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母亲教子锦囊》读后感1000字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或许你需要"《优秀母亲教子锦囊》读后感1000字"这样的内容,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优秀母亲教子锦囊》读后感1000字
  读了《优秀母亲教子锦囊》一书之后,在享受该书带给我的快乐的同时,也看到了27位优秀的母亲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和真实事例,从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母亲,要想真正把孩子教育好,就要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心去感悟孩子、教育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共同成长。
  我也是一个母亲,我的儿子今年十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是班里的班长,是个非常懂事、可爱的小男子汉。用心阅读了这27 位优秀母亲的教子经验之后,回想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有过欢喜,也有过无奈。如今孩子慢慢长大,我也梳理了自己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感触最深的还是:赏识教育——多表扬,少批评,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会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态。
  为了使表扬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我认为父母在规范孩子行为的过程中,应准确地把握表扬的尺度,也就是说表扬要适度。
  一、 表扬时爸爸妈妈的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总是恨铁不成钢,尽管已看到孩子有很大进步,但为了防止孩子骄傲,他们按捺住内心的喜悦,在语言、行动上无任何表示。经常这样,必然会挫伤孩子的进取心。正确的方法是:在表扬孩子时,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会起到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


  二、表扬和批评的反差要“大小”适度。表扬不仅具有激励、导向功能,而且具有批评功能,例如对甲的表扬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乙的批评。有的家长为了督促孩子进步,总是过分笼统地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好,时间长了,无疑会使自己孩子丧失信心或产生抵触情绪。
  三、表扬的方式要“实虚”适度。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公正、准确的。但是,表扬作为教育孩子的一种多功能手段,在具体运用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允许有一点“虚”内容。这里的“虚”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事实的适度夸张。例如,孩子纯粹是因为好玩,挥着扫帚在院中“扫地”。爸爸妈妈明知如此也不必道破,应及时表扬他爱劳动的行为,这种夸张有利无害,因为它既是对孩子正确行为的肯定,又可以让孩子知道,劳动是一种美德。
  第二,是对孩子将来的期望。例如,孩子的美术作业并不好,幼儿园每次作画,孩子总有自卑感。爸爸妈妈可以这样说:“你现在还没掌握方法,以后只要按老师要求认真去画,肯定会画得很好!”这种鼓励尽管超越现实,但对孩子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表扬中“虚实”的程度。为此,在含有虚的内容的表扬中,应该注意三点:一要有利于增进孩子自信心;二要不脱离实际;三要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总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的学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终身的教师。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去影响和带动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健康的孩子。

  《优秀母亲教子锦囊》读后感1000字
  读了《优秀母亲教子锦囊》一书之后,在享受该书带给我的快乐的同时,也看到了27位优秀的母亲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和真实事例,从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母亲,要想真正把孩子教育好,就要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心去感悟孩子、教育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共同成长。
  我也是一个母亲,我的儿子今年十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是班里的班长,是个非常懂事、可爱的小男子汉。用心阅读了这27 位优秀母亲的教子经验之后,回想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有过欢喜,也有过无奈。如今孩子慢慢长大,我也梳理了自己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感触最深的还是:赏识教育——多表扬,少批评,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会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态。
  为了使表扬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我认为父母在规范孩子行为的过程中,应准确地把握表扬的尺度,也就是说表扬要适度。
  一、 表扬时爸爸妈妈的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总是恨铁不成钢,尽管已看到孩子有很大进步,但为了防止孩子骄傲,他们按捺住内心的喜悦,在语言、行动上无任何表示。经常这样,必然会挫伤孩子的进取心。正确的方法是:在表扬孩子时,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会起到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幸福锦囊集》读后感


暑假里,我在女儿的监督下,认真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锦囊集》。作为一名家长,我有深深的内疚和反思,在这之前我自认对孩子的教育是很科学和开放的,没有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认为孩子开心快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也养成了孩子很多不好的习惯,如娇蛮任xing、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吃苦耐劳、喜欢乱买东西

