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中有关教学媒体的一节,印象非常深刻。教学媒体能使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这些教学理念由从抽象到具体,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这些新的理念:

一、终身学习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 活到老学到老。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不断实践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

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慢慢品味的,特别是对一些学习上有些困难的学生,特别需要板书来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在课后慢慢消化。这就对老师的板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要事先设计好板书,不但简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无须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

【关于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通过对《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的学习,我感到受益极深,现在我对其中有关教学媒体的一节,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媒体能使教学对象生动形象,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多感官、多渠道参与信息的加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好的驾驭。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媒体。作为一个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有体会,记得在以前当学生的时候,那时候的老师上立体几何,每讲到一个概念、定理,数学老师总会提到木匠师傅,从有些同学困惑的表情中,更从他们课后的埋怨中我能体会到,无论老师说得如何生动,总不如把现实的工具拿进课堂来得具体、形象、生动。那时我就在想,要是以后我做了一名教师,我会把木匠工具搬进课堂,让空间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在实物的演示下,静与动的实践过程中豁然开朗。

现在我已经踏上了教师岗位的时候,在课堂上对曾经我们视之为神话的木匠却只字不提,更不用说搬工具了,这就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可能性和针对性。通过制作各种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成了我的奋斗目标。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一一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与体会。老师讲授的东西,刚开始最容易忘,而好的板书教学内容可给学生留下痕迹,有些逻辑性很强的概念原理是需要时间细细品味的,尤其是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需要板书来帮助他们思考,在课后慢慢消化。这就对老师的板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要事先设计好板书,板书不但要简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无须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并且老师的板书需要艺术的美感,也要清晰自然,给学生们好的视觉享受。老师在板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修饰,增添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书中我明白板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纲式使内容简明扼要,表格中的分类和比较使教学对象严谨而细密,图式的特点是清晰、直观形象,线索式往往特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流程式使学生的思路更好的展开,简图式有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生动活泼。而老师只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新教育之梦》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一

曾有人这样说,一个失职的医生,他毁掉的可是一个人,甚至可能会是一个家庭,然而一个失职的老师,他毁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见,教师身负的重任。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最近,我读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要成为一名教师,不难;可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却是很不容易的。

本书对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阐述;同时对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理想的智育应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我十分赞同这一点,理想的智育不能狭隘理解为成绩好就行了。它应该与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它不但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有着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审美情感的熏陶、坚强毅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等。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行,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吗?现在的孩子已俨然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已习惯了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不懂得回报和感恩,缺乏动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与别人相处时处处表现出的斤斤计较和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这些情况,如何改变,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间有效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书中还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营造书香校园,大量阅读书籍。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读书活动相吻合,大量的阅读确实会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提升师生们的人文素养。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 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而吸引。是啊,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因此,我认为,转变后进学生的关键是帮助他们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和优秀生一样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习惯、智商、学习成绩等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想法、思维的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和富有新鲜感。

当然,加强德育还有必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去,我们经常把学生的品行问题和心理问题混为一谈。两者固然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是德性问题,实际却是心理问题,如学生拿别人的东西,就一直被看作是品德问题,但是据研究,许多都是一种心理障碍问题,因为许多学生根本不缺少这些东西,但是他通过拿别人的东西而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把这些由于心理问题而犯的错误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作为品德败坏而进行处理,则会大大挫伤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正常发展。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等角度正确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普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

作为老师,不能以一个成绩的标准来看待学生,相反,我们要淡化成绩,这淡化成绩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要追求好的成绩。对于优秀生,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培养他们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善于合作、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让他们在追求真善美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拘泥于分数。即使有些时候他们的考试分数不是太理想,我们也不必太在意,只要他们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认为已经很够了。而对于后进学生,我们更要淡化分数对他们心灵的摧残,我们要适当放宽对他们学习的标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对待,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对自己不自暴自弃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端端正正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有不懂的内容能主动问老师同学,争取理解;培养他们敢于正视老师、自尊、自信的完美人格;培养他们融入集体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与毅力

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新教育之梦》这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梦。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二

这个假期,我按照学校的读书要求,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作者以轻松、流畅的笔调从人文科学、现实生活、教育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理想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阐述;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师、校长、学校、学生、父母五种教育角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描绘。以诚恳的口吻对各种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领悟到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与提高,下面仅从几点加以交流:

