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在大学新生学习职业规划讲座上的演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开复在大学新生学习职业规划讲座上的演讲》,欢迎你的品鉴!

很高兴与这么多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交流,今天的演讲,希望和大家讨论一下,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未来的你可能成为什么样子。

有人也许会问,我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开复怎么会知道呢?其实,我并不确切地知道未来你们每个人会怎样。但请相信我,通过过去十几年和大学生的交流,在创新工场、谷歌和微软,我了解我们雇用的每一个毕业生,我也了解来创新工场申请项目、希望得到投资的每一位年轻的创业者,还有在微博上留言、与我讨论互动的每一位年轻网友,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你。

我很喜欢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他写过一部短篇小说叫《圣诞欢歌》,故事讲的是一位本性善良,但因为受环境影响,变得非常小器、吝啬、刻薄的商人。他在平安夜被三个精灵分别带到了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场景,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并因此彻底醒悟,领会到生活的意义,决心改过自新,做个好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假如能看到未来的你可能变成什么样,许多人也许就不会按照现在的方式去生活。四年后,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可能陷入迷茫,也可能发现,你们距离自己的目标还存在许多不足。未雨绸缪,如果想避免四年后的困惑和迷茫,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努力提高自己。

一、寻找兴趣和天赋,避免成为迷茫、困惑的人

去年,创新工场做校园招聘时,我们去了15所高校,给面试筛选出的顶尖计算机系毕业生发出了大约200份录取通知。然后,我一一打电话,看每个人是否愿意加入创新工场学习创业。在说服他们加入创新工场前,我不想误导任何学生。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人生的未来,创业是否是你真正想做的一件事。

既然是顶尖大学的顶尖学生,对这个问题就应该胸有成竹。如果你并非真正想创业,可能你就不适合加入创新工场,也许,你会在大企业或政府机构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出乎我的意料,超过80%的顶尖毕业生给我的答案是:不知道,没想过。

这,就是一种迷茫。80%来创新工场申请工作并成功得到录取通知的人都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不知道创业是不是自己未来的道路。这个比例还是在顶尖学生中统计得到的。我在网上看到更多即将毕业的同学在发问,他们不知道专业不对口该怎么办,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爱做什么每个疑问都透露出毕业生在毕业时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大学四年,必须要认清你自己,弄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天赋在哪里。

你必须摈弃过去一些错误的理解: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件事跟别人认为你是谁,或别人想要你成为谁,丝毫没有关系。无论是同学、老师、家长,他们都不能决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他们想要你成为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为什么认清自己的天赋如此重要?试想,如果我们非要把比尔盖茨变成一个音乐家,他能取得多大的音乐成就?如果非要把贝多芬变成一名程序员,他有可能成为比尔盖茨吗?肯定不行。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只有找到天赋所在,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此外,找到自己的兴趣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如果做的事情是自己最喜欢的事,那么你会在吃饭、睡觉甚至洗澡时都在想着这件事,想不成功都很难。

大学生该怎样寻找兴趣和天赋呢?我的建议非常简单:多尝试!多尝试自己可能有兴趣的东西: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实习工作,无论是参加社团还是去网上求知,花足够的时间去尝试、体验,努力寻找天赋和兴趣所在。

当然,求知不能太功利。千万不要因为你的某个职业规划,就只去学那些用得上、有帮助的技能,而放弃那些你可能有兴趣或有天赋的领域。否则,你可能会错失心中真正喜爱的事情。乔布斯曾经说:我们的人生面临各种选择,应该追随我们的心。乔布斯还说:你在憧憬未来时不可能将以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它们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当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等等相信它们会串联起你的生命,这会让你更加自信地追随你的心,甚至,这会指引你不走寻常路,使你的生命与众不同。

拿我自己来说,我上大学时选修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选课前觉得可能有兴趣,上课后却发现非常枯燥,听得昏昏欲睡的课程,包括经济学、美国政治、美国政策、欧洲文学、欧美文学、艺术经典、音乐经典等等。但我一点都不后悔花时间选这些课,因为这样的尝试会让人生的选择更少些。通过尝试,多划掉些可能的选项,这有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真正方向。

第二类课程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爱不释手的课程。爱上一门课程的感觉特别好,这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自己不喜欢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第三类课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这没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都是人生中积累的点点滴滴,也许未来有一天,你会把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自己对哲学很有兴趣,但自己并不想做哲学家。虽然没有直接的用途,哲学类的课程还是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认识人生的价值,也成了我一生的指南针。我还学了中国文学和英语写作,这对我的专业也没有直接用途。但我这几年出了五本书,其中至少有两本非常畅销。如果没有学过中国文学、写作和哲学,很可能也不会有成为业余作家的李开复。另外,我学的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关系等课程,也对我决定首次到中国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当时那些选课的决定,并不是刻意做出的。当时就是想试一试。对于第一种课程,发现自己不喜欢,就直接丢掉;对于第二种课程,发现自己爱上了它,就马上去追随;对于第三种喜欢但没用的课程,那就先留着,以后总归会把它串联起来。

也许有同学会说,在美国换专业、选课当然轻松,可在中国却有很多限制。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名优秀的创新工场工友的故事。这位工友名叫向若辉,毕业于一所非常普通,几乎没人听过的大学。当时,父母建议他学会计,因为毕业后好找工作。但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自己对会计根本没兴趣,没法学好,甚至出现了挂科。与此同时,他在网上发现,自己对用户体验设计的专业方向特别感兴趣。通过互联网,他自学了各种相关课程,交了很多设计师朋友,在论坛里与国内外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交流。他不但有兴趣,也有这方面的天赋。他在读书期间兼职打工,做用户体验方面的工作,很快就赚了四万元。他的设计作品让人赞不绝口。但就在这时,他发现自己的专业课程越学越差,一个学期挂了四科。他不得不和父母商量。他的意见是,自己将全力学习专业课程,达到可毕业的标准,但毕业后不会去做会计,而是要追寻自己的兴趣。父母被他的真诚打动了,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他一边努力读书提高专业成绩,一边在新浪找到了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的兼职工作,之后又在创新工场实习。一毕业,他就被创新工场投资的知乎团队聘为整个团队的用户体验负责人。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你发现自己所爱的时候,会像变魔术一样充分发掘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乔布斯在20xx年斯坦福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你们的时间有限,不要将时间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活在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中。不要被他人的喧嚣遮蔽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思想和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如果你对未来迷茫,希望你能把握时间,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这样,你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才会真正拥有一片充满自信的天空。

