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的读后感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关于国学的读后感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关于国学的读后感范文一

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朋友的多少好坏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正所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那么他的人生会是暗淡的,他的生活会是寂寞的。

听了《国学》之人脉建设的讲座使我感受颇深,朋友就是我们人生的财富。我们对待朋友更应真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应当牢记。对待朋友一定要用百分之百的真诚之心,只要我们付出真心就一定能从朋友那收到关怀。

朋友不是生来就有的,那是我们长期交往中得到的,因此我们要善于交友。除对人真诚外,我们还需善于运用文字语言、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对方了解自己,增进双方的感情。

我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如今关系最亲最纯洁的关系就是同学和战友战友离我们要不可及,但同学是我们在熟悉不过的人了。从小一路走来我们已有太多太多的同学了,新同学老同学,太多的同学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我认为同学和朋友冥冥中就有一种关联,我们就应把同学看成我们的好友。同学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人,更是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我们应珍惜这笔财富,他将让我们受益终生。

翟教授有几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人脉等于钱脉,关系就是实力,朋友是最大的生产力。的的确确历史的一切告诉我们朋友是我们可信赖之人。

万卷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好友就注定今生拥有,拥有好友今生无憾。

关于《国学》的读后感范文二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灿烂历史,而国学经典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读了《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后,让我受益良多:

宽 容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有些摩擦,在这时,我们如果与之相持不下,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会越来越差,甚至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反之,若我们各自退后一步,宽以待人,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韩信忍一时的胯下之辱,最后却成就自己光彩照人的一生。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我们宽容对待他人人,别人也同样会宽容对待你。

毅 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大事者必有毅力,无毅力者则一事无成。有毅力做事才有始有终,才会有所成就。就如孔子读《易》一书。当时的书都是用竹简编成,翻阅不易,耗时颇多,但孔子不怕困难将这部书三遍,都有不同的收获。这件事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毅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惜 时

读书不觉已早春,一寸光阴一寸金。作为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时间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强有力的保障。我们青春正茂、朝气蓬勃,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造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会读书迟的遗憾。

节 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应从小事做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总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法宝。经过历史的积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品格和民族象征。

读了《国学经典诵读》,我知道了作为一名中华儿女,应继承中华民族宽以待人、有毅力、珍惜时间、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广大。这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国学读后感


国学读后感(一)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精一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现在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进入这诗歌的世界吧!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让我在这很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一样的情怀。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说【咏柳】、【早春】等等。【咏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一春天的美。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恰当的比喻啊!

我不仅了解了春天的诗歌,而且也学到了不少夏天的诗歌呢!就说【小荷】吧,诗人把初夏到来的时候写的惟妙惟肖。荷花刚开始的时候在诗人笔下变得更美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荷花刚刚开的时候样子。

夜晚来临,月亮也随之出来。让我们来看看诗人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吧。【中秋月】、【关山月】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歌。让人感觉到空中皎皎明月的美丽。

圣贤千言万言,只是教人做人而已。儒家学说为何尤其关注怎样做人的道理及其人生哲学、人生智慧的问题呢?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钱逊教授认为,孔子表现出了极其深邃广阔的眼光,他所提出和回答的问题,不仅超越了一朝一国、一姓一君的保国安邦的狭隘眼界,也超越了君民关系的思考,面对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思考的是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政者正也、为政以德的思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治国理念,而且首先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孔子认为,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稳固,基础在人,不在物;社会和国家的治理,实质不是管制,更不是镇压,而是正。使社会秩序和人心走上正道;治理的手段主要不是强制,而是教化,恃德不恃力。孔子从人出发,立足于人的完善,把治国平天下的希望建立在人们有耻且格的基础之上。在孔子的思想中,人是一切的主体,人的完善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总之,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国学读后感(二)

我们学了【国学】这本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呼】这一课。

里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过了很久才答应,父母叫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慢吞吞的。因为父母的养育并非易事,所以我们要体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勤快。

这一篇短文虽然内容比较长,可它还是围绕着一个孝字来写的,来告诫现在的我们,要时刻体谅父母,时刻让他们感受到有我们的温暖,让我们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父母的美德。

