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的十大痛苦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今日大学生的十大痛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在感慨:求职难,难于上青天。社会在批判:大学生就业难应从自身找原因!曾经的天之骄子现在沦为求职大军中的一员,要经历迷茫中的自省,要倍受社会竞争的煎熬,要接受求职失败的挫折,他们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权威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向阳生涯近日联合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针对上海部分在校大学生开展了大学生职前调查大行动的调研,我们从800份有效问卷中截取了320份进行电话采访,结合电话采访情况,从中提炼出中国大学生十大痛苦,现总结如下:

1、前途迷茫没信心

高达86%的大学生反映,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太了解,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因为缺乏必要的定位,感觉前途比较迷茫,在当前就业难的现状中,想要谋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普遍表示缺乏信心。

2、自我认知偏差大

78%的大学生自我认知比较欠缺,主要表现为自卑和自负两大类。自卑型的同学往往对职场产生恐惧心理,逃避就业。而自负型的则恰恰相反,过分自信,非名企不去,非高职不入,在求职中不断地挑选工作,无形中失去一些机会。

3、优势不明空自卑

在请你说出自己的优势提问中,有近50%的同学回答:说不清楚;26%的同学回答:好象没有优势;20%的同学能列出1-2条,仅有14%的同学能够说出自己3条以上的优势。当自己都不了解优势在何处时,你又该如何向用人单位顺利推销出自己呢?

4、证书满天考哪个

对于与自己专业有关、无关的证书,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因为缺乏对职业定位的把握,所以容易随波逐流,什么热门考什么,别人说好就是好,会计证、人力资源管理助理、驾照、英语四六级等跟风考证,投入了时间和精力,问及哪张能为将来的发展加分却一脸茫然。

5、毕业该往何处去

大三的学习结束,接下来就是为实习和求职而绞尽脑汁,可是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哪?对口的专业就业领域在哪?该找怎样的实习单位?该去怎样的行业和企业求职?对自己的未来稀里糊涂,毕业的去向也就一摸黑了。

6、简历乱投没人理

网上投简历,看到合适的职位,鼠标一点方便轻松,更有甚者做好简历后设置关键词进行群发投递,结果系统投递后自己也不知道投了哪家公司,这种没有定位、盲目海投的结果,终究难有HR理会。

7、面试无数没offer

有的同学个人有一定优势,尤其在制作简历方面有独到之处,容易得到用人单位认同。但他们频繁去企业面试,说明本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明确,还有不少人片面追求高薪,结果不仅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还错失了就业良机。

8、就业情报太短缺

很多同学说,面试后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跟企业需要的技能差得太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有的说自己选专业的时候明明是热门,可临到毕业才知道早已供大于求,根本找不到专业对口的职位。

9、考研出国前途忧

有的同学说,既然就业难,那就选择考研或出国,暂时避开独木桥,说不定能找到另一片职场桃花源。可时下大学生考研的高淘汰率不容乐观,出国留学的就业前景也大不如前,就业前景令人忧心。

10、职业规划怎么做

国家和学校都在大力提倡对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但许多学生表示,职业规划到底该如何做,往往无从下手,而且其效果也是不得而知。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十大痛苦,恐怕还得归结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严重缺乏职业规划以及忽略就业能力的培养所造成的。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高校毕业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求职行为趋于盲目,因此在校期间尽早制定职业规划迫在眉睫。

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认识多是纸上谈兵,缺乏核心能力,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满足岗位所需。新年到了,向阳生涯提醒,在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如此巨大的时期,大学生们有必要好好利用假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个梳理,针对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个性,详细分析自身的上升空间及本身存在的问题,综合各方面因素给自己制定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再分解成一个个短期规划,每一步应该如何去走,该朝哪个方向走,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求职中的痛劫。

FwR816.com小编力荐

应届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十大错误


职业规划现在就开始做,可以使未来更成功,而应届大学生往往在职业规划这一块定位的不够准确,容易犯错误,导致在成长的道理上多走了弯路,看看下面应届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容易范的十大错误!

1、 错把理想当目标

理想是什么?这在大学生眼里是个很陌生的字眼,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们在现实利益的冲击下显得越来越成熟,已经把已经把理想当作了儿童的专利而远离自己的头脑。即使有一部分人有理想,也把理想错当成了目标。

理想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结果的最终表现,在职业上的职业理想更多的表现为是某个具体的职位,如你的职业理想是人力资源总监,那你要干的人力专员,人事主管等职位就是实现你职业理想的职业目标了,而很多大学生却只是着眼于职业理想,而不去实现各个阶段的职业目标,那职业理想也就无从实现了。这就好比你要盖十层楼,但在真正的执行时你却不想盖前九层,你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在你么梦想十层时你的梦也就从而落空了。

所以说,在大学生中不乏有各种各样的职业理想,如有的人希望成为明星,成为科学家,成为世界首富,成为国家主席这些看似很难实现的理想,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就是世界首富的,国家主席的。(除极少数的外。如英国,即使是继承的,那他的先辈也是白手起家的,而其后代只不是幸运罢了。)所以,在职业发展上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我们的大学生却把职业理想仅仅当作了理想,甚至很多人将理想转化为目标。目标是我们可以实现的,是我们在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的阶段划分。只有把宏大的职业理想转化为无数的可实现目标,我们的职业理想才会最终得以实现。但悲哀的是我们的大学生整天喊着要实现职业理想时,却没有把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更没有去把转化的职业目标实现,最终,宏大的职业理想转为职业空想了。

2、错把手段当目的

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决定要去饭店吃饭已款待光临我们的朋友,所以,你会煞费苦心的想着去和朋友吃什么,你想啊想,算啊算,想了一个又否定一个,你会为此而付出许多想法,但你却忘了,你款待朋友的目的是什么了,当初你不就是为了交流友情吗?而吃饭只是表达友情的一个手段而已,但你却在手段上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这是多么的得不偿失啊!

