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与垂直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要知道优秀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你是否在为不会写教案课件而烦恼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与垂直,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上的教学内容,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相交和垂直的现象,理解垂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经历探索相交与垂直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每组学生准备两根纸条、一颗图钉和一块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会画角吗?画几个角来大家看一看。
学生画角,抽几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图61
教师:这些角的两条边都分别相交于一点(课件上的线闪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相交。
(板书:相交)
[点评: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上,有效地利用学生原有认识基础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
二、进行新课
1教学单元主题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生活中也有许多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出哪些直线是相交的。
学生找出图中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以后,多媒体课件隐去图中的其他情境,只剩下两条线相交的一些图形。
教师:这些直线是怎样相交的呢?我们可以用纸条来摆一摆,两根纸条怎样摆才是相交的呢?
学生摆出相交的纸条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用多媒体课件把两条直线相交的现象抽象出来(如图62)。图62
教师:从图中你发现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形成4个角。
教师: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点,这个点我们称为交点,再看看4个角,能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角吗?
学生:角1和角3是大小相同的锐角,角2和角4是大小相同的钝角。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图钉钉住相交纸条的交点,钉的时候可以用木板垫着钉,注意不要把桌子钉坏了。
教师:这样一来,这两根相交的纸条就可以转动了,请同学们转动纸条,你又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的发现包括:(1)这些纸条是绕着交点转动的;
(2)随着转动,角的大小要起变化。
教师:我们重点看一看这些角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将其中的一个角转为直角吗?
学生转动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把学生展示的图形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来(如图63)。图63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一个角成直角时,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
教师:这个结论正确吗?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边比一比。
学生比后,证实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交点就是垂足。
教师在课题后接着板书:垂直,使课题成为:相交与垂直。
教师: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什么叫“互相”垂直?
引导学生对照图形直观地理解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时,就有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条直线的结论,这叫做互相垂直。
教师: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相邻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回答略。
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哪些直线相交?哪些直线互相垂直?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关注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重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二是突出从一般的相交到特殊的相交(垂直)的认知过程,三是用纸条摆相交的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关注对一些重点问题的理解,比如组织学生讨论相交的两条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如果一个角是直角,另三个角是什么角?什么叫“互相”垂直?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教学例1、例2。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教师:怎样用三角板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就是要使要画的线与黑板上的线成90°的角,这就需要先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然后把直角的一条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紧靠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和已知的这条直线成直角。教师: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画一画垂线。让学生用三角板在下面试画后,抽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1~4题。
(本案例由路平提供)

fwr816.coM编辑分享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相交与垂直


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上的教学内容,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相交和垂直的现象,理解垂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经历探索相交与垂直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每组学生准备两根纸条、一颗图钉和一块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会画角吗?画几个角来大家看一看。
学生画角,抽几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图61
教师:这些角的两条边都分别相交于一点(课件上的线闪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相交。
(板书:相交)
[点评: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上,有效地利用学生原有认识基础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
二、进行新课
1教学单元主题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生活中也有许多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出哪些直线是相交的。
学生找出图中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以后,多媒体课件隐去图中的其他情境,只剩下两条线相交的一些图形。
教师:这些直线是怎样相交的呢?我们可以用纸条来摆一摆,两根纸条怎样摆才是相交的呢?
学生摆出相交的纸条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用多媒体课件把两条直线相交的现象抽象出来(如图62)。图62
教师:从图中你发现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形成4个角。
教师: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点,这个点我们称为交点,再看看4个角,能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角吗?
学生:角1和角3是大小相同的锐角,角2和角4是大小相同的钝角。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图钉钉住相交纸条的交点,钉的时候可以用木板垫着钉,注意不要把桌子钉坏了。
教师:这样一来,这两根相交的纸条就可以转动了,请同学们转动纸条,你又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的发现包括:(1)这些纸条是绕着交点转动的;
(2)随着转动,角的大小要起变化。
教师:我们重点看一看这些角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将其中的一个角转为直角吗?
学生转动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把学生展示的图形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来(如图63)。图63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一个角成直角时,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
教师:这个结论正确吗?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边比一比。
学生比后,证实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交点就是垂足。
教师在课题后接着板书:垂直,使课题成为:相交与垂直。
教师: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什么叫“互相”垂直?
