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读后感1500字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人民教育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我是从2010年开始读《人民教育》的,到现在为止已经读了十几期了,其内容之真实,材料之实用,道理之深刻,真情之动人,让我获益匪浅。

《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这篇文章作者是孙双金校长,他提到: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并且作了深刻的阐述,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最深,作为中文系毕业的我,对书籍有着特殊的感情,从不读书到想读书,从广泛地读到有选择的读,中文这个专业给我提供了知识的平台,给我创造了读书的条件,所以一直到我参加工作,我也不忘读书,而且还让我的学生读书,因为我从中获得了快乐。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卷有益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有谁开卷了呢?又有谁开卷后得到益处了呢?我们都在为自己的事情而整天忙碌着,往往忽略了读书的时间,更有的人认为读书没有意义了,这就大错特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而孙权的一句话最终说服了他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意思是说,读书并不是要成为博士,而是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历史,丰富内涵罢了。的确,读书并不是让我们成为多么渊博的宿儒,多么有名的学者,只要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素养,从中得到益处就可以了。

一、结合自身,有选择的读书

孙校长结合自身,认为应读三种书。其一,要读本专业的书籍。他说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让我阅读的根系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学书籍的沃土之上,汲取丰富的人文营养,滋润我的心田,丰富我的思想,放飞我的情愫。孙校长的一席话让我感同身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虽然自认为读了很多书,但有时还是觉得知识匮乏。有时想给学生讲点什么,但脑子里材料不够,有时是一个个片段,连不起来。究其原因,第一,读书时不够认真,光读书不思考,以致读完印象不深。第二,读本专业的书少。所以我更应该多读本专业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素养。其二,要读大教育的书籍。孙校长说学愈博,思愈远,学问逾是博大,教育的视野就愈发开阔。的确,读书越多,视野越开阔。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要读好本专业的书籍,还要读教育类的书籍。从中学习教育方法,明白教育的真谛。掌握教育的规律。其三,要读哲学美学的书籍。因为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哪个出自哲学家之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培养人才为最大己任,而培养人才就得先了解人,洞察人的本性,而对人性的研究就首推哲学了。因此,读哲学可以让我们的人生美好而有艺术,从教育人生走向艺术人生。

二、读书要学以致用

书籍是哺育心灵的乳汁、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是传承文明的桥梁和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们获取各种知识、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可有一些人,就是坚持认为读书无用、知识无用,但我以为,那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有用在哪里。一个人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在一个进取的、发展的社会中,如果没有知识、没有修养、没有往前走的意识,就没有竞争力了。你甘愿成为一个没有修养、没有人生目标、没有职业规划的人,那么可以讲知识无用,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知识追求、有职业发展需求、希望提高职业竞争力的人,那么这个读书无用就不攻自破了。你把眼睛一闭,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珠穆朗玛峰,你可能这辈子都不需要了解珠峰,这辈子都不需要攀登珠峰,但是珠穆朗玛峰仍然耸立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一些人坚持读书无用论,作为个人立场是可以容忍的,不认同人类的绝对价值,那是你个人的选择,但人类的绝对价值不会因为你个人改变。

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书读多了,书读活了,才能学以致用。

三、在书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读书

我喜欢读书,读书能让你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味生活中的各色景观。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事不同的事,有开心、也有不开心、有喜欢、也有不喜欢的种种事情,每当我遇到心情不好或是不愉快的时候就会特想看书,读书让我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一本好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他人生沉思后精心筛滤过的自我陈述,所以经常读书是一种完成思想成熟的捷径,可以让你看到、学到很多你不懂的东西。可以让自己丰富了自己、升华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当阅读时,我会抛开一切的烦恼,就好像是被作者悄然的带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境界里自由漫步。在无数个夜晚里,与一位长者展开了平静深远的交谈,驰骋古今、横跨时空与地域。感觉长者充满智慧且言语坦诚,他的思想就会慢慢溶入到我的心灵深处,字字叩击着我幼稚的灵魂。潜移默化中我对世界万物的着眼角度开始发生变化,我会用心去体会人生的真正含义,能够快乐积极地对待生活。

