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读后感1500字2024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读后感1500字2024》,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读后感1500字2024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是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让人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世界被十辆推土机推平了,各肤色各人种的竞争机会平等了。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向读者阐述了可能大家都在经历但却没有认真思考或意识到的一个问题:世界正发生着显着的变化,科技、政治和经济革命正在消除各种壁垒,让世界变得更加平坦。平坦后的世界,竞争环境变得公平了,大家的机会也都渐渐变得越来越均等了。这些观点都在启发人们思考该如何面对这场正在发生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全球化变革,如何调整自己来迎接这场变革。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经济全球化的书,不如说是一本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长篇新闻通讯加狂想。

事实上《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很严谨的经济学类的书籍。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众人皆知的事例,以及所有人都必须正视的热点问题,讲述了全球化的状况,以及它对人们所带来的影响。作者弗里德曼以他独特的视角给我们描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及其原因,他将全球化分割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级即其所定义的全球化1.0版本,始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国家和政府在宗教与帝国主义的影响下,利用暴力击碎国界的藩篱,将世界连为一体;第二个阶级即是他所指的全球化2.0版本,这一时代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这时,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到国外去寻找市场和劳动力,运输成本与通讯成本的下降推动了一体化的进程;第三个阶段即全球化3.0版本,世界从2000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整个世界进一步缩微,人们可以作为一个个体走向全球,轻而易举地参与全球化,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电脑、网络和各种软件等,全球化3.0版本的推动力则来自个人,世界被进一步拉平了。

弗里德曼以他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他在书中援引了很多热点话题,介绍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市场和炙手可热的行业。开发源代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联合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为铲平世界的10大动力,而中国、印度等国家和一些站在全球顶尖位置的公司和机构,则被描述成为变平的世界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他把所有的这一切编织在一起的时候,却揭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全球化的趋势。它正随着那些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

整本书的内涵远不止这些,细微之处仍需研读,《世界是平的》将竞争和合作的平台延伸至整个世界,在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的驱使下,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思索,努力使我们自已以及国家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赢得先机。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不断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丰富自己管理知识和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在这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下拥有一席之地。

“世界竞赛,正在被抹平”,这个观点多次在书中出现,发展中国家也好,发达国家也罢,竞争的环境及外在因素尽管有差别,但也应该看到差距在逐步的缩小。竞争和挑战是我们必须加入全球竞争的行列,学会运用平行思维的观点看待问题,改变我们的经营思想,以创新的态度修正自己的理念去适应新的环境及外界的变化。

对于处于经济全球化中的我们,特别是作为一个个体,不学习、不创新,工作上原地踏步,到最后只能被企业和社会淘汰。所以我们要做到:第一,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第二,不断地巩固已学到的知识;第三,不断地了解同行业的发展状况,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只要不断的提高自己,让自己永远保持很强的竞争力,才能在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下拥有一席之地。第四,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潜力可挖,我们应该给其他人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潜力去为社会创造财富。一个不能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事业必然会失败。

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读后感1500字2024

在一位长者的推荐下,我花了近一周多的时间认真看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但是老实说,有些地方是囫囵吞枣,有些地方干脆根本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我从这本书中获得许多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我敢说,如果让我们去看一些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书籍,不是看不懂,肯定就是看不下去。这本书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是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带有浓厚国际记者背景的作家,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经济全球化的书,不如说是一本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长篇新闻通讯加狂想。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或者认识调动出来与之进行一个广泛的对比,确实感到经济全球化汹涌而来,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同一个时代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我竟然在自己狭隘的小圈子里生活了三十多年,实在是令人震惊和羞愧。

弗里德曼不愧是记者身份,他用几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全球化,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象在看电影,也有点象在读一篇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但读完之后,冷静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读到作者本身并不是经济学家,因为他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过于随意,有时为了生动就舍弃了真理,所以你不要太过于认真,需要去伪存真。

