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红楼1500字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梦醒红楼1500字,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品红楼1500字,红楼梦书评


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减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人物个个色彩鲜明,有人喜欢叛逆的贾宝玉,有人喜欢纯真,爱笑的史湘云,还有人喜欢容貌美丽,恪守妇德的薛宝钗,但我在这本《红楼梦》中只喜欢两个人,一个是天生性格孤僻,不入时流的妙玉,美丽,才华横溢,善良,如美玉一般光洁无瑕,虽然最后还是免不了获得了美玉污泥的下场,但书中描写她的部分,着实令我为她大吃一惊,世间竟有这样的奇女子!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倒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美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

这些是书中描写妙玉的句子,在句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柔与情的结合,读着也确实能融入到书里面去,如此美的人,谁又会不喜欢呢?叹服!

另一个便是林黛玉,她年貌虽小,但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还记得《红楼梦》里曾经这样描写过她的神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确是啊,对于林黛玉,贾宝玉都忍不住说了:女人都是水做的。黛玉才华横溢,但性格孤傲,她与宝钗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她在大观园诗社里的别号是潇湘妃子,她写的诗,充满诗意与灵气,她的菊梦便证明了这一点:

篱畔秋酣一觉清,

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

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

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

衰草寒烟无限情。

诗经、虚景相结合,整首诗充满了灵气与浪漫元素,真不愧潇湘妃子这个称号!的确,美极了!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谱写了他们的爱情悲剧,,我认为红楼们中正是由这条主线为线索,进而引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以及他们心中不可化解也不能化解的事实矛盾,这样写也能自然而然的让读者心中能够预想到这样的矛盾必然会让四大家族走向覆灭的命运!通过对四大家族兴盛与衰亡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我想,就算仅仅是凭这些,《红楼梦》也足以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实,在小学的时候我就曾读过一次《红楼梦》,那是只是觉得无聊,对那些诗词的意思也不是太懂,读的迷迷糊糊的,只留了个印象,很多还都不是很确定,到了初中,也就是现在,我又读了一次,这次我却在书中找到了小学时候的我,无知却善良,一味的被骗,但却又一味的相信别人,现在想想,还真挺傻的,哈哈!

现在我认为,《红楼梦》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必定有它的魅力,不过,现在,我还真找出来几个,也不知道对不对:

其一: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本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记录一个名族的文化,而且富有人类性格的少有杰作之一,这也是对人生和社会悲剧的一个根本揭示。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更加人性化!

其二:

《红楼梦》开篇就引人入胜,一石二鸟,这样做,以神话的故事来吸引读者,又可以为后面所发生的事情做铺垫。而且,《红楼梦》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它和其他文章不同,它赢在了构思精巧上,不一情节取胜,而以人物与人情世态的刻画见长!

其三:

《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打破了对人物的绝对性,我觉得,这也是值得突破的,就像刚才说的,有善有恶,有美有丑,而并不是一个人物只存在一种特征!这本书里面的人物很多,上至妃子、王爷,下到尼姑、道士,但性格却没有一样相同的,实在佩服至极!

这就是我在《红楼梦》中找到的亮点,虽然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但是,最起码我觉得这些使我们值得借鉴的!

我不知道红学这门学问有多深奥,但是,这最起码,是我读《红楼梦》的启示,虽然这本书的最后结局并不是圆满的,但是,我觉得,这个结局,不是最好的,却是最美的!

梦妆谦和

梦转千回

众里寻他

虽知他就在转身后

但却

宁愿一走

心不在这里

又有何用

一路安息

红楼梦1500字


被埋藏了的美女薛宝钗

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梦醒了


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

题记

午后的阳光慵懒的射进窗里,四周弥漫着的温暖的气息,我漫不经心的翻着《幻城》,眼睛却不听话的合上,进入了一个梦境

漫天飞雪,阴霾的有些刺眼,不远处,樱树下站着一位少年在细数忧伤,落寞的背影瘦弱的身体,那人不是他又是谁?樱空释,一个皇子,有着桀骜不驯的天性,一个弟弟,哥哥的自由是他毕生的信仰,为此他甘愿付出生命。他从来不懂得割舍和放弃,但是当哥哥用剑刺入他的心脏时,他还是微笑着原谅,可是原谅的代价未免太过残忍,当体温逐渐冰冷,脉搏停止跳动的时候,那爱却停留着,不肯远去,他用生命诠释的爱到最后还是变成绝望的留恋。哥哥的自由,是他一生的夙愿,却注定无法完成。他不必难过,他失去的只是一个永远不会懂自己的人,而卡索失去的是这一生最爱自己的弟弟,虽然爱的方式有些幼稚甚至残忍,但绝不会再有人如此爱他,爱得如此执着、如此偏激

风呼啸着,他的身影在大雪中摇曳摇曳,他转过身来,唯独笑容清晰的挂在脸上,可谁又能看出那笑容中隐忍的宿伤。我向他走近,画面却突然切割

他站在岸边,海浪拍打着沙滩,海风卷起他的黑色披风,卷起过去的种种。他是卡索,一个表面光鲜亮丽的王者,内心却无比的怯懦软弱。他无数次的强调着自己如何爱弟弟、会如何保护弟弟,可到最后他还是不相信释,不相信他甜美如幼童的笑脸,不相信他清澈如水的双眸,不相信他最后一句:哥,抱抱我好吗?他还是选择终结弟弟的性命,可当他听到释说哥,请你自由的时候,心中会不会也隐隐作痛。如今,几度轮回,海岸边孤独的身影是他何时埋下的伏笔?旧地重游,他是否还能看到弟弟如同雾霭般的忧伤笑容和举手投足间转瞬即逝的倔强,可是一切都不会复现,剩下的,只是泪流满面的自己逐渐雷动的想念和深深的悔恨,用离愁来渲染过往的忧伤,这应该是最温柔也最残酷的惩罚吧。

幻城,记录着千万个交错言语的传说,镌刻着一段音容笑貌的过往,梵唱着一首情仇宿愿的韵脚。平仄间,血水和泪水相融凌乱着,雪花和樱花交相飞舞着,爱与恨的界限模糊着,回忆与未来浮现更替着。这一切,只在生死一念间,或错愕或顿悟,那一刻,便是永恒。

迷蒙中,我已醒来,阳光蔓延到每一个角落,这一切恍若南柯一梦,而脸颊上拆两行的泪水却没有骗过自己。

幻城,虚构的国度,虚构的人物,虚构的情节,虚构得似一场梦,当真的,恐怕只有我吧?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