引导学生对照图形直观地理解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时,就有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条直线的结论,这叫做互相垂直。
教师: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相邻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回答略。
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哪些直线相交?哪些直线互相垂直?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关注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重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二是突出从一般的相交到特殊的相交(垂直)的认知过程,三是用纸条摆相交的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关注对一些重点问题的理解,比如组织学生讨论相交的两条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如果一个角是直角,另三个角是什么角?什么叫“互相”垂直?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教学例1、例2。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教师:怎样用三角板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就是要使要画的线与黑板上的线成90°的角,这就需要先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然后把直角的一条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紧靠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和已知的这条直线成直角。教师: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画一画垂线。让学生用三角板在下面试画后,抽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1~4题。
(本案例由路平提供)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相交与垂直


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上的教学内容,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相交和垂直的现象,理解垂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经历探索相交与垂直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每组学生准备两根纸条、一颗图钉和一块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会画角吗?画几个角来大家看一看。
学生画角,抽几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图61
教师:这些角的两条边都分别相交于一点(课件上的线闪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相交。
(板书:相交)
[点评: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上,有效地利用学生原有认识基础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
二、进行新课
1教学单元主题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生活中也有许多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出哪些直线是相交的。
学生找出图中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以后,多媒体课件隐去图中的其他情境,只剩下两条线相交的一些图形。
教师:这些直线是怎样相交的呢?我们可以用纸条来摆一摆,两根纸条怎样摆才是相交的呢?
学生摆出相交的纸条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用多媒体课件把两条直线相交的现象抽象出来(如图62)。图62
教师:从图中你发现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形成4个角。
教师: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点,这个点我们称为交点,再看看4个角,能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角吗?
学生:角1和角3是大小相同的锐角,角2和角4是大小相同的钝角。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图钉钉住相交纸条的交点,钉的时候可以用木板垫着钉,注意不要把桌子钉坏了。
教师:这样一来,这两根相交的纸条就可以转动了,请同学们转动纸条,你又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的发现包括:(1)这些纸条是绕着交点转动的;
(2)随着转动,角的大小要起变化。
教师:我们重点看一看这些角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将其中的一个角转为直角吗?
学生转动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把学生展示的图形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来(如图63)。图63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一个角成直角时,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
教师:这个结论正确吗?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边比一比。
学生比后,证实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交点就是垂足。
教师在课题后接着板书:垂直,使课题成为:相交与垂直。
教师: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什么叫“互相”垂直?
引导学生对照图形直观地理解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时,就有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条直线的结论,这叫做互相垂直。
教师: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相邻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回答略。
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哪些直线相交?哪些直线互相垂直?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关注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重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二是突出从一般的相交到特殊的相交(垂直)的认知过程,三是用纸条摆相交的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关注对一些重点问题的理解,比如组织学生讨论相交的两条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如果一个角是直角,另三个角是什么角?什么叫“互相”垂直?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教学例1、例2。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教师:怎样用三角板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就是要使要画的线与黑板上的线成90°的角,这就需要先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然后把直角的一条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紧靠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和已知的这条直线成直角。教师: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画一画垂线。让学生用三角板在下面试画后,抽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1~4题。
(本案例由路平提供)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相交与垂直


相交与垂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上的教学内容,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相交和垂直的现象,理解垂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经历探索相交与垂直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每组学生准备两根纸条、一颗图钉和一块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会画角吗?画几个角来大家看一看。
学生画角,抽几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图61
教师:这些角的两条边都分别相交于一点(课件上的线闪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相交。
(板书:相交)
[点评: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上,有效地利用学生原有认识基础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
二、进行新课
1教学单元主题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生活中也有许多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出哪些直线是相交的。
学生找出图中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以后,多媒体课件隐去图中的其他情境,只剩下两条线相交的一些图形。
教师:这些直线是怎样相交的呢?我们可以用纸条来摆一摆,两根纸条怎样摆才是相交的呢?
学生摆出相交的纸条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用多媒体课件把两条直线相交的现象抽象出来(如图62)。图62
教师:从图中你发现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形成4个角。
教师: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点,这个点我们称为交点,再看看4个角,能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角吗?
学生:角1和角3是大小相同的锐角,角2和角4是大小相同的钝角。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图钉钉住相交纸条的交点,钉的时候可以用木板垫着钉,注意不要把桌子钉坏了。
教师:这样一来,这两根相交的纸条就可以转动了,请同学们转动纸条,你又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的发现包括:(1)这些纸条是绕着交点转动的;
(2)随着转动,角的大小要起变化。
教师:我们重点看一看这些角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将其中的一个角转为直角吗?
学生转动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把学生展示的图形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来(如图63)。图63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一个角成直角时,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
教师:这个结论正确吗?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边比一比。
学生比后,证实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交点就是垂足。
教师在课题后接着板书:垂直,使课题成为:相交与垂直。
教师: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什么叫“互相”垂直?
