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之路,不要被“职场小说”忽悠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走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之路,不要被“职场小说”忽悠,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职场小说缺失了什么?》,指出了一个新的阅读现象。对此文学批评家与传播学者的观点是:新的经济环境与生产方式造就了白领新人群,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生存与拼搏的他们,并没有更多前人的经验可资借鉴,杜拉拉等职场小说的热销反映了他们心理上的巨大需求。然而,职场小说毕竟虚构大于真实,其一味强调的人际关系更不可看作职场指南。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职场会更可怕。

杜拉拉,这个显然出于随手拈来的可爱而又淘气的名字,成了一代白领的形象代言人。不仅成千上万的白领在杜拉拉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连许多在校大学生也把自己在校内网上的网名改成了杜拉拉,希望在未来的职场中有杜拉拉那样化险为夷、步步晋升的好运气。

然而,在此类小说的封面上,中国白领必读的职场谋略小说、解密职场江湖、全面解析职场生存法则、职场有政治,你执黑,我奉陪,以及格子间的无烟大战,美丽背后的权谋等宣传文字,让一些人文学者感到不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对记者表露了他的担忧:这些书看着玩是可以的,说教人智慧那是胡扯,不具有可学性。其中复杂的人际关系、阴谋重重的办公室政治、厚黑味道的职场哲学,代表了中国文化中不太好的一个方面,并不值得提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研究所所长蒋原伦表示:刚入职场大门的毕业生不应误以为这就是就业指导或成功秘笈。

职场真的这样黑?现象和法则被夸大

假如销售讲善良,各支持部门,包括HR(人力资源),指望什么发年终奖?这是《杜拉拉2华年似水》开篇的一句反问。在职场书中,此类格言警句比比皆是,让许多初入职场的新人醍醐灌顶。

然而,一些工作数年的白领告诉记者,这些法则过于片面和夸大了。

职场就是有着同样利益的人在一起工作,当利益点不同的时候,自然就出现了分歧,可能会出现跳槽、炒人或者暗算。所以书中强调个人奋斗和自我保护,淡漠团队精神、坦诚、善良这类合作性因素,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位在知名外企做HR的白领曹小姐告诉记者。她说,在她就职的公司里,工作是工作,私底下我们同事之间还会有以家庭为单位的聚会,也会有活动,所以公司的氛围并不像书中写的那么紧张!她看这些职场书,主要看中它是资深职场人以若干年的资历和经历写就的,非常契合外企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从中可获得工作上的共鸣和专业方面的知识。

杜拉拉系列和《浮沉》我都看过,有一些还是对职场有感悟的,看了蛮受影响的,但是在现实中运用不上因为具体的人事环境不同。一位在网站做公关工作的米小姐说,其实在一个工作环境中,我们很难与一个待人不友善、做事不坦诚、没有团队协同能力的人合作。而高校行政人员夏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得更直接:这类职场书总结的大多是东方人处理关系的智慧,具有真正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老板需要的是员工的真正实力,这样的智慧未必有用!

陈晓明的点评是:人与人交往其实并无技巧可言。规则多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可能置你于失败,那样就等于没有规则。他认为职场书的畅销是国人阅读功利心太重的表现。现在书店里畅销小说类柜台摆得最多、最醒目的是职场书,而国外书店最主流的小说绝不是这一类阴谋智慧书,也不会放在显眼的地方。因为在国外,规则是放在明处的。

职场书为何这样红?白领亟需职业设计

既然并非绝妙好书,职场书又为何攻城拔寨,掳获千万白领的心,成为当下中国最畅销的书?

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吴江这样揭开谜底:白领人群渴望通过阅读来掌握设计职业生涯的路径。

中国现在有多少白领?占我国整个人力资源市场的10%以上,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00万人,企业管理人员不少于2000万人。这么大一个人群,充满了成功的欲望。过去,职业生涯是单位和组织给你设计,现在是你自己设计。职场书的热销,正是因为白领想从其中找到设计职业生涯、谋求成功的路径。吴江说。

吴江介绍说,白领人群的职业生涯是易变性职业生涯,即其岗位主要随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工作环境的变化而容易变化。调查显示,从事技术性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岗位,流动量在30%以上。频繁的跳槽、不断地适应新环境、业绩的压力,使得白领人群亟需指路明灯,职场小说等书类的出现,填补了这一巨大的市场。

蒋原伦评论说:格子间里生存环境的激烈,刺激了白领人群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教人怎么揭开办公室幕后江湖、身处不败之地的职场书,满足了白领心理上的需要。

看一些前人的经验当然是可以触类旁通的,但最好的职业设计不是打通人际关系,更不是靠阴谋上位,而是把自己的经验、学识和价值观结合起来,定准未来的方向。吴江这样说的时候像是在叮嘱自己的儿女。

Fwr816.COM文章精选

开启职业生涯规划之路


你今天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需要的是昨天的努力,而你明天需要什么样的成就,那就靠今天的把握!无论你是即将步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已经身在职场数十年,总会面临迷茫的选择:是就业还是择业;是寻求新的挑战还是继续稳定的工作。在初级人才过剩、高级人才奇缺的现实下,这类迷茫越发显著。实际上,这和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有很大的关系。

人这一生逃不过的有三件事:成长,责任和死亡。作为一个在职场一穷二白的草根,怎么才能翻身,怎么迈好第一脚,怎么才能从草根变成一个好苗子呢?首先,我们落脚就要先考虑地点,其次扎根时还要考虑方向,再者发芽时还要考虑季节。这就是一个职业规划。

