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中华读后感600字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寻觅中华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寻觅中华读后感600字(一)

余秋雨的名字,早听说过了,一直没有想到读他的书。这次,老师推荐了他的【寻觅中华】,我便迫不及待地买来读。一篇篇文章似乎刻在了我心上,总觉得它饱含睿智的思想。

【寻觅中华】这本书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全书之一。刚看过开篇的【猜测皇帝】和【问卜殷墟】就让我震惊万分,他对遥远的中华,理解那么透彻!文章通俗易懂,让我更能充分的理解了华夏大地的意义,中华文明的博大一精一深

余秋雨在书中所讨论的是多半为人们熟悉,或者自己觉得熟悉的历史片段,如黄帝、神话、唐诗等,但是,他总能给出许多熟悉以外的东西,让人感叹原来自己所知的熟悉,不过是众人所知的一点基础知识。最吸引我的,是他思考问题的角度,看每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都用不同的角度。必定有一个角度,能够直入人心。

余秋雨所创新的散文文体,被学术界、文化界称为文化散文,这种散文气势磅礴、豪迈苍凉、雄奇沉郁,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诗人气质、忧思豪壮的名士风度,悲天悯人的学者情怀。【文化苦旅之寻觅中华】的出现,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当代散文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寻觅中华读后感600字(二)

最近同时在看几本书,其中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全书系列的【寻觅中华】。在断断续续的阅读中,我跟随大师的脚步,从我们中华民族的童年时代开始慢慢行进。猜测华夏文明的始祖--黄帝,从一个个经典的天灾神话中,感受神话的伟力其实就是祖先们对于所见所闻和内心愿望的天真组建。即便只有为数很少的一部分得以长期流传,这也就证明它们契合了民族异代人的共同愿望。这就是华人的原型,其铸就了后世华人的一性一格。终于,我们走近我们曾经引以为豪,也曾经自己否定的夏商周。

我对商代尤其充满了好奇,因为夏朝毕竟还只是一种模糊化的存在(当然我坚信它一定存在而且十分辉煌地存在过),而周朝八百年的历史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在那个史书上记载的春秋、战国,偶尔记得的也只是武王伐纣、百家争鸣、秦王扫六一合,其余似乎都不值一提。从史料记载和实质文物的发掘研究来看,商代非常的发达,可以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文明。从【寻觅中华】中读到一段【诗经商颂】上的文字,这些句子足以使我们这些中华后世子孙为之振奋: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玄鸟)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殷武)

以至于我自己翻阅【诗经】再找出一些语段: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列祖)

龙旗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玄鸟)

基本意思就是:殷商,受天命,拓疆土,做表率,立准则,政教赫赫,威灵盛大,只求长寿和安宁,保护我万代子孙(【寻觅中华】第44页)

在为祖先创造的如此辉煌的文明高兴的同时,余秋雨也让我们回味了在近代,研究甲骨文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几位大师级学者全非寿终正寝的悲惨命运,当然以1928年作为分界线,后来的甲骨文研究者不再屡遭噩运了。关于这些学者我明天顺便再谈。

寻觅中华读后感600字(三)

初次接触余秋雨是大学时读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化苦旅】,读完,深深被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折服。他思接千载,天马行空的联想,对历史、对文化渗透着的领悟力,使余秋雨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留下一席之地。余秋雨所创新的散文文体,被学术界文化界称为文化散文,这种散文气势磅礴、豪迈苍凉、雄奇沉郁,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诗人气质。在【寻觅中华】的文章里,余秋雨先生与读者一起寻访着中华文明的一精一神家园与文化故乡,字里行间就充分体现了作者这种文化散文的韵味。

【寻觅中华】这本书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余秋雨文化苦旅全书之一。中华民族浩浩荡荡五千年的文化,让人不知从何说起。世间有很多行走在世界各地的人,能够传播文化的却寥寥无几。但余秋雨先生却不然,他以一个满腹经纶的生命的旅行者的身份,去挖掘每一片土地上的文化韵味,传播每一个角落的文化气息。他不紧不慢地用他的散文、他的思想在书中向我们娓娓道来:从中华文明的开创者黄帝、炎帝到神话传说、甲骨文发现和研释的伟大意义;而那春秋战国中的孔子、老子,墨子,稷下学宫,屈原;汉代的司马迁,三国两晋中的曹一操一、阮籍、嵇康、陶渊明,则一个个鲜活的出现在读者的眼前。从北魏拓跋宏到盛唐长安、李白、杜甫、王维,佛教的传入;再从宋代文官政治(司马光、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朱熹,元朝耶律楚材到让人郁闷窒息的明清文化中的亮点:红楼梦,王一陽一明,一直延伸到现代的文化大革命,都有分析解读和评论。

