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读后感作文2400字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自由:读后感作文2400字》,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读《悟空传》有感我知道天会愤怒,如果人触犯了它的威严。

但天是否知道人也会愤怒?

如果他已一无所有。

当我乞求时,你傲慢冷笑。

当我痛哭时,你无动于衷。

现在我愤怒了。

我要听到天的痛哭。

我要听到神的乞求。

我知道天会愤怒。

但你知道天也会颤抖吗?

苍穹动摇时,我放声大笑,

挥开如意金箍棒,打他个地覆天也翻。

从今往后一万年,你们都会记住我的名字,

齐天大圣,孙悟空!

题记

这不是西游记的任何一个章节,这也不是西游记的任何一个片段,这本书讲述的是一群不甘于天命的人、一群不甘于被人主宰的不羁的灵魂的故事。

故事开始了,师徒四人踏上了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看到的画面并非是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画面,其实很多人也认为不可能有这种其乐融融的画面,孙悟空生平最恨那满天神佛,而如今如来给了他一个承认错误修成正果的的机缘,让他陪个和尚去西天取经,换做是正常人,被如来压在了五指山下整整500年,他就算交给你个再简单轻松的任务,我相信也会故意拿来搞砸,更何况陪个自己最为厌恶的佛道中人去西天取经呢?于是那漫天的神佛设下了一个局,一个连最阴险狡诈的人都想不到的局,那一路上的妖魔鬼怪,不是神佛所豢养的,例如金毛狮王、鲤鱼精、青牛精等,就是悟空原来在花果山上称兄道弟的,像牛魔王、大鹏王等,所以说,把西游当成一项任务,还不如说是毁灭了一群不羁的灵魂,当然,《西游记》这本书真正的内涵,也只有地下的吴承恩才能真正明白了。

故事的开头,看似有点儿莫名其妙,但加上后来的前因后果才能明白这些人心中的真正不甘,孙悟空在于天庭大战一番后,从弼马温变成了看蟠桃园的,那是的天蓬也笑了:天宫真是不得了了,连看蟠桃的都能封齐天大圣了!这就是那时候的天宫,欺软怕硬,所有人都活在天庭与西方所谓的极乐净土的统治下,但总有人出来反抗的吧?首先是孙悟空,他下地府划去世间所有灵长类的命薄,使一大批生灵获得了永生,于是诸神又给那些不归自己所管辖的永生的生命起了个统一的名字:妖。它们不归天庭管,宁死不屈,也受不了天庭的残暴统治,就将孙悟空,这个赋予它们永生的人唤为魔王,是魔王孙悟空,也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与其它六位一起自立为圣,他们自由,他们桀骜不训,他们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起初是这样的,但孙悟空明白这种与天庭的战争会血流成河,他不舍,不舍自己的部下为了自己而去送死,他更希望世间的众妖自由,于是他去了天庭,从弼马温变成了看蟠桃的,紫霞问他为何不为自己找份更好的职位?悟空笑了,这满天神佛,还不如那天庭了的天龙马和这蟠桃园里的蟠桃用灵气,换俺老孙去做,是做不了那些的!紫霞感叹道,这些美丽的宫殿,都是由没有灵魂的沙砌成的,所以里面的人,也没有灵魂。

很快就到了七仙女来采蟠桃了,但悟空把大桃子都吃了,哪来的大桃给王母娘娘?阿瑶还被悟空定在了树下,定身咒解除了,阿瑶还在哭,没有蟠桃给王母娘娘,她就死定了;等到蟠桃大会开的那一天,阿瑶在瑶池前跪着磕头恳求王母原谅,血染红了地板,王母冷笑着,观音大士眉头微皱,王母还笑问:观音大士有什么问题吗?观音居然说道:没有,地弄脏了。没错,这就是慈悲的观音菩萨,阿瑶把头都磕出血了,观音居然还嫌把地弄脏了,然后月女神站了出来,单膝跪下,恳求王母放过阿瑶,王母没有让她起来,气的发抖,接着天蓬走进了门内,扶起了月女神,王母气的大吼:你们出门试试?就这样两人手挽着手走出了门,孙悟空进来了,他抢去了王母的宝座让给阿瑶,还骂王母的脸像大白薯,阿瑶坐在宝座上笑了,发自内心的大笑,以至于孙悟空还说了句小心呛死,王母怒骂孙悟空是只妖猴,悟空也笑了,谢谢提醒,我就是只妖猴!他拿出金箍棒,那只与天庭大战的妖猴终于回来了!他一闹天宫,终被擒住,玉帝用三千狼咬,三千雷劈,悟空浑身伤痕,但观音说,他的石心不死,悟空也不死,众神便让与悟空关系最好的紫霞前去说服,紫霞让悟空佯装死去,死去的悟空手里还攥着紫霞送的紫色披巾,紫霞轻声道:记住你是一只猴子,因此你不用学做神仙,你的本性比所有神明都高贵。