二、学会学习和思考,避免成为应试机器

在创新工场,每年都会收到几万份简历。很多时候,每打开一份简历我都不得不摇头叹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简历千篇一律,比如,某人,男,出生年月,政治面貌,英语四六级,平均成绩80分,刻苦努力,三好学生,等等。几乎每份简历都是在用应试体系里枯燥的成绩数字来描述、评价一个人。

这样的描述没有任何吸引力。难道一个人在大学四年之后,只能展示这些数字吗?你是否变成了应试教育培训出来的一台机器?你自己的特点在什么地方?除了分数之外,你学懂了什么?你在所学的领域有没有好的创意?在实际工作中,你学到的知识能否派上用场?

不要被应试教育训练成机器。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你们经过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今天进入了大学,应该划上一个句号。希望你们能挣脱一切束缚,开始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如何真正学会学习和思考呢?在大学期间,必须学会三种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可以帮助你们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自学的能力。读中学时,老师会一次次重复课本内容,但进了大学后,老师只能充当引路人,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和实践。在大学四 年,要学会从一个被填充知识的人,变为自学知识的人。不能只会背诵,还必须要有理解的能力这包括举一反三的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无师自通的能力,等等。

该怎样培养自学能力?很简单,你必须学会问为什么。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只要学会什么就可以及格了,但在大学里,一定要学为什么。当你真正理解一件事为什么如此时,你才能举一反三,无师自通。问为什么,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随时发问,上课问、上网问、问同学、问朋友只有这样,你才真正学懂了,学到了。

第二种能力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不要只知道公式是什么,理论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很多人进入社会才知道,以前学的会计、统计、哲学、文学之类,可能都不是你的老板要求你掌握的知识。有人说,其实在大学里学到的真正有用的知识,只是一生中要用到的5%而已。

所以,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学以致用。例如,老师教了你怎么写英文,你要知道,怎么把英文技能应用到写一个真正的公关稿上;再比如,老师教了你怎么编程,你要知道,编程如何转换成商业价值,成为一个真正的产品。这需要在学习时多问一个问题有什么用。我记得,我女儿小时候非常不喜欢学数学,她觉得像指数之类的东西没有实际用处。直到有一天,我问她:如果有100元钱,存在银行,每年10%的利息,10年以后你会有多少钱?当她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居然不是200元,而是259元的时候,她突然对数学有兴趣了,她想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就告诉她,指数,还有其他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非常有用的,关键在于融会贯通,知道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

第三种能力是critical thinking,也就是批判式思维的能力。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每个意见都值得了解和珍惜。不要被教条束缚,要学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创新工场的工友王俊煜是北大元培班的高材生,毕业后进入了谷歌。谷歌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但是这家公司有非常强烈的工程师文化,每做一个产品,都想着技术如何酷,如何难,如何难以被竞争对手效仿。但谷歌工程师较少去想,用户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王俊煜是个特别重视用户体验的人,十分在乎用户的感觉。他深深地了解,一个产品不论技术有多难,如果用户不喜欢用,还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他在谷歌的时候就多次和人发生争执,因为公司里的工程师文化,他的声音经常被淹没。那时,大部分用户体验设计师都会识相地做些强势、资深的工程师希望做的东西,但王俊煜执着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三四款产品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得到了工程师的尊敬。批判式思维给了他信心,于是他决定加入创新工场,成为豌豆荚的共同创始人。今天,豌豆荚可能是创新工场投资的所有产品里,用户评价最高的一个。王俊煜的故事说明,我们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一定要尊重不同的观点。

怎么样培养批判式思维能力呢?建议你们每碰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但要学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问为什么不。为什么一定是这样,为什么不可能是那样?这会让你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我女儿以前参加辩论社时,她问爸爸:我辩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选择我所支持的观点?我给她的建议是:你永远要选择那个你不认可的观点。她觉得很奇怪,明明不认可这个观点,为什么要去辩论它呢?按照我的话做了几次之后,她慢慢了解了,当你去辩论你所不认可的观点时,会有很多好处。首先,对方的辩论方向你已经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更容易取胜;通过变换视角,你一定会很惊讶:你原先不认可的观点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你会真心理解并相信多视角看问题的好处。这种练习可以让你更容易平衡不同的观点,成为一个有批判式思维的思想家。

如果你不希望在四年大学后成为应试机器,就应该多问为什么,有什么用,以及为什么不。这几个问题能帮助你学到自学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和批判式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情商,避免成为孤独、被动的人

不少大学毕业生都对我说:李老师,我感觉很孤独,很被动。有一位同学说:我的人际能力不强,人际圈子小,又没有什么特长引起别人的注意,即便在社团,也不知道怎么跟别人建立关系。

这种现象很自然。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长大,你们可能很少有时间,在学习之外培养人际关系。我建议你们利用大学四年,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

所谓情商,就是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将心比心的能力以及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以后进入业界你就会发现,这些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特别是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因为信任需要很多时间来培养,但犯一次错就可能将其毁于一旦。培养情商的第一步是培养友情。读大学时一定要交几个要好的朋友。大学的友情不容易变质,往往可以受益终生。希望你们能将心比心,像好朋友对待你一样对待好朋友,成为你的好朋友的好朋友,与朋友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分享能让痛苦减半,分享能让快乐加倍。希望你们在大学四年交到一批真正的好朋友。

第二,要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就是口才。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够思考就足够了。希腊哲人说过,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如果不善于表达,其实就等于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

美国一位著名的创业家,pandora公司的创始人蒂姆韦斯特格伦(Tim Westergren)说:如果我作为一个创业家,可以从上帝那里要求一样礼物,那我会挑选口才。

