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职场指南

平时的生活中,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30岁的职场指南”,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应该有不少人会把30岁当成自己职业生涯甚至是人生的一个时间节点。倒不是说一定会在这儿遇到什么困难,或是面临什么选择,但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到了这个年龄,我们的确会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一些变化,也是时候做点儿总结和新规划了。

在前东方航空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马众看来,从大学毕业到30岁这个阶段,是理解自己想成为什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你会一直积累,并且开始找到自我意识。而到了30岁之后,就是主动自觉地去弥补自己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的时候了。

的确,对于本科毕业就踏入职场的公司人来说, 30岁已经是工作的第8年,即使你是研究生毕业,此时也至少已经工作了5年。有人可能会把意识到自己已经30岁了这件事作为促使自己探索一条新的职业发展路径的刺激点。也有人可能还站在某个十字路口,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兴趣点。

当然,30岁还没有找到人生方向也并不注定失败。万科董事长王石到了32岁才从机关辞职去深圳下海;Jeff Bezos也是在30岁那年觉得互联网有机会,用30万美元创办了亚马逊。在他们做决定之前,都不知道这之后的经历会决定他们人生的主要方向。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孙海宁说:市场本身就是一直在变化的,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找自己的兴趣点,职业路径本来就该在自我调整中探索,只要符合你的长远目标和人生规划就行。

《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几位职场专家,希望能为处于30岁这个路口的公司人,提供一些规划职业路径的帮助。这里有他们的专业建议,也有个人经验之谈。

在这之前,你需要先回答下面3个问题。

你确定已经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了吗?

马众认为30岁之后就已经过了试方向的阶段,应该按照既定规划开始前进了。

但是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狄巧观察到,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公司人,仍然可能感到迷茫和困惑,一种可能是在最初的职业选择时就没有遵循本意,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特别长处,或由于岗位上缺乏正向激励的信息而一直没在工作上找到兴趣点。

可以通过增强自己的存在感来找到定位。狄巧说,首先应努力把目前的工作做到最好,让老板和同事因此关注到你,并且肯定你。同时,也可以有技巧地去建立个人品牌,少抱怨、态度积极、愿意与别人分享你的想法,会让你赢得更多新机会。很多人都是从最初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先发展起来,借助这个跳板才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新机会。

此外,也可以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地去接触和学习其他的东西,用做职场有心人的办法来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者下一个机会。

你对自己的定位准确吗?

你的目标在哪里显然不仅是兴趣问题,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份工作。凯捷咨询跨国企业业务高级经理韦玮发现,高估自己能力的人确实存在,不过更多的人却往往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我常常见到一些公司人,当公司提供开放机会的时候,总认为自己距离目标还太远。比如公司规定凡是任职满6至12年的员工都可以申请参加某个项目,但那些刚满6年的公司人就倾向于不参与竞争。韦玮说。

公司人可以阶段性地为自己设定一些结构化、量化的评价指标,并且邀请你的老板、职业导师和同事一起参与到评估中来,多方参与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率。

你的压力和动力都足够吗?

30岁会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年纪,尤其当同学和同龄人之间出现一些比较的时候。你甚至可能不愿意参加同学会,因为不想知道谁比自己发展得更好。马众说,这是到了这个年纪才会有的规划的自觉,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下形成的强烈的改变欲望。

不甘人后和虚荣心当然是一种进步的动力,但这种被动的动力持续性毕竟有限,职场进取心和生活热情才是让你保持进步的最大推动力。尤其对于30岁时职业发展比较顺利的公司人,这点尤其重要。

从外部环境来说,你也要时常确认自己的目标、想法是与公司的整体目标相一致的,如果你发现自己与公司的目标差太远的话,就要考虑换到一个更符合自己目标的环境中去。狄巧说。

A

换岗or转行

找到符合兴趣的工作之所以重要,除了能给你在工作中带来愉悦感,也会让你更有责任心。韦玮说,职场的任何选择都是一种赌博,哪怕你可以把风险规避到最小,风险也依然存在。如果你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走的,那么输了你至少不会懊恼。

在30岁转换职业,也不至于将你前几年的积累全部清空。博世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总监袁效琴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那些有跨部门、跨职能,或海外工作经验的员工,这些人一般有更宽的知识面,工作能力也更强。

B

创业

分布在各个一线城市的创业据点中的创业者们几乎都是30岁左右的年纪。在离职以后自己出去创业,几乎已经快要成为这个年纪的公司人中间的一股风潮了。

如果已经想明白商业价值、盈利模式,有了一个比较周全的创业计划,最好再有那么一两个投资人对你的项目感兴趣,那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吧,不要怕失败,也不用太担心后果。