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只是我们的一个动作都能让父母心生感动,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牢记书中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国学读后感(三)

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朋友的多少好坏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正所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那么他的人生会是暗淡的,他的生活会是寂寞的。

听了【国学】之人脉建设的讲座使我感受颇深,朋友就是我们人生的财富。我们对待朋友更应真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应当牢记。对待朋友一定要用百分之百的真诚之心,只要我们付出真心就一定能从朋友那收到关怀。

朋友不是生来就有的,那是我们长期交往中得到的,因此我们要善于交友。除对人真诚外,我们还需善于运用文字语言、有声语言和肢一体语言让对方了解自己,增进双方的感情。

我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如今关系最亲最纯洁的关系就是同学和战友战友离我们要不可及,但同学是我们在熟悉不过的人了。从小一路走来我们已有太多太多的同学了,新同学老同学,太多的同学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我认为同学和朋友冥冥中就有一种关联,我们就应把同学看成我们的好友。同学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人,更是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我们应珍惜这笔财富,他将让我们受益终生。

翟教授有几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人脉等于钱脉,关系就是实力,朋友是最大的生产力。的的确确历史的一切告诉我们朋友是我们可信赖之人。

万卷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好友就注定今生拥有,拥有好友今生无憾。

国学的天空读后感


国学的天空读后感(一)

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可以从中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汲取酷富的营养,可以开阔自己的思维,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世界。当我拿到傅佩荣老师写的【国学的天空】这本书时,首先我产生一种好奇:什么是国学?这么一抽一象的词语,这本书是写什么的呢,经过仔细阅读才有所明白,傅佩荣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四位大家的学术和思想,把自己的研究心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娓娓道来让我从中得到启发,明白了许多道理,使我得到了一笔宝贵的一精一神财富。

我非生而知之者也,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说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他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他是靠着努力向古代的圣贤学习,逐渐的温故知新,才能融会贯通取得今天的成绩。并且孔子在年轻时由于家里贫穷,做过很多的零碎的卑微的工作,但孔子却从来没忘记一件事,那就是学习,他利用一切的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他生活的时代,普通人家的子弟到十五岁就不再念书了,大学只是专门为一些贵族子弟开设的。孔子不仅自学了所有大学的内容,而且比一般的贵族子弟学的还好,以至于鲁国的贵族孟氏请孔子当家教。到了三十而立之后,孔子不曾被国家所用,未谋得一官半职,但孔子仍不放弃自我成长的机会,仍然一如既往的珍惜时间,修炼自己。看到孔子对学习的那份执着,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卑微。曾想:自己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都在不停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觉得很枯燥,现在参加工作了心想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终于不需要再枯燥的学习了,然而孔子的教诲让我感到羞愧。审视自己,脑海中残存的只是大学里学习的那些理论一性一知识的的只言片语,要满足现在的教学工作需要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给孩子半桶水,首先自己就要有满满的一桶水。我要做的就是读书,博览群书,从书中来汲取各种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同时在【国学的天空】这本书中傅佩荣老师在桓公读书这一节讲了读书的真谛。在书中写到对于桓公读书,轮扁提醒他,你不要光读死书,古人写的书是他思想的成果,而思想本身是灵活的,你要懂得怎么应用才行。桓公读书的故事把千古以来怎么读书的道理都说出来了,书一方面要读,但要把书本上的智慧消化,必须自己亲手去一操一作,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有真正深刻的心得。有了心得之后,就不会再执着于表面上的文字章句了。所以我不要读死书,我要学会思考,学会应用,要把书读活。