我们大学生在这个方面也会犯下这看似简单但却事实在在的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错误。

在我们把职业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后,我们要看看有哪些手段可以实现职业目标。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实现目标的手段当作了做事的目的。当我们抱着实现目标的心理去选择不同的操作手段时,很多人已经是在为选择操作手段而选择操作手段了。他忘了我们选择操作手段是为了什么了,从而导致做了事却没有实现目标,或者为了做事而做事。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把我们专业知识的不足弥补,但往往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在学习,或是在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上下很大的功夫,还要不断的激励自己要学习不要玩等,这些统统都已经偏离了他学习的目标了,而在这些无关因素的考虑上已经不是他要学习的目的了。

3、错把途径当结果

实现职业目标会有很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实现职业理想的职业通路,在实现职业理想上会有多个职业通路,每个职业通路都是不同的职业因素的组合,这些职业通路虽然都可以实现职业理想,但在时间、时机、难易等方面有不同的区别,这就如,你知道有多少条道路可以通达到职业理想,这是知识;而你可以选择一条捷径来向职业理想奋进时这就是智慧。

所以,当我们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时,重要的是在综合分析自己的情况下总结出不同的道路,在结合职业环境及可用资源等因素来做出最优的职业通路选择,我们要结合自己的综合因素去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途径,选择最佳途径是为了更快的实现我们的职业目标,从而最终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

只有实现了我们的职业理想才是我们最终需要的结果,只要这个最终结果一天没有实现,我们就不能懈怠。如有的同学的职业理想是销售总监,他选择这个晋升轨迹:销售代表、业务员-》销售主管》区域销售经理-》销售部经理-》销售总监。这个途径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为实现销售总监这个结果而服务的。但有些大学生在做了销售主管后,就没有向区域销售经理的意识和冲劲了,最终销售主管就成了他追求的职业结果了,那他的销售总监梦就自然落空了。

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追求上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要找一条最近的道路去罗马!

4、错把行业当岗位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许多大学生的求职简历上这样写着,求职意向: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单位,市政工程公司,与建筑相关的公司,其实他求职的是建筑这个行业。

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不能做建筑行业的所有工作?其实他根本不能,其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自己最擅长做什么。而最终录用他的是具体的企业和具体的岗位。没有企业目标还可以,但若没有岗位目标,他又可以做什么呢?又能做好什么呢?要知道企业录用的是能够胜任具体岗位的员工,如果你不具备岗位的任职资格,那企业又怎么会录用你呢?当大学生把行业当作要应聘的岗位时,暴露更多的是大学生没有核心竞争力,更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所以他们在求职时把希望更多放在了广撒网,捞大鱼,以为机会会更多,实则别人都不知道他能做什么,又怎么给他机会呢?

从这样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是他根本不了解职业世界的知识,甚至是职业世界的常识。行业和岗位是不同的,行业是最大的国民经济因素,而岗位是大学生你要效力的具体职位,具体位置,其实大学生的就业是就具体的岗位的,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在工作时其实要搞定的是具体一个应聘岗位,只要大学生掌握了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胜任了工作要求,那就是可以解决就业的问题的。当然了,如果你想要在这个圈子获得更大的发展,那你就要更加了解这个行业的动态和这个行业中一流的企业的动态,这样你就可以在圈子中得到稳定的发展的了。

5、错把就业当择业

校园中广泛流行宣传的先就业后择业口号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职业观念,我们都知道人的职业生涯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过多的时间用在选择职业上,而耽误了在适合职业上的奋斗时间。简单的说,如果我们把人的职业生涯的成功归纳为是选择适合的职业和在职业上有所作为的话,那这两个因素的总和就是人的总的职业生涯的时间,而大学生呢?在这个问题上就是,大学生没有把选择适合的职业更多的放到大学时代,而是转移到了毕业后,而大学时代也是可以并完全可以解决这个职业选择的问题,这就无形中延长了大学生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时间了。

其实在我们有限的人生旅途中能够实现职业理想,并不是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更多的是在于你没有做什么。只有你把所有精力、时间、资源都放在职业理想上,那职业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就是说,在职业发展上有所不为才会有所为!

大学生确定职业理想后,就必然会涉及到具体的行业、职业,而我们的发展更多的是从具体的职业上入手,那不可躲避的问题是,当我们大四毕业时,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从实现职业理想的角度看,我们所做的工作一定要与职业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否则,所做的工作将不会对职业理想产生支持,那实现职业理想的日期就遥遥无期了。

所以,我们要选择与职业目标相关的岗位工作。但相当多的大学生把就业当作了择业,他们以为 做着工作总会学到些东西;其实不然,在职业发展这个层次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都错了,那走的路越远不是离目标越远吗?

6、错把择业当专业

在大学生就业时我们会看到一个误区,那就是在选择职业时会拘泥于所学的专业。其实在专业相关性的角度上来说,选择与专业比较相关的职业当然对职业前程有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出现的问题是,大学生在一开始选择的专业就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等内在适应性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所读的专业很可能不是最适合其本人的,如果这第一个选择就是错误的,那就没有必要再坚持接下来的第二个选择,否则就是错上加错。

其实,只有当我们的职业理想及由职业理想转化的职业目标与我们所学的专业高度相关时,专业才是影响我们择业的关键因素,否则,就不必被所学专业所限。我们没有理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职业理想上所指的专业是你日后要从事职业的知识,所以它可能是你现在所学的专业,也可能是你喜欢的专业,你改学的专业等,总之,是能够实现你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所以当我们的职业理想并不是我们所学的专业时,我们就不必被其所约束。要知道,在职业理想的角度上,我们所做的就是我们所愿的,我们所愿的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所谓的专业对不对口,只有在和职业理想相联系时才需要我们去考虑的问题,而非按所学专业的职业前途去选择自己要做的工作。

如果说高考时我们因不了解自己不懂得规则而错选了专业,那在大学毕业时的选职业就是我们第二次给自己新生发现自己的一个机会。所以说,如果我们当初所学的专业不能够满足我们的理想和追求,那我们完全可以在毕业选择职业时再次给自己与理想接近的选择。

7、错把专业当能力

在大学生求职时,他们的简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能力或特长栏上会把所学专业及课程写上,这体现的一个很明显的误区是他们把所学的专业当作了自身的一种能力。

其实,我们所学的专业只是我们在高考时所填报的志愿,这其中蕴涵着我们的追求和兴趣,但更多的却是盲目和无奈。专业只是一种知识,一个社会分工的特定领域的系统集成的理论知识及方法,但它却不是能力,更不能够代表什么,当然,在理论的学习会有一些解决实际操作的方法,但这并不是你专业的全部,而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再加上教材的落后教法的死板都给实际不多的能力部分达了折扣。所以大学生在制作简历时,不要说你的专业学了什么,更不要说你在大学中真正的学到了什么,而是要先看看你所学的专业是不是你喜欢的,是不是你日后要从事的。

能力,是你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智慧,但并不是说,你具备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就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了理论知识,最多是个储藏库的作用,但可以拿出多少,运用多少就看能力了。打个比喻来说,没有人比百科全书知道的更多了,但你却没有看到它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吧!