悟空在炼丹炉里被烫起来了,他又闹天宫,这次被如来擒住,还与他打了个赌,但他忘了神仙都是不讲信用的,无论是天庭的还是西方的,他被压在了五指山下;与此同时,玉帝判天蓬有罪,问天蓬知何罪?天蓬嘲讽的道:罪在我扶起了我心爱的人。天棚被罚化成猪打下凡间,这时,又一个赌约出现了,金蝉子在如来五百年一次的大会上,公然向如来提问:请向我诉说生命真正的奥义,不要用语言去形容。如来明白金蝉子已看破了一切,换了另外一位成佛,金蝉怒了:你敢与我打赌吗?如来不屑笑道:什么赌?金蝉道:我赌一定有人可以逃出诸神的掌控!如果我输了,我自毁毕生法力,如果你输了,西方将让给我来掌管!于是悟空出世了,然后他大闹天宫,但终究被如来所擒住。那一天来临了,天空中电闪雷鸣,金蝉子亲手将编订好的《三藏经》交到了观音手上,并嘱咐她:不要给任何人看!观音惊诧的道:师兄,你看破了?!金蝉子点点头,顿时一道闪电击中了他的身体,将他浑身击的粉碎,霎时间天空一片火红,人间,一个小孩好奇地问道:那是什么?他旁边的老人说:那是一只涅盘的凤凰。五百年后,三藏出世了。观音下界来请三藏去西天取经,当唐王问三藏是否愿意去时,三藏反问道:何为西天?何为真经?唐王道:西天,应该一直往西就是了,而那真经,便是普度天下众生只经。三藏不屑的笑了:西天若真在西处,为何偏要叫我去,谁去不都一样?真经这么好取的话,花个三五载的时间,谁都取的到,为何要叫我去,谁取来不都一样可以普度众生吗?唐王迟疑了一会儿:那你要怎样?三藏道:我自去红尘中历练,少则几十载,多则几百载,一样也能取得真经。最后,三藏还是被唐王赶上了路。

在路上,三藏带着众人找到了界限,这是众神所规定的界限,它是一层透明的墙,三藏走了过去,对着剩下几个招了招手:想要当我的徒弟,就要穿过这界限。天蓬问:这界限外有什么?三藏道:有真正的花果山和真正的高老庄。天空之上,雷鸣滚滚,当悟空去南海紫竹林求观音把他收走,说师傅硬叫他们穿过什么界限才能当他的徒弟,俺老孙过不去,只好过来求您,您这养了这么多妖怪,什么看门种菜的全都有,不如把俺老孙也一起收取罢了。观音皱了皱眉:还是给他找到了界限啊,不愧是师兄!便脚踩祥云去找如来了,如来听罢,不屑笑道:他走不出去的!

看完这本书,我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只有一个词:自由,这本书里的人,那些不羁的灵魂,与天宫抗争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需要自由,他们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他们不是为了为了自己的什么利益,他们是为了自由,为了全天下的自由与命运所奋斗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无畏者!他们正如作者所说:这个天地,我来过,爱过,恨过,奋斗过,我不在乎结局。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论语》2400字读后感


