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研究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研究,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在该学科的重视程度、职 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课程教育的本土化程度、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急需通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宣传和师资队伍建设、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职业测评体系、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模式等途径来进一步完善,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

自教育部颁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高教司(20xx1 7号)以来,为了帮助大学生理性规划人生,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各高校积极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超过了80%,约90%的学生能够在规划书中对自我进行客观分析和认识,仅有15.7%的学生表示收获不明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确立更加理性的职业定位.增强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自信心,进一步明确自我目标,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基础各异,教学效果有很大差别,因此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将对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用性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在教师配备和进修学习上,很多高校没有专职的师资队伍,多由本系辅导员或年轻教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科学的操作技巧,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据邱慧青老师调查,59.19%的学生认为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理论和经验的指导教师 -;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课时间短,学生只能从理论上完成简单认识,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学习;三是措施落实与监督管理不到位,虽然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很多高校并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专业课、公共基础课进行同步管理,对教师在该课程的授课方面疏于监督,对上课的效果很少过问。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薄弱。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校就开始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系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从美国职业规划课程的整体结构来看,其内容详实,结构严密,由浅入深,南表及里,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有效地避免了大学生到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就业的临时抱佛脚现象,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时代的职业规划周期,实现从学习生活到工作生涯的过渡,打下终生受益的职业发展基础。 J丰目比较而言,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淡薄,社会关注度低,起步相对较晚。就目前来说,我国的中学阶段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习和教学以升学为中心,以提高考试课程的学习成绩为目标,没有开展相关的职业规划教育,学生疲于考试竞争,在填报志愿时很少或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倾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缺乏。进人大学后,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到位.认为学和不学一个样,即使在课堂上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也只是把这一课程作为拿学分的手段,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规划和指导自身未来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专业针对性不强。在美国,其职业规划课程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包括案例分析(ease analysis)、团体训练(worshops)、网上支持(websupporting)和阅读指导(reading guidance)。丰富的教学方式克服了传统讲授法的枯燥和抽象,营造出浓厚的集体氛围,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也极大的提高 教学效果。 怛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多为大班集中授误,对学生的教育也仅仅局限于教师满堂灌式的单项教学方式,缺少联系实际和个性化指导,案例分析不充分,学生参与性不强。据了解,圾少高校为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安排教师、场地、课时、服务网络,大学的现有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满足学生差异性的实践需求,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与过渡。宋慧敏老师对此做过一个调查,在回答教师授课时所针对的专业这一问题时,有37.9%的同学认为所针对的专业是大学所有专业,32.2%的认为是大学主要专业,只有14.6%的认为是本学校专业和14.2%的认为是本学校部分专、 。HI(四)课程教育本土化程度不够。职业测评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首要环节,关系到整个课程实施的效果与成败,而目前我国高校所使用的测评体系大多源于国外,有的甚至照搬照抄,缺乏与我国社会和大学生个性特点相匹配的测评体系,在实际测评中,导致很多测评结果脱离我国的实际,从而影响学生与授课教师对该课程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以及授课方式很少考虑到本土学生的实际特性以及专业特色,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着物是人非、不伦不类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的质量。

二、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宣传,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理念一方面,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多种途径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和高校等相关群体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逐步形成社会高度关注、学生及早着手和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建议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建立和健全公共的、开放的职业测评机构,随时满足人民的测评需要;在中学阶段开设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养成其及早树立人生理想,合理规划,科学奋斗的习惯。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未来决定于自己手中,提高其科学合理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的主动性。同时,把整个大学期间作为一个开放性、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指导,使学生在校期间全面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教育,通过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加大对该课程的投入力度,在硬件上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咨询辅导室、信息查询室、面试模拟室等,满足该项课程顺利开展的基本需要;在软件上,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做好教师队伍的管理,定期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理论和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确保一线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时更新、文化素质稳步提升、工作方法不断改进,使其能够结合时代特征、地方性差异、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与指导,实现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建立多样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生涯与职业意识的培养、就业能力的提高、求职过程的指导是所有大学生的共性,而在自我认知、职业定位、生涯规划方面学生的需求各有不同,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坚持普遍指导和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共l生安排相同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在形式上可以采用集中讲授、专题报告等形式对其进行生涯与职业意识的培养、就业能力的提高等教育;根据专业、个性等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职业定位、自我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等方面进行分散的小型辅导、一对一个性化咨询,使共性与个性协凋发展,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另外,还可以结合学校办学特点,邀请校外经验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校友等,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心理测验、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名校铝师、名企名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难点问题的剖析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实况,进行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四)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职业测评体系国家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我国职业教育测评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成立科研攻关小组,推进我国职业测评体系尽快实现新突破。相关学者要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及当代:赶学生的特点,通过实践论证,不断创建和完善基础性的职业测评体系, 不同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学生的特征,对基础性测评体系进行实用性改良,积极推进测评体系的特征化、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种类、性格、区域的人群,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测评体系,以提高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

