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二十二条军规》有感——这里仅有一个陷阱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读《第二十二条军规》有感——这里仅有一个陷阱”,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第二十二条军规》有感——这里仅有一个陷阱

人生到处充满了“第二十二条军规”。

因为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英文名字“Catch-22”)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进入英语词典,融入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我国翻译家黄文范则译为“坑人二十二”,象征着人们处在一种荒谬的两难之中。

第二十二条军规既是一项具体而荒谬的法律条文,并不存在而又无所不在,具有无上权力和随意性,更是一种抽象的专制现实,不仅是一种有组织的混乱,还是制度化疯狂的象征。它永远对,你永远错;它总有理,你总没理。它总是与灭绝人性的官僚体制如影随形,使你永远无法摆脱,无法逾越。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海勒以美军来比喻整个美国社会,从它内部的肮脏,腐败,堕落可以判断出它的本质,尤其是那些高踞众人之上的官僚集团们,对国内百姓和海外士兵都实行严密的控制,任谁也摆脱不了那如同魔力般军规的约束。作者借以反讽为基础的艺术构思上,看似没有突出的人物形象,充满着混乱,喧闹,好似没有一条完整的情节发展线索,但荒诞疯狂的气氛和内容并非为了卖弄技巧,而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它的主题。既然世界是荒诞的,那么,真假、善恶、美丑都失去了正常的标准,要把不正常的东西写正常,让不可思议的事情变得合情合理,故而一切正常的事物就显得滑稽可笑,这样荒诞的世界才充满了幽默感。比如在介绍飞行基地的医疗水平时,作者不动声色地写到一个研究鲸鱼的动物学家被派来做军医;两名医助不论谁来看病,一律都用紫药水涂满他们的牙龈和脚趾,再灌下一粒泻药。而这一切都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正常事。

书中主人公尤索林是战士却害怕战斗,渴望保住自己的性命。于是,他起初想飞满定额就可回国了,可是当他完成32次任务时,联队长卡思卡特上校却把指标提高到40次了。等他飞完44次,上校又改成50次。当他飞完51次,满以为马上就能回国了,定额又提高到60次。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即使上校违反了司令部的规定,在他飞完规定次数后还叫他飞,那他也得去,否则他就犯下违抗命令的罪行。所以无论他飞满多少次,上校总可以继续增加定额,而他却不得违抗命令。如此反复,永无休止。官兵们的精神已近乎崩溃,可谁也不可能停飞。为此,尤索林多次装病逃进医院,甚至“决定发起疯来”,因为根据条例,精神失常的人是不准上天飞行的,但"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精神失常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疯了的人在面临真正的危险时却担心自身安全,就证明他神智清醒。于是就产生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如下逻辑:如果你疯了,只要你申请就允许你停飞,可你一旦提出申请,就证明你不是疯子,还得接着飞。“这里面仅有一个陷阱……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最终明白过来的尤索林选择逃往中立国瑞典。

本书的语言极有丰采,作者用故作庄重的语调描述滑稽怪诞的事物,用插科打诨的文字表达严肃深邃的哲理,用幽默嘲讽的语言诉说沉重绝望的境遇,用冷漠戏谑的口气讲述悲惨痛苦的事件,充分显示了黑色幽默文学的语言特点。一方面,作者常常将相互矛盾或褒贬义相对的词汇与句子故意搭配使用,如德里德尔将军夸口:“我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丹尼卡医生说:“救命可不是我的事”;某上校“发觉自己仍然无能,而感到十分自豪”;迈洛说:“我这人从不说谎,只是在需要时才说谎”等等。另一方面又用丰富的想象力使事件和人物极度变形,如把已死的马德当活人看待,却把活着的丹尼卡医生当死人看待,一件件,一个个都变得反常、荒诞、滑稽、可笑,并且让人在哭笑中、在哭笑不得中去回味、去思索,看似胡搅蛮缠,其实充满哲理。

在一个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通常在资源被强势一方所垄断,当事人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或权利不平等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Catch-22”,类似“霸王”条款,或者说“土政策”,通常则是权力部门比着自己鞋后跟划定的规则,对下的刚性和对上的弹性都很大,所以执行起来既要坚持制度的原则性,又要把握政策的灵活性,结果自然会因人而异,关键就看解释权在谁手里了。由无法证明自己活着的丹尼卡医生,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那些“无法证明自己是自己”和“我是我爹的儿子”的奇葩新闻,虽则是唬头,其实就是形形色色的制度陷阱,实则是现实版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荒谬透顶。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论语读后感之二十二