《论语》2400字读后感

一本《论语》捧在手里,我们说它是朴素的,是温暖的。
《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也就是说《论语》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道理,并且还会给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
我们都在说,中华民族有一种美德叫孝敬,但我们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孝吗,一个安字容易做到吗?让老人外在得安其身,内在得安其心。可能我们每一个儿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真正能做好却很不容易。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因为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对老人的安顿,也许我们有种种标准,比如:买多大的房子、买什么样的车,带老人去什么样的地方旅游,让他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样的饮食,但这些能让老人真正的心安吗?
记得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边玩儿。他特别喜欢这棵树,因为这是一棵大苹果树,长得很高,又漂亮,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实。这孩子,天天爬这棵树,有时候爬到树上摘果子吃,有时候也在树底下睡觉,有时候他也拿着刀片、瓦片在树上乱刻乱画。这棵大树特别爱这孩子,从来也不埋怨他,就天天陪他玩。玩着玩着,孩子就长大了,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来了。大树很想他,过了很久,他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少年了。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不和我玩了?这孩子有点不耐烦,他说,我已经长大了,不想和你玩儿,我现在需要很多的高级玩具,我还要念书,还得要交学费呢。大树说,真对不起,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这样吧,你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卖了,你就有玩具,就有学上了。这孩子一听就高兴了,把果子摘了,欢欢喜喜的走了。
就这样,每年他就是在摘果子的时候匆匆忙忙来,平时都没有时间来玩儿。等到他读书以后,又有很长时间不来了。再过一些年,这孩子已经长成一个青年,他再来到树下的时候大树更老了。大树说,哎呀,你这么长时间不来,你愿意在这玩会儿吗?孩子说,我现在要成家立业了,我哪有心思玩儿啊?我连安家的房子还没有呢,我也没钱盖房子呀。大树说,孩子你千万别不高兴,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这孩子高兴起来了,把树枝都砍了,就去成家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这孩子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这棵大树已经没有果子也没有树枝了。孩子还是不高兴,一个人心事重重的徘徊在树下。这孩子说,我现在长大了,念完书,也成家了,我的在世界上做大事。这世界上的海洋这么浩瀚,我要去远方,可我连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啊?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的树干砍了你就可以坐船了。这孩子一听很高兴,砍了树干,做了一条大船出海了。
又过了很多年,这个大树只剩下一个快要枯死的树根了。这时候,这个孩子回来了。他的年纪也大了。他回到这棵树身边的时候,大树和他说,孩子啊,真对不起,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树干给你爬了,你救更不愿意在这陪我玩了。孩子说,其实我现在也老了,我从外面回来了,我现在就是想找个树根守着歇歇,我累了,我回来就是和你玩儿的。这个老树根很高兴,他又看见孩子小时候的摸样了。
这个故事,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的一生。老树根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在树下玩大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这种成长,在父母身边长大,走向社会。但人为什么到最后才会归来呢?我想这就是平时说的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一个小孩子出生后,父母们都是手里抱着,呵护之至,抱到三岁,有的父母还很惆怅,说孩子要长大了,以后我就抱不着他了。很少有父母说抱到孩子一周岁就烦了,说我抱你什么时候到头,我还要抱你两年,太烦了吧。但是孩子长大后,为父母守丧守到一年就有人觉得不耐烦了。在孔子那里,三年之丧与三年之爱是相对应的关系,父母对子女是爱护,子女对父母是孝敬。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孤立的现象,也没有一种孤立的标准。我们都在用自己的心去揣测别人。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换位去想,与其等到父母身后,我们去尽一年之孝或三年之孝,还不如趁父母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再多做一分一毫。
只要父母在一天,我们就不会不挂在他们的心里。但是,我们经常和父母说的话是什么呢?妈,我最近不打电话给你,实在是太忙了。忙,有时候是可以忙忘的,但有时候忙是可以取舍的,取重而舍其次。我们老是能听到父母说一句话,你去忙吧,但是要照顾好自己,不要让自己太累。而我们呢,往往总是把父母的话当真的,就真的觉得父母只要知道自己在外挺好就行了。
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作为儿女,如果觉得父母和自己意见相左的时候,甚至觉得父母有什么错的地方可以委婉地去劝止,我想这就是几谏,就是我们一定要克制地、轻微地,能够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去劝说。我们去说一个道理,道理本身是什么样也许不重要,但表达的方式很重要。怎样用最好的表达方式把一个道理去说通,这很重要。
我们经常会学习一些人际交往准则,就是要跟你的朋友怎么说话,要跟同事怎么说话,但几乎没有一本社会宝典上会教你跟父母怎么说话,因为我们都觉得,父母是自己最亲的人,和父母说话还要方式吗?我们总说,,我在外面受气了,回家和妈妈说说怎么了,和妈妈不能发发脾气吗,和妈妈还不能撒撒怨气吗?但是,千万要注意,往往最亲的人成了自己的情绪垃圾桶,有时候他们也会因此而受伤。
孔子说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你最亲的人是最伤不得的。我觉得,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我们要包容和尊重他们,这才是真正的敬。心理上的这种敬,直接导出来的行为层面就是不违。所以,我们不是说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都一定要做儿女的放弃原则,但是,在可以不计较的时候,我们要对父母多一点尊重和理解,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过一种快乐的日子,也许这是最好的孝敬。

无声告白读后感作文2400字:无声告白读后感


最后读完了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一部极其压抑的关于异族通婚的小说,通篇的压抑让我难以忍受。