我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来源于传统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了解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是从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开始的一样,但这一点并不妨碍我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认同感。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而我们平常眼见最多的东西--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乃至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均来源于和决定于我们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是人类的智慧,是科技造就了过去、今天和未来。在原始社会,一切愚昧和文明均产生和决定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尽管他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或者说今非昔比,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同样如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时空感消失了。我们甚至能常常感到和布什或者是内贾德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这就是技术,把这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弗里德曼指出,由于市场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或者你仰天长叹一口气,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飓风。你跺一跺脚,就引发了“东南亚海啸”。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由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可能我们已经不能辨别世界500强企业到底是哪个国家的。

弗里德曼对环境问题表示了高度的关注,指出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经济的不合理发展,但同时指出解决环境问题还是得靠科技,人类必须走一条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道路。

我是读不太懂这本书的,但还是收获了紧迫感。深感国家要强大,要走出狭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场徘徊的囹圄,还是得靠人才。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战略型的人才,无疑是个巨大的硬伤。企业缺乏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浮沉,国家缺乏全球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把握自己的命运。此时此刻,我才深深理解了西方学者说的那句话:“中国需要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更需要比尔盖茨”。

当前,中国正在走一条科技兴国的科学发展之路,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二选择。不仅中国需要科技兴国,需要科学发展,任何国家都需如此,因为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游戏规则。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最近阅读了《世界是平的》一书,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竞争更加激烈,是否能让全球的资源为你所用,是你能否在这个平坦的世界上立足的标准。

托马斯·弗里德曼把全球化进程划分为3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全球1.0版本),从哥伦布起航开启世界贸易开始,这一时期全球化是由“国家”的力量在拓展,世界变圆了;第二个时代(全球2.0版本),这一时期“跨国公司”扮演着全球化的重要角色,世界变小了;第三个时代(全球3.0版本),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将以个人为主,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与竞争以至将世界变为平地,世界变平了。

书中的观点认为,世界变平了,在全球化3.0时代,个人取代国家和公司成为全球化的主体,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和想象力,世界上的所有资源都可以为你所用;世界变小了,从小型变成微型,“光缆把全世界都连结起来,在没有刻意计划下,班加洛成了波士顿的近郊”;竞争在加剧,几乎所有的生产乃至服务都可以外包,借助外包,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

我们工作中同样不可缺少竞争与合作的因子。我们每天从事这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在这个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中同样蕴含着竞争,从各人的工作态度到责任心,从个人的学习能力到工作技能无不打上竞争的烙印,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场所,任何时候谁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能享受胜利者的喜悦,而事实就是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工作勤勤恳恳,具备了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而那些缺少责任心又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将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最终淹没在前进的滚滚洪流之中。同样,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竞争而没有合作,纵观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哪一个不是生活在集体之中,哪一个可以离开团队而独自工作生活的。因此就要具备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能力,一起去打造事业的辉煌,而这一点似乎是我们最为缺少的。

世界是平的,这是一个“个人插上插头就可以大显身手”的时代,本书传递给我们更激烈的生存竞争和压力信息的同时,也点燃了照亮我们职业发展道路的火把:如果你能够化全球资源为你所用,那么世界就是你的;如果你对全球化视而不见,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你赖于生存的工作就被外包了。正如书中所言,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除了想象力什么都可以外包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居安思危,加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拓展视野,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工具,提升自己对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整合能力,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控制和把握别人需求的能力。从这本书里,我收获到了紧迫感,作为一个为国家建设的一份子,我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不断地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努力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二)

作者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分析了21世纪初期全球化的过程。书中主要的论题是“世界正被抹平”,这是一段个人与公司行号透过全球化过程中得到权力的过程。作者分析这种快速的改变是如何透过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定的交合,诸如手机、网络等。其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一个简单但有强大冲击力的概念:世界是平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切合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或趋势,同时,该书敏锐地把握了互联网最前沿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最新状况和最新发展趋势。