论语读后感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所谓僭越的事情不断发生。孔子坚决维护周礼,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礼乐“八佾舞于庭”,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图通过正名分来匡正每个人的行为,建立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孔子要求“为国以礼”,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种体现。他反对以高压手段维护统治,主张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礼”来引导民众,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普通民众施以礼,突破了奴隶社会“礼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论语》读后感之二十二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所谓僭越的事情不断发生。孔子坚决维护周礼,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礼乐“八佾舞于庭”,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图通过正名分来匡正每个人的行为,建立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孔子要求“为国以礼”,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种体现。他反对以高压手段维护统治,主张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礼”来引导民众,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普通民众施以礼,突破了奴隶社会“礼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读《还有一个苹果》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还有一个苹果》的文章。这篇短文使我想到了海明威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没有谁能打败你,除非你自己先倒下。

你相信吗?一个泛青的苹果支撑着一个在茫茫无际的大漠中迷失方向的旅者走出荒漠。读到这里,你一定会问: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苹果,竟然有着如此神奇的力量。

之所以旅者能走出荒漠,而且走了三天三夜,都还没有饿死,是因为他不放弃,坚持心中的信念,才会走出荒漠,存活了下来。他心中紧握着让他渡过难关的那个苹果。

是的,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会身陷某些意料之外的困境。这时,不要轻易地说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其实只要心头有一个不熄灭坚定的信念,努力去找,总会找到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那一个苹果,握紧它,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途。

在爱迪生试验灯泡的时候,他那心中的信念使他获得了成功。爱迪生试验灯泡的时候,采用了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试了许多种,还是没有成功。旁边的一个人对他说:你还是放弃吧!你不可能选出来的。而爱迪生却说:我马上就能成功了,因为我已经试验过许多做灯丝的材料了,剩下的材料里一定有一根能做灯丝。他那心中的信念和坚持不懈使他成功,使它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自己对自己说我失败了,放弃吧。那么就真的会躺下起不来;如果说:我还能坚持。那么就真的会有接着走下去的力量。人可以打败自己,也可以成全自己。

有一次,我想学针线活,减轻奶奶的负担。我正学着,突然,针一不小心戳进了我的手指,鲜红的血从我手指往下流过,我的眼泪在我眼里流淌。(星辰ww)我还那么小,就受这么大的苦,于是,我把针线还给了奶奶。我渐渐长大了,看着别人都会做针线活,当初不如多受点苦,学一下针线活,为父母们缝补衣服,帮奶奶减轻负担。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心中的信念,一次失败了再做第二次,第二次失败了再做第三次,如果你继续坚持,说不定做第四次的时候你就成功了。你只要不怕苦,不怕累,你一定会成功,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一):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使我受益非浅,它介绍了地球的基本知识,阐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掩卷深思。

以前,我总以为地球大得很,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我们人类能够尽情享用。此刻我才明白这种认为是错误的。原先,地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是啊,人类没有节制地砍伐树木,开采矿山,破坏生态平衡。工厂随意地排放污水和废气,污染环境,不仅仅破坏了地球资源的构成,还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威胁。

就拿我家乡的那口古井来说吧!以前,那口井清澈见底,用它甘甜的乳汁养育着乡亲们,我们也爱到那里洗澡和洗衣服。此刻呢?邻居叔叔家的猪死了,就太去那口井里扔;隔壁老奶奶家里死了鸡,也拿去井里丢;村里的阿姨扫地的垃圾也拿到井里倒。使古井失去了往日的清甜和美丽,弄得满井臭气熏天,井里长满了墨绿色的浮藻,连井里的鱼也死了。此刻,那口井再也没有人去取水,再也没有人去那里洗澡和洗衣服了。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就是期望能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地球只有一个,需要人类的精心保护。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此刻做起,共同呵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吧!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二):

地球,是一个美丽壮观的球体,对我们人类来说,地球就像我们的母亲,可我们对待母亲却是那么的残忍。

我们学习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它主要讲了地球是一个十分美丽但有很渺小的球体,它对我们十分慷慨,总是无私地带给自然资源给我们,可我们人类却随意毁坏它。如果地球毁灭,我们再也不能搬到别的星球居住了,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课文中有一句话,最为让我感动的,那就是: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啊,我们的地球是多么的可爱啊!它看上去光泽、透明、朦胧、是那么美丽壮观,还像母亲一样,不断地给人类带给自然资源。但地球又太容易破碎了,由于人类对母亲带给的资源不珍惜,浪费水资源、生物资源、乱砍滥伐、乱扔垃圾、偷猎野生动物等一系列破坏地球的行为,造成了资源不能再生。人类超多毁坏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难道你们忍心摧残自我的母亲吗?

