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辅导]英语学习中积累的作用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题辅导]英语学习中积累的作用”,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古人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这句话着意强调了积累的作用。积累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要发生质变,没有一定的量变做基础是不行的。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知识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因此,一定量的积累对任何学科都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英语这门细水长流的科目,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在母语的影响下学习的。学习的遗忘频率很高,知识面又很窄,所以必要的量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英语学习中应如何进行积累呢?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就该问题谈一些看法,以期对同学们提高成绩,学好英语这门学科有所帮助。

首先,应注意积累日常用语和习惯表达,由于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语言的使用上的一些差别。使用英语就必须了解其使用背景,要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比如,中国人见面总爱说"have you eaten yet?"或"where are you going?"之类的问候语,而这在英美人士看来是很不礼貌的,他们会对你过分关注其隐私而不快。再如中国人吃饭时,如果一人打喷嚏,别的人会说"someone is missing you."或"someone is talking about you."之类的话,而英美人士则说"bless you."。如果你对这些不了解,在交往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另外,英语中有许多习惯表达都不符合语法规则,甚至有些和语法规则是相悖的。这些习惯表达都是约定俗成的。你最好的选择就是遵从,否则必然会出错。由此可见,能够正确地使用日常用语和习惯表达是交流成功的基础,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应当做个有心人,在这方面多做些积累,如多看看《英语辅导报》每期的"口语之窗"栏目,以及一些著名的、有教育意义的英文影片等等。

其次,注意积累词汇和各种动词、副词短语,词汇是语言的核心。语言学家 wikins有句名言: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很少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无法传达。语言学家laufer通过调查发现,外语学习者如拥有5000词汇量,阅读正确率可达56%,词汇量6400,阅读正确率可达63%。他同时指出,5000词汇量是阅读的最低限,而大多数中国高中毕业生词汇量均在2500上下,这才是最低限的1/2,显然是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因此,提高词汇量应当作为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来抓,就拿高考来讲,有时候到了关键的地方偏偏又遇上了生词这个"拦路虎",如果对关键词的意思把握不准,仅凭猜测与推断是很难奏效的,对词汇的积累是英语学习永恒的主旋律。

英语中的动词、副词短语,就像汉语中的成语,不仅词义丰富,而且数量很多,搭配很灵活,像break up和break down都有"分解"的意思。但什么时候使用哪一个,就得有清晰的概念与范畴。对于这些词语,学生极易搞混淆,记忆时常常模棱两可。但我们并不能因为难于掌握就轻视它们、放弃它们。我们的口号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越易混的东西我们就越要下决心把它弄彻底,让它稔熟于心。只有这样,知识的纯熟度才会提高。我们要有信心、下苦功、花大力气对各种短语进行积累,进行彻底地掌握。《英语辅导报》及《英语通》的"原汁原味"上刊登的文章信息性、时代性都很强,上面的新单词都有社会新时尚的气息,可记性非常强。多记记其中的单词,对词汇和短语的积累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英语辅导报》和《英语通》每期的"同近义词语辨析"为你彻底掌握短语提供了理想的材料和天地;"知识归纳"为你系统地掌握各类短语开辟了理想的广场。建议大家平时多看、多思、多想、多练。长期坚持下去,必将硕果满枝。

再次,注意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平时考试、测验时做错的题目应整理积累,由于自己平时学习时某个知识点掌握不够,很可能因此在考试中失利。若能对其做系统地归纳整理,定期查阅,既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可避免一错再错的发生,建议大家编制一个《错题集》,对自己平时考试或测验时做错的题目归纳整理,用醒目的笔标出题号,找出错误之根源,加以评注,这样做虽然有些"杂",但它对于以点带面促进英语学习却有帮助,这样做了以后,定期翻看,对错题进行筛选,划掉已懂的题目,对不懂的或感到疑惑的题目一定要弄懂,在期中、期末复习时你可以以它为主,它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使你的复习有了重点,切记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专题辅导]学好化学的经验谈


一.认真抓好“听、思、问、练”的学习四个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提高课上吸收率。