创业者想要成功,他必须影响他周围的人,如投资者、顾客、用户等等。一个有口才的创业者,可以更好地领导员工,可以让员工理解自己的愿景,可以激发员工的斗志和潜力。虽然只有口才是不够的,但我见到的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有出色的表达能力。口才不是学校里哪一门课程可以学到的,必须自己努力锻炼。

第三,在校期间要多争取实习、实践的机会。大学四年,如果想成为一个受人喜欢、有魅力的人,就要多学习团队合作。进入社会后,团队合作代表了一切,但在课堂里面,通常是不那么鼓励团队合作的考试时的团队合作不就等于作弊了么?所以,在读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实习、实践的机会学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这句话告诉我们,必须去实践,才能明白一个团队是怎么工作、怎么设定目标、怎么达到目标的。只有学习如何跟人协作,才能增加你的情商,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在谷歌工作四年,在创新工场工作两年,在这6年的时间里,我没有雇用过一个没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所以,当明年暑假到来的时候,你们不要回家去玩一个暑假,而要去找实习的机会,因为暑假是少数难得的可以自己支配所有时间的机会。

没有一个从未实习过的学生能够进入谷歌或创新工场。学校的老师、学校的课程并不真的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唯一掌握实际工作经验的方法就是去企业实习。如果找不到创新工场、谷歌、*等好的公司去实习,你们可以去任何一家公司。能去一个对口的公司最好,不能也没问题。

找不到技术公司,就找服务业,哪怕是到餐馆里端盘子都有价值。虽然你不会想端一辈子盘子,但端盘子的时候,你有机会跟周围的人接触,这会让你成为一个情商更高的人。

除了实习,学生社团也是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好地方。社团其实是一个微观的社会,参加社团是进入社会的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总之,提高情商的三个好办法是:培养友情,锻炼口才,争取实习机会。

如果在社团活动中犯错了怎么办?在争取工作机会时碰壁了怎么办?万一去*应聘被拒绝了怎么办?万一他们嘲笑我怎么办?万一发现自己能力不强,周围的人都比我优秀怎么办?出现这些困惑都很正常。这时一定要积极主动,不要畏惧失败。

从大学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要成为自己的主人,积极管理自己的学业甚至未来的计划。只有你能管理自己的未来,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今天的社会里,只有一个积极主动、不怕失败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里得到最多的机会。遇到挫折时,绝不能消极甚至放弃,你的被动其实就是弃权。你不去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解决;你不去做决定,也是在做决定这只会让你成为一个被动的、消极的、不成功的人。

谈到犯错,我们这个社会往往是不鼓励犯错的。但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失败了很多次。你可能不记得,你第一次尝试走路的时候肯定跌倒过,你第一次张嘴说话的时候肯定说错过,你第一次游泳的时候也许差点儿被淹死,你第一次投篮肯定没有投进但现在这些事情你都会做了,因为你没有被失败打倒,从失败中学到更多。在我个人的职业生涯里,我学到的最大的教训、最好的经验都是来自于失败,而不是来自于成功。

乔布斯有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有时候人们会担心自己将会失去某些东西。记住你将要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避免这个念头的最好办法。你已经了无牵挂,没有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心。

四、脚踏实地,避免成为浮躁、贪婪的人

浮躁和贪婪,这两种负面的人生态度,我在年轻人身上一次又一次看到。这更多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在你们所处的环境中,有太多的不公平,有一些不诚信的人迅速致富,他们很不幸成为了部分年轻人效仿的偶像。年轻人应当奋斗,但不要将侥幸致富作为你的动力。在今天的社会里,创业也好,就业也好,一定要脚踏实地,通过努力学习达到目标。

有一本名叫《异类》的书里告诉我们:每个了不起的大师都是经过差不多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才最终成功的。莫扎特大约练习了一万个小时才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比尔盖茨大约练习了一万个小时编程才取得成功。千万不要浮躁,不要认为可以侥幸得到成功。那种侥幸的成功即便得到了,可能也是短暂的;就算不是短暂的,也是不值得的。

在创新工场,我们投资了一个团队,团队的负责人叫小冯(化名),美国名校毕业,才华横溢,对技术、产品都很有感觉,口才也非常好,被团队一致推为领导者。但他非常浮躁,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可以驾驭整个团队,可以独立做商业计划。另外,他在业界小有名气,得到不少外界天使的认可和同龄人的追捧。但很不幸的是,他浮躁地希望能快速成功,快速出名。结果,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怎么出风头上,而不是脚踏实地把产品做好。最后,团队的产品做得非常不成功。团队成员一个接一个离开,最后他自己也不得不离职。很不幸,一个完全有机会成功的人才,因为浮躁而功亏一篑。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深,创新工场之后面对创业者时,就常常会询问和考核这些创业者,确保他们做了必须的功课,把足够的时间花在了产品方向上。而且,在相关领域里,创业者一定要懂得比我们这些投资者多。如果你没有花苦功夫,懂得还没有我们多,那我们就不会投资你。另一件浮躁的事情发生在某大学。一群学生发了一篇假新闻稿,说创新工场投资了他们的电影。他们希望利用这个新闻吸引眼球,并洋洋得意地等着创新工场出来辟谣。一旦辟谣,他们就可以把事情越搞越大。最后,即便大家知道了真相,他们也已经出名了。这是他们的如意算盘。但这种浮躁的人总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看到这种不诚信的做法,我认为,做这种事情的人需要得到一个教训,于是,他们接到了我们律师的电话。律师通过电话警告他们,如果不停止侵权,就起诉他们。随即,他们也收到了校领导的通知,禁止他们再继续胡闹。这个事情也是对那些浮躁的人的一个警醒。

创新工场曾经考虑投资一位名叫小高(化名)的创业者,他几乎拥有创业者需要的所有才华,不但懂技术、懂产品,而且有创业经验,有在大公司任职的经历,口才很好,非常自信,30出头。在我们眼里,或者在任何风险投资者眼里,他都是一个需要追捧的创业者。小高跟我们讲了他的创业计划,很让人激动,我们当时恨不得就掏出支票来投资了。但我又问了几个问题。我问他:这个计划多久能做出来?他说:四个月。我是搞技术的,我知道这个产品没有一两年的时间绝对做不出来。我又问他:这个想法为什么和你在现公司做的业务非常相似?他惊慌地回答:不会不会的,我们有很多新的想法,做出来一定是不一样的。听了这两句话,我心里大概知道了,他可能打算从现公司偷窃一些源代码,另起炉灶打造自己的产品。