如果你所的专业并非是你要从事的,那无论你的专业知识学的多么好,它都不是你的能力,因为它对减少你的岗位差距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更不要指望用你的专业来打造你职业理想的核心竞争力了。所以当你在求职简历写上你专业所学的课程是要慎重的。因为并不是你所学的专业就是对你所求职的任何岗位工作都有支持的,所以不要泛泛的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当作我们求职时的砝码,更何况你对专业的学习还不是那么精通。

8、错把知识当技能

这个误区在于大学生把掌握的外语、计算机理论水平当成了操作的技能,或是混淆了两者间的区别。

其实,你具备了外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只能说明你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些基本要求,尤其是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下的级别更是要一定的不同。而企业在招聘更注重的是你的实际技能,而不是你所获得的证书,当然了,没有一定的技能水平你也不会通过考试拿到证书。我们这里有袄强调的是,在简历中你最好把级别的理论认证用实际的数字或事例来说明,如:你可以把外语水平描述为翻译了一些外文文章,或是曾与外国游客对过话等,把计算机水平换算为每分钟打字80个, 可以操作并可以制作一些办公文档这样更具说服和直白的表述。

所以在我们应聘目标岗位时,就不要再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当作岗位要求的操作技能了。其实做任何的一个岗位工作,除了要求你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而只有当知识转化为技能时我们才可以安身立命,才能够谋求更大的发展。

知识更多表现为你知道什么?你理解了什么?而技能则表现为你会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有一技之长,我们就可以存活于世,但只拥有知识却做不到,除非你把知识当作你向学术领域发展的砝码。但目前的许多大学生缺少岗位所要求的必要操作技能,而且他们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所以当企业询问他有何技能时,他就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回答上来了,结果自然就被淘汰了。

9、错把兴趣当工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一些得以娱乐放松的方式,但现实中却有些大学生却把这种兴趣爱好作为选择职业的关键因素,或者被兴趣爱好所左右,在找工作时发现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相关就不找或是以此为借口来推脱自己不想做的工作,这种误区在十分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

其实,兴趣爱好是我们享受生活的方式,在兴起爱好中我们找到了事业、爱情、休闲三者间的平衡,才不会由此产生人生的不快。而一旦当把兴趣爱好作为工作后,我们人生的三角平衡就被打破了,由此你就会感到一定的烦躁,通常当你把兴趣定位于工作时都是很辛苦的,因为你已经把休闲转变为工作了,没有休闲的情况下会加速你对所从事的各工作的厌倦和讨厌的。这个世界,能真正的把兴趣爱好当作工作的职业或许只有这样三种人:科学家、艺术家和妓女。从中可见能把兴趣和爱好作为职业的人是很少的,也是很难的。

其实兴趣、爱好真的不一定是适合我们的职业。在职业发展上,我们要知道,喜欢是一回事,胜任是一回事,选择又是一回事,可以说,按照自己的兴趣所选择的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和发展的程度,但其也不是绝对的影响因素。所以说,影响我们选择职业与胜任工作的不是兴趣、爱好或者性格,这些内在因素最多是不能让我们做得更好,但却不能决定我们是否能做及能否做成,只不过你要付出的更多而已。但如果你把兴趣爱好与工作职业合一了,你就忍受工作中的更多寂寞和孤独,而你也要找到另外一种平衡的方式,否则你的心理将不堪重负产生一定的职业心理问题。

10、错把经历当能力

一些大学生确实也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如做过家教,促销员,服务员等,但在毕业之际他们将其当为自己的能力去写。其实这些实践经历可以给大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但这些实践经历却并不一定就是大学生的能力。因为在职业发展的问题上,经历并不一定就代表能力。

经历只能代表你的过去,是过去你所做事情的综合,经历只能说明你曾做过什么事,搞过什么活动,是一种过程性分散性的实践活动的时间上的总结。能力则是在你的经历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核心优势,你是把事情做的怎么样,做的有什么成果的一种结果性总结。由经历到能力是需要一个转变的,也就是说经历仅仅提供了一个增长能力的平台,但至于能否转化为能力就是个未知数了。

每个人都有过去的经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此形成能力。其原因要么是你没有相对专注的做事情,分散的实践事件难以在一个领域得到专一的发展;要么是你在所做的事情中没有注意去培养核心能力的意识。总之,经历并不一定就是能力。所以,给我们大学生的一个教训就是,没有方向的盲目去做许多不相关的社会实践并不能形成你所期望的能力。

富人的十大特质


你知道富人为什么富吗?你想成为富人吗?那你就具备富人的特质吧。

一、富人心想更富。富人通常都不认为自己富,因为富人有机会看到比自己更富的人,所以不敢夸富,只想与他更富的人比,富人想更富。

二、富人更加固执。富人有与众不同的观点,更有坚持已见的固执精神,有自己的自信和自己的准确判断,而不是卤莽和闭塞,他们虽然遭遇很多的反对而能够坚持自己的有效见解,并且坚持不懈的作下去。快乐罗兰创立快乐公司,是一家填补7岁到12岁女孩市场的公司。创立时员工一致反对为女孩配套的书籍,认为没有用。但是罗兰坚持认为这是开启美国女孩的成功之们,在随后的五年里,美国女孩的营业额以每年5000万美圆的速度增长,最终达到了3亿美圆。固执的罗兰最终成了富甲天下的富婆。