一、 德育方面

读完此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标过大,没有持之以恒,导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1、 将德育目标细化、生活化。

根据本班学生年龄特点及日常出现问题,制定班规、班训。比如说: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不气老师、乐于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帮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等等,让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随着年龄的整张循序渐进地设置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德育目标的体系。

2、 让学生与书本为乐。

继续完善班级图书角,建立书香班级,让学生坚持读书,写读书笔记,有自己的座右铭,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从书中的心灵的慰藉,从书中到生活的,从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学培养。

二、 智育方面

1、 继续注重培养孩子能力。

《教育参考》2001年第4期的评论员写下了这样一席话: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活动关注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这当是对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注释。很庆幸自己从教十年以来,一直不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喜欢这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成绩,我不喜欢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孩子的能力,虽然,这样可能暂时成绩,但绝会为孩子今后的德育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

2、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运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到学习的成功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让他们有自己的个性。

正如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趣,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功的教师,不但应该满怀激情,要有创造力,有责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爱,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来的教育教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去和他们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最后,让我用文中的话结束此次交流:

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长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

我从青春的脚步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印里洒满了爱的阳光;

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

此生,我将注定为爱忙碌,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让我们为爱忙碌,用爱造句!

魏书生教育教学理论读书心得笔记


《魏书生教育教学理论》节选,主要讲的是民主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两方面内容。读完这本书实在受益匪浅,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真正实现了教孩子三年,想孩子三十年,切实做到了为学生服务。

以下分两个方面谈感受:

一、 民主化管理

魏书生担任实验中学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如今还担任教育局的局长,一年平均外出开会4个月,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他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未考试,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在升学成绩却能比重点中学平均高7.8分面对这一切让人惊讶的事实,我们不禁要问:魏书生究意依靠什么保证教学的成功?

我们认真研究魏书生的教学管理经验后,就会发现,魏书生管理艺术的核心有两个字:民主。

魏老师主张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采取的具体实施方式就是承包责任制,将各项班级日常工作细化,承包给个人,专责管理,从而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的大好局面。这种举措大大强化了个人的责任心,充分激发了班级各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合力,集体推进了班级的各项工作。

民主化是魏书生取得教育成功的要诀。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么高,您是用什么办法调动的?在每次公开课后,面对众多同行的询问,魏书生总是这样回答的:我仔细想来,根本的办法其实只有两个字民主,教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高涨起来。 魏书生认为,教学不民主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说:教与学之间毫无民主的气氛,思想没有相互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琢磨着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效率怎么会高?

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民主呢?魏书生认为,首先是师生心灵的沟通。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为学生负责,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魏书生说: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民主。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对语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谈他们的看法。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魏书生认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他说: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他进一步指出: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当老师,最头疼的可能就是班上的后进生了。作为全国优秀教师、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眼里的后进生是个什么样子?

魏书生认为,人都是有差别的,遗传、后天环境、家庭条件、性格等等,都会造成人的差异。作为老师,要承认并允许学生之间有差异,要看到他们的优点,激发出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慢慢地进步。

在盘锦实验中学当校长时,他把一个全年级成绩最差的学生要到了班里。进班第一件事,魏书生让他自己找优点,这个男生说,我没有优点。魏书生说:不可能,我已经发现了两个优点!后进生对批评往往能非常镇静地对付,一听说自己又优点,居然脸红了。

这个学生语文考试只得了8分,这要是搁在别的老师身上惟恐避之不及,可是魏书生居然夸他:你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8分,这是天赋啊!魏书生就是这样换个角度看学生,把他们积极的、乐观的一面调动起来。有了这样一席话,原来惨不忍睹的卷子看着也顺眼起来了,魏书生又帮他分析每道大题还有哪些潜力可挖?生字填空、文学常识、作文结果,这个学生最后又找出了一二十分的可发展空间!下一次考试,考了58分,慢慢地,及格了。