引导学生对照图形直观地理解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时,就有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条直线的结论,这叫做互相垂直。
教师: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相邻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回答略。
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哪些直线相交?哪些直线互相垂直?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关注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重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二是突出从一般的相交到特殊的相交(垂直)的认知过程,三是用纸条摆相交的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关注对一些重点问题的理解,比如组织学生讨论相交的两条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如果一个角是直角,另三个角是什么角?什么叫“互相”垂直?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教学例1、例2。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教师:怎样用三角板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就是要使要画的线与黑板上的线成90°的角,这就需要先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然后把直角的一条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紧靠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和已知的这条直线成直角。教师: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画一画垂线。让学生用三角板在下面试画后,抽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1~4题。
(本案例由路平提供)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


平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页上的内容,第97页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3经历探索平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
学生画后,抽几个学生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能画两条相交的直线了,生活中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图中的跑道线延长出去会相交吗?
学生回答:不会相交。
用多媒体课件延长跑道,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平行。
板书课题。
[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教学新知识,既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通过相交与平移的比较深刻地认识平移的本质属性;这样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进行新课
1认识平行线。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多媒体课件突出双杠、吊杆、长方形花台和新增加的铁轨图。
教师:这些图形都反映了这样一些数学现象。
多媒体课件闪动图中平行的两条边,并隐去图中的其他图形,只留下闪动的两条线。图64
教师:这4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说出每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宽的,并且把每组直线延长出去,都永远不会有交点。
教师:同学们选一组你喜欢的直线延长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师:你们所说的直线延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的延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引导学生说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③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在第3个图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⑤条边互相平行,第③条边和第⑥条边互相平行。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注意把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抽象为数学现象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学生延长平行线和判断原来学习的图形中哪些线是平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2画平行线。
教师:我们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或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
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后,学生照老师的方法画平行线。画完后抽一个学生的练习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同学们能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吗?图66
学生画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平行线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
引导学生回答:画平行线时,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的延长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或直尺的短边)靠紧,另一个三角板(或直尺)靠着这个三角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了。
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师用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的作业来进行检验,让学生看清教师用三角板检验平行线的过程。
教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图67中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是不是互相平行的吗?图67
学生检验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检验的过程。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由于这两个操作都比较难,学生又没有相应的经验的支持,所以教学中采用了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然后让学生照着老师的方法进行操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一说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学生说操作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操作更加规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水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97页的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5~8题,最后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平行


平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页上的内容,第97页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3经历探索平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
学生画后,抽几个学生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能画两条相交的直线了,生活中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图中的跑道线延长出去会相交吗?
学生回答:不会相交。
用多媒体课件延长跑道,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平行。
板书课题。
[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教学新知识,既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通过相交与平移的比较深刻地认识平移的本质属性;这样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进行新课
1认识平行线。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多媒体课件突出双杠、吊杆、长方形花台和新增加的铁轨图。
教师:这些图形都反映了这样一些数学现象。
多媒体课件闪动图中平行的两条边,并隐去图中的其他图形,只留下闪动的两条线。图64
教师:这4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说出每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宽的,并且把每组直线延长出去,都永远不会有交点。
教师:同学们选一组你喜欢的直线延长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师:你们所说的直线延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的延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引导学生说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③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在第3个图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⑤条边互相平行,第③条边和第⑥条边互相平行。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注意把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抽象为数学现象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学生延长平行线和判断原来学习的图形中哪些线是平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2画平行线。
教师:我们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或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
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后,学生照老师的方法画平行线。画完后抽一个学生的练习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同学们能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吗?图66
学生画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平行线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
引导学生回答:画平行线时,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的延长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或直尺的短边)靠紧,另一个三角板(或直尺)靠着这个三角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了。
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师用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的作业来进行检验,让学生看清教师用三角板检验平行线的过程。
教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图67中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是不是互相平行的吗?图67
学生检验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检验的过程。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由于这两个操作都比较难,学生又没有相应的经验的支持,所以教学中采用了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然后让学生照着老师的方法进行操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一说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学生说操作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操作更加规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水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97页的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5~8题,最后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11~11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出乘法算式的一些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列算式:1×1=11×11=111×111=1111×1111=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每个算式里的两个因数相等,每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都是数字1。
教师:从上往下看,比较这些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第1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一位数,第2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第3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三位数,第4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四位数。
教师:我们发现的都是这些算式的规律,既然这些算式有这么多的规律,那么它们的结果会不会也呈现出一些规律呢?学生自由猜测。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规律。板书课题。
[点评:用有规律的一组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并用猜测算式的积是否有规律的方式巧妙地引入本节课学习,能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二、探索规律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先用计算器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把结果写下来。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
教师:刚才我们的猜测正确吗?
