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700字: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700字:学《弟子规》,做文明人”,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的智慧。孝悌仁爱是《弟子规》的核心思想。

它教导我们在家中要孝顺父母,体谅父母,出门在外要敬重兄长,说话也要恭敬、谨慎。为人处世要讲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做到有则改,无加警。假如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去研究其他的学问。

在中国古典文学这条滔滔大河中,也许《弟子规》无法与拥有上千年历史的经典古著相比,但它也给我们很多启迪,很多遐思,因为贯穿这本书始终的是儒家千年的智慧,是孔子的处世哲学。

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什么是孝。《弟子规》讲: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也就是说,如果尊长生病了,小辈要先把药尝一尝,要白天黑夜伺候在病人身边,不要离开尊长的病床。看到这句,我十分后悔而且愧疚。最亲的父母生病了,我也只是草草地问下父母身体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吃药或是去医院?父母通常也会为了不让我担心就说没事。在这之后,我们心中会惦记着他们的病情吗?不会!因为我们对父母不够在意,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父母,就能发现长辈眼角多了几丝褶皱的皮肤。我在看《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的时候,还看到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名叫《卧冰求鲤》。说的是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并不慈爱,经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说这个儿子的不好,所以王祥从小连父爱都没有。但是父母患病的时候,王祥依然衣不解带地伺候。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王祥都努力满足。有一年冬天,继母依然想吃鲤鱼,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冰,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祈祷,突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这个故事也被列入了《二十四孝》中。作为小孩子,现阶段的孝也就是听从父母的教导,认真学习,让父母少为我们操心。

让我们一起遵守古人的道德礼仪,用行动弥补道德的巨洞,学《弟子规》,做文明人,做有仁爱之心的文明人。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弟子规700字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几点体会: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和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们应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左右。

要感恩国家,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

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700字


《诵读古代经典》是我校校本课程,其中我们三年级阅读的是《弟子规》,学校给学生每人发了一本《弟子规》。早就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一直没有仔细读过。所以读起来也倍加细致,感慨颇多。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敬老爱幼,勤思好学,成为品德高,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我们做教师的也不失为一本培训良好师德的好书。
读《弟子规》之前看了《论语》,里面有句话非常精辟,其身正,我自己身正了,不令而行,我们的学生就会跟着你做;其身不正,我们自己都做得不好,虽令不从。纵使学校校规订了二百条、三百条,学生也很难成为品行高尚的人。记的有一天刚上班,我在楼上看到了个熟悉的身影,是我们校长,他正在校园里走,沿路捡起地上的垃圾。校长的这个风范留在我的印象当中很深刻,从那时候开始我从来没有丢过垃圾,因为当我要把垃圾丢下去的时候会浮现什么影像?那我太对不起我的校长了!你看,一个身正者的行为对底下的影响是很深的,慢慢的我们自己也会效法、也会学习。现在我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更是体会到了真正带一个团体的效率就在以身作则是最好的。作为教师我的们如何才能做到其身正?《弟子规》正是教我们如何身正为范,一本好书。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也是一名体育教师。我知道作为小学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弟子也有规,古人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不良社会风气时时侵害着我们的学生,个别学生的行为习惯已经引起我们的担心,所以必须注重孩子们的品德养成教育。在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从寨里中心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个个都都是品行高尚之人!
让我们记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弟子规》读后感


不得不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快40岁了,才来认真学习《弟子规》。也正因为自己儿时读的书太少。在平时教学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备课起来也得花费太多时间去拓展自己的知识。所以,一直以来,我很注重培养自己班的孩子进行经典诵读。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就开始让我的学生接触国学经典。到现在,孩子们已经学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弟子规》时,由于要顾及到班里的全部孩子接受能力,所以,自己对《弟子规》里的内容也没有更多去思考。这个寒假,学校要求我们学习《弟子规》,再一次认真通读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使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虽然儿时与《弟子规》失之交臂,但是,现在走进它,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还是感到很幸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来才改名《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不仅教育少年儿童如何做人,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发现自己的缺点很多很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个连古代三岁孩童都知道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却没多少人知晓。即便有少部分人记得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却往往忘记了自己对父母也要尽孝道的道理。

以前,婆婆每年都会来我家小住几天,但近几年,很少来了。想想我之前对婆婆的态度,不禁让我感到汗颜和羞愧。婆婆习惯了唠叨,经常一件事情反复说好几遍,而我就会不耐烦的打断她的话语,婆婆往往便不再做声。但从她的神情看得出来,她很难过。每每想起,让我非常懊悔。对于老人,我连最起码的耐心倾听都做不到,更不用说其它事了。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再看看《弟子规》里古代人们的做法,差距不是一点点呀!

还有,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时,有时因工作忙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没有做到怡无色,柔无声,讨论问题时,往往由于意见不统一,急于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使声调不知不觉的提高了。

像这样的问题还很多很多

感谢《弟子规》,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养成和道德品质。以后,我将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言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