去年的NBA赛场,美国NBA华裔球员林书豪凭借在球场上的惊艳表现,很快便从默默无闻的替补球员成为炙手可热的篮球新星,被美国乃至全球所关注。如果NBA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大职场,那职员林书豪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1988年,林书豪出生于美国,在童年时就异常喜爱篮球,怀揣着驰骋NBA舞台的梦想,时刻与篮球相伴,磨砺球技。在哈佛读书期间,他吃饭、学习时手里都会捧着篮球,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林书豪坚持不懈地努力,逾10年练就的一身过硬本领,为扬名NBA打下了坚实基础。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通往成功的路也不止一条,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总是有人取道捷径、直捣黄龙,也有人曲折迂回、堕人迷宫,而职业生涯规划也许就是帮助我们到达罗马的最好工具。李绘芳老师表示,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当前求职、就业、择业或者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明确未来可能的事业发展方向。

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普遍不重视,有人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的在校学生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事实表明,无目的、无规划的盲目培养,将影响一个人的就业及长远发展。

其实职业规划并不是一个特别神秘的事情,只要能够踏踏实实地坐在那里,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按照本文介绍的方法,就可以很好地为自己进行一个简单的规划了。

单单有目标并不能保证会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规划、并持续性的执行才是保证职场成功的关键。李绘芳老师(预定李绘芳老师中层管理培训,请联系13838213914)认为,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可以从以下六点开始进行思考:

1、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2、达成目标的几个阶段,我目前所处的阶段

3、达成目标需要具备的能力

4、目前我具备的能力和欠缺的能力

5、如何提升不足

6、提升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认清自己的现状认清自己其实是整个职业规划中最难的部分,但认清自己又是职业规划无法绕开的一个步骤。认识自己要从:职业爱好、职业特长、工作能力、性格特点(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价值观、主要优缺点,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使用MBA的战略分析工具SWOT方法来对自己进行分析。

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可大可小,可近期,可远期,怎么规划呢?可以从三个10来考虑,这三个10是:1、10天内我要达成什么目标? 短期目标2、10个月内我要达成什么目标?中期目标3、10年内我要达成什么目标?长期目标短、中、长期目标又可分为:岗位目标:希望在什么岗位工作;职务目标:希望获得什么职位;经济目标:希望取得的经济收益;成就目标:希望取得的社会认可,等等,这样几个方面。

做了以上的分析之后,你再看看,你十天内的目标和你十个月内的目标,是否有助于你达成十年目标,如果不是,那么,你要重新进行选择,如果是,那就坚持下去吧。分析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当你完成前面的两项功课,你会发现自己的现状与目标差距很大,越是长期的目标越看似不可能实现。这时,你要明白人类的天性会高估现在,低估未来,就好比一个孩子看中商场的一件玩具,而妈妈承诺下月买个更好的,孩子通常都不会选择下月更好的玩具,非要现在能看到的一样。

所以,不要被你自己的目标吓倒,你要找出自己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制定行动计划找出减少差距的方法,制定行动计划,计划通常分为3个部分:

1、寻找能够帮助你实现目标的行业、企业与岗位;不要怕找不到,而放弃努力,记住,只要你坚持,上帝就会把最好的给你。

2、李老师建议大家想很好的培训自己的技能,可以是在工作中的学习,也可以选择培训班学习;

3、另外也要寻求帮助,寻找可以帮助你实现长期目标的贵人、机会。开始行动所要面对的就是不确定性,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工作机会,这些所谓的机会有的也许会让你偏离自己的方向,有的看似一般,却可能让你通向成功,需要仔细进行甄别。

所谓的职业规划就是这么简单:认识自己明确目标发现差距制定计划开始行动。当然知易行难,想得好不如做得好,职业规划在执行的时候,既要能够坚持既定方针,又要根据现实情况做出调整,掌握好度很重要。

总之,李绘芳老师认为,想要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一帆风顺,年初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自己惟一的船长,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驭你的生命之舟,而要坐在舵手的位置上,决定自己何去何从。

马云的职业生涯规划之路


他,20年前大学毕业,应聘过30份工作,全部被拒绝;他,想当警察,和同学一起去,只有他没有被录取;他,杭州第一个五星级宾馆开业的时候去应聘服务员,也没有被录取;他,和别人一起应聘杭州肯德基,没有被录取的那个还是他。他是马云。

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条微博,虽然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凭着马云瘦小的身板去应聘警察,自嘲的长相去应聘五星级宾馆服务员,再加上在那个年代ET在中国还没有流行,肯德基还得照顾小朋友的情绪,被肯德基拒绝也情有可原。

但这一切都不影响他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教父级人物,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成为一名真正的未来全球领袖。

马云痴迷金庸的武侠小说,自称风清扬,办公室是在光明顶,洗手间叫听雨轩。为了弄清楚马云的职业规划,我特意追根溯源地去金庸小说里寻找答案,终于在风清扬的师傅独孤求败那里找到了答案。在独孤求败的剑冢里的四把剑描述了他的武功发展路径,这四把剑恰好也说明了马云的职业发展之路,我们称之为:利剑期、软剑期、重剑期、木剑期。

利剑期: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想想二十岁前的我们,正处于16年漫漫求学长跑的最后几年。在那个穿梭于各种社团活动,在学校里谈梦想的年代,驰骋在偌大的校园中,陶醉在师弟师妹们的崇拜中。二十岁前的年轻人,年少、冲动,以为手中有了利器就可以纵横天下,却不知道此时的我们,仅仅只能与河朔群雄一争短长而已。

马云的20岁也不例外,不过意外地混到了学生会主席,后来竟然更加意外地混成了学联主席。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心中一片宏图伟业,如果你是马云,面临毕业,你会何去何从呢?考研、就业或者考公务员?

当时的马云被分到杭州电子工学院当一名英语老师。按照现在的说法,马云也算抢到了铁饭碗,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老师还没有今天这么好的待遇,更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福利,成为一名公务员也还不需要像今天这样挤破脑袋。那时也算利剑在手的马云会甘心接受上帝的这个安排吗?