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很明白,就是说话一定要守信,行动一定要有结果。然而孔子却说: 然小人哉。光看字面的意思我们也许会吓一跳,难道说话守心也有错吗,孔子为什么会说言必行,行必果是小人物呢?傅佩荣老师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同时让我学到了做人要信与义兼顾。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说:甲刚买了一把猎一槍一,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乙来借用,他说下个月要去野炊打猎。甲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但就在这一个月里,朋友患上了忧郁症,有自一杀倾向。时间一到,乙就来找甲现在把猎一槍一借给我吧,实现你的诺言吧。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言必行,行必果吗?把一槍一给他,他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不用负责吗?从这个小实例中我们看到现在到将来之间还有一段时间,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变化,我们不能教条化要看各种实际情况的需要。我认为孔子不是教我们不守信,而是要让我们在守信的同时,不要忘记处事要有灵活的智慧与坚定的原则。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意思是告诉我们跟别人约定的事情要符合道义,说话才能去实践。相反,如果约定的事情没有正当一性一,违背社会的礼仪和法律,就算说了也不能够实践。所以我们与朋友交往时,不要轻易的去说我答应你什么什么事,而是一定要考虑到是否符合道义,接近道义才能去实践,否则就算约定了也会失信。

国学的天空读后感(二)

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诞生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的思想无不闪烁着智者的光芒,指引我们中华民族走到今天,形成了我们华夏民族的一性一格、品质。时至今日,当我们于繁华之中迷惑的时候,读读这些古人对生命深邃的思考,仍然能给我们莫大的启迪和内心最质朴的关怀,让我们能在纷繁烦乱的现实中,找寻心灵片刻宁静的天空。

正如本书作者傅佩荣所说,人在三十岁之前学儒家,可以走得更好,因为它告诫人们向善,有理想、有追求。但过了四十岁以后,会发现有儒家思想还不够,因为人生有许多不公平的事情,善无善报,恶无恶报,才发现,孔子的思想虽有善意,却未必有善果;所以必须看开,所以要跟道结合。本人很以为然,作为一个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人,至今仍有许多迷茫和困惑,所以更多地学习了【国学的天空】中道家的章节,更多地来谈一谈对道家思想的感受。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大,人活得累。所以老子说,人活得这么辛苦,到处受人约束,必须委曲求全,认真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养活这个身一体,如果没有这个身一体,何必做这些事呢?有身一体就要有面子,有形象,就开始与人争名夺利,痛苦和烦恼就会随之而来。老子的意思是,人不要太在意自己,不要太在意我要吃什么,喝什么,得到什么样的功名利禄;你太在意,就必须放弃你的自主一性一。人生的痛苦源于我执,认为我一定要胜过别人,我一定要达成某种目标,或者我一定不要碰到什么困难。所以要尽量顺其自然地生活,不要太在意身一体的享受。

人们在对物质的追寻过程中,欲一望不断膨一胀,忘记了身一体和钱财、地位哪个更重要,结果劳累和伤害了身一体,得不偿失。道家告诉我们少私寡欲,一个人多思多欲,不可能快乐,一个欲一望满足了,又会生出更多的欲一望,结果更痛苦。所以,知道满足,知道停止,才可以保持长久。

庄子谈到人的修炼,要做到心如死灰。当别人都在耍弄心机、争奇斗艳、巧取豪夺、夸耀富贵时,你却能使心进入虚和静的状态。人在世上,若能做到不与别人攀比,安静的守住自己的内心,就会免去很多痛苦,拥有很多快乐。

庄子谈到混沌之死的寓言,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混沌没有耳鼻目口这七窍,无法与外物沟通,因而也不受外物变化的影响。本来混沌处于一个和谐宁静的世界里,过着单纯的日子,但当别人给他打开了这七窍以后,混沌很快就死了。人活得简单、单纯了,才可以领悟到道,人类生命的伟大潜能才能发挥出来。而我们现代人,生活的越来越浮躁,静不下心来去读书、去思考、去研究,一切唯利是图,科技是发展了,但地球却遭到破坏,现代人生活在自己自以为的聪明而造成的苦难中。所以现代社会要做到和谐,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人真正觉得快乐应该不为物使,遵从于内心真实的需要。

老子说:为政者宽厚,粗枝大叶,人民就淳厚;为政者苛细,人民就狡诈。所以政治人物看起来淳朴反而是好事,为政最怕刻薄一刻薄就会伤害人心,不如尽量管的宽松一点,不要要求严苛。大道至简,老子的话在现在看来,仍然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这些只是端午节假期小玖的一些感悟,只是采撷了伟大国学天空中的几缕星光。学习国学,学习老庄,让我们能够在这个世上活得更真实一些,更内敛一些,更加回归内心,又能超然于物外,去除浮躁,涤荡心灵,在这样一个浮华、烦乱的世界上,还能让心灵静谧,还能感受到蓝天、白云、绿水,还能知道自己活着,并且生活着。任自己的心灵逍遥遨游,真的很惬意!

