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五五普法工作的几点思考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关于做好五五普法工作的几点思考”,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做好五五普法工作的几点思考

**区司法局**
20xx年开始实施的全国“五五”普法教育,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新一轮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在过去20年里,全民普法教育在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法治保障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普法教育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与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还较明显。如何搞好第五个五年普法教育,我们认为: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突破重点、难点和盲点等薄弱环节上,通过攻克薄弱环节来提升“五五”普法教育的质量。一、薄弱环节制约着普法教育的质量
我国的普法教育通过2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普法教育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全民普法教育期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经济转型、企业转制、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各种利益调整的主要特征,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的普法教育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因而在实施普法教育中就出现了对一些重点对象抓而不紧、对工作难点缺少办法和对盲点部位教育不到位等薄弱环节。其表现:
一是领导干部学法抓而不紧。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的决策者。他们的法律素质和学法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和一个单位的学法热情,关系到所属地区和部门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因此,我们在推进“四五”普法中一直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普法教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基层普法轻自身学法的问题。会上要求多,会下落实少,对下要求多,对己要求少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普法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地区的普法教育发展不平衡。
二是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应该说,在“四五”普法中,各级政府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较为重视,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确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运作。但是在工作运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法制副校长素质不高,讲课内容缺乏针对性,且讲课形式单一。简单枯燥,导致有的学校法制副校长没有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由于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一些学校和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三是流动人员法制教育难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已成为一大趋势。仅新都目前就有外来流动人口10万多,占本地人口六分之一。他们一方面为新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压力。
四是中小私营企业法制教育存在盲点。由于这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且分布面广,一些业主本身素质不高和急于发展经济的心理,因而对自身的法律学习和对员工的法制教育难以落实,劳动合同纠纷、劳资纠纷、非法用工等问题时有发生。实行政企分开后,政府又缺乏对中小私营企业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工作难以渗透,以致普法教育在中小私营企业中存在盲点。
五是农村法制教育工作还不到位。多年来,在推进全民普法教育中,各级政府一直将农民的普法作为重点来全力推进。特别是各地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开展“综合示范村”以及“法律明白人”创建活动为契机,使普法教育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进。但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普法骨干紧缺和政府投入不够等因素,使普法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六是对行政区划调整中的法制教育滞后。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向城市聚集已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村委变社区,农民变市民。但是,城市扩建也对失地农民带来了诸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作安置和生活保障等问题。而法制宣传教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使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生活保障等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二、用法制提升普法教育质量
普法教育质量不高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的问题,也有主管部门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缺乏应有的法制保障。因此,在推进“五五”普法中,我们应当下大力气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以提升普法教育质量。在建立法律保障制度中,我们认为,应构建以下四个保障机制:
一要构建普法教育组织保障机制。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确立组织保障机制。不仅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普法组织机构,而且还要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和权限,不能让普法机构成为摆设。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都有普法的组织机构,但一些单位的普法机构作用不大,工作推进不力,普法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确立普法组织机构的职能和权限,