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是有限的,本来这些资源是能够在生的,可人类不但不保护它,还滥用化学物品,使这些资源不能在生。地球,只有一个,具科学家了解,离地球40万亿公里的地方,没有一个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我们的地球是那么的美丽可爱,也是它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也是它给了我们幸福的家园,既然地球如此可爱,为什么人类总是要破坏它呢?如果你是真的热爱生活、热爱地球,你就就应保护地球,别让它受到伤害。多植树、节约水、不乱扔垃圾、节约所

有的资源,保护地球这个可爱的母亲!

最后我向全世界人民呼吁:让人类不要失去母亲,请尽心保护地球吧!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三):

这天,我有幸阅读了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它使我受益匪浅。文中指出据有幸看到地球整体的人说,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环绕着各种颜色的图纹,像蒙着水蓝色的纱衣。虽然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很大,但整体来看,陆地面积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如此来看,我们的活动面积就十分小了。人类,不要因为任何资源都能够再生而任意破坏他们,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在月球、火星上建立人们能够生存的空间,但如果真的建立起来了,又有多少人能居住呢?

有一个故事不明白大家听说过没有:再日本,有一个村庄,周围屹立着排排大树,村里的人个个都健康长寿。他们盲目地认为这都是上帝赐给他们的,于是便将周围的树木全都砍伐了。没有了树木的保护,他们一个个成了短命鬼都死去了。最后,一条大河发水,把这个美丽又可怕的村庄淹没了。

人类,地球只有一个,如果破坏了它,我们就别无去处了!乱砍伐树木、污染大气层、杀害野生动物人类啊,你们都在干些什么呀?快停止吧!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唯一的家。人类,快救救你们的家,救救你们自我吧!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四):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只有一个地球》。它介绍了关于地球方面的知识,说明了环保的重要性,使我明白了保护环境是多么重要,还呼吁大家都要自觉的增强保护环境的职责感。

人们建造的工厂向四周排放超多的废气,使空气受到污染;他们还排放出超多的污水,流进了小河,使水源受到了污染;人们随意砍伐树林,使原先茂密的青山变得光秃秃的,下大雨时,水土流失,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人们随地乱扔垃圾,在河边、公路旁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垃圾难道,地球承受承受的了吗?人们口口声声说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地球为我们带给了这么好的环境,但是人们有好好珍惜吗?

读过《只有一个地球》后,人们就应认识自我的错误,为了以后好好保护环境,别让无辜的生命丧失在自我之手!我们必须要更加精心地保护地球,如果遇见不讲卫生的人,要严肃的对他说: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片蓝天,一个属于自我生存的家园,千万不要让地球的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不要让地球的最后一片绿叶变成我们的食物!让我们一齐,为保护地球环境而努力,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五):

当我读到《只有一个地球》的时候,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晶莹而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它原本是一个美丽、晶莹的星球,但人类却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生态资源、植物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物品,使原本能够再生的资源不能再生了,导致地球的环境越来越严重,如果人类再不起来,一齐共同保护地球,那么人类将会失去唯一的家园了。如果不一齐共同保护地球,那么,这时,我们的大地母亲就会哭泣。

当课文里有说:距离地球40亿公里内的宇宙没有适合我们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破坏地球母亲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因为,地球只有一个,破坏了它,等于我们人类在自生自灭。

所以,我们不就应在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哭泣了,如果污染了环境也会让我们的地球母亲生病的。我们要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我,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我们要行动起来,不能再让地球母亲哭泣了。让我们一齐保护家园、绿化家园,不能再让地球母亲受到任何伤害!!我们务必保护地球母亲!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六):

这天,我们学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资料丰富,让我大开眼界。学习了许多知识。

这篇课文主要讲地球在宇宙中小,资源也是有限的,也说明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只有地方,也提醒了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和生态环境。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知识,我在课后查了资料,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太阳远近来次序计为第三,行状像球而略扁。自转一周时间是一周昼夜,有一个卫星月球。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我们要节约纸张、节约水电如果做到这些习惯地球资源就不会枯竭了,所以环保是很重要的,在生活中很多都爱环保爱地球妈妈。如:一天晚上,我家买来了一箱芒果,妈妈将芒果放在冰箱后把箱子放好,我起了好奇宝宝的好奇心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样能够环保,这些纸皮能够放东西下去再密封来保存啊!妈妈说。透过这件事我觉环保也挺好的,能够让妈妈地球的源泉、脸颊、身体变得干净、完美,让地球妈妈蓝色纱衣的美遮盖九大行星的全部星球的美。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很多也让我刻骨铭心地记着《只有一个地球》这一教育深刻的一课关于地球妈妈的课。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七):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使我受益非浅,它介绍了地球的基本知识,阐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掩卷深思。