在韦玮的招聘原则里面,有创业经验会是一个加分项。创业是一个很好的试错机会,最坏的结果也就是5年之后再回到公司里面工作。而这个时候你已经比那些一直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们有了更多的历练,也成熟更多。

C

转往管理岗位

大多数人都会通过读MBA作为从专业技术岗位转往管理岗位的过渡,这也是一个需要承担风险的选择。从申请开始,到你全职念完MBA的周期基本上需要3至4年,这么长的时间内,你很难去预见之后的经济形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孙海宁认为,判断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去修读MBA需要考虑三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根据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确定念MBA可能带来的经济成本。其次是根据申请的情况看你能去什么样的学校,它们专长的管理方向是什么,是否符合你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判断好现在的工作是否适合你,以及你将来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不过这里有个前提,是你先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是否真的适合成为管理者。如果你天生是一个不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人,那么不如省下这笔高昂的MBA学费,继续去钻研你的专业领域。

D

平衡工作、家庭和生活

这是更多30岁的职场女性会考虑的问题。

结婚、生子、带小孩,家庭正在逐步分散这个年纪的职场女性的注意力。如果你不能狠心放弃事业成为一个全职太太,那么你大概会更希望转去一个相对稳定的后台岗位。

不过这不意味着你从此放弃了进入职业的上升通道。你可以利用在稳定岗位的机会做一些更长远的规划,去想一想十年以后的职场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韦玮的建议是,在这段时间选择读书等进修的方式,可以为你回到职场积累资本。

在这个时间段,跟女性同事增加交流也是排解生活所带来的焦虑感的有效方法。袁效琴就打算在博世组织类似的女性员工沙龙,大家互相分享应对生活的经验,你就会发现原来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撑,就会有动力去克服在平衡工作生活所遇到的困难了。

E

专业领域的深耕

狄巧提供了一个案例。一位有培训管理经验的候选人曾经去面试她所在HR部门的培训管理岗位,目标是希望在做培训管理的同时能够接触些校园招聘的工作。但由于校园招聘的岗位设了专人负责,这位候选人一开始似乎有点不满足,狄巧给她的建议是在培训管理的专业上开辟出更多能做的事情,比如担任培训师、编写培训教材。后来我再去问她是否还有时间兼职做校园招聘时,她说在培训管理上的东西就已经来不及学了,完全没时间再去做其他的工作。

当然,成为专家不仅是在专业能力上达到精深就足够了的。袁效琴说,在博世为希望成为专家的员工开设的培训项目中,更重视培养员工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他们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能力。作为专家,能把专业的东西用更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很重要的。袁效琴说。

30岁时,你应该:

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估

毕业之后到30岁这几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自我认知的阶段。你这时候应该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哪些是优势,哪些是短板,性格适合做什么行业,能力到了什么程度等等。

基本职业方向至少定下来了

尽管30岁还谈不上老,但这个时候你应该已经确定了自己在职场上大致的发展方向。结合此前几年的工作经验,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未来会做什么,分几步走,最终达成什么目标。

开始尝试一些自我经营

自我经营这个词并不总是贬义,30岁的确应该开始打造自我品牌了。你可以有意识地为自己建立一些资源,开始重视圈子和某些关系的维系,从各方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职场优质品牌。

开始重视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平衡

30岁的时候,许多人的生活状态会发生变化。在进入人生新阶段之后,对工作、家庭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是一门新功课,处理好这个关系也能为你的职场加分。

如果有可能,做一些自我提升

在30岁之前,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都来自此前20多年的学习生活。工作之后,也基本都是知识运用和消耗的过程。如果有机会,可以在这个时候考虑为自己充电,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新知识。

Fwr816.COM文章精选

30岁的职场指南:是时候做新规划了


应该有不少人会把30岁当成自己职业生涯甚至是人生的一个时间节点。倒不是说一定会在这儿遇到什么困难,或是面临什么选择,但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到了这个年龄,我们的确会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一些变化,也是时候做点儿总结和新规划了。

在前东方航空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马众看来,从大学毕业到30岁这个阶段,是理解自己想成为什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你会一直积累,并且开始找到自我意识。而到了30岁之后,就是主动自觉地去弥补自己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的时候了。

