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么样做教育》读书笔记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今天我们怎么样做教育》读书笔记》,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篇一:《今天我们怎么样做教育》读书笔记

读了《今天我们怎么样做教育》一书,我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于是把我印象最深的记录下来,给自己留个纪念,愿我也能拾级而上。

书中有这样一段细心品读之后,使我受益匪浅: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自从选择了教育这一行,我就给自己写下了这句话当座右铭。我知道,满分是应试层面的,是教书匠的追求;满意是服务层面的,是职业化的追求,满足是科研层面的,是教育家的追求。就像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也不大可能是好教师。当然,最终能做成教育家的教师凤毛麟角,甚或几无可能,但必须承认,有教育家梦的教师,比没有教育家梦的教师,更容易成为优秀教师。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是要多看大局,放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要时刻意识到,我们担负着百年树人的历史责任,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我们作为教师,永远都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之间的中介入。因此,最终衡量一个教师的价值,绝不是可能是当年的升学率,而是看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我们到底培养了多少对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本着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本着对这一职业的高度的自豪感与荣誉感,我们就一定能把目光放得更远。

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每天拿出来照一照,每天都会有进步!

篇二:《今天我们怎么样做教育》读书笔记

经常在教育网站转的老师大多听过卢志文这个名字,我在早几年就在朱永新、张文质、李镇西等的文章中看到。他是全国知名的校长---江苏翔宇教育集团的总校长,还是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他在教育在线网站开辟卢志文在线学校管理论坛,影响力比较大。这年月,名教师出书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算什么难事。但是尽管江湖多年有卢志文的传说,他却一直到2013年才出版了第一部专著,二十多年磨一剑,300来页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校长》有大料。

书有一个副题:卢志文杏坛絮语,这本书跟大多名师的书类似,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实际上由不同板块构成,也就是从教多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一个老师的成长史。但是,这种传记式的书,特别是校长们的书大多有拼凑之感,脱不开:走上讲台、成长故事、报告演讲、管理制度、媒体报道等等。不过,卢志文的书始终贯穿他个人鲜明的风格,思想敏锐,充满智慧,激情勃发,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

卢志文是一个可爱的校长,他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大义凛然的光辉正确的高大上领导,他博学而儒雅,机智而幽默,激情而沉稳,大气而从容,开口即智慧、睿智、学养、深刻,他不官本位,也不只盯着钱。他不是只会当校长,教学基本功扎实,爱好广泛,书法篆刻能在专业比赛中获奖,编谜语、写对联。

以下摘录絮语中的金句。

1.成功并不是一大堆做成的事情所构成的一种结果,而是积极进取、不断思考与实践所形成的一种状态。

2.我主张用脑袋行走,做思考的实践者。勤于学习,才能善于思考。

3. 许多人对读理论书籍不感兴趣,那是因为没有读进去

4.找一百个理由埋怨环境,环境不会因为我们的埋怨而有丝毫改变;找一个理由改变自身,明天自己身上就会发生可喜的变化。

5. (卢志文的母亲)自有一套理论:世上只有一个便宜,你讨掉了,别人就没有了。

6.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由低到高可以分成四层:德知、德识、德行和德性。

7.把德育仅仅定位在教育的动力系统、保障系统层面,是错误的。德育,就是教育本身。

8.学校改革才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着力点。教育体制创新的活力在基层。

9.没有长远战略,学校工作必然随波逐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短期效应,急功近利,在低水平上重复。

10.作为领导者,校长都渴望学校能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但反过来,教职员工更希望自己的学校有一位好校长品德高尚,事业精进,以身作则,靠得住,信得过。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感到有奔头。

11.人们多乐意被领导,但都反感被管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给我上不如跟我来校长应该做闹钟通过敲打自己去提醒别人!