小说以莉迪亚死了为线索开篇,莉迪亚是詹姆斯。李先生家里的大女儿,也是他们寄予最大的期望的一个孩子,母亲玛丽琳因为奉子结婚未能实现的职业女性的理想,通通传递给了莉迪亚,使莉迪亚变成了那个完全不是自己的自己,直到有一天,她失踪了、死了,玛丽琳还是没有觉悟女儿的死,是因为这个家庭,这份沉重到无法释怀的期望杀了她。

这本书让我看到身为母亲,在一个家庭里的位置何其重要,只有一个阳光,用心的母亲才能够成就健康向上的孩子们,也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够让一个家庭充满凝聚力,玛丽琳婚后的生活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幸福的,但是对于她的内心,却始终充满挣扎和痛苦,这份揪扯让她失去了作为母亲的敏感,失去了和孩子们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她终究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身为母亲,我想她是失职的,因为她并没有真正成为孩子们精神世界、成长路上的那个最好的陪伴,而只是一个不称职的主妇。很遗憾,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华裔大学教授,詹姆斯。李是一个内心压抑的男人,为了逃避他人对这个异族通婚家庭关注的异样目光,他让孩子们失去了每年假期旅游的机会,并完全放任自己躲避在安全的世界里,这样的母亲和父亲用行动不断的提醒着三个孩子他们的特殊性。当然,詹姆斯的压抑来自于他从小的生活环境,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作为生活在美国的华裔底层,詹姆斯的父母承受了巨大的生活和精神压力,这份压力也毫无意外的传递给他们的孩子詹姆斯,虽然他有幸寄读在贵族学校,但是他永远都明白自己是低人一等的,而这种感觉终将成为他生命中最深刻的烙印,影响他一生。

身为一个哈佛大学肄业女大学生,莉迪亚的妈妈玛丽琳的内心始终有难以释怀的遗憾,遗憾自己没有完成的学业,遗憾自己变成了一个家庭主妇,她是那么渴望被这个社会的认可,那么渴望能够成为完全的自己。在莉迪亚只有5岁某一天的早晨,玛丽琳消失了,我无法明白她为什么会选取这样的方式离开家庭和孩子去追寻所谓的梦想,身为母亲的我更是无法理解她怎样可能就这样离去!因为任何一个有爱的母亲都是无法主动的放下她心爱的孩子的,更何况家里还是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需要她的照顾,哦,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孩子带来的繁重家务,让她不胜其烦,所以,她才会想要逃离。我一向相信,当你带着爱去做家务的时候,那就是爱;当你带着厌烦去做家务的时候,那一切真的就变成了烦扰。玛丽琳离开了,因为她想要去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和自己的定位,但是这种离开是自私的,此刻的她已经不是孑然一人,那段离开家的日子成了全家人的噩梦,不辞而别的妻子让詹姆斯从恋爱伊始就恍惚的所谓自己的不值得变成了现实,毕竟那是一个还有很严重的种族歧视的时代,小个子的华裔男人在那种文化里永远显得那么个性和尴尬,玛丽琳给予他的感情以前让他重生,却又始终令他忐忑,所以当玛丽琳突然不辞而别的时候,这个男人的自信被摧垮了。当然,母亲的离去受到伤害最重的必须是两个孩子,内斯和莉迪亚,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信任,变得惊恐万分,母爱所能给予的那份成长的安全感在那一次出走事件中完全的被剥夺了。

所以,当玛丽琳回家时候,全家人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变得留意翼翼,敏感的孩子们容忍母亲每一天的不做饭,容忍母亲提的任何要求,尤其莉迪亚,容忍并理解母亲把全部人生的期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看到那里的时候,我又一次相信,娶老婆务必要娶一个情商高的女人,一个能为自己和别人负职责的女人,只有一个心智健全的女人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而玛丽琳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虽然她为了这个家庭完全失去了那个年轻时的自我,但是这份失去给予她的不是愉悦的对生命状态的理解,而是让自己永远的变成了一个受害者,这种受害的情绪毁掉的何止是自己的人生,詹姆斯幸福吗?当年娶了一个如此爱他的白人妻子是喜悦和深情的,但在漫长的婚姻生活里,这个女人的表现却击败了他们共同创造的这个家庭、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当然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詹姆斯觉得妻子就理所应当被丈夫养,这种思想源自从小看到母亲做工的辛苦,他以为丈夫养家是对女人的救赎,殊不知正是这种思想最后害了玛丽琳,最终更是伤害了他心爱的女儿莉迪亚,所以异族通婚是一件绝对需要慎重应对的事情,因为它包含的不仅仅仅是感情,还有两种文化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可能需要一辈子的时间。

莉迪亚最后变成了一个敏感孤立的姑娘,她和兄妹们的长相遗传了爸爸的东方人面孔,妈妈的蓝眼睛,那个样貌在70年代的美国,她只能被称为东方女孩,长相上的个性,铸就了她内心的孤立,而母亲近乎疯狂的管教和期望更是勒的莉迪亚喘但是气来,她没有自己的时间,也就完全失去了业余社交的可能性,这个女孩太多内心的痛苦无以表白,最后统统化作了无声告白.