三、富人把握灵感。富人总是能从琐碎的生活中寻找机遇和灵感,并能很好的把握和实践。灵感总是在一瞬间产生的,富人能很好的把握,而穷人则很容易放弃。直接面向顾客的销售是迈克尔、戴尔12岁时的偶发的灵感。他把握住了并用于经商实践,从而使他成为销售领域内的佼佼者。

四、富人自己创业。富人找点子或有了发明喜欢自己创业。富人创业是一种自信,是能够把事情做好的决心。说明他有更大的追求和拼搏一把的劲头。

五、富人富人圈子。富人形成了自己的富人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大部分是富人和有智慧的优秀人,他们在一起,交流生意,探索致富之道,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富人和富人和有智慧的人在一起,没有办法变的不富。

六、富人偏爱赞美。富人都喜欢由衷的赞美,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赞美是一种产出大于投入的投资。给人以赞美甚至不需要任何物质上的付出,但却可能得到绝对超值的回报。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性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人赞美和尊重。渴望赞美是每个人内心里的一种最基本的愿望。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尊重,哪怕这种渴望在别人看来似乎带有点虚荣的成分。所以富人懂得激励员工和讨好顾客的最好方法就是赞美,赞美,再赞美。

七、富人偏爱聆听。心理学家认为:聆听可以帮助人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使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聆听所致,信成所在。所以聆听作为一把神奇的钥匙,往往被富人用来开启财富的芝麻开门。吉拉得他曾经在一年内推销出1425部汽车,他对于不善于聆听成不了好推销员深有体会。

八、富人偏爱微笑。因为富人懂得,迷人的财神就是微笑。笑口一开财富自然来。希尔顿对服务员的每一天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对顾客微笑了没有?微笑使人产生信任和亲近感,而这两者正是生意的润滑剂。

九、富人逆流而动。富人喜欢逆向操作,人取我弃,人弃我取是富人的常技。经济泡沫这个词,就是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开始的。当时在17、18世纪的时候,由荷兰开始兴起郁金香热。郁金香抄到离谱的价格,这时一批低价格进货的商人激流勇退,成为真正从泡沫中,从潮流中获利的人。而更多的人却卷入了破产的泥潭。

十、富人没有不可能。很多人不敢尝试创业,不敢大胆投资,不敢,是因为他们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事。而在成功富人的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成功学大师拿破伦、希尔把字典里的不可能这个词剪掉,从此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而他也成了成功学大师。

十大毕业赠言歌曲


十大毕业赠言歌曲

毕业歌曲第十位:《难舍难分》

煽情指数:6

流泪指数:5.5

简介:这首歌就像是为大学即将分别的情侣量身订做的,凄美的旋律,伤心的歌词,加上完美演绎,分别的恋人能不哭吗?

毕业歌曲第九位:《栀子花开》

煽情指数:7

流泪指数:6.5

简介:栀子花开的季节,注定是我们离别的季节,歌词有着学生气的忧郁,轻快明朗的风格演绎出伤感与无奈的离别情绪.

毕业歌曲第八位:《我们的纪念册》

煽情指数:7.5   流泪指数:7

简介:毕业册上十个有七个在祝福友谊万岁,百尺竿头、学业进步、万事如意、明天会更好,祝福的话语充满了不舍..

毕业歌曲第七位:《回到过去》

煽情指数:8流泪指数:7.5

简介:在即将离开校园的日子里,相信所有的毕业生都会有回到过去的幻想,可是时光不会倒流

毕业歌曲第六位:《祝福》

煽情指数:8

流泪指数:8

简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朝一别各西东的毕业生们,彼此说声祝福.若有缘,往日的同学也许能在灿烂的季节重逢..

毕业歌曲第五位:《同桌的你》

煽情指数:8.5

流泪指数:8.5

学生职业规划的十大错位


1、错把理想当目标

理想是什么?这在大学生眼里是个很陌生的字眼,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们在现实利益的冲击下显得越来越成熟,已经把已经把理想当作了儿童的专利而远离自己的头脑。即使有一部分人有理想,也把理想错当成了目标。

理想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结果的最终表现,在职业上的职业理想更多的表现为是某个具体的职位,如你的职业理想是人力资源总监,那你要干的人力专员,人事主管等职位就是实现你职业理想的职业目标了,而很多大学生却只是着眼于职业理想,而不去实现各个阶段的职业目标,那职业理想也就无从实现了。这就好比你要盖十层楼,但在真正的执行时你却不想盖前九层,你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在你么梦想十层时你的梦也就从而落空了。

所以说,在大学生中不乏有各种各样的职业理想,如有的人希望成为明星,成为科学家,成为世界首富,成为国家主席这些看似很难实现的理想,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就是世界首富的,国家主席的。(除极少数的外。如英国,即使是继承的,那他的先辈也是白手起家的,而其后代只不是幸运罢了。)所以,在职业发展上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我们的大学生却把职业理想仅仅当作了理想,甚至很多人将理想转化为目标。目标是我们可以实现的,是我们在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的阶段划分。只有把宏大的职业理想转化为无数的可实现目标,我们的职业理想才会最终得以实现。但悲哀的是我们的大学生整天喊着要实现职业理想时,却没有把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更没有去把转化的职业目标实现,最终,宏大的职业理想转为职业空想了。

2、错把手段当目的

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决定要去饭店吃饭已款待光临我们的朋友,所以,你会煞费苦心的想着去和朋友吃什么,你想啊想,算啊算,想了一个又否定一个,你会为此而付出许多想法,但你却忘了,你款待朋友的目的是什么了,当初你不就是为了交流友情吗?而吃饭只是表达友情的一个手段而已,但你却在手段上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这是多么的得不偿失啊!我们大学生在这个方面也会犯下这看似简单但却事实在在的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错误。

在我们把职业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后,我们要看看有哪些手段可以实现职业目标。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实现目标的手段当作了做事的目的。当我们抱着实现目标的心理去选择不同的操作手段时,很多人已经是在为选择操作手段而选择操作手段了。他忘了我们选择操作手段是为了什么了,从而导致做了事却没有实现目标,或者为了做事而做事。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把我们专业知识的不足弥补,但往往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在学习,或是在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上下很大的功夫,还要不断的激励自己要学习不要玩等,这些统统都已经偏离了他学习的目标了,而在这些无关因素的考虑上已经不是他要学习的目的了。

