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在仔仔的空间中品味了一篇关于理性与感性研究的文章。不过很遗憾下周就是期末考,这个时候认可这类文章毫无疑问是对整个复习计划雪上加霜。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我觉得我是个感性空间由自己强迫用理性心里压抑着的人,一点小火,瞬间燎原。
就在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旁边同宿舍的舍友颇为担心的问了我一句:你来自习还有心情写小说?要按平时我的作风,我会自豪的回应他,我是一个理工科的文科生,我最好的是语文,俗称文艺青年。不过这次我都不以为然,想想也是,要说这些东西谁不懂,每次我一阵长篇大论之后,敖忍烈总会骂我废话连篇。谁也不会在社会中失去本心,大家都只是把知道的埋在心底,然后打上一个理性对待,合理安排的标杆去融入集体。再嘲笑一下那些自以为超凡脱俗的评论者,也就知足了。这其实也根本不是反驳或者是不认同,只是不屑于去面对那些谁都知道的事实罢了。但在这一点我还真显得与众不同,要是我把我的所想告诉那个谁谁谁,那他永恒不变的一定是沉默,亦或是告诉那个谁谁,那他也不出意外,根本不会继续探讨下去。谁叫我一直读着理工呢,而我真的需要一个可以诉说的人。于是乎我就有了一个习惯,自己下来自己看,现在我看之前我写的东西我都能体会到当时我自己的心境如何,这也是一份感性的回忆吧。然而我不想写日记,因为我一直觉得日记是一个人私密的东西,如果我记录那样的东西只会让我自己都害怕自己的阴暗面,所以还是光明正大的记录下来。至于之后自己认不认同自己,那则是后话了。
好比这次我从西安回来,一口气删了800多个好友,退了所有的群,只留下30个人左右,这就是属于我的一种感性。但是原因我现在自己也不清楚,也许有点生活重新开始的意思,同学们都问我为什么删他们,我始终有点不好意思回答,索性理解为QQ中毒吧。而原以为生活真的可以焕然一新,到头来一切照旧,大概这就是理性吧。作者说的很简单,理性与感性是一对互相争吵的双生儿,而且作者把感性上升为了自身灵魂,那理性又何尝不是一种社会精神呢?你有了灵魂才对起自己,我还觉得有了精神才对起别人。
我告诉周围的人毕业之后我想去农村支教,他们都用一种很奇异的眼光扫视我,认为我完全是去带坏小孩子的。其实我对我教书育人还是很自信的,而且我觉得这是一种磨练。总之在我的骨子里,无论我以后做什么工作,我都还是很渴望当一名老师的,我走过很多弯路,不想再有人跟我一样活得太累了。如果我们不去关注那些处在最深的夜里,犹自彷徨街头无所归依的孩子们,那之后他们又将去往何方呢?何况我们还都是孩子。
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我只是长大了,理智了,不再像小孩那样整天做白日梦了我们一面这样自我欺骗,一面加速走向痛苦的深渊沉沦
我觉得这正是我们现在大学生所面临的困境,当真是镶嵌于成长之中,都只是历史与文化的奴隶。所以我喜欢黑夜独自在树林晃荡,那时才能思考自己的真实的向往。我承认自己是个用理性伪装的很好的男人。即便如此吧,社会需要这样的人,需要很多很多。我也不反感自己成为作者所嗤之以鼻的那类人,以我的虚荣心,我还比较向往如此。
不知道华仔读了之后是什么样的感悟呢。连小7都说自己是个有故事的人,我想我也该有属于我自己的轰轰烈烈的故事吧。
近来闲闲无事便去翻了翻汉语字典,赫然发现,以自字为始的词语竟有200多个!包括我们所熟知的自豪、自傲、自大、自卑、自沉、自暴自弃实在是不胜枚举。于是我又想到:从小到大,大人总是教育我,人要有自尊心,不要自大自吹自擂,更不应自卑自暴自弃,对国家对集体要有自豪感诸如此类,又是多不胜数。
人之为贵,在于有自知之明。自己明白自己的长、短处,这样才能取其长补其短或者是扬长避短。教课书上又云:自尊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权利。更高层次一点的,就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风俗习惯是的是的,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告诫我们:中庸之道,乃为正道。我们不要自大,不要自卑,取其平衡,那就是自尊了。
然我又想:自尊是每个人的基本,很多人都懂得,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其实我们更应该自爱!
