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大学生转正思想汇报范文:烈士精神永存

当一次学习即将结束时,我们经常都会用到思想汇报,思想汇报可以使从我们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我们在写思想汇报时可以从哪些角度着手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5月大学生转正思想汇报范文:烈士精神永存,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敬爱的党组织:

4月26日上午,党课学习班的组员一起参观了位于洪山脚下的施洋烈士陵园。在参观之前,我在网上仔细查看了施洋烈士的生平,并且深深地被他的革命奋斗史所感动。

施洋,字伯高。1915年,施洋就读于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1917年毕业后,他与武汉法学界人士组织法政学会,主张律师应是保障人权,伸张公理的工具。因此他将他的收入大部用来为广大劳工打官司,被广大平民称为“劳工律师”。律师的职务是高尚的,神圣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律师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尤其在白色恐怖的年代,法制还不健全,中国太需要这样为普通百姓伸张正义的律师。可见,革命党人的志向总是崇高的。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施洋以武汉律师公会副会长的名义,召开紧急会议,提议发通电,支持学生爱国行动。1920年秋,施洋在武汉参加了中国***早期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时,他还深入产业工人居住区,了解工人疾苦,参与创办工人夜校和工人子弟学校,宣传“劳工神圣”和社会主义。1922年6月,施洋加入中国***。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2月7日晚,施洋被反动军警逮捕。在敌人的法庭上,施洋慷慨陈词,怒斥反动军阀镇压工人运动的滔天罪行,表现了一个***员的大无畏革命气概。这就是真正的中国***,他们坚持自己的信仰,不畏强权,敢于直面现实,永远朝着正义的方向。在狱中,他苦中作乐,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留下《狱中七日记》等文字。2月15日凌晨(腊月卅日),施洋被敌人秘密杀害于洪山脚下。临刑前施洋大义凛然地说:“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百个施洋!”,和很多革命先烈一样,施洋烈士表现了一个***员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时年仅34岁。英年早逝,多么令人惋惜,可是他的乐观坚定,他为普通百姓服务的精神却长存,闪光在我们的记忆最深处。

我早早来到了大家约定的地点,天空下着小雨,似乎正是为了应和我此时的心情,对施洋烈士的敬仰之情让我有些感伤,如今我站在他的塑像前,细细凝望,看同是革命领袖的董必武先生的题词: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肖遗臭万千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倦。写出了他的一生,却写不出他的志士豪情。

继续往前走,拾级而上,是巍然挺立的纪念碑,被瞻仰的人们的鲜花环绕,我们恭敬地对着纪念碑默哀。作为一名***员,在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施洋肩负起了一名优秀***员的使命与责任,用热血扞卫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自由平等。现在我们处在和平年代,在中国***的领导下,我们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但我们应该以施洋同志为榜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多为人民办实事,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积极分子,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争取早日成为***的一员,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汇报人:小编

2012年5月4日

fWR816.CoM推荐阅读

5月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第二期的党校培训如期在学术报告厅召开了,我怀着一份崇敬之情融入到了这一次的学习中。在这次的学习中,我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及发展历程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个人思想也有了更大的提高。

****并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一种先进理论,是时代的精华。让统治阶级在****革命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枷锁,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从****诞生至今,它铸造了无数英勇的先烈。高喊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但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坚信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的李大钊我的思想在此刻得以升华,与党的精神融在一起。

党的精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党的精神就是抗震救灾的精神,两弹一新的精神生活处处都能体现党的精神。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我们既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信念,更应该把党的精神融入生活实践之中,真诚地为同学、为人民服务。在生活、学习中,牢记党的宗旨,起好先锋模范作用,同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更重要的是,我要树立正确的、崇高的信念,并从中汲取力量,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党的精神无处不在。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我明白,作为现代的大学生,更要科学地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以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哲学的思维来正确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把课堂与社会相结合。抓住时机,一点一滴努力,一步一步奋斗,做四有新人。

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我相信,经过党组织的培训,我会得到更快的成长!

汇报人:

5月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很久,前几天学校发放了一次针对于贫困生的“助学金”,这样的事情一直都是在学生中较有影响的事情,它对于贫困生而言固然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这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也减轻了他们家庭的负担,虽说对于他们的家庭并不能有完全的改善,但至少;给了他们孩子以学习的机会,给了一个家庭以更好生活的机会。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我。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我记得在我们刚进入大学的时候,班上的贫困生不足十人,到现在班上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都变成了贫苦生,我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是什么使我们这样一个班的贫困生人数越来越多呢?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问了班上一个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他跟我说:“国家给的钱,你不拿别人拿,不拿白不拿啊”,在我将要进行辩解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更让我崩溃的是另一句话“你以为我们这个班级有多少的贫困生?有几个人真的穷到连饭都吃不上了,有几个人真的是上不起学的?”这话无疑令我很震撼,是什么使他能够说出这句话呢?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班级的贫困生评定竟然是和成绩挂钩的,也就是说,你成绩好,就可以拿到补助,成绩不好就不行,这一点我是知道的,国家似乎推出助学金是和“励志”有关的,但是如果太过于考虑“励志”而忽略了真实的情况,那确实不是一件什么好的事情,助学金的发放,最大的目的毕竟是为了让那些读不起书的人有书读啊!