的确,对于本科毕业就踏入职场的公司人来说, 30岁已经是工作的第8年,即使你是研究生毕业,此时也至少已经工作了5年。有人可能会把意识到自己已经30岁了这件事作为促使自己探索一条新的职业发展路径的刺激点。也有人可能还站在某个十字路口,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兴趣点。

当然,30岁还没有找到人生方向也并不注定失败。万科董事长王石到了32岁才从机关辞职去深圳下海;Jeff Bezos也是在30岁那年觉得互联网有机会,用30万美元创办了亚马逊。在他们做决定之前,都不知道这之后的经历会决定他们人生的主要方向。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孙海宁说:市场本身就是一直在变化的,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找自己的兴趣点,职业路径本来就该在自我调整中探索,只要符合你的长远目标和人生规划就行。

《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几位职场专家,希望能为处于30岁这个路口的公司人,提供一些规划职业路径的帮助。这里有他们的专业建议,也有个人经验之谈。

在这之前,你需要先回答下面3个问题。

你确定已经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了吗?

马众认为30岁之后就已经过了试方向的阶段,应该按照既定规划开始前进了。

但是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狄巧观察到,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公司人,仍然可能感到迷茫和困惑,一种可能是在最初的职业选择时就没有遵循本意,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特别长处,或由于岗位上缺乏正向激励的信息而一直没在工作上找到兴趣点。

可以通过增强自己的存在感来找到定位。狄巧说,首先应努力把目前的工作做到最好,让老板和同事因此关注到你,并且肯定你。同时,也可以有技巧地去建立个人品牌,少抱怨、态度积极、愿意与别人分享你的想法,会让你赢得更多新机会。很多人都是从最初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先发展起来,借助这个跳板才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新机会。

此外,也可以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地去接触和学习其他的东西,用做职场有心人的办法来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者下一个机会。

你对自己的定位准确吗?

你的目标在哪里显然不仅是兴趣问题,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份工作。凯捷咨询跨国企业业务高级经理韦玮发现,高估自己能力的人确实存在,不过更多的人却往往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我常常见到一些公司人,当公司提供开放机会的时候,总认为自己距离目标还太远。比如公司规定凡是任职满6至12年的员工都可以申请参加某个项目,但那些刚满6年的公司人就倾向于不参与竞争。韦玮说。

公司人可以阶段性地为自己设定一些结构化、量化的评价指标,并且邀请你的老板、职业导师和同事一起参与到评估中来,多方参与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率。

你的压力和动力都足够吗?

30岁会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年纪,尤其当同学和同龄人之间出现一些比较的时候。你甚至可能不愿意参加同学会,因为不想知道谁比自己发展得更好。马众说,这是到了这个年纪才会有的规划的自觉,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下形成的强烈的改变欲望。

不甘人后和虚荣心当然是一种进步的动力,但这种被动的动力持续性毕竟有限,职场进取心和生活热情才是让你保持进步的最大推动力。尤其对于30岁时职业发展比较顺利的公司人,这点尤其重要。

从外部环境来说,你也要时常确认自己的目标、想法是与公司的整体目标相一致的,如果你发现自己与公司的目标差太远的话,就要考虑换到一个更符合自己目标的环境中去。狄巧说。

A

换岗or转行

找到符合兴趣的工作之所以重要,除了能给你在工作中带来愉悦感,也会让你更有责任心。韦玮说,职场的任何选择都是一种赌博,哪怕你可以把风险规避到最小,风险也依然存在。如果你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走的,那么输了你至少不会懊恼。

在30岁转换职业,也不至于将你前几年的积累全部清空。博世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总监袁效琴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那些有跨部门、跨职能,或海外工作经验的员工,这些人一般有更宽的知识面,工作能力也更强。

B

创业

分布在各个一线城市的创业据点中的创业者们几乎都是30岁左右的年纪。在离职以后自己出去创业,几乎已经快要成为这个年纪的公司人中间的一股风潮了。

如果已经想明白商业价值、盈利模式,有了一个比较周全的创业计划,最好再有那么一两个投资人对你的项目感兴趣,那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吧,不要怕失败,也不用太担心后果。

在韦玮的招聘原则里面,有创业经验会是一个加分项。创业是一个很好的试错机会,最坏的结果也就是5年之后再回到公司里面工作。而这个时候你已经比那些一直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们有了更多的历练,也成熟更多。

