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成长的三个阶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职业经理成长的三个阶段,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大多数职业人士经过一段工作后,开始对职业生涯迷茫,尤其是职业稳定后,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面对就业压力日益递增的今天,许多人都是先就业,后择业,在无法选择自己的职业兴趣下,或阴差阳错,或顺其自然,突然有一天,感觉到自己无所适从,没有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何方?

其实,在我看来,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得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业能力

现在的很多毕业生,在大学里忽视专业知识,一味的追求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美名其曰锻炼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其实这是本末倒置,学习的阶段没有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毕业后又一味的适应社会在先做人,后做事的观念误导下,导致专业能力成了制约其长足发展。因此在我看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首先要解决的是专业问题,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专家。专业是职业经理人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领导能力

具备了专业能力,再去发展自己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等,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去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与领导能力,如果你不具备管理者或者领导的潜质,那你就做个专家吧,如果你一味的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而忽视自己的专业能力,那最终就成为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忽悠着。

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关键的是培养自己的情商,确切的说是逆商,抗压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心态,锻炼自己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的应对能力,不屈不饶,战胜自我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的的进取精神,锤炼自己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信仰。

第三个阶段:资源整合能力

职业经理人有专业、有管理能力尚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优秀的职业经理一定是资源整合的专家,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使资源价值最大化,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职业经理的第三个阶段是整合资源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职场上要成功,专业是基础、情商是保障、资源整和创造价值。

FWr816.Com精心推荐

酒店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


根据国家旅游局20xx年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星级酒店发展迅速,截至20xx年年底,中国已有13378家星级酒店,比上一年增长了. 酒店的迅速发展也导致了中、高级管理人才的严重欠缺。要成为或已经成为职业经理人的,我们还要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规划好自己的发展方向。

我们这些酒店职业经理人,不少人都遭遇过职业天花板的问题,这也是人才发展规划道路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职业经理人一般要经历三个职业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这个阶段首先是要有自身管理资历与能力的积累与磨练,更非常需要获得首飞的运气!

也即你从主管以下的职位,要提升到经理一级的职位,其实不是最难的,而是在酒店经理职位提升到副总以上的职位,就非常需要更多的磨练和耐心,特别是要有较好的运气。

比如,较现实的好运气是有了新筹建的酒店,缺乏能够总体组织的总经理,你虽然有了部门管理的经验,但是,如果你原先缺乏对其他各部门的磨练、也就相应地缺少了整体管理的了解.如果你不在平时,有意识地积累酒店总经理的管理理论、管理知识,即便有这样的机会,你也没法抓住。这就是要机会+努力+积累. 归纳观点:

观点一:要成为酒店管理人才,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要根据具体情况与条件,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

观点二:先做好自己的事--即你要向前走,向高处走,你就得先练好内功!没有好内功,机会来了也白搭。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经历了一定时间的高层管理后,高层职业经理人一般会考虑随着管理经验的丰富,而逐步物色更高层次酒店的职业管理,向高星级酒店管理或集团化管理迈进。

这时职业规划中,是以提高管理视野、提高管理规模、星级标准,来提升自己的管理更高定位。这个过程,既是走向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自己的职场生存空间和体现个人管理价值的过程。

这个阶段要注重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超脱原先部门的管理视野,要学会能从全局的角度去看酒店管理,如何看待和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与人才的合理调配、全局的工作协调问题。

学会如何团结人才,如何使用各种不同的人才,组织好一个团结的团队,善战的团队,就成了总经理应该着手的大问题,也是酒店管理规划的根本问题。没了合力、聚心的人才管理团队,其他再好的管理措施、策略都会落空。

二是要注意看行业的相关资料:如行业新技术应用、行业的新管理理论、政府出台的宏观政策中或行业政策中,有无与本行业相关的重要信息。或者说宏观经济环境的发展与本地经济发展的情况,要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从中或者找出与本行业或与本酒店有用的经营信息。

比如,前阶段人民币升值引发的珠三角与温州出现大量制造业的内迁、破产,而如何引发起当地酒店的生存,面对这样的情形,如果从早介入考虑,本酒店应该尽早采取什么生存、发展的相应措施。等等.