读书不是一种负担,反而会让你减轻负担。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沏一杯香茶,坐在自己安静的书房,手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读着令人陶醉的文字,其乐融融。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后感1500字《为人民服务》


记得在上初中时学过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一课。说实话那时的学习是赋予形式需要,不仅要读,还要滚瓜烂熟的背,背是背出来了,但是其真正的意义根本不懂。今天重新读《为人民服务》深有感触。

服务人民群众,是中央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的目标要求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获得生机和活力,从而永葆党的先进性。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是共产党人践行党的宗旨,永葆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以及党自身的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历来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只有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党为群众服务和党通过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心系群众,办实事,求实效。要切实抓好群众所关心的工作,努力营造广大群众能安居乐业的环境。凡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制度和规定的出台,都要看群众是否赞成,是否满意。对于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都要给予主动的关心和切实的解决。二是走进群众,知实情,增感情。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形成情系基层、服务群众的良好风气。三是引导群众,顾大局,树新风。要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引导群众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理顺情绪,维护大局。四是贴近群众,抓载体,求创新。组织群众性、抓好公益活动和经济工作,加强引导,给予支持,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使这些组织和活动成为不断增强党的影响力、凝聚力的有效载体。

对于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来说,为人民服务就是不仅在社会上要做好事,而且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这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党的宗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仅要牢固树立这一思想,而且要在自己的一生中奉为座右铭,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是永远需要倡导的一种精神,是全社会需要倡导的一种精神。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就是为广大师生服务,我们的一切工作应为教学服务,服好务。广大师生的满意与否就是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作为教师的共产党员,就是要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品学兼优下一代。只有这样党、国家、人民对我们的工作才放心,我们也才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这就是为人民服务在教师岗位的具体体现。

当前,现实生活中一小部份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背离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表现在享乐主义,自私自利,以权谋私等,损害了党的形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纠正这部份党员中的错误思想,同时在广大的党员及领导干部中,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

对于我们这些在基层单位的普通党员,做到在企业中多出成果,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是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有了服务的本领,还要有奉献精神。记得,我们在六十年代初毛主席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雷锋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论事情大小,设身处地为群众做好每一件事。常言道: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为人民服务》之读后感1500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同志引用西汉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话,来说明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篇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作为教育全党树立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典范作品,激励着几代人。他号召全党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学习他忠于职守、工作不拈轻怕重、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死得其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三代领导人围绕这一宗旨都有精辟的论述。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告诫全党要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思想。他还曾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作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论断,鲜明地提出人民利益标准,并使之具体化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则再次指出: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三代领导人的论述中,为人民服务的主旨贯穿始终。

在本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人民服务》列为必读书目之一,在新形势下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认真的学习,结合目前的形势和要求,我理解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解决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正确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所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人民群众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所说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始终要使自己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及全部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共80多年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了几十年社会主义的前苏联一夜之间分崩离析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结合本职工作,我认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围绕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实现学院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为学科建设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生培养工作服务,为对外交流合作工作服务,为学院的事业发展服务。以人为本,在学院就是以教师、学生为本,管理者就是要尊重师生的民主权利,维护他们的尊严,关心他们的感情需要,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等,通过优质的服务,创造优良的环境,使教师安心教学科研,使学生安心学习成长,以最终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其次,要恪守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之责,深怀爱护学生之心,多办利于学生之事,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忧,尽心竭力把服务工作做实做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为学生服好务,把学生培养好,乃是我们的天职。

读后感1500字-教师读后感:《教育新理念》


《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两本书阅读后感悟颇深。从这两本书中,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阅读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 ,这两本书让我触动,更让我深思 。也让我深刻地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知识武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以问题为纽带教学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提示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才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目前,有些教师们也迷失了方向 ,把握不住了重点 ,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孩子们学会了什么 ?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通过学习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1500字


