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知青岁月演讲稿:《听,那是一声呼唤》

做事前有准备,才不会显得困窘。为了保证演讲活动的顺利进行,演讲稿我们是需要提前准备好的,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演讲稿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七年知青岁月演讲稿:《听,那是一声呼唤》”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七年知青岁月:《听,那是一声呼唤》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于学前一六的彭聪,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听!那是一声呼唤!》

你听,那是一声呼唤。来自于北半球东亚一片神似雄鸡的那片土地上的呼唤。他有着深沉宽厚的嗓音呼唤你站起来。他有着那如雄鹰般犀利的眼神,你不敢抬头仰视,你怕在目光对视的瞬间,自己暴露出那些人性的弱点。你猜那是父亲,因为只有父亲,才会有如此严厉的眼神。你猜那是母亲,因为只有母亲才会有如此宽厚的嗓音。但你还是不敢直视,在你的内心深处有两个角色在斗争:继续待在温暖的小屋子里做梦!又或者,立马起身走去那冰天雪地里接受冷风与严寒的挑战!

你试着起身,刚半起,突然感到寒意侵袭,又立马躺下,还是选择那温暖的被窝吧,至少让你忘了这呼唤-这令你厌恶的呼唤,这打扰了你美梦的呼唤。你盖上被子,你捂住眼睛,但这呼唤声却从你耳边移动到你的头顶,像鹰,盘旋。

恍惚间,有个中年人向你走来,他有着温和的眼神和慈祥的面孔,他有着黑发中夹杂的银丝头发。当他靠近你时,他变成了个年轻小伙子,头上裹了一块白毛巾,穿着陕北汉子的白大褂。手拿铁锨,肩挑扁担,撸起袖子,在这鹅毛大雪中,一锨一锨的铲粪,铲好了又一扁担一扁担的单,看着他在大雪里半露的胳膊,你不禁打了个寒颤。那声呼唤还在,是这声呼唤,让你心中很乱,无法平静,再也无法安逸的舒适的躺在被窝里做白日梦。甚至更奇怪的是,很多次让你有种想起身的冲动,你在心中想了又想,前面的这个小伙子他多大呢?他是谁呢?他不冷吗?他为什么不回家睡觉去?陕北的冬天多冷啊!被窝里多暖和呀!越想越好奇,你走了出去。你半掩着门,问他:“小伙子,你不冷吗?”

“不冷,我在劳动,书上说在奋斗的生命中流淌的是热血和激情。”他头也不抬,只是微笑着把下滑的衣袖又往上撸了撸。

你不解,又问”你多大啦?”

“15岁。”他回答。

“这么小呀!”说着,你不由自主的红了脸,微微的低下了头。

“你为什么要在这里挑粪啊?”你不解的问道。

“年轻的时候是要苦吃些苦的,因为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他答。

你陷入了沉思,那声呼唤仍在萦绕着,只是这次好像更加明晰了一些,你在思考着。

你回到了房间里,门没关却好像也不怎么冷,你决定,出去看一看,因为你已经比那个男孩儿要大好几岁了。那声呼唤还在只是这次更加明晰了一些,你觉得是时候自己该做一些事情了。你自己报名参加有陕西省多所高校联合组发的“陕西省大学生支农队下乡活动。”在报名的近400中选20人的组织中,经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你幸运的被留了下来!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在最后一关会被筛下来,但你依然选择四次前往去西安参加复试,,团建,最后一关还有可能在被筛下来。可是似乎你越想到越艰难,那声呼唤,仿佛就越强烈。那个小伙子说的话,越是刻在你的心中,让你无法止步。你感到似乎有股强大的力量推着你前行!2017年1月12日,我们出发了:经过四个小时的站票,两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拖着厚重的被褥和那冻僵的腿,你们终于到了--安康市汉阴县中坝村中坝小学。

十五天的支农生活由此开始,而随之而来的挑战也才刚刚开始。两间小小的房子里只三个床,十二个人挤在一间房里,四个人横睡挤在一张床上,每天早上天不亮绕着村子最远的路跑两圈儿,对着月亮以最大音量喊出你今天的愿望和昨天的反思词,从来没有吃饱过的饭,喝着可以数的清米粒的稀饭,吃着几近没有一点油和盐的菜,可是我们还是要打起精神,精心备课,认真上课,送孩子回家!每当被困难阻碍。我告诉自己:“不能退,只能进”!调研,文艺表演,艺宣,法宣,上课,15天我们成功的完成了我们这次支农的预期计划!