经过深刻的反思和与家人的shenru沟通后,召开了家庭会议,各位家长对孩子进行客观评价,提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肯定孩子进步的同时希望孩子认识到有些坏毛病是一定要改正的。所谓慈母多败儿,母教为家之根本,我接受了家人提出的过于娇惯孩子的问题,决心做一个狠心的妈妈,首先从买东西方面,孩子认为家里条件不错,以前喜欢什么就会心安理得软磨硬泡的让家长买,先对孩子提出的购物要求进行分析,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买。再和孩子一起谈起妈妈和外婆以前在乡下的日子,让孩子了解妈妈小时候的生活,希望孩子能忆苦思甜,珍惜现在的幸福。假期带孩子参观妈妈上班的医院,让孩子体会爸妈上班的辛苦,看到重病的人,孩子也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因为我和外婆的脾气都有点急躁,无形中影响了孩子,于是我和外婆约定先从我们做起,让爸爸监督评价,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暑假中孩子发脾气的气数明显减少了,真正让我体会了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为了培养孩子的耐力和毅力,这个暑假送孩子去学习游泳了,在第6次课的时候因为不敢去深水区,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向陪练的我求助,看着连连呛水的孩子,我心软了,几次想求教练下一次再尝试,但最后还是忍住了,我不想让孩子认为父母可以保护她一辈子,在哭闹了10分钟后孩子乖乖就范了,回来了委屈的跟我说不想再去了,我当时的答复是必须坚持完成10次课,不可以放弃。就这样孩子在坚持10次课后学会了蛙泳,并用700米的成绩拿到了证书,成就感和自豪感挂在了小脸上。我也借这个机会鼓励和夸奖孩子,你看做什么事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的,同时也感慨孩子的潜能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每次阅读后我都会和孩子分享书中的小故事,希望能给她一些启发,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我希望孩子以后成为高在学识、富在精神、帅在行动的高富帅和白在品行、富在内涵、美在心灵的白富美。妈妈这个职业是艰巨和伟大的,她没有薪水又不能辞职,但她的幸福与伟大也是任何职业不能替代的,为了胜任这个特殊的职业,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与孩子一起进步。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1000字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1000字(1)

读完高尔基的《母亲》,按理说写出的读后感应该是关于赞美母亲的,可我却不想写那些,当然,母爱是值得永久歌颂的,知识在没有领会其真谛,没有触机灵魂的情况下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肤浅的,和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一样令人提不起兴趣。

读完母亲。确实在一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母亲作为生活在当时俄国黑暗社会最底层的工人代表,从一个没有灵魂的麻木的人,一跃而为一个具有先进思想,为推翻沙皇统治而站在第一线的人。母亲身上,所发生得重大变化,让我们震撼,尤其是母亲不识字,却比那些识字的理解,真理,理解俄国的未来。这些与她的儿子帕沙卡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她的儿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不断对他的母亲灌输革命的真理,将母亲的思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这与母亲本身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她对儿子的理解,对儿子所从事事业的信任,没有对儿子的自豪,对儿子深深的爱,也不会使她在儿子被捕后,下定决心走儿子的路,从而真正成为一个革命者,一个大造新时代的人。这里我们谈到了理解,这不仅让我想到一句话:理解万岁。确实,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无价的,理解可以创造奇迹,就像理解可以将帕沙卡和她的母亲,两个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座信任的桥梁。在现代社会,很多问题有待于理解来解决,代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试想,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又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有时候我感觉父母不理解我,当然,为题是出在双方。父母当总是让我一个劲的学习,殊不知,为了责任而学习是很累人的。

2书中的革命者为了信仰,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奋不顾身。

其突出代表就是母亲的儿子帕沙卡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们有着智者的信念,不知疲倦的像工人,农民宣传革命知识,剖析他们受苦受累而没有得到回报的原因,他们不惧资产阶级及其他们的走狗们,把坐牢当作工作之余的休息,出狱后依旧投身革命事业。这是多么让人敬重!这不仅让我想到了我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同样的故事也在我们这片热土上发生过,那些革命的烈士,将长眠在共和国的怀抱之中。这里提到了信仰,在革命时期,信仰高于一切,有着执著信仰的人会为它而抛弃生命。那些舍生取义的事迹一直被人们坐传倡,慢慢的好像已经成为了传说,我曾经怀疑,所谓乱世出英雄,不知道在现代社会,还会不会又为了信仰而献身的人,还有没有那份勇气,坦然地面对死亡,正气浩然。在那时,信仰是人们前进的动力,这不仅让我思索,伟人为了信仰而不断奋斗终究成为了伟人,而在当代,如何确立自己的信仰呢?我小时候想当五星上将,现在想来却也可笑,一没有军事才能,二没有军事胆识,三没有军事机遇,谈何成为将军?小时候想当将军想必那是战争片子看多了,盲目崇拜上面的将军罢了。说实话,从那时起就有点迷茫,在各方面的呼吁下努力学习,却终究没有确定一个明确的理想,总是过一天算一天,完成当前的任务就算了事。我也常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总是安慰自己,总之以后能报效祖国,名垂青史就是了,这就算我笼统的人生理想吧!在前面我提到,由于害怕写得太庸俗,所以不打算写母爱的内容,可是当我写到这儿才发现,这本书中未提一个爱字,却无处不洋溢着母亲对帕沙卡的爱。从母亲对帕沙卡反常举动的担心,到得知他从事失业后的提心吊胆;对儿子的支持,到以儿子为自豪,直至投身革命事业,一个母亲年迈而执著的爱心,又对儿子的爱上升到了对全世界为真理而奋斗的无产革命者的爱,这是历史的跨越。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1000字(2)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