FwR816.Com编辑精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思考


在面对就业压力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是短期性行为。高校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在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以提升学生就业的科学性的实效性。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后首批大学生就业数量的剧增和非典造成的需求波动,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解决大学业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舆论的热点和高校及相关部门工作的焦点。许多高校在学生毕业前夕,纷纷组织各种途径(如组织各种就业洽谈会、见面会,建立就业网,开展了网上求职、对口沟通等多种新形式),可谓十八般武艺全上场,意图提高学生就业率。同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在政策扶持、信息服务、观念引导、市场拓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逐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在以往观念中被认为是非正式的就业岗位,也已经进入大学生求职的视野。自主创业、合作创业也成为部分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国家工商总局不久前公布的《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更是以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但尽管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措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各方的努力可以部分缓解矛盾,却难以在短时间内予以根本解决。对此,笔者以为,就业不应只在大学生毕业前夕才大呼狼来了的一项工作,而应当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跳出单纯从事就业指导服务的局限,应从培养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出发,把职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让学生能水到渠成式的面对市场。

一、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许多大学生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混淆职业与专业的区别,选择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在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高校应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他们逐步完成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但从现状来看,此项工作开展的并不容乐观,据一项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对工作的适应性。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职业生涯规划虽受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制约,但更多的是受大学生个人自身素质影响,因为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社会或学校强加个人身上的实施方案,而是当事人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但由于我国长期受包分配思想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手段落后,更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随着社会形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利益主体等方面的多样化,高校应建立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多方面对大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 职业生涯规划应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虽然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原因是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们只学到书本知识而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团队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认识,而且对未来的发展盲目,没有规划。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高校该如何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呢?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步骤:

1、评估自我。评估自我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如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等,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评估自我时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达到设计高度适宜。

2、正确进行职业分析。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职业区域可能是城市,也可能是农村,可能是经济发达的特区,也可能是经济一般或贫困落后地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比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的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仅看重单位的大小、名气,而要对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比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行业的非正式团体规范等;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除了解所需要的非职业素质要求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除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

3、确定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利益的职业都是正确的,因此,大学生制定职业目标时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有现实的可行性。目标又分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短期目标则一般是近期素质能力的提高等。

4、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般来说,大学生应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5.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在确立了职业目标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没有行动,目标无从实现,因此,要指导大学参与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的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内容。当前,大学生进行的职业训练较少,其实高校可以利用许多机会,如组织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都是职业训练很好的形式。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邀请成功的校友、校外知名人士等回校与大学生座谈交流经验;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形式,让大学生从事社会兼职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意向测评,开展职业兴趣分析测评等。高校要指导大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掌握职业技能,以便更好的开展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

6、评估与反馈。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在高科技信息时代,变化更是永恒的主题。由于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是无法预测的,因此,要指导学生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从而不断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

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贯穿于大学教育的过程,除了以上提了几个步骤,笔者以为,高校在指导学生就业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 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在大学阶段教育的全过程

既然是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除了要建立了相应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和职能部门外,还应该从大学生一年级开始,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当然,由于四个年级的学生的特点不一样,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也不相同。对此,笔者做以下思考:

大一:主要是要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学习专业的自学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将来制定的职业目标打下基础。由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大学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如果职业生涯设计离开了所学专业,无形当中增加了许多补课负担,个人的价值就难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人才库档案,记录学生的特点、兴趣、职业能力倾向等内容。

