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独憔悴》读后感1200字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斯人独憔悴》读后感1200字”,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
  近日拜读了冰心的《斯人独憔悴》,让我深刻感受到一个时代的烙印,在没有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奈。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颖铭、颖石用真心在白纸上勾勒出了爱国宏图,而他们的父亲化卿则剥夺他们的行动自由,禁锢他们的思想,扼杀他们的精神,用尽办法毁灭他们的爱国宏图。
  正值“五四运动”时期,国民们却仍然沉睡不起,当下学子深感悲痛,便发起了一场爱国的学生运动。颖铭、颖石也是其中的重要成员,而且两人在学生会里做了代表和干事。一封校长的来信,就让化卿知道了儿子参加了爱国运动。化卿是一个封建专制者,对于儿子们的举动,他很是恼火。父亲对颖石先是冷嘲热讽,进而称那些爱国的学生是“血气之徒”。颖石为此据理力争,想获得父亲的支持,可最终得到的却是父亲无情的拒绝。
  在颖石到家后不久,颖铭也不得不带着伤痛赶回家。当家仆把颖铭的行李搬到书房后,顽固不化的父亲亲自翻检,撕碎了好几束印刷物及各种杂志。颖铭万般无奈,最后在姐姐颖贞的帮助下才得以收场。


  不管怎样,时间还在流淌,日子也总是会继续。兄弟二人仍旧住在当初的小院子里,度过那百无聊赖的光阴。颖铭每天临字帖,读唐诗,浇花种竹;颖石整日咳声叹气,写了文章,又撕了文章。他们也就这样无所事事地过着日子,而父亲的怒气,也早已消除了。
  不久之后,学堂来了一封公函,报告开学日期,兄弟两人一闻此事,喜出望外,催着姐姐颖贞去问父亲要学费,好早日动身。可他们的念头被父亲的一句“不必去了,现在这风潮还没有平息,将来还要捣乱……”给打碎了。面对再次的“失败”,颖铭只能空吟“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时代一直在前进,直到定格在今天。
  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有太多的化卿,也有太多的颖铭和颖石,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化卿的封建、粗暴和专横,是那个黑暗时代的象征。兄弟两人的软弱无奈可见在那个时代缺少一个坚定的领导,但不可否认的是,颖铭、颖石他们两人是真真切切怀有一腔报国热血的,他们做演讲,鼓励人民群众购买国货,抵制外来侵略者的强盗行为,这种种都是值得我们的认可和学习的。
  如今在党的阳光普照的时代下,早已没有了“化卿”,有的是更多的“颖铭”、“颖石”,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条战线崭露头角,很多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行家里手,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千帆竞发”。
  二十一世纪,这个没有战争,没有封建,没有专制的新时代,更多的学子在党的阳光下踌躇满志,更多的劳动人民在党的阳光下辛勤工作,更多的海外游子在党的阳光下重返故国……他们都为党的事业添上了光辉一笔。党的阳光照耀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区,每个镇,每个村,透过每个人的肌肤,扑进56个民族人民的心。
  党,一个有安全感的名词,带给我们幸福的生活。
  党,一个令人熟悉的名词,为我们排忧解难。
  党,一个令人景仰的名词,永存我们心中。
  因为有了党,斯人将不再独憔悴……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
  近日拜读了冰心的《斯人独憔悴》,让我深刻感受到一个时代的烙印,在没有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奈。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颖铭、颖石用真心在白纸上勾勒出了爱国宏图,而他们的父亲化卿则剥夺他们的行动自由,禁锢他们的思想,扼杀他们的精神,用尽办法毁灭他们的爱国宏图。
  正值“五四运动”时期,国民们却仍然沉睡不起,当下学子深感悲痛,便发起了一场爱国的学生运动。颖铭、颖石也是其中的重要成员,而且两人在学生会里做了代表和干事。一封校长的来信,就让化卿知道了儿子参加了爱国运动。化卿是一个封建专制者,对于儿子们的举动,他很是恼火。父亲对颖石先是冷嘲热讽,进而称那些爱国的学生是“血气之徒”。颖石为此据理力争,想获得父亲的支持,可最终得到的却是父亲无情的拒绝。
  在颖石到家后不久,颖铭也不得不带着伤痛赶回家。当家仆把颖铭的行李搬到书房后,顽固不化的父亲亲自翻检,撕碎了好几束印刷物及各种杂志。颖铭万般无奈,最后在姐姐颖贞的帮助下才得以收场。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独船读后感