国学的天空读后感(三)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十月中旬在杭州童学馆的开馆仪式那天,在馆内的走廊书架上,国学的天空几个字一下映入了我眼帘,这不就是童学馆创始人李广斌教授推荐我们去看的那本书吗?粗一粗翻了几页后,才突然发觉这本书的妙处之所在。

【国学的天空】是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国学入门之作,用孔、孟、老、庄的智慧解答当代人的心灵困惑。书中的内容清晰,易读、易懂,作者傅佩荣教授认为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一性一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发,人道确立则万物亦得以安顿。

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只要真诚,就可以体验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老子的修养方法是虚与静,以道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则人生的困境与虚无之感化解于无形。

庄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何必执着?何不逍遥自得,与道同游。

再次去阅读这本书,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介绍孔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以身教和言教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年来最伟大的至圣先师。他立志于学,不是为了独善其身,而是为了已立立人,已达达人。以天下一家、世界大同为最高理想,很多东西在我们认为太难达成,而孔圣人却能永远把理想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实在令人敬佩。他在学不厌之后,还要诲不倦。在阅读此书之后,更让人明白如何立志于学 学做真一人,如何去把握时机,用心专注,不断提高自己。

作为国学幼儿园的教师,我能做好的是什么,除了教授孩子们知识、国学知识等,更重要的教授孩子们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用的人,小则从礼貌、节约能源、环保开始,相信只要有心、用心,一定能行。

国学启蒙读后感


国学启蒙读后感范文一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国学启蒙》读后感范文二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365夜国学启蒙故事》。看到书的封面觉得很好看,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所以我拿起书就认真地看了起来。

里面有个小故事,叫《王羲之教子》,我看了之后感触颇多。故事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王羲之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倚栏轩文学网

王羲之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读完这则故事,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像王献之这样,学习他的毅力,学习他的坚持。

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一):

《国学经典》是一本传扬中国经典文化的书籍。书虽然小,其中的知识和道理可真不少。

比如在经典要义这一章里有许多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要如实回答。所以我们不明白的就是要说不明白,好请教别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的生长意境是最值得观赏的。我们应当多去观赏一下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状况。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是灵动的,代表了变通,比喻聪明的人;山是沉稳的,代表了沉静,比喻仁德的人。

比如,在故事这一章里,许多故事都带着大大小小的道理。《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是说人要诚实守信,不要去欺骗别人。我们也千万不要从小养成了欺骗别人的坏习惯。《网开三面》这个故事主要说了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们宽容了别人,以后别人就会帮忙我们。《子罕睦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因为,谦让了别人,别人就会敬重你。

让我们一齐来诵读《国学经典》吧!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国学经典读后感(二):

读《国学经典》有感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能够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资料,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我厌恶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我所厌恶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就应学习鲁迅先生,为自我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完美,多么的和谐啊!

透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国学经典读后感(三):

《中华经典诵读》有感

告诉你们,透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明白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十分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群众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能够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我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理解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必须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告诉你们,透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明白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十分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群众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能够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我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理解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必须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四):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

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迷漫在书的海洋中。打开书本,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它让我徜徉在诗的海洋中。

在读诗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节选《战国策》)。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习。叮零零,放学铃响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样也考不到第一。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反正当不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简单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好吗?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样就明白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能够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此刻放下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但是你这段时光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来。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最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但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光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选自《农夫》);

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选自《稻田》);

从读诗中,我

诵读经典,我感受这世间的真谛;诵读经典,我享受这世间的美景;诵读经典,我分享这世间的真情;经典,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读后感(五):