大二:要让大学生了解应具备的各种素质,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如鼓励学生参加兼职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如参与学生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同时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并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大三:由于临近毕业,在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准备考研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开始把目标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上,培养学生独立创业能力。如高校可以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实践工作;加强和已毕业的校友联系,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加大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等。

大四:是一个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应该都有了规划,这时可指导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除了常规的就业指导课,比如可以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各行业人才要求,让学生接受择业技巧培训、组织参加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等。最后,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发动各有效力量,如二级学院、辅导员等人员;同时要发挥学生宣传工作的有效阵地,如素质拓展实施中心,各类就业导报等,加强就业信息的交流。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大学阶段的规划只是一个起步,高校应把此项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共同探索,以提升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索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要求日渐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越来越关注。这些给我们的职业生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契机。为顺应形势,高等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切实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一、国外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比较借鉴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多已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系列课程。但职业生涯教育在国内开展的时间较短,离成熟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有很大的距离。国外尤其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在升学与就业指导方面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国外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早期性国外许多国家在中学教育阶段就设有职业设计辅导这一课程。在美国小学阶段就设有就业指导课程,让孩子从小就了解一些职业的内容和特点。这些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好的启蒙作用。当学生面临升学的时候,学校还辅以多种心理测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为学生的报考和学科选择提供参考意见。例如,美国的大学考试中心,就在学生报名时,在报名表上列有90道左右的兴趣测验题,每位考生必须做完这90道题,而后在入学成绩报告出来时,除了四项分数及预测外,还有对专业选择的建议,这些建议的来源就是兴趣测验的结果。

(二)完善而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美国构建了以政府、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完善而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政府的职能是组织就业调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全国通行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的网络平台。高校加强人才培养改革,强化就业过程指导。用人单位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这些机构与单位相互补充、协调配合,形成完善而高效的服务体系。

(三)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指导队伍在美国高校,对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专业化水平及素质要求很高,中心主任要求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硕士或博士学位;就业顾问一般要求具有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专职工作人员也需要获得辅导学、咨询学等硕士学位。同时要求这些工作人员还要有经商或从教的经历,还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广博的社会知识,要与企业、社会团体有密切的接触和了解等等。

(四)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美国,各高等学校均有一批长期保持密切联系的企业和机构,通过这些机构为学生提供实习、工作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也为给学生和企业提供相互选择的机会。在就业指导中,美国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美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牢固树立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的理念当前,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系列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学生也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有意识地寻求此方面的指导。但我国大部分高校注重结果强于注重过程,导致大部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只起到了临阵磨枪的效果,不少高校为了提高学生一次就业率,只在大学四年级时密集地开设一些讲座或者开展系列专家咨询活动,忽视了整个大学期间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没有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当做一个重大工程,一个系统工程来规划和实施,这种短期目标行为,没有可持续的发展性。学生只是部分地了解了职业选择的知识,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几年来,我们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以学生为本位,立体化、开放式、递进性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坚持差异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分阶段制定教育目标及分阶段制定实施途径,对学生进行全员性、全程化、全方位的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从入学的那一天起,牢固树立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理念。通过大学四年全过程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认识未来从事的职业,学会、掌握职业规划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实现人职和谐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育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全过程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在工作实践认识到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建设,首先,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开展的较晚,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要想让学生了解它、接受它,应该通过一些国内外成功的案例,配发相关的介绍性资料,让学生从陌生到了解,再到深感必要的转变,促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要科学地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大学阶段不是职业发展的实施阶段,而是职业发展的准备阶段。

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不能简单地照搬目前社会上出版的各种职业规划和职业辅导方面的书籍。要按照系统性、阶段性、连续性目标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除了要涵盖学生应掌握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外,更应该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切实帮助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另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隙对接。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实行大学职业生涯教育实施方案二年一修订,四年一优化的管理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教材的编写,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实际,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距离,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需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实施分阶段教育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大学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实现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实施分年级、分阶段进行,对不同阶段,教学内容要各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比如,一年级是准备与适应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普及知识教育,进行初步的测试与心理辅导,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职业,树立职业观念、目标,增强竞争意识,为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二三年级是调整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将职业生涯相关的理论课程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在学生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介绍相关企业的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对自我知识、能力、素质的了解,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大学四年级是成熟与职业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测评、提供信息与咨询、设立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修正就业观念,进行分类指导,从而作出科学的职业选择,找到理想的适合的岗位。另外,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分阶段的咨询辅导。