以前,我总以为地球大得很,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我们人类能够尽情享用。此刻我才明白这种认为是错误的。原先,地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是啊,人类没有节制地砍伐树木,开采矿山,破坏生态平衡。工厂随意地排放污水和废气,污染环境,不仅仅破坏了地球资源的构成,还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威胁。

就拿我家乡的那口古井来说吧!以前,那口井清澈见底,用它甘甜的乳汁养育着乡亲们,我们也爱到那里洗澡和洗衣服。此刻呢?邻居叔叔家的猪死了,就太去那口井里扔;隔壁老奶奶家里死了鸡,也拿去井里丢;村里的阿姨扫地的垃圾也拿到井里倒。使古井失去了往日的清甜和美丽,弄得满井臭气熏天,井里长满了墨绿色的浮藻,连井里的鱼也死了。此刻,那口井再也没有人去取水,再也没有人去那里洗澡和洗衣服了。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就是期望能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地球只有一个,需要人类的精心保护。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此刻做起,共同呵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吧!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八):

我打开课本,看见《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使我深深地懂得了地球这位人类母亲的苦哀。在老师讲课的同时,我仿佛听到了地球的痛苦哀鸣:救救我吧!

地球此刻的年龄大约是50亿岁,重约60万亿吨。科学家认为,如果地球没有任何外来因素的干扰,将永远存在下去。然而,地球无法逃避人的干扰。有诞生的一天,也就有死亡的一日。在地球上陆地的面积仅占地球面积的29%左右。然而,此刻这不大的比例中,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和高原却占据着陆地面积的11%。至于海拔1000米的山地,竟占据着陆地面积地28%以上。共约42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亚洲的面积。如果加上低山和丘陵,地球的陆地上能够说到处布满了山。

当我读到我们的地球太容易破碎时,我心潮起伏,不禁浮想联翩。

警钟已经敲响。如果人们再执迷不悟,地球就会在茫茫的宇宙中消失。

保护动物吧!听,地球在哀鸣。珍爱动物吧!看,地球在呼吁,让我们共同爱护人类的家园吧!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九):

在上个学期,我学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感受很深,对这篇课文的来龙去脉也理解得很清楚。作者写出了体会,也写出了对地球的危害。

其实,这篇课文写:一个地球,是咱们的母亲,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各种资源,各种化学品的话,就等于伤害了她,等于破坏了她。最危险的是: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都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这句话说明,适合人类居住就是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真的就应保护地球,不要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枯竭,不然不但地球会毁灭,连人类的世界末日都要到了。地球,她已经慷慨地向人类不断带给矿产资源,此刻我们就应保护她,不就应去破坏她,毁坏她。地球,在我们心目中是重要的,也是美丽的。她所带给的水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都是宝贵,它们不是一下子就有的,它们是经过几万年才能构成的。

所以说:没有了地球,我们无法生存,只有地球,才能丞救我们,我们必须要保护地球,让地球更加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十):

这天,我们学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资料丰富,让我大开眼界。学习了许多知识。

这篇课文主要讲地球在宇宙中小,资源也是有限的,也说明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只有地方,也提醒了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和生态环境。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知识,我在课后查了资料,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太阳远近来次序计为第三,行状像球而略扁。自转一周时间是一周昼夜,有一个卫星月球。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我们要节约纸张、节约水电如果做到这些习惯地球资源就不会枯竭了,所以环保是很重要的,在生活中很多都爱环保爱地球妈妈。如:一天晚上,我家买来了一箱芒果,妈妈将芒果放在冰箱后把箱子放好,我起了好奇宝宝的好奇心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样能够环保,这些纸皮能够放东西下去再密封来保存啊!妈妈说。透过这件事我觉环保也挺好的,能够让妈妈地球的源泉、脸颊、身体变得干净、完美,让地球妈妈蓝色纱衣的美遮盖九大行星的全部星球的美。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很多也让我刻骨铭心地记着《只有一个地球》这一教育深刻的一课关于地球妈妈的课。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十一):

这天,我在学校里认认真真地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这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如果人们不断地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就会破碎,人们别无去处,所以我们必须要精心保护地球。是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破碎了,我们别无去处。但是此刻还有一些人没领会到这一切,仍然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来损坏地球,本来能够为人类做贡献的许多自然资源,不但不能再生,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难道那些人没有想到这一天吗?

