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有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也许"读《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有感"就是你要找的,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凡是用来做笛子的竹子都需要经年历冬,让风刀霜剑严相逼,质地才能更加紧密结实,做出来的笛子才能不变样,不走调。

文章作者孙君飞小时候认为能做成笛子的竹子也没什么奇特的,觉得家里的木匠只是在敷衍他了事。当多年后,在卖笛人手中买笛、请教退休音乐教师解答疑惑,才知晓其中的奥秘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春夏的竹子都长得太散漫,只有到了冬天,生长的环境恶劣,风霜对竹子的摧残,使它的质地变得更加紧密结实;而这些并不是每根竹子都愿意经历的。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不是所有人都能成材。现在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同作者一样,认为只要是根竹子就能做成笛子。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却因此而无视孩子的发展顺序和个体差异,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能这样,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可以,认为孩子什么都能学会,什么都能学好,从而逼迫孩子学。一旦学不会学不好,那就是孩子没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过风霜,经得起挫折,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对家庭都有用的人才。一味的提高要求只会和拔苗助长的结果不谋而合。

表面上一样的东西,而实质上是不同的。我们要用心取材、分辨事物的好坏。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能光看其表面的光鲜亮丽,还要透过表面看清实质。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不是所有的离别,都能再相逢


书中七十三篇散文写了她父亲的逝,母亲的老,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与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恰好能照到人心里最柔软的角落,让人不自觉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之书

我很少用文字诠释自己与父母的亲情以及和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或者说从心底排斥将自己与家人的感情加以文学的修饰暴露在大众的眼下,一是觉得没有哪种文字可以深刻形象地写出,二是觉得那样有些矫揉造作的嫌疑,而读罢《目送》,我发现是我的眼光过于狭隘,文字同样可以如此朴实却真实的写出最细腻最真挚的感情。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是我对生活的每一团温暖孰视无睹,还是早已变得麻木不堪?

直到看完书,我才开始发现,原来过去初中每天天不亮的时候,就有人起来做早点,为了不让我吃腻,还要花尽心思想花样,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我喝完才放心;天阴快落雨的时候,我总不情愿撑伞,觉得麻烦,她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我带伞,终于受不住唠叨的我胡乱抓起伞冲出门去,她又赶上来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书包,我皱着眉毛让她快回去吧她却还是会念那两句千年不变的话上课认真点、饭记得吃完,原来我那时竟然那么聪明,聪明得过分。

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个独立而且不恋家的人,从初中起就向往高中的寄宿生活,对于逃离父母的唠叨异常热衷,但其实我一直是个傻瓜,更是个输家,在深夜无眠辗转反侧脑子里循环的却是以前我最厌恶的唠叨话的时候,我知道,在家的面前,我一败涂地,我极度依恋自己的家,在短暂的离开之后,才明白,我每天都盼望周末的到来,我可以飞快地冲回家,像以前他们抱我一样,抱抱他们。

渐渐明白,在这世界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好像总是要比孩子对父母的爱多一点点,就那一点点,会牵绊我们一生。果然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送,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而除了父母,再也没有人能爱我如生命。

只愿时光不惊,岁月不扰,我们的父母平安到老。

读《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读《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最近拜读了陈宇老师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之前,我希望它能成为一盏明灯指引我方向,的确,它没有让我失望,细细品读,感叹不已。

每每拜读这些教育大家的着作,我都只想知道他们的过去,只想知道他们年轻时是否也曾与我一样信心满满,发誓要做最好的老师;是否也曾与我一样面对数十双眼睛茫然伫立,手足无措;是否也曾与我一样感受过第一次做班主任时的兴奋、紧张与惶恐不安。

诚然,陈宇老师给了我最想要的答案,我喜欢看着他平静地写下:我很庆幸自己错过或失去了很多次的升迁和离去的机会,我才可以在当了20年班主任后从容端详我从事的这份事业。他的淡然与从容,让人觉得20年仿佛很短,短到他一直不曾改变自己班主任的身份;而20年又似乎很长,长到可以回首往昔,长到令人难忍寂寞会随时放弃,所以万分感慨于他笔记本上的两行字:如果不坚持,我将看不到最后的风景;如果不坚持,我将否定自己曾做过的一切努力。