在魏书生的眼里,后进生的意思就是后来进步的学生,老师要有耐心,有爱心,有信心。

最后,魏书生的教育民主集中体现在决策过程民主,多同学生商量。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学生就有参与教学过程和民主决策的权利,这也是教学民主最基本的要求。而要发挥教学民主,就必须把教学民主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魏书生说:要做到教学民主,就要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商量什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他指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不仅学而且参与教,参与得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便养成了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我也养成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成为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的主人。

正如魏书生所说,在采用这些方法时,自始至终都要有民主的思想,都要有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同学生一起商量教学改革的态度。如果是思想上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不尊重学生,主观片面地压制、强迫学生,那么,多好的方法也都会被用糟的,都不会收到好效果的。这是魏书生教育教学一贯的做法和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曾几何时我们为自己的爱而感动,学生却无动于衷,我们愤懑,我们委屈,却不知道我们的爱错失了方向。智慧源于真爱,真爱触动心灵,爱的力量很伟大。魏书生的民主教育观让我懂得了身为教师的妙处、用处,坚定了我走一条既轻松又快乐的教育之路的决心。

二、 科学化管理

科学就是要科学的认识学生,魏老师认为:学生应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所以魏老师按照他的科学的学生观制定了科学的管理班级体制,并且几十年来一直坚持走下来,不断的改良,直到今天他的管理就非常的完善。魏老师认为,管理从空间上说是人与事(学习活动等)相互协调的系统(如他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即证),而从时间上说则是一个从决策到执行再到反馈的系统运作的过程,为此,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构建他庞大的管理工程,在推进管理自动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常常听同事们抱怨,当教师太累,尤其当班主任的,既是教育、教学、班级活动总策划,还是总导演,班务工作样样行行事必躬亲,班主任就像一支被几根鞭子抽过的陀螺,转起来就不能停歇,整天被转得昏天黑地。的确班主任确实工作量大,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静心想想,我们的工作是否抓住了要点,是否安排的科学怎样能行之有效的管理好班级,怎样把又苦又累的班主任工作干得轻松,干得快乐,干出成效,《科学化管理》就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

魏书生不仅以德治班,更是以法 治班。在他带的班级中,制定的法规就有30多项,语文教学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时空顺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其精心,周到,严密的程度令人惊叹。从班长的职责,到科代表的职责,从废品的承包责任制到所有物品的具体负责人,无一不显出他管理方法的精心与细致。他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看了让人钦佩不已。正因为工作安排如此细致,又能有一套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所以才使得规矩说了算,才使得班级管理能照章行事,从而才形成了良好的班集体。想到这儿不禁想到了一些班级的管理制度的制定,虽班有班规,可是切合实际制定的不多,能照章行事的就更少了。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规矩是挂在墙上对付检查的,没有深入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矩来,所以没有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审视自己,引以为戒;没有成为学生的言行指南给予准确引导。《科学化管理》告诉我们,教师工作不能是水上浮萍,一定要扎根于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做细,做实,做得科学。

魏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以后,我会再细细的去阅读,去感悟,去学习。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一)

工作之余喜欢翻看《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这本书。虽然有些案例已看过多遍,但每当再次拿起依然爱不释手,因为读它能给我许多教育的灵感和启示。

1,对待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其中的一篇案例记叙了一个可爱的8岁小男孩,不爱写作业不爱静心读书,一到下课就爱跟在老师后面:胡老师,昨天我被狗咬了;胡老师,李强上课踢我。胡老师,我不想和赵小路坐一位了。看着他说个不停,他的老师总会不耐烦地对他说:知道了,知道了。老师很忙,今天就这样吧。而他并不生气,很宽容,慢慢地扭头走了。一天,当他的老师布置完作业准备去开会,他又站了起来,没等他开口,他的老师先说话了:又有什么事?快点,我忙。我没有本子,还有好了,自己想办法吧!说完老师就去开会了。等开完会来到办公室,这位老师便看到自己位上放着一个色彩鲜艳的小蛋糕,旁边还放着一张小纸条:胡老师,你很忙,也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看我的纸条。今天是我的生日,原先我想当面告诉你,让你和我分享快乐。可你太忙了,那就请你品尝小蛋糕,好吗?这位老师很惭愧,拨通了孩子家的电话号码,给他送去祝福,并告诉他其实老师并没有那么忙。