关于做好五五普法工作的几点思考第2页

让它们真正在全民普法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
二要构建普法教育责任机制。全民普法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这一方面需要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明确各自的责任,否则共同责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要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构建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体系,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才能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提高。
三要构建普法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在教育的手段上,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拥有的资源可以共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不沟通、开展工作单打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树立“大普法”观念,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整合资源,这样,普法教育才能与其他教育互为侵透,协调发展,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够提高。
四要构建有效的普法教育考评机制。在普法教育的实践中,绝大多数单位都建立了考评机制,但一些单位考评的效果不是很好,影响了普法质量。因此,要从法律制度上对普法教育的考评机制予以确认,同时从政府的角度解决部门考核、多头考核和重复考核等问题,把一切考核纳人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考核的轨道上来,增强考核的权威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普法教育与其它工作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普法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为确保普法教育质量提供动力
“五五”普法既要开拓创新,又要加强基础性工作;既要求发展,又要继承过去的优秀成果及其成功经验。
一要把握“三个理念”,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一是要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变革中的和谐社会,是发展中的和谐社会,是维护公平和公正的和谐社会,是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利益的和谐社会,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而这一切都需要努力通过法治的手段去实现。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五五”普法规划时,要把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普法依治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加强发展经济、公民权利义务和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依法治理,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要坚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理念。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者基本上都是国家各级机关、各部门、各行业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法律素质的高低,能否依法办事和公正执法,直接影响着法律的实施,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也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在制定“五五”普法规时,强调提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强调提高其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二要树立创新理念,拓展法制宣传形式。一是在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段的结合上突出现代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数字和网络时代,影视、网络等传媒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法制宣传教育中越来越突显出其优势和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优势,鼓励、引导、支持有关传媒办好法制栏目(网页)、节目,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以案释法、文艺作品等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做到入耳入脑。二是在集中教育和日常宣传的结合上重视日常宣传。诚然,利用各种纪念日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易于产生影响,营造氛围。但是,法制宣传教育更需潜移默化和点滴渗透,因而要注重日常宣传教育,使人们在浓厚的法律文化氛围中切身感悟到法律的真谛,进而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三是在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的结合上注重法治实践活动。法制宣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法律参与社会实践。所以,要引导和指导公民积极参与立法活动,领悟法律的本意;推进执法、司法公开,把执法和司法的过程变为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强化和规范各类法律服务,把维权和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植根于法治实践之中。一次良好的法治实践本身就是最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其效果远远胜过数次空洞的说教。
