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传承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古典的传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我和诗经的的缘分起源可以说是从这句话开始,第一次的阅读不自觉的被它所吸引,又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在一本读刊上看到它,便对它回味无穷。

带着这种感情,走到书店前,停下脚步,只是为了在书的海洋里来寻找我期待已久的《诗经》。当我翻开了那本蕴含着深深的文化底蕴的古书时,我才发现自己了解的有多么浅显,还有多少的诗词和经典等待着我去发现。读起悠扬的诗词,感受着每一首词带给我的哀转与凄切,感受着每一幅呈现在我眼前的画面,或许是一对有情人即将分别,或者是黄发垂髫的孩童在我眼前奔跑,又或者是年过花甲的老叟老媪在田间耕种让我更加感叹的是作者可以用寥寥数语便可以将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呈现在我眼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词将桃花的明艳、生动与美丽融为了一体,描写一个美丽的姑娘在阳春时节出嫁时的幸福情景。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汉武帝的李夫人,当年有她哥哥为她所写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来形容她容貌的美好,但是我却觉得用这句词不光可以作为赞词,更可以来形容她的容貌。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这句。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妙。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像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桃花的寓意除了可以用来形容女子,同样可以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情感,比如爱情、友情以及那些不慕名利但求潇洒一生选择归隐的诗人们,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见证了汪伦和李白的友情。我觉得桃花代表着的更是一类人的心境,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将自己此时的心境融入到了这幅农家景色中去,相比较《诗经》的直接抒情各有各的韵味。

《诗经》这本书不同于以往我读过的任何一本,在它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生动、令人回味无穷的画面时,更是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体现的淋漓尽致,不禁让我潸然泪下,感触良多。作为现在的我们当然不可以做到想起每一首诗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但我们却可以用心去感受每一首诗,感受它所想要表达的更深的境界。

《诗经》一书写尽了人世间的繁华,也写清了人心的所向,它会是一本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就让我们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真正去品味中华的经典以及那来自远古的声音吧。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古典之殇读后感


古典之殇读后感范文一

谁还记得从前的世界?谁还记得生活本来的样子?合上书本,王开岭的质问仍在脑海里回响。抬头,是这城市有些污浊的夜空,与偶有的,透过厚厚遮蔽下零落的星光。是啊,从前那个清澈澄净的世界,到哪去了呢?

不知何时,我们的世界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变化着,盖起的高楼,四通八达的道路,高起的烟囱。一切都以飞一般的速度发展着,前进着。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新建的高楼让住宅更为稳固安全,连通的道路让出行更为便捷顺心,高科技的发展让生活更为舒适惬意。可是,为什么现在的我们,都被困在了这钢筋水泥构成的匣子中?充斥生活里的是各式各样的新式电子产品,高科技玩具。自然,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不提山间的流萤,草丛中蹦跳着的蚂蚱,天上飞舞的纸鸢,夜晚静谧中风儿突然吹起的悦耳的虫鸣。只道那些悠长的溪流,青苔漉染的小桥,遍地的野草野花,都已难觅踪迹。生活中那些自然之韵真的只能消失殆尽了吗?

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前行得太快,以至于那些生活中的美好渐行渐远,只能用来缅怀。当山间若隐若现的点点流萤无迹可寻,当夜晚的静谧被浮躁的声音打碎,当曾经的繁星点点化为现在的霓虹灯浓重的商业气息,当当年踏雪寻梅,煮酒对歌,变为现在的奢靡攀比,欲望涌动。我们将何处寻找当初的生活。

为什么不慢下来呢?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呢?为什么一定要固执于创造一个又一个相似的高楼林立的城市而不寻找当年的大漠孤烟圆月,小桥流水人家?缺失了的是对自然的景仰,丢弃了的是慢的生活节拍,沾染上了浓重的商业气息,多了的是市井纷纷的闲言碎语。

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王开岭如是说。在工业化,城市化这条路上疾行的我们,是否也该看看,当初梦想被丢到了何处。当初的信仰又在何方?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不止是暗自神伤,不止是一昧哀叹,我们要行动起来,去需找古典之美,去探寻自然之韵,尽所能来守护,华夏这五千年的传承。