书中谈到,全球化首先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世界是平的》讲述全球化状况及其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强调今天的全球经济体让人才的竞争和流动更加直接和快速,并出现了赢者更赢、输者更输的残酷现实,直接冲击了人们对价值的理解。使得很多人都感受到前途不确定,担心自己随时会失去工作,因此对未来产生恐惧。但《世界是平的》同时又启发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理解一个人,应该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我们许多人身上的一些不理智或虚荣行为的出现,都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欠缺。

鉴于人类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发展史。也就是说,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社会生产力在不断提高、人们永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以满足其永远不满足的欲望的发展史。人类的这种跟动物并无二致的自然属性或者说天性,也就决定了生产力会决定生产关系这个事实。

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者扮演着不同的历史角色上,人们有不同的使命。你、我、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站的岗位,来创造不同的社会财富。

人类,乃至这个自然界每个存在的物体,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相对长处,都有其现实存在的合理之处,都在为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做出贡献。在我们从事的有着自己长处的领域,我们能更高效率地创造社会财富。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要且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所长,都有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机会,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社会更幸福或者构建和谐社会,应该强调社会公义。社会、国家及其当权者在强调有着高智力人才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同样在为社会留下血汗的其他人。即便是最基层、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同样都是国家的人才,同样是社会的精英。

也许现实中会因人才的难求,造成了某些“精英”自怜自爱、高高在上和无比优越的自我感觉。但我依然主张,社会是大家的,而不是只属于少数成功的人或者一般人所理解的“精英”。一切为这个社会留过血汗的、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的人,都是“精英”。人类社会这么了不起、这么丰富多彩,其实都是因为有你,有我。那么,整个社会的大机制该如何来做到这点的呢

一句话:经济调控。经济的调控,使得每个人的个人最优化选择符合达到社会最优化的方向。当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得到社会更多的回报。社会当然也就和谐,这毫无疑问。

同样,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能够真正地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价值,那么社会就应该给你更高的回报,鼓励你去做。更进一步地理解,无论社会再怎么需要各种各样的拔尖人才,但如果我们有意无意的忽略了组成这个社会基层的大众,那么社会都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基于这样的认识,消除过分的贫富差距,是必要的。否则,多数人会觉得被社会忽略了甚至被排斥了,或者人们会感觉到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得到的回报严重不相称,于是就不大愿意去做了,抱怨也多了,也自然会产生一种对国家和社会的疏离感,进而社会也就不和谐了。

但是,人本身是一种贪婪的动物,这和自然界其他动物并无本质区别,甚至有时候人类比动物表现得更残忍、更贪婪。很多人为了自身利益会不顾忌整个社会的利益,很多人会为了自己的政绩或个人升迁、或个人利益得失而去损害、去践踏别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去破坏自然,甚至不惜挑战自然法则。这时,人类就需要法律的手段来协调、来保证自己合法和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受侵犯。这是除了思想之外,人唯一优于动物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更加善于利用好人类的这个智慧。

其实,自然界是由不得我们不去完善法律制度的。无锡水危机事件、全球范围内的干旱,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任何不顾及别人的行为,终将得到报复。不管是自然还是人类。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道德问题,而是自然规律。

再说说企业,合理的企业和组织机构一定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社会环境。每个人和组织机构都应该去做自己最擅长、同时又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只有这样,自己才有可能对社会作出最大贡献的同时从社会得到回报。人和企业都是社会的一部分,自己的财富来源都是将自己的努力和社会来交换。因此,为了自己的长久发展,我们就必须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人类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潜力可挖,我们应该给其他人提供机会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潜力去为社会创造财富。一个不能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社会,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不和谐的社会自然也孕育不了成功的事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挖掘人们身上的创造性潜力,通过一些制度和政策,来鼓励人们去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是企业进步的源泉。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的成功,社会才能真正的发展。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三)

