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官为人民心得体会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心得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人民法官为人民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民法官为人民心得体会

“人民法官为人民”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必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做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在“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广大法官要自觉做到“想为人民、能为人民、真为人民”,最终把“为人民”的各项举措化为人民群众的深切感受,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到满意。
一、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公正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民群众对公正的价值追求是永恒不变的。当前,在改革发展持续深入、各种矛盾不断凸显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正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维护公正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人民法官为人民,归根结底要通过审判执行工作,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确保实体公正。“法律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人民法官执法办案,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既尊重法律事实,又尊重客观事实,努力使依法作出的判决与依道德作出的判断有机统一起来。另一方面,要确保程序公正。坚决防止重实体轻程序的不良倾向,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坚持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各方当事人的诉权得到充分保护。再一方面,要确保过程公开。“公正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过程不公开,人民群众就无法对审判活动和结果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要通过立案、审判和执行的全过程公开,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赢了让其感到“赢得堂堂正正”,输了让其感到“输得明明白白”,真正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司法的公正。

二、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高效

迟到的正义非正义,不讲效率的司法不是公正的司法。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效率的社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效益。具体到法院工作中,人民群众容不得司法活动拖沓冗长,不允许诉讼过程旷日持久,特别是对个别案件久审不结、久调不决、久执无果等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尤为强烈。广大法官要切实增强效率意识,不断加快办案节奏,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诉讼要求。一是要加强审判管理,重点加强流程管理,坚决杜绝超审限、超期羁押等现象,在提高审限内结案率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让当事人少等待一天。二是要强化诉讼调解,进一步提高调解效率,按照合法、自愿原则,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切不可因工作失当,误了最佳时机。三是要简化办案程序,尽可能适用简易程序,积极探索民事小额案件速裁和一审终审制度,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坚持避繁就简,用最快捷的方式满足群众最迫切的诉求。四是,要加大执行力度,着力构建执行联动威慑机制,以最快的速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三、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方便

方便不方便,是人民群众评价司法工作的重要标尺。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精神。人民法官为人民,就要事事处处体现出对当事人的关心。工作中,要设身处地替当事人着想,“宁可自己多出力,不让百姓多跑腿”,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多方面的司法便利。一是对诉讼知识不足的,要“送法下乡、送法入企”,普及诉讼知识,提示诉讼风险,引导合理诉讼。二是对立案不方便的,要积极推行电话立案、网上立案、上门立案、预约立案、休息日立案等方式,确保法院大门永远向群众敞开。三是对参与诉讼不方便的,要通过设立巡回法庭,实行就地开庭、巡回审理,努力把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四是对确有经济困难的,要不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正确运用诉讼费减缓免措施,确保有理无钱的群众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五是对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特殊弱势群体,要提供特殊司法服务,广辟司法绿色通道,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温暖

对待当事人的态度,是法官给人民群众最直接的感受。它不仅反映了队伍的作风素质,更体现了法官的“人民性”本质。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人性化司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渴望被尊重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广大法官必须牢固树立“以当事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那样对待当事人,把人民的需求当做自己毕生的追求,切实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具体工作中,一是要进一步转变审判作风,彻底改变个别法官“板起脸来问话,背起手来走路”的衙门作风,真正把当事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努力把好事办实办快办好。二是要进一步讲究司法礼仪,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人格权,讲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让人民群众充分沐浴到法治文明的温暖阳光中。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特别注意开庭要守时,约见当事人要守时,不该承诺不得乱承诺,承诺了的就一定要依法履行承诺,让当事人时时处处感受到被尊重。四是要进一步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用法理、感情、人格、艺术的力量去做群众工作,注意用群众语言回答和处理问题,让群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听得亲切,努力提高司法的亲和

人民法官为人民心得体会第2页

力。

五、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清廉

人民群众是可敬、可爱、可亲的,但同时也是可畏的。对司法不廉现象,人民群众不仅不满意,而且非常痛恨。“人民法官为人民”不仅要“为”人民,还要“畏”人民。一个法官有一次不廉洁行为,他的功绩就要被大打“折扣”;一个法院有一名法官出了问题,整个法院的形象就会严重受损。面对日益严峻的反腐倡廉形势,广大法官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下大力筑牢自身防线。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个严禁”规定,紧紧抓住审判执行最容易出问题的关键时期、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五个严禁”规定的“紧箍咒”和“护身符”作用。二是要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充分利用正反典型进行正面引导和负面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法官“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三是要完善廉政机制,在健全完善“四不为”廉政建设机制基础上,积极探索廉政监察员制度,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四是要加大惩处力度,对出现腐败问题的害群之马,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坚决清除出法官队伍,始终保持法官队伍的纯洁性。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人民法官为人民学习心得体会