学生:确实有规律。
教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后再组织汇报。
学生1:我发现当算式中两个因数相等,而且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1时,两个一位数相乘,积是一位数;两个两位数相乘,积是三位数,两个三位数相乘,积是五位数;两个四位数相乘,积是七位数。也就是积的位数总比两个因数位数的和少一位。
教师:你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
引导学生说出:是用每个算式的积和它们的因数相比得到的规律。
教师:观察、比较是我们在寻找规律中用得比较多的方法,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发现?
学生2:我发现它们的积很有趣,你看1×1=1,每个因数里有1个1,积就是1;11×11=121每个因数里有2个1,积从左到右就从1开始排到2,然后又排回1;111×111=12321每个因数里有3个1,积就从1排到3再排回到1……
教师:也就是说如果因数中有几个1,积就从1开始从左到右排到几,然后又排回到1。如果每个因数里有4个1,积就从1排到4,即1234,再接着排回来321,组成积1234321。
学生3:我还发现从第二个算式1111×11111的积。
学生:11111×11111=123454321。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教师:我们用这个规律推测11111×11111的积是否正确,还是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
学生验证后发现确实正确,证明学生发现的规律是科学的。
[点评:这个环节中学生对规律的探索经历了“根据已知条件、运用适当的方法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进行推测——验证规律的科学性”这样一个过程,这里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规律的使用,以及验证规律的科学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我们探索了乘法算式的规律,下面再来看看这几组除法算式。
出示例2中的算式:2424÷101=2424÷202=2424÷404=4848÷101=4848÷202=4848÷404=
教师:我们前面是怎样探索乘法算式的规律的?
学生:先有计算器算出算式的结果,再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来发现规律。
教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探索除法算式的规律。
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索规律,然后组织汇报。
让学生观察:424÷101=242424÷202=122424÷404=64848÷101=484848÷202=244848÷404=12
学生1:我们组把这些算式横着比较,发现每一排算式的被除数都没有变,而除数则从左往右依次扩大,再比较商,发现商从左往右依次缩小相同的倍数。
学生2:我们组是竖着比的,竖着又可以看出是除数不变,被除数在扩大,商随被除数的扩大而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这里学生没有发现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以及组成上的共同规律,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如果有学生发现,就让他说说有怎样的关系。
下面按有学生发现这个规律设计。
学生3:我们组还有不同的发现,因为2424÷101=24,它的商是被除数的后两位“24”,同样4848÷101=48的商也是被除数的后两位“48”,我们认为像这一类算式还有一个规律就是它的商就是被除数的后两位。
教师:那么根据这个规律可不可以推测出2424÷202=,2424÷404=,4848÷202=,4848÷404=的商呢?
学生3:可以。
教师:怎么推测?
学生:从第一组得到的当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的规律,我们就可以知道2424÷202的商就是2424÷101的商缩小2倍,也就是12……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的这些规律。
学生用规律计算余下的一组算式:9696÷101,9696÷202,9696÷404,再组织学生用计算器检验。
教师: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我们发现的规律都是正确的。
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独立完成例2后面的“做一做”,组织集体订正。
[点评:对除法计算中规律的探索,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进行规律的探索,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堂活动,再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略)
五、拓展运用
教师:刚才我们发现这么多乘、除法里的规律,像这些有规律的算式你能写出来吗?
学生尝试写,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点评:这里让学生写几个有规律的算式既使学生对规律的探索由“发现规律”扩展到“创造规律”上来,提高了学生对规律探索的层次,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本案例由卞小娟提供)
探索规律(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12~113页例3,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二中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规律的探索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播放猴子分桃的故事。(一天,孙悟空对众猴子说:“2只猴子分8个桃。”下面的小猴:“太少了。”孙悟空又说:“20只猴子分80个桃吧。”小猴们:“还是少。”孙悟空:“800个桃200只猴子分,怎么样?”小猴很高兴:“好,多了,多了,就这样分吧。”)教师:小猴们分到的桃是不是真的增加了?你能算一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然后展示所列的算式:8÷2=4(个)80÷20=4(个)800÷200=4(个)
学生:小猴们每次分到的桃都是4个,没有增加。
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学生:同意。
教师:为什么孙悟空能使小猴们每次分到桃的个数都一样?其中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来探索里面的规律。
板书课题。
[点评:这里用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引入课题,不但从故事中巧妙的揭示了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使枯燥的学习赋予儿童情趣,让学生感受探索规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1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教师:我们前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探索规律?