马云在《赢在中国》的一次点评中讲述过他的这段往事,那时的他也和今天的我们一样迷茫着当老师还是创业?而马云是幸运的,正如他博客签名对自己的评价一样:满大街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不过运气不错,智商一般,但是个福将。马云在迷茫的时候遇到的良师益友是校长。校长没有多说,只是要马云承诺:到那个学校去教书,五年之内不许出来创业。马云并不懂校长的真实意图,但还是照着做了。学校教书的生活很清贫,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十块钱,但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外面的诱惑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断刺激着马云,马云却坚守着自己的诺言老老实实呆在学校里。

表面看来这几年教书生活让马云失去了很多眼前的利益,但事实是他收获了终身受用的东西:戒骄戒躁。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这样的品质更加显得难能可贵,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只有那些真正蛰伏、品味过其中甘甜的人才能参透其中。这种沉稳、踏实的心态,也是当今大学生最缺乏的。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工作一年就想当经理、三年就想奔总监。眼高手低,总是在抱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如自己优秀。处于利剑期的大学生,锋芒毕露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那把利剑到底是只能在校园争雄还是足够在社会厮杀。

利剑期马云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先做好自己能做的,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认为当不好士兵的人,永远也当不了一个伟大的将军。马云的成功恰恰印证了他说的这个道理。

很多工作在刚入门阶段,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天赋和兴趣,只需要你用踏实的心态做下来。这门功课你在这份工作上没学好,同样要在其他工作上补回来。很多学生刚毕业的时候频繁跳槽,总是觉得自己的才华无用武之地。其实只要你做得足够优秀,任何工作都是好工作,马云辞职创业的时候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在教师这个位置上,马云一样是最优秀的。

所以利剑期的职场秘籍就是:1、收起你的锋芒;2、先求生存在谈发展;3、认真做好每件事,同时关注自己的兴趣,努力尝试。

软剑期: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

古人云:三十而立。如果一个人到三十岁左右还找不到自己有特长的职业领域,那么我们多少要为这个人的职业发展而担忧三十岁后,随着家庭、心态的变换,一个人将很难再去尝试新的行业。

所以在三十岁前使用这柄紫薇软剑有两个寓意:第一,要快,软剑的优势在于快,高手过招,先手将占尽先机;第二,试错,在这个阶段我们允许试错,哪怕误伤一两个职业,我们也有犯错的资本,能够为犯错买单,大不了就是把这一两个职业弃于深谷,从此不相往来足矣。但事实上,任何的尝试都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不经意地收获一二。

我们来看看马云的这个阶段是如何度过的。1991年,在学校不甘寂寞的马云出来和朋友一起创办翻译社,但创业艰难,于是马云一个人去卖小商品来维持翻译社生存。也许我们难以考证他后来创办阿里巴巴是否就是从中得到的灵感,但我们愿意相信他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商业哲学一定在那时已经埋下了种子。而也正是翻译社的威名让马云有机会出国见识一片新天地,继而让马云坚信自己找到了互联网这个愿意为之奋斗的职业领域。

这一切看似巧合的经历,当我们开始回顾的时候却发现期间一环扣一环的联系。如果马云做翻译没有做到足够好,就不会有出国的机会。如果马云在没遇见互联网之前没有做各种尝试,估计就不可能出国,也就不会这么早认识互联网,更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帝国了。(意在说明不应该做各种尝试?与上下文矛盾,打错了一个字,意识是如果马云在没遇到互联网之前没有做各种尝试,就不会有后面的一系列机会。)

当一个人慢慢在职场稳定下来的时候,下一步应该做些什么?很多人找不到自己想过的生活,是因为他什么都没有试过!这就好像谈恋爱一样,如果你连一个女孩都没见过,自然不知道何种类型才是自己的最爱,所以年轻的时候多去尝试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个时期我们允许犯错,鼓励对世界保持开放的态度。(名人名言 )而一旦你找到了那个让自己心动的女孩,快刀斩乱麻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省得夜长梦多。就这样马云毅然辞职,于1995年4月创办了中国黄页,1997年年底在北京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几次转战北京和杭州,在互联网领域不断犯错却快速成长。

所以软剑期的职场秘籍就是:1、允许试错;2、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天命?就是找工作的恋爱对象,这样解释可能好一些。);3、快速发展。

重剑期: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很多人说:马云在互联网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大晚。1999年初,已经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了四年的马云,终于开始向职业的顶峰进发。18罗汉以 50万元人民币创立阿里巴巴被传为一段佳话,接下来是软银投资、淘宝网、支付宝、雅虎并购、香港上市。马云带领他的创业团队走出了互联网的寒冬,自己也走出了职业的寒冬,此时的马云仿佛站在中国IT行业的顶峰,傲视群雄。

此时的马云仿佛手握重剑,心怀若谷。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定自己的梦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凭着对梦想的执着,马云做到了。但很显然专注、坚持并不是马云这个阶段成果的唯一秘诀,重剑中还藏有些什么玄机呢?

如果说之前的马云最早看到了互联网的商机,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算是以快求新取胜的话,这个阶段的马云更加注重资本的价值,不断的并购与融资大大加速了他自己和阿里巴巴的发展。至今6分钟拿到软银的投资依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最让我敬佩的是当时孙正义本来要给马云4000万美元,却被马云当场拒绝:我用不了4000万美元。

当一个人手握重剑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因为所有人都看到了你的价值,但你要清晰如何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就像当年杨过手握玄天重剑却绝不做武林盟主一般,一个人能抵御多大的诱惑,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所以重剑期的职场秘籍就是:1、深耕细作;2、链接资源;3、有舍有得。

木剑期: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以往之剑,无论刚柔轻重,都受限于剑,而剑毕竟只是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种,一种就意味着局限,而突破局限,甚至突破兵器的限制,则草木竹石均可为剑!在大自然随手去来一物,便可以便可以之展露毕生修为。因为此时其实物在心手,而术在心中。

如果我们把职场比做一把剑,那么进入木剑期,人会更多开始感悟生命,去追寻生命的意义,而不再把一切归于职场。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驾驭职场的能力,所以他们完全可以去追寻吾心,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所以这个时期,王石开始去爬珠峰,李开复开始做创新工场,俞敏洪说自己一直想去做民办大学,马云则坦言自己退休后还是想去当老师,不过是当青年创业的导师!