12.基层干部做法家,中层干部做儒家,高层领导做道家,这是很多管理行家的共识,也应该是学校较为理想的管理层级定位。

13.校长修养十三条:心怀大爱、知人善任、廉洁奉公、广开言路、开拓创新、负责高效、高瞻远瞩、敏于学习、实事求是、以身作则、委曲求全、上尊下睦、学会权变。

14.校长要学做车胎受得了气才坚强。

15.现实也许很残酷,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决意朝那个叫理想的方向走去。

16.进取比进位重要,合作比竞争重要,激励比惩罚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重要。

17.深入研究,把握方向,科学决策,这是做正确的事;关注过程,求真务实,赢在执行,这是正确的做事;和谐氛围,激发斗志,鼓舞士气,这是愉快的做事。有此三点,坚持做下去,必有所成。

18.经营,让学校更像学校,而不是把学校变成学店。

19.有人说中国没有校长,只有教导主任。中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框架,早已让校长降格为教导主任。从教务主任办学,到校长办学,再到教育家办学,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20.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杰出的才能,而是在于优良的道德品质。

21.管理者也好,员工也好,我们的工作就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把问题推给别人,坐享其成只能是一种梦想。

22.一份成功的事业不是一大堆做成的事而构成的一个结果,而是一群人向同一个目标不懈地努力所形成的一种状态。

23.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敬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高度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致加西亚的信》

24.文明,从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开始;校园无小事,件件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立则

25.任何管理问题,都不是群众问题,而是领导问题;领导做到了,就不愁老师做不到;老师做到了,就不愁学生做不到。

26.管理就是给人创造成功的机会。

27.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它为团队中的成员所共同创造,一旦形成,又反过来创造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

28. 教师,不应当只是春蚕、蜡烛,应当做朝霞、做祥云,照耀天空、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展示着自身的绚烂与多彩。

29. 你想知道一个人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炫耀什么;你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掩饰什么。

30. 一个人,只要还有梦想就不算老,当追悔取代了梦想才算老,如果连追悔都没有了,那才是真正的老。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用心做教育》读书笔记400字


读张思明的《用心做教育》一书后,感慨颇深。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要不断更新,不能陈腐。不能因为自己有了一些经验或知识,就止步不前,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用自己的一片爱心去和学生沟通交流,激发和教育学生尊敬、爱戴、亲近老师,使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热爱学习。

实现教育是根本,要消除师生之间的障碍,用心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没有逆反心理。要敞开心扉去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将师生间的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总之,教育不是单纯的由上而下的行为,老师应该用自己的一片真心、爱心、细心、关心去完成自己的教育工作,培育出真正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我们仨》读书笔记


范文一

《我们仨》读完有些日子了,很有些感触,却迟迟没有动笔,我想等自己静下来,走出世俗的琐碎与烦恼,在一个澄澈清明的境界里,来解读我所看到的《我们仨》。可是,我竟然不能够。或者说,年近不惑的我,其实还惑着,而且,惑得还不轻,惑到找不见了支撑。如果说,还有那么一点支撑的话,那么,就是白发高堂,就是膝下稚子了。

可是杨绛她有什么?她什么也没有了。他们仨,一路走来,失散了,丢了一个,又丢了一个,只剩下了她自己,住在曾经被他们称作家的三里河寓所,用自己的笔,怀想他们仨曾经拥有的岁月。

我总是忍不住要想,每一个清晨,从残破的梦里醒来,窗外,晨曦尚薄,屋里,黑暗像推不开的帐幔,一个人,静静地躺着,她,一个耄耋老人,是不是用独自呓语的方式,在呼唤着熟睡的亲人?永无止息的诉说,诉说给无边的寂寞。每一个夜晚,那种真正的、静得如同死亡的夜晚,放下笔,摘下老花镜,一个人,走到水池边洗脸,看到面前的镜里,有着她清瘦的容颜,她会不会伸出枯瘦的手,捋一捋日渐稀疏的花白的头发,说,头发又长了,钟书,替我剪剪?一回头,哑然失笑,笑出眼窝里一汪抹不去的泪。永无止息的思念,思念着走远了的亲人。

也许我是错的,杨绛她不寂寞。思念是一定的,但她不会是一个把痛苦当做日常功课的人,最起码,她不是石评梅,没有把剩下的泪水,都洒在你的坟头,直到再也不能来看你的时候。她从石评梅黄庐隐的时代走来,一路上有她的钟书相伴,没有生活的困顿,没有情感被遗弃被背负的伤痛,她的心里,满满当当的,装着他们一起走过的岁月,每一个日子,都可以让她长久地咀嚼,品咂,回味,咬烂了,嚼碎了,吐出来,是《我们仨》,是《走在人生的边上》,是《我们的钱媛》,这样,在她终于回到亲人身边以后,我们还可以继续咀嚼她,咀嚼他们曾经拥有的岁月。

