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关于玉树地震救灾的思想汇报

当一次学习即将结束时,我们时常会需要撰写思想汇报,写好思想汇报是我们对待学习认真的具体呈现。你知道哪些优秀的思想汇报的范文吗?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大学生关于玉树地震救灾的思想汇报”,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敬爱的学院党组织:

悉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截止至19日晚20时,地震已造成2039人死亡,195人失踪,12135多人受伤。地震发生以后,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青海指挥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推迟预定行程返回国内,各地救灾队伍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全国人民都关注玉树震区的最新情况。

我始终认为,作为大学生,就应该关注国家与民族,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进步而欢欣,并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和能力出发,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共建社会的行列中,真正履行作为一位国家公民的义务。通过近年来的512汶川地震、2010年Xx大旱、414玉树地震,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面前,广大青年学生,利用便捷的网络讯息传播手段,传递抗震救灾的及时需求讯息、救灾的最新情况、传递物资捐助方式,似涓涓细流汇作大江河,流淌在无边网络世界,颗颗爱心温暖灾区群众,另外大量青年学生也已经前往青海开展志愿工作。他们正在以实际行动宣示,当代青年完全是值得信任的、是敢担当的、是可以让党和国家放心的。

我在进入学院学生会开始,就关注民族地区、关心民族同学,同样在一年多以前成为青海西部助学协会的会员,从那时起就开始关注该协会的主要资助区域--玉树藏族自治州,这次突如其来的地震更是让我揪心。在地震发生不久便开始联系该协会、与Xx大学Xx社,筹备尽快开展募捐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玉树地区的救灾工作。我在今晚收看了青海卫视新闻节目,看到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灾区慰问受灾群众,不禁为点点的人性光辉所感染。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视角,我们的党如何准确及时地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显得十分重要。世界形势变幻、国家一日一变,这样一个值得我们信任的组织正在不断提升自身应对复杂形势局面的能力,而党员作为党的先进性的体现者,一言一行都能决定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看法。我想起前不久在京召开的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尊重和保障人权。

地震发生已经有段时间,可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平安无事,而他们却承受着天灾带来的巨大痛苦。我所能做的就是在远方时刻关注着他们以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贡献自己一份爱心。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思想汇报,请党组织考验我。

fWR816.cOm扩展阅读

4月玉树地震救灾的入党思想汇报


这几天,我心弦一直被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所撩拨,悲痛与动容,焦灼与祈盼,复杂的情绪交织纠缠,折磨着每一个有良知和善心的社会公民。当众多鲜活的生命在地震发生的刹那与世长辞时,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发威的残酷、绝情;而当八旬捡破烂老翁捐出十万元积蓄支援救灾时,我们又感觉到一股人性大爱的暗流在心间涌动、翻滚。

我能为灾区做点什么,每每当自然灾害降临在这片土地之后,这种急切的疑问总是盘亘于公众心中,久久不能释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人性至爱的精髓。2008年汶川大地震,全体国民的爱心被激发出来,形成捐款、援助的热潮。两年韶光已逝,我们又经历了海地地震、智利地震,我国西南地区目前尚在旱魔肆虐之下,灾难无分国内国外,很多人献爱心见行动。也许人类苦难太多,很多人会感到身心疲惫,有时候不免觉得力不从心。但爱心不论大小,我们必须保有爱的种子,现在要向玉树投去爱的关怀。

玉树有我们的同胞,我们与他们血脉相连、心手相印。即使仅仅从一般人道主义的角度,我们也不能对玉树地震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各地已经派出了搜救队,反应之快令人感动。灾区民众正在自救与互救,有僧人下山救人,有教师徒手挖出被埋孩子。此情此景,就像2008年的爱心故事一样,感动着千里之外的我们。

汶川大地震告诉我们,盲目的行动很可能于事无补,志愿者不必一哄而起涌向地震灾区。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地志愿者受爱心的感召,纷纷赶赴四川震区,以致道路填塞,反而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困难。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已经呼吁,志愿者不要集中奔赴灾区。

