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序文范文

高贤大德,中华功臣,---讳----,垂范铭文。 一九二七,--府降祯,五月廿九,吾父诞身。 吾祖大义,德誉乡邻,父为独子,兄妹二人。 父敬长辈,父尊双亲,父爱胞妹,忠义之门。 日寇侵华,家乡蹂躏,父年十八,抗日参军。 驱走日寇,解放国民,辽沈平津,弹雨枪林。 两次入朝,卫国援邻,血染征袍,扬威国门。 众志成城,纸虎罢侵,华夏屹立,和平至今。 百战为国,备战强军,戎马一生,爱兵爱民。 位高职重,平易近人,身系国防,心铸军魂。 二零零九,逝吾父亲,三月十八,再孝无寻。 盈泪执笔,拂涕琢文,喻嗣不忘,铭记于心。 伟哉尊父,浩气长存,但有来世,再掌昆仑。

碑文方式(例子)

1.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父)

2.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祖母)

3.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对父亲)

4.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对父亲)

5.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对母亲)

6.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母亲)

7.岳父大人之灵(对岳父)

8.故岳考某公讳鬃老大人之灵(对岳父)

9.岳母某太夫人之灵(对岳母)

10.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对岳母)

11.夫子某某大人之灵(对老师)

12.先夫某某君之灵(对丈夫)

13.先室某某夫人之灵(对妻子)

14.某君某某仁兄之灵...

碑文的种类

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碑的种类繁多,碑文的体裁各具特色,归纳起来,可分六类:

碑文的种类很多,碑文的体裁特点也不尽相同。大致归纳起来,碑文有以下几种。

(一)功德碑!

1.内容要求

功德碑主要是为褒扬当时仍活在世上的人.

(二)墓碑

墓碑是最常见的碑文,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的怪事。

墓碑碑文主要分两种。一种仅仅标明墓中死者的身份,绝大部分由死者亲属所立;另一种墓碑除了表明死者的身份外,还简单介绍死者的生平成就,功劳过失,这类墓碑也叫墓志铭,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四)纪念碑纪念碑主要是为了纪念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或重大的历史事件,这种碑一般为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所建。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公

查看更多>>>

狮子望楼台 天然生就一狮形,瑞气纷纷望楼亭; 凭台观阁开画锦,张牙舞爪显威灵; 松毛冉冉风吃动,石额层层月映明; 环拱龙盘虎踞外,永培国瑞产麒麟。

碑联不同于铭文,字数不能过多,赞语应当与墓地规模、社会影响相对应,朴实,真诚。同时,词性、平仄、对应都要合乎联律。建议使用: 德泽后辈 炳耀千秋 注意:在立碑的背面,两行竖刻,要德泽后人在左; 在墓穴平面上,两行横刻,要德泽后人在上。

上联:龙舞九天 助人为乐德永在 下联:鹤游仙境 福第遗泽炳长存 注:请说明需要多少字为好。

一、 杨氏起源诗(作者杨俊文)

游行各地会宗亲,举笔联诗表故情,

氏起弘农于陕县,姓生杨树有焦成。

辞金堂训千秋赞,清白传家万古称,

祖籍江西我族大,身居黔地子孙兴,

聊呈谱序为宗旨,后嗣保留作本根。

——入黔八代孙绊香(俊文)题

二、 家族口传对联(祖辈流传)

1、 四知口训承先泽,一庙新田种早春。

2、 八府家声振豫北,四知门第报关西。

三、 杨豪为如黔始祖所作碑文

1、明义公碑文:

明义老祖始入黔,湖广杨氏写续篇,

寻根不忘双水井,问本犹记大麻园。

清白家风泽后嗣,忠孝礼训继前贤,

睦族共树先灵传,长翠青山越万年。

(因吉期未到,尚未立碑)

2、杨母张氏碑文:

一族同仰此青峦,滴翠葱茏四围宽,

黔西张氏千秋史,杨门共祖半壁山,

而今高冢添铭述,当年慈爱护家川,

日月双悬垂万古,乾坤常伴老人安。

查看更多>>>

碑文:王洛宾墓碑碑文

碑文:王洛宾墓碑碑文 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二十日向遗体告别,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不称奇。 王洛宾原名荣庭,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辗转千里,驻足青海。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情音怡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流光。洛宾名重。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达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久唱不衰,他多次赴国外办音乐会与讲学,联合国总部展示其民歌成就,巴黎音乐学院音乐教材和世界歌星罗伯逊保留曲目均有其歌。王洛宾重谊。为学生幼儿谱曲,为边关将士挥笔,为工农大众抒情,为海外华人合唱团赠歌,情深意切,众口皆碑。洛宾谦逊。对民谣之父、音乐大师、西部歌王等称谓淡然处之,却将新加坡友人赠其“传歌者”三字视为珍宝。洛宾爱国。两次铁窗之苦,未断其云游乐海、振兴民乐之梦,终生致力于让中国民歌流行世界五百年之宏愿。洛宾大志。先生舍爱妻黄玉兰及三幼子在京只身西进。五一年妻病故后独身苦将三子养育成人,耄耋之年坚持自理,拈米舔骨节俭之至,乐骑单车至八十有二。其作品通俗朴实大气,盖源其品性也。 千里驹兮杂于马群,需伯乐兮相而拔晋。西部曲兮流于民唇,承洛宾兮识而传真。驹无伯乐兮无以千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传歌之志兮可喜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