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了,但是人类还是那样的自私自利、贪图钱财,我从电视、书刊上了解到了人们随意砍代树木,造成了这天严重的后果;那些无辜的小动物灭绝了;浩荡的洪水把农田、居民区冲垮,更别说那无情的沙尘暴了,三天一次,五天一次,不断地袭击着人们的生活。

是啊!每当沙尘暴来临时,人们都会躲在屋里,不敢出去,隔窗望去,整个世界都是沙土的颜色、尘土的味道,路上的我们艰难的迈着步子,风中夹杂的沙石狠狠地打在你的身上、脸上,好疼呀!沙尘暴是一种有害的自然现象,一些人在沙土的环境中行走之后,就会得一场大病,好可怕呀!所以,我劝告那些砍伐森林的人们放下斧头,让那些花草树木尽情、茂盛地成长吧!

全世界的人们,让我们以保护地球为目标,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完美吧!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十二):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使我受益非浅,它介绍了地球的基本知识,阐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掩卷深思。

以前,我总以为地球大得很,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我们人类能够尽情享用。此刻我才明白这种认为是错误的。原先,地球的资源也是有liuxue86。限的。是啊,人类没有节制地砍伐树木,开采矿山,破坏生态平衡。工厂随意地排放污水和废气,污染环境,不仅仅破坏了地球资源的构成,还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威胁。

就拿我家乡的那口古井来说吧!以前,那口井清澈见底,用它甘甜的乳汁养育着乡亲们,我们也爱到那里洗澡和洗衣服。此刻呢?邻居叔叔家的猪死了,就太去那口井里扔;隔壁老奶奶家里死了鸡,也拿去井里丢;村里的阿姨扫地的垃圾也拿到井里倒。使古井失去了往日的清甜和美丽,弄得满井臭气熏天,井里长满了墨绿色的浮藻,连井里的鱼也死了。此刻,那口井再也没有人去取水,再也没有人去那里洗澡和洗衣服了。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就是期望能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地球只有一个,需要人类的精心保护。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此刻做起,共同呵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吧!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我常常想:如果地球被破坏了,不是还有很多其他星球可以移居吗?直到我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了,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路,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让地球造福于人类。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宇航员遨游太空时发现,地球只有一个,再没有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了。

据我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所笼罩,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都不是讨人喜欢的星球。而我们居住的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同时人类所需要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到处乱砍滥伐树木,人类不断地砍树做家具,山上的树木逐渐减少,人类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用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献给人类,却没有所求,这个地球实在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的赞叹。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和地球上自然资源有限,地球有限,它充分满足着人类的物欲,却又经常遭到人类的毁灭性的破坏,地球母亲呼唤着人类的救助。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生态平衡的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行动起来吧!为环保添一份力,尽一份心吧!让我们的地球更美好吧!

观《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有感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都会珍惜这首歌我几乎是唱着长大的,而这首歌也在无时无刻的启迪着我。今天,我观看了《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它又引起了我的沉思。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赵光是一个孤儿,是下沟村的乡亲把他拉扯大的。小时候没有衣服穿,人们叫他赵光腚,到了岁数娶不上媳妇,人们叫他赵光棍,如今靠劳动致富,人们又叫他赵光荣了。赵光在县表彰会上,将相亲用的一万元钱捐给了福利院的孩子。这一举动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面对摄像机,善良、热情、易冲动的赵光说出:愿为所有孤儿院的孩子当爹。结果在他结婚的那天,二十五个孩子跑到他的面前,跪下来喊着:爹这可把他给吓坏了。从此,他抚养起了这二十五个孩子。

赵光是多麽的伟大呀!当孩子来的时候,妻子让他和孩子之间只能选一个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孩子。要知道,他致富不容易,花了一些钱娶媳妇。这些钱可是血汗钱。现在钱泡汤了。妻子没有了,却还要担任二十五个孩子的父亲。生活费从哪里来呢!他还要去辛辛苦苦的去劳动。二十五个孩子呀!一天要花多少钱啊!此外,赵光还自己当老师,教二十五个孩子念书。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啊!要知道,这二十五个孩子跟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赵光生日那天,二十五个孩子亲手做面条给赵光吃。并说:爹,对不起,今天惹你生气了,祝您生日快乐。这些孩子拥有着一颗感恩的心。而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谁会记得父母的生日?又有谁在父母生日时送过一件小礼物?或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语呢?