当时,创新工场有一位投资经理说:开复啊,别这么较真,这些事情,不要问这么清楚。你问清楚了,大家都不好。他没说他是偷窃,我们也没问,大家都不说,不就行了么?听了这些话,我非常失望,我没有教育好创新工场的员工。于是,我在周末给创新工场的员工发了一封邮件:

我们今天有缘聚在创新工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和金钱,也希望做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不仅仅希望能成为顶尖早期风投,也希望能正面影响中国创业生态环境。

我们不仅仅希望能够孵化顶尖企业,也希望能帮助它们成为值得尊敬的品牌。

我们不仅仅希望能扶持最能干的创业者,也希望培养德才兼备的创业者典范。

所以,当我们看一个创业者时,我们不能只关注他是否能成功和赚钱,是否聪明努力,也要深度认识这个人,看看他是否有潜力成为值得尊重的好领导。如果一个创业者有诚信的问题,例如盗窃别人的代码,或践踏性骚扰他人。这样的一个人是绝对不能投的,无论他的公司能多成功,能赚多少钱。

作为创新工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工场,无论是对平台员工,投资的公司,还是大众。如果我们支持犯罪,我们就是在犯罪。如果我们投资邪恶,我们就是邪恶。如果我们容忍卑鄙,我们就是卑鄙。

最后,分享杰克韦尔奇的一句话:

Integrity is just a ticket to the game. If you dont have it in your bones, you shouldnt be allowed on the field.(诚信是基本要求,如果你没有发自内心的诚信,我们不允许你参与。)

想创业的同学,一定不要太浮躁。一毕业就创业,失败的概率太大了。就算你有实习经验,你也不会深入了解财务、法务、运作、市场、技术、产品、用户你不可能这么快成为全才。给自己至少几年时间,再去创业。最好的培训学习方法是加入一家创业公司,逐步累计自己的实力、人脉。当你觉得自己积累够了的时候,再开始创业。

在豌豆荚团队有一位北大的才女,名叫崔瑾。她的经历最让人最感叹的一点是,她作为北大国际关系专业的毕业生,非常想学习创业。她先是去申请*的职位,当时*才刚起步,没有合适的职位,就跟她说,要来的话只能做前台。作为一个北大毕业生,她答应了。今天,崔瑾经过在*、奥美、谷歌的积累,学到了很多做事、做人的方法。她今天能够成为豌豆荚的首席运营官,很大程度来自于毕业那一天的决定。她没有因为北大人可能会有的自豪感而拒绝接受一个前台的工作。她愿意从基层做起,虚心地学习。我们投资的另一位创业者叫许朝军,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先从ChinaRen干起,然后被收购进搜狐,又到了陈一舟的千橡,启动校园社交领域,最后负责整个人人网的运行。

后来人人网成功上市,首日达到74亿美元的市值。许朝军在人人上市前离职,到了盛大,成为边锋的总裁。他是个非常能干的人,今年才30岁。今天他很成功,拿到了千万美元的投资,在创新工场支持下,做了点点网,崛起非常快。但我想讲的不是他有多成功,而是他有一个多么谦卑的第一天。在12年前,他从乡下来到北京,发现周围的人懂得都比他多。他傻傻地进了计算机系,却从来没摸过计算机。他周围的人在城里长大,基本都会编程。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学习、赶上这些人。他先学习打字,但买不起键盘,就在纸做的键盘上练习打字。他没有电脑可用时,就在纸上编程。通过这些艰苦的训练,他成为了计算机高手,在很多著名企业里做得非常好。他从搜狐出来的时候,曾经有风险投资家对他说:你很厉害,在中国最早的社区ChinaRen做得这么好,搜狐收购后,23岁就成了技术总监,这简直前途无量。我们想投一百万美金,让你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没想到,他说:对不起,我还没有学习到足够的知识。我现在懂技术了,但我在运营、市场、用户方面还要继续学习。然后,他就一次次参加不同的企业,学会了他所需要的一切,最后才在创新工场支持下,创业做了点点网。

在脚踏实地的话题上,我想再分享一句乔布斯的座右铭: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话不是乔布斯说的,是一个叫凯文凯利(Kevin Kelly)的人写的,凯文凯利是美国著名的科技预言家和科技作家,也是我非常尊敬的朋友。我去年问他:乔布斯从你那里学到了人生的座右铭,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你可不可以用最简单、最容易懂的语言,阐述、诠释这四个英文字?他是这么说的: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渺小,如果我们不学习,科技的发展速度会让我们所有的一切在五年后被清空。所以,我们必须用初学者谦虚的自觉,饥饿者渴望的求知态度来拥抱未来的知识。希望大家都能记得这句话。谦虚、渴望、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学习,这样就可以避免成为浮躁、贪婪的你。

寄予大学新生

各位同学,人生在世,我们拥有两个最大的财富,我们的才华和我们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这一生可以说是在用我们的时间来换取才华。

大学这四年,可能是一生中拥有最多可以自己掌控的时间的阶段。希望你们务必把握这四年的时间,培养自己的才华。昨天,刚踏入校门的时候,你可能还是一个青涩的、被动的、为了应试而读书的、被家庭呵护的学生。

今天,希望你们了解如何避免迷茫困惑、应试机器、孤独被动、浮躁贪婪这些可能对你们的未来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在四年后,希望你们能够追随你们的心,学习思考、脚踏实地,成为高智商、高情商、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并且讲诚信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

同学们,祝福你们度过精彩的四年,成为一个精彩的人。

fwr816.com阅读分享

大学新生的职业规划指导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而即将步入高校的大学生,则有许多还处在从高中向大学过渡的阶段。对于他们而言,在这个过渡期里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做一个比较详细切实的规划,必能为以后的大学生涯增色添彩,使其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感,减少走弯路的次数。

 职业规划意义重大,它能帮助学生明确将来的职业方向,避免路径依赖,降低机会成本。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如何把握看似漫长其实短暂的大学生涯?这对即将步入高校的同学无疑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刚刚从千军万马中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立马又要投入到长远的职业规划中去,这看来似乎有些残酷,可是没办法,谁叫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呢?而一个完备、合理的职业规划让大学生更有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主动性,避免盲目就业,何乐而不为呢?