        在最高院开展的“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全国各地人民法院切实增强对人民法院人民性的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和实践认同,真正做到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法官,要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建设,才能更好地搞好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
        (一)在“德”上强修养。德为安身立命之本,德立而百善从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极为重视道德方面的修养。作为新时期的法院工作者,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要想完成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设置于队伍建设的首位,同时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警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干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国情意识、群众意识、法律意识,使法院队伍永葆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特别是法院领导干部,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做到政治过硬、立场坚定、遵纪守法、克己奉公,常怀为民之心、常行亲民之举。
        (二)在“知”上大充实。“学以立志”、“学以养德”。一名优秀的法院工作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不仅具备法律知识,还要具备人文和社会知识。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都对法官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作为审判机关,法院每天都与社会上各种人打交道,审理的案件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十分迅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许多社会问题开始显现,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人民内部矛盾初步呈现了群体性事件多、矛盾易激化、新型案件多、处理难度大的特点。法院工作的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业务性非常强,而且审判的案件也非常复杂,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这就要求法官不仅要学好法律业务,还要掌握一定的社会生活知识、人文知识,这样才能在审理案件、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时抓住关键问题,做到准确无误。因此,不断提高法官的文化层次,拓宽法官的知识面,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刻不容缓的要求。
        (三)在“能”上重培养。大力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合格、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法官队伍,是我们矢志不移的追求,更是践行“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司法理念的坚强基石。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必须具有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法律纠纷、实现案结事了的能力。每位法官都要辩证看待“知”和“能”的关系,科学全面理解“能”的本质内涵,坚持不懈地提高认识和把握大局、社会矛盾、社情民意、法律精神以及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在审判工作中,要克服机械司法、就案办案倾向,做到既明断是非、公正裁决,又善于做调解和服判息诉工作,从根本上化解矛盾,追求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效果和辨法析理、胜败皆明的境界,更好地掌握调解这一高素质的司法能力,努力实现司法的终极目标和最高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心得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法官为人民”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胡总书记强调:“政法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必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做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在“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广大法官要自觉做到“想为人民、能为人民、真为人民”,最终把“为人民”的各项举措化为人民的深切感受,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到满意。

一、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公正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民群众对公正的价值追求是永恒不变的。当前,在改革发展持续深入、各种矛盾不断凸显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正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维护公正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人民法官为人民,归根结底要通过审判执行工作,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确保实体公正。“法律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人民法官执法办案,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既尊重法律事实,又尊重客观事实,努力使依法作出的判决与依道德作出的判断有机统一起来。另一方面,要确保程序公正。坚决防止重实体轻程序的不良倾向,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坚持平等对待,确保各方当事人的诉权得到充分保护。再一方面,要确保过程公开。“公正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过程不公开,人民群众就无法对审判活动和结果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要通过立案、审判和执行的全过程公开,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赢了让其感到“赢得堂堂正正”,输了让其感到“输得明明白白”,真正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司法的公正。

二、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高效

迟到的正义非正义,不讲效率的司法不是公正的司法。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效率的社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效益。具体到法院工作中,人民群众容不得司法活动拖沓冗长,不允许诉讼过程旷日持久,特别是对个别案件久审不结、久调不决、久执无果等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尤为强烈。广大法官要切实增强效率意识,不断加快办案节奏,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诉讼要求。一是要加强审判管理,重点加强流程管理,坚决杜绝超审限、超期羁押等现象,在提高审限内结案率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让当事人少等待一天。二是要强化诉讼调解,进一步提高调解效率,按照合法、自愿原则,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切不可因工作失当,误了最佳时机。三是要简化办案程序,尽可能适用简易程序,积极探索民事小额案件速裁和一审终审制度,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坚持避繁就简,用最快捷的方式满足群众最迫切的诉求。四是,要加大执行力度,着力构建执行联动威慑机制,以最快的速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三、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方便