三要创新普法教育的用人机制。全民普法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大批人才从事这项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与普法教育的需求差距较大,特别是基层单位的矛盾更为突出,有的单位搞普法教育的专职人员只有一人。因此,在“五五”普法中,要创新普法教育的用人机制,改变人力资源紧缺的状况。要通过法律的途径确定普法机构的人员编制,定人、定岗、定职责,不得擅自挪用。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创建普法宣传员队伍,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普法教育服务。如组建普法讲师团队伍、法制新闻队伍、法制文艺队伍和法律志愿者队伍等等。通过创新普法教育的用人机制,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普法教育的大潮中来,确保全民普法教育这一伟大事业获得如期效果。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关于做好基层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做好基层药品监管工作的思考
基层药监工作与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工作头绪多,如何走出一条适合基层药监工作的路子,是很值得探讨的。
笔者以为:要做好基层药监工作,主要是要理清思路,找准着力点,把握工作重点,创新监管机制,以监督为中心,以努力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为重点,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工作目标任务),抓住两个关键(依法行政、队伍建设),加大三个力度(《药品管理法》宣传力度、药品日常监管力度、行政执法力度),实现四个新突破(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药店药房“两放心”工程、整治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帮促地方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开展各项工作。
一、加强监管 规范流通秩序
1、加大《药品管理法》宣传力度
为扩大《药品管理法》的影响,增强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提高群众和管理相对人药品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一是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药监执法人员首先要深入学习《药品管理法》,学法、守法、严格执法。二是要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药品管理法》班,对辖区从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学法、知法、守法。三是要利用宣传舆论工具,结合开展“执业药师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禁毒日、“12.4”普法日等活动,坚持面向社会广泛宣传《药品管理法》等涉药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用药安全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2、加大药品日常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进行管理。加快基层药品零售连锁步伐,建成规范零售连锁店;帮促医药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快GSp认证步伐;利用监督检查督促药品经营户严格按“四防”要求建立健全药品保管制度和设施,严厉查处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二是加强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进货渠道的管理。要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药品经营、医疗机构药品、药械进货渠道相关管理制度,并组织执法人员深入一线检查、规范。
3、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为净化药品市场,每年年初,要根据上级药监部门的要求,制订《辖区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方法、时间、步骤。对执法难度大、影响面宽、社会反映强烈的药品制假售假行为、地下药品批发、非法经营药品、人药兽药混售、以食品冒充药品的行为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在多次“专项检查”结束之后,又分片集中时间开展“拉网式”的执法大检查,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不留“真空”地带和监管“死角”。一是“暗线”举报。通过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发动药品协管员和群众提供案源;二是“明线”监督。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和规范整治。三是快速反应。坚持全天侯打假值班,发现药品违法案件迅速查办。四是“重点”稽查。对边远乡村卫生站和药店、诊所相对集中的乡镇加大巡查执法力度。
4、建章立制 坚持依法行政
一是逐步制定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二是要制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行政执法人员违法违纪投诉受理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等执法监督制度,以利公正执法。三是把一切活动纳入法制的范畴,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的基本要求,做到“执法讲程序,处罚讲依据”。
二、建设“两网” 净化药品市场
1、着力构建农村药品监督网。为加强农村药品监管,要先行农村药品监督网络试点工作,待经验成熟,再全面推开。主要是要从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的干部中聘任一批懂药懂法的药品协管员和药品义务监督员,明确协管员工作职责和工作考评机制。形成以“药监部门为主、协管员为辅、区乡村联动”的农村药品监督网。把区、乡、村涉药单位纳入药品监督视野,以保证区、乡检查覆盖面达100%,村涉药单位检查覆盖面达80%以上。
2、大力促建农村药品供应网。为堵住假劣药品的源头,一是要加强药品供应网责任片区建设,鼓励已通过GSp认证药品批发企业在乡镇农村市场构建药品供应网,对药品零售药店、个体诊所、村卫生站提供24小时便捷服务,进行药品直接配送。二是要分层次召集乡镇药店、诊所和村级涉药单位从药人员,宣传药监法律、法规和“两网”建设精神,督促其从责任片区药品批发企业采购药品。三是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核查涉药单位是否从指定的合法渠道购药、有无完整的购进记录,对违规行为予以警告并加以规范。四是发挥药品协管员的作用,分片、分乡、分村指导督查药品购销网络的运转。
三、实施药品放心工程 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为高标准、高起点开展“两放心”工程,应根据《药品管理法》和GSp的具体条款,制定工作方案和评比标准。一是对医院督促其加强药房标准化建设,规范药品调配操作程序,严格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四防”措施,确保用药质量。二是对零售药店督促加强店堂管理、做到药品分类有序、资料齐备、记录完整、制度健全。三是对申报放心药房、放心药店单位,要采取看现场、查资料、提问题等方式,对照验收标准细则、逐条检查,认真组织验收。对被评为“两放心”的单位颁发“放心”标牌,期限一年,到期不符合标准的作摘牌处理。我区通过实施“两放心”工程,使各涉药单位形成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比诚信的良好局面,让人民群众普通感到满意。