读后,我和那位教师一样的惭愧:曾经我也觉得自己很忙。感觉与学生交流是浪费我宝贵的时间,有了这些时间我能改多少本作业、有了这些时间我能备多少节课。殊不知,在自己打着我很忙的旗号拒绝倾听学生的心声时,丧失的是为人师的耐心、爱心、丢失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亲密。

2,关心爱护问题学生

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他的一名弟子却染上偷窃的恶习,当其他弟子请求盘圭禅师赶走这名偷窃的弟子时,盘圭禅师却把众弟子召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但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这番饱含深情的话语温暖了偷窃者的心灵,也涤净了他的心灵。从此偷窃的冲动如烟消散。

读了这则故事,我们不禁被盘圭禅师大慈悲的胸怀所感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中,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该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没有爱,可我们现在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教育需要呼唤爱的回归,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震撼另一个心灵。盘圭禅师的故事不仅向我们告知了这样一个真理,同时也用它完美的结局证实了---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3,以人为本,创造适应人的教育

设计迪斯尼游乐园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格罗佩斯,在设计游乐园的路径时受启发于一位葡萄园主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因缺少劳动力而让买葡萄的人到园里自己摘葡萄。于是,他让工人在游乐园所有的空地上都撒上了草种,不几天小草发芽了。格罗佩斯让游乐园提前三个月对外开放。一开始,因没有路,游人不敢走,格罗佩斯告诉游人,在游乐园里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没有任何限制。于是,几天过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现出被人踩出的优雅自然的小道。这些小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宽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格罗佩斯就让人沿着人们自然踩出的痕迹修了路。因为游乐园的路径设计既和谐自然,又满足了游人的需要,尊重了游人的自主选择,因此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并且感触很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有谁能够像格罗佩斯那样,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大多数教师唯恐学生走了歪路,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始终牵着学生不肯撒手,到后来活泼可爱充满创造精神的儿童都被我们培养成了统一标准的老实听话的学生。实际上,过多的束缚,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能压抑学生的天性,只能阻碍学生健康的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令其茁壮成长,趋向完美。教育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我们要学习格罗佩斯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思想,让教育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二)

时间过得飞快,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

小学读书笔记


小学读书笔记(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

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我家却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听着孩子们在外面的嬉闹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泪来。妈妈见我落泪了,指着床头的书说:轩轩,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看完了吗?我再次把这本书翻阅,保尔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应该为家人分忧解难,决定下厨做饭菜。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你真是咱们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我指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是它教会我的!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小学读书笔记(二)

《水滴石穿》读书笔记

今天,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读了《滴水穿石》这篇文章。故事主要讲:一块石头上面总是有水滴连续不断地滴在石头上。水滴不论白天黑夜,持之以恒地往下滴,终于有一天石头被滴穿了。

我读了以后感到非常吃惊:那么微不足道的水滴,竟然可以把坚固无比的石头穿个大洞,真是奇迹啊!我想,要是我们能像水滴那样,那世间还有什么事能难倒我们呢?

我联想到了我自己: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记得有一段时间,自己的语文成绩差,都是作文拉了后腿,我暗下决心:不管发生什么,我每天晚上一定要读一篇文章。可是第二天晚上,我却不守信,跟朋友下棋了。今天读了《水滴石穿》后,真恨不得骂自己:没用!没用!真没用!连这种小事都做不到,以后怎么干大事呢!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说的真是一点也不错。我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做事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做成大事。

小学读书笔记(三)

《守株待兔》读书笔记

今天再一次读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启发,故事中,农夫因为偶尔一次遇见撞到树桩上的兔子而天天坐在那棵大树桩旁等待,荒废了田里的庄稼,农夫是多么的愚蠢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妄想不用劳作、不用行动,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时或幻想的成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把一次偶然的事情当做永恒,最后浪费光阴,耽误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的,一次偶然考试发挥好,就不去认真听讲,躺在那里睡大觉,那我们的光阴会被白白浪费,终会一事无成的。

关于邓小平理论读书笔记


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新运用.邓小平理论在中华大地的实践成果已经充分证明了其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和不可抹煞的时代意义,但梁柱老师还是高屋建瓴,不仅结合中国当代实际国情,还纵向分析中国建国以来在探索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的艰难跋涉,并横向比较前苏联的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消极影响.这使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使中国走向发展壮大和繁荣昌盛的唯一的也是可行的道路,而邓小平理论更是在当代国际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理论保证.