历史上这些人物和故事我们可能早已熟知,也早有人对他们进行了长久而深入研究。甚至和他们有关的名胜古迹,也早被今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去了。以至像作者说的:那些地方会不会有太多现代痕迹让我失望而不敢去.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还是经过寻觅',把这些历史人物事件,用他的视角,用他独特的笔法,进行了不太一样的解读。篇篇散文将中国文化梳理得井井有条,让我体会到了读散文,看历史,品文化真的是一种享受。

看完这本书,自己就像是从远古走到今朝,佩服余秋雨先生博古通今的才华、大气磅礴的文风,让我又一次领略到了文化散文的魅力。余秋雨先生说,中华文明就是一篇散文,虽然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有兴盛,有衰败;有战乱,有和平;有君子,有小人;有英雄,有懦夫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却从未中断。

这本书还有不少令我回味不已的的,如那些看似浅显仿佛随手写就,但是却饱含一着睿智的句子。譬如在论述司马迁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议论:人的低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正的屈服,一种是正在试练着扛起泰山的姿态,但看起来也像是屈服。

【寻觅中华】值得一读,我想,再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许还会有另一种收获

喜欢那些看似不经意却一针见血的文字。他的着作,多有拜读。【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借我一生】、【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曾经都是我的枕边书。看完一遍接着再看一遍,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收获。

【寻觅中华】,能读出的是余秋雨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历史的经纬。如在【从何处走向大唐】里,余秋雨指出大唐的繁荣在于它的包容并举,大唐的成就远不是仅仅中原所能造就:更重要的,还是输入中华文化的那股豪气。有点慓悍,有点清冷,有点粗砺,有点混沌,却是那么开阔,那么自一由,那么放松。诸子百家在河边牛车上未曾领略过的天苍苍,野茫茫,变成了新的文化背景。中华文化也就像骑上了草原骏马,鞭鸣蹄飞,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鲁迅说唐一人一大有胡气,即是指此。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600字


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后,里面有许多人的伟大事迹激励着我,让我大为震撼。

故事里的许多人虽然看起来都很平凡,但都有为祖国富强、人们幸福而贡献自己青春的理想,并朝着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去奋斗。老一辈科学家朱光亚和彭桓武合作,成功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苏步青先生为祖国先后培育了许许多多的栋梁之才;飞人刘翔的夺冠,让世人震撼不已正是有了这些数不胜数的中国人,给祖国奉献了一份又一份的力量,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繁荣富强!

这本书也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苦难的旧中国,曾经有过屈辱的历史,多次遭到外国列强的侵略,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先辈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才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神舟系列宇宙飞船上天,到蛟龙号下海,科技上巨大的进步让世人瞩目,外国列强再也不敢小看咱们中国!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复兴中华,人人有责。我们都是祖国大家庭中小小的一员,我们每个人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情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里,我们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学习好文化知识,争当好学生;在家里,我们要孝敬父母,关心亲人,成为父母的好助手;在社会上,我们要做文明行为的示范者,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只要我们每个少年儿童都能从我做起,做最好的自我,我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复兴中华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就一定能够实现!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600字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使我受到了深深的教育:我们的国家从弱到强,是离不开我们先辈前赴后继的努力。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称号,是世界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世界上四大发明就出自我们勤劳的人民之手,我们的国家为世界做出了不可麽灭的贡献。可是旧中国还是受到外国列强的欺凌。先是八国联军侵入中国烧了我们的圆明园,后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我们的国家,使我们的人民受到战争和失去家园、亲人的痛苦。

在中国灾难重重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领导全国人民英勇斗争、流血牺牲,前赴后继的先辈们,为了中国的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是共产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我们的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贫穷走向了富强。是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中国有了巨大的发展。我们很多的科学家,是在共产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纷纷放弃国外的优厚的待遇,从国外回来不怕吃苦,如朱光亚、邓稼先为我国的原子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说国家是一个威严的象征,共产党是一个正确的领航人,跟着共产党走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立于世界的强国,才能使我们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有共产党才能愿做人民的仆人。