而这个时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你能不能真正退下来,放下手中的重剑?拿久了重剑,突然放手总会感觉手中无物,重剑带来的名利、权力、影响力绝不是可以轻易放下的,当一些人被神化成无所不能的模样,只有他自己能够让自己全身而退!所以如果创业导师是马云的下一个目标,那我们愿意去祝福他,也许这就是他自己的样子。

职业发展有四把剑:利剑,软剑,重剑,木剑。今天你想拿起哪把剑?祝各位可以驾驭职场,从容一生。

职业生涯规划:找准职场生涯支点


在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先要确立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我为什么工作。

当年比尔盖次大学没读完就去闯荡江湖,结果以他独特的才智获得成功,显示了自身价值。比尔盖茨的职业规划支点就是事业的发展。

邻居家的工程师老夏,退了休还整天去郊区合资厂发挥余热。别人劝他:看穿一点,退休享享福,出去旅游旅游。而老夏总是回答:工作就是享受,不工作我就会生病。老夏的工作支点是寻找快乐。

职业生涯规划有三个层次的支点:生存支点、发展支点和兴趣支点。

如果立足生存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把薪酬作为主要导向。总是在想明天能不能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一有获取高薪的机会就会跳槽,而常常忽略自身成长。待到遇上职业瓶颈,薪酬没了增长空间,而技能又没学到多少,身价便会每况愈下。在如今这个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在为现在的高薪得意时,更要想想如何保持高薪。所以,如果一直以生存为支点来做职业规划,是一种只重现在不看将来的短视行为,不会感到工作的快乐,也不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

如果立足发展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以自身的进步作为导向。即使所从事的职业并不特别喜欢,薪酬也并不特别高,也会努力做好。对你来说,从中获取的经验和技能最为重要。这些收获让你增值,帮助你实现未来事业上的成功。除了有物质上的收获外,还有精神上的收获,如荣誉、地位等,最终成为职场上的抢手货。不过,这种职业修炼过程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鞭策自己向前迈进,可能会承受工作压力的考验。

如果是立足兴趣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以快乐作为导向。并不一定在乎眼前的薪酬多少,也不在乎将来能获得什么地位与荣誉,能找到喜欢的职业,能享受工作的过程,就会对工作投入极大热情,忘却疲倦,甚至感到生命变得灿烂多彩。就象邻居老夏那样,工作成为享受,成为娱乐,不知不觉中就出了成绩。喜欢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兴趣是成功的最大驱动力。

不过,现在职场竞争激烈,你有兴趣的工作常常别人也感兴趣,你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采取合适的策略去获取。

结合内外部因素确定支点

职业规划既要考虑外部因素,诸如就业环境、家庭状况、自身发展情况等,又要考虑内部因素,诸如能力、专业知识、爱好、性格等。

根据外部因素来确定一个合适的支点。如果目前知识、经验及能力储备丰厚,可以以发展支点或快乐支点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职场选择有潜力的职业或感兴趣的职业。如果初出茅庐,经济拮据,不妨以生存支点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一些简单的职业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等待职场修炼到某种程度后,再重新规划职业生涯。

根据内部因素来确定一个合适的职业。职业选错会影响成功概率,美国专家曾做过统计,内向型的人从事销售职业,成功的概率低,且比外向型的人付出更多的代价。可通过专业的人才测评,实现对自身特质的系统了解。

我们在做职业规划时,还要根据自己的职场修炼程度适时改变职业规划支点。当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就要将原来的生存支点转移到发展支点上来,重新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即使目前的工作能获取高薪,但知识及技术含量不高,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也不该多留恋。或者以兴趣支点来重新规划,找一份原来梦寐以求的工作,也许薪酬并不一定比原来高,但只要足以维持体面的生活即可,这是职业的最高层次。这时,工作就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享受。在这个人才、行业、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转移职业规划的支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上述单一支点以外,在做职业规划时也可以采用多支点策略,如将生存支点与发展支点结合考虑,或者将发展支点与兴趣支点结合考虑等等。支点复合越多,职业规划的难度也就越大。一般说来,职业规划应该先从单一支点起步,随着知识、技能、经验等的积累,再逐步采用复合支点。职业规划应该一直伴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即使是在一个你认为值得终身从事的职业上,也还存在着是继续努力,还是满足现状的选择--是将职业生涯放在生存的支点上呢,还是放在继续发展的支点上呢?

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生活的快乐。快乐地工作是我们的追求,而这种快乐并非贫穷的快乐,而是建立在无衣食之忧的基础之上。老夏还在工作,比尔盖 次的钱多得用不完也还在工作。工作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一种快乐,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愿大家都能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简介


职业规划发展简介,主要阐述职业生涯规划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了解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进行自身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早在 20 世纪初就开始了。那时社会发展比较稳定,个体一生中的职业变化不大,所以职业发展心理学家更多采用 occupation 和 vocation ,中文翻译为职业。相应地,针对此的工作即为职业规划。那时的职业规划,主要任务就是以工作要求为导向的人员匹配过程。它有一个假定的前提,就是工作对人的要求是固定不变的,如果一个人具有这些工作要求的品质,那么工作会最高效,工作着的人也会感觉非常有成效。注意此处用成效两字,说明所有的衡量都是以工作产品为导向的。

从这个角度来定义职业,那就是个人为追求其特殊目的,而从事的活动过程中所承担的所有职位、角色的总称。从这可以看出,职业是工作角色的总和,其目标是为了通过产品生产的实现,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特定目的。也即,职业更多地是处于对人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这个层面上的。