孩子们生病了,送去医院,可是没有钱。医生就不给看病。对这一点,医生的做法实在是太过分了。一生的职责本是:救死扶伤,一位白衣天使的形象。可如今呢!却是铁石心肠的形象。赵光都给跪下了呀!如果一个病人伤得很重,本来可以救活,而没有钱,你们不治。那个人死了。那你们岂不犯了大错。生命无价啊!

我发誓,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开一家医院,给那些没钱治病的人,免费治病。

纪录片《二十二》观后感


有些历史我们不曾经历不代表我们可以遗忘,在战争年代,资本主义侵略者在我们国土上杀害我们的国人、抢夺我们的粮食,最可怕的是用尽惨不忍睹的手段侵害弱小的妇女儿童,这样的历史我们怎能忘记,纪录片《二十二》就是将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士兵残害的所谓的”慰安妇”的故事。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二十二》观后感”,供您参考。

纪录片《二十二》观后感(一)

纪录片《二十二》的公映本来就应该算是一桩奇迹,但没想到的是,这样一部描写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最无辜也是受难最重的“慰安妇”的纪录片,竟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度。从电影院里的高上座座率,到“自来水”自愿包场增票,再到网络上大V公众号的主动安利,这样一部与商业大片、流行元素等等毫无关系的作品,有今天的放映效果,可以反映出如今的观影环境在变好,这也是一种事实。

客观地讲,纪录片《二十二》不但无法称得上是一部高质量的作品,甚至它粗糙的外表与自身无法自洽的逻辑,还形成了一部只有表面文章无深入机理的银幕作品,这与我们眼下的绝大多数华语作品有着相当一致的自身不足。

从一场不必事先张扬的葬礼开始,镜头对准了那些正在逝去、也仿佛在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的人群。然而她们经历过的苦难,以及她们所象征的一个民族的曾经深重苦难却是不容人们遗忘的。在二战期间,中国和朝鲜等国家的“慰安妇”作为一个被掠夺为了自由和身体的弱势群体,难以想象的是她们很多人在即便日本投降的战后也并未获得真正的“解脱”。

影片提及“很多人不堪负重选择了自杀”,但幸存者从纪录片作者镜头拍摄的情况来看,也称不上是真正的“幸”存者。她们有的在底层贫困的生活中煎熬,尽管年岁已大,但却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安享晚年;她们有的还在迫于世俗偏见舆论压力,在为数十年前的往事不停落泪和折磨,忍受着同胞带来的二次伤害;她们也有的在贫困和无奈中毫无希望也无所牵挂地等待最后结束……

影片没有动用任何商业类型片的元素,这大概是这部作品呈现出粗糙质感的原因,同时也是它摆脱了煽情等幼稚手段展现出一种克制的质朴的原因。毫无疑问,从题材上来讲,《二十二》是对创作者极大的考验。这也让人产生疑虑,为什么这种题材不是著名电视台、资金雄厚的集团来做呢?你但凡看过一点日本、英国类似的纪录片,都应该对一部题材相似的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气氛营造和完成度,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换言之,我觉得本片的编导从资金、视野、驾驭能力等方面,是在一件力所不逮的事情。

《二十二》在影像呈现上甚至不如《三十二》有质感(比如在短片《三十二》中“慰安妇”生下日本孩子,以及他如今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的一幕,在《二十二》中被一笔带过地处理了),这部纪录片相当耗时地跨越五省将最后22位幸存者全部拍摄完成,但某种程度上,作为一部作品它缺少了必要的主线和逻辑性、艺术性。

虽然我不喜欢片中无数次意在提示大家注意的“数字”,但这里的无意义也许正是编导看到了麻木,想在这最后的有效影像中对麻木做一次隆重的鞭策。本片将“数字”作为一个价值观和合理性的不断提示,相当程度地也削弱了这样一部纪录片的意象和质感。它们轻飘飘的地飘在空中,所成功揭示出来的问题,其实远远小于影片这些素材本来应该具有的体量和深度。

