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读书笔记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台北人》读书笔记》,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有人说, 白先勇创造了台湾文学史上最美双姝-尹艷雪和金大班。而不论是永远的尹艷雪还是看尽繁华的金大班,都散发出无人比的大气与风采。 白先勇笔下的女人之所以有魅力,我想有几个塬因:

一、他们身怀故事。尹艷雪的过去,不论上海的交际花生涯或是下嫁决处长后的情况,都如面纱一般,看的见但摸不透;而决定金盆洗手的金大班,忆起当年青涩的初恋滋味,因着朱凤和年轻男人想起和月如那段甜蜜与苦涩。

二、她们美丽。尹艷雪数十年如一日,她的白素旗袍与优雅身段,混着一股令人屏息的神秘美感;至于戴几分低俗与泼辣的金大班,一身风尘却显出女强人的霸气,充满成熟女人的韵味。 翻开《台北人》目录,率先吸引我的正是《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与《永远的尹艷雪》,两人都曾是上海百乐门的舞小姐,金大班爽快、个性鲜明;而尹艷雪对谁都一付亲热又生疏,谁也瞧不见真正的她。尹艷雪用微笑迎接每位光临尹艷雪公馆的旧雨新知,他还是那么恬淡优雅;而不敌现实残酷的金大班,初恋毁于身分阶级的差距,第二段恋情则是女人对衰老和贫困的恐慌。他们表面美艷风光,内心的孤寂又谁能可知? 又有人这么谈,尹艷雪是株海花,而且是雪光中的,极端的娇艳,又极端的朴素,香气淡淡,久经回味,而金大班是一簇夜来香,香气扑鼻,那在月夜下闪烁的花朵,恰如多情的眼,在半梦半醒间,温暖着迷茫的人。这两位充满着传奇性、风华绝代的女人,走过生命中的流金岁月,那窜流在股血中的坚持,和生命的质感,绽放了耀眼的光芒,获得了地久天长的绚丽。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台北人读书笔记200字


之前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上台湾文学这门课的时候,开始对白先勇有了一定的了解,风云人物白崇禧的儿子,一位作家。后来在诚品书店购了《台北人》,寒假在家读完了。

本书中包含十几个独立的故事,其主人公有昔日当红舞女,有昔日大官邸的副官和奶妈。他们看似各不相关,却有着相同的心理历程今非昔比。

从中可以体会到那一代人从大陆退居台湾初期的种种变故和不如意心境。实在令人慨叹。

加之印刷乃繁体竖排,读起来其味更浓。

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里没有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台北人,都是在历史浪潮中迁移到台北的,大历史下的大人物,小人物。他们都是在大陆出生长大,1949年前曾经在大陆有着辉煌或美好的过去无论是将军、飞行员还是个体户、风月场,撤退到台湾后只剩下平庸、琐碎、落寞的现实,往昔都成了回忆中的云烟。高晓松戏说过白崇禧这辈子最大的贡献就是生了白先勇。读他的小说真的很享受,绝无冗余,该饱满的地方也绝不干瘪,永远骨架分明。白先勇的华丽不是浮于表面的修辞,也不是精细的描物,而是骨子里的盛情,在他写得最好的篇目里,这种盛情几近痴狂,饱含切肤的枯荣兴衰。

在历史的大浪潮下有诸多身不由己的,有人用灵与肉来看待这些人物。在我看来只是坚持的顺应的不一样而已。白先勇是对抱住灵的一类人是褒,对他们有怜惜,如卢先生和王雄。而对于抱住肉的人更多的是贬斥,如喜妹、阿春、余钦磊现在的太太。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场逃难造就了各种差异,最后带来的是过去和现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如此巨大,以至于大部分人都没有很好的适应。他们并没有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总是妄想能像过去一样生活。(星辰ww)生活要向前看,为何总抱着过去呢?

这群在军事冲突和政治冲突中挣扎的人,自然地将情绪寄托到文化上。狭窄的生存空间、尴尬的国际地位、咫尺天涯的故土亲人,只有血肉相连的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象征和根。所以他们对文化更敏感,更容易察觉到文化的流失,也更焦虑更痛苦。而今天的我们似乎对历史失忆,经过对国学的否定,全盘西化,再东拼西凑,已经出现了文化断层和精神缺钙,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虚无感和功利主义!我们归罪与民族的劣根xing,而一湾之隔的台湾却是不同的面貌。

台湾承载着太多我们的过去,也预示着我们的未来!

关于《台北人》读后感


这几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读2篇《台北人》,书中一共涵14个短篇,作者白先勇。书里讲的全部都是身在台北的大陆人,估计也是经常在综艺节目里听到明星口中的那个“眷村”里的小人物的故事。

一直都挺喜欢看湾湾作家写的东西,文笔总是觉得更加细腻、柔软一些,比如三毛、比如亦舒、比如白先勇。读完总是有一股意犹未尽的感觉,并伴随着淡淡的忧伤和优雅。 可以看出作者真的是闹市中一个纯净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真正的精神贵族。

我发现在睡前读《台北人》实在是很不明智的,14个短篇里的14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身处大时代背景下的破落窘态。印象最深的不外乎《永远的尹雪艳》,清高冷漠,貌似永远不老,脑海中立刻浮现手拿一把羽毛扇子,烈焰红唇摇曳在上海百乐门微微一笑的尹雪艳;桂林迁去台北的卢先生,明明心有所属,明哲保身,念念不忘大陆的梦中情人,却落得晚节不保、一生凄凉;《游园惊梦》中钱夫人身处闹热的筵席,却心在前尘往事的回忆当中,时代的冲击令人不禁唏嘘过去的旧时光,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世间最无可奈何的悲凉。

某人跟我说白先勇是男同性恋(这本书也是他介绍我看的),我说怪不得呢,哪有一个直男的能如此细腻地描绘一座城市的满腹心事,哪有一个直男的能将各种女性描写得更胜几分、粗细有致呢。总觉得他是喜欢清瘦、孱弱的女子的,对那些美好的女性形象加以了很多怜惜,但是却无一例外,每一个人都没有得到十全十美的幸福。

我是个怀旧的人,从这本书里看到了白先勇对旧时光的念念不忘,左手现实,右手回忆,就这样在觥筹交错的光线表面下,沉湎于过去而不可自拔。

[关于《台北人》读后感]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