想起了上周六在沙龙上,大家关于死亡的一系列见解。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瞬间起,就注定了死亡的必然,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漫长的准备死亡的过程。这话是乔忠延老师说的。他还说,一个人,走出了别人的记忆,那么,对于这个淡忘了他的人来说,他已经死了。不管是谁,走到了生命中新的阶段,就等于亲手埋葬了自己的过去,那个旧他,死了。死亡时最寻常的,寻常的好像是日出月落,花谢草荣,石出水落,秋去冬来。

那么,杨绛之所以是杨绛,之所以在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还能以顽强的声音证明自己和亲人的存在或者存在过,不仅仅是勇者,更是超脱,是悟透了生死禅机之后的平静。惟其如此,她才可以在书的最后这样写到: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

这一声长叹,是谢幕吗?不,是思索。因为,她接着写到: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一个珍藏着丈夫随手写的纸条的妻子,一个珍藏着女儿的信手涂鸦的画片的母亲,这样说。家,曾经是她倾注了全部情感的地方,现在,她找不到了。我却丝毫也不为她悲戚。在这样一个清晨,在爱人浓稠的酣梦里,在儿子朦胧的呼唤里,我品味着一个女人的伤痛与豁达,白天困扰着我的一些烦恼,一下子都消失了。

一扇窗户被推开了。

范文二

一、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锺书待乔木同志是把他当书读。

二、

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静!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到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周奶奶早已因病回家。锺书于一九九四年夏住进医院。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菜,送汤汤水水。阿瑗于一九九五年冬住进医院,在西山脚下。我每晚和她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但医院相见,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处,我还能做一个联络员,经常传递消息。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三、

锺书与世无争,还不免遭人忌恨,我很忧虑。锺书安慰我说:不要愁,他也未必随心。锺书的话没错。这句话,为我增添了几分智慧。

其实,忌他很没有必要。锺书在工作中总很驯良地听从领导;同事间他能合作,不冒尖,不争先,肯帮忙,也很有用。

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锺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

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读后感


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读后感

文/金晶晶

自古以来,中国儒家便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一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于是教师这个职业被赋予了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一陽一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暴力展现在我们面前,教师已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

面对越来越多的舆论报道,我们又该如何摆正自己的立场,树立一个优秀、健康的教师形象呢?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王晓春老师明确指出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一情燃一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比如点评一些关一爱一学生的案例时,有的教师盲目相信师一爱一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一爱一学生,一切就OK了。针对这种倾向,王晓春老师尖锐地指出:很多教师都是这样,想用关一爱一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一爱一,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想,你关一爱一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一爱一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一爱一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一爱一能包治百病,而且我再说一句可能得罪人的话:一爱一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他们缺少的不是一爱一,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他深刻地指出:教师对学生的一爱一,应该主要是职业的一爱一,而不是私人的一爱一。教师的一爱一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而前提是尊重,因为学生不会太在意教师是否一爱一自己,而希望老师都尊重自己。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一漓的语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说欠缺的。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一爱一学习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课堂上的东西,而是课外的东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学生令人头疼的分数,一定会令我们心里充满了压力。我们有时候都会困惑为什么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么难教。其实这个当然有学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师的原因。也许我们的课堂没有接近学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许没有教学的艺术。

所以说,当一个好老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一颗敬畏之心。作为一名青年老师,我有信心我一定会找到平衡点,经验和不断的反思会让我不会顾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变成一个优秀的教师!

《今天我是升旗手》读书笔记


我读了《今天我是升旗手》,作者是黄培佳。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肖晓,一个小学生,他好不容易的了一次梦寐以求的升旗手的机会,却因为各种原因又不能当升旗手了。他悲痛了很久,又变回了原来的心态,不计报酬的开始帮助大家。他拦住了小偷,把丢失的猴子找回来,他不吃晚饭努力蹬车,只为给同学送饭终于有一天,他的善行,又给了他一次次的升旗的机会。艳丽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国歌的旋律在耳边回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付出,一份回报。肖晓平日里的付出得到了收获。要像个升旗手,做到升旗手的行为,你才有资格说:我来当升旗手吧!这句话,我们要从平时开始,从付出开始,终有一天你也会有资格,并自豪得说:我是升旗手!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