经典诵读有感

告诉你们,透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明白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十分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群众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能够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我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理解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必须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六):

看《经典赏读本》有感

自从上小学起,我就个性爱看书。所以,我读的书十分多,书架也摆满了我的课外书。但是,有一本书让我看了以后久久不能忘记,它就是老舍的《经典赏读本》。

它是一本由二十几所名校引领小学生的精读大师名篇,还是一本能提高现代文阅读潜力,有积累美词美句的名书。里面积累了老舍写的20篇名作,有《养花》、《小麻雀》、《落花生》、《猫》

本书中有一篇散文我令很喜爱,名字叫做《养花》。

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这篇散文写的是老舍先生一生爱花,视花如友,《养花》便是老舍先生于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

这本书真是使我一生受用!

国学经典读后感(七):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资料。

透过查阅资料,我明白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构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一样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构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于是我找出《四书》认真阅读,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资料,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

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好处。它是一部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能够说读《四书》,对我们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我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到达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关于仁、礼的核心资料。资料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习、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多方面的资料。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及推行仁政的事迹,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四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有一段文字,原文为: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意思为: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孔子说:来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我;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

那里所谈的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古成语称为六言六蔽。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就应喜好好而加以修养的。但是,如果不透过学习而明白事理,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偏执一隅,造成危害,从而由六言(六种完美的品德)变成六蔽。这种事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就以春秋时期为例,宋国和楚国在弘这个地方开战,楚军正在渡河时,宋军中有将推荐冲锋过去消灭楚军。可宋襄公为了表示仁,说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以后才开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我也因伤腿而送了命。这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典型。此外如著名的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故事,实际上也是说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的道理。东郭先生对狼讲仁慈,讲信用,结果反而害了自我。这些教训都是十分深刻的。推而广之,六言六蔽实际上就是反对教科文,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理论脱离实,而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权达变,掌握精髓和实质。这是要我们个性加以注意的。

《大学》中又有一段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谓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之本,此谓之至也。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我的国家;要治理好自我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我的家族;要整治好自我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我的内心;要端正自我的内心,先要使自我意念真诚;要使自我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我的良知;要招致自我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我的家族,整治自我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我的国家,自我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能够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我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我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我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我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我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我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明白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明白自我孩子的缺点,就不明白自我禾苗的茁壮。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

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务必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务必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就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厌恶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明白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好处,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国学经典读后感(八):

读《弟子规》有感_

《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必须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就应的。我们就应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一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闺女,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光,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但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明白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完美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今后,我必须要管好自我,自我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就应拥有的,我必须要努力去爱做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国学经典读后感(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我的知识才能,增强自我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就应自立自强《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我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仅影响着这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这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好处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能够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我,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我,就应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此刻,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务必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

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到达此目的,教师自我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务必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就应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感发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礼能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能够单立于世,而音乐能够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圆满。总之,孔子认为学文能够涵养完美的人格,所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完美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量。这些观点和思想,我们这天要认真总结和借鉴。一是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即坚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二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我,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不懈。《论语?述而》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说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而不感到厌倦。纵观《论语》全篇,孔子那里的诲人不仅仅指教诲他人以知识,还包括教

诲他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作为教育先祖的孔子,可谓教书育人的典范,孔子从而立之年开始教授学生,而且持久不渝,终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佳话,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孔子的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除了他的诲人不倦的态度,还有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孔子最伟大的口号是有教无类,它打破了阶级的差别,年龄、贫富、贵贱等界限,学生中长幼老少者有之,富贵贫贱者有之,但孔子却把他们调教得各有专长,各有成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团体,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师生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没有因为困厄而变心从俗,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场景,令人感动,对于我们很受启发。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们坦诚自然交谈,孔子启发他们:如惑知尔,则何以哉?弟子们于是很自然地说出真心话来。子路鲁莽率直,公西华谨慎持重,曾皙洒脱悠然,无不显示了个人不一样的才性、抱负和愿望,孔子于是据此对他们做恰切的指导。