纵向来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的科技,思想和体制落后使中国人民忍受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发展起来的孱弱畸形的资本主义经济所诞生的软弱骑墙的资产阶级是不能救中国的;建国初的道路选择就认识到当时已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列强是不会允许诞生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中国作为其对手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而社会主义苏维埃则向我们伸出了友好之手,于是我国在一段时期内照搬了苏联的经济模式,取得了短时期的成果,但弊端也随之显现

20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拓展,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拥有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理论指南和锐利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对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拓展,必将发挥久远性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无限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现时代的深刻体现和典型展示。它对处于和平与发展时代的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胜利前进,具有久远性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以它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为指导,探索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科学成果,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体现,它的跨世纪的时代价值首先就在于此。

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运动的特殊问题,由此形成不同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依据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矛盾和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地总结、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新规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道路,创立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风格的毛泽东思想,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之,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下列几方面:

1,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2,两大理论成果的共性: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②包含了中国民族的优秀思想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建党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4,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标志着我们党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5,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

6,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①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7,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①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②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展开这一问题,它包含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可以简称为什么是、怎样建和建什么)。若再进一步寻求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它们又可归结为两对基本矛盾,即什么是与怎样建的矛盾和怎样建与建什么的矛盾。搞清这两对基本矛盾及其辩证关系,不仅可以揭示邓小平理论根本问题的内在逻辑,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邓小平经济哲学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与怎样建的辩证统一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通常把什么是和怎样建视为两个问题;什么是说的是概念和定义,怎样建说的是方法和操作;前者侧重理论,后者侧重实践,二者不能随便混淆和颠倒。因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和指导思想,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不应存在继续搞清楚、弄明白的问题,只有怎样建才存在类似的问题。这是一种误解。正因为有这种误解,邓小平提出什么是、怎样建的根本问题后,思想理论界才一度出现了社会主义谁也说不清楚的错误思潮。

勿庸置疑,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革命目标和最终理想,然而,这一目标和理想又是和某种本本和样板联在一起的。几十年来,这几乎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和思想方法,它的产生和强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武器,一种真正科学、革命的世界观,是从西方传入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一种反映历史必然性的形象的说法,它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第一,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被中国人接受,需要有各种国际和国内的历史条件,但最根本的还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伟大斗争实践的需要.....

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使一个封闭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开放的中国,使一个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的中国。改革开放结出的累累硕果,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现在,中国人民正在邓小平的指挥下,信心十足地奔小康。邓小平,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名字。邓小平,一个为世人尊敬的伟人。他之所以为世人尊敬,是与他那山高水长的人格魅力紧密关联的。他好学,他忠贞,他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民,他坚韧,他乐观,他求实,他惜才,将如此之多的优秀品格完美地集合于一身,不能不说是世间奇迹,世人也为之倾倒。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可是,人格的伟岸使整个世界仰之弥高。邓小平的革命生涯波澜壮阔,又富于传奇色彩。他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奇迹班地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的成功。他是社会主义祖国的春天的播种者。他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他开创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通衢大道。他支持小岗人的创举,他是中国经济特区的缔造者,他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廉洁教育读书笔记


【廉洁教育读书笔记】

我阅读了《廉洁教育读本》这本书,有了很深的感悟。中华民族是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民族。清政廉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诚信、廉洁、正直。这本《廉洁教育读本》让我真正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廉洁,也让我知道了许多清正廉洁的人,比如:四知先生杨震、不谓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两袖清风的于谦、敢于直言的魏征、忠于职守的蒋伊、清正廉洁的许恪、周恩来廉洁奉公和毛泽东不搞特殊这本书里可有很多这样的小故事呢!