独船读后感(一)

一个孤独的爸爸。一个孤独的儿子。一艘孤独的船。一篇冷清而温暖的文章。

张石牙的母亲在一场暴雨中落入河中淹死了,张木头便带着儿子远离了村庄。他与石牙的同学结怨,害得石牙到学校后与同学有深深的隔阂,受尽了同学们的冷落与羞辱。可当他得知他的死对头王猛需要捕鱼给生病的一妈一一妈一吃时,却又义不容辞帮助了王猛,受到了父亲的毒打。最后,为了救落水的王猛,石牙和他母亲一样被河水淹死了。

玖完文章,我的心很受震动。有人说,张木头不一爱一他儿子。非也。有人说,张木头害了他儿子。非也。张木头真的不一爱一他儿子吗?不让他搬回村子里住、不让他与同学好好相处,甚至连那艘如此沉重的船还让石牙拉纤然而,用衣服给儿子包扎伤口、石牙死后他流下的眼泪里,不都是他对儿子的一爱一么?人们常说,父一爱一如山。张木头对儿子的父一爱一虽不是轰轰烈烈,却也是无处不在啊!村民的见死不救,迫使他带着儿子迁离了村子。他对儿子的每一个惩罚,每一句责骂,无不透着那种严格的,严厉的,甚至严酷的一爱一。真的是张木头害了他儿子吗?不肯借船给王猛捕鱼,使得石牙最后为了帮助同学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实,石牙的死,也许是因为张木头,但说到底他还是为了石牙好啊!河只有一条,鱼只有这么多。被人多拿走一条鱼,石牙就少吃一条鱼,做父亲的怎能容忍?!

常新港成功地塑造了文章的三个主人公:既倔强又固执的张木头、善良勇敢而舍己为人的张石牙和桀骜不驯却又善良的王猛。我觉得,作者的手法很高明,虽然没有过多地去描绘人物的形象,可我们依然能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中体会出人物的一性一格特点,他们仿佛就丛书中站起来了一样,生动形象。

我很喜欢书中石牙那种舍己为人的一性一格,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向他学习,唤醒我们心底的一爱一。

独船读后感(二)

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这篇文章的:多年前,石牙的母亲因一场罕见的暴雨,在小黑河里淹死了。父亲张木头认为妻子的死是因为没有人肯救,于是便断绝了与人们的来往,买了一条船捕鱼,和儿子石牙相依为命。石牙因为父亲的关系,受尽了同学们的冷落与欺辱,他开始恨父亲了。可当他得知他的死对头王猛需要捕鱼给一妈一一妈一吃时,他义不容辞帮助了王猛,受到了父亲的毒打。后来,又是一场暴雨,王猛为了给一妈一一妈一捕鱼被河水卷走了。石牙用独船救了王猛,自己却向当年的母亲一样,被河水淹死了,张木头知道后悲痛不已。

玖完后,我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叹息和止不住的眼泪。叹息是为了张木头错误的固执,眼泪则是为了石牙的善良与他无辜的牺牲。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常新港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人物形相:善良勇敢、自尊心强、舍己为人的张石牙,固执但又非常疼一爱一儿子的张木头,桀骜不驯但又不失善良的王猛。正是因为这三个人的三种个一性一,才会上演出这个本来不应该发生的悲剧。设想一下,如果张木头不是那么固执,把鱼卖给王猛,王猛就不会为一妈一一妈一打鱼,也就不会被水冲走,石牙也不会为了救人而死。

可是,如果作者不是这样安排,我们又怎么能这样强烈的感受到人物的一性一格呢?