三是勇于探索与挑战。人才职业规划发展的另一层重要意义,也在于是否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与取向去看,酒店人要成中、高端的管理人才,就得不断地培训下属,催发自己的总结与经验的提升。另一个是勇于面对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管理难题,都是提升自己职业水平的机会。因为难,所以才能彰显自己有能力。不放弃宝贵的充电机会.学而时习之,要有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耐力。而不是站在一个中层管理平台上,怕徒弟学会了,而处处亲力亲为,或者说带着一群只会做不会想、不会成功的部属。应该是,徒弟的成功,也是你的成功! 反过来,徒弟进一步的成功,也要逼使你更高一层的迈进,不能坐等机会与坐在以往的经验与知识上.

第三个阶段:成熟阶段--重在管理经验、社会人脉的积累与总结。已经做为高层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就要注意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资源网络,一是人脉资源网络,既有重要的客户资源,又有重要的行业中的同行人脉关系资源,还有多年积累的政府部门等社会资源。这种资源有时候是决定个人职业生涯重要发展的机会支撑点或支持力。二是要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相关的酒店管理理论与最新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力求能将自己的经营业绩与经营策略总结出来,尽量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力争将个人的管理经验形成特定的管理理论,融入个人的职业经历与职业总结,既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也是显露自己的管理理论水平与管理业绩,说白了也可以说是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建立起个人的管理品牌。

三个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规划目标与不同的学习、充电的内容与要求。 酒店业最终的恶性竞争不是客源,而是管理人才的竞争。

观点三: 积累一切有用的资源,包括人脉资源、客户资源、管理资源等等。

著名的锦江集团已经聘请了外国职业经理人管理酒店了,这种趋势是危机--既是国内职劳动所得业人面临的职业挑战,更是职业发展的好机会.说实在话,中国的酒店经理人大多缺乏很好的理论体系的提升培训,理论素养的缺乏是这个职业人群所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外国在管理的方法上确实是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酒店人才讨论背景资料二:

高素质的旅游业职业经理人是指熟悉国内及海外旅游市场,具有旅游业实战操作经验,同时对中国的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清晰的独特的认识,并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一般来说,好的酒店职业经理人都需要具有四五星级外资酒店工作背景,从事过前厅、销售、客房、餐饮等部门经理级以上工作的人员。另外随着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对具有连锁酒店管理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需求也很大,例如项目开发经理、店长,总部管理策划人员。

酒店行业人才紧缺的原因,千禧大酒店人力资源总监张珮珍指出,既然是管理级人才就已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好的仪表、好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英语水平,而这些就是他们的资本。一旦有高薪或更适合的职位,这些人才就会流失或转行进入别的企业,流动性大是导致人才紧缺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现在的年轻一代对这个行业认知度不够而不愿从事这个行业,也是导致酒店管理人才紧缺的一个原因。原因三:行业发展过快,人才培养滞后。

而培养人才的机制严重不足也是导致酒店管理人才紧缺的原因之一。

在酒店行业发展迅速所造成的人才紧缺的背景下,具备个性素养、语言能力、服务水平、专业技能的人才备受行业青睐。

上海陆家嘴未来3年将添10家星级酒店,包括哈瓦纳大酒店、证大艺术大酒店、东方艺术大酒店等。加上现有的金茂君悦、香格里拉、瑞吉红塔等24家星级酒店,未来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家以上星级酒店。陆家嘴地区将成为继虹桥开发区之后上海新的CHD(中央酒店区),同时也将成为酒店专业人才就业的新热地。

预计到20xx年仅北京酒店行业管理人才(包括酒店、饭店、机场、旅游)缺口就将在50万人左右。

订单式培养成为某些酒店解决人才紧缺的新途径。香格里拉酒店去年与北京财经专修学院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为酒店集团培养酒店服务、财务方面的人才,招收学生过程中酒店参与面试,一旦录取入学即成为酒店准员工。本来学生应该在校学习两年再到企业上岗实习,但是,去年招收的200多名学生现在被要求在奥运期间提前上岗实习,奥运结束后再回高校完成学业。订单式培养已经成为企业与民办高校职业教育合作的新趋势。

今年世界经济的情势不好,中国也受影响,而宏观经济也会影响到服务业,酒店业的兴衰与此相关,酒店人才的流动与人才的成长也与此息息相关.