听是关键,思是核心,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些同学课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儿,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而在课余时间补课,就如同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样,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要学会巧妙地完整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还要记清课本内容和发散性问题及要求当堂完成的巩固性、检验性、提高性的训练试题。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这个过程可以提高每个同学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思”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论,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理解。

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搞简单的重复或题海战术。要通过作一定量的题自己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的过程。能否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互换来重解,这便是一题多变。回忆一下这道题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这便是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听、思、问、练四个学习环节,提高课上的吸收率,使所学知识不断地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的知识,不仅能达到懂、会,更重要的是达到透,这样你就能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培养了应变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二.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给固体受热无论是一种药品还是两种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同制氧气一样的装置-即试管。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氧样。再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抓好思路,什么题用化学式来计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质量分数的题就先要根据化学式来计算。

三.要培养自己的自我完善能力

每次单元测验后都要进行自我评价,找出成绩与存在问题,特别是要分析所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各占多少分如失6分,其中粗心失2分,不会的失2分,复习不全面失2分,再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粗心、不会,找出原因以利以后的学习,坚持下去必有好处。达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能力。建立错题本,把自己在各次各类考试中及综合练习中做错的题集中收集起来,写在错题本上。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题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经掌握的题做上标记进行淘汰,使不会的题逐渐减少,直到减少到零,这样坚持下去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习体会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想方式,为教育教学的更大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化浪潮的挑战,我们如何采取对策应战,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题目。

我们应当加快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增进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为主体的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最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手段,是学生学习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获得信息、处理信息、探索研究、解决题目,进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最有益的手段;是有益于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进步师资队伍的素质,增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步教学效益、进步教学质量的手段;同时也是教师本身进修学习,展开教育教学研究的得力手段,熟悉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特点,它具有:

1、强大的集成性

现在,我们的知识天天都不断更新和扩充、进步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为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提供了来源。之前的报纸、广播逐渐被网络所代替,并且具有即时性、实时性,互动性、可视可见性等特点。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信息传输量大大地进步,信息资源的再生和利用率也有了极大的进步。计算性能够将各种媒体传播的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工和处理多种媒体加载的信息。由于采用多功能媒体技术,改善了信息单一的表示方法,并且通过量媒体信息的对人体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助于知识的获得和保持。

2、发达的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这一个语已风行全球。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构成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对文本、声音、图象、动画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技术,它包括多媒体信息的传输、紧缩、转换和综合处理等。我们可以以为,电视技术、可视电话技术、视频会议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光纤通讯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都是多媒体技术研制成果的利用。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学生从视、听等各个感官全方位刺激,使知识更轻易接受。

3、强大的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

超文本和超媒体是最近几年来提出的信息存储和检索方式,超文本是一种非线性地组织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假如超文本中包括了其他媒体加载的信息,就成为超媒体。利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括不同媒体的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依照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各个教学资源组成一个整体;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相干的信息组合成一个整体,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

长征精神专题辅导讲座有感


长征精神专题辅导讲座有感(一)

重温长征 感悟长征精神

历史是一座大宝库,我们总是能在其中收获感悟,甚至是心灵上的震撼。8月5日,武警总部政治工作部创作室主任王树增同志的一场长征精神专题辅导讲座,似乎让我去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岁月,讲座下来,内心依然感觉震撼无比,久久无法恢复平静。

整场讲座,王树增同志没有像一般的历史陈述那样去讲述整个长征事件,他讲述得最多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事例,始终保持着对"人"的高度关注,透露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那一个个荡气回肠的人物故事,就像一套组合拳般,震撼着聆听者的心灵。有几个数据让我印象深刻,红军各个师团的官兵平均年龄大多只有十八九岁,有的甚至不到十八岁,中央红军出发时有12位师长,长征途中,3死9伤,这12位师长从中央红军出发的那一刻起,一共只有22条胳膊!那么,是什么将这群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子们聚集在一起的?又是什么让这群年轻人舍弃生死去完成这个人类史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长征大事件的?我想,唯有信仰二字才能诠释他们的行为动机。唯有信仰,才会让这只年轻的队伍,在长征途中怎么打都没有散;唯有信仰,才会让他们在长征途中哪怕流血牺牲也全然不惧;唯有信仰,才会在被敌人俘获时,保持气节,选择慷慨就义。