有人曾经问过我们这个问题:“他说你们做这些有意义吗?”其实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我们做支农这件事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也曾迷茫过,也曾彷徨过,可是现在我越来越明晰:哪怕我们的力量有限,可是我总坚信,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本身的价值,每当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天使般的笑脸,第一次被一大群孩子追着要签名,充满孩子气的手工里写满了对老师的话,自己少舀一些队友就可以多吃一点的队友情,每次当我看到老乡眼中满是信任的把孩子交给我们的时候,每次想到那青年的话,我们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从来不敢说支农队有多伟大,我们只是平凡的支农人!我们愿意退回村委会帮他们购买的新被褥,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支农队的纪律:不拿老乡一针一线!

我始终相信我们是国家的一份子,就应该坚持我们所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我们的力量很小,但是我们坚信作为青年的我们有能力做好每一件哪怕小事的!

听,那是一声呼唤,提醒你奋斗前进的呼唤!激励你胸怀祖国、社会与人民的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大学子的回信中说过:“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如今我们就站着在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黄土地上,就在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生活过七年的地方读大学! 作为延安大学的一名学子,我想我们最应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我们的那种精神:想我想我们该做的,不是没日没夜的坐着白日梦,饭点叫外卖,我们要向这个时代证明,我们,不是只会这陕北温室里的的树苗,我们有梦想! 我们是一代有担当的青年! 积极投入实践,为人民做一些事情,为这个社会贡献出你该有的一份力量!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F132.cOM更多演讲稿小编推荐

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演讲稿


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读成长之路 悟人生真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景巧鑫,来自阳高县委办公室,我演讲题目是《读成长之路 悟人生真谛》。

一个人在相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景不尽相同,内心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一年前的一天,我踏进了阳高县委的大门,开始了在党委办公室的工作生涯,一年后的今天,我站在演讲台上,内心却多了一份工作的收获,多了一份生命的感悟。

这份感悟来自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学习,来自对习近平总书记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的追寻,来自新老传承,融入办公室大家庭的温暖。这份感悟也让我找到了未来需要赤心坚守的真理。

------这真理就是政治坚定。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先后写了8份、10份,才终于在1974年的春天入了党。这份选择和坚持,让人震撼,让人感动。到县委办公室工作以前,我对公务员的认识还十分肤浅,在我的印象里公务员的形象就像社会流传的顺口溜那样: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直到我开始撰写文字材料,开始接待群众来访,开始深入基层调研,开始参与脱贫攻坚,我才慢慢体会到这一份工作背后的责任和使命,也真正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初的那一份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的笃信和与敬仰也开始逐渐渗入血液、植入灵魂。就在几个月前,我正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用实际行动表达我内心的这份坚定。我相信,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就会有力量。

------这真理就是克难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当知青时,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伴随着这“三个最”,他用七年的黄金岁月完成了从迷茫彷徨的城市知青到坚定自信的“黄土地的儿子”的蜕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困难的沉着和战胜困难的坚毅,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今年三月份,省委一位领导莅阳调研前,组织交给我一份特殊的任务,负责大泉山水保科技示范园和李培斌先进事迹纪念展览馆的解说。我面临的困难重重: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长达40多页的解说词、对县情的不了解,最难的是缺乏这方面的历练,时间把控、临场发挥都有很大的欠缺。那段时间我集中精力投入训练,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偌大的展馆平时空空荡荡,格外冷清,温度常常只有零下几度,又冷又累的时候内心也闪过歇一歇的念头,但一想到自己是一名正在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与大泉山老一辈共产党员比起来,与李培斌比起来,自己面临的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又振作起来,展馆上空又回荡起了我练习的声音。今年8月份,省委骆书记深入阳高,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我也有幸成为了骆书记的陪同解说员。解说是我工作生涯中遇到的第一次挑战,虽然与知青习近平受的苦、遭的罪相比,微不足道,但这一次的经历让我对自己充满自信,我坚信对待困难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只要我们正视困难,拿出百倍的勇气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就一定会赢得一个不平庸的人生。