比如说: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制造业的大迁移,这也相应引起了酒店的经营,同时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流动的走向.但是,我还是认为,不用单纯看着现在好多制造业的迁移,就认为东莞的酒店不好做了.人才何去何从.其实,酒店的人才需要当地经济的形势的支撑,也需要酒店内部管理环境的支持.

归纳观点

观点四:酒店人才的发展与所处当地经济发展形势有直接的关联度.这种关联会影响到酒店人才的流动取向.

观点五:酒店人才的发展,也依赖这些条件(如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的人才政策、就业机会的宽松程度等等)的支持,同时,酒店的管理的正常与有序发展,也离不开酒店人才的稳定!

要成为酒店真正有用的人才,就是要有这样的职业态度和学习精神。而且这种敬业、认真、好学、肯干、动脑子的工作精神,都会在你今后的其他职业领域中,令自己受益非浅。 而老是跳槽而又在职场上无法提升的人,就要检讨自己的人才发展规划的思路了.

不要怕被酒店内部自己轻视自己,只要你在这个领域做熟做精了,你成了专家,你就是别人无法否定和轻视的人才!

人才自己要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要清醒,认准了方向,就去好好努力干好!

这里有一个培训案例:有一位日本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开始处处碰壁,最后只有一个酒店卫生间的侍应生的职位。她经过思想斗争后,最后决定,留在这个酒店做。并且下了这样的决心:我一定要做成一个全日本最出色的厕所清洁工,我一定要使我负责的厕所成为全日本最清洁的卫生间。

结果,她就是凭着这样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若干年后,她并未做一辈子的洁厕员,而成为了日本首位女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有价值的人才发展与成长的观点:你是人才,就不用在意你所处的环境的种种不足和不公,而一定要从自身检查并努力改善、改进,向自己有利的职业方向调整!

这个人才的成长与职业规划发展方面,大家有什么样的启示吗?

观点六:外部的环境,是你还无法去改变的,所以,唯有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职业规划的三个阶段


大多数中国人不会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而国外对职业规划比较重视,有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的公司。

一般来说,日本的猎头公司会对客户进行很细致的就业指导,其过程有指导你填写履历、看你是否符合转职年龄、教授面试技巧等14项之多。

日本的猎头公司普遍认为人生有三个转换职业的最佳时期,即所谓转职适龄期,如果想要转职就应该尽量选择在这三个时期内。

第一阶段:25-30岁。这个时期正是自我独立、精力充沛、年轻有为的阶段,无论哪家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人才。这个时期可以大胆地到那些没有接触过的行业里去试试。

第二阶段:35岁前后。这个时期可以从事管理职位,但是只能在经验许可的行业内专职。

第三阶段:40-50岁,其中又分为45岁以前和45岁以后两阶段。45岁以前是充分显示个人能力的年龄段,而且企业也有多种多样的职务需求,选择的幅度和可能性都很大。如果是对一生只有一次的转职者来说,这是最佳时期。45岁以后也被称为过激时期,对有能力者而言,外企的部长、高级职务应为其目标。在这个阶段转职不应与过去的经历有太大的变化。

猎头公司总结出的最完美的职业生涯应是:二十七八岁之前全力投身从事的职业,经过五六年历练取得一定资力,在35岁左右就任中层管理职务。在这个岗位上应充分发挥10年左右的能力,同时,要确立最终的工作场所及职位。不必一开始就打算40岁左右一定转职,但不断寻觅最终的职位却是必不可少的。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


30岁,这是许多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门槛。他们已经没有了工作初期的新鲜感,对职场充满了焦虑与倦怠,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未来如何保障?