老板是陈宇老师的网名,他是一位智慧型、研究型的班主任,是班主任中的一面旗帜。他利用博客去管理班级,这个方法很好地利用了现在互联网流行的新事物。博客的使用不但真实记录了学生的成长,也多了一个与家长交流的平台。难能可贵的是陈老师能做到天天更新,记录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

不但记录了学生的成长,也记录了自己成长的足迹。他的弹钢琴工作法也很有意思,形象地指出了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艺术地处理复杂的工作,既要全面观察,又要重点关注,围绕中心,各项工作要配合好,不能蛮干。智慧的班主任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教育是无法复制的,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在比较中更能感受他教育的高明之处。《跟着我吧》,讲述的是一次春游,同学自愿组合分组,班上一个不合群的学生没有组要。老班提前知道分组情况,巧妙安排,让他当班主任助理,负责组与组之间的联络和照相。结果,春游活动圆满。在以后活动中,各组抢着要那个学生,他也渐渐融入了集体。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试想如果不是老班的煞费苦心,结局又会如何呢?可能是个人的受伤,活动的不欢而散,这些都有可能。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的一次春游:班上同学也是自愿组合,推选一名组长,同样也有一名谁也不喜欢的学生。在我的动员下,终于有一个组长要了他。但在活动中他过分的行为激起了众怒,最后是无奈地跟着我。相似的情况,不同的结果,令我反思这件事:为什么不能预知事态的发展?我对他了解得够吗?如果在有类似情况出现我要怎样做?

我尚未拥有陈老师所说的大智慧,就连那些小技巧我都乏善可陈,所以我时常感慨于教育历程的艰辛。而所谓班主任的大智慧,正是源自他那种能打动别人的力量,源于他对学生的真正关爱。我相信每一个班主任都有自己钟爱的学生,也许他成绩优秀,也许他能力突出,再不济他是不是也眉清目秀,能说会道,能讨你欢心。

可我们真的能做到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吗?我们真的有这个爱的能力吗?做班主任很累,但应该是累在动脑筋上、累在想创意上、累在转变学生思想上,不是累在干体力活上。做事应该合理、高效,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养成设计程序的习惯,才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也养成好习惯。读了这本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只要用心,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最好的班主任,同时也是最好的自己。

陈宇老师写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的教育方法虽好,但是我们是不能照搬的。要想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班主任,除了对学生充满无限的爱之外,我们教育学生的方法也要不断更新。因为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可能用同样的方法。因此,我们一定要用心去想、用脑袋去思考,想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才能对症下药!


环保,我们能做到——读《筑梦路上》有感


临安市 城南小学 五(4)班 张艺多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也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我们探索它,依赖它。这个蔚蓝色的星球是多么美丽呀!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它、保护它。——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这本读物中,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一个小男孩,他叫吴国跃,来自杭州大学路小学,脸上总是挂着自信的微笑。他崇尚环保,力行低碳生活。家里的废旧纸箱、矿泉水瓶,他都舍不得扔,有的收集好,卖给回收的人员。有的则被他废物利用了——他书房里的收纳盒就是用卷筒的纸板芯做成的,笔盒是用空鞋盒做成的。

自从他一爱一上了环保以后,他的一妈一一妈一发现家庭生活也变得更加有趣了:家里不用再买洗洁一精一、洁厕灵了,因为小跃会用水果皮做酵素,洗碗,洗马桶可干净了!

是呀!绿色是一切文明的起源和摇篮。我们应该做个一爱一绿、护绿的小卫士,一定要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个绿化、美化环境的有心人。将来,浙一江一一定会因为我们而更加美丽!