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使人民从以沙皇反动政府为主的压迫大众的机构中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帕维尔的母亲先是为儿子担心,但在儿子的感召下,她开始帮助儿子,由对儿子的爱,开始转变为对革命的爱,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位革命的母亲,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解、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孝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1000字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1000字
  感恩,是回报帮助你的人的一杯果汁,让他们甜在心头;感恩,是感谢为我们付出的人的一个微笑,滋润着你我;感恩,是爱心的传递。心怀感恩,才能心连心,共同抗击灾难。
  高尔基的《母亲》描写了一位在战争时期,因为儿子参加革命而忠于革命的母亲形象。这是一位拥有伟大母爱的母亲,当儿子加入“地下党”时,母亲每天都在担心儿子的生命安全,渐渐地,母亲也融入了儿子的革命事业,在最后儿子被捕时,母亲便发疯似的在街头高呼革命。
  可以试想一位年迈的母亲在危机四伏的地方作“眼线”,这位“胆小”的母亲是否想过退缩,但她没有,因为对儿子的爱在支撑着她,一位母亲能够舍身忘死地为子女做一切事,我们能做的只有“感恩”,感谢她们的奋不顾身,感怀她们的英勇不屈。她们舍弃一切换来我们的幸福,我们应心怀感恩。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父母为我们做的多了,我们就得感谢她们,于是我们时刻在感恩,在感恩中我们成长。
  汶川地震时,我们身边的人为我们筑起了一道生命之墙,他们舍弃自己而换取别人的生存,当土地塌陷、房屋倒塌时,我们存活了;对于身边逝去的人,我们只有唱一首《感恩的心》,愿他们一路走好。
  感恩,是当我们看到别人赴汤蹈火来解救我们时,我们心中怀有的那份感动;感恩是当母亲在危险之下,四处发放宣传单,告诉人们“鲜血是不可能淹没真理的。”我们对母亲捍卫自由的崇敬,惟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和睦相处。


感恩,不是几句言不由衷的话,不是几个虚伪与委婉的动作,感恩应当发自内心,是我们内心真实的表达,是我们对帮助的最好回报。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母亲用生命来换取儿子的和平事业,我们应怎样感恩母亲的爱,都说母爱无私,但母爱是母亲的最深的关怀,只有我们心怀感恩,才能知晓母爱的深意。
  《诗经》有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哪怕别人仅为我们付出了一毫,我们也要感恩他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谢他人的帮助。高尔基笔下的母亲是一位战士,一个伟大的人,革命者是她的孩子,当孩子被捕时她便成了一位战士,为民主科学而奋斗,她用生命换来了人们一丝觉醒,用生命换来了一丝自由的希望。一位母亲用生命奉献了自己无私的爱,面对如此伟大的爱,我们不应熟视无睹,或一味地接受,而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母亲无私伟大的爱。
  感恩他人,不一定要物质回报,感恩他人可以将爱心传递下去,以一种无私的心态去帮助、回报他人。回报那位母亲最好的便是团结起来,打倒统治者,打破黑暗的现实,争取自由与解放。感恩的是一颗心,传递的是真诚与无私,只有用心与回报,才能让他人付出有所值,才能让世界充满爱。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1000字
  感恩,是回报帮助你的人的一杯果汁,让他们甜在心头;感恩,是感谢为我们付出的人的一个微笑,滋润着你我;感恩,是爱心的传递。心怀感恩,才能心连心,共同抗击灾难。
  高尔基的《母亲》描写了一位在战争时期,因为儿子参加革命而忠于革命的母亲形象。这是一位拥有伟大母爱的母亲,当儿子加入“地下党”时,母亲每天都在担心儿子的生命安全,渐渐地,母亲也融入了儿子的革命事业,在最后儿子被捕时,母亲便发疯似的在街头高呼革命。
  可以试想一位年迈的母亲在危机四伏的地方作“眼线”,这位“胆小”的母亲是否想过退缩,但她没有,因为对儿子的爱在支撑着她,一位母亲能够舍身忘死地为子女做一切事,我们能做的只有“感恩”,感谢她们的奋不顾身,感怀她们的英勇不屈。她们舍弃一切换来我们的幸福,我们应心怀感恩。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父母为我们做的多了,我们就得感谢她们,于是我们时刻在感恩,在感恩中我们成长。
  汶川地震时,我们身边的人为我们筑起了一道生命之墙,他们舍弃自己而换取别人的生存,当土地塌陷、房屋倒塌时,我们存活了;对于身边逝去的人,我们只有唱一首《感恩的心》,愿他们一路走好。
  感恩,是当我们看到别人赴汤蹈火来解救我们时,我们心中怀有的那份感动;感恩是当母亲在危险之下,四处发放宣传单,告诉人们“鲜血是不可能淹没真理的。”我们对母亲捍卫自由的崇敬,惟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和睦相处。