在张木头把石牙打伤,又着急得为他包扎伤口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张木头对儿子的一爱一;在石牙被王猛欺辱后仍然毫不犹豫帮助他时,我们可以感受到石牙善良率真的个一性一;在王猛为了给一妈一一妈一捕鱼不顾生命危险时,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王猛对母亲的孝顺。所以,我不得不对常新港的文字感到无比的佩服。

现在,处在生活中的我,仍然会时常想起张石牙,想起他为了救人,不顾一切的画面

独船读后感(三)

今天,我看完了一篇小说,一篇让人在凄清中却又感到温暖的小说【独船】。合上书本,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幕景象一个孤独的爸爸,一个孤独的儿子,一艘孤独的船。

张石牙的母亲在一场暴雨中落入河中淹死了,张木头便带着儿子远离了村庄。他与石牙的同学结怨,害得石牙到学校后与同学产生了深深的隔阂,受尽了同学们的冷落与羞辱。可当石牙得知他的死对头王猛需要捕鱼给生病的一妈一一妈一吃时,却又义不容辞帮助了王猛,受到了父亲的毒打。最后,为了救落水的王猛,石牙和他母亲一样被河水淹死了。

起初,我看到张木头这么对待石牙,心里不禁愤愤不平,天下竟有这样的父亲!不让他搬回村子里住,不让他与同学好好相处,甚至连那艘如此沉重的船还让石牙拉纤但是读着读着,我的心渐渐酸楚起来。难道说,张木头真的不一爱一他儿子吗?不是的。你看,他用衣服给儿子包扎伤口,石牙死后他流下了悲怆的眼泪,这不都是他对儿子的一爱一么?人们常说,父一爱一如山。张木头对儿子的父一爱一虽不是轰轰烈烈,却也是无处不在啊!村民的见死不救,迫使他带着儿子迁离了村子。他对儿子的每一个惩罚,每一句责骂,无不透着那种严格的,严厉的,甚至严酷的一爱一。真的是张木头害了他儿子吗?不肯借船给王猛捕鱼,使得石牙最后为了帮助同学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实,石牙的死,也许是因为张木头,但说到底他还是为了石牙好啊!河只有一条,鱼只有这么多。被人多拿走一条鱼,石牙就少吃一条鱼,做父亲的怎能容忍?!

这部小说充满了男子汉的气概,悲壮、雄浑,成功地塑造了文章的三个主人公:既倔强又固执的张木头、善良勇敢而舍己为人的张石牙和桀骜不驯却又善良的王猛。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的温暖。特别是当我读到王猛跪在张木头跟前,喊他爸爸时,我的心里又是疼痛又是感动,眼泪刷的流了下来。

因为怨恨,因为误会,人和人之间会隔着一座冰山。但是真情,却能融化冰山。

《失独者》读后感350字


昨天躺在床上看了一篇读者上的失独者,我有很多感触的。看后我泪流满面,哭了一阵。直到儿子喊:妈妈,你有没有给爸爸打电话啊?我才恢复过来。
失独者,顾名思义即失去独生子女的人,并且他们的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几乎失去生育能力,人到中年,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老无所依的失独老人。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我刚嫁过来时,在楼梯间总能遇到一个搬运两个大氧气瓶的50多岁的男人,我会帮他按电梯。他会说谢谢我。后来我知道他同我家同层,他的女儿得了一种大病。我婚后两年吧,知道他们的女儿没了。一天我回家,闻到了一股烧纸味。我从没见过这个女孩,听婆婆说她同我大小差不多,结婚了,也很瘦,在国外得的病,回来就没好过。又过了几年,听人说这老两口每年都要出去旅游1个月左右,并且我每次见到他们,他们都一起去锻炼。偶尔那个阿姨会同我聊两句,也会问问我儿子。总是笑呵呵的,我很喜欢。这家的男人,我就再也没见过笑过,扳个脸,还不及当初。一次,在电梯间儿子蹦高按我家楼层,因为高,他够不着,不小心按到了别的楼层,他就不高兴了,说了一些孩子不懂事啊什么的。我就有些不高兴了,觉得他没爱心,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从那后我就对这家男人有点心结。可是昨天看到这篇文章,我想了很久,他们经历了怎样的伤心呀,是不是也像书上说的,眼泪一水缸都装不下啊。他们又是怎样变得坚强,挺了下来。他们的心是不是仍有些不健康状态啊!我决定以后,见到这两位父母,一定要给予他们我最真诚的微笑,这是我唯一能给予他们的。
还有慧爸妈,我同学的父母,慧走后,我去过两回。但我会经常打电话。他们的痛我深刻的感受得到。他们现在也像我的亲人,因为我和慧一个姓,并且我们是要好的同学。我总觉得我能做些什么,也应做些什么,可是我没勇气,告诉他们我来照顾他们的晚年,因为我知道这话的责任,我尽力吧!看完这篇文章,我再一次打电话过去,她爸接的,我问问家里的温度,暖气热不热,他告诉我明天下午就开庭了,官司终于见亮了。我匆匆挂了电话。我不知道这场官司的对于错,我不知道慧在天之灵,怎么来想他父母与他爱人之间的事,就像当初她不肯解决一样。
这些同孩子一起死掉的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国家又应做些什么?这些没了脊梁骨的老人,不是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心吗?我想投身于这样的公益事业中,国家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多呢?我为此而遗憾,就像我对这个社会有很多不满一样,我仅能要求自己去做了。