莉迪亚在哥哥内斯即将要去哈佛上大学的时候,自己选取了离开,因为哥哥原本是她最坚定的依靠,她无法想象没有哥哥的日子。孤立的她,没有勇气去应对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抑的家庭,没有勇气去应对没有同伴,没有朋友的学校生活,莉迪亚的这些痛苦和挣扎妈妈并不明白,或者说完全不曾觉察。玛丽琳从来没有去关心过她的孩子们内心的需求,一份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的所谓母爱是自私的,我只能说那不是爱,而是以爱的名义实施的对孩子的控制。真正的爱是需要把焦点放到对方的身上,切实的去感知对方的需求,而不是让被爱的人成为施爱者情绪、思想的寄托。,记得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只有一个内在匮乏的人,才会在缺乏安全感的状况下期望透过对他人的控制来让自己安稳。这,或许正是玛丽琳的状态,她对自己失望了,所以转而在莉迪亚身上寻找期望,却完全没有想到那所谓的母爱最后成为戕害莉迪亚的凶手。

我不喜欢这部小说,太过压抑,从这本书里我才明白,原先这天如此开放的美国也曾走过那样一段排斥异族的时期,那是时代的产物,作者揭示的是一个时代的杯具,这可能就是这部小说的好处所在,从这本书联想到近百年中国人漂洋过海的历史,会是怎样一部深重的苦难史啊,所有的悲苦最大的莫过于加诸于精神上的伤害,那种伤害的传递会让一代代人背负承重的枷锁,如同莉迪亚的不快乐,内斯内心的压抑,汉娜的惶恐,只能在那里祈祷,现世安稳,愿更多这样的家庭一代代健康成长,沐浴阳光和爱,生命永远充满期望。

作文读后感800字:论自由读后感


把一本叫《论自由》的小册子看完了,作者是英国19世纪的哲学家约翰穆勒。在阅读的过程中,想到一句《马哲》教科书中的话: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论自由是向真理接近的方法论。

人类对自身有多不满,就意味着人类所掌握的真理有多残缺。同时,人类没有出现比现实更糟糕的状况,意味着人类某种程度上走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或快或慢,有时甚至曲曲折折。

真理可能是碎片化存在,而人类则透过海量的探索,将这些碎片拼在一齐,并透过传播、共享。这就有了主流与边缘(异端)的分界,自由意味着让主流之外的边缘(异端)存在。这能够算作是一种宽容,但其实际上是对真理的维护。穆勒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

异端可能是一种谬误,可能是一种邪说,也可能是尚未被人们感知的真理的一部分。不管怎样,它要么刺激着现有的主流真理使其尽量不被教条化、概念化,它要么将在未来补充现有主流真理身上藏有的缺陷。

人类对自身的前途似乎有很多的话要说,但很多时候又似乎一无所知。如果70亿的人类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机器,真理就会收缩;如果这是70亿充满个性、首创精神的鲜活的人,真理才会扩张。人类才有可能迈向终极目的地,如果有的话。

思想上的自由,放到生活中,就是一种彰显个性的态度与行动,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它的原则是,如果不伤害到他人,能够为所欲为;如果伤害到了别人,就需要遭受处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由此可见,那些看似囚禁人们自由的监狱,如果被正当使用,实际上也是维护自由的设施。

这就引出了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教育。如果一种教育体系,它的存在是为了统治官僚机制输送人才,它就是一种反自由的,其结果是,最聪明的人被聚集在一齐去控制其余人的自由。

比如科举制度,哪怕我承认它是一种公平的制度而且它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但它的结果必然造成官僚体系之外的,其余国民在自由领域探索活动的萎缩,如此,这个国家不会再有个性,不会再有首创精神,真理因此教条化,社会停滞。如果没有英国的坚船利炮,这天的中国或许与过去两千年的中国没什么差别,当然好与不好,大家自己会有想法。

这本书写在一个半世纪之前的英国土地上,如今的中国人读起来,或有许多共鸣。听我乱说,不如自己去看,很短,才10万余字。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