那里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要有终生从教(至少是从教期间)无怨无恨无悔无倦,充满激情,始终如一,热爱教育的情感。二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分城乡、干群、贫富,男女等因素,对他们的态度要一样。三是教法要灵活,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做到具体状况具体分析,包括表扬、批评、要求等,否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产生师生隔阂,仇恨的心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批评学生要讲辩证法》,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

四、修己治人,仁爱至上

孔子无论谈修己还是治人,最终归依还是人生道德。孔子所重视的德行,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用仁爱来总括。仁爱是孔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孔子提出仁爱,是对人的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胁肩谄笑,趋炎附势,出于利欲诱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为不是仁。何谓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认为恭敬就不会招致欺侮,宽容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守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机敏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调遣别人。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当然,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还有很多,但就教师的为人准则,只此几点,我认为就足够矣。可见,孔子仁德思想的深远影响。

一是教师不可培养巧言令色者,而要培养有独立个性,执着追求,宽容他人,忠于祖国,有益社会的人。二是教师个人的为人处事态度,对他人要恭敬,只有恭敬地对待他人,才能少生矛盾和误会,甚至纠纷,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才能持续充沛的精力思考自我该思考的问题,来做自我该做的事,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教师要诚信做人,信则人仁焉。教师的职业不一样于其他职业,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必须要讲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影响力,号召力,有损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长、学生打交道时,事先必须要认真思考,不能做到的不要承诺,已承诺的要准时按要求兑现,包括我们对学生的奖惩,对学生的要求等。四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慈善,惠则足以使人,慈善,在我看来,就是关心、关爱、关怀学生,这种关心、关爱就应是全面的,不仅仅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方面,情感思想方面,不仅仅是大事情,而就应体此刻细微处。有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不好管,我们就应反思自我,给予了他们多少爱,多少关心,不然,怎样不能足以使人呢?五是对待家长和学生要宽容,教师观念要改变,不能居高临下地要求和训斥家长和学生。首先要明白,没有了学生,教师的位置也就不存在

了,存在的教师也就没有好处了,再者,我们要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作为家长的时候理解其他老师教育时的情绪是不是很好。第三,我们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思考问题不可能每一件都很成熟,既使是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发现学生缺点和错误时,要有宽容的态度,善意地指出并引导他们改正,日后他会终身不忘,感激不尽,尤其是不能以当年老师教育我们的错误方法去教育自我的学生,更不能够野蛮的出于好心的违法方法去教育学生。这样只能是不得众,甚至是断送自我。

总之,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论语》,体会《论语》的精华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这天的教育教学,让中华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易中天说,集结《论语》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孔子,是大众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作为教师,因为孔子而自豪。

教师的工作平凡,教师的职业崇高,教师的职责重大,教师的使命光荣,教师的报酬微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一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国学经典读后感(十):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我的国家;要治理好自我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我的家族;要整治好自我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我的内心;要端正自我的内心,先要使自我意念真诚;要使自我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我的良知;要招致自我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我的家族,整治自我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我的国家,自我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能够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我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我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我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我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我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我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明白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明白自我孩子的缺点,就不明白自我禾苗的茁壮。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务必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务必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就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厌恶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明白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好处,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关于国学经典的读后感600字8篇


范文资讯网主题阅读推荐:“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读书是做人的根本,它可成就礼贤之士、诚信之客和德善之人。在阅读作者的作品后您心中就会有一些感动,对于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我们应该更加深刻的表达感受。看完那么多书的你,会写读后感吗?考虑到你的需求,编辑特意整理了“关于国学经典的读后感”,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关于国学经典的读后感(篇1)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大学》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独处独知的时候也一定要言行谨慎啊!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故事。

南北朝时期,齐国有一个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有一次,他用一束苎麻到荆州长沙的当铺作抵押换钱,后来赎回苎麻时,发现在苎麻中包着五两金子。甄彬看到金子后二话没说,立即送还当铺。当铺的人非常吃惊,于是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并让甄彬把名字详细的告诉他,两人往复推辞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从此,甄彬还金的美名远播。