30岁,对企业文化或是企业愿景之类的华美说辞早已麻木。在他们看来,企业并不是员工的家,企业和员工说到底是一种交易的关系企业支付薪水,员工提供劳动力或是智力。

他们的倦怠和迷惘,不仅因为他们是企业人,更因为他们还是社会人。作为企业人,他们按照职位的标准来做事,从而得到相应的报酬。但作为社会人,这些报酬并不能保障他们的未来,员工在企业的任职结束,也意味着交易的结束,企业就不再对这个员工的未来负责了。但员工却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或者创业机会。

在保障制度缺失的社会里,一个职业经理人是不可能不产生焦虑与倦怠的情绪的。在市场经济初期的很多企业中,甚至连为员工买个保险都舍不得,如何谈得上为员工进行职业规划?

职场的倦怠,是因为这些人实在看不清楚职业的未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今日的努力只是在为公司付出,充其量是锻炼了自己,但这种锻炼如果不能成为行业顶尖,事实上对未来的益处也是有限的。

选择创业,在很多职业人看来,也是为了摆脱这种焦虑和彷徨的一种途径。

他们选择创业,就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为了获得保障。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是创业人数很高的一个地区,这固然和机会多有关系,但深层次上,恐怕他们更需要的是要通过创业来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主张。

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包括对财富、社会地位的渴求和实现自我。很可惜,大多数工作是很难满足这些人生目标的,工作至多能获得小康或者中产,实现自我的就更少了。大多数职业人过了40多岁就会走下坡路,能在职业上持续上升的只是少数。

广义上来说,无论是创业还是做职业经理人,都是一个生意。因此很多人会按照生意的成本、风险和收益来综合考量。

职业经理人选择创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现阶段的中国,创业的机会很多,而且创业的风险未必比打工的风险高多少,而其收益却要高很多。

在中国,外企的职业经理人平均2到3年跳一次槽,中国民企的平均寿命为3.5年,企业并不能对你的职业前途做出什么保障,在中国做职业经理人,风险其实是很高的。很少有职业经理人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命运,他们的命运总是被别人掌握或者左右。这是一种令人感到悲哀的现实。

在西方,由于市场经济长期的发展,市场比较规范,雇主和雇员之间也有一种长期的心理契约,因此大家都会选择长期博弈。但在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短期博弈,当企业对员工没有什么承诺时,就不要指望员工对企业有什么忠诚。

在欧洲国家,从社会地位和收入上来讲,普通白领甚至也要好过小老板。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的状况,中国的普通白领收入远不及一个小老板。

在中国这个社会福利保障有待完备的社会,你的人生要过得好,就需要你今日所做的投资是能为你的人生带来长久收益的。可惜的是,在现阶段的中国职场中,职业规划通常是高度不确定的。

因此,如果当创业的收益远大于打工,但风险却不见得就比打工大很多时,付出也未必比打工多很多时,一个理性的选择似乎就是创业,三十而立的古训更推动了这种焦虑的现实转化。

这个出路不是职业的出路,而是人生的出路。大多数有能力和胆识的人做出的投资选择便是创业。

然而,一个纯粹职业人真的是不值得肯定的吗?这也未必。职业人生的肯定来自于对未来的保障,它需要社会福利保障的完善,也需要企业的成熟和长期稳健经营,当然也需要我们的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

职业经理人职业生涯规划的3个转变


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管理导师peter Drucker说过:很多人相信,技术上的创新能够引发变革。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成功的创新总是在变革已经发生之后才出现,并充分地发掘变革。他的论述可以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并非因为有了英特网才出现了信息时代,而恰恰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变革引导了信息技术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又反过来深化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经理人的职业生涯管理领域同样如此。过去的20年间,人们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由任何一种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或技术所引起。变化来自于外界,来自于整个社会和经济环境。在这种背景下,人们需要做的是首先理解这种转变,其次,才是在理念和技术有所创新。

第一个转变

经理人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对过去的经理人而言,职业生涯意味着升迁和线性发展;如今,职业生涯意味着选择和螺旋式的发展。

把时间推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在那时的中国大陆,绝大部分人对职业的观念还是保守的(至少在如今的人们看来是如此)。那时候,辞职被看作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下海这个词对所有人都意味着高风险。同样,经理人习惯于问自己的问题是:我该怎样努力,才能升得更高?