《维纳斯人生》读后感800字


  前些日子,我无意中在一本美文书刊上读到了这篇名叫《维纳斯人生》的文章。它之所以能够吸引我,就是因为整篇文章都在诉说着这样一个事实:绝对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困境缺憾成就了伟大。
  维纳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爱和美的女神,她有着残缺的上臂,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美。在她面前,几乎一切人体艺术品都显得黯然失色。可是,当人们试图帮她装上双臂时,却发现有臂的维纳斯反而有损她的美。
  这似乎在说:绝对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相反,正是由于缺憾和困境,人生才变得更加坚强丰厚。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人生不完美十之八九也,我们又何必去苛求自己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呢!孟子有句话说得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正是因为有忧患有缺憾,才有我们的超越逆境、奋发图强;完美的人生只会让我们懒散,让我们贪图享乐,最终一事无成。
  困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是一个人成功的必修课。只有超越困境,我们的思想人格才会得以升华。假如孙膑没有经受“髌刑”的话,他又怎么能在困境中磨砺出坚强的意志,也更谈不上撰写兵家巨著——《孙膑兵法》!假如霍金没有全身瘫痪,我想他也不会超越世俗,写下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假如李白人生中没有被贬谪,他也不会遍游名山大川,不会写出流芳百世的诗词佳句。


  这些缺憾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伟人。古今中外,名人志士,数不胜数。逆境出人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抱怨人生道路上的不如意、不完美,恰好相反,我们应该感谢上苍,感谢上苍为我们精心设计的“不完美的人生”,正是因为有了它,我们才有了改变自己、成就伟大的意气,有了坚定不移的决心意志。上天给我们的这些特殊的“恩赐”,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好好地利用享受。
  维纳斯不完美的人生和她的断臂的缺憾美将会永远启发着我,也将永远鼓舞着在逆境中奋斗的人。

  前些日子,我无意中在一本美文书刊上读到了这篇名叫《维纳斯人生》的文章。它之所以能够吸引我,就是因为整篇文章都在诉说着这样一个事实:绝对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困境缺憾成就了伟大。
  维纳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爱和美的女神,她有着残缺的上臂,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美。在她面前,几乎一切人体艺术品都显得黯然失色。可是,当人们试图帮她装上双臂时,却发现有臂的维纳斯反而有损她的美。
  这似乎在说:绝对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相反,正是由于缺憾和困境,人生才变得更加坚强丰厚。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人生不完美十之八九也,我们又何必去苛求自己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呢!孟子有句话说得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正是因为有忧患有缺憾,才有我们的超越逆境、奋发图强;完美的人生只会让我们懒散,让我们贪图享乐,最终一事无成。
  困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是一个人成功的必修课。只有超越困境,我们的思想人格才会得以升华。假如孙膑没有经受“髌刑”的话,他又怎么能在困境中磨砺出坚强的意志,也更谈不上撰写兵家巨著——《孙膑兵法》!假如霍金没有全身瘫痪,我想他也不会超越世俗,写下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假如李白人生中没有被贬谪,他也不会遍游名山大川,不会写出流芳百世的诗词佳句。

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