(四)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总会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与盲点,即使通过科学的测评系统也不可能完全地、充分地认识自我。任何规划与认识都来源于实践,而且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能更好地把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相联系,促进学生对社会职业环境及自我能力的了解,在实践的检验中反思、修订职业生涯规划,使之更加完善。

为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高等学校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合作关系,把学生生产实习与承担生产单位的生产任务相结合,使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选题大部分来自生产实际问题,实现培养过程和工程实际的对接。通过产学结合使学生参与工程,完成生产任务与科研任务,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将能力内化为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成长。同时,应积极邀请企业经理、总工程师层次的人员来学校当兼职教授。一方面,把工程实例、工程精神带到校园;另一方面,邀请他们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使人才培养更接近工程实际,学生能够较早地融入工作环境中。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高等学校还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特别是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实际需求,在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检查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否合理,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促进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五)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些都对职业生涯教育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立一支数量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是职业生涯教育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实现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首先要充分挖掘校内现有师资资源。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全员性和全程性的教育,要覆盖在校的所有学生,要覆盖其大学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仅仅凭就业指导教师无法完成这种全员性和全程性教育,必须积极培养相关专业教师、辅导员等,他们在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学校要为他们制定详细的教育培养和训练规划,创造、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尽快掌握职业生涯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指导质量和水平。另外,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教育学或心理学专家学者、企业经理、校友等来校做兼职职业指导客座教授。通过以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中心为主体,其他院系教师、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协调配合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为学生提供科学、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评价体系建设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大学生在对待自己心理上的自我,即内在自我,如性格、兴趣、意志等方面;在理性自我,如思维方式、思维方法等方面;在社会自我,如责任、权利、义务等方面存在很大程度的感性和主观色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仅仅依靠学生自己的认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引进人才素质测评技术,通过科学测评提高自我认知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心理、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在选择职业生涯测评系统时,必须选择与国内学生特点结合紧密、效度较高的测评系统,通过专业人员做测评与解释,形成一份完整的测评报告。在测评报告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组织学生向父母、老师、同学等了解他们眼中的自己,得到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学校要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与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发展道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是大学生职业的一个起步阶段,但对大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高等学校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

体育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自我分析

一直以来,我都处于一个比较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开始也就一直很喜欢这样一种自由的感觉,这也就造就了我向往自由的性格,不习惯紧张拘束的环境。因而,在学习方面的要求也不高,很多的时间都用来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同时,从小我的父母都很重视培养我的自理能力,长久地,也就养成了我比较自立的性格,生活上能够很好地自理,同时遇到了困难也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解决,很少让父母为我的事情担心。因此,在性格上我有很大的两面性:在平时,很少去主动地接触那些陌生人,也不爱说太多的话,喜欢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使得在一些需要表现自己的场合上,比如面试、一些集体活动等,我不是能够很自然地去表现自己,不是能够放得开。

我的兴趣广泛,篮球、足球、音乐、游戏都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人认为,尤其是在高三的时候,搞这些东西只是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但我自己一直都认为这些活动对培养一个人的性格品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参加体育运动能让我懂得坚持与团结,聆听音乐让我领略静谧的魅力,适当游戏让我明白自我控制的重要。如果缺少这些东西,我的生活将是乏味的、将是不完整的。

读到大学,尽管在成绩上不算突出,还有之前少去主动和陌生人交流,也不太爱说话的性格,促成自己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不是很强。而的、使得在以前的许多活动中也培养了我较好的领导能力及团队意识,做事情有较好的预见性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但我同时又是一个比较急功近利的人,有点缺乏耐心,如果是在一个很长的活动中,就不能将最开始的那种状态一直延续,如果时间耗得太长,我也会觉得很疲倦。同时,细心的程度也会下降,不能保证有一个持续的好状态。另外一个方面,我的沟通能力还不是很强,在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时候,会有拘束感,不能很快地去融入那样一个集体。