诚然,现在社会之上,奢靡成风,攀比成习,华而不实的风气蔚然,不少人为金钱所惑,丢弃了千古传承下的风骨。工业化不断推进,丢失了自然的灵性。可是,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梦想,简单自然质朴,一袭布衣,一杯清茶,三两个知己,淡然自处,聆听自然之声。我们张开手拥抱这个时代,尽管她有诸多不足,我们用一腔热忱去热爱这个时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逢其时,我们爱它,除了爱,别无选择,就连那些憎厌不满,也都来源于爱。既然如此,那就去改变这个时代,去努力实现心中之梦,去回到那样清明的岁月,聆听古典的弹唱。

在这最好的时代里,努力着,为那一个简单的梦。别让古典,成殇。

《古典之殇》读后感范文二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与记忆中,自然少不了书的存在,书不仅传授我们知识,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

在我印象中还真没有几本书会被我反反复复的阅读、品味、感叹,唯有一本《古典之殇》。几年前偶尔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我被书上那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幽蓝色的神秘所吸引,于是买下了这本书。

初读,大概因为那时思想还未成熟,初步的体验只是这本书不同一般,阅读中,感觉似乎是在拉家常,可当时我却认为这本书没有多少营养价值,对我的写作不会有多大帮助,自然地它就被放在书柜的一个角落,静静地等待着我的再次发现。

再次发现它,是几个月后一个无聊的节假日,我又打开它阅读起来,渐渐地我了解了原来的大自然与现在的大自然,了解了真实与本质,也看清了一些社会现象。看到这些文字,心里产生了一些共鸣,产生了那种不能言传的特殊感受。但这种感觉太缥缈,太朦胧。往后的日子里,我开始听起新闻,观察起生活,注意到周围人身边事,渐渐地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了自己的看法。

我开始渐渐明白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是纪念原配的世界,意思是为了表达与原配世界的离别之意。在作者眼中,原配世界是一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世界,我们今天正在告别这样一个世界,正在用自己过度膨胀的欲望,抛弃延续数千年之久的传统与习俗。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原始大自然的美,让我理解了作者回忆往事时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我们产生的共鸣越来越多了。作者揭示了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一些不道德的行风。他把最现实的生活,彻底展示在我们眼前,使我学会了道德、责任的坚守,学会了诚实、善良地对待他人,懂得了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于是,我一口气读完整本书,那种正义、善良的品质已深深感动了我。那种百分之一百的实话的文章,虽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却用真实诉说着永恒。

这本书唤醒了沉睡的自然美景,这本书洗涤着我心灵的污垢,它告诉我许多道理,这些道理将伴我一生,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改变自己。与高尚的人谈话你也会变得高尚,读好书就如同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他会改变你的一生。

读《希腊古典神话》有感


书,像一盏黑夜的指路明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助你漂过学海的小船

我在闲暇之余喜爱读书,又一次在无意中发现了《希腊古典神话》这本书,我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便开始疯狂的阅读起来。在读到阿尔戈英雄时,我深深的敬佩他们,应为他们干了许多不可能的事:摘取金苹果,戏弄巨人

在看到大英雄赫拉克勒斯出生时,我深深的为她的命运担忧,因为他是众神之父宙斯与凡人阿尔克墨涅所生下的孩子。爱嫉妒的赫拉绝不会放了他。在读到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死时,我心如刀绞,又看到他晋升为神后,又破涕为笑。

在看到特洛伊战争时,我内心澎湃,因为我早已耳闻这一伟大的战役,这场战争持续了九年之久,牺牲了许多英雄。最后希腊人巧用木马计智取了特洛伊。整场战役我如同目睹,我为希腊人的聪明才智喝彩,同时也为特洛伊人的悲惨命运表示同情。

我应该学习诸多英雄的有勇有谋。记得有一次,我学游泳,shenti一直浮不起来,我又让shenti放松,终于扶了起来。

我愿拿着这盏指明灯,走上我进步的阶梯,踏上我学习的小船!