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述,人的需要是从生存、安全、尊重、归属到自我实现的一个逐层满足的过程。就宏观社会而言,社会对生存与安全的追求要求把人当作生产产品的机器,去推动社会物质的充足和丰富。基于这样一种社会发展,人的职业规划,也就成了产品生产导向的安排规划。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全社会物质总量的巨大积累,人们开始关注更广泛领域的人需求满足、开始要考虑更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开始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一个人选择从事哪种职业将直接影响他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从而间接影响他对工作和生活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人们开始关注从职业中寻求尊重、归属甚至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而这,也就是职业开始向生涯 (Career) 的过渡。而且随着职业稳定性的降低,人的高层次需要必须从多个角度来加以满足,必须从人的各个生活角色中得以体现。从而关注于物质产品导向的职业观念,开始让位于以人为导向的生涯观念。

职业突出的是事业或某个具体的行业,而生涯更注重发展性,强调以人的需要为导向的职业变化过程 ( 龙立荣 , 20xx) 。可见人的生涯不仅仅指某个具体的职业或行业,它更是生活的一种新状态描述。

Jepsen 和 Gelatt 在 1974 年提职业生涯决策模型时,最早提出职业到生涯的转换。之后,生涯发展的内涵逐步被广泛认可。牛津字典里生涯的本意是:两轮马车,引申为道路,即表示为人的人生发展道路,或发展途径。生涯包括个人一生中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其担任的职务、角色,但同时也涉及其它非工作或非职业的活动,亦即个人生活中食衣住行育乐各方面的活动与经验 ( 林幸台, 1987 )。

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对生涯进行界定。其中 Super 的生涯界定更能形象地说明生涯与生活的统一: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统合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生涯也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至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甚至也包含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等等。后来薛恩 (Schein) 在 1978 年时,更加宽了生涯的广度,说人生的生命历程,是由三个旋律所交织、激荡而成的,这就是:①工作、职业或事业;②情感、婚姻或家庭;③个人的自我成长和身心发展。

也就是说,生涯的成功,必须包括着广泛的满足感。有一项针对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以及一些成功专业人士和 90 多位高级主管的研究表明,持久的生涯成功包含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要求:①意义:感觉自己对所关心的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②快乐: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愉快或满足;③成就:你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其他人苦苦追求的类似目标;④传承: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并取得成就以帮助他人获得未来成功的一种方法。而且这四个方面又必须是在自我、家庭、工作和社会各个领域里都有所体现的。总之,生涯规划,应该是对生活满意感的全面规划。

曾几何时,生涯规划演进成现代人必修的人生学分之一了。在美国,有一本以生涯规划为主题名为《降落伞的颜色》 (The Color of parachute,1983) 的书,曾是销售史上仅次于圣经的第二畅销书。由此可见,中外人士对于生涯规划的重视可见一斑。无可讳言,我们一生中,最精彩的时间和岁月,都投入在工作上。因此,工作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幸福。所以,关注生涯的发展,其实就是关注人生活的满足与幸福发展。

当然了,上面介绍说明的是国际背景下的理念变革。就我国的实际发展而言,职业规划的兴起也才是近几年的事。而且之所以这个运动被推行,也是因为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由原来的国家统包统分改革为国家指导、自主就业的制度,越来越多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开始走向人才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并且与此对应的,全球目前普遍存在着就业紧张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教育部统计, 20xx 年 -20xx 年,毕业生在 6 月份的初次就业率每年以 5 个百分点速度下降。而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 20xx 年为 212 万人,较上年增加了 67 万,增幅达到 46.2% 的高峰。 20xx 年毕业生为 280 万, 20xx 年为 340 万。这是我国职业规划初动的力量来源。

总之,这种职业层面的满足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巨大使命。于是职业规划开始兴起。其初衷也是为了以职为容器,去寻求或塑造可以容于此容器中的人。也就是说,在当前我们的生涯规划还只是社会的一种说辞,其内涵上还是以职业规划为实质的。比如,有许多打着生涯规划的讲演都是请社会上所谓的成功人士来现身说法,分享他们如何在工作上出人头地的经验。

那么,在此提出一个在我国似乎尚属超前的观念是否有意义呢?回答当然是有意义。原因之一、现在广泛存在于学校的就业指导,都是以就业率为导向,努力在把毕业生推到一个个职位的容器中。但是,这种初期的就业之效,往往会因为这个容器并不能带给毕业生以生涯的满足,从而产生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使得企业单位人员流动频繁。

更甚之,这种流动往往都是起因于盲目的生涯不满足,而且依然是以生涯不满足为段落。这种盲目性带来的社会与个人的浪费,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能够让社会大众认识到生涯的内涵,并且从更宏观的生涯角度去衡量职业,可能更有目标性。比如,毕业生如果认识到,工作并不是全部,生活里还要有情感的满足、婚姻的满足和家庭的建构,同时还要考虑到个人自我成长与身心发展。那么,他们就可能会更慎重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流动性,以一种平衡和谐的追求去经营自己的职业发展。如果,学校的老师认识到生涯的广泛内涵,他们更可能会早一些从发现学生的追求、发掘学生的潜力等诸多角度,鼓励和帮助学生早早开始探索自己的生涯追求,而不至于到了毕业时都纷纷不知所措地自欺先就业,再择业。

其二、全面的生涯观念的引入,也可以很好地引导社会大众科学地看待自己的职业选择。比如前面举例说明的成功人士的现说法,其实都只是个人成功的可能性而已。而且,这些成功人士的所谓成功,也可能只是限于工作领域。而这都与全面的生涯成功内涵有差距。由此,从生涯的层面看成功人士的榜样作用,是需要听众去鉴别,并有选择地模仿和学习的。另外,在社会上还有一些生涯规划人士,并没有从广泛的生涯内涵给来访者指导,更多只是落脚在规划层面,使得规划成为一种外在决定的专家建议。