当然,灾民亟需帮助,灾区不应该也不会完全向志愿者关闭。民间力量应当把自己组织起来,有序进入灾区,发挥民间互助与自治的作用。

从玉树地震的波及范围看,我们更多还是坚守岗位,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的爱心活动,来表达对灾区的关切,体现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心。灾区人民需要物质的援助,也需要精神的慰藉,我们可以捐款捐物,并以此实现我们与灾区人民的心灵沟通。具体可以做些什么,我们不妨问问自己。

现代社会的一个缺陷是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人与人日益疏离。地震是玉树居民的不幸,不过也提供了一个打破隔膜、心手相连的机会。只要我们保有一份爱心,即使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不难为灾区民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愿天佑我中华,天佑玉树灾区。为同胞祈福!恳请党组织领导检查我、监督我、接纳我。

大学生关于玉树抗震救灾的入党思想汇报


尊敬的学院党组织: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至4月20日10时,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为2046人,失踪193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哀悼日里,举国同悲。人们用鞠躬和眼泪,寄托哀悼的深情。

哀悼日的终极意义,在于以庄严的仪式,将哀悼之情放大并稳固为公众的强韧道德信念,使公众在经历过这样前所未有的公民教育后,都能常态、本能地具备和表现仁善、公益之心。正如一位学者撰文所言:灾难总能够激发人性美好的面相,但灾难终将过去,人性之美如何能凝为稳定的道德信念,长久地嵌入人心,这更是对国人的考验。人性冷漠、财富价值观侵蚀人心、道德滑坡我们曾对当前公众素质和道德水准,一次次表示过失望甚至绝望。但经过汶川地震的劫难,我们不由得重新审视自己的判断:公众在赈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群体性的道德热情和仁善之心,让我们见识到了公民社会的成长,欣喜地看到了公众道德和仁善修养的丰满。所以,如何将震灾和赈灾过程中公众的道德热情和仁善之心,将这些饱满的哀悼深情,点燃为促进道德进步的恒久动力,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全社会的道德进步,有待于包括道德建设、慈善发展构建上的制度保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那些在庸常的日子里故作漠然的人们,应该是道德和慈善热情被屏蔽或者被抑制的群体,他们的冷漠有可能是一种假象。他们的道德热情和仁善之心缺乏引导,又找不到表达的渠道,长期处于自我抑制和故作超然的状态即便在哀悼日里,他们可能依然如此,但这也并不说明他们没有体悟到哀悼的真意。结合震灾后公众表现出的热情,我们有理由做出这样的猜度。

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和公众均能在此次震灾、赈灾以及哀悼日设立的过程中,审视到道德热情、仁善之心延续的重要性,珍视到道德建设、慈善发展制度保证的重要性。简而言之,道德热情和仁善之心,需要表达渠道,也需要表达方式的引导:这均需要公民意识教育过程对道德意识的着意的培育。唯有如此,公众在赈灾过程中表现出的道德热情和仁善之心,才能放大并稳固为公众的强韧道德信念,公众才可以恣意地用行动见证热情并不吝显现,比如当前我们哀悼的深情在这样的制度建设过程中,未能全部理解哀悼真意的漠然的人们,也一定会越来越少。

教师党员关于玉树地震的入党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今天是玉树地震的第八天,全国举行默哀3分钟,全国和外交领事馆降半旗致哀。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夺去了上万人的生命,夺去了不可计数的财产,夺去了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还没有走过这个地震带来的灾难,新的地震来临呢我们在地震面前没有屈辱,让我们更加有信心重建家园,走出地震带给我们的灾难。

每天打开电脑、电视,都看见地震区的情况,看见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各地志愿者不怕辛劳的救埋在废墟下的人们,他们那种顽强的生命力再一次写照生命的奇迹。4月20日晚全国举行募捐活动,看到各地人民、企业、艺术家等那份社会责任,那份爱心。