C

转往管理岗位

大多数人都会通过读MBA作为从专业技术岗位转往管理岗位的过渡,这也是一个需要承担风险的选择。从申请开始,到你全职念完MBA的周期基本上需要3至4年,这么长的时间内,你很难去预见之后的经济形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孙海宁认为,判断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去修读MBA需要考虑三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根据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确定念MBA可能带来的经济成本。其次是根据申请的情况看你能去什么样的学校,它们专长的管理方向是什么,是否符合你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判断好现在的工作是否适合你,以及你将来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不过这里有个前提,是你先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是否真的适合成为管理者。如果你天生是一个不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人,那么不如省下这笔高昂的MBA学费,继续去钻研你的专业领域。

D

平衡工作、家庭和生活

这是更多30岁的职场女性会考虑的问题。

结婚、生子、带小孩,家庭正在逐步分散这个年纪的职场女性的注意力。如果你不能狠心放弃事业成为一个全职太太,那么你大概会更希望转去一个相对稳定的后台岗位。

不过这不意味着你从此放弃了进入职业的上升通道。你可以利用在稳定岗位的机会做一些更长远的规划,去想一想十年以后的职场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韦玮的建议是,在这段时间选择读书等进修的方式,可以为你回到职场积累资本。

在这个时间段,跟女性同事增加交流也是排解生活所带来的焦虑感的有效方法。袁效琴就打算在博世组织类似的女性员工沙龙,大家互相分享应对生活的经验,你就会发现原来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撑,就会有动力去克服在平衡工作生活所遇到的困难了。

E

专业领域的深耕

狄巧提供了一个案例。一位有培训管理经验的候选人曾经去面试她所在HR部门的培训管理岗位,目标是希望在做培训管理的同时能够接触些校园招聘的工作。但由于校园招聘的岗位设了专人负责,这位候选人一开始似乎有点不满足,狄巧给她的建议是在培训管理的专业上开辟出更多能做的事情,比如担任培训师、编写培训教材。后来我再去问她是否还有时间兼职做校园招聘时,她说在培训管理上的东西就已经来不及学了,完全没时间再去做其他的工作。

当然,成为专家不仅是在专业能力上达到精深就足够了的。袁效琴说,在博世为希望成为专家的员工开设的培训项目中,更重视培养员工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他们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能力。作为专家,能把专业的东西用更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很重要的。袁效琴说。

30岁时,你应该:

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估

毕业之后到30岁这几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自我认知的阶段。你这时候应该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哪些是优势,哪些是短板,性格适合做什么行业,能力到了什么程度等等。

基本职业方向至少定下来了

尽管30岁还谈不上老,但这个时候你应该已经确定了自己在职场上大致的发展方向。结合此前几年的工作经验,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未来会做什么,分几步走,最终达成什么目标。

开始尝试一些自我经营

自我经营这个词并不总是贬义,30岁的确应该开始打造自我品牌了。你可以有意识地为自己建立一些资源,开始重视圈子和某些关系的维系,从各方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职场优质品牌。

开始重视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平衡

30岁的时候,许多人的生活状态会发生变化。在进入人生新阶段之后,对工作、家庭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是一门新功课,处理好这个关系也能为你的职场加分。

如果有可能,做一些自我提升

在30岁之前,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都来自此前20多年的学习生活。工作之后,也基本都是知识运用和消耗的过程。如果有机会,可以在这个时候考虑为自己充电,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新知识。

30岁职场老鸟如何做职场规划


应该有不少人会把30岁当成自己职业生涯甚至是人生的一个时间节点。倒不是说一定会在这儿遇到什么困难,或是面临什么选择,但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到了这个年龄,我们的确会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一些变化,也是时候做点儿总结和新规划了。

在前东方航空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马众看来,从大学毕业到30岁这个阶段,是理解自己想成为什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你会一直积累,并且开始找到自我意识。而到了30岁之后,就是主动自觉地去弥补自己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的时候了。

的确,对于本科毕业就踏入职场的公司人来说, 30岁已经是工作的第8年,即使你是研究生毕业,此时也至少已经工作了5年。有人可能会把意识到自己已经30岁了这件事作为促使自己探索一条新的职业发展路径的刺激点。也有人可能还站在某个十字路口,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兴趣点。

当然,30岁还没有找到人生方向也并不注定失败。万科董事长王石到了32岁才从机关辞职去深圳下海;Jeff Bezos也是在30岁那年觉得互联网有机会,用30万美元创办了亚马逊。在他们做决定之前,都不知道这之后的经历会决定他们人生的主要方向。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孙海宁说:市场本身就是一直在变化的,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找自己的兴趣点,职业路径本来就该在自我调整中探索,只要符合你的长远目标和人生规划就行。

《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几位职场专家,希望能为处于30岁这个路口的公司人,提供一些规划职业路径的帮助。这里有他们的专业建议,也有个人经验之谈。

在这之前,你需要先回答下面3个问题。

你确定已经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了吗?