在21世纪的今天,经理人考虑的问题变成了:下一步我该往哪里去?什么样的行业和工作才真正适合我?跳巢不再是新闻;创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经理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线性的,而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完成。觉得自己在现有环境中的发展到了头?没关系,去一个新的企业吧。那里有更好的待遇和更多的挑战等着你。

在过去,安于现状和埋头苦干的人往往受到大家的尊敬。如今,荣誉属于善于接受和利用变化的人。对变化的适应能力是职业经理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倚重的品质,也正是目前众多不那么成功的领导者普遍缺乏的品质。当你选择某一个行业时,你做好充分的准备了吗?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吗?你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想好应对策略了吗?要成为真正的成功者,你就不能被变化的潮流推着走,而是主动去寻求和迎接变化。

第二个转变

过去,学历和证书是职业生涯的通行证,如今,它们的地位正在或已经被个人品质和能力所取代。

说来也许有些不可思议,但知识和技能的地位在最近几年中的确在不断下降。如今,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比几年前大了许多。以往,一个海归MBA可以轻松拿到几十万人民币的年薪,如今他们却必须做好准备迎接十万以下的年薪。如今的企业在录用人才时的要求比以往苛刻的多,一个普通的行政职位可能会要求大学本科以上、英语六级证书、各种计算机证书、GpA4.2以上等等。但即便如此,符合要求的人还是远远超出预期。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这种转变。这几年来,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人数激增。相对于经济发展,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发展由原先的滞后变为如今的达到平衡甚至超前,学历和证书的作用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需要申明的是,我并没有贬低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的意思。两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重要的、基础性的因素,但如今,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再决定他在职业发展中达到的高度。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是比知识和技能更为内化,也更难于衡量的因素:个人品质和能力。

什么决定了你能否当好一个总经理?是否读过MBA?显然不是。你是否具备一些优秀管理者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决定了你能否胜任高级管理岗位。

这些品质是什么?人际理解:你能否站在下属和客户的角度想问题?成就动机:你是否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决策果断:你是否能够在时间紧迫、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把握商机?

这些能力是什么?战略思维:你能否站在企业决策者的高度,界定企业发展的目标并得出实现目标的手段?人际影响力:你能不能说服和感染下属?分析能力:你能否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同样的,决定你能否成为一个好的销售经理的关键,不是你是否听过某位大师讲课,而是你是否具备人际勇气、百折不挠这样的品质和关系维护、言语沟通这样的能力。

因此,对于经理人来说,在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我的理想是什么?要成就这样的理想,除了学历和证书以外,还需要我有怎样的品质和能力?我具备这些品质和能力了吗?我如何发展自己来适应这样的要求?

对于企业的董事会或是老板来说,为某个领导职位挑选候选人的时候也不妨问问自己:这个职位的意义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完成?除了知识和技能以外,这个职位上的人必须具备怎样的品质和能力?哪些品质和能力可以慢慢培养(例如沟通能力),哪些必须要候选人具备而无法培养的(例如诚信)?

我相信,在未来的10年里,人们对高级人才的定义将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我想用下面一段对话来说明(对话纯属虚构)。

老总:我让你找的分公司总经理有人选了吗?

人力资源经理:有了!那个人绝对是高级人才。沃顿商学院毕业的MBA,有保险准精算师证书。

老总:不错可是他这个人怎么样?责任心强不强?对自己是否有高标准?有没有创新的能力和勇气?能不能带领分公司的员工扭亏为盈?

人力资源部经理(汗):这个面试下来感觉是不错的不过

第三个转变

为个人或企业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咨询机构的使命开始转变。过去,咨询公司告诉经理人,你是这么看自己的,如今,咨询公司告诉经理人,环境是这么看你的。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为资深HR,谈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

不久前,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总裁唐骏正式宣布加盟新华都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任总裁兼CEO,负责新华都集团日常管理、长期战略、集团运营、对外投资及资本运作等工作。中国的打工皇帝加盟一个不为公众熟知的公司,一时间, 关于他的报道出现在各大杂志、报纸、网络等媒体中,唐骏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位叱咤职场风云的职业经理人,用十亿元的天价年薪,继续延续着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的神话,再一次掀起了职业经理人的热潮。唐骏的伟大在于他不仅仅是打工皇帝,更为重要的是他激励了更多管理精英加入职业经理人的行列,并且把职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