当然了,这些建议中包含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也可能会给生涯困惑者带来立竿见影的生涯发展。但是,基于前面的分析,如果生涯被局限在职业指导,那么一些选择方面的冒险之后,消极的后果却可能引发更大的生涯困惑。要认识到,如果一旦投资失败,惨痛的教训只能自己承担。而如果一个人明了生涯的内涵,那么他就会综合全面地考虑自己的选择,最终做出自己可以负得起责任的积极选择。也就是说,从生涯的角度去思考,来决定职业的定位与选择。

既如此,那么需要很好地推广生涯的内涵。新兴热门职业预测表明,在 21 世纪,职业规划师是热门职业。但是,只有社会大众都能够有一个全面的生涯自我认识,职业规划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否则就只能是单方向的职业指导而已。

80后职场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首先要澄清一广泛的说法: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不重要。

这绝对是极其错误的。它给了广大蒙蒙董董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大学生就业选择,是对一个人十年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找怎么样的工作比较好?什么样的行业算好?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如何正确的理解当前工资和未来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大学生的面前。下面我首先对要考虑的宏观策略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个别具体问题的解答。

一、中国现阶段职场利益集团划分

这才是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知道的大问题。学校的主任不会和你说的,公司招聘时也不会和你说的,因为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分到;你父母也不一定会和你说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糊涂的。如果这一部分已经有人很明确的告诉你了,或者你个人已经很敏锐的感知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可以关闭这篇文章了,因为你已经是明白人,不需要我浪费口舌。

5大利益象限中国的社会处在重要的转型变化中:由计划经济转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个过程是一个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的过程。在就业市场上,我们可以按大的方面对各种利益单位归类如下:

1.公务员(含事业单位)

2.垄断行业国企

3.竞争行业国企

4.外企

5.民营企业

差不多所有的利益单位都可以在上述归类中找到位置。首先你要明白的是,这不是理论研究,这和你未来的事业、收入、地位、家庭都有直接的联系。你首先要明白的是,在招聘会上准备招聘你的这个公司(单位)到底是属于哪个象限的?

不同的象限拥有的力量和资源是不一样的。这导致了在不同的象限就业获得收入的能力也大不一样。在你选择公司之前,一定要清楚的了解这些。在目前的中国,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公务员(即官员),以及垄断国企的手中。但是不同的地区,由于社会财富水平不一样,因此公务员集团的收入相差是很大的。虽然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大家都一样,但是你到广东、华东一带了解下公务员的实际年收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你的同龄人在报考公务员了。实际上,即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在当地人群中仍然属于高收入群体。而且也许更关键的是,风险非常小。收益和风险成正比,你一定在课堂上学过吧?哈哈,告诉你,那是西方经济学原理,我们是中国特色的,不一样的。在中国当公务员,风险小,收益大。也许你会说,不对啊,在你们哪个地方,公务员待遇也不怎么样啊?那么我要告诉你:第一,你不能只看表面收入而不看灰色的部分;第二,当前中国允许地区间人员流动,因此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财富水平差异很大,因此落后地区的公务员确实是比发达地区的一般白领差的。这也就是利益格局的复杂之处,没有绝对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国企的情况。一说到国企,很多人马上就想到下岗。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首先,解雇员工并不是国企独有,大量的私企每年都在大量解雇员工,并没有任何人给他们补偿,给他们安置.同时,也不是任何国企都效益不好,都需要下岗。我们看利益格局,首先要看谁拥有力量和资源。在中国,说白了就是谁拥有政府力量和行业垄断的权力,想效益不好都难。这不是国企还是私企来简单划分的。例如中国移动、电信、银行、石油,这些垄断性行业中的大国企,个个效益好。而那些国家已经完全放开了的竞争行业的国企,几乎都是完蛋两个字(不含假装放开的行业)。这里面有个很清晰的发展脉络:在90年代初,只有国企存在,民营力量非常微弱。而国企长期的低工资、高福利政策,使得闸门打开后第一批进入市场经济的人尝到了高工资的甜头;在90年代末,以2000年为分界线,时局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抓大放小政策下,垄断行业的国企迅速利用其行政资源做市场经济,毫无悬念,他们无往不胜,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当前阶段,以20xx年为分界线,则又是另外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各地MBO此起彼伏了。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国企将出现分化,具体发展的预测比较复杂,我将在另外的文章中专门分析。但无论如何,在当前阶段垄断国企是一个非常强势的高收入集团。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现在那些45岁左右下岗破产的竞争行业国企员工,在他们象你们这么大就业的时候,他们当时的工作仍然是最好的,收入也是最高的。只是现在利益格局已经改变。

再来看下外企的情况。外资企业主要是依靠资金力量、和政府的关系、以及高水平管理在做事情,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真正的企业。但是,他们在中国仍然要遵守中国的潜规则的。由于能够跨国经营的外企一般都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因此外企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利益单位,也是就业的高收入单位。注意,那些中国人海外注册弄的假外企不算,台湾、香港企业算民企。

看看民企的情况,民企仍然不占中国经济的主体。他们在政府力量和占有资源上都相对比较弱。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主要是进去的比较早的一批民企做大了,拥有一定的力量。而大量的民企在充分市场竞争中生活质量都不高。因为中国并非真正的市场机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或者有法不依,或者有部分人有权不依,这造成了中国的完全竞争行业扭曲竞争的现象;在非完全竞争的行业,民企则主要是依附在某些拥有资源的单位周围生存,这种状态打个比方就是例如吸附在某个树上的虫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非竞争性关系利益群。由于职业保护的法律型同虚设,以及缺少工会等代表员工利益的力量,直接造成了民企员工在职场上成为弱势群体。也许你会问,那为什么国家关心国企下岗员工,而没有关注民企解雇员工呢?很简单,因为国企下岗员工年纪已经大了,无法再找到足以维持原来生活水平的工作了。而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民企员工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社会问题并不明显。

好了,现在清楚些了吧,首先要看你要去的公司(单位)是在上述哪个象限。象限属性从大势上决定了你以后可能获得的收入和地位。而你个人的能力,是在大波浪上翻起的小水花。可以说,判断大势的能力比从事具体事情的能力重要得多。也许你要说,好象哪个象限都有收入高的人啊。是的,可是你不要忘记了,在不同象限获得高收入和地位的可能性,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在一些象限,你只要跟上平均水平,5年以后你就可以很轻易的存上一大笔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在一些象限,你要十分努力,10年以后,你有可能存上一些钱,买上房子和车子,而当你达到这个水平时,在优势象限的和你同时起步的人,已经存上了更多的钱,换上了更大的房子和车子。象限是有优劣差异的,起点相同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通道,同样都很努力,但落到的结果将天差地别。

其次,光看哪个象限还不足够。因为在同一个象限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微妙区别!