马众认为30岁之后就已经过了试方向的阶段,应该按照既定规划开始前进了。

但是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狄巧观察到,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公司人,仍然可能感到迷茫和困惑,一种可能是在最初的职业选择时就没有遵循本意,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特别长处,或由于岗位上缺乏正向激励的信息而一直没在工作上找到兴趣点。

可以通过增强自己的存在感来找到定位。狄巧说,首先应努力把目前的工作做到最好,让老板和同事因此关注到你,并且肯定你。同时,也可以有技巧地去建立个人品牌,少抱怨、态度积极、愿意与别人分享你的想法,会让你赢得更多新机会。很多人都是从最初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先发展起来,借助这个跳板才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新机会。

此外,也可以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地去接触和学习其他的东西,用做职场有心人的办法来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者下一个机会。

你对自己的定位准确吗?

你的目标在哪里显然不仅是兴趣问题,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份工作。凯捷咨询跨国企业业务高级经理韦玮发现,高估自己能力的人确实存在,不过更多的人却往往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我常常见到一些公司人,当公司提供开放机会的时候,总认为自己距离目标还太远。比如公司规定凡是任职满6至12年的员工都可以申请参加某个项目,但那些刚满6年的公司人就倾向于不参与竞争。韦玮说。

公司人可以阶段性地为自己设定一些结构化、量化的评价指标,并且邀请你的老板、职业导师和同事一起参与到评估中来,多方参与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率。

你的压力和动力都足够吗?

30岁会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年纪,尤其当同学和同龄人之间出现一些比较的时候。你甚至可能不愿意参加同学会,因为不想知道谁比自己发展得更好。马众说,这是到了这个年纪才会有的规划的自觉,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下形成的强烈的改变欲望。

不甘人后和虚荣心当然是一种进步的动力,但这种被动的动力持续性毕竟有限,职场进取心和生活热情才是让你保持进步的最大推动力。尤其对于30岁时职业发展比较顺利的公司人,这点尤其重要。

从外部环境来说,你也要时常确认自己的目标、想法是与公司的整体目标相一致的,如果你发现自己与公司的目标差太远的话,就要考虑换到一个更符合自己目标的环境中去。狄巧说。

A

换岗or转行

找到符合兴趣的工作之所以重要,除了能给你在工作中带来愉悦感,也会让你更有责任心。韦玮说,职场的任何选择都是一种赌博,哪怕你可以把风险规避到最小,风险也依然存在。如果你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走的,那么输了你至少不会懊恼。

在30岁转换职业,也不至于将你前几年的积累全部清空。博世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总监袁效琴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那些有跨部门、跨职能,或海外工作经验的员工,这些人一般有更宽的知识面,工作能力也更强。

B

创业

分布在各个一线城市的创业据点中的创业者们几乎都是30岁左右的年纪。在离职以后自己出去创业,几乎已经快要成为这个年纪的公司人中间的一股风潮了。

如果已经想明白商业价值、盈利模式,有了一个比较周全的创业计划,最好再有那么一两个投资人对你的项目感兴趣,那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吧,不要怕失败,也不用太担心后果。

在韦玮的招聘原则里面,有创业经验会是一个加分项。创业是一个很好的试错机会,最坏的结果也就是5年之后再回到公司里面工作。而这个时候你已经比那些一直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们有了更多的历练,也成熟更多。

C

转往管理岗位

大多数人都会通过读MBA作为从专业技术岗位转往管理岗位的过渡,这也是一个需要承担风险的选择。从申请开始,到你全职念完MBA的周期基本上需要3至4年,这么长的时间内,你很难去预见之后的经济形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孙海宁认为,判断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去修读MBA需要考虑三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根据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确定念MBA可能带来的经济成本。其次是根据申请的情况看你能去什么样的学校,它们专长的管理方向是什么,是否符合你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判断好现在的工作是否适合你,以及你将来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不过这里有个前提,是你先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是否真的适合成为管理者。如果你天生是一个不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人,那么不如省下这笔高昂的MBA学费,继续去钻研你的专业领域。