查看更多>>>

碑文:元曲大家马致远墓碑碑文

碑文:元曲大家马致远墓碑碑文 据《东光县志》载,肖德宣,字青田,湖北汉阳人,嘉庆癸酉戍联捷进士,在道光年间连任东光二任知县。这位知县在任期间,不仅颇有政绩,而且具有文化艺术修养。他不但为马氏祠堂大门上题写了“千古词宗”的大字匾额,还亲自为马致远碑题写了碑记,原文抄录如下:“邑令肖德宣撰写东篱先生碑记:马东篱先生,东光人,工长短句,与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尝阅其所著幽雅淡远,一空凡响,当时称为“朝阳鸣凤”有以也。岁辛丑,余调理兹土,得悉马氏为宋以来旧家,先生于元季应词科取进士,由司教而县令而部署,仕途偃蹇,大猷未展而胸襟洒脱,惟以衔杯击缶自娱。后其孙经,其曾孙孔惠者,俱以家学捷南宫,尤足见先生工于词而不止于词也。第旧邑《志》载:先生《双调秋思》一阕令已逸,闲询及邑内青衿虽习其号,而先生之词所谓卓然成家冠绝一时者多未之知,岂以制举义者不暇好古,好古者又专崇诗、古文,而词曲非所尚耶?夫诗、古文,犹天地之有日、星、山岳也;诗与词曲犹天地之有风露、烟云、禽鸟、花木也。艺虽有别,总为造化必有之奇,以故自李供奉有《忆秦娥.菩萨蛮》二阕,而词学遂曼衍于南唐五代,盛于两宋以远元明,今复盛于我朝,微论风雅之士不废宫商,即德望勋业诸钜公,亦时复倚声选调以适志,盖有未可少者矣,况先。生之词冠绝一时,而谓泯泯不自知耶夫!表扬前哲,守土者自责也。余赏过先生之词,因题额日“千古词宗”,悬其上,并为记,嘱其裔以勒石。庶后来文士知乡先生擅美于前而深其宗仰云。”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检查引导

1.指名朗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

(1)五义士

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沉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

(1584~1626),字景文,号蓼(l))洲,苏州吴县人。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详见人教社《中语参》高中第二册)

(3)张溥与复社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复社是文社,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检查引导

1.指名朗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

(1)五义士

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沉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

(1584~1626),字景文,号蓼(l))洲,苏州吴县人。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详见人教社《中语参》高中第二册)

(3)张溥与复社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复社是文社,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

查看更多>>>

  《五人墓碑记》读后感1000字   作为一种古代应用文体的碑记,通常是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出身、经历、生卒、年寿及其子孙的大概情况的。   《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张溥突破了一般程式,大胆地取舍,立足于历史斗争的高度,突出赞颂苏州民众,特别是五位义士反抗党的斗争精神,深刻阐发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重大意义”,对这场抗暴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实际上为这场斗争做了个总结,这就是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   具体来说这篇墓碑记不同与其他墓碑记的地方在于它浓郁的政治色彩。因为五位义士是在反阉党斗争中牺牲的,作者站在当时的进步社团复社的立场上,再歌颂他们“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的同时,又严厉地批判了阉党的罪恶行径及   附逆者的卑劣品质——这种对比的论述方式是贯穿全文始终的。   其进步意义表现为:一、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歌颂了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精神,同时也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反映、歌颂群众的伟大斗争,这是很可贵的。

二、张溥领导的“复社”,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文社。他们提出诗文应该反映时代,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要为政治斗争服务。文章所体现的文学必须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思想,对后世作文有相当的影响。   鲁迅先生发表于一九三四年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中记述了颜佩伟、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他们正是鲁迅先生所称的“中国的脊梁”。   现在看来这篇碑记还是有它时代局限性的:一、作者所主张的“义”(“激于义”、“激昂大义”等),是站在反阉斗争的立场上,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为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的“正义”不可相提并论。 查看更多>>>

碑文:共产党员程砚秋墓碑碑文

碑文:共产党员程砚秋墓碑碑文 注:程砚秋的灵柩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墓碑上镌刻着由马少波同志撰稿的碑文,全文如下: 程砚秋同志,满族,北京人,生于一九零四年。六岁时学习京剧、昆曲。曾受业于名师王瑶卿之门。十七岁即成班演出。他在歌唱和表演方面刻苦钻研,勇于革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的戏剧艺术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三十余年来,他的艺术一直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砚秋同志出身贫苦家庭,对于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曾先后编演《春闺梦》、《荒山泪》等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戏剧二十余出,以反对军阀混战和国民党政府的苛政猛于虎的统治,这表现了他平素所主张的戏剧要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他因反对敌伪的压迫,决然脱离舞台生活,下乡务农,坚持不为敌人演出,表现了高尚民族气节。 全国解放后,他为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所鼓舞,从一九四九年起即积极参与国际和平运动和戏曲改革工作。抗美援朝中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捐献演出,并到全国各地进行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演出。在国家举办的历次全国演员讲习会和日常教学中,他尽心将自己的艺术创作经验传授给新的一代。他工作认真,作风朴素,对党和国家的任务全力以赴。一九四九年他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特邀代表,一九五四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团委员,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 砚秋同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革命觉悟不断提高,决心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曾经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于一九五七年十月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一九五八年三月九日因患心肌梗塞症不幸逝世,享年五十四岁。经党组织批准,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摘自《程砚秋传》