二、转型中的一代

中国的事情要用放大镜看才会清楚,这也是老外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社会的原因。上述人为差别按利益象限的不同也有差异:1.公务员、国企类,正式工和非正式工的差异政府工作人员难道也有非正式工?是的,如果你还不知道,只能说明你孤陋寡闻。政府工作人员分为两类: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以及所谓的政府雇员.在某些地方,特别是经济贫穷的省,这两者收入差距不大;而越是经济富裕的省,这两者的收入差距就越大。政府雇员要转为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有很大的难度,没有关系基本不用想。因此,即使你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即使你已经被某政府单位接收了,你一定要打听清楚,你到底是去做公务员,还是去做政府雇员?

中国所有的国企都有正式工和非正式工的差异。这种制度安排直接来源于计划经济下国家对个人的身份控制。在当年,一般都是出身好的人成为正式工,出身差的人自然就是非正式工。现在这种出身制度已经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但所谓的用工制度却遗留了下来,同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垄断性的国企,在市场中利用垄断优势尝到了大甜头,自然要更加紧去获取市场利益。这时人力资源就成了问题。一方面,老的正式工就像八旗兵一样早就失去了打仗的勇气和能力,那么用什么人去攻打市场呢?另一方面,中央不断要求这些垄断型的国企改制,优化人员结构,降低人员成本,那么怎么优化?怎么降低呢?很简单,大量招聘非正式工。一方面用这些新鲜血液来攻打市场,充当炮灰,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另一方面将这些非正式工的工资进行市场化(垄断国企正式工的工资水平大大高于市场水平),这样就拉低了整个企业的人均成本,完成了国资委布置的改制要求之一,而且不会损害正式工的利益(国企领导层是正式工利益的代表)。这表明了,国企已经蜕变成为了一个市场怪胎,一方面利用国家力量获取市场利益,一方面成为为小部分人谋取利益的工具。但是要注意,当前还是有可能进入正式工群体的,因为正式工是一个松散的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也要不断的吸收新鲜血液的,否则会边缘化,最终丧失其优势地位。非正式工的收入大概是正式工的1/2到1/4.当然,在这里不是进行道义分析,而是要你去了解清楚,你到底是去做正式工,还是去做非正式工?

2.外企类,大陆工和非大陆工的差异在外企,差别主要体现在大陆工和非大陆工之间。大陆工工资一般是非大陆工的1/5到1/10.这是合理的。因为外企到中国来投资的90%的理由就是因为你人便宜,不是因为你是文明古国,也不是因为你有三个代表。人家的要求是合理的。当然,即使是这1/5到1/10的收入,和其他国人相比,仍然是很不错的。当然,外企工作是很累的,风险和收益成正比。那为什么外企还要招聘非大陆工呢?这里你要清楚的知道,主要是因为3个原因:第一,需要一些可以信任的人来管理(受法制国家法律约束的人);第二,需要一些精通英语的人(能用英语思考)来管理;第三,需要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来管理。那是否你就只能当大陆工了呢?不是的。你应该清楚的一点是,你也是有机会成为非大陆工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去美国留学的原因。当然,仅仅留学是不够的,一定要在美国就业并拿到绿卡才行。现在很多外资企业的CEO,当初就是在美国做体力工混到的绿卡,然后因为精通两边语言的优势,跨国企业需要在中国建立代表处,就找这样的人去做所谓的首席代表,然后又逐步提升,就是这样的。当然,随着现在对外交流的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但成为非大陆工,仍然是有可能的。

3.民企类,股份工和非股份工的差异在民企,差别主要体现在股份工和非股份工之间。股份工主要是哪些有使用股份来吸引人的企业中才有,是最初创业阶段加入的员工。例如华为就有相当多的股份工。非股份工则是那些很后才加入的员工,或者是那些很早加入,但对于公司没有什么价值的员工。在经过了创业阶段以后,企业一般就不再需要用股份来吸引初级员工了,招聘主要就是填补战斗减员有人走了,就招新的。期权一般用于高级管理者,由于本文分析的是大学生就业,因此与它无关。中国大部分民企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自身都难保,员工待遇就可想而知了。当然,创业型民企失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你决定去民企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是创业扩张型的民企,还是补充战斗减员型的?

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三、职业生涯设计

从整体而言,这一代人注定要承受社会转型的代价。但从个体而言,仍然可以尽力去争取好的结果。这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初入职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以下小编DL为大家整理的初入职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这里所指的新员工,是指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这些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其特点不同,其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有所不同。新员工的特点是: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变成了员工,其身份发生了变化。由学生生活变成了员工生活。这一变化往往有一个适应过程。因为,工作单位毕竟不是学校,其管理方式、生活环境、人际关系、领导方式都异于学校。对于一个刚步入社会的人来说,总是觉得有点不适应,甚至在学校所想象的那种理想状态,根本不存在。出现这种状况,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适应的。

鉴于上述特点,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如下:

1.职业评估与调整新员工参加工作后3-5年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参加工作前,虽然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对职业的选择,做过认真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甚至咨询过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但仍然可能存在职业选择定位错误的问题。只有到工作单位,通过实际工作亲身经历后,才会发现自己选择的职业正确与否。这是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一个必经过程。