四、帮促结合 加快经济发展
一是根据辖区医药经济发展状况,对医药企业进行加大帮扶力度,要深入一线现场指导,按GSp、GMp要求,从软件到硬件对照检查。帮助建立和完善内控机制,巩固企业GSp认证成果,以质量、价格、诚信赢得客户和市场;鼓励药品经营企业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发挥供应网主力军作用,帮助其拓宽市场,使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是打假治劣,努力为企业营造健康发展优势氛围。三是以人为本、科学监管。对区内药店、诊所采取处罚与教育并重,以教育为主的工作从轻处罚原则,要通过科学的人性化管理,构建药监执法与管理相对人之间比较亲和融洽的关系,促进药监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五普法工作规划的几点思考


全国“六五”普法教育,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新一轮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在过去20年里,全民普法教育在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法治保障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普法教育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与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还较明显。如何搞好第五个五年普法教育,我们认为: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突破重点、难点和盲点等薄弱环节上,通过攻克薄弱环节来提升“六五”普法教育的质量。
一、薄弱环节制约着普法教育的质量
我国的普法教育通过2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普法教育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全民普法教育期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经济转型、企业转制、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各种利益调整的主要特征,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开展的普法教育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因而在实施普法教育中就出现了对一些重点对象抓而不紧、对工作难点缺少办法和对盲点部位教育不到位等薄弱环节。其表现:
一是领导干部学法抓而不紧。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的决策者。他们的法律素质和学法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和一个单位的学法热情,关系到所属地区和部门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因此,我们在推进“四五”普法中一直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普法教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基层普法轻自身学法的问题。会上要求多,会下落实少,对下要求多,对己要求少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普法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地区的普法教育发展不平衡。
二是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应该说,在“四五”普法中,各级政府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较为重视,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确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运作。但是在工作运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法制副校长素质不高,讲课内容缺乏针对性,且讲课形式单一。简单枯燥,导致有的学校法制副校长没有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由于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一些学校和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三是流动人员法制教育难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已成为一大趋势。xx县目前就有外来流动人口1万多人,占本地人口六十分之一。他们一方面为本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压力。
四是中小私营企业法制教育存在盲点。由于这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且分布面广,一些业主本身素质不高和急于发展经济的心理,因而对自身的法律学习和对员工的法制教育难以落实,劳动合同纠纷、劳资纠纷、非法用工等问题时有发生。实行政企分开后,政府又缺乏对中小私营企业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工作难以渗透,以致普法教育在中小私营企业中存在盲点。
五是农村法制教育工作还不到位。多年来,在推进全民普法教育中,各级政府一直将农民的普法作为重点来全力推进。特别是各地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开展“综合示范村”以及“法律明白人”创建活动为契机,使普法教育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进。但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普法骨干紧缺和政府投入不够等因素,使普法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六是对行政区划调整中的法制教育滞后。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向城市聚集已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村委变社区,农民变市民。但是,城市扩建也对失地农民带来了诸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作安置和生活保障等问题。而法制宣传教育不能适xx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使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生活保障等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二、用法制提升普法教育质量