------这真理就是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在庆丰包子铺与市民一起排队就餐,在南锣鼓巷同老街坊亲切交谈,在兰州养老餐厅给老人端菜送饭,在吕梁赵家洼村与农民盘腿拉家常,这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一份份与民相亲、与民同乐的纯朴情感,永远烙印在群众的心头。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年轻干部树起了榜样。在脱贫攻坚中,我结对帮扶了困户薛志明,我永远忘不了薛志明妻子迈着沉重的双腿迎接我们,用仅有的几个西红柿招待我们的情景。群众的热情让我感动,群众的贫困令我震撼。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那一刻我在内心呐喊,党的儿女来了,党组织派我来给您送温暖来了。之后,我经常看望他们,帮助他们办理了低保,搞起了庭院养猪,如今老薛一家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有了变化,这起色和变化,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始终秉持的人民为本的初心,让我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的理念宣示正在转化为掷地有声的实际行动。我坚信,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与群众心心相印、与群众同甘共苦、与群众团结奋斗,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不变承诺。

------这真理就是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从下乡知青成长为党的领袖,从大队党支部书记成长为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成长为国家主席,每个领域、每个层级、每个岗位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和宝贵的教益。我的工作时间并不长,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还有许多经验需要探索。植根泥土自芬芳。我相信只要胸怀长远的谋事,实实在在地做事,持之以恒的干事,就一定能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人生有代谢,时序有更替。当太阳把光和能植入树里,便有了树的年轮,年轮是树木生存的价值。正如皱纹是脸庞的年轮、情感是内心得年轮,而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以及每名党员的成长刻成了我们党的年轮。我的年轮刚刚画了一圈,还需要源源不断的画下去,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更知道,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谢谢大家!