二、专业就业现状及就业前景

1、就业现状

这是北京某高校对其体育专业学生做出的跟踪报告:20xx届极少数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其余毕业生基本上在从事与本专业联系并不紧密的其它行业的工作,甚至是与本专业毫无关系的行业,一切从头开始,职业发展前景不大。与20xx届毕业生相比,20xx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比较接近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慢慢地向体育健身市场贴近。20xx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前两届相比,就有了更鲜明的特征:

(1)就业率高。临近毕业时,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工作,甚至出现了部分优秀毕业生面对多家用人单位的邀请,难以抉择,只有忍痛做出取舍。

(2)就业质量高。一方面表现为工作岗位与专业比较对口,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越来越符合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另一方面表现为就业的单位都是全国知名的品牌连锁健身俱乐部,实力非常雄厚。

通过我们近三年来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越来越明确,人才培养方案越来越科学合理,贴近行业的岗位要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统计数据显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较单一,主要的就业领域是教育系统,两届毕业生中从事体育教育的人数分别为90.11%和91.30%,平均90.07%,且主要从事中等和初等体育教育,在其他行业部门就业的人数很少,经X2检验,p 0.05,说明两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无显著差异。虽然体育教育专业以培养体育教育人才为目标,在教育系统就业是理所当然,但由于毕业生就业去向过于集中,就业渠道过于单一,势必造成就业竞争的加剧,增大了就业压力,不利于就业率的提高。因此,必须逐步拓宽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渠道。

2、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学校或体育俱乐部等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管理和健身指导等工作。

前景分析

从用人单位情况看:

一、对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若在大中城市的高等教学科研单位就业,均要求毕业生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且大多需求优秀博士毕业生。而大中城市的中等教学单位,待遇较好者均要求毕业生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部分重点中学甚至需求博士毕业生。

二、特别看重毕业生的专业,必须是用人单位所需的专业。由于该专业就业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形势,故用人单位除了要求毕业生拥有良好的名校教育背景和高学历之外,对专业对口程度要求十分严格。

三、看重复合型人才,既注意考察毕业生学习成绩、在校表现,还要求英语四级且现基本倾向于英语六级,计算机能力国家二级以上,取得双学位相对更受欢迎。

四、用人单位多要求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求职者,这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所不具备的绝对劣势。若在上学期间从事比较多的与体育专业想对口的工作,在应聘时往往更占优势。

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个人资料

姓名: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2年1月

性格:内外向 兼之

学历:大学本科一年级

专业:社会体育

座右铭: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二、大学毕业后的十年总体规划时间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社会体育专业)

前言

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

美好愿望: 希望以后可以有个自己的公司,或者可以拥有一家自己开的健身俱乐部

职业方向: 公司里的体育顾问、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老师

三、自我盘点 :

(1)性格品质:自信心强,肯吃苦;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待人真诚,能得到大部分人的尊重;

(2)个人素质:兴趣广泛;适应性较强;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语言逻辑性和表达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预见性和团队意识等方面均有所表现;

(3)气质:自我形象较好,谈吐得体,具有一定亲和力;

(4)学习能力:领悟性较强;

2、优势盘点:

从小生活条件坚苦,让我养成了不怕苦的精神,创业是一个坚苦的过程,在这个漫长坚苦的过程中,它将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3、劣势盘点:

因为来自农村,没有经济基础,决定了我的事业起点相对言要低,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各类荣誉证书太少。

4、优点:

乐观,开朗,胆大,有一股不服输的屈气。

5、缺点:

做事不够细心,有时候也比较怀疑自己的能力, 惰性较大。

四、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

当劣势和缺点成为了你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时,就应充分得用你的优点,让其把你带出围障;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

五、 社会环境分析

1、一般社会环境: 电子、网络铺天盖地,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科技浪潮源源不绝,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形形色色人物竞赴出场,不禁感叹,这世界变化好快。

2、特殊社会环境:社会的发展,人们体育价值观念的转变,再加上《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法规文件在法律上的保障,使社会体育得到广泛的开展。社会体育专业是新兴专业,前景挺好的。而且随着20xx奥运会之后我国体育方向的转变全民健身的方向,我们社会体育的学生就业就好了。