 说起职业规划,首先得联系到专业。同学们在选择专业时都必须对所选专业有明晰的认识,这是对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初始判断。简单来说就是以下两点:

1、所学专业是否有长远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2、所学专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

 明晰了专业和兴趣还是不够的。有人说人生就是漂浮在海上的一条船,而自己就是船长兼舵手,如果把对方向,摸清暗礁、风向、浪高,就肯定能够乘风破浪,扬帆千里。在对未来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后,最好能对所要从事的职业再进行一个细分。从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未来社会需求来看,社会需要大量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结合社会需求选择培训专业,并且具有长远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比如计算机专业主要定向为通信、光纤、光缆及IT行业等企事业单位培养软件工程师(微软认证)、网络工程师(微软认证)、数据库设计师(微软认证)及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网络安装、编程、维护等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向海尔集团、金色谷集团、远成集团、武商量贩、中百仓储等流通企业定向培养专业化应用型人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自主创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金融专业主要针对银行柜员、专业理财、保险经纪等具体职业培养专业化人才;高尔夫专业定向培养高尔夫教练员、球员、球童主管、球场草坪维护员等高尔夫球场高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且就业后收入高;心理素质拓展专业主要向心理辅导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社区及社会服务机构、各类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培训师岗位,以及各类挑战性强,需要良好心理素质的工作岗位培养专业化人才等。同学们在对专业有了明晰的认识后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定要学习的专业,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如果能够清晰明确地认识自己所期望的职业,那么大学的学习生活无疑将更有目的性。

所谓职业规划,求职是目的,规划则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那把钥匙。在前面已经阐述了规划的前提,即职业方向,现在要具体谈一下规划的要素。一个完备、合理的规划对同学们的发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合理的职业规划,包括全面的职业认识、认真的自我剖析、合理的长短期计划和完备的职业规划书四个要素。

1、全面的职业认识。确定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其实还是不够的,对这个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让大学生涯更不盲目。很多的低年级学生,有很明确的职业方向,却不明确在大学期间如何做才能缩短和这个职业的距离。有的同学想要去报社做记者,熟读采写编评的书,可是现在的报纸要求的是丰富的实习经验;有的同学一心想去网站做编辑,结果学了Dream weave考过了计算机三级,人家要的反而是photoshop学得好的。这些都是没有全面认识想要从事的职业的后果。关于职业的需求,同学们可以向老师、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高年级的同学们(特别是已经毕业工作的)取经。

2、认真的自我剖析。知彼了更需知己,才能百战百胜。喜欢这个职业,但是自己究竟能不能胜任这个职业呢?这就要求对自我有一个认真的剖析、判断。喜欢做营销,但是自己身体不好,或是性格内向,就未必能胜任营销这个行业;喜欢做导游,但是性格太过直爽、容易冲动,也就做不好导游了。自己的性格、所学的知识和想要从事的职业交集到底有多大?有没有大到能够游刃有余的地步?如果能有一个对自我的完整的认识的话,自然能有利于集中优势兵力,用我所长了。

3、合理的长短期计划。针对自己的职业诉求,对四年的大学生涯做合理的长短期计划,可以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条不紊、充实而不乏动力。计划未必非要做到年、月、周、天那样的全面,但是一定要有持续性和可行性,紧凑而不失灵活。比如你决定了毕业后要自主创业,那么整个大学时期就是你的创业准备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计划就要明确,要掌握有关经营和管理方面系列知识,并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有空的时候进行市场调研等等。大三开始计划就要更加明确,选定行业,以至到每天都要有具体详细的计划,为毕业后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人生重在守恒,坚持自己的计划,大学期间必然能积累下足够的职业资本。

4、完备的职业规划书。这其实是对职业规划的书面化呈现。写在纸上的东西往往比记在脑海里的东西来得深刻,完备的职业规划书不仅能给大学生一个宏观的职业规划呈现,更能起到一种鞭策作用。

一个完备的职业规划书应该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对职业规划的认识;

2、对自我的剖析;

3、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4、对职业方向的探索;

5、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以上介绍了职业规划的几个要素,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一些从现在开始就必须长期坚持的事项,这些日渐的积累将有助于同学们在将来的求职过程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1、不断的学习,以保证熟练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

2、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拓展;

3、有选择地参与有意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和社团活动;

4、提前掌握一些你所欲求的职业所强调的技能。参加一些有用的培训,比如急救、礼仪、普通话等等,这些培训可能在将来求职过程中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比尔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不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当时的计算机界受到黑客文化影响,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共享。盖茨随后离开校园,一手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渐将软件产业化。

正因为比尔盖茨在对计算机软件有了明晰的认识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科学的规划,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就。天道酬勤,即将步入高校的学子们应该做好职业规划,为大学生活和职业方向打好基调,再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和实践。早规划、早成才,晚规划、晚成才,努力的付出必然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开学后,学校会有各种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和选修课,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参与到其中。

大学新生职业规划为就业


职业规划大师之见:

职业选择经历是从模糊的空想走向现实。职业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金斯伯格

四年前精心选择了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四年后的就业情况如何?而对于即将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四年后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明天?专业与就业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如何打造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热就业难热

前不久,麦可思发布的《20xx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报告》显示,报考最热门的几个本科专业均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调查表明,毕业半年后,本科专业的平均就业率是91.2%,但是很多热门专业的就业率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本科最热门10个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32.9%。在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热门专业占了9个。在573个高职/专科专业中,10个热门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半年后的总失业人数高达11.6万,占了高职/专科半年后失业人群的28.6%。失业人数最多10个高职/专科专业中,就有8个是热门专业。

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为饭碗,为兴趣:近半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