作者:景巧鑫 阳高县委办公室

关于九一八的演讲稿:一声叹息


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小编演讲稿频道特别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九一八的演讲稿:一声叹息》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看到这样的歌词,相信绝大部分青年男女,包含东北同胞在内,都会想起庞龙的《家在东北》,记起超女张冬玲兴高采烈的歌声,但是,还有谁,会记得这样的歌词?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我有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家在关内流浪
还有人,会记起九一八事件?还有人,会记起那个国耻日?
82年前的今天,同样是农历八月初七,东北的同胞们,本期待着中秋月圆人圆的时候,一声爆炸,东北沈阳城外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被日军炸毁,在国民党的“不抵抗”命令下,一个月时间,整个东北三省沦陷,数千万东北同胞,从此沦为亡国奴,长达14年……东北军将士流亡关内,唱起这首歌,条条汉子热泪纵横。
同样的9月18日,农历八月初八,同样的期待着中秋月圆人圆的日子,历史的车轮,滚了82个春秋,回忆82年前不堪回首的岁月,我们有何感想?我们需要反思,而我们需要反思的,又是什么呢?
常常在这样的日子里,在这样的国耻日里,听到一次又一次的勿忘国耻,但是,82年后,我们真是勿忘了吗?
4年前的这个日子,一群日本人,在珠海集体买春,日本人记得这个日子,而受辱的一些中国人,却忘记了……既为国耻日,为何不法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勿忘国耻,知耻而后勇,而不是单纯的说说,缺乏宣传力度,更缺乏政治力度,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法定日子,是有必要的,不然,再出现类似首都某大学饭堂开业打出“9·18,就要发”的宣传横幅,那真是令人心伤……
有人说,随着岁月的流逝,残留在脑海里的记忆,总是痛苦,而非快乐。依然记得,当年高考时,作文是“如果记忆可以移植”,当年正值科索沃事件,我在作文提到,要让这段记忆,包括九一八事件等记忆牢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只可惜,评卷老师似乎更喜欢快乐,他希望残留在脑海里的记忆,永远都是快乐,于是,我的语文得到了难得的超低分,如果说其他命题得几分心里有数,那么,问题只能出现在作文上。类似评卷老师这样思想的人,在中国,不在少数吧?
中国,永远都不缺汉奸。这样的言语,在小日本的口中说出,带着嘲笑。事实上,在中国的历史中,每一次历史转折事件中,都不缺汉奸。当年驻国联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曾有悲痛的回忆:当他向各国代表逐个求援时,得到的最令他无地自容的回答是:“你们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别人替你对付日本?”
82年,在历史的岁月流逝中,不算长,但对人的记忆消磨中,也不算短。中国有句老话:好了伤口忘了疤。82年了,还有人记忆起当年的事件痛心疾首,但是,也还有不少人,呼唤着中日友好。似乎,他们已经忘记,当年的东北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合作后果。有人吼着愤青误国,要冷静,事实上,真的可以吗?
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日本人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侵华,日本人的骨子里,就有着他们的帝国主义思想,这是一个品质败坏的民族,智商再高,素质再高,只能说明,这样的国家更危险。而我们,与这样的国家毗邻,与这样的国家相处了这么多年,难道,还仍然可以相信这样的国家吗?
靖国神社拜了又拜,教科书改了又改,劣质产品售往中国还奇货可居,钓鱼岛上,还有不少国人的冤魂……别跟我扯中日友好,别跟我扯右翼分子在日本只占少数,别跟我扯日本有很多人对中国人是友好的,别跟我扯我不懂日本就丫的你懂。当年就是有太多这样的白痴,才造就了九一八事件,82年后,你还跟我扯中日和平?曲线救国?也别跟我扯这个,不好玩,玩火自焚,如果真正团结一心,中国民族,怕谁?
一声叹息……为82年前的九一八事件,更为今日今时那些好了伤口忘了疤的自以为头脑冷静,智商高的白痴们。勿忘国耻,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更别忘了,日本已经从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

知青岁月演讲稿:《我们正值青年》


知青岁月:《我们正值青年》

大家好!我是学前16的王佳瑶,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正值青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19大召开期间,学校敷仁楼前的电子显示屏上一直显示着这样一段话。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19大报告中最后的题词,不知为什么,每天经过的时候抬头看见这句话,就会有满满的民族自豪感和正能量!我想,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值繁荣,我们正值青年!

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生命的20个年头,马上就要迎来我人生的第21个年头。也许是因为我已经加入了是奔三的行列,也许是我现在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让我越来越觉得时间的可贵,生命的短暂,让我越来越想要去增加生命的厚度。如果你问我,你想要活多少岁,我会说:我想活到80岁。你可能还会问我为什么不是一百岁,因为我觉得一百岁太长,我怕我会不够珍惜它。如果要给我的生命划分个段儿,我会把它分为前20年,后60年。前20年,我的生命属于父母,属于自然。后60年,我的生命属于父母,属于自己,属于社会。然而,如何让我的生命变得有价值呢?一直以来,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一段话是我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他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然而在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我对生命的价值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69年初,15岁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才离开。这七年,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造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当时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只有15岁,正值青年的开始,他们从繁华的北京大都市一路南下,来到了这偏远艰苦的黄土高原。在这个地方,没有温室高楼,没有柏油大路,没有丰衣足食,只有简陋的窑洞,弯弯的小道,弥足珍贵的粮食和淳朴的陕北人民。用当年陕北知青回忆的话来形容当时的环境,就是:陕北很苦,延安更苦,延川极苦,梁家河最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磨练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意志,成就了现在的他。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告诉我们的是,无论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逆境中,只要你能积极的面对生活,抱有远大理想,那么无论将来成为工人,农民,学者,医生,教师或者国家干部,都能为人民服务,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梁家河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忘记自己的信仰,在与劳动人民密切接触的过程中,他为人民办实事,打坝淤地,修建梯田,办沼气,一干就是七年。这时,习近平总书记正值青年,想想现在的我们,不也正值青年吗?我们能为人民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讲到这儿,也许你会觉得我很可笑,我们这么的平凡,这么渺小。对,我想要说的是,我们是平凡,是渺小,但我们从不应该以此为借口去妥协,去屈服!因为任何存在的事物不都是由细小的分子构成吗?就像现在的爱心筹一样,我们每个人的一小份力量汇集起来,就成了一种巨大的力量,就像中国梦的实现一样,我们每个人梦想的实现,不就是中国梦实现的推动力吗?所以,作为青年的我们,此时应该做的,就是像习近平总书记当年那样,脚踏实地,立足实践,坚定信念!