整堂讲座,让我感受到王树增同志对党和党的事业的那份真切的关心,对党员这一崇高身份真挚的感情。正是他这份真情,让他的讲述充满了感情,娓娓讲述感染了每一个人,让人跟随他的动情陈述的一个个长征故事,慢慢领悟长征那撼人心魄的伟大精神。作为一名政治工作者,我不禁反思,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的政治教育缺乏这样一份感动人心的效果?不能真正地将我们党的宝贵传统和革命精神深深植入官兵的思想?为什么现在一提起政治教育,有的人只是想着怎样去抄笔记,补台账,最后往往流于形式了呢?我想,可能是我们一些政治教育者们缺乏对党的信仰、党的宗旨的真学真信了吧。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对党的信仰、事业充满真挚情感,又谈何去感动他人,让他人接受呢?我们是时候像王树增同志那样,少点对现实生活中光怪陆离的物质诱惑的眷念,常拾书本,好好领略下革命先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不忘初心",好好回忆下自己当初的入党誓言,对照下现在的自己,是否出现了偏离。

一堂讲座,感动可能是一时的,收获的感悟却是长久的。就像讲座中讲的那样,每个人都应当有点信仰,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如此。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困难、会遭遇挫折,但决不能轻言失败,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用坚定的信仰,去支撑起自己的每一步人生路。

(作者系郴州支队政治处主任 谭铁军)

长征精神专题辅导讲座有感(二)

岁月无痕,转眼间,80年的春秋岁月已过。当老师的课件定格在最后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我耳边仿佛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仿佛又看到了那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征路。

从长征胜利到现在,转瞬80年,许多90后、00后的战士们几乎都没有听过长征的故事。记得曾见过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

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

在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我也时常思考着:什么是长征的精神?

在看了讲座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长征精神主要体现在:第一是对革命事业,对党的事业、对国家和民族抱有一种坚定的信念。第二是坚定的革命意志。第三是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第四是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第五是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雷厉风行的作风。

这些正与我党我军近几年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两学一做"活动的意义戚戚相关。正是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正是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理念执着的追求、正是培养了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情操。我们才能在今后为了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长征中奋勇向前。

我又一次忍不住想起了长征路上过草地的那位警卫员,在战斗中刚刚入党,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年轻的战友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流连于武侠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可乐,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80年前的那些革命先烈们!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军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新一代军人的新的长征!先辈们成功了,我们也要成功!让我们拿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为了梦想而拼搏奋斗。俗话说:"青出蓝而胜于蓝",相信我们定能创造出新的奇迹!

(作者系长沙支队 胡翔)

长征精神专题辅导讲座有感(三)

8月5日下午,部消防局邀请王树增教授来队讲授"长征精神",这堂课让我深受教育,感触内心,泪盈满眶,我思考了很久,我觉得王教授所讲的每一个红军小故事、战斗小片段、小环境都能让我深深地被吸引住,让我为之感动,为之缅怀,每到故事的细节深处都流露出王教授对"长征精神"崇颂,对红军前辈、英烈们的崇敬,和对新一代年轻辈的希望。

通过学习我觉得自身有以下不足:一是党史、党章、党规学习不足。平时不太关注《党史》、《党章》内容不熟悉,《党规》要求检查不及时。主要表现在平时对《党史》漠不关心,感觉学习用处不大,《党章》要求的组织生活参加不及时,汇报思想工作不及时,《党规》中的规定性文件不清楚,自我检查和自我批评不经常。二是艰苦奋斗实践不足。没能领会掌握"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更好地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地追求的心理存在,而且又是会占据一段较长的时间。三是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理不能完全改变,对工作生活缺乏目标感。下一步,我需要做的是:从现在做起,正确认识并交上两个"朋友"一个是信仰,另一个是持之奋斗,将书本和运动真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向革命老前辈学习,做一个懂感恩的人。

最后,我想我一定能够做到,请组织检验!

(作者系长沙支队干部 周刚山)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