3、错把途径当结果

实现职业目标会有很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实现职业理想的职业通路,在实现职业理想上会有多个职业通路,每个职业通路都是不同的职业因素的组合,这些职业通路虽然都可以实现职业理想,但在时间、时机、难易等方面有不同的区别,这就如,你知道有多少条道路可以通达到职业理想,这是知识;而你可以选择一条捷径来向职业理想奋进时这就是智慧。

所以,当我们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时,重要的是在综合分析自己的情况下总结出不同的道路,在结合职业环境及可用资源等因素来做出最优的职业通路选择,我们要结合自己的综合因素去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途径,选择最佳途径是为了更快的实现我们的职业目标,从而最终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

只有实现了我们的职业理想才是我们最终需要的结果,只要这个最终结果一天没有实现,我们就不能懈怠。如有的同学的职业理想是销售总监,他选择这个晋升轨迹:销售代表、业务员-》销售主管》区域销售经理-》销售部经理-》销售总监。这个途径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为实现销售总监这个结果而服务的。但有些大学生在做了销售主管后,就没有向区域销售经理的意识和冲劲了,最终销售主管就成了他追求的职业结果了,那他的销售总监梦就自然落空了。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追求上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要找一条最近的道路去罗马!

4、错把行业当岗位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许多大学生的求职简历上这样写着,求职意向: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单位,市政工程公司,与建筑相关的公司,其实他求职的是建筑这个行业。

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不能做建筑行业的所有工作?其实他根本不能,其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自己最擅长做什么。而最终录用他的是具体的企业和具体的岗位。没有企业目标还可以,但若没有岗位目标,他又可以做什么呢?又能做好什么呢?要知道企业录用的是能够胜任具体岗位的员工,如果你不具备岗位的任职资格,那企业又怎么会录用你呢?当大学生把行业当作要应聘的岗位时,暴露更多的是大学生没有核心竞争力,更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所以他们在求职时把希望更多放在了广撒网,捞大鱼,以为机会会更多,实则别人都不知道他能做什么,又怎么给他机会呢?

从这样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是他根本不了解职业世界的知识,甚至是职业世界的常识。行业和岗位是不同的,行业是最大的国民经济因素,而岗位是大学生你要效力的具体职位,具体位置,其实大学生的就业是就具体的岗位的,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在工作时其实要搞定的是具体一个应聘岗位,只要大学生掌握了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胜任了工作要求,那就是可以解决就业的问题的。当然了,如果你想要在这个圈子获得更大的发展,那你就要更加了解这个行业的动态和这个行业中一流的企业的动态,这样你就可以在圈子中得到稳定的发展的了。

5、错把就业当择业

校园中广泛流行宣传的先就业后择业口号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职业观念,我们都知道人的职业生涯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过多的时间用在选择职业上,而耽误了在适合职业上的奋斗时间。简单的说,如果我们把人的职业生涯的成功归纳为是选择适合的职业和在职业上有所作为的话,那这两个因素的总和就是人的总的职业生涯的时间,而大学生呢?在这个问题上就是,大学生没有把选择适合的职业更多的放到大学时代,而是转移到了毕业后,而大学时代也是可以并完全可以解决这个职业选择的问题,这就无形中延长了大学生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时间了。

其实在我们有限的人生旅途中能够实现职业理想,并不是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更多的是在于你没有做什么。只有你把所有精力、时间、资源都放在职业理想上,那职业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就是说,在职业发展上有所不为才会有所为!

大学生确定职业理想后,就必然会涉及到具体的行业、职业,而我们的发展更多的是从具体的职业上入手,那不可躲避的问题是,当我们大四毕业时,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从实现职业理想的角度看,我们所做的工作一定要与职业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否则,所做的工作将不会对职业理想产生支持,那实现职业理想的日期就遥遥无期了。所以,我们要选择与职业目标相关的岗位工作。但相当多的大学生把就业当作了择业,他们以为 做着工作总会学到些东西;其实不然,在职业发展这个层次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都错了,那走的路越远不是离目标越远吗?

6、错把择业当专业

在大学生就业时我们会看到一个误区,那就是在选择职业时会拘泥于所学的专业。其实在专业相关性的角度上来说,选择与专业比较相关的职业当然对职业前程有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出现的问题是,大学生在一开始选择的专业就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等内在适应性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所读的专业很可能不是最适合其本人的,如果这第一个选择就是错误的,那就没有必要再坚持接下来的第二个选择,否则就是错上加错。

其实,只有当我们的职业理想及由职业理想转化的职业目标与我们所学的专业高度相关时,专业才是影响我们择业的关键因素,否则,就不必被所学专业所限。我们没有理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职业理想上所指的专业是你日后要从事职业的知识,所以它可能是你现在所学的专业,也可能是你喜欢的专业,你改学的专业等,总之,是能够实现你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所以当我们的职业理想并不是我们所学的专业时,我们就不必被其所约束。要知道,在职业理想的角度上,我们所做的就是我们所愿的,我们所愿的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所谓的专业对不对口,只有在和职业理想相联系时才需要我们去考虑的问题,而非按所学专业的职业前途去选择自己要做的工作。

如果说高考时我们因不了解自己不懂得规则而错选了专业,那在大学毕业时的选职业就是我们第二次给自己新生发现自己的一个机会。所以说,如果我们当初所学的专业不能够满足我们的理想和追求,那我们完全可以在毕业选择职业时再次给自己与理想接近的选择。

7、错把专业当能力

在大学生求职时,他们的简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能力或特长栏上会把所学专业及课程写上,这体现的一个很明显的误区是他们把所学的专业当作了自身的一种能力。

其实,我们所学的专业只是我们在高考时所填报的志愿,这其中蕴涵着我们的追求和兴趣,但更多的却是盲目和无奈。专业只是一种知识,一个社会分工的特定领域的系统集成的理论知识及方法,但它却不是能力,更不能够代表什么,当然,在理论的学习会有一些解决实际操作的方法,但这并不是你专业的全部,而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再加上教材的落后教法的死板都给实际不多的能力部分达了折扣。所以大学生在制作简历时,不要说你的专业学了什么,更不要说你在大学中真正的学到了什么,而是要先看看你所学的专业是不是你喜欢的,是不是你日后要从事的。

能力,是你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智慧,但并不是说,你具备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就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了理论知识,最多是个储藏库的作用,但可以拿出多少,运用多少就看能力了。打个比喻来说,没有人比百科全书知道的更多了,但你却没有看到它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吧!