很多人把自己的事业理解成就是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但是,为什么唐骏为什么没有自己创业?为什么没有自己当老板?而是以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身份为自己的事业拼搏。唐骏的职业生涯很形象的告诉了我们:加入一个企业,跟企业一起合作共发展,也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很成功。唐骏的职业生涯给所有的中国职业经理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职场课。用中国第一事业经理人来称呼唐骏,可能比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更合适,更贴切。因为他没有把他的工作当作职业来做,而是当作事业来做。把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作为自己长期的事业,并为他的事业不懈努力。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通过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把他的事业做到了极致。他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事业经理人的第一人,成为中国所有职业经理人标杆和偶像,众多企业家们的追逐对象。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应对这种来自市场力量并实现企业的转型,中国大部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市场的变化,相继聘用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催生了一大批职经理人。职业经理人迅速成长并在企业管理中担当了极为重要且轻易不可代替的角色,它是企业里的领头羊,它是大海中航行的船长,掌控着企业的航向。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职业经理人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只不过短短的十余年时间,职业经理人在给企业管理带来重大的变革之外,对于职业经理人本身来说,也在面临一场变革,那就是职业经理人如何在职业与事业中做好选择,成了很多职业经理人在探索的问题,这几年来,一批优秀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在职业与事业之间开始寻求突破:吴士宏离开TCL;陆强华脱离创维集团空降高路华后,选择自己创业;黄骁俭空降金蝶不到两年,又重返原来的SAp这些无不例外地反映出了当下中国职业经理人开始在探索如何在职业与事业为之间做好抉择,在职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

由于企业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是现代管理中典型的契约关系,其实质是以利益为机制,企业往往要求职业经理人在任职期内进行进行改革和调整,并产生一定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效益指标,职业经理人为了在短时间内让企业看到自己任职后工作的成效,并得到企业的认可,很多措施都可能会从短期效益出发,从而导致急功利,虽然在短期内改善了企业的问题,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因为职业经理人的任期可能是三五年,也许三五年以后他已经离开了公司,从而容易导致职来经理人更多的是让企业看到短期的目标。这几年来,企业家们也看到了在这种企业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契约关系下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开始注重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长期发展.所以,现在很多管理专家及企业家开始重新反思和探索职业经理人在中国的出路。

经常能看到一些年轻的职业经理人,在选择一家企业时,将目光仅仅锁定在薪酬待遇上,考虑的是企业能给我什么,而不是我能为企业做什么,可能会觉得公司未来发展情况我的事业没有太大的关系,企业创造再多的效益那都是企业的,这家企业发展的不好,大不了再找另外一家企业,这是非常短视的。很多职业经理人只是在追求自身短暂的利益,没有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把眼光看得更长远。随着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的进一步加快,很多企业把战略放在了第一位,企业追求效益的同时,更关注的是企业是否能长期稳定的发展,也开始寻求新的方式为职业经理人提供长期发展的平台,例如腾讯公司去年抛出价值6800万港元的股份奖励员工计划;作为国内最大的IT服务提供商, 神州数码在去年用21.5亿注资新公司,神州数码董事会主席郭为表示,在新成立的公司当中,将拿出20%的股份,用于员工期权激励计划。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企业给职业经理人发展自己事业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中国需要职业经理人,然而更需要的是事业经理人。从职业经理人自身的发展角度来看,不能把自己定位成打工者,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否则永远是一个很难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而是要把自己的事业与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效益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做,从职业经理人转变为事业经理人,在企业的发展中不断实现自身价值,不断突破自己,在不断把企业做大的同时,把自己的事业做大。

职业经理人谈MBA的职业规划


在MBA的就业话题上,能否找到工作并非重点,重要的是在于如何找到适合MBA的职业发展道路。想做职业经理人,想有自己的企业,这是大多数MBA对自身职业规划的回答,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回答,在进入商学院之前,MBA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问自己。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周末的校园开放日(OpenDay)上,职业规划话题成为当天论坛的主题之一。

MBA不是投资

演讲者:中国人力资源网CEO凌泓

职业规划前的三个问题

当你决心花掉很多积蓄跨进一所著名商学院的时候,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你知道你目前的组织和将要去的组织或者你要创办的组织,它的目标是什么?