我们是在红旗下过着幸福生活的孩子,我们要好好学习把复兴中华的大业承担过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我们的共产党,热爱人民!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600字


我最佩服的人是:王允,因为他为了不让董卓篡位,并用王允府中的一位舞女貂蝉去诱惑董卓和吕布,让他们自相残杀。吕布见了美人,心中很开心,王允便答应貂蝉和吕布的婚事。后来又把舞女介绍给董卓。这样,父子俩便闹起了矛盾,开始自相残杀。后来,吕布便把董卓给刺杀了。我觉得王允的智慧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我最鄙视的人是:孟达,因为他觉得文帝去世之后,文帝的结交好友也相继去世,心中很不安。之后,他便与蜀国的诸葛亮有了联系,结果被司马懿知道了,心宗更惊慌了。司马一边在几十天后进军,攻打孟达的新城。十六天之后,孟达便被司马懿给处死了。我觉得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能和孟达一样。

我最同情的人是:班固,因为他为了完成父亲给他的任务,他不分昼地写《汉书》。当他正专心致志写《汉书》的时候,就遭遇了和司马迁一样的事情。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在明帝读《汉书》是,发现了他被诬陷,便把他放了出来。像这样能够坚持写书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我很同情他。

我最惋惜的人是:华佗,因为华佗为了很多人治病,大家都称他神医。他和曹操是同乡,曹操听说了华佗的医术,便请他来为自己治头风病,华佗治好后,曹操便下令让他留下,可以为华佗不肯,就被处死了。我觉得华佗不肯留下来是有苦衷的,而曹操却把他给杀了。不但华佗死的很冤,而且连医书也没能留下,真是太可怜了。

我最憎恶的人是:曹丕,因为曹操已经封他为太子了,他在继任王位后缺野心变大了,为了不让弟弟们抢夺他的位子,就让他们回到自己的领地。就因为有一次曹植在酒后骂了他的使者,所以想把他处死。可是,曹丕达到了曹植的要求,便免了死罪。曹丕这种人就是贪得无厌,令人憎恶!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600字


读完《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第四章:先秦重要历史纪事,不得不动容于中国古代的文明与发展,以及那时古人的高尚品德,当然,还有对于昏君的那种无奈与气愤。

你可以想像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能用兽牙,鱼骨,石珠制成漂亮的装饰品吗?你能想像的到原始艺术其实也是丰富多彩,歌舞乐器在氏族部落简直就是一应俱全吗?恐怕你们连做梦都不可能知道我们的老祖先,其实也有爱美的观念和习俗。不要把他们想成全是一帮形似猿的,还没进化完善的大老粗。你瞧!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只红底白花的彩陶盆。盆中画着人头像,两旁绘有鱼纹图案。人像胖胖的圆脸,双眼眯成一条细缝,眯眯眼,咧着嘴巴笑眯眯的样子,足以叫你爱不释手,非常惹人喜欢。如此多姿多彩的原始艺术,叫人大开眼界,叫我们对原始人群佩服得五体投地。它折射出我们祖先的无穷智慧,凝聚着中国史前社会的精神文明。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对它再是熟悉不过了吧!传说尧舜时,黄河泛滥,洪水冲毁了房屋,淹没了稻田,拔倒了大树,卷走了人畜。叫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活不下去了。于是,在舜主持的议事会上,人们一致选举禹领导治水。禹不敢稍有一点怠慢,努力工作,勘察山川地势。终于,禹不负众望,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把洪水驯服,治理得地平天升了。从这个说小也小,说大也不过分的故事来看,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禹的品德是怎样一种的高尚,三顾家门而不入传进千家万户的俗语。依次禹经过家门口,妻子刚生了儿子不到十天,邻里乡亲的去看看儿子,可他此时却倔得像头牛,说现在治水刚开始,没有工夫回去看。这是怎样的一种对自己工作负责的态度啊!我们也说,禹回去看一眼也费不了他多少时间,自个儿的亲生儿子亲骨肉啊!可禹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宁愿放弃去看儿子的机会,还要惜时如金的去治水,不辜负老百姓对他的期望。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