如果你在大街上,你想吐痰,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选择不管不顾的吐在地上,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多一份污染,你想过吗?你其实是在伤害自己,一口痰中含有大量的细菌,虽然只是一口痰,但是它同样会繁殖、会传染。

同样,当你在砍伐一棵树;当你想挖掉一片草;当你把赃物随地乱丢;当你把污水排进河流时,你都应该好好等思考,想想你这样做对不对,会不会给地球带来灾祸,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健康的因素

我站在一片工地上,望着枯死的小草,轻轻踩在上面,抬起头,仰望蓝天,想看清天空的样子,却只有模模糊糊的黑烟

近期以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大批工厂不断崛起,排放出有毒物质,把我们生活的城市搞得乌烟瘴气、死气沉沉。他们排放出的黑烟,成了城市里的一大“杀手”,有很多人,因为吸一入了大量的黑烟而死亡。如果工厂能够把黑烟净化后再排放出来,那么一切都会不一样了,空气还 是那么清新,天空还 是那么蔚蓝,雨水也不会把黑烟带到更多的地方,可是

伴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树木、水土等资源不断流失,本来,很多可以再生的资源,现在都变得不能再生了。据科学家的调查,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生活的星球。就算超出这个范围有,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再说,又有多少人能移居去呢?所以,人类不能指望在地球资源枯竭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去!

之前播出的一个叫做“美人鱼” 的电一影,是由一邓一超、林允主演的,那里面有一句经典的话,“如果这个世界上连一口新鲜的空气、一滴干净的水都没有了,如果你只剩下最后一分钟,你最想干什么?” 你会是恐惧、埋怨,还 是失望?如果是我,我什么也不会说,只会静等死亡的到来,如果一定要有什么想法,那就会是:这是人类自作自受,怪不了任何人

还 有一句话叫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的前人留给了我们绿地、森林,我们留给后人的是什么?是光秃秃的沙漠?!我在此留下一句真心话:再好、再发达的科技或是再多的钱财也得有命享受!如果地球没了,那么一切都完了!所以,行动起来,珍惜、守护地球母亲,别再让她受到伤害!

读《妈妈不是我的佣人》有感


读《妈妈不是我的佣人》有感

这两天,利用闲暇时间读了《妈妈不是我的佣人》这本书,在感叹阿章可喜变化的同时,内心也产生了很多的感触,谈一下自己一点浅薄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书中讲述了一个上五年级的首尔男孩阿章,因为妈妈怀有身孕,爸爸又在首尔工作,暂时把他转学到乡下的姥姥家。来到乡下上学的阿章,离开了妈妈悉心的关怀和照顾,生活和学习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阿章一时无所适从。上学时不但作业本没有带,连美术课要带的画画颜料也忘记带了,结果被老师狠狠地惩罚了一顿,被同学们嘲笑不止。

生活上更是一塌糊涂,从来不会自理的阿章,曾受到表妹的大声呵斥:我不知道你的妈妈是不是你的佣人,但我的妈妈不是。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阿章,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想到了以前在家里的时候都是妈妈帮他准备学习用品,利用他睡觉或去上学的空闲时间把房间整理干净。最后,阿章经历了不断的挫折与失败,终于从一个懒散、弱小、懒惰的男孩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关爱他人的男子汉。

阿章的变化的确让我感到很高兴,但是,是谁让孩子失去了自理的能力的呢?我认为这是最该值得我们家长反思的地方。现在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个雄心,要亲手安排好孩子的整个未来。从入学、升学到工作,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皆未雨绸缪,为之预筹资金,乃至亲自上阵拼搏,觉得这样才是尽了责任。

在这里,我想提醒家长的是:孩子的未来岂是我们决定得了的?孩子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他的外在机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自身的努力以及对待机遇的心态和能力。对于前一半,我们家长完全无能为力;对于后一半,我们倒是可以起很大作用,就是给他以正确的教育,使他在心智上真正优秀,从而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倘若不在这方面下工夫,即使给孩子再多的财富,结果培养出了一个心智上的弱者,有朝一日我们必定会发现,我们的苦心经营全都是白费力气。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帮助是必要的。但是,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家长应该是配角,让孩子成为主角。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跌倒、磕着、碰着,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只有孩子在经历过碰撞、磕碰,才会越走越快,不让孩子经过磕磕碰碰的练习,孩子只会原地打转而已。

不做孩子的佣人,让孩子真正学会独立,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可能对孩子终生受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应该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