第三个问题是在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我们很多的班委,都是鼓励我们申请助学金的,说这个是名额,更有甚者说“分配给我们的名额,我们不拿掉也是给别人的”,这种情况下,我们班的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贫困生,你说他们贫困吧,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买不起汽车,买不起阿迪耐克,学校发给他们的钱,刚好可以给他们添几件体面的衣服,甚至于积攒下来还能用作购买电脑的费用,我在写这个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究竟问题是出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贫困生的行列,他们其实并不穷啊,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大四的同学,使用的是nokia的e71手机,ibm的电脑,但是他年年都不忘向学校申请助学金,甚至还还申请助学贷款,实在是匪夷所思。

近来突然如有所悟,这个问题的存在,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助学金的金额实在是十分的巨大,对于我们这些学生而言也很具诱惑力,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能白拿两三千块的人民币,确实是一件极好的事情;第二是学校的一些鼓励措施,这些措施究其出发点本来是好的,但是他们却忘了我们学生是人,人终归是有贪欲的,虽然古话常说“君子有所取,有所不取”,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在大把金钱的面前毫不动摇呢?再说这钱要是取了,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毕竟“君子不夺人所好”,并不代表君子不能拿份内的钱啊。只是很多人却都忘了,他们这个钱本是给那些穷苦的孩子的,这些钱若是用在他们的身上,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使他们不至于饱一顿,饿一顿,也能减轻他们家庭的负担,而用在我们某些人身上呢?那无疑是饱口舌之欲,使他们能够多一份金钱去挥霍,去潇洒他们的人生。

这其中,最不能是我理解的便是,我们的一些党员同志,一些即将进入党的怀抱的同志,竟然也会深入其中,他们似乎从没有考虑过自己是一个党员,我们这个社会的先进人物,他们的带头作用对这个社会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我记得我们在刚刚进入党校学习的时候,老师便告诉我们,要时刻以一个共 产 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只是这样的表现却实在让我很难过,是党的缘故,还是我们之中一些人自己的缘故呢?我很迷茫,谨以此作为我的一次思想汇报,我将以一个共 产 党员的标准来要求我自己,绝不做一个社会的蛀虫,更不做党的蛀虫!

相关推荐:

小编整理:2011年5月思想汇报精选

4月大学生转正思想汇报范文:偶遇施洋烈士陵园


敬爱的党组织:

周末借着明媚的春光和室友一起走出了校门,就那样漫无目的地走,没有目的地,只为了享受久违的阳光,感受这座古老的城市散发出的春的气息。渐渐地,嘈杂的街道让人感觉很累,我们就向一位老婆婆询问附近有没有公园之类的可以休息的地方。,婆婆给我们指了附近的洪山公园。就这样我们几个人进入了公园里休息的人群中,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公园那么热闹又如此和谐,嬉戏的小孩、闲聊的大人、游玩的青年,更幸福的是我第一次听到了最纯的楚剧,虽然我听不太懂他的内容,但明显能感觉到老人在唱的时候的声音与情感的厚重、沧桑。

休息够了,我们继续往公园深处走去,在欢笑声中隐约看到了梅丛高处有很多人在拍照。当时惊愕,难道这儿是个什么古遗址,带着猎奇的心理快步走过去。突然抬头,眼前是一座高大庄严的纪念碑,是施洋烈士纪念碑,原来无意中中来到了施洋烈士陵园,几个人说不出的惊奇与兴奋。虽然几个人对施洋烈士几乎是一无所知,但每个人都怀着一种很敬慕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石,浮雕。

从纪念碑往下,走下被葱绿的数目包围的幽静石阶,暖洋洋的阳光洒在肃静的陵园,阳光下有几个老爷爷在缓缓地打着太极,旁边三两个小女孩在跳绳,感觉如此祥和。继续往下,看到了雄伟的施洋烈士雕像,雕像后是一块长达五米的浮雕,后大家认真地观看着那清晰的画面,仿佛回到了过去那硝烟弥漫,白色恐怖的年代,同时为施洋的这种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所震撼着。 在施洋烈士雕像基座上的一块洁白的大理石上,镌刻着董必武同志的一首七律。碑文上,陌生的繁体字困扰了我们,也影响了我们的理解,还是回来后,通过网上的资料,我弄懂,董老在碑文上所提的是一首七律: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肖遗臭万千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至此我们才了解到伫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历史的伟人,中华的先烈。