调查显示,高达52%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个机会,我选择另外一个专业。根据智联招聘推出的《华南区域网络求职大学生初次就业与职业发展调研报告》,在毕业生中,40.3%的学生从事的行业没有做到专业对口,有59.7%的学生做到了专业对口。

在人力资源专家吴凡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了解,当初真正按自己兴趣报考专业的学生不足半数。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报考专业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的只有42%;有26%是听从父母决定的;服从调剂分配的24%;根据学校老师意见报的有8%。

除兴趣外,严峻的就业压力也是造成专业不对口的重要原因。毕业生面对难得的就业机会,对于专业是否对口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比如目前许多大学生就业都选择了销售这一职位,不是他们都学销售或主动选择销售这一职业,而仅仅因为销售类职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理性规划复合型人才打造独特竞争优势

与其迫于工作压力,找一份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如未雨绸缪,早做职业规划,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第二方向的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打造别人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王宇在高考报考时选择了财会专业,但从个人兴趣来说,王宇对计算机编程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校学习之外,他参加了北大青鸟IT培训机构组织的软件工程师培训。经过培训,财会专业背景加上IT技能,王宇就业时的选择范围远比一般同学宽了许多。毕业后,王宇被一家专门经营财务类软件的IT公司录取,成了一名高级IT工程师。

经过培训而走上IT工作岗位的30余万学生中,有30%是计算机相关专业,70%是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对此,北大青鸟IT教育有关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重视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能力,而相应的职业技能以及培训经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够结合本科时的专业背景,有的放矢地选择职业培训项目,将有助于打造自己的独特竞争力,复合型人才在就业中更有优势。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成熟,能够证明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的职业技能证书已经成为了职场重要敲门砖。日前,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发布上海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报告。该报告主编黄洪基指出,不少用人单位表示,他们偏爱有同行业实习经历的人才,这样能拿来就用。在他们眼中,能证明专业能力的职业技能证书比一般获奖证书重要。

对此,专家表示,从就业情况来看,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状况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再好的专业也有可能出现人才饱和的现象。热门专业不一定是就业热门,冷门专业在就业时也可能比较炙手。单纯以押宝的心态决定自己的就业出路是远远不够的,积极行动,培养、提高职业竞争力才是关键。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选修与自己专业、兴趣相关的其他专业,都有助于拓宽自己的求职道路,在人才 买方市场打造自己的独特优势。

画布上的职业规划


一个人一生中的大半辈子是在职场上度过的。有些人在职场上游刃有余,而有些人却常常找不到方向。一项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有80%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即使有规划,也很少能够坚持到3年以上,只有为数不多的3%的人能成为卓有成效的职场精英,但是否与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关,暂时没有充足的证据。

职业生涯过程中总有些偶然性的变动,谁也不能保证朝着既定路线前景,但能够确定的是,成功的职场精英通常具有三个要素:对工作的持久关注,一个能促进成长的职场环境,领导对员工的关怀。通常而言,研究职业生涯成长大多数是以人力资源的角度,侧重于谈论职业生涯规划,而这些却没有明显的效益,但是蒂姆克拉克、奥斯特瓦德和伊夫皮尼厄突破这种研究的局限性。依据他们前期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他们最近把商业模式应用于个人职业生涯成长中。

个人商业模式与企业商业模式有同样的结构布局,它们都由九大模块组成,即客户群体、价值服务、渠道通路、客户关怀、收入资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由于企业和个人之见的差异,因此在各个模块的定义上有些不一致。本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为此作出了明确的区别,以企业商业模式为类,核心资源主要由四大类组成,即人力资源、实体资产、知识资产、金融资产;但对个人商业模式而言,核心资源就是你自己,包括你的兴趣、技能和个性,职业的蜜罐区就是三者交集。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人生方向,时刻协调个人期望和职业发展的机会。首先,我们需要认识自己是谁,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千年的哲学难题。尼采在《道德的体系》一书前言中说道: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那么对于职业生涯,迪克博尔斯如此称道大多的求职者找不到梦想的工作,原因不是他们缺乏工作信息,而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了解。事实也正是如此,童年时期往往有明确的兴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一旦进入成年时期,童真迷失,我们不得不考虑和周围的生活交流,因为我们必须不断地成长。

生命线探索是鉴定工作满意度的最佳管理工具,它主要源于兴趣、技能和个性,主要有六个步骤,依据前五个步骤,即绘制生命线高低潮、对事件进行说明、确定兴趣、描述技能,可以明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期望。再根据约翰霍兰德的六种个性倾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定自己的职业后,你是否考虑一下,工作通常对你意味着什么,是谋生、发展方向、使命呼唤亦或是自我实现,尽管自我实现很美好,但是马斯洛认为人们了解自己的需求并非易事,这是一种非常罕见难得的心理成就。

其次,对于人生目标这样的问题,许多人把目标和愿景看作相同的概念,其实并不然。对于企业而言,愿景是企业生存的使命,而目标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实现的既定成绩。对于个人商业模式而言,松本的观点是,目的是一种可持久性整合团队表现的指导力量,而目标是发展道路上必须实现或经过的路标,而这个路标一旦经过之后就会被新的目的地取代。实践你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价值服务、客户群体、关键业务,它的前提条件是重新定义目标声明,而目标声明的内容通常不断地变化。

最后,个人商业模式并非永远不变,为了突破既定的商业模式,我们需要重新改变你的观点,彼得斯将这种方式叫做重启思维,熊彼特则称之为破坏性创造。总之,无论是企业商业模式还是个人商业模式,都离不开创新二字。本书的作者认为,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具备应对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能力,直到形成良好的解决方案。

理论和实践的相遇总有些差强人意,对于商业模式的实践,必须考虑的是,你的收入来源是什么,为此你需要衡量你的商业价值。你的商业价值取决于你为客户提供的价值是否大于你支付的工资,这也是一个组织机构是否聘用你的前提条件。

李开复:职业规划用两步计划


Q:开复老师,我学的是工程专业,但是我对管理方面很有兴趣,从小就读了很多管理方面的书,希望以后能做管理工作。您是如何看待技术和管理这两方面的关系的?可否就我的情况给我一些建议?我的职业规划应该如何做?