普法教育质量不高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的问题,也有主管部门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缺乏应有的法制保障。因此,在推进“六五”普法中,我们应当下大力气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以提升普法教育质量。在建立法律保障制度中,我们认为,应构建以下四个保障机制:
一要构建普法教育组织保障机制。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确立组织保障机制。不仅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普法组织机构,而且还要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和权限,不能让普法机构成为摆设。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都有普法的组织机构,但一些单位的普法机构作用不大,工作推进不力,普法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确立普法组织机构的职能和权限,让它们真正在全民普法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
二要构建普法教育责任机制。全民普法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这一方面需要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明确各自的责任,否则共同责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要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构建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体系,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才能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提高。
三要构建普法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在教育的手段上,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拥有的资源可以共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不沟通、开展工作单打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树立“大普法”观念,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整合资源,这样,普法教育才能与其他教育互为侵透,协调发展,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够提高。
四要构建有效的普法教育考评机制。在普法教育的实践中,绝大多数单位都建立了考评机制,但一些单位考评的效果不是很好,影响了普法质量。因此,要从法律制度上对普法教育的考评机制予以确认,同时从政府的角度解决部门考核、多头考核和重复考核等问题,把一切考核纳人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考核的轨道上来,增强考核的权威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普法教育与其它工作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普法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为确保普法教育质量提供动力
“六五”普法既要开拓创新,又要加强基础性工作;既要求发展,又要继承过去的优秀成果及其成功经验。
一要把握“三个理念”,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一是要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变革中的和谐社会,是发展中的和谐社会,是维护公平和公正的和谐社会,是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利益的和谐社会,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而这一切都需要努力通过法治的手段去实现。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六五”普法规划时,要把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普法依治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加强发展经济、公民权利义务和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依法治理,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要坚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理念。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者基本上都是国家各级机关、各部门、各行业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法律素质的高低,能否依法办事和公正执法,直接影响着法律的实施,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也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在制定“六五”普法规时,强调提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强调提高其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二要树立创新理念,拓展法制宣传形式。一是在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段的结合上突出现代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数字和网络时代,影视、网络等传媒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法制宣传教育中越来越突显出其优势和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优势,鼓励、引导、支持有关传媒办好法制栏目(网页)、节目,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以案释法、文艺作品等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做到入耳入脑。二是在集中教育和日常宣传的结合上重视日常宣传。诚然,利用各种纪念日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易于产生影响,营造氛围。但是,法制宣传教育更需潜移默化和点滴渗透,因而要注重日常宣传教育,使人们在浓厚的法律文化氛围中切身感悟到法律的真谛,进而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三是在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的结合上注重法治实践活动。法制宣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法律参与社会实践。所以,要引导和指导公民积极参与立法活动,领悟法律的本意;推进执法、司法公开,把执法和司法的过程变为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强化和规范各类法律服务,把维权和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植根于法治实践之中。一次良好的法治实践本身就是最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其效果远远胜过数次空洞的说教。