这当然仍是一部值得大多数人去观看的影片,尤其是它能够出现在公共电影院里(即便第一天只有少得可怜的、甚至还是非主流的院线愿意为之排场),值得那些不管是平时愤怒的网友,还是狡猾的正确者或者廉价的话题跟风者都去看一看。它是如此的克制又心平气和地将一段苦难雕刻在了时光胶片中,以至于让后世的人们想忘记都已经成为不可能。

影片中有一幕,镜头对准了正在接受采访的受害者儿子,采访者是“北京某杂志”的年轻女记者。她的提问没有问题,状态也不是问题,但这样的采访还是容易让人想起“将刚刚愈合的伤疤又掀了起来”这样的新闻悖论。这也是我最后也没有想明白的一个问题。影片也采访到了一位乡村教师,他曾经作为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走访并整理了一百余幸存者的口述。他没有面对镜头地说,他后悔了。因为这些采访对象的记忆被他的行为重新唤起,而他并没有对她们产生什么实际上的帮助(起诉日本政府几十年也毫无结果),相反因为他的记录和书写,这些受害者还要承受当下人的再一层包括歧视、误解之下的苦难。

这样的反思应该也在提醒包括本片的创作者,自己的行为到底是打扰还是帮助了她们,哪个更多一点?又如何可以避免前者的情况下将最大的善意和有益呈现出来?

纪录片《二十二》观后感(二)

8月14日是第5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记录中国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电影《二十二》全国公映。虽然排片率低、宣发投入不多,但凭着口碑传播,上座率很高,上映3天取得国产纪录片难得的2400多万元的票房,豆瓣电影平台打出了9.0的高分,排片比例随即增长近10倍。

这几乎是一个奇迹,尤其是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无明星、无粉丝基础、无资本运作、无奖项加持的电影作品想要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异常艰难。《二十二》的导演郭柯曾经设想过影片投入院线后,票房300万元已是极限,团队也承诺票房所得悉数捐给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一部完全不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影片,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份成功沉重而辛酸,但也正是当下社会心理的真实写照。

《二十二》这部“慰安妇”题材影片,内容指向历史上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基调是沉重、悲痛和愤怒的,可全片没有煽情造作的解说词,没有催人泪下的音乐,没有精心设计的情节冲突。据创作者称,该片没有脚本和提纲,只是架了个机器,不声不响地把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收进去。

经过选择后,观众最后在银幕上看到的是,时隔几十年,平均年龄90多岁的阿婆们,没有声泪俱下地回忆过往悲惨的遭遇,没有心灰意冷地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她们每天起床、做饭、吃饭、晒太阳、砍柴、洗衣服、喂猫、聊天、唱民谣、打牌……一个阿婆讲自己当年抗日的故事,说自己最宝贝的东西是政府发的抗战勋章;一个阿婆是朝鲜族,给人唱了两段朝鲜族民谣;一个阿婆感谢毛主席,自己改名跟了毛姓;一个阿婆骄傲地说儿子、孙子都很孝顺,给自己饭吃,给自己钱花,所以她感到很安心。

关于抗战历史的影片大多习惯于“往大了做”“往高处升华”,而《二十二》却是“往小了做”“往低处落”。这也是片子最打动人的地方——用极其平淡的力量而直指人心。叙事的克制和平静,对苦难不加掩饰的记录,反而传递了浑厚凝重的力量,揭示了人与苦难抗争时最需要的坚强的意志力。可以说,这种民众视角的叙事,补充了民族主义叙事框架中不可或缺的符号之一,在国家和民族的苦难之下,真实具体地补充了个体苦难,以特殊群体入题,从头至尾尊重其主体化身份,给予其人性的关怀。

影片片尾公布了中国“慰安妇”幸存者名单。在影片公映前两天,海南最后一位诉讼日本政府的“慰安妇”受害者黄有良离世。现在,“22”这个数字减少到了“8”。同样令人心酸的是,导演郭柯早期曾拍摄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那个时候,片名也是幸存者数字——《三十二》。

纪录片《二十二》观后感(三)

最近两年来,中国的剧情片少有佳作出现,但是几部纪录片却很精彩,去年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我们诞生在中国》、《喜马拉雅天梯》,今年的《重返狼群》、《生门》、《二十二》,这些作品都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收获了不俗的口碑,比同期的一些剧情片要好看很多。

其实,纪录片与剧情片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但是纪录片一直以来处于弱势地位,偏于小众,影片质量也良莠不齐。而最近一段时期,中国的纪录片却在悄然成长,从一个不被认可、无人喝彩的边缘化地位,变得拥有越来越高的支持率。