甄彬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把金子还给了当铺,就做到了“慎独”。《大学》中说,君子必慎其独也,因为君子在人前人后表现如一。而小人正相反,常常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通过学习《大学》,我知道了,要做君子,不当小人,自己在独处独知的时候也要做到“慎独”。比如,在朋友家,如果看到喜欢的玩具,不能偷偷拿走。在商店里如果看见了喜欢的文具,又没有带零花钱,不能趁店主不注意偷偷拿走。

学习《大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学到了许多其他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

关于国学经典的读后感(篇2)

这几天,村团支部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叫我写一点关于学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其实《国学经典》里面每一页名言上都有详细的注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读、多思。

关于国学经典的读后感(篇3)

暑假里,我和爸爸去新华书店买书。我被一本名叫《国学小子丛书——话说成语》的书深深地迷住了。爸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成语不但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而且方寸之间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

这本书中精选了49则常用成语,运用了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时尚灵动的语言、插画等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表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内涵,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对古代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的认识,还从中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书中的成语故事有的是用动物写的,例如:老马识途、指鹿为马、闻鸡起舞、前庭悬鱼等;有的是用历史典故写的,如愚公移山、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望梅止渴、程门立雪等。另外,成语不光是由四字组成,也有五字成语,如无立锥之地、千里送鹅毛等;还有六字成语,如有志者事竟成、五十步笑百步等;七字成语如初生牛犊不怕虎、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八字成语如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读了这么多成语故事,让我真正感到了书中的.故事不但有很深的教育启发作用,而且也为自己的口头交际和书面写作增添了不少文采和活力。

阅读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我发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却有那么多的成语都不懂是什么意思甚至连读音都读错,如“心宽体胖”的“胖”,以前我读“pang”四音,实则读“pan”二音,是安泰舒适的意思。由此我也收获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也感受到了成语的魅力!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真是开卷有益,通过阅读这些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不但让我获得了一些国学知识,得到智慧启迪,潜移默化地受到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而且还提高了我的文化素养,并增强了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

关于国学经典的读后感(篇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关于国学经典的读后感(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关于国学经典的读后感(篇6)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动画片、童话剧,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长大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古诗,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古诗,你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你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关于国学经典的读后感(篇7)

这两天我读了《国学经典与中华文化》里面讲了许多中国古代著名故事和文化,还有许多古诗文……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有大部分的古诗文我还是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之处,也无法理解古人的智慧、古诗中的道理。读了这本书,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我真佩服古人,因为他们知书达理、知识渊博、想象丰富、胸有大志,我相信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中国,是亚洲文化的象征,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超越其他国家的上方宝剑也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

读了这本书后,我要更正骄傲自大的恶习,以前我认为读了几年书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可是当我看这本书时,就像让我看天书一样,妈妈知道后就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不应该骄傲自大”。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要好好学习,才能了解古人的智慧并把它们传承下去!

关于国学经典的读后感(篇8)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其中尤其以《论语》为甚。《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

含义深刻, 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论语》一书对此有较多的概括。

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

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学习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

国学诵读读后感


国学诵读读后感(一)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一精一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一性一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一精一深的魅力。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一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一操一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一陽一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一陽一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一吮一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弘扬中华民族之一精一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国学诵读读后感(二)

当我合上了【中华诵国学经典】这本书时,突然有很多话要跟大家讲。

我读的是五年级上册。这本书中,一共有六个单元。而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里有三首诗。这三首诗所描绘的夏日,都是美不胜收的。所以,我很喜欢这个单元。我觉得这个单元写的景色非常美丽,让我读的津津有味。我最喜欢的是第一首古诗:【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这首诗是这样写的: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意思是:夏天到了,白天越来越长,绿树底下树荫浓密,楼台的倒影映入池塘。微风吹拂,水面上波纹晃动,就像水晶做成的帘子。棚架上开满蔷薇花,满院清香弥漫。在这首诗中,我看到了诗人对山亭夏日的安详、静谧的向往,同时,我还深深地感受到夏日的美好。夏日,虽然烈日炎炎,但是,一切都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到处都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啊!