三要创新普法教育的用人机制。全民普法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大批人才从事这项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与普法教育的需求差距较大,特别是基层单位的矛盾更为突出,有的单位搞普法教育的专职人员只有一人。因此,在“六五”普法中,要创新普法教育的用人机制,改变人力资源紧缺的状况。要通过法律的途径确定普法机构的人员编制,定人、定岗、定职责,不得擅自挪用。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创建普法宣传员队伍,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普法教育服务。如组建普法讲师团队伍、法制新闻队伍、法制文艺队伍和法律志愿者队伍等等。通过创新普法教育的用人机制,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普法教育的大潮中来,确保全民普法教育这一伟大事业获得如期效果。

关于新时期做好道路交通警卫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时期做好道路交通警卫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时期做好道路交通警卫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在交管局以及上级公安机关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先后圆满完成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来昌视察的警卫任务,以及奥运会火炬传递、第十八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全国低碳会议等大型活动的交通保卫任务。在执行这些交通警卫的保障任务过程中,从中央领导到省市各级领导对交通警卫工作提出了与往不同的要求,总的来说就是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少扰民甚至不扰民。例如有的领导要求:前导中不使用警灯、警报器,不鸣警笛,不使用扩音器喊话;除了路口和重要路段可以布警外,线路上不得过多地看到警力,连隔离墩也不能多摆;三是车队行进中不得对道路实施封闭管制,保证社会车辆的正常通行,车队过路口遇红灯要停下来等候红灯。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亲民和不扰民的思想,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好评。因此在新时期道路交通如何做好道路交通警卫工作,做到在确保警卫对象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前提下,既满足各级领导的新要求,又把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警卫工作理念,理顺工作思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并始终强调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在处置重大事件、考察和调研中,都是深入一线,深入到普通市民当中,特别是的抗冻救灾和5.12汶川抗震救灾中,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亲民政府、亲民总理的美誉。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的集中体现。这次李援朝同志在小平小道视察时题词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因此,不难看出,从中央领导到省市各级领导都十分注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那么这种亲民的思想体现在道路交通警卫工作中,就是明确提出了道路交通警卫工作中要做到不扰民的新要求,近两年来我们在执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视察的交通警卫工作中,对交通警卫都提出了所经道路尽量不实施全封闭交通管制,线路上要看到社会车辆通行,逆方向车辆要正常通行,路面的布警不能太密等等新要求。由此可见,新时期各级领导对道路交通警卫工作的新要求就是:在确保警卫对象的安全、畅通前提下,做到亲民不扰民,把对人民群众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因此,要做好新时期的道路交通警卫工作,首先我们各级领导和全体交通民警要更新道路交通警卫工作理念,要改变过去道路交通警卫工作中以保证警卫对象的绝对安全为唯一目标的观念,逐步树立在确保警卫对象安全畅通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把对市民群众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警卫工作理念。各级领导要克服掉过去警卫工作中存在的宁左勿右思想,要切实树立群众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制定警卫工作方案、警力布置安排、指挥调度、交通管制措施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警卫对象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利益二个方面,力求做到准确调度、科学安排、措施有力、时机恰当、灵活机动、降低影响,实现警卫对象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其次要加强全体民警的教育培训,提高民警的警卫工作水平,增强民警的群众观念,在执行警卫工作中,要严格落实公安部执勤执法规范,做到警容严整、文明执勤,树立交警的良好形象,警卫前导要尽量减少喊话的次数,要使用规范文明的前导喊话语言,杜绝呵斥的语气。民警们在引导车辆和群众时要多做解释工作,杜绝对群众采取冷硬、凶斥的现象,取得人民群众对警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完善警卫工作规范,科学勤务机制
㈠完善警卫工作规范
根据新时期道路交通警卫工作的新理念、新变化、新要求,结合南昌市的实际,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警卫工作规范,明确各级交通警卫的审批、执行程序、警力配置、管制措施、工作要求等,使道路交通警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㈡改革警卫勤务机制。
一是科学配置警力。在新时期各级领导要求道路交通警卫中路面着装警力不能过于集中,但又要保证线路上的交通绝对安全,在警力配置上就要力求做到科学、灵活,要改变过去警力配置内紧外松将警力大量配置在警卫线路上的方式,改为内松外紧的模式,就是做到线路警力少而精,外围警力多而强。具体是:①在警卫线路上配置工作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执勤形象良好的精干民警,警力主要配置在路口和复杂的路段,警力的数量可根据路口、路段的实际条件科学配置,例如:各项物理隔离设施齐全、人车分离条件好的路口,可采取只配置二至三名警力,路口四角增加协管员强化行人、非机动车管理。而条件不好、交通状况复杂、人车混行的路口,可视情增加警

关于新时期做好道路交通警卫工作的几点思考第2页