如果你所的专业并非是你要从事的,那无论你的专业知识学的多么好,它都不是你的能力,因为它对减少你的岗位差距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更不要指望用你的专业来打造你职业理想的核心竞争力了。所以当你在求职简历写上你专业所学的课程是要慎重的。因为并不是你所学的专业就是对你所求职的任何岗位工作都有支持的,所以不要泛泛的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当作我们求职时的砝码,更何况你对专业的学习还不是那么精通。

8、错把知识当技能

这个误区在于大学生把掌握的外语、计算机理论水平当成了操作的技能,或是混淆了两者间的区别。

其实,你具备了外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只能说明你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些基本要求,尤其是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下的级别更是要一定的不同。而企业在招聘更注重的是你的实际技能,而不是你所获得的证书,当然了,没有一定的技能水平你也不会通过考试拿到证书。我们这里有袄强调的是,在简历中你最好把级别的理论认证用实际的数字或事例来说明,如:你可以把外语水平描述为翻译了一些外文文章,或是曾与外国游客对过话等,把计算机水平换算为每分钟打字80个, 可以操作并可以制作一些办公文档这样更具说服和直白的表述。所以在我们应聘目标岗位时,就不要再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当作岗位要求的操作技能了。其实做任何的一个岗位工作,除了要求你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而只有当知识转化为技能时我们才可以安身立命,才能够谋求更大的发展。

知识更多表现为你知道什么?你理解了什么?而技能则表现为你会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有一技之长,我们就可以存活于世,但只拥有知识却做不到,除非你把知识当作你向学术领域发展的砝码。但目前的许多大学生缺少岗位所要求的必要操作技能,而且他们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所以当企业询问他有何技能时,他就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回答上来了,结果自然就被淘汰了。

9、错把兴趣当工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一些得以娱乐放松的方式,但现实中却有些大学生却把这种兴趣爱好作为选择职业的关键因素,或者被兴趣爱好所左右,在找工作时发现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相关就不找或是以此为借口来推脱自己不想做的工作,这种误区在十分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

其实,兴趣爱好是我们享受生活的方式,在兴起爱好中我们找到了事业、爱情、休闲三者间的平衡,才不会由此产生人生的不快。而一旦当把兴趣爱好作为工作后,我们人生的三角平衡就被打破了,由此你就会感到一定的烦躁,通常当你把兴趣定位于工作时都是很辛苦的,因为你已经把休闲转变为工作了,没有休闲的情况下会加速你对所从事的各工作的厌倦和讨厌的。这个世界,能真正的把兴趣爱好当作工作的职业或许只有这样三种人:科学家、艺术家和妓女。从中可见能把兴趣和爱好作为职业的人是很少的,也是很难的。

其实兴趣、爱好真的不一定是适合我们的职业。在职业发展上,我们要知道,喜欢是一回事,胜任是一回事,选择又是一回事,可以说,按照自己的兴趣所选择的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和发展的程度,但其也不是绝对的影响因素。所以说,影响我们选择职业与胜任工作的不是兴趣、爱好或者性格,这些内在因素最多是不能让我们做得更好,但却不能决定我们是否能做及能否做成,只不过你要付出的更多而已。但如果你把兴趣爱好与工作职业合一了,你就忍受工作中的更多寂寞和孤独,而你也要找到另外一种平衡的方式,否则你的心理将不堪重负产生一定的职业心理问题。

10、错把经历当能力

一些大学生确实也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如做过家教,促销员,服务员等,但在毕业之际他们将其当为自己的能力去写。其实这些实践经历可以给大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但这些实践经历却并不一定就是大学生的能力。因为在职业发展的问题上,经历并不一定就代表能力。

经历只能代表你的过去,是过去你所做事情的综合,经历只能说明你曾做过什么事,搞过什么活动,是一种过程性分散性的实践活动的时间上的总结。能力则是在你的经历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核心优势,你是把事情做的怎么样,做的有什么成果的一种结果性总结。由经历到能力是需要一个转变的,也就是说经历仅仅提供了一个增长能力的平台,但至于能否转化为能力就是个未知数了。

每个人都有过去的经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此形成能力。其原因要么是你没有相对专注的做事情,分散的实践事件难以在一个领域得到专一的发展;要么是你在所做的事情中没有注意去培养核心能力的意识。总之,经历并不一定就是能力。所以,给我们大学生的一个教训就是,没有方向的盲目去做许多不相关的社会实践并不能形成你所期望的能力。

职业规划的十大错位


1、 错把理想当目标

理想是什么?这在大学生眼里是个很陌生的字眼,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们在现实利益的冲击下显得越来越成熟,已经把已经把理想当作了儿童的专利而远离自己的头脑。即使有一部分人有理想,也把理想错当成了目标。

理想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结果的最终表现,在职业上的职业理想更多的表现为是某个具体的职位,如你的职业理想是人力资源总监,那你要干的人力专员,人事主管等职位就是实现你职业理想的职业目标了,而很多大学生却只是着眼于职业理想,而不去实现各个阶段的职业目标,那职业理想也就无从实现了。这就好比你要盖十层楼,但在真正的执行时你却不想盖前九层,你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在你么梦想十层时你的梦也就从而落空了。

所以说,在大学生中不乏有各种各样的职业理想,如有的人希望成为明星,成为科学家,成为世界首富,成为国家主席这些看似很难实现的理想,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就是世界首富的,国家主席的。(除极少数的外。如英国,即使是继承的,那他的先辈也是白手起家的,而其后代只不是幸运罢了。)所以,在职业发展上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我们的大学生却把职业理想仅仅当作了理想,甚至很多人将理想转化为目标。目标是我们可以实现的,是我们在实现职业理想过程中的阶段划分。只有把宏大的职业理想转化为无数的可实现目标,我们的职业理想才会最终得以实现。但悲哀的是我们的大学生整天喊着要实现职业理想时,却没有把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更没有去把转化的职业目标实现,最终,宏大的职业理想转为职业空想了。

2、错把手段当目的

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决定要去饭店吃饭已款待光临我们的朋友,所以,你会煞费苦心的想着去和朋友吃什么,你想啊想,算啊算,想了一个又否定一个,你会为此而付出许多想法,但你却忘了,你款待朋友的目的是什么了,当初你不就是为了交流友情吗?而吃饭只是表达友情的一个手段而已,但你却在手段上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这是多么的得不偿失啊!