D

平衡工作、家庭和生活

这是更多30岁的职场女性会考虑的问题。

结婚、生子、带小孩,家庭正在逐步分散这个年纪的职场女性的注意力。如果你不能狠心放弃事业成为一个全职太太,那么你大概会更希望转去一个相对稳定的后台岗位。

不过这不意味着你从此放弃了进入职业的上升通道。你可以利用在稳定岗位的机会做一些更长远的规划,去想一想十年以后的职场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韦玮的建议是,在这段时间选择读书等进修的方式,可以为你回到职场积累资本。

在这个时间段,跟女性同事增加交流也是排解生活所带来的焦虑感的有效方法。袁效琴就打算在博世组织类似的女性员工沙龙,大家互相分享应对生活的经验,你就会发现原来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撑,就会有动力去克服在平衡工作生活所遇到的困难了。

E

专业领域的深耕

狄巧提供了一个案例。一位有培训管理经验的候选人曾经去面试她所在HR部门的培训管理岗位,目标是希望在做培训管理的同时能够接触些校园招聘的工作。但由于校园招聘的岗位设了专人负责,这位候选人一开始似乎有点不满足,狄巧给她的建议是在培训管理的专业上开辟出更多能做的事情,比如担任培训师、编写培训教材。后来我再去问她是否还有时间兼职做校园招聘时,她说在培训管理上的东西就已经来不及学了,完全没时间再去做其他的工作。

当然,成为专家不仅是在专业能力上达到精深就足够了的。袁效琴说,在博世为希望成为专家的员工开设的培训项目中,更重视培养员工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他们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能力。作为专家,能把专业的东西用更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很重要的。袁效琴说。

30岁时,你应该:

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估

毕业之后到30岁这几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自我认知的阶段。你这时候应该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哪些是优势,哪些是短板,性格适合做什么行业,能力到了什么程度等等。

基本职业方向至少定下来了

尽管30岁还谈不上老,但这个时候你应该已经确定了自己在职场上大致的发展方向。结合此前几年的工作经验,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未来会做什么,分几步走,最终达成什么目标。

开始尝试一些自我经营

自我经营这个词并不总是贬义,30岁的确应该开始打造自我品牌了。你可以有意识地为自己建立一些资源,开始重视圈子和某些关系的维系,从各方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职场优质品牌。

开始重视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平衡

30岁的时候,许多人的生活状态会发生变化。在进入人生新阶段之后,对工作、家庭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是一门新功课,处理好这个关系也能为你的职场加分。

如果有可能,做一些自我提升

在30岁之前,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都来自此前20多年的学习生活。工作之后,也基本都是知识运用和消耗的过程。如果有机会,可以在这个时候考虑为自己充电,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新知识。

30岁职业人的职场规划心得


30岁,这是许多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门槛。他们已经没有了工作初期的新鲜感,对职场充满了焦虑与倦怠,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未来如何保障?

30岁,对企业文化或是企业愿景之类的华美说辞早已麻木。在他们看来,企业并不是员工的家,企业和员工说到底是一种交易的关系企业支付薪水,员工提供劳动力或是智力。

他们的倦怠和迷惘,不仅因为他们是企业人,更因为他们还是社会人。作为企业人,他们按照职位的标准来做事,从而得到相应的报酬。但作为社会人,这些报酬并不能保障他们的未来,员工在企业的任职结束,也意味着交易的结束,企业就不再对这个员工的未来负责了。但员工却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或者创业机会。

在保障制度缺失的社会里,一个职业经理人是不可能不产生焦虑与倦怠的情绪的。在市场经济初期的很多企业中,甚至连为员工买个保险都舍不得,如何谈得上为员工的未来设计?

职场的倦怠,是因为这些人实在看不清楚职业的未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今日的努力只是在为公司付出,充其量是锻炼了自己,但这种锻炼如果不能成为行业顶尖,事实上对未来的益处也是有限的。

选择创业,在很多职业人看来,也是为了摆脱这种焦虑和彷徨的一种途径。

他们选择创业,就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为了获得保障。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是创业人数很高的一个地区,这固然和机会多有关系,但深层次上,恐怕他们更需要的是要通过创业来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主张。

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包括对财富、社会地位的渴求和实现自我。很可惜,大多数工作是很难满足这些人生目标的,工作至多能获得小康或者中产,实现自我的就更少了。大多数职业人过了40多岁就会走下坡路,能在职业上持续上升的只是少数。

广义上来说,无论是创业还是做职业经理人,都是一个生意。因此很多人会按照生意的成本、风险和收益来综合考量。

职业经理人选择创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现阶段的中国,创业的机会很多,而且创业的风险未必比打工的风险高多少,而其收益却要高很多。