在这个单元里,还有许多经典诵读。当我读到知己知彼,将心比心的时候,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是啊,认识一个人的前提条件就是知己知彼,将心比心。也就是说,为人处事不仅要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别人。这样,用自己的心关照别人的心,才能做到关系融洽。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互认识的人到处都是,可是,有多少是知心朋友呢?也许,你会说:当然都是啦!但是,不是光在一起玩儿乐的朋友才是知心朋友,像那种不光想着自己还想着别人的朋友,才是真正的知心朋友啊。

说完朋友,我们再说说为人处事吧。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让我懂得:只有光明磊落、朴素大方的人才能得到好报。像那种整天做坏事儿的人,比如小偷等等,就疑神疑鬼、寝食不安、永无宁日,而且惶惶不可终日。

除了这些,还有第二单元的黄金无假,阿魏无真,更是让我明白:要相信真实的东西,而不要偏听偏信;而第三单元的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又让我明白读书的重要一性一;第四单元的三思而行,再思可矣让我懂得:凡事需三思而后行;第五单元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使我懂得学习的重要一性一;第六单元的一寸光一陰一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一陰一又让我明白要珍惜时间。

这本书,我真想再读上千百遍啊!

国学诵读读后感(三)

实习路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总能够发现学生那闪光的另一面。或许有些学生们不是学习最好的,但是在舞台上他们却是最闪耀的星,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作为一名年轻的实习老师,我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沉醉着、欣赏着,这一段段的国学经典,把我带回了昔日学习过的经典中,深深地陶醉在文化荟萃之中。

任何的参与,我们总会收获不同的感受。通过帮助宣教处举办国经诵读活动,作为会场背景音乐的控制人,我时刻的注意着每一名选手的动作和音调变化,时刻注视着每一个节目的衔接。

就是这样的专注于每一个节目,我被这一段段国学经典所深深地吸引。【出师表】、【岳一陽一楼记】、【满江红】,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名家名段,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诗人、作者那一腔热情。我回到了初中、高中时代那初学这些文章时的震撼。如今,看着这些学生们一个个神采飞扬的诵读之中,伴随着起伏变化的背景音乐,更加生动的将一段段一精一彩奉献给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们。

这,就是我们五千年文化的一精一粹;这,就是我们泱泱大国的灵魂;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希望。看着学生们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我的心被震撼了,我为这些充满朝气的学生在一旁暗暗地加油、鼓劲。国学经典诵读,我的记忆停留在文化的无限魅力之中!

国学小子丛书读后感


篇一:国学小子丛书读后感

《国学小子丛书》是我看过最好看,最有用的书,这是我在看完《国学小子丛书》后的第一感想。

据传说,五千多年前,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无论传说是否属实,它都表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字。几千年来,汉字担负着记载历史、传播文化、创造文明的重要使命。可以说,没有文字,就没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

国学小子丛书里的汉子故事这本书,讲述与汉字有关的故事和与故事有关的汉字,让小读者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加深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并感受中华文明的恢弘壮阔。

《国学小子丛书》通过各种故事,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很多的国学,这是非常难得的。我喜欢国学小子丛书。

篇二:国学小子从书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国学小子》,这本书不仅意旨深远,在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上,也做了一精一心的安排。它运用了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时尚灵动的语言、插画等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表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内涵,融知识一性一、科学一性一、艺术一性一、娱乐一性一和趣味一性一于一体,寓教于乐。

读完这本书,我受到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以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将来,我会当一名老师,为学生们普及国学知识、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入门读物,这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篇三:国学小子丛书读后感

国学小子是一套非常好看的书,这个暑假,我就看了其中的汉子小子,成语故事,还有画说老子。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画说老子。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承载他思想的书籍《老子》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文化典籍之一,他本人很有传奇色彩.中国民间把他传说成神仙——太上老君。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觉得他很神秘,读他的书.欣赏他提出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渴望从他的言论中得到启发。

《画说老子》会让我看到一个历史上真实的老子,体会他看待社会、自然、人生的与众不同。

在国学小子里面,很多平时我们不一爱一看的国学,都通过拼音加彩绘图片的模一式,将一个个本来难懂的国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这是非常难得的。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