力和协管员。路段的警力配置中,对条件复杂的路段可增设固定警力,对有中心隔离带、人车分离设施齐全的路段,可增派巡逻警力,利用警用摩托车加强路段巡逻,主要加强沿线车辆乱停乱放等的管理。②在警卫线路相邻的路口和路段要配置足够的控制警力,这些警力可以多配置一些,主要职责就是控制进入警卫线路车辆的数量,既保证警卫线路上有社会车辆正常通行,又防止警卫线路上车辆过多造成交通拥堵现象。③在警卫线路的外围路口、路段要增设足够的分流警力,提前对一些大小货车、出租车辆进行分流,防止出现大范围的交通拥堵。④要配置足够的机动警力,一、二级交通警卫必须配置足够的机动警力,做到快速反应,灵活机动。⑤要加强交通协管员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交通协管员的作用,在一线条件较好路口、路段可使用交通协管员加强行人、非机动车的管理。
二是合理管制交通。按照新时期道路交通警卫的新要求,在执行道路交通警卫时的交通管制应遵循宜松不宜紧,宜短不宜长的原则,即:将交通管制的范围控制在最小范围,将交通管制的时间控制在最小范围。并根据警卫对象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适时调整。
在管制范围上,对有中央隔离带、双向车道达到6车道以上的道路,在执行一、二级警卫任务时,在外围对进入警卫线路车辆数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除非有特殊情况和要求外,可以大胆放行逆方向车辆,同方向车辆也可以采取留出一股车道允许少量社会车辆通行(这时警卫线路的路口和邻近路口要严格控制好社会车辆数量,达到有序控制)。而对中央无隔离带、双向车道达到4车道的道路,逆方向车辆控制性放行,允许车辆靠右侧一股道通行。同向车道可进行交通管制,如果领导要求同向车辆也要有车辆通行的情况下,采取严格控制同向车辆数量,靠右侧缓慢通行的方式。对双向2车道的道路和乡村道路必须实施双向临时交通管制。
在管制时间上,要在确保警卫对象安全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管制时机科学,管制时间短暂有效,应在警卫目标到达前5-10分钟进行管制为宜,管制时机过早,造成路面的腾空太早,线路上的社会车辆太少,甚至会出现无车通行的情况,而且给警卫线路周边道路带来较大的交通压力,管制时机过晚,线路上的社会车辆太多,容易造成警卫对象通行不畅。这就要求在指挥调度上要统一、迅速、准确,线路的路口、路段民警在实施断交通时要果断、迅速,警卫对象通过后,解除管制的要果断、快速,如路口应先放行横过警卫线路方向的交通流,然后再放行警卫线路同方向的交通流,可有效避免尾随车队的现象,并尽快疏导路口的交通流。
在管制方式上,改变过去远距离分流、中距离疏导,近距离控制的模式,变为远距离分流,中距离控制,近距离引导的交通管制模式,即:①警卫线路的外围实行分流,主要是外围分流大小货车等车辆,防止警卫线路及相邻的路段的车辆量过大,防止因临时交通管制造成交通拥堵。②警卫线路相邻的路口、路段实行控制,主要是控制和调整警卫线路上的车流量,既保证警卫线路上有社会车辆通行,又控制过多的车辆进入警卫线路,造成交通拥堵。例如,当发现警卫线路上的车辆过少时,可有意识有放行一部分车辆进入警卫线路的路段,而发现警卫线路上车辆过多时,就相应管制车辆进入警卫线路。③警卫线路的路口、路段实行引导,主要是对进入警卫线路上的车辆进行引导。例如有中心隔离带的道路上,将警卫目标同向的车辆引导至右侧最边上的车道通行,逆方向的车辆引导其有序慢行等。
三是推行警用摩托车开道模式,积极借鉴广州、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做法,在执行一般交通警卫任务中,使用警用二轮摩托车滚动开道,快速机动,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路面的警力,把对群众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是实行警种联动,积极向市公安局建议,在执行一、二级警卫任务时,赋予路口、路段分局、派出所执勤民警予交通管理职责,主要是加强一些次要路口、路段车辆、行人、非机动车的管理,防止车辆、行人、非机动车在警卫对象到达时突然横穿马路和进入警卫线路,以减少路面着装警力的数量。
三、提高警卫科学水平,加大科技投入
要积极借鉴学习北京市在奥运会交通保障中大量运用交通科技设备,提高交通保障科技水平的做法,紧紧抓住我们交管局即将启动的交通指挥中心升级改造的有利时机,加大道路交通警卫工作的科技投入,不断提高我局道路交通警卫工作的科学水平。
一是建立以指挥中心为主体的道路交通警卫工作指挥调度体系,实行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指挥,减少指挥传递的中间环节,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增加交通警卫专用频道,减少电台的干扰,使指挥调度更加迅速准确。
二是建立道路交通警卫动态监控系统。要在指挥中心升级改造中,进一步升级完善警务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在警卫前导车上安装gps卫星定位,指挥中心通过大屏幕可实时监控警卫车队行进情况,从而实时进行指挥调度,改变过去人工报点再进行调度的模式。指挥中心还可以通过电视监视系统,实时监控警卫线路的各个路口、路段的交通状况、民警到岗到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改正,从而保证道路交通警卫的顺利完成。
三是升级各路口交通信号灯。加快我市交通信号灯自适应系统建设步伐,改变目前我市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控制还是过时的点控模式,在执行交通警卫工作中,指挥中心可通过交通警卫动态监控系统,根据警卫车队的先进路线和位置,利用计算机控制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建立警卫车队的绿波带,保证警卫车队的快速通行。在一些无法安装自适应系统的路口,建议在路口信号灯控制中增加民警手持遥控功能,民警可以通过手持遥控器可对交通信号灯进行人工调节,保证警卫车队快速通过路口。

做好办公室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办公室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办公室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

信息工作是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辅助领导决策有很大的帮助。这项工作说起来虽只是“收收整整”,但真正做好也不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形成正确的思路,掌握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笔者总结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有几点思路和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信息工作重在反映情况,这毋庸置疑,但不能仅停留在这个认识层面上。从信息范畴来讲,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重在反映内部全面情况,但还是解决内部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点不可忽视。搞内部信息既要总结经验和做法,还要反映矛盾和问题,“报喜”又“报忧”,报成绩可以得到上级的认可,报问题又可以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但往往层级较多、程序较多,有些问题容易造成积压,不能及时得以解决。而信息渠道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及时性就是信息的突出特点,通过信息渠道反映问题可以很快地直接反映给领导,只要是真实的问题、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的问题,领导是会立刻做出决策的。