  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一书,全书有八章,但与其他教育书籍不同的是,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而纷繁多样的师生现实生活,与我们的教育实践更为贴近,看来感触更深。书中让我深深感受到的是,孙老师对学生那份浓浓的爱心。正如本书封面上写到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好恶将回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也正是这个原因,孙蒲远老师的感伤人格对其学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力。这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学,也是新的教育诗篇。
  孙蒲远老师的教育特色,在细微之处求效果。多年以前,孙老师发现学校给三好学生颁奖状时,校长双手把奖状递给学生,可有的学生却用一只手把奖状随意抽过去,晃晃悠悠地下了领奖台。孙老师感到难受,她认为,这不是孩子的错,是班主任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从此,她开始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双手接物的行为习惯,并且每天训练。每天发作业本时,孙老师总是双手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忘了,单手来接,她不会递出去,直到学生伸出双手。久而久之,她的学生们形成了习惯,递给来势的哪怕是一快小小的橡皮,也一定用双手来递。孙老师相信,这种良好的习惯会使孩子很有教养的对待长辈。
  首先引导学生及家长特别注意欣赏和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这几乎成了孙老师的第一法宝。


她说:“老师在班上常说什么,常做什么,对集体舆论起着导向作用。你常常看到同学们的长处,常常强化这些地方,同学们的情绪就会是愉快和稳重的。”人人都喜欢听好话,没有一个人愿意整天被包围在批评与指责中。我们班就有一个软硬不吃,经常控制不住自己行为的小男孩。确实这样的学生着实让我头痛,但与其整天他惹事,我来应付处理,还不如抓住教育的主动权,放开胸怀给自己一点信心,更给学生增加自信心。于是,我试着观察学生各方面的闪光点,一但发现优点,就以各种表扬的方式有书面的,口头的;个别的,集体的等等,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对班主任有了好感,老师所说的话就更有分量了做起工作来就变得事半功倍了,。正如孙老师说的:“老师对他的充分肯定,往往可以激励他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老师的一次赏识,也许就能引起他创造的源泉;老师的一句鼓励,足可以唤起他抬起头走路的自尊;老师的一句赞扬,说不定就点燃了他内心要求上进的火花。”善于把表扬作为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教师,就意味着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因为这样做,容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变。
  其次要培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习惯,努力形成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班风。孙老师在讲到有关批评学生的话题时说:“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批评吗?不是!没有批评就等于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清其要害,是在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对别人、对自己、对集体有什么不好。”孩子在犯错误中长大的,但这并不等于错误无所谓。


能否认清是非对错,是能否成长进步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一看到学生违规就气不打一处来,批评了再说。其实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每次违规的背后肯定有一个理由,而班主任在下结论之前应该了解这个“理由”。老师可以将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感受说给学生听,用以感化学生。
  读完《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我受益匪浅。当然,孙蒲远老师在树中所体现的教育智慧,不是我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得了的,这是一本通俗易懂,却又包含深刻教育内涵的班主任教科书,正如孙老师在后记中写的“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当我看到胆子小的孩子变得开朗了,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文质彬彬了,不爱学习的孩子知道主动写作业了,情感淡漠的孩子变热情了……都会从内心产生由衷的喜悦。”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老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一书,全书有八章,但与其他教育书籍不同的是,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而纷繁多样的师生现实生活,与我们的教育实践更为贴近,看来感触更深。书中让我深深感受到的是,孙老师对学生那份浓浓的爱心。正如本书封面上写到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好恶将回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也正是这个原因,孙蒲远老师的感伤人格对其学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力。这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学,也是新的教育诗篇。
  孙蒲远老师的教育特色,在细微之处求效果。多年以前,孙老师发现学校给三好学生颁奖状时,校长双手把奖状递给学生,可有的学生却用一只手把奖状随意抽过去,晃晃悠悠地下了领奖台。孙老师感到难受,她认为,这不是孩子的错,是班主任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从此,她开始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双手接物的行为习惯,并且每天训练。每天发作业本时,孙老师总是双手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忘了,单手来接,她不会递出去,直到学生伸出双手。久而久之,她的学生们形成了习惯,递给来势的哪怕是一快小小的橡皮,也一定用双手来递。孙老师相信,这种良好的习惯会使孩子很有教养的对待长辈。
  首先引导学生及家长特别注意欣赏和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这几乎成了孙老师的第一法宝。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