A:有关技术和管理的关系,我认为你还是要把技术的基础打好。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如果我领导的部门里的所有工程师和科学家,认为我只会管理,不懂技术,我很快就会失去他们的尊敬。作为领导,你不必懂得比下属更多的技术,但是你也不能让他们觉得是在对牛弹琴。

另外,当你步入社会后,第一个工作可能还是技术工作,从基层做起,所以对专业技术的学习你不能放弃。当然,既然你对管理更有兴趣,那么这些方面才是你最需要投入、加强的。但是,你一定要把技术做得足够好以后再投入,学技术是你必须做的事,需要你专注对待。如果你依然对管理感兴趣,现在你能够做的最有用的事情就是多与人相处,寻找团队合作的机会,因为这是管理者必需的基础能力。

看了你的职业规划,我首先要恭喜你在认识自我方面做得相当好。我认为你现在应该通过网络、同学和老师多做一些咨询的工作,打听一下什么公司是你最向往的?每一个公司从技术转换到管理的可能性有多大?哪些公司成长比较快(成长快的公司会有更多提升成管理的机会)? 在你找到几家最向往的公司之后,你应该再做一个计划,最大化自己被录用的机会。

这里我建议你用一个我称为两步计划的方法:从下一步的下一步往回做计划。

这个两步计划的想法来自于Google 的高级副总裁 Jonathan Rosenberg。他说:每周都有两三个人找我,希望我帮助他们做职业计划。我的回答很简单:拟定你三到五年能达到的一个完美工作,写你那时可能会拥有的履历表。评估你对那个工作申请的可能性,你的强项和弱项。把你的分析拿给比你资深的人评估,让他们帮助你做一个落差分析和你的培训、发展计划。

例如,如果你的下两步是想进入微软营销部门做销售,那么现在你可以去做一下咨询,然后你可能会发现这个部门从不雇,但是这个部门需要不少技术人员做售后服务,而且有不少这种技术人员在一段时间后能够转做销售。那么你的第一步就可以先申请售后服务的职位,然后再通过努力做到销售。

在二十一世纪,换工作和换公司是常见的,只是大部分人是为了更多的钱或更高的职位才换的。但是,我建议你应该用职业规划来引导自己,而在你的职业规划中,职业生涯就像攀岩,需要一步一步往上攀,同一时间四肢只能有一肢离开岩壁,否则就要跌落悬崖;职业生涯也像爬山,不应在山脚下徘徊,而应该选择一条道路,然后一点一点调整,并不断向山顶逼近。只要一步一步来,你可以从技术支持工作转到技术开发工作,从一个二流企业转到一流企业,当然也可以从非管理工作转到管理工作。

Q:开复老师,我学的是工程专业,但是我对管理方面很有兴趣,从小就读了很多管理方面的书,希望以后能做管理工作。您是如何看待技术和管理这两方面的关系的?可否就我的情况给我一些建议?我的职业规划应该如何做?

A:有关技术和管理的关系,我认为你还是要把技术的基础打好。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如果我领导的部门里的所有工程师和科学家,认为我只会管理,不懂技术,我很快就会失去他们的尊敬。作为领导,你不必懂得比下属更多的技术,但是你也不能让他们觉得是在对牛弹琴。

另外,当你步入社会后,第一个工作可能还是技术工作,从基层做起,所以对专业技术的学习你不能放弃。当然,既然你对管理更有兴趣,那么这些方面才是你最需要投入、加强的。但是,你一定要把技术做得足够好以后再投入,学技术是你必须做的事,需要你专注对待。如果你依然对管理感兴趣,现在你能够做的最有用的事情就是多与人相处,寻找团队合作的机会,因为这是管理者必需的基础能力。

看了你的职业规划,我首先要恭喜你在认识自我方面做得相当好。我认为你现在应该通过网络、同学和老师多做一些咨询的工作,打听一下什么公司是你最向往的?每一个公司从技术转换到管理的可能性有多大?哪些公司成长比较快(成长快的公司会有更多提升成管理的机会)? 在你找到几家最向往的公司之后,你应该再做一个计划,最大化自己被录用的机会。

这里我建议你用一个我称为两步计划的方法:从下一步的下一步往回做计划。

这个两步计划的想法来自于Google 的高级副总裁 Jonathan Rosenberg。他说:每周都有两三个人找我,希望我帮助他们做职业计划。我的回答很简单:拟定你三到五年能达到的一个完美工作,写你那时可能会拥有的履历表。评估你对那个工作申请的可能性,你的强项和弱项。把你的分析拿给比你资深的人评估,让他们帮助你做一个落差分析和你的培训、发展计划。

例如,如果你的下两步是想进入微软营销部门做销售,那么现在你可以去做一下咨询,然后你可能会发现这个部门从不雇,但是这个部门需要不少技术人员做售后服务,而且有不少这种技术人员在一段时间后能够转做销售。那么你的第一步就可以先申请售后服务的职位,然后再通过努力做到销售。

在二十一世纪,换工作和换公司是常见的,只是大部分人是为了更多的钱或更高的职位才换的。但是,我建议你应该用职业规划来引导自己,而在你的职业规划中,职业生涯就像攀岩,需要一步一步往上攀,同一时间四肢只能有一肢离开岩壁,否则就要跌落悬崖;职业生涯也像爬山,不应在山脚下徘徊,而应该选择一条道路,然后一点一点调整,并不断向山顶逼近。只要一步一步来,你可以从技术支持工作转到技术开发工作,从一个二流企业转到一流企业,当然也可以从非管理工作转到管理工作。

大学新生应尽早做好职业规划


9月,就业季硝烟未落,大学校园里又注入新的血液,对于许多大学新生来说,大学依然是理想中的象牙塔。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几年,大学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在此形势下,大学新生应尽早做好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以适应社会。

不少新生已对职业方向有了初步规划

据悉,除了个别大学新生对大学一词还只停留在概念上外,很多新生已有了初步的规划。

玉林一中的小李以高出理科一本线48分的成绩被重庆大学录取,专业为冶金工程,想到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小李谈吐中透露着淡定。他告诉记者,已对大学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大一先当上学霸,完成转专业的目标。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小李想转的专业为土木工程或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前者是我学校的强势专业,后者就业选择较广。