玉树地震了,冰岛火山喷发,这两重灾难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家园,爱护自己的生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生态环境再一次引入我们的眼帘。珍惜我们一草一木的生命。

看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地震我们流泪了,那是团结的泪水;看到了一个个的幸存者被解救出来了,我们流泪了,那是激动的泪水;看到了奉献在一线的基层干部我们流泪了,那是感动的泪水;看到了灾民们被合理安置,我们流泪了,那是欣慰的泪水;看到了救援队的不懈努力,我们流泪了,那是坚强的泪水我们和灾区人民在一起,共度难关!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思想汇报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思想汇报


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青海省玉树县4月14日上午7时49分发生7。1级强震,土木结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很多居民被埋,上次四川大地震震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而现在青海玉树大地震又涌起了无数的悲哀。随着死难人数的不断增加,我们的心也为之揪痛。这是一场巨大的浩劫,多少希望埋没于废墟之中?多少人抱憾终身?多少家庭付之一炬?
多少眼泪和血汗在涌动……
也许,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我们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无法切身体会他人的悲哀,无法感受那种撕心裂肺。但是地震后的那一幕幕景象,无一不让我们沉痛,不让我们感受到那种窒息和不可置信。这像是一个噩梦,所以我还希望总有从梦境中醒来的日子;可是它不是,它活生生地发生了,存在了,并且爆发了!带来的是举国的沉痛……死者自然是去了,就算有遗憾也说不得什么了;从来都是生者为死者痛,留给活者的永远是无尽的悲哀和痛苦。这苦难的烙印不是轻易能抹去的。
四川大地震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也走在淡忘的旅途上,我们这些远在太平美景之地上的人们逐渐地( )忘却了那些站在废墟之上的苦难人们的呼喊。因为生活不止,时间不息,所以我们还是在过我们的日子,继续我们的欢乐与惊喜。对于死难的数字我们开始漠然了,无需关注了,觉得也就大概那么个数字了,人命不以价值而存在,只是数字里面的一个单位了。于是也更加懒得去探听了。原来时间真的是可以慢慢地褪化一个人的记忆的,甚至再怎么强烈的感情也终有变淡的一天。作为人类,有的时候还真是一种很悲哀的存在!而现在又来了一个青海玉树7。1级大地震,又在中国人的心上烙下了沉重的伤痛,但是我们不会打下去,我们有共产党的支持和领导,我们会坚持挺过去的。
哀悼不仅仅只是一种形式,悲痛之情也不只存在于口头。可是看看现在的大家,迅速地从地震的震惊中脱离出来,又重新融入到那一片喜洋洋的大千世界里去了,我真的已经感觉不到那种举国共悲切,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意境了。是我们麻木了么?还是因为希望渺茫所以我们自甘放弃了么?还是因为这些事情本来就不是我们的事情,故而事不关己,发表些些许看法也就够了么?他们那的灾难和苦痛还在继续,我们却已经淡漠了。
我觉得自己好渺小,同时也为自己的那种漠然的进化过程而感到惭愧。也许大家说的对,不是我们不想帮助,只是我们没有法子为他们提供帮助,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我们还得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或者他人活着,我们没有遭遇灾难,所以我们更该珍惜生活!确实,珍惜每分每秒,不要让生命虚度,不要让自己后悔,因为生命很脆弱,你无法预计它的到来与离去,你只能在它的存在期间或者生存或者消亡。
现在青海地震的到来又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新的挑战,但是无论怎么样,在这个举国伤痛的日子里面,我们要艰苦朴素,节约任何的资源帮助灾区,我们不要忘记了地震灾区的人民们,在那里哪怕只是一瓶水,对它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从这次地震中学会反省,学会去理解,学会去宽容,并且要学习怎么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中国是依靠全国人民的凝聚力站起来的,我们得继续坚持,为我们的国家给予应有的支持和鼓励。我们要以党员的身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帮助灾区人民度过这艰难的时刻。
汇报人: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