通过评估,对自己初选的职业进行调整。如果所选职业适合自己,职业锚就可以定位。如果不适合自己,也不要轻易地调动单位,要分析一下,是你所在的岗位不适合你,还是这个单位不适合你,要是这个岗位不适合,可以调整岗位,一个单位有多种岗位,哪个岗位适合 自己就设法调整到哪个岗位去。一般单位都是允许这样调整的。如果这个单位没有适合你的岗位,可以考虑调换单位,不要犹豫,不要勉强。勉强的爱情,没有火花;勉强的工作,没有活力。

2.职业生涯目标探索与定位岗位或职业定位后,就可以探索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了。应在30岁左右将目标确定下来。孔夫子曰:三十而立。就是指人到30岁该确立自己目标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了。20岁时,还很年轻,不仅对一些事物容易产生误解,而且在能力、经验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另外对周围的环境也缺乏冷静分析,容易出现夫误。如果在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职业世界的情况下,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往往是理想化的,不符合实际的。不符合实际的目标,是实现不了的。其结果是耗费了精力,浪费了时间,职业生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经过几年的工作锻炼后,对自己、对环境,特别是对职业世界有了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制定出自己的发展规划,其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职业生涯目标抉择方法,请参阅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设定目标时,要特别注意目标的抉择要符合自己的特点,符合组织的需求。不要一谈职业生涯目标就是当官,当官仅是无数个目标中的一个。你的特点适合在哪个方向发展,就确定哪个方面的目标。行行出状元,在哪一方面发展成功,都是优秀人才。

3.做好学习规划,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正如上文所述,职业锚定位,生涯目标抉择,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往往需要1年、2年,甚至需要3-5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在这个抉择过程中,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来说,最佳安排是制定一个自己的学习规划。制定学习规划方法如下:

要求每月读2-3本书,每年约读30本左右,3-5年读100多本书。也就是说,25岁毕业参加工作,到30岁时,你已经读了100多本书了。这对你未来的发展而言,无论是文字水平、专业知识,还是有关的知识面都打下了一个坚实基础,它必将对你事业的发展产生助力。到30岁左右,把生涯目标确定下来,无论是搞管理,还是搞技术;无论是搞经营,还是搞服务,你的事业发展都会一帆风顺,步步登高。当然,你必须读与你工作有关或相关的书籍,否则你就是1年读360本书也不会有多大的作用。每月读2-3本书,就是每天读30页左右,所需时间约1小时左右。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讲,是能做得到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最好给自己做出一个硬性规定,每天读不完30页书就不睡觉。

强调学习规划,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据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一生工作所需的知识90%是工作后学习的,也就是说在学校学的知识只占10%.这个数据足以说明参加工作后学习的重要性。而20至30岁是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今后的发展又是至关重要,并且人生有三次终止学习的时候,都发生在这个年龄段。第一次是学校毕业,第二次是参加工作,第三次是结婚。故能否坚持学习,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其重要的作用及影响。

4.熟悉组织有关情况,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新到一个单位,一旦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应尽快了解自己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责任、工作权限、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等。这是基本要求,只有了解这些,自己才能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否则自己就无所适从,不知道干什么好,该干的事没干,不该干的事却干了,使得领导不满意,同事们看笑话。一个人连自己干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谈得上把工作做好呢。这一点极为重要,很多新员工,工作积极性很高,很想把工作做好,但实际上其效果相反。分析其原因,问题就出在这里。

除了解岗位职责有关情况外,还要进一步了解组织文化、规章制度、有关政策等。使自己尽快成为组织中的一员,不要由于自己不了解有关政策、制度和规定,而犯错误。

5.适应组织环境,处理好人际关系一个刚刚结束了学校生活的新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后,要尽快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特别是要学会接受各种类型的主管领导。现实中,领导者的素质、能力、性格、人品差距很大,有的严厉苛刻,有的宽容大度;有的婆婆妈妈,有的独断专行;有的软弱无能,有的精明强干;有的开朗随和,有的内秀拘谨;有的是强制硬性管理,有的是人性化管理新员工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主管领导,都要接受,不要表现出不满意、瞧不起、不在乎等,而要针对其性格特点,设法与其融洽相处。在处理与上下级的关系时,还必须把握好依赖性和独立性之间的关系。作为刚刚进入组织的新员工,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遇到困难和问题,多向领导和老员工请教,这就是依赖性。但同时还要有独立性,即积极热情、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主动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以展示出自己的实力和对主管领导工作的支持。6.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形象在20-30岁,正是年轻人步入职业世界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表现如何,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影响极大。因为有一个先入为主的问题,如果开始就给人一个不好的印象,以后再想扭转过来,你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但往往有些年轻人不注意这一点,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到工作单位是干大事的,像那些零星小事和体力活,不是自己的事,自己不应当去干。殊不知,年轻人不去干,等谁去干呢?等那些老同志、老大学生去干?要明白,你是大学生、那些老同志也是大学生,即使老同志不是大学生,也应该年轻人去干。这个道理极为简单,不+小事,怎能干成大事呢?连小事都没有干过,怎能担当大任呢?只有从小事做起,不断磨练自己,积累经验,才能担当大的任务,干成大事。有些年轻人对这一点想不通,与老同志之间形成隔阂,给老同志留下了不好印象。这对一个年轻人的发展而言,应该说是一个危机。

年轻的朋友,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还得从小事着手,从小事做起!否则,你将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以上几点,是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重点。做好以上几点,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此外,还要注意,在这个阶段年轻人由单身生活变成了家庭生活,由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或三个人。随着家庭的建立、责任的增大,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或多或少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是由于家庭的建立,解决了终生大事,使自己能够专心从事于学习与工作,对工作起到了促动作用;但也有的由于家庭的建立而成为一种负担,整天围着小家庭转,家庭成为生活的中心。由于家务活而经常迟到、早退、请假、旷工,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甚至不能出差或外出工作,使工作受损,同事有意见,领导不满意,自己的事业发展必将受到影响。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