这是凌泓向现场的MBA和准MBA提出的三个问题。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很多人是迷惘的;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或许是个人的事情,但很多人无法把它清楚地描绘出来;你在企业里每天工作,花掉了人生几乎一半醒的时间,但却全然不知道这个组织要干什么,你为什么要在这个组织里。回答不了这三个问题,职业发展计划就无从谈起。

如何为自己制订职业目标?凌泓对MBA们建议是,MBA的职业规划与本科生、大专生并没有区别,根本在于两个问题:你想做什么?你最擅长做什么?确立这样的目标之后,才有可能确定进一步的人生目标。同时,MBA需要将自己的职业目标与企业的组织目标结合起来,连组织的目标都不清楚的人,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最想做和最擅长做偶然会有矛盾。最擅长做什么跟思维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都有关,但是最想做的未必就是最擅长做的。凌泓说,如果最想做的和最擅长做的不一致,那就要看你是不是一如既往地追求最想做的事情?如果有这个激情和勇气,就应该一直走下去。

MBA是消费品,不要期望过高

1991年时,平均买一套房子出租的回报率是3年到4年,现在买一套房子平均30年左右才能收回。MBA的投资是怎样的呢?在国内所有院校都还没有MBA概念的时候,出现了一所商学院中欧,当时中欧学费12万左右,投资毕业以后一年半到两年就返本了,这是在经济快速增长期的一个高回报率。但现在学费涨了很多,而商学院毕业之后还会面临一个就业的问题。面对这个现实,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现在,很多人仍然把MBA当作是高投资高回报率的职业发展敲门砖,但如果MBA的回报时间变成了10年甚至更长,他们是否接受?

对此,凌泓认为应当欣然接受:MBA是一个消费品不是一个奢侈品,它是一个高档消费品。对于企业来说,MBA已经不是新鲜事,就个人来说,对它预期不要那么高。

用数字去评估MBA的投资回报率、比较读MBA前后的工资收入,都不是对待MBA职业发展的正确态度。凌泓举例说,大批在英国和澳洲读一年多回来的MBA,出国前收入是8000元,回来后却只有4000元或6000元,但实际上他们是有收获的:他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出国梦想已经实现了,已经留过学了。如果这个时候再有一个诱惑让他到国外去,他可能未必去,或许他认为那个环境不是他所需要的。我们走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我觉得还是要看得到远的地方,有自己清楚的视野。

自己才是自己的职业顾问

职业规划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因此并没有标准答案。不少人愿意去寻求一些咨询师或职业顾问的帮助。对此,凌泓的建议是,有这样的需要,但要分清职业顾问的水准。

如果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经验,扮演职业顾问的角色是很难的,我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职业导师职业顾问。尽管有数十年的人力资源经验,但凌泓却认为,职业顾问只能起引导作用,帮助个人自身做一个判断和选择。再好的职业顾问,也无法说今天做出一个判断过了十年还是这样。

对于当前一些职业顾问的现状,凌泓表示,职业顾问不是教你一些求职技巧,你学了就能成功,现在的某些职业顾问其实并没有企业经验,因此,真正的职业指导只能通过自己考虑,加上专业的建议。但最终,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职业顾问。

银行人七年成才

演讲者:花旗集团董事、中国区人力资源部主管于锦

HR们有疑问

银行HR不需银行背景

讲座现场,不少HR都表示想进花旗或者其它知名金融机构做人力资源,但担心会被银行背景这个关口卡住。对于这点,于锦用自己的个人经历做了说明:当初来花旗的时候,我一点银行背景也没有。1979年考完大学,83年毕业,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杭州做英文老师,然后去了宁波外办做翻译,后来做文秘工作,做到副处长,做了7年。恰时碰上花旗要把中国区总部从香港挪到上海,需要一些人,我就进来了,一年半之后才让我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我选择了HR。据于锦介绍,花旗的HR大多都不是银行相关专业出身,公司最近刚请的两位高级主管,都没有银行背景,其中一位是负责薪酬的主管,他来自一家生产集成电路的公司。

看来,只要把HR技能学到手,理论上就能在每家公司运作,HR是通的,真正不通的是产品。管理的方式不太一样,但很多管理手段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在意请人的时候请其他行业的人。于锦给那些没有银行专业背景的HR一些建议:首先要把书读好,一般这些岗位都要求硕士以上背景,MBA、博士也要。对于大学生,如果有机会,假期时多找些投行、咨询公司做一些见习工作,应该会有帮助。

想做花旗见习管理生?

