重点指导朗读)汇报员先读,学生评价,全班一起来!把猫前面的悠然自得表现出来,把后面读一读!

8、 还什么不懂的吗?由学生针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 来回答!(十七分钟分钟)

(五)十二生肖排序,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教学难点】(五分钟)

师:下面我们看到我们的黑板!

这是我们十二生肖的排序!

你们的生肖是?——羊,猴。我们班上生肖是羊的同学大一些呢?还是属羊呢?为什么?(羊的生肖在前面)那么你们知道自己出生的年份吗?知道?2003年。2003年是羊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羊!2004年是猴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猴了!今年是2012年是龙年,那么今年出生的宝宝,他的生肖就是?龙!嗯,同学们明白了!

师:同学们,那么到猪年后呢?接着又是什么年呢?——鼠年。嗯,对又开始新一轮的旋转了!同学们,你们看过我们的钟表是怎么走路的?——滴答滴答。嗯,那么时针走到十二点,是否就不走了?——没有!对!它继续往前走,一直一圈一圈的走着走着,我们的十二生肖也是这样子的,也是这样一圈一圈的轮着走的!

(六)故事的回顾。总结(五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二生肖的故事? 下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话把故事讲一讲呢?一分钟考虑!(复述)。

(七)拓展:(两分钟)

你知道哪些与十二生肖的动物有关的成语吗?知道的就大声读一读!

鼠目寸光 九牛一毛 如虎添翼 狡兔三窟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一马当先 亡羊补牢

猴年马月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猪狗不如

(八)布置作业:(一分钟)

回去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 板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故事生动有趣,内容浅显,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民谷文化的兴趣,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知道如何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教学重点: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用具:

字词卡、十二生肖动物的头饰、小黑板、生肖与年号转转盘教具。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强化记忆。

1、 出示字词卡,指读:答非所问、信以为真、老态龙钟、争先恐后、垂头丧气、悠然自得

2、 齐读记忆。

3、 质疑激趣,引入课题。

师(1)谈一谈你的生肖是什么?你还知道其他人的生肖吗?(各抒己见)

师(2)教师点评,激趣导入学习:在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生肖相同,为什么有的人生肖不一样?关于生肖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十二生肖的故事》,并板书课题。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二、合作学习、感悟内容

1、小组内交流读文:思考:十二生肖中主要写了哪几种动物?

[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让其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十二生肖”及其由来。(附板书设计)

教师用简笔画,简洁明了地表明十二生肖的排列次序。

[说明:此教学环节中,让课文故事更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3、 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故事前因后果。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体会老鼠的精明与狡猾。

三、拓展训练,深化理解。(出示小黑板)

1、智力热身

花花是2004年生的,生肖是猴,哥哥比她大五岁,哥哥是()年生的,生肖是();妹妹比她小两岁,妹妹是()年生的,生肖是()。

2、智力闯关。

华华12岁了,属猪,妈妈也属猪,请问妈妈()岁生下她的。

[ 说明:拓展训练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充分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体现了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

3、游戏(找朋友)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知冷知热


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 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 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 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胀冷缩


热胀冷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

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

一.活动 自制“液体温度计”

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对学生的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 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预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3.)方法指导。

(4.)学生观察。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1.)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

(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

1.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一.教学导入

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提问: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活动 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实验的设计:

(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①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

②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

·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启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

·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跃的同学给予肯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方案。

2.实验现象猜想。

3.按设计的方法完成实验。

4.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5.分析比较,我们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吗?

三.小结:

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学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

1.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道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准备

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踩瘪的乒乓球等。

一.教学导入

1.阅读指南车信箱。

2.液体、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思考: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

3.让我们一同来研究研究吧!

二.活动 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

1.实验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1)教师演示: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步骤:

①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交待注意事项。)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

(4)描述实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2.补充实验:玻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老师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热不易炸裂)可以顺利地进入管内到达底部,用酒精灯加热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内,你们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内,你们又推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2)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看到的现象。

(3)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4)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小结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1)解释教材出示的三种现象。

(2)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绝招》教案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绝招》
(对话:)
师:孩子们,你们观察一下老师的眼睛,谁能说出老师的眼睛与大家眼睛的不同之处?
学生兴趣盎然地观察着我的眼睛,然后兴奋地举起手来。
生1:老师的眼睛会说话!
师:看来你抓住了老师眼睛的特点来说了,你观察得很仔细。还能从其他方面观察吗?
生2:老师戴着眼镜!
师:是啊,老师和大家的眼睛的不同之处就是戴上了一副讨厌的眼镜,不过老师的眼睛还拥有一个绝招,想看吗?
师:不过在看老师表演绝招之前,老师想先请大家做一个游戏,听老师的指令让你的眼珠子在你的眼眶里转动起来:左,上,右,下
(说的速度越来越快,孩子们的脑袋转得也越来越快。)
这时让孩子们停下来,让他们看我转眼珠子,刚开始转,就赢得了孩子们一阵阵的唏嘘声,有的外向性的孩子索性大声地称赞起我来了。此时我抓住契机,说:“其实老师刚开始转眼珠子时也和大家一样,转的是小脑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会拥有这项绝招吗?又是怎样练成的吗?要想揭开这个谜底,或许你会从今天学习的《绝招》一文中得到启示……”(用相似的情境激发兴趣,此乃一举两得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②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③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讨论: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
3.讨论:
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②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③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什么是绝招?
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
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③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练习生活谈谈对“绝招”的认识,升华了小学生的情感。引导小学生采访周围人物的绝招,这就把语文教学生活化了。
【板书设计】
16 绝招
三胖 憋气时间长 先天禀赋
二福 武术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小柱子乘法学习本领、刻苦求知
勤学出“绝招”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一文,希望“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范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