我们大学生在这个方面也会犯下这看似简单但却事实在在的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错误。

在我们把职业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后,我们要看看有哪些手段可以实现职业目标。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实现目标的手段当作了做事的目的。当我们抱着实现目标的心理去选择不同的操作手段时,很多人已经是在为选择操作手段而选择操作手段了。他忘了我们选择操作手段是为了什么了,从而导致做了事却没有实现目标,或者为了做事而做事。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把我们专业知识的不足弥补,但往往很多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在学习,或是在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上下很大的功夫,还要不断的激励自己要学习不要玩等,这些统统都已经偏离了他学习的目标了,而在这些无关因素的考虑上已经不是他要学习的目的了。

3、错把途径当结果

实现职业目标会有很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实现职业理想的职业通路,在实现职业理想上会有多个职业通路,每个职业通路都是不同的职业因素的组合,这些职业通路虽然都可以实现职业理想,但在时间、时机、难易等方面有不同的区别,这就如,你知道有多少条道路可以通达到职业理想,这是知识;而你可以选择一条捷径来向职业理想奋进时这就是智慧。

所以,当我们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时,重要的是在综合分析自己的情况下总结出不同的道路,在结合职业环境及可用资源等因素来做出最优的职业通路选择,我们要结合自己的综合因素去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途径,选择最佳途径是为了更快的实现我们的职业目标,从而最终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

只有实现了我们的职业理想才是我们最终需要的结果,只要这个最终结果一天没有实现,我们就不能懈怠。如有的同学的职业理想是销售总监,他选择这个晋升轨迹:销售代表、业务员-》销售主管》区域销售经理-》销售部经理-》销售总监。这个途径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为实现销售总监这个结果而服务的。但有些大学生在做了销售主管后,就没有向区域销售经理的意识和冲劲了,最终销售主管就成了他追求的职业结果了,那他的销售总监梦就自然落空了。

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追求上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要找一条最近的道路去罗马!

4、错把行业当岗位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许多大学生的求职简历上这样写着,求职意向: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单位,市政工程公司,与建筑相关的公司,其实他求职的是建筑这个行业。

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不能做建筑行业的所有工作?其实他根本不能,其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自己最擅长做什么。而最终录用他的是具体的企业和具体的岗位。没有企业目标还可以,但若没有岗位目标,他又可以做什么呢?又能做好什么呢?要知道企业录用的是能够胜任具体岗位的员工,如果你不具备岗位的任职资格,那企业又怎么会录用你呢?当大学生把行业当作要应聘的岗位时,暴露更多的是大学生没有核心竞争力,更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所以他们在求职时把希望更多放在了广撒网,捞大鱼,以为机会会更多,实则别人都不知道他能做什么,又怎么给他机会呢?

从这样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是他根本不了解职业世界的知识,甚至是职业世界的常识。行业和岗位是不同的,行业是最大的国民经济因素,而岗位是大学生你要效力的具体职位,具体位置,其实大学生的就业是就具体的岗位的,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在工作时其实要搞定的是具体一个应聘岗位,只要大学生掌握了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胜任了工作要求,那就是可以解决就业的问题的。当然了,如果你想要在这个圈子获得更大的发展,那你就要更加了解这个行业的动态和这个行业中一流的企业的动态,这样你就可以在圈子中得到稳定的发展的了。

5、错把就业当择业

校园中广泛流行宣传的先就业后择业口号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职业观念,我们都知道人的职业生涯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过多的时间用在选择职业上,而耽误了在适合职业上的奋斗时间。简单的说,如果我们把人的职业生涯的成功归纳为是选择适合的职业和在职业上有所作为的话,那这两个因素的总和就是人的总的职业生涯的时间,而大学生呢?在这个问题上就是,大学生没有把选择适合的职业更多的放到大学时代,而是转移到了毕业后,而大学时代也是可以并完全可以解决这个职业选择的问题,这就无形中延长了大学生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时间了。

其实在我们有限的人生旅途中能够实现职业理想,并不是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更多的是在于你没有做什么。只有你把所有精力、时间、资源都放在职业理想上,那职业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就是说,在职业发展上有所不为才会有所为!

大学生确定职业理想后,就必然会涉及到具体的行业、职业,而我们的发展更多的是从具体的职业上入手,那不可躲避的问题是,当我们大四毕业时,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从实现职业理想的角度看,我们所做的工作一定要与职业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否则,所做的工作将不会对职业理想产生支持,那实现职业理想的日期就遥遥无期了。

所以,我们要选择与职业目标相关的岗位工作。但相当多的大学生把就业当作了择业,他们以为 做着工作总会学到些东西;其实不然,在职业发展这个层次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都错了,那走的路越远不是离目标越远吗?