读计科,外面闯荡几年,积累经验,没有找到赚大钱或创业的机会,就考公务员。对于大学后的路子,小李也详细列出规划清单。

提到职业规划,很多大学毕业生深有体会。今天加班是为了补那时逃的课。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小蒋很懊悔自己当年没有好好规划大学生活。大一开始,很多同学开始去图书馆看书学习,而我还想好好放松一下。令小蒋没想到的是,这一放松就是四年,现在的她,在广东一家公司上班。公司很多同事跟我聊大学生活,我的记忆中不是在睡觉就是看电视连续剧,现在不得不在工作之余自己充电。她说,由于在校期间专业基础不扎实,她经常都要加班加点去完成手上的工作。

跟小蒋相比,小沈为自己的大学四年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广西区级优秀毕业生、优秀班干、三好学生等荣誉见证了她的每一步。从大一开始我就着手自己的未来规划,第一次参加大学生人生规划大赛,我的规划书就顺利入围并且获得三等奖。按照小沈的规划,大学生活里必须做一次班干、必须得一次国家级的奖励、每学期必须看20本以上的课外书如今,小沈成了各单位争抢的香饽饽。

大学生应尽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事实上,大学四年是学生人生中关键的一段,肯定会对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度过大学四年,做好职业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许多院校大一新生的必修课,学校几乎每个学年都会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以期引导学生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未来研究生不一定好就业,公务员也不一定就是铁饭碗,现在的大学新生应该客观看待两者,做长远规划,为将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据了解,有一部分学生不期望有更好的发展,愿意考上公务员得到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未来也不用考研究生,这样的学生可以直接考公务员。凡是将来打算再读研究生,进行学历深造的学生,最好是早期先读,然后再去发展事业会好一些,因为很多人工作以后还需要再考研,但是工作期间没有学习环境,已经失去了大四考研的优势。

目前研究生的就业率只比本科生稍微高一些,公务员也不一定就是铁饭碗。不着急就业的学生,应该有中长期的职业规划,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先考研,然后再考虑就业或者考公务员。比如读某个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的待遇和就业的广度比本科就业要好很多。

但是新生未来打算考研的划不建议轻易换专业。如果原专业就业形势不好,跟自己的目标背道而驰,或对其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考虑更换专业考研。另外,选择专业要结合自己的未来规划,切勿盲从。所选专业应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或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

职业规划是获得offer的关键

其实,每年校招都会看到有人欢喜有人忧的状况,有拿到19个offer的得意者,也有一个offer也没拿到的失意者。之所以还有许多毕业生未拿到offer,究其原因,是自身职场规划不明确、对招聘岗位和流程了解不够。

职场规划不明确,是很多大学生的通病,其突出表现是他们并不晓得自己究竟要找哪方面的工作,不知道怎么准备能够增加求职成功的几率,只是一味的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找工作。没有明确的职场规划,对招聘岗位、招聘信息不了解,没有相关能力证书,可能在第一次简历筛选中就会被淘汰。据悉,现在企业注重综合人才,专业考核固然重要,而毕业生是否具备商务英语能力也是考核的重中之重。而且,很多企业会使用托业分数800分、银行从业资格证等关键词筛选简历,由此可见,能力证书在校招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缺一不可,不然会在校招中处于劣势。

由此可见,大学期间,学生就可以根据相关企业招聘标准来备战校招,需要把托业考试作为校招必备武器来看待,同时,在此基础上具备兼职证明、竞赛获奖证书、从业资格证等,那获得企业offer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而这些都需要在刚进入大学时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规划,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未来毕业求职的过程中,才能避免盲目求职,提高求职的成功几率,对自己未来人生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职业规划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


近年来,大学生、中职、高中生就业难的现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对此,不少学生家长自入学起就开始规划孩子的未来。他们纷纷让孩子转型报读职业培训,希望以此掌握一门过硬的职业技能,实现曲线就业。在众多的职业培训项目中,CG行业成为学生们抢报的对象。

入学开始职业培训

刚刚进入9月,北京及其他城市出现了大量刚入大学的新生前来咨询职业培训,甚至已有不少学生报名参加相关课程培训。咨询报读CG培训课程的人以学生居多,其中有应届大学毕业生以及高考不理想的高中生,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还出现了不少大学新生。业内人士分析,CG职业培训已经渗透到新入学的大学生中间。

张琳是AAA培训中心的一个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她进入大学不久就在AAA数字艺术教育培训中心报名了影视动画的课程。张琳说,她从小就喜欢看动画片,并梦想自己亲自制作一部动画片。现在大学的课程不紧,还不如抽空学习一下相关的课程,毕业后做一名动画师。

应聘遇尴尬 职业需规划

9月,是新生步入大学校园的季节,同时也是毕业生走出校园重新定位的一个转折点。记者从今年的招聘会了解到,很多用人企业打出了高薪招聘专业型人才的海报,而收到的简历尚不足招聘岗位数的50%,其中合格的竟不足30%,而应届生在30%中更是微不足道。

某影视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招聘5名动画师的广告挂在网上几个月,收到简历30多份,我们能看上眼的仅10人,这里面仅1人是应届生。

为什么应届生会在求职时遭遇尴尬呢?AAA数字艺术教育的职业顾问认为,目前,中国大多数CG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面临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招到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员工对于一个企业固然重要,但是对于CG企业,更看重的是员工对某项CG项目的了解,应用和操作能力。而在大多数的应届生中,能在就职的新岗位中,迅速融入CG项目中的却是屈指可数,因为他们有的是理论知识,而无实际操作经验。因此,要实现以技为本真正素质教育的过程,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业内人士认为,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的确存在,要避免它,需要高校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自己也应主动规划职业生涯。诸如张琳这类大学新生参与职业培训的社会现象,在一个层面上透悉出的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完善,而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凸现的是个人的一种价值取向。职业培训与就业两者显现的是最直接的关系,专业的职业培训为就业奠定的永远是一个基石。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