正气,是这本书的一个小章节,那一个个从古到今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正气,面对邪恶为了正义,他们宁可死也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从遥远的古代到科技发达的今天,无论何时,都有一批人是正义的化身和代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维护正义,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其实每个人都有那么一股别人无法比拟的正气,关键在于你是否去运用。在以前,我也认为正气这一词是一个崇高得让人敬佩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是我无法拥有的。但现在我明白了,其实我也可以了履行这项义务。例如有一次早晨我骑车上学,走到十字路口,红灯亮了,我刹车停在那里等待。这时从我旁边窜出一位老大爷,急速地过马路,差点儿和一辆汽车相撞。这时绿灯亮了,我使劲蹬车追上老大爷,对老大爷说:老伯伯,您刚才闯红灯了,这样很危险的。老大爷难为情地说:不瞒你说,我看不懂红灯、绿灯,在市区我被警察骂过好几次了。我说:你要看马路对面的灯,要是绿灯才能通过。老大爷连声说:谢谢你,我懂了。你真是个好孩子。

我现在虽然不可能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引人注目的大事,但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是我能做到的,可能会带来别人的嘲讽,甚至会有危险,但是我做了,我就问心无愧,做人就要对得起良心,让我心中的正气之树健康成长。如果总是畏首畏尾,怕得罪人,那么最终是无法得到那正气之树所带来的喜悦,自己也最终坠落成一个势利小人,伪君子。愿每个人都能诚信、廉洁、正直。

【关于廉洁教育的读书笔记】

廉洁文化进校园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随手翻阅《廉洁教育读本》也成了近日的习惯,中国从古至今就有廉洁之邦的美誉,古有刚正不阿的包青天,今有廉洁自律的周恩来,愈发觉得廉政的文化非一日之功,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长远效果的影响。于我们的孩子,便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小养成节俭、不贪小便宜的良好习惯。常言道:习惯成自然。

那么如何让孩子养成习惯,就需要对我们老师和家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一、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新时代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一天二十四小时,孩子在校时间只有六小时,家长自然而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交到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如何做人,是教师与家长共同的责任,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心愿。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尚未形成,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家长与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学生对家长和老师都有着信赖和期待,在学生心中是不可撼动的,往往在学生观察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大人们的一种小小的善举,会是孩子感到无比欣喜;大人们的点滴瑕疵则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他们也是以大人为榜样,因此,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二、诚实守信 公平公正

学艺先学人,学做真人首先做到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千万那不要以为小孩子不懂事,和低年级孩子相处,发现一个个都是鬼灵精,没有什么能够逃过她们的小眼睛,哪怕是一个眼神。因此教师对学生赏罚必须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公平合理。不能随心所欲,为个人爱憎所干扰。在处理各种矛盾时,教师更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但任何一方,要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心悦诚服。另外教师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们的记忆力,记忆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低年级的老师没有奖励一张小卡片,她到六年级仍然记得。因此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承诺,既然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便一定要做到。

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就是他的世界,孩子们所见所感就是孩子们将来的一切,让我们所有人将廉洁这两个字时时的牢记在心,让它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时时约束我们的行为,人人争做廉洁自律的人。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教育漫话读书笔记

一、洛克印象:

洛克的全名是约翰洛克,是有名的英国资产积极思想家和教育家。1632年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严格的清教徒,内战中站在议会一边,他们父子关系极好,父亲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响。1644年他入伟士敏士特学校受中学教育,那里的经院主义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话》中反对机械的学习、反对靠文法学语文,就出自他的切身体验。1659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哲学、自然科学,深受培根和笛卡儿著作的影响,一度爱好化学和气象学实验。他喜神学,因无真正的职业性神职机会,转而习医,打算以医为业。16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论》《论自然的法则》《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论基督教的合理性》《关于理解的指导》《自然哲学基础》。此外,他还为工业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拟了一份《工作学校草案》。

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和《工作学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教育漫话》先后译为法、荷、瑞典、德、意等国文字,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审定了绅士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方法。这部著作,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传统教育,提倡较广泛的、切合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在体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但也有反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许多具体措施有很多正确的成分。

二、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精神和知识的载体 (摘录)

有健康的身体方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

身体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不善于用心的人,决不能遵循正当的途径;身体孱弱的人,即使有了正当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有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我们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

第一件当心事,是儿童无论冬夏春秋,衣着都不可太暖。初生时,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样娇嫩,因为长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经受得起风寒了。