学生:观察、比较。
教师:请同学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先独立探索规律,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有一定的发现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发现规律没有?你们是怎样发现的?哪个小组来说说?
抽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算式并介绍探索过程。8÷2=480÷20=4800÷200=4
学生1:我们通过观察、比较这3个算式的被除数,发现后一个算式的被除数总是前一个算式被除数的10倍,再比较除数也有同样的规律,但是它们的商却没有变化。
教师:也就是说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规律?商又有什么规律?
学生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都扩大10倍,而它们的商没有变。教师:我们再来看这个算式8000÷2000(教师板书:8000÷2000),你能推测它的商是多少吗?引导学生用前面发现的规律来思考,得到:根据刚才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8000÷2000在800÷200的基础上被除数和除数又同时扩大了10倍,所以我们推测出8000÷2000的商仍然是4。
学生用计算器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学生3:我们小组还发现如果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总是同时缩小10倍,但它们的商也没有变。……
教师:现在大家知道孙悟空分桃子的秘诀了吧?
学生:当被除数、除数都扩大或缩小10倍时,它们的商不会发生变化。
教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10倍,商不变。
教师:猜一猜,是不是被除数和除数只有同时扩大或缩小10倍,商才产生这个规律呢?如果它们同时扩大或缩小2倍、5倍、20倍、100倍,还会产生这个规律么?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情况来验证,发现:只要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就不会变。
教师把板书改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教师:我们再来猜想一下,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都有这个规律呢?
学生可能猜是,也可能猜不是。
教师:要想知道是不是,我们可以怎么办?
学生:随意写一个除法算式,再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看商会不会变。
每个小组选定一个除法算式进行验证,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发现:虽然用的除法算式不一样,但只要把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的商都不会变。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这个规律在所有的除法算式里都有。
教师板书
 [点评:对商不变规律的探索主要分两个层次来进行:首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探索方法初步探索出不完整的商不变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猜测、验证等方法对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补充,并引导学生发现是所有除法算式共有的,这样使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更加透彻,还通过开放性的练习促进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
1运用规律。
(1)教师: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1500÷500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可以把1500÷500中的1500和500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它的商不变,所以可以把1500÷500看成是15÷5来计算,得到商是3,这样1500÷500的商就是3。
(2)学生独立完成“议一议”后面的“试一试”,汇报略。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议一议”让学生初步体验了怎样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简便。]
三、练习巩固课堂活动第2题。
通过本题的讨论要让学生明白,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虽然不变,但余数也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四、课堂总结(略)
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4~8题。
六、拓展延伸
教师:商不变的规律既能帮助我们进行一些除法的简便运算,还帮助孙悟空在不增加桃子的情况下,就满足了小猴们的要求,你还能发现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这个规律吗?下节课再来说说你的发现。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


平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页上的内容,第97页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3经历探索平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
学生画后,抽几个学生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教师:同学们能画两条相交的直线了,生活中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图中的跑道线延长出去会相交吗?
学生回答:不会相交。
用多媒体课件延长跑道,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平行。
板书课题。
[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教学新知识,既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通过相交与平移的比较深刻地认识平移的本质属性;这样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进行新课
1认识平行线。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多媒体课件突出双杠、吊杆、长方形花台和新增加的铁轨图。
教师:这些图形都反映了这样一些数学现象。
多媒体课件闪动图中平行的两条边,并隐去图中的其他图形,只留下闪动的两条线。图64
教师:这4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说出每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宽的,并且把每组直线延长出去,都永远不会有交点。
教师:同学们选一组你喜欢的直线延长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师:你们所说的直线延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的延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引导学生说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③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在第3个图形中,第①条边和第④条边互相平行,第②条边和第⑤条边互相平行,第③条边和第⑥条边互相平行。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注意把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抽象为数学现象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学生延长平行线和判断原来学习的图形中哪些线是平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2画平行线。
教师:我们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或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
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后,学生照老师的方法画平行线。画完后抽一个学生的练习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同学们能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吗?图66
学生画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平行线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
引导学生回答:画平行线时,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的延长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或直尺的短边)靠紧,另一个三角板(或直尺)靠着这个三角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了。
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师用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的作业来进行检验,让学生看清教师用三角板检验平行线的过程。
教师: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图67中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是不是互相平行的吗?图67
学生检验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检验的过程。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主要通过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由于这两个操作都比较难,学生又没有相应的经验的支持,所以教学中采用了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和检验平行线,然后让学生照着老师的方法进行操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一说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通过学生说操作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操作更加规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水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97页的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八第5~8题,最后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与垂直”一文,希望“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与垂直”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