外部信息重在反映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被重视,但实际上收集与自己单位相关的外部信息十分重要。外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称为情报。在战争时期,拥有准确、及时的情报会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在和平时期,仍然有各种间谍被政府或企业重用,他们获取的有效情报直接影响着政治或经济活动。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员,通常都以很强的观察、分析、总结、判断问题的能力被政府或企业认可。因此,认为信息工作只是“收收整整”的人,一是认识不到位,二是看不起自己。信息工作十分重要,整个过程都是工作人员能力和价值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们从事的是一项战略工作,做好了这项工作对辅助领导决策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自己的成长也非常有利,因为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离领导比较近,所做的成绩领导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是坚持供需结合。通常的信息工作,一方面要把下面的信息收集上来,为本级领导所参考;另一方面要把本级的信息报送上去,为上级领导所参考。领导对工作人员收集整理的信息是否感兴趣,这里就有个供需结合的问题。采编信息必须抓住领导的需求,就是本级领导关注什么,上级领导关注什么,找到供需的结合点。这个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第一,从会议中找。从中央到地方,从上级到下级,每年都要召开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会议,工作总结会、任务部署会、经验交流会,有全年的、有半年的,有长期的、有近期的,这些会议的内容都是很重要的,也是大家十分关注的。信息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会议的主题和精神,掌握会议安排的工作任务,领会领导的指示要求,结合本单位的贯彻情况,找出信息选题的供需结合点。第二,从公文中找。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回答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它所承载的东西是大家必须学习和执行的,信息工作人员可从中进行选题。这里提到的公文,包括上级的、本级的和下级的,都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在方法上可以坚持略读和精读结合,抓住重点和要点,避免花费过多的精力。第三,从调研中找。一方面,关注领导的调研活动,领导调研都有他们的目的,在调研过程中也会发表一些意见或提出一些要求,通过及时的了解掌握,可以发现上级、本级领导在某个阶段关注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自己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真实的情况,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掌握基层想反映的问题,找到上下需求的结合点。此外,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也能得知一些重要的情况,从中去找信息采编的要点。

三是把握报送时机。信息的时效性非常强,有些信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有价值,过了这个时间段就没价值了,对大部分的信息及时编报就行了,但有些信息也需要选择合理的时机编报。比如,月度、季度、年度工作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召开的重要会议,举办的重要活动等常规性信息,时间到了或工作完成了就要立即编报,但要避免“超前报”,人为地把工作提速、把成绩夸大。有个例子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刚进入第二阶段,一些单位就报了取得丰硕成果的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暂不说,单是这种做法就很容易给领导和群众留下作风不实的印象。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必须及时上报信息,越快越好,这项工作是有严格要求的,必须按照程序严格执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拖延。对于一些问题性信息,有时也不是及时上报了就能解决问题,需要选择合理的时机,因为这类信息大部分涉及要钱、要物、要政策的问题,报送起来须慎重。比如,a地区油气管道腐蚀严重或超期服役,由于资金紧张不能及时更换,存在随时泄漏的安全隐患,通过正常渠道上报更新计划,但批复过程缓慢。这期间,b地区一条油气管道因泄漏造成严重火灾,造成了

做好办公室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第2页

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于是,a地区的办公室信息工作人员抓住这个时机,立即上报了油气管道存在安全隐患急需更换的信息,上级领导看后及时组织研究,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是一个选择时机报信息的好例子。

四是提高信息价值。信息是有价值的,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价值,体现形式也不一样。有些情况领导掌握不全面,通过信息渠道了解了;有些信息反映了问题,领导看后及时解决了;有些信息对领导产生了启迪,辅助了决策等等,这些都是信息价值的体现。实际工作中,真正能够引起领导重视的信息比较少,这是使办公室工作人员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发展,领导可以及时地了解多方面的情况,给信息工作人员提出了挑战。想进一步提高信息工作水平,必须从提高信息质量上下功夫。首先,选题要准确。就是选择重要的问题,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所选的问题本身就不重要,没有什么意义,写得再好也没什么价值。其次,标题要凝练。让读者一看标题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这需要信息编写人员的高度提炼,能够抓住事情的主题和要害,有“一语道破天机”的功力。有人写信息题目喜欢用一些形容词,比如“某单位上半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某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认为“势头良好”、“显著成效”这些词语太模糊,缺乏对实际工作成绩的高度提炼,对类似的信息可以通用,针对性较差,用数据表示或用对比表示更为确切,更容易让人感兴趣。第三,内涵要深刻。让人看过信息后引起思考,就是要使提供的信息供领导所需、适领导所想、补领导所缺、释领导所疑。比如,有些信息领导很关注,而采编人员没有写好,或者偏离了信息本身真正的内涵,或因编写质量较差,引不起领导的重视,信息的价值就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当然,写作上一定要实事求是,内容要简约凝练,不求辞藻华丽,更要避免空洞无物,有时还要蕴含一些提示和建议,通过短小的篇幅和较少的时间,使领导有更多的启示和收获。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