花旗公开招人标准

于锦介绍说,在美国,花旗虽然很多岗位都是白人,但公司强调在一些岗位上要有女职工,或者少数民族,还有黑人、亚裔人,或者拉丁美洲人。对于多文化多种族的上海来说,同样是这样。我们很多员工并不都是上海人,来自五湖四海,而花旗的奖励制度是基于工作表现至上。据记者了解,花旗每年都会从校园招聘见习管理生到公司培训一段时间,今后他们很可能成为公司的一员。在花旗,我们经常谈到BenchStrength(板凳深度)这个词,招聘见习管理人,也是要加强他们的板凳深度,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储备。

于锦提到不少见习管理生的应聘KeySuccessFactors,让现场听众很受用。记者粗略地归纳一下,就有11点:

1.态度决定一切,要积极主动地做好一些事情,而不是被要求做。

2.要具有非常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于锦特别强调这不是指语言掌握能力,他说:我知道很多同学在课余时间考英文、口译证书,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你在表达能力和与人交际沟通能力上要有非常好的技巧。

3.自己承诺要争取成功,善于驱动自己,意志力、坚定不移的耐力很重要。

4.团队精神。于锦说金融行业里很少有明星级的人物,因为每个业务、交易都是一个团队拿下来的。

5.要具备创新精神。

6.对银行业一定要有足够的兴趣,这样才能将Job转化为Career。

7.强调个人未来领导力的潜能。

8.职业精神,在花旗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9.诚信一词到哪都被标榜为关键词,在花旗也不例外。

10.客户至上的精神。

11.良好的适应变化的能力。于锦说:员工在花旗到了一定阶段可能会出现瓶颈,这时候如果北京有一个岗位可能就要到北京去。如果因为家庭、或者男朋友女朋友等问题动不了,可能就失去发展机会了。

花旗给员工什么样的未来?

银行人职业发展与规划

如果拿一根橡皮筋来拉,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拉,否则就断了。但花旗强调StretchedEarly,这也是外资企业跟国内企业一个很大的不同。一个员工,他可以做A岗位,花旗会让他做A加上B让他做目前能力还做不到的岗位,把他的潜能发展出来。Early是指本来这个员工做某工作需8年的时间,公司可能6年就让他做了。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们觉得某人可以做行长的岗位,那就让他去做行长。说到这里,于锦特别提到大家最感兴趣的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很多人的首选。投资银行一般从底层做起,很多投资银行或者咨询公司的员工一个星期工作七天,一天工作N个小时,非常辛苦。

现场有听众问到:在金融界,一个人要成才需要花多长时间?于锦简单介绍了一下银行人职业发展过程:在银行业,一个人要真正成才大致需花七八年的时间。一个员工进公司以后一年培训,一年工作,从第2、第3年我们大致就能知道这个人有没有发展的潜力,然后决定要不要对他继续投资,基本上5到7年,我们开始StretchedEarly。从年纪上来讲,一个硕士生毕业时25岁左右,加7到8年,成熟期差不多在30出头,这个年龄层的人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公司也会对他们委以重任。

进了一家公司以后,你的Future在哪里?很多人会说进去了再找。在进一家公司的最初,人的期望值都很高,对自己的宏伟计划也描绘得很完美,但现实通常会有一些差距。于锦说:花旗专门有个人才库评估系统,每年都要给员工做一两次正式评估,从而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我们在绩效考核的时候,总会问一个问题:你想做什么,你的下一步是什么?这也是刚才我讲的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工作非自身兴趣所在,今后的发展就会有局限性。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