此时,以上大二的我,在回首自己这一年多里所做过的事,有过欣喜,也有过失望。欣喜的是,我收获了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割舍的友谊,收获了思想上的成熟,收获了很多很多第一次。然而,在欣喜面前失望显得那么不足一提,因为我把失望化作了动力,因为我始终相信,我们正值青年,一切都还来得及。去支教,一直以来都是我的一个愿望,2017年7月15日,我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我和13个队友背着行囊坐上了南下的列车,我们的目的地是云南省洛旺乡中厂村小学。来这之前,我克服了所有的阻力,有来自家人的担忧,不解,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胆怯。现在,如果让我用一句来形容此行,那就是: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在这15天的支教生活中,我收获了很多,但更多的是孩子们带给我的欣喜,感动和成长。第一次觉得自己肩上承担的是责任,当孩子们清澈的眼睛望着你的时候,会让你想把你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他,当孩子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紧紧拉着你的手的时候,会让你想把所有的温暖都给她,当孩子把她心里的秘密告诉你的时候,你好想为她的生活带去阳光。是他们让我更加确信今后要走的路,让我更加坚守自己的初心,继续前进。正如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对全村人所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的时候,我就有个想法,如果将来我有机会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是这样想的,而如今他也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被写入大会主题,我想这不仅是对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青年应该牢记的使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们我们青春的答案,为我们青年学子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正值青年的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克服艰难困境,树立起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价值观念,把我们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父亲节演讲稿:给我们的父亲一声亲切问候


同学们,这周日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就是父亲节。

谈到父亲节,我们应当知道它的由来。

1909年,居住在华盛顿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在庆贺母亲节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个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

多德夫人和他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是由父亲一手抚养大的。多少年过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回忆慈父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

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19日,即1909年6月第3个星期日。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坡堪市正式庆祝这一节日,市长宣布了父亲节的文告,定这天为全州纪念日。

以后,其他州也庆贺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示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伯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后来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了佩戴白丁香,宾夕法尼亚人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为了使父亲节法律化,各方面强烈呼吁议会承认这个节日。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这个节日以法律形式定下来。

同学们,这个节日虽然是由外国人率先设立的,但它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对父亲的尊敬和对长辈的爱戴,因此,我们也应当记住这样的节日。这个美丽的节日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对长辈的尊敬和爱戴却永远不会过去。

同学们,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他们用双手抚养我们长大,他们的叮咛时时伴在我们耳边……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鸟儿和树叶一样知恩,用同样的爱回报他们呢?如果愿意,用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精神面貌驱逐他们心中的烦恼,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欣慰吧!

今年的父亲节很快就会过去的,但我们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却永远不能消失。希望我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用一种感激的心态对待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在父亲节来到的时候,别忘了为他们送去一声祝福,一声问候。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希望《七年知青岁月演讲稿:《听,那是一声呼唤》》一文能帮助您解决关于2024“七年级演讲稿”相关的问题,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