说不清是一种什么力量,几个人又重新返回纪念碑,仔细阅读,从碑文上,我们深刻的了解了施洋同志的生平和革命奋斗史。1920年,施洋在武汉参加了中国***早期组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阅读了《***宣言》,同时还深入工人居住区,了解工人疾苦,参与创办工人夜校和工人子弟学校,宣传“劳工神圣”和社会主义,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施洋是罢工的领导者,积极组织武汉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对军阀吴佩孚的游行示威。2月7日晚,施洋被反动军警逮捕。在敌人的法庭上,施洋怒斥军阀镇压工人运动的滔天罪行,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压倒了敌人。当敌人将施洋押赴刑场时,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施洋大义凛然地说:“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百个施洋!”,敌人恼羞成怒,连开数枪。施洋高呼:“劳工万岁!”第二枪响时,施洋仍然屹立,再呼“劳工万岁!”终于,施洋烈士倒在了敌人的枪口。施洋年仅34岁的生命在敌人的残酷下凋零了,但他的精神至今鼓舞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向前、向前、再向前。

也许,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那个年代的战火硝烟与白色恐怖,也许,我们当中也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为了人民的事业舍生忘死,可即使是和平年代,即使人民的事业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所处的时代却时刻存在着各种隐形的、没有的硝烟的战争,大到非典、冰雪灾害、地震、洪水等等,小到让座、献血等等,这些灾难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考验着我们的意志。此时,需要有人挺身而出,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革命先烈们便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走出陵园,直到现在,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为偶然的发现,更为正准备接受层层考验而入党的自己意外的收获而惊奇。为纪念此次偶遇写下。

汇报人:小编

2012年4月21日

5月大学生转正思想汇报范文:昙华林的历史承载


敬爱的党组织:

在4月20日,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第七小组的的成员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武昌区的昙华林。武汉昙华林有古老建筑、文化旧址35处,集中展现了近代武昌的旧城风貌和100多年的历史变迁,是一部活的近代史。

从鸦片战争片战争之后的历史来看,昙华林在这一阶段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记载主要集中在西方文化开始在武汉渗透上。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有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1865年兴建的基督教教堂——祟真堂是武昌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

之后,反清革命团体与武昌首义 庚子革命以后,武昌革命党人接过同盟会旗帜,以昙华林为起点,在昙华林 及其周边地区,组织革命团体,传播革命思想,积聚革命力量,拉开了湖北反清 革命的序幕。湖北革命组织发轫于武昌花园山聚会,再接于科学补习所、日知会 等团体,而由文学社、共进会总收其成。居正在纪念武昌首义的《齐天乐》词序 中写道:“继科学补习所而起之日知会,在昙华林圣公会,秘密结社,有声有色 ,自我牺牲,志趣纯洁,革命种子之最可歌可泣者也。故首昙华林,凡以前策动 团体皆属焉。”之后,这些组织遵循孙中山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基本遵从全国性革 命组织的指导。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历尽艰难险阻,前赴后继,开展宣传和组织 活动,逐渐将革命影响扩大到新军、知识阶层和会党群中,为辛亥武昌首义的爆 发,作了扎实的准备工作。这些都直白地揭示出了昙华林在辛亥革命期间所具有的历史厚重感。

最后,我想说说昙华林对**发崛起之后的这段革命历史的见证与参与。1920年2月,陈独秀应邀来昙华林演讲,标志着****学说正式登陆湖北。昙华林的文华老校园还是陈独秀在武汉最早传播****革命火种的地方。1920年2月4日,陈独秀应文华大学聘请,从南京到武汉,下榻在文华大学文学院,第二天他在公书林礼堂发表演讲,题目是《社会改造的方法与信仰》。第三天,陈独秀又在同一地点作了《知识教育和感情教育问题》的演讲。值得庆幸的是,文华大学文学院的两栋老房子至今保存完好。1921年,在街区的私立武汉中学,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和李汉俊3位**“一大代表。南昌起义前夕,贺龙的军部曾设于此,周恩来代表***与贺龙在这里进行了历史性会谈后,贺龙遂率部到南昌,与周恩来一起发动了南昌起义。再后来,到1938年,国共合作,民国政府迁入武汉,抗战史上大名鼎鼎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便设于此。郭沫若任厅长,一时风云际会,傅抱石、徐悲鸿在这里绘画,冼星海、田汉在这里作歌,洪深、阳翰笙在这里写剧。而最值得称道的是故居在昙华林的夏斗寅前辈在武汉解放前夕,一度参加湖北和平运动,欢迎解放军进城。昙华林历经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惊心动魄的百年沧桑,见证了中华民族坚强勇毅奋斗不懈走向新生恢弘岁月。在这个历史厚重感及其强烈的地方,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在此留下了他们革命的足迹,他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在这个湖北****诞生的地方,我接受到了那些****先驱们革命精神的洗礼与熏陶,激发我们崇敬和学习民族英雄“兴我中华,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的思想感情,更让我对我们的****事业的最终成功有了更多的信心和一定要实现的坚定的信念

在昙华林,我们 思念历史,缅怀先辈。这次昙华林实践活动,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学习怎样成为一名合格***员的大学生来说,不仅仅只是一次用眼睛去看的参观,更是是一堂需要用心去感受用灵魂去倾听的鲜活生动的党课,它用真实的历史实物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刻地爱国主义、爱党主义教育,切实充分地提高我们这些入党积极分子的党员素质修养、政治觉悟和爱国主义情操。让我们与党更近了一步。

汇报人:小编

2012年5月2日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