古典诗词读后感


古典诗词读后感范文一

《卜算子咏梅》出自陆游之手。全诗上下透露着一种苍凉感、一种悲伤感、一种无力感、还有一种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

在冬天开放的梅花,要独自与风雪斗争,要拼尽全力去争夺那仅有的半分之一的生存希望。他要独自承受来自风和雨的打击,还要独自承受冬天的苍凉,没有朋友的寂寞难道他还不够可怜吗?你身为同类为什么还要打击他?难道他有早开的权利是他所能决定的吗?难道只有他放弃生命,你们才会接受他?不,不是这样的。当一个生命在同类中显得非常出色时,难免会遭到嫉妒。但他的出色也是用同等价值的东西换回来的。

正是蜡梅花这种不畏严寒的精神,才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梅花,你苦战三季,才迎来在冬天开放的权利。在这三季中,你要独自承受来自同类的冷嘲热讽。你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在同类们冷眼相待下苟活三季,在冬季中化悲愤为力量绽放出你最美丽的容颜。

梅花无意与他人争夺早报春的权利,只因自身的需求却引来了众花的嫉妒。

听了古今的名人对梅花的赞赏,我们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学习梅花凌寒怒放的品质,不畏人生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像梅花那样,时时早、时时早,做东风第一枝。

古典诗词读后感范文二

我读了孙绍振老师的《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一书,感觉很不错。孙老师是文本细读的倡导者,在语文教育领域,不断提倡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在孙老师的启发下,我也不断对某些文本进行研读,只不过没有孙老那样深厚的理论功底。

孙老是一个文艺理论家,其理论功底相当深厚,分析课文的时候总是理论先行。他对文本的解读显然不是停留在鉴赏这一层面上,而是深入到了逻辑层面。这里的逻辑不仅指理性逻辑,同时也指情感逻辑,类似于孙老所说的意脉,即感情脉络。用深厚的文艺理论修养来解读诗歌或者其他文本,当然会给人一种深入浅出之感。遗憾的是,我只是汉语言文学的本科生,当年也没读多少文艺理论方面的著作,而且毕业之后,学到的那些东西神奇地不见了,只记住了一些大而无当的术语,即使对于这些术语的理解,也是停留在观念层面上,没有将其转化为诗歌评析的实践。这也是我与孙老之间的本质区别,也是难以望其项背之处。

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想,有着相似的理论背景,孙老读的那些书和我们读的书并无本质的不同,但是为什么他对于文本的解读就比较深刻,而我们只会进行浅层次的阐释呢?苦思冥想之下,终于找到了一个原因,即孙老是从大量的诗歌解读实践中活用这些理论的,而我确实将理论与实践分离开来的。想想自己是怎样读诗的,简单的、耳熟能详的诗歌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认为自己已经会背了,就没有再研读的必要了。例如《锄禾》中的汗滴禾下土中的滴字用得为什么比落好?这个问题好像不成为问题一样。再比如王昌龄的《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从句式上讲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哪会去想这个问题呢?但是孙老并未觉得这些问题太简单了,他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大都存在于前人对该诗的解读之中。于是我在想,小学或者初中那些要求熟读成诵的诗文对我们的诗歌理解能力的培养究竟有没有害处?

对于诗歌赏析,我们不乏语感,但是有了语感之后,进行一些蜻蜓点水式的赏析就完事了吗?显然,没有对诗歌进行一番分析,对于诗歌的理解永远不可能透彻。在这个点上,我十分认同孙老的观点,也十分认同他对诗歌的解析。我一直在回忆,以前自己是怎么样阅读诗歌的?首先是熟读背诵,其次是看别人的解读、赏析的文章,再次是搜集前人特别是古人对本诗的解读,将别人的经验照搬甚至照抄过来,这种复制式的解读思路显然对于我自己的鉴赏能力没有任何提高。现在,我在尝试着进行不参照任何资料的自我解读的方法,将诗歌解读透彻之后再去查找资料,看看别人是怎么评析的,我想,经过这样的训练,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一定会比较深入的。

读完这本书,我也了解到了很多知识,例如绝句的第三句话、从诗歌的矛盾处入手赏析诗歌、把握诗歌的无理而妙、诗歌的审美价值、诗歌的层次与品位等等,但是对于孙老所说的意脉,我还是不甚了了。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