六、角色建议:

父亲:目前,必须搞好学习,为以后找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多锻炼自己,让自己成为同龄人中的强者。

母亲:学习要认真,最好要考研。

老师:聪明、机灵古怪。

同学: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七、职业生涯规划

1、学习生活规划

在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计算机以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英语更上让我们无处不体会到它的重要,因此,在大学的学习规划上,我将这两科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在学习的同时,还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大学一年级:了解大学年活,了解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景,了解大学期间应该掌握的技能以及以后就业所需要的证书。

大学二年级:熟悉掌握专业课知识,尽最大的努力考英语4级。考一些跟自己的专业有关有用的证书。

大学三年级:着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同时极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尽量多体验兼职,积累工作经验,

大学四年级: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充分准备。

2、近十年的目标

20xx~16年: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

20xx~23年:贮备资金,积累经验;

2024年:了解市场行情;

2025年:筹划资金,办理相关的手续,准备建立公司;

2026年:拥有自己的公司或健身俱乐部

3、求职计划

(1)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是我们求职的敲门砖,是一个公司招聘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期间,拿到相关的证书。

(2)公司招聘人才看的不仅是文凭和证书,更多的是注重的个人的能力与素质,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同时,还在注重的是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3)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经验的缺乏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要想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就要在变方面占优势才行,所以,我们还要在大学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兼职来实现,但在其过程中,要懂得总结经验。

(4)一定要在大四之前把简历制好,留下更多的的时间来找工作。

(5)要时刻关注招聘信息,积级参加招聘活动,在公司选择我们的同时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

八、结束语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天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直总下去。

在这里,这份职业生涯规划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动才仅仅开始。现在我要做的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朝着这个规划的目标前进,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后的胜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论文


大学生的成长不同于其他团体成员。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学习直至就业,整个过程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学生本人,均需在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前提下,制定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在竞争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征是:对知识和成功非常渴求、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客观评价自我。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须形成一定的教育机制、管理措施和专业队伍,结合课程设置和学生发展实际,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能力、性格和兴趣进行辅导和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知主客观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有助于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且采取各种积极行动去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①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普遍表现出以下特点:

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大学生没有了中学升学的压力,紧张与繁忙之后是对自身的放松,生涯规划更无从谈起。很多大学生知道有就业指导中心,但仅知道这个部门负责统计毕业生信息、搜集并张贴用人单位信息、开设就业指导课等。一旦被问及如果自己在就业方面遇到难题,会咨询就业指导中心吗?回答往往不令人满意。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遇到就业难题首先选择咨询家长,其次是亲朋好友,再次是老师,最后才是向就业指导中心求助。这说明,就业指导中心在学生的心目中只是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机构,而没有起到给学生很好的引导和提供帮助的作用。

就业指导中心师资队伍不完善。据笔者了解,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有10多位,分别负责对外联络部、职业发展部、就业管理部、网络信息部、办公室等不同部门的工作,而且各部室的工作还进行了细分。而国外大学的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更好。比如哈佛大学共有12个学院,各个学院都设立了自己的职业指导中心;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高,很多人具有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博士学位;职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与毕业生学生比,数量多、工作队伍力量强大。另如,肯尼迪政府学院每年大约有500名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就有8名。

②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只是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对于如何开设生涯规划课,如何针对全校学生的普遍特点及个性特征整合资源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工作等,还不够重视。高校需要在提高学生认知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及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对生源及就业市场调查、总结和宣讲的力度还不够。如何建立起一个更加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来指导和支撑招生、就业工作,指导生涯规划课怎样开设,怎样引导每位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公司信息等,还有待高校做进一步的思考。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个性特征建立学生档案,档案除包括反映学生基本情况的客观资料外,还应以动态、发展的方式对学生的生理状况、思想品德、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职业志向等内容进行全面跟踪分析与了解。加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个体咨询,切实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意义

