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卜算子》有感600字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卜算子》有感600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总代表着悲,总带上些许不圆满、不甘心。苏轼总碰到很多次缺月,乌台诗案是他最大的一次见到的缺月吧,众臣排挤,朋友不理,亲人无奈,在一次次残忍的打、骂中,在求助朋友而无一回复时,在皇帝案牍上参奏越来越多时,他才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每个人都会寂寞,但苏轼的却不同,我们的寂寞是心里空虚,心头压抑,一种情绪,一种自然而然想靠近温暖的心里,可苏轼的寂寞关乎国运,关乎仕途,承载着一种压重,所以他是孤鸿,他会绕树徘徊,会听到夜静脚伐,会青衫长衣立于天地,蹙眉展望,找不到朝阳的方向,好似,朝阳不要他,朝廷不容他,连离南昌十里都忍不下他的一声叹息,所以他来到了岭南。他想家,念亲人,思朋友,可转念又念出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可安?怎可安!周身瘴气,生人异语,就连春往朔方的大雁也不会停下来看一眼。有恨无人省,无人懂他,他寂寞,他孤独,可沙洲冷。他独自走来走去,想归期。

风雨遥遥迢迢路,千里江山之外。

他是大词人,是风流至今的人,是至今成千上万的人争相模仿的人,可他同时,也是被枷锁扣住了手脚,束缚了前程的人,牢房的污浊空气包围住了他,顺着动脉的方向顺流而上,撕开心口的位置,灌满四个心房,于是,他开始吐气,吐出千百年的豪情、愤懑、清冷、旷达、孤寂与哲理!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边城》有感600字


总觉得《边城》这样的书,是该静下心来好好读的。无奈我平日没有足够的时间细细品味,也便不想去读。那日闲来无事,偶然捧起这本书,竟在恍惚之中被领进那如梦如幻的世外桃源。

边城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只留下静谧安详。一脉清流缓缓流淌,洗净人们心上的垢污,小小山城里淳朴赤诚的民风撼动着我的心,不由让我生出几分羡慕。

溪上总泊着一只渡船,老船夫一辈子毫无所图,只是一心一意地用这只渡船载渡来往的客人。他与这渡船定是产生了感情的吧。渡船同他来回渡客,静静感知周遭发生的一切。这渡船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往来的游客,也承载着这小城的记忆,还有专属翠翠和老船夫的故事。翠翠一定曾在心底将满腹的心事说给这渡船听。渡船不能言语,可它定能明白翠翠的心。

溪边一白塔,默然耸立,在高处俯视这个小城和城里的一切。它不忍看着那纯真可人的翠翠在渡船上为等待心上人的归来黯然落泪,终于在暴风雨中轰然倒塌。那场雨带走了守护着翠翠的白塔,带走了陪伴翠翠多年的渡船,也带走了翠翠唯一的亲人。老船夫终日为翠翠的婚事担忧,却没来得及看见翠翠拥有幸福,就带着对孙女的挂念离开了人世。

同时爱上翠翠的两兄弟天保和傩送没有反目成仇,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为自己争取翠翠的心。二老的歌声有如山间的竹雀。自他开口的一刻,大老已经预知属于自己的命运。大老决然出走,却被无情的茨滩漩水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而自责填满了二老傩送的心,他放弃了与翠翠的爱情,放弃了那个深深惦念着他的人儿。

这个凄美动人的故事没有华丽的笔触,从头至尾都是淡淡的细腻真实,卓然清丽的美感使我的心头空落落的。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我仿佛看见翠翠已成长为温婉清新的成熟女子,坐在船头痴痴等待心上人的归来。

记忆里仍有那个女孩的影子,黑黑的皮肤,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分外绰约动人。

读《募捐》有感600字


暑假里,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读完了《就这样长大》之《募捐》有感,令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为四川大地震捐款的活动中,贫穷孩子张亚亚捐的最多,同学们都认为她在作秀,所以瞧不起她。后来,同学们从张亚亚外婆那里得知:张亚亚捐得500元钱是政府和好心人过年时给她的压岁钱。同学们都十分敬佩张亚亚。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张亚亚在这样贫困的条件下,仍然向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爱心,她的这种高尚的品质感染了我,她的生命变得充实而丰富。在我们的身边有千千万万个张亚亚,他们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

台风莫拉克造成台湾同胞291人遇难,387人失踪,45人受伤,触目惊心的数字牵动着大陆同胞的心,大陆同胞纷纷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一位年近80的孤寡老人,平时靠捡垃圾为生,自己生活都很贫困,但是听说台湾遭遇台风,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捐出3000元,这是他几年的积蓄了;一位来自四川德阳的打工小伙,捐出1000元一分钱一份情,正是千千万万的张亚亚,才使得大陆同胞与台湾同胞心连心,共同去战胜灾难,迎接生命中灿烂的明天!

在生活中,一些人家庭富裕,他们穿名牌衣服,开宝马车,住豪华别墅,但是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熟视无睹。这样的人生命还有意义吗?这样的人真为他们感到汗颜!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向张亚亚一样,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吧!

读论语有感600字


读论语有感600字(一)

【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一精一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一爱一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

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读论语有感600字(二)

文/黄旭琦

论语为孔子后人及其弟子所撰写,它不似同时期名著道德经有老子为其编著的逻辑和写作结构,径直由平常与弟子的对话而组成,在字里行间中透露着生活,人生,行为,政治的哲理,较之于道德经所需的文学素养论语采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相较于老子的个人熏陶孔子的成功也不为之过。

想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实属事出有因,毕竟法家过于严酷,墨家过于功利,道家过于仙风道骨。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即;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此为孔子之孝道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此为孔子之学道。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此为孔子之交友观。

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此为孔子之人生观。

生亦有所用,死亦有所过,肆意,流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几于道,谓圣人。

读论语有感600字(三)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一精一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一精一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一精一神阐释的淋一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一爱一,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一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一性一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一性一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一精一神又是多么的难得!

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一精一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一精一神皈依的归宿的。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