6、错把择业当专业

在大学生就业时我们会看到一个误区,那就是在选择职业时会拘泥于所学的专业。其实在专业相关性的角度上来说,选择与专业比较相关的职业当然对职业前程有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出现的问题是,大学生在一开始选择的专业就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等内在适应性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所读的专业很可能不是最适合其本人的,如果这第一个选择就是错误的,那就没有必要再坚持接下来的第二个选择,否则就是错上加错。

其实,只有当我们的职业理想及由职业理想转化的职业目标与我们所学的专业高度相关时,专业才是影响我们择业的关键因素,否则,就不必被所学专业所限。我们没有理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职业理想上所指的专业是你日后要从事职业的知识,所以它可能是你现在所学的专业,也可能是你喜欢的专业,你改学的专业等,总之,是能够实现你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所以当我们的职业理想并不是我们所学的专业时,我们就不必被其所约束。要知道,在职业理想的角度上,我们所做的就是我们所愿的,我们所愿的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所谓的专业对不对口,只有在和职业理想相联系时才需要我们去考虑的问题,而非按所学专业的职业前途去选择自己要做的工作。

如果说高考时我们因不了解自己不懂得规则而错选了专业,那在大学毕业时的选职业就是我们第二次给自己新生发现自己的一个机会。所以说,如果我们当初所学的专业不能够满足我们的理想和追求,那我们完全可以在毕业选择职业时再次给自己与理想接近的选择。

7、错把专业当能力

在大学生求职时,他们的简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能力或特长栏上会把所学专业及课程写上,这体现的一个很明显的误区是他们把所学的专业当作了自身的一种能力。

其实,我们所学的专业只是我们在高考时所填报的志愿,这其中蕴涵着我们的追求和兴趣,但更多的却是盲目和无奈。专业只是一种知识,一个社会分工的特定领域的系统集成的理论知识及方法,但它却不是能力,更不能够代表什么,当然,在理论的学习会有一些解决实际操作的方法,但这并不是你专业的全部,而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再加上教材的落后教法的死板都给实际不多的能力部分达了折扣。所以大学生在制作简历时,不要说你的专业学了什么,更不要说你在大学中真正的学到了什么,而是要先看看你所学的专业是不是你喜欢的,是不是你日后要从事的。

能力,是你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智慧,但并不是说,你具备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就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了理论知识,最多是个储藏库的作用,但可以拿出多少,运用多少就看能力了。打个比喻来说,没有人比百科全书知道的更多了,但你却没有看到它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吧!

如果你所的专业并非是你要从事的,那无论你的专业知识学的多么好,它都不是你的能力,因为它对减少你的岗位差距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更不要指望用你的专业来打造你职业理想的核心竞争力了。所以当你在求职简历写上你专业所学的课程是要慎重的。因为并不是你所学的专业就是对你所求职的任何岗位工作都有支持的,所以不要泛泛的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当作我们求职时的砝码,更何况你对专业的学习还不是那么精通。

8、错把知识当技能

这个误区在于大学生把掌握的外语、计算机理论水平当成了操作的技能,或是混淆了两者间的区别。

其实,你具备了外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只能说明你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些基本要求,尤其是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下的级别更是要一定的不同。而企业在招聘更注重的是你的实际技能,而不是你所获得的证书,当然了,没有一定的技能水平你也不会通过考试拿到证书。我们这里有袄强调的是,在简历中你最好把级别的理论认证用实际的数字或事例来说明,如:你可以把外语水平描述为翻译了一些外文文章,或是曾与外国游客对过话等,把计算机水平换算为每分钟打字80个, 可以操作并可以制作一些办公文档这样更具说服和直白的表述。

所以在我们应聘目标岗位时,就不要再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当作岗位要求的操作技能了。其实做任何的一个岗位工作,除了要求你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而只有当知识转化为技能时我们才可以安身立命,才能够谋求更大的发展。

知识更多表现为你知道什么?你理解了什么?而技能则表现为你会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有一技之长,我们就可以存活于世,但只拥有知识却做不到,除非你把知识当作你向学术领域发展的砝码。但目前的许多大学生缺少岗位所要求的必要操作技能,而且他们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所以当企业询问他有何技能时,他就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回答上来了,结果自然就被淘汰了。

9、错把兴趣当工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一些得以娱乐放松的方式,但现实中却有些大学生却把这种兴趣爱好作为选择职业的关键因素,或者被兴趣爱好所左右,在找工作时发现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相关就不找或是以此为借口来推脱自己不想做的工作,这种误区在十分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

其实,兴趣爱好是我们享受生活的方式,在兴起爱好中我们找到了事业、爱情、休闲三者间的平衡,才不会由此产生人生的不快。而一旦当把兴趣爱好作为工作后,我们人生的三角平衡就被打破了,由此你就会感到一定的烦躁,通常当你把兴趣定位于工作时都是很辛苦的,因为你已经把休闲转变为工作了,没有休闲的情况下会加速你对所从事的各工作的厌倦和讨厌的。这个世界,能真正的把兴趣爱好当作工作的职业或许只有这样三种人:科学家、艺术家和妓女。从中可见能把兴趣和爱好作为职业的人是很少的,也是很难的。

其实兴趣、爱好真的不一定是适合我们的职业。在职业发展上,我们要知道,喜欢是一回事,胜任是一回事,选择又是一回事,可以说,按照自己的兴趣所选择的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和发展的程度,但其也不是绝对的影响因素。所以说,影响我们选择职业与胜任工作的不是兴趣、爱好或者性格,这些内在因素最多是不能让我们做得更好,但却不能决定我们是否能做及能否做成,只不过你要付出的更多而已。但如果你把兴趣爱好与工作职业合一了,你就忍受工作中的更多寂寞和孤独,而你也要找到另外一种平衡的方式,否则你的心理将不堪重负产生一定的职业心理问题。

10、错把经历当能力

一些大学生确实也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如做过家教,促销员,服务员等,但在毕业之际他们将其当为自己的能力去写。其实这些实践经历可以给大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但这些实践经历却并不一定就是大学生的能力。因为在职业发展的问题上,经历并不一定就代表能力。

经历只能代表你的过去,是过去你所做事情的综合,经历只能说明你曾做过什么事,搞过什么活动,是一种过程性分散性的实践活动的时间上的总结。能力则是在你的经历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核心优势,你是把事情做的怎么样,做的有什么成果的一种结果性总结。由经历到能力是需要一个转变的,也就是说经历仅仅提供了一个增长能力的平台,但至于能否转化为能力就是个未知数了。

每个人都有过去的经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此形成能力。其原因要么是你没有相对专注的做事情,分散的实践事件难以在一个领域得到专一的发展;要么是你在所做的事情中没有注意去培养核心能力的意识。总之,经历并不一定就是能力。所以,给我们大学生的一个教训就是,没有方向的盲目去做许多不相关的社会实践并不能形成你所期望的能力。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