查看更多>>>

高莽先生在书的序中写道:墓碑下安葬的是历史人物,人世间留下的是他们的业绩。墓碑本身也是出色的艺术品,它们像一座无形的桥,从墓地架到天堂,连接阴阳两界的人。墓碑要表现墓主生前的贡献,同时还要表现后人的深情缅怀。

上世纪50年代初,当从事俄语翻译工作的高莽先生第一次走进莫斯科新圣母公墓时,立即被墓地中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以及一座座个性突出、发人深思的墓碑所强烈震撼。他发现许多墓碑和雕像都出自艺术名家之手。作为一位具有文学艺术修养的年轻学者,他敏锐地觉察到,每座墓碑都是一件杰出作品。这令他心潮澎湃,甚至在墓园中流连忘返。

以后每次随团出访,只要到莫斯科,高莽先生必然抽出一定时间去莫斯科新圣母公墓,瞻仰那些似无声而有言的墓碑,回顾先人或光辉灿烂、或历尽磨难的一生。

中苏关系经过波折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高莽先生再次走进久违了的莫斯科新圣母公墓。20多年间,这里增加了许多新墓,其中安葬着不乏他所熟悉的各界知名人士。他还看到墓园内出现了一些极富魅力的雕塑,其艺术感染力令他心荡神驰。

俄罗斯墓园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墓中人的灵魂被融入到造型艺术中,用凝固的雕塑语言展现了先人的生命轨迹。难怪俄罗斯人民将这些著名的公墓称作是露天雕塑博物馆。凭吊亡者是感情的慰藉,精神的洗涤;瞻仰墓碑可获得艺术享受。高莽先生意识到,俄罗斯墓园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集历史、人物、文学、雕塑、建筑于一体的结晶。

从此,高莽先生每次出访俄罗斯,便不再局限于莫斯科新圣母公墓,还要去参观各地的墓园。几十年来,他走遍俄罗斯十多处墓地,有莫斯科的其它古老公墓,长眠着普希金的圣山,离莫斯科不远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安息着托尔斯泰的土坟;在彼得堡,他走访了彼得堡文人公墓、艺术大师公墓,并专程到芬兰湾旁佩纳泰庄园瞻仰列宾的坟冢;还去了纪念卫国战争的斯大林格勒烈士陵园高莽先生逐一走访俄罗斯的陵园和墓地,专程寻访一些亡灵的栖身之所。墓园文化使他痴迷。情之所至,于是他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令很多人感到既陌生又不可理解的研究领域俄罗斯墓园文化。他不仅走遍各地的陵园,还要采访众多相关人士,并查阅了大量的典籍史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莽先生的呕心沥血终于结出硕果,2000年他推出第一部有关墓园文化的作品《灵魂的归宿俄罗斯墓园文化》,从一个独特角度,展示俄罗斯这个伟大民族的古老悠久的历史和璀璨夺目的文化。

作品问世以来,好评如潮。有位学者读后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检查引导

1.指名朗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

(1)五义士

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沉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

(1584~1626),字景文,号蓼(l))洲,苏州吴县人。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详见人教社《中语参》高中第二册)

(3)张溥与复社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复社是文社,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

查看更多>>>
范文
09-04
墓碑序文范文600字 墓碑序文范文3000字 墓碑序文范文500字 墓碑序文范文2000字 墓碑序文范文700字 墓碑序文范文900字 墓碑序文范文1500字 墓碑序文范文1000字 清朝墓碑范文 墓碑碑文范文大全 祖墓碑序范文
清朝墓碑范文3000字 清朝墓碑范文2000字 清朝墓碑范文800字 墓碑子孙排辈范文 清朝墓碑范文1000字 清朝墓碑范文1500字 清朝墓碑范文900字 父母合葬墓碑碑文范文 卧雪堂家谱序文范文 祖墓碑序范文3000字 祖墓碑序范文2000字 祖墓碑序范文1000字 祖墓碑序范文800字 祖墓碑序范文1500字 祖墓碑序范文900字 墓碑子孙排辈范文800字 重修墓碑功德碑序范文 祖墓碑倡议书 卧雪堂家谱序文范文1700字
展开更多
墓碑序文范文

墓碑序文范文栏目为您带来墓碑序文范文格式、墓碑序文范文模板、2024墓碑序文范文等。希望能帮助到您,感谢您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