自爱是什么?当然不是自恋!饿的时候吃得饱,冷的时候穿得暖,能坚持生存下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自爱。而最高层次的自爱,不仅包括自尊,也包括尊重他人,它包括了上面所说的所有要与不要!
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这些如此浅易的东西我当然都懂!即使如此,我还是想认真地问一句:真的是这样吗?请闭上眼睛仔细想想:当你被同学要胁欺负、被老师无道惩罚、被上司无理责骂时,你可有反攻过?当你看见有人摔伤、有人抢劫、同学受欺负时,你可有主动伸出缓手过?如此的问题犹如天上繁星数不清,你敢一一回答我有吗?我不敢!
也许有人会说出那些真理:事不关己,己不劳心。又或者是时不我与,避之则吉。这是真理,我们共同信奉。但同时也活生生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我们不够自爱!
我之所以费尽唇舌如此长篇大论地说这些废话,皆因前些天听了马加爵的遗言。在听的时候,我的心一阵阵紧缩,不仅是同情他,的是同情我自己,我们所有人!我们都太不懂得自爱了!
罗素曾有名言:一个人最大的悲剧,不是贫穷,而是个性被贫穷所扭曲。其实何只是个性会被扭曲,我们的心灵也会!
因为贫穷,怕同学耻笑他落伍,所以他买电脑,学打牌,故作慷慨,这其实是自卑;受同学辱骂欺负却默默忍受,只懂得独自舔伤,还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这其实是自虐;他说他不怕生活艰苦因为他能吃苦,但他怕被别人排斥因为他害怕寂寞,这其实是不够自信。在尊严受到长期的无情的践踏后,他不想继续再沉默了,所以他激烈地爆发出真实的情绪。一个人宣泄自己的情绪是被允许的,但以这种方式,他就必须付出同等的代价。
我不想去谈论其中的是非曲直,我只想说,马加爵,他的同学,现在正像他们一样生活着的人,他们都太不自爱了。他的同学之所以欺负他,耻笑他,是因为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我优越,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耻笑那些物质条件相当甚至比他们还要好的人。在这个攀比的时代,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动力继续活下去。这无疑是一种在自私的心态下的自爱。但我还是认为,他们不够自爱。真正的自爱,应该是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完善,不断地丰富自己。真正的从内在胜
于他人,这样的优越感是比单纯的物质攀比更令人满足。试问现在的学生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有多少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马加爵的贫穷,是我们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个单凭我们个人的力量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我们的心灵从一出生就带有缺陷,我们需要在后天的磨练里不断填补这些缺陷。马加爵他不敢与他人倾诉,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懦弱;他不敢对那些人大声反击,因为他害怕受到更大的伤害。当他付出了许多努力渴望获取他人认同却发现事情未能如愿,感觉悲伤或绝望的时候,抑郁已经成为心理问题。
暴露自己的缺陷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相反,它正是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一个让他人和自己更亲近的一个契机。当我们感觉忧郁时,我们不应该隐瞒,不应该逃避,去找一个人谈谈并不意味着自己有精神病,这仅仅是说明你需要有人听你倾诉。而当环境不允许时,我们就应该意识到:在生命中,最了解自己,永远忠于自己并且永远不会离弃自己的人,正是我们自己!当我们处境艰难,信心正在瓦解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自己为自己打气!其实我行我素,与众不同也是一种时尚。而当你完全不介怀于他人眼光想法,只为自己而认真的活着,无形中将击败所有曾经耻笑过你的人。
也许马加爵会跳起来跟我说事情永远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是的是的,我知道,但我还知道一个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脚下。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我们敢于踏出第一步,并一直自信地坚持走下去,总有一天会遇见幸福的青鸟。
这个世界上像马加爵一样努力但遭遇不幸的人还有很多,像他的同学一样碌碌无为含胡度日的人也还有很多。千里马不遇伯乐的命运,就只有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既然时不我与,那么我来就势!自己做自己的伯乐,自尊自爱,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加持,这个世界将会因更自信的我们而变得更加美好和精彩!
篇一:柳林风声读后感
篇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三:《丁丁历险记》读后感
篇四:《做一个努力的人》读后感
篇五:《骆驼祥子》读后感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