《江上的母亲》读后感1000字


  《江上的母亲》读后感1000字
  读完《江上的母亲》这篇文章,我总觉得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可到想提笔写些什么的时候,却发现满心都是浓浓的苦涩,有太多的话想借笔倾诉,却无以下笔。
  或许,是我太过于浅薄,只能通过品读略窥作者深邃的内心,再由那粗糙的文笔表达我的感动。
  《江上的母亲》,是《乡关何处》的首篇文章,而就是这篇短短的文字随笔,便让我折服于作者野夫那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中。他写的是自己,却像路人一般,看滚滚红尘随风逝去,观坎坷人生渐行渐远。在他的笔下那些峥嵘岁月褪去了凶残的獠牙,变得平淡温和,却又能从中感受到那种无法用时光磨去的悲伤。
  野夫,就这样用他平淡的文笔,化为心灵的絮语,勾勒出一幅真实又富有韵味的人生。
  当时间随着泛黄的书卷随风而去,那沉浸在心中永恒的思念又逐渐浮现,于是,我看到了他对母爱最深沉的讴歌。
  在他眼中,母亲,是那个黑暗年代中最耀眼的荧光。
  谁也无法抹去那悲惨的记忆,只能把它封印在脑海的最深处。


因此,野夫便用这几近于麻木的文字书写了那个惨痛的年代,文字中蕴藏的伤痕却清晰可见,令人刻苦铭心。母爱曾让他心口的伤疤缓缓愈合,可在母亲的决然一跳后,再次刺痛了他的一生。
  “那时水冷如刀,朝阳似血,真难以想象我柔肠寸断的老母,是怎样一步几回头地走向那亘古奔流的大河的,她最后的回眸可曾老泪纵横,可曾还在为她穷愁潦倒的儿女忧心如焚。她把她的神圣母爱撒满那生生不息的浩荡之水,然后再将自己的苍老骨肉委为鱼食,这需要怎样一种勇毅和慈悲啊。她艰难的一跃轰然划破默默秋江,那惨烈的涟漪却至今荡漾在我的心头。”
  我实在忍不住将这段摘抄下来,因为这段文字,是作者内心思念凝聚的结晶,是那种深沉最完美的表现。我几乎要为此恸哭,哭可怜的作者,哭可悲的母亲,哭可敬的母爱。
  当我读到那首金斯堡长诗中母亲的遗书:
  钥匙在窗台上,
  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
  孩子,结婚吧,不要吸毒。
  钥匙就在那阳光里……
  我终于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会“悲从心来”,因为这是一种心灵的碰撞,更是灵魂的共鸣。总之,母亲给野夫留下的那把钥匙,是永恒的牵挂,更是永远的思念……

  《江上的母亲》读后感1000字
  读完《江上的母亲》这篇文章,我总觉得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可到想提笔写些什么的时候,却发现满心都是浓浓的苦涩,有太多的话想借笔倾诉,却无以下笔。
  或许,是我太过于浅薄,只能通过品读略窥作者深邃的内心,再由那粗糙的文笔表达我的感动。
  《江上的母亲》,是《乡关何处》的首篇文章,而就是这篇短短的文字随笔,便让我折服于作者野夫那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中。他写的是自己,却像路人一般,看滚滚红尘随风逝去,观坎坷人生渐行渐远。在他的笔下那些峥嵘岁月褪去了凶残的獠牙,变得平淡温和,却又能从中感受到那种无法用时光磨去的悲伤。
  野夫,就这样用他平淡的文笔,化为心灵的絮语,勾勒出一幅真实又富有韵味的人生。
  当时间随着泛黄的书卷随风而去,那沉浸在心中永恒的思念又逐渐浮现,于是,我看到了他对母爱最深沉的讴歌。
  在他眼中,母亲,是那个黑暗年代中最耀眼的荧光。
  谁也无法抹去那悲惨的记忆,只能把它封印在脑海的最深处。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