方便不方便,是人民群众评价司法工作的重要标尺。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精神。人民法官为人民,就要事事处处体现出对当事人的关心。工作中,要设身处地替当事人着想,“宁可自己多出力,不让百姓多跑腿”,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多方面的司法便利。一是对诉讼知识不足的,要“送法下乡、送法入企”,普及诉讼知识,提示诉讼风险,引导合理诉讼。二是对立案不方便的,要积极推行电话立案、网上立案、上门立案、预约立案、休息日立案等方式,确保法院大门永远向群众敞开。三是对参与诉讼不方便的,要通过设立巡回法庭,实行就地开庭、巡回审理,努力把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四是对确有经济困难的,要不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正确运用诉讼费减缓免措施,确保有理无钱的群众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五是对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特殊弱势群体,要提供特殊司法服务,广辟司法绿色通道,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温暖

对待当事人的态度,是法官给人民群众最直接的感受。它不仅反映了队伍的作风素质,更体现了法官的“人民性”本质。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人性化司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渴望被尊重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广大法官必须牢固树立“以当事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那样对待当事人,把人民的需求当做自己毕生的追求,切实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具体工作中,一是要进一步转变审判作风,彻底改变个别法官“板起脸来问话,背起手来走路”的衙门作风,真正把当事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努力把好事办实办快办好。二是要进一步讲究司法礼仪,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人格权,讲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让人民群众充分沐浴到法治文明的温暖阳光中。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特别注意开庭要守时,约见当事人要守时,不该承诺不得乱承诺,承诺了的就一定要依法履行承诺,让当事人时时处处感受到被尊重。四是要进一步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用法理、感情、人格、艺术的力量去做群众工作,注意用群众语言回答和处理问题,让群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听得亲切,努力提高司法的亲和力。

五、要让人民群众满意于清廉

人民群众是可敬、可爱、可亲的,但同时也是可畏的。对司法不廉现象,人民群众不仅不满意,而且非常痛恨。“人民法官为人民”不仅要“为”人民,还要“畏”人民。一个法官有一次不廉洁行为,他的功绩就要被大打“折扣”;一个法院有一名法官出了问题,整个法院的形象就会严重受损。面对日益严峻的反腐倡廉形势,广大法官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下大力筑牢自身防线。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个严禁”规定,紧紧抓住审判执行最容易出问题的关键时期、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五个严禁”规定的“紧箍咒”和“护身符”作用。二是要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充分利用正反典型进行正面引导和负面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法官“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三是要完善廉政机制,在健全完善“四不为”廉政建设机制基础上,积极探索廉政监察员制度,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四是要加大惩处力度,对出现****问题的害群之马,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坚决清除出法官队伍,始终保持法官队伍的纯洁性。

办好教育为人民心得体会


几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继续推进师德师风和师技师能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努力推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和整体建设。

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特色校园

我校在校风校貌、科学教育、校园文化等领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落实、创一流。大力倡导“赏识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依托,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举办了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实验、绘画、航模、科技创新、校园广播等,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二、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完成了学校理念文化系统建设:发动全体教职工总结、提炼并形成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校风、教风、学风”、“校训”,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支柱。开展了校园精神文化创建活动:大力弘扬“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教()风,开展“学习马复兴,做学生爱戴的老师”的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针对薄弱环节强化制度建设:针对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运动场、出租房等问题较多的部位,完成了相应的制度完善工作,有效提升了学校综合管理水平。努力改善学校人文文化和环境文化:开展“尊师爱生”教育活动,使学校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一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的理论,促进教师成长。二是开展每周每科一节公开课活动,实践新课程的理念。三是加强集体、电子备课说课活动,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法学法、主要例题及主要解法和特殊解法,学生的主要作业等。四是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课教师听课制度,开展公开课、对比交流课、推门课等活动,努力推进校本教研。

四、创新德育工作德育

充分发掘每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亮点,组织全体班主任交流学习,总结推广好经验好方法,创造“老师学习老师”的氛围,引导班主任树立“转化一名后进生和培养一名优秀学生同样重要”的思想,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整顿校风,治理学风,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充实德育力量,改进德育方法,加大行为规范执行和检查的力度,对学生中比较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顿和综合治理,严肃校纪校规,狠抓考风考纪;同时,通过组织新生军训、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学生业余党校、“校园形象大使”评选、优秀学生表彰、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经过努力,校风学风发生了显着变化。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