在中国,外企的职业经理人平均2到3年跳一次槽,中国民企的平均寿命为3.5年,企业并不能对你的职业前途做出什么保障,在中国做职业经理人,风险其实是很高的。很少有职业经理人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命运,他们的命运总是被别人掌握或者左右。这是一种令人感到悲哀的现实。

在西方,由于市场经济长期的发展,市场比较规范,雇主和雇员之间也有一种长期的心理契约,因此大家都会选择长期博弈。但在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短期博弈,当企业对员工没有什么承诺时,就不要指望员工对企业有什么忠诚。

在欧洲国家,从社会地位和收入上来讲,普通白领甚至也要好过小老板。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的状况,中国的普通白领收入远不及一个小老板。

在中国这个社会福利保障有待完备的社会,你的人生要过得好,就需要你今日所做的投资是能为你的人生带来长久收益的。可惜的是,在现阶段的中国职场中,职业生涯通常是高度不确定的。

因此,如果当创业的收益远大于打工,但风险却不见得就比打工大很多时,付出也未必比打工多很多时,一个理性的选择似乎就是创业,三十而立的古训更推动了这种焦虑的现实转化。

这个出路不是职业的出路,而是人生的出路。大多数有能力和胆识的人做出的投资选择便是创业。

然而,一个纯粹职业人真的是不值得肯定的吗?这也未必。职业人生的肯定来自于对未来的保障,它需要社会福利保障的完善,也需要企业的成熟和长期稳健经营,当然也需要我们的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

职场规划:30岁成功前该做啥


职场中没有哪一个人是为失败而生的,所有人都想要成功,但每个人都成功也确实不可能。想要成功,在 30岁之前你最需要做的就是定下一个目标,然后追着这个目标锲而不舍,李嘉诚、盖茨、任正非、巴菲特无不是这样成功的。

一:定下人生目标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1、你为什么是穷人,第一点就是你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

2、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

3、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

4、贾金斯式的人永远不会成功。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5、如果你想在30岁以前成功,你一定在25至30岁之间确立好你的人生目标。

6、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二:两个成功基点

站好位置,调正心态,努力冲刺,30岁以前成功。

(一)人生定位

1、 人怕入错行: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2、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3、 从三百六十行中选择你的最爱。人人都可以创业,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

4、 寻找自己的黄金宝地。

(二)永恒的真理:心态决定命运,30岁以前的心态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1、 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为富翁。

2、 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

3、 30岁以前不要怕,30岁以后不要悔。

4、 出身贫民,并非一辈子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中国成功人士大多来自小地方。

5、 做一个积极的思维者。

6、不要败给悲观的自己。有的人比你富有一千倍,他们也会比你聪明一千倍么?不会,他们只是年轻时心气比你高一千倍。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7、 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8、 宁可去碰壁,也不要在家里面壁。克服你的失败、消极的心态。

(1) 找个地方喝点酒。

(2) 找个迪厅跳跳舞。

(3) 找帮朋友侃侃山。

(4) 积极行动起来。

三:三大技巧

1、管理时间: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把一小时看成60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多60倍。

2、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3、自我管理,游刃有余。

(1) 创业不怕本小,脑子一定要好。

(2) 可以开家特色店。

(3) 做别人不愿做的生意。

四:五分运气

比尔。盖茨说: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1、人生的确有很多运气的成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国的古训说明各占一半。

2、机会时常意外地降临,但属于那些不应决不放弃的人。

3、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机会就像一只小鸟,如果你不抓住,它就会飞得无影无踪。

4、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

五:六项要求

1、智慧

(1)别人可你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

(2)巧妙运用自己的智慧。

(3)了解智者与愚者的区别。

2、勇气

(1)勇气的力量有时会让你成为超人。

(2)敢于放弃,敢于舍得。

3、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领袖气质。

(1)激情感染别人。

(2)三。七法则实现领袖气质。

(3)拍板决断能力。

(4)人格魅力。

4、创造性:不要做循规蹈矩的人。25-30岁是人生最有创造性的阶段,很多成功人士也都产生在这一阶段。

5、明智

(1) 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定向聚焦。

(2) 尽量在自己的熟悉的领域努力。

6、持之以恒的行动力:在你选定行业坚持十年,你一定会成为大赢家。

六:八分交际

朋友多了路好走

1、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30岁以前建立起人际关系网。

2、人脉即财脉: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3、交友有原则。

4、善于沟通:30岁以前要锻炼出自己的演讲才能。

七:九分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30岁以前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成功的大小。