最初的职业指导是帕森斯(parsons)于1908年在波士顿为就业困难的社会青年提供的帮助。哈佛大学的职业指导培训则开始于1911年。

④国外的职业指导从此初见端倪,在大学或社会团体中被广泛用来规划个人的人生发展。众多理论研究成果与成功实例向我们说明,人生需要规划才能获得更大成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帮助刚入学的青少年确定未来成才目标,解决青少年学生在理想、信念和自我实现中的困惑,如自我迷失、对未来不确定、对生存缺乏安全感等,使学生能放眼未来并立足当前,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取得更高的学业成就。

⑤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用人单位选人的第一标准,其次是知识和能力。开设生涯规划课,督促学生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对学习生活进行安排,分阶段地发展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教导学生做人和做事,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标准,除去功利、虚荣和浮华的外衣,得到学术上、思想上和心灵上的真正宁静。

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择业、就业相结合。职业生涯目标确立后,有利于教师制定生涯规划课的内容和形式,更有利于学生有重点和有针对性地去发展。把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特别是与用人单位的实习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更清楚地定位自己,仔细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择业时就不显得盲目,能尽快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合理设置课程,将生涯规划课纳入教学计划。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要明确,学校的整改措施要到位、准确,学生才能自觉地用以指导自身的职业发展。其次,可以将生涯规划课设为必修课或限选课,丰富上课的内容和形式。在教师安排方面,由校领导或博士生、主管各二级学院的领导或者毕业生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在内容方面,除了介绍就业形势,还要对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引导。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按大学生感兴趣程度高低排列的职业生涯规划项目依次为:求职技巧;面试辅导;职业前景及行业资讯讲座;专家一对一咨询;职业测评;网络职业生涯规划辅导。⑥在上课形式方面,可以采用团队报告、印刷辅导书、职业生涯专家讲座、企业观摩等。最后,可以将服饰礼仪、人文素质修养、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等分章节编排在生涯规划课中,既整合了资源,又能给学生全面引导。

壮大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整合各种资源,优化队伍。高校应对就业指导机构加派足够人力物力,明确方向,划分任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多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整合各种资源,安排专业心理教师、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外聘企业家等经验丰富的人员给学生上课。上课内容可以加入模拟面试、强化求职技巧、锻炼临场应变力等实践活动。此外,可以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教育:大一时引导学生尽快转换角色,融入大学生活,尽快熟悉学校规章制度和校园环境,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及比赛;大二时除了担任各社团干部干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外,还应该把能力延伸至社会进行锻炼;大三时确立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比如考研、出国或就业、创业等,并开始做准备,同时在假期制作好自己的简历;大四时整合自身学习成果,整理人脉资源,主动出击,寻找就业机会。

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服务于社会。学校要清楚地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在生涯教育中,明确规定学生每年应该做的事情。无论是送学生到校办企业或实践基地实习,还是把企业请进来,与企业长期合作办学,都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生活,使学生更有学习热情和干劲,也更能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引导学生。多数大学生对社会缺乏充分了解,社会阅历比较单薄,容易受家庭、亲戚朋友和同学的影响。⑦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这要求学校教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学生毕业前,由二级学院毕业生辅导员写一封给家长的信,提及当今就业形式和学校就业情况,谈及家长正确引导学生就业的重要性,提出对家长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和给出好建议的希望,从而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互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

建立职业生涯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及生涯规划课的实践,学校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生涯评估体系,使就业指导工作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并不断进行研究、创新和实践。此外,要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当前形势的熟悉程度、对课程设置的建议以及最关注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要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建立档案,搜集学生就业建议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及资料,确保就业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考虑的问题


1.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2.自我评估。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

3.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环境因素评估主要包括:

(1)组织环境(2)政治环境(3)社会环境(4)经济环境

4.职业的选择。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正如人们所说的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由此可见,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

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呢?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1)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2)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3)特长与职业的匹配

(4)内外环境与职业相适应

5.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在职业确定后,向哪一路线发展,此时要作出选择。即,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管理路线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须作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

通常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2)我能往哪一路线发展?(3)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

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

6.设定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只有树立了目标,才能明确奋斗方向,犹如海洋中的灯塔,引导你避开险礁暗石,走向成功。目标的设定,是在继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后,对人生目标做出的抉择。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一至二年,短期目标又分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三至五年。长期目标一般为五至十年。

7.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8.评估与回馈。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