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

早起顶有益于健康。

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孩子年龄增长,自由便随之而来,无须永远受人监护。这时,学校家长最要紧的是给孩子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好习惯,这是最要紧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诫与规劝及原则的重申,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形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

孩子的饮食宜极清淡简单,两三岁前,应该禁止肉食。三四岁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与强壮的体制基础也一定可以确切地奠定下来。

三、良好强健的心理素质:人生海洋中冲浪的坚船(摘录)

心理强健的主要标准: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能不顾自己的好恶倾向而严格顺从正确的理性指导。能在理性航标的指引下,毅然与愿望背道而驰。

我们在教养子女中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精神在最孱弱,可塑性最强的时候,没有让他们习惯于约束,服从于理智,没有按应该形成的样子去塑造。对子女本能的爱常常成为溺爱,没有规则的约束,形成了不良习惯,以后便成为一块变形砖,没法子派用场。幼儿要母亲的奶头,儿童要糖果,青年要爱人人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欲望,这不是错处。错的是欲望脱开理智,产生不适当的欲望,或对正确的欲望产生不适当的度。如儿童就要爱人,便不适当;要把所有的糖果都归自己,便不适度。不适当和不适度放纵下去,就成习惯,遗害无穷。

从摇篮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这样一种习惯:去争取自己该得到的东西,不是争取自己想得到而不该得到的东西。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违原则屈从,他们就会学会得不到也能心理平衡,他们就不会有非分之想,以及为达到非分之想而哭闹,正象他们不会哭着要月亮一样。

管教儿童,要从极小时开始。你要在孩子长大后服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服从你。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如果再强力迫胁,则必然招致失败。方法正确,小时孩子是你的仆人,大了成为你的朋友;方法不当,大了以后会成为你的敌人,会厌恶你,可能心里会暗暗划算:爸爸,你什么时候才死呢?

对儿童奖励与惩罚都要慎用。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知错改错,这主要体现在心理的认知上,如果不能触及心理,这种惩罚便是无用的,如果使被惩罚者不但未感羞愧,而且产生反感,那就是一种彻底的失败。

四、知识和技能教育

读书、写字和学问,是必要的,但却不应该成为首要的事物。如果有人不把一个有德行的人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远比一个大学者更为可贵,那么他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家伙。

学问当然得有,但应该放在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对本质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是大有帮助的,然而我们也得承认,对本质不良的人来说,学问就只会促使他们变得更加愚蠢,或者变成更坏的人。

其实教师应该考虑到,自己的责任是让儿童养成习惯,而不是怒气冲冲地向儿童灌输规则,规则对人生的指导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至少对儿童没有用处,因为儿童根本记不住规则。

在儿童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儿童所学习的东西本身都很困难,教师的重大作用和技巧就在于尽可能让一切事情变得容易,而尤其是在语言的学习上,最没有理由为难儿童。

儿童的心智是狭窄与脆弱的,通常一次只能容纳一种思想。一个儿童的头脑里一旦有了什么想法,马上就会被这种想法填满,尤其是在带有情绪的时候。

儿童的心智天生就是散漫不定的。只要是新奇的东西,都会吸引他们;无论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他们都急于要去尝试,过后却很快就腻了。

要想让儿童的心灵接受你的教导,增长知识,就应该食使之保持安以平静。你不可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灵上写上美观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可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美观平整的文字。

不在意、不经心、不稳定、易走神,那都是儿童本身固有的缺陷,因此,只要没有发现他们是故意所为,便应温和地予以提醒,假以时日逐渐地克服。

儿童对导师具有的敬畏心理,应该经常通过导师对儿童表现出来的慈爱与善意来得到缓和,这种关爱之情能够激发他们去尽自己的责任,使他们乐于服从导师的指令。这样,儿童与导师相处的时候才会感到轻松自在,而惟有这样的心态之下,心灵才能接收新的信息,接纳那些印象。

洛克在外语学习、写作、人文教育课程、语言表达能力、自然科学、出国学习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论述,阅读之后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五、赏识教育读书

当今学生不缺沟通不乏激励少的是管教,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如何管教好学生,把握不好尺度,则宽严皆误。这的确是一门学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此言甚善。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家长和老师纷纷效仿的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

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应该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就应该鼓励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实际上,惩罚教育也好,赏识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严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