这恐怕与目前诸多国产剧情片的“言之无物”有关。目前众多国产电影都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群,热衷于走喜剧爱情路线,编剧的功力严重不足。叙事空洞,甚至价值观扭曲。投资方拿着三流的剧本,以为依靠几个偶像演员就可以拉高票房。这种不扎实、急功近利的创作心态使得国产剧情片有了鸡肋之嫌,尤其电商票补泡沫从去年开始破裂后,中国电影市场更是偏于冷清。直到今年暑期档《战狼2》的出现,国产剧情片的颓势才一扫而空。人们对于《战狼2》的追捧恰恰证明了年轻观众已经厌倦了国产片的胡编乱造,而是希望看到有诚意、有内容、有能力的作品。

目前电影每日票房排行榜上,《战狼2》依然一路领先,《二十二》的人气则紧随其后,这样的景象可谓代表了中国电影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战狼2》的吴京导演拼上了身家性命去完成这部作品,而纪录片《二十二》的导演郭柯,则是差点变卖房子,后来借助张歆艺的借款和众筹的情况下才有了现在的《二十二》。他们对于名利都是无欲无求的心态,正是这种不算计票房,但遵循于“良心”二字的创作,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也带领中国的电影市场重新进入了一种健康的状态。

纪录片《二十二》观后感(四)

用影像记录历史,走进影院拾起沉痛记忆,绝不是为了渲染悲情,更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因为唯有从残酷的战争中吸取教训,才能构筑起捍卫持久和平的精神大坝

近日,一部聚焦中国幸存“慰安妇”生活现状的纪录片《二十二》在上映6天后,成为国内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纪录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影院,凝视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在一幕幕看似琐碎平淡的画面中,体味背后的隐忍与伤痛。越来越多的报道与影评,通过展示战争史料、揭露日军侵略罪行,思考当下应该如何抚慰战争伤痕,捍卫和平。

当这些幸存老人的影像在观众心中挥之不去时,一则来自日本的报道显得格外刺眼。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神户市滩中学因使用收录“慰安妇”历史的教科书《一起学习人类的历史》,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恐吓和威胁。据报道,该校校长在半年内收到200余封抗议信。信的内容高度一致,将这所学校打入“左派”,指他们是受到“某些国家的思想洗礼”。据悉,至少有11所中学因使用该教材遭抗议。

该报道似乎正应了《二十二》影评中被大量引用的一句话——“她们在等待道歉,日本政府却在等待她们死去。”众所周知,日军强征“慰安妇”是二战期间最丑陋、规模最大的战争性暴力罪行。然而战争结束70多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仅不正视和反省这一罪行,反而以各种形式的软硬暴力向海内外施压,企图抹杀历史真相。日本右翼罔顾历史正义,不断挑战人性与良知的底线,令人心寒。

“为什么日本不能认错?!”一名以色列年轻人看完《二十二》后无比愤慨地感叹。他说,自己的太奶奶是一名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实施大屠杀的幸存者。而从1945年开始,战后德国政府每个月给老人赔偿,直到今年老人过世。反观日本,几十年来“慰安妇”幸存者的控诉,被日本法院以“个人无权利起诉国家”为由一次次退回。多少位老人抱着“我不能死,我是证人”的信念,终生为状告日军罪行四处奔走,却直至生命尽头也没能等到日本政府的一句道歉。

冷漠比死亡更可怕。“如果我们再不看她们一眼,她们就像被一场雪覆盖的山野,默默隐去。”在导演郭柯看来,这是一部跟时间赛跑的纪录片。2014年中国大陆公开曾有“慰安妇”经历的老人22位,等到电影上映的时候,电影中提到的老人仅剩8位。纵使生命终将凋零,绝不容许泯灭人性的历史被岁月侵蚀,甚至被肆意涂改,更不能让悲剧重演。用影像记录历史,走进影院拾起沉痛记忆,绝不是为了渲染悲情,更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因为唯有从残酷的战争中吸取教训,才能构筑起捍卫持久和平的精神大坝。

如今,捍卫历史真相、维护国际正义的力量正在不断积聚。世界各地关于“慰安妇”的史料不断被公之于众,反映“慰安妇”问题的影片不断涌现,“慰安妇”纪念雕像在多国设立。来自中国、韩国、菲律宾、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团体联合向联合国提交申请,希望将“慰安妇”相关资料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再三要求日本正视二战暴行,敦促日本政府改正在“慰安妇”问题上的态度……我们有理由相信,良知终将战胜邪恶,正义终将得到伸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