1、积极思维的好习惯。

2、养成高效工作的好习惯。

(1) 办公室里尽可能的高效工作。

(2) 生活可以不拘小节,但要把工作做细。

(3) 学习聆听,不打断别人说话。

3、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4、广泛爱好的好习惯。

5、快速行动的好习惯。

八:十分自信

1、自信是成功的精神支柱。

2、自信方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3、把自信建立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

4、如何建立自信。

(1)为自己确立目标。

(2)发挥自己的长处。

(3)做事要有计划。

(4)做事不拖拉。

(5)轻易不要放弃。

(6)学会自我激励。

(7)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

九:十二分努力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1、小不是成功,大不是成功,由小变大才是成功。

2、中国社会进入微利时代:巧干+敢干+实干=成功。

3、努力尝试就有成功的可能。

4、做任何事情,尽最大努力。

5、把事情当成事业来做。

30岁职场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心得


30岁,这是许多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门槛。他们已经没有了工作初期的新鲜感,对职场充满了焦虑与倦怠,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未来如何保障?

30岁,对企业文化或是企业愿景之类的华美说辞早已麻木。在他们看来,企业并不是员工的家,企业和员工说到底是一种交易的关系企业支付薪水,员工提供劳动力或是智力。

他们的倦怠和迷惘,不仅因为他们是企业人,更因为他们还是社会人。作为企业人,他们按照职位的标准来做事,从而得到相应的报酬。但作为社会人,这些报酬并不能保障他们的未来,员工在企业的任职结束,也意味着交易的结束,企业就不再对这个员工的未来负责了。但员工却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或者 创业 机会。

在保障制度缺失的社会里,一个职业经理人是不可能不产生焦虑与倦怠的情绪的。在市场经济初期的很多企业中,甚至连为员工买个保险都舍不得,如何谈得上为员工的未来设计?

职场的倦怠,是因为这些人实在看不清楚职业的未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今日的努力只是在为公司付出,充其量是锻炼了自己,但这种锻炼如果不能成为行业顶尖,事实上对未来的益处也是有限的。

选择 创业 ,在很多职业人看来,也是为了摆脱这种焦虑和彷徨的一种途径。

他们选择 创业 ,就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为了获得保障。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是创业人数很高的一个地区,这固然和机会多有关系,但深层次上,恐怕他们更需要的是要通过创业来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主张。

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包括对财富、社会地位的渴求和实现自我。很可惜,大多数工作是很难满足这些人生目标的,工作至多能获得小康或者中产,实现自我的就更少了。大多数职业人过了40多岁就会走下坡路,能在职业上持续上升的只是少数。

广义上来说,无论是创业还是做职业经理人,都是一个生意。因此很多人会按照生意的成本、风险和收益来综合考量。

职业经理人选择创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现阶段的中国,创业的机会很多,而且创业的风险未必比打工的风险高多少,而其收益却要高很多。

在中国,外企的职业经理人平均2到3年跳一次槽,中国民企的平均寿命为3.5年,企业并不能对你的职业前途做出什么保障,在中国做职业经理人,风险其实是很高的。很少有职业经理人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命运,他们的命运总是被别人掌握或者左右。这是一种令人感到悲哀的现实。

在西方,由于市场经济长期的发展,市场比较规范,雇主和雇员之间也有一种长期的心理契约,因此大家都会选择长期博弈。但在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短期博弈,当企业对员工没有什么承诺时,就不要指望员工对企业有什么忠诚。

在欧洲国家,从社会地位和收入上来讲,普通白领甚至也要好过小老板。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的状况,中国的普通白领收入远不及一个小老板。

在中国这个社会福利保障有待完备的社会,你的人生要过得好,就需要你今日所做的投资是能为你的人生带来长久收益的。可惜的是,在现阶段的中国职场中,职业生涯通常是高度不确定的。

因此,如果当创业的收益远大于打工,但风险却不见得就比打工大很多时,付出也未必比打工多很多时,一个理性的选择似乎就是创业,三十而立的古训更推动了这种焦虑的现实转化。

这个出路不是职业的出路,而是人生的出路。大多数有能力和胆识的人做出的投资选择便是创业。

然而,一个纯粹职业人真的是不值得肯定的吗?这也未必。职业人生的肯定来自于对未来的保障,它需要社会福利保障的完善,也需要企业的成熟和长期稳健经营,当然也需要我们的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