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Thomas L. Friedman)这本书最近很流行。其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一个简单而有冲击力的概念:世界是平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切合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或趋势,同时,该书尤其敏锐地把握了互联网最前沿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最新状况和最新发展趋势。因此,许多人尤其是时常在网络上纵横的人,捧着这本书都有所敬畏,最大的感觉是自己知识不足了,需要更新了。

全球化首先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世界是平的》讲述全球化状况及其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强调今天的全球经济体让人才的竞争和流动更加直接和快速,并产生赢者更赢、输者更输的残酷现实,直接冲击了人们对价值的理解;很多人都感受到前途不确定,忧虑随时会失去工作,因此对未来产生恐惧。

但《世界是平的》同时又启示我们:理解一个人,应该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我们许多人身上的一些不理智和虚荣行为的出现,都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欠缺,否则,人们就会根据情形做出理智的行为。

人类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发展史。也就是,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社会生产力在不断提高、人们永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以满足其欲壑难填的欲望的发展史。人类的这种跟动物并无二致的自然属性或者说天性,也就决定了生产力会决定生产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者扮演着不同的历史角色上,人们有不同的使命。你、我、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站的岗位,来创造社会财富。

人类社会可以看成各种各样的人分工合作的一个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怎样让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自己所构成的社会更幸福呢?

人类,乃至这个自然界每个存在的物体(或者是动物、植物,或者是没有生命的其他物质),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相对长处,都有其现实存在的合理之处,都在为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做出贡献。在我们从事的有着自己长处的领域,我们能更高效率地创造社会财富。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要且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所长,都有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机会,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都能为每一个人创造或者说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而不是输在起跑线上。

社会更幸福或者构建和谐社会,应该强调社会公义。社会、国家及其当权者在强调有着高智力人才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同样在为社会留下血汗的其他人。即便是最基层、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同样都是国家的人才,同样是社会的精英。

可能确实,因人才的难求,造成了某些“精英”自怜自爱、高高在上和无比优越的自我感觉。但我依然主张,社会是大家的,而不是只属于少数成功的人或者一般人所理解的“精英”。一切留下血汗的、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的,都是“精英”。人类社会这么了不起、这么丰富多彩,其实都是因为始终有你,有我。而那种几乎从小学分流的时候就已经被注定的“精英至上”的思维,就无法体现这种深邃的人文关怀。社会不和谐也是显然和必然的。

那么,整个社会的大机制该如何来做到这点的呢?一句话:经济调控。经济的调控,使得每个人的个人最优化选择符合达到社会最优化的方向。当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得到社会更多的回报。社会当然也就和谐,这毫无疑问。

同样,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能够真正地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价值,那么社会就应该给你更高的回报,鼓励你去做。更进一步地,无论社会再怎么需要各种各样的拔尖人才,但如果我们有意无意的忽略了组成这个社会基层的大众,那么社会都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基于这样的认识,消除过分的贫富差距,是必要的;否则,多数人会觉得被社会忽略了甚至被排斥了,或者人们会感觉到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得到的回报严重不相称,于是就不大愿意去做了,抱怨也多了,也自然会产生一种对国家和社会的疏离感,进而社会也就不和谐了。

不过,人本身是一种贪婪的动物,这和自然界其他动物并无本质区别,甚至有时候人类比动物表现得更残忍、更贪婪:很多人为了自身利益会不顾忌整个社会的利益,很多人会为了自己的政绩或个人升迁、或个人利益得失而去损害、去践踏别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去破坏自然,甚至不惜挑战自然法则。这时,人类就需要法律的手段来协调、来保证自己合法和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受侵犯。这是除了思想之外,人唯一优于动物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善加利用好人类的这个智慧。

其实,自然界是由不得我们不去完善法律制度的。无锡水危机事件、全球范围内的干旱,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任何不顾及别人的行为,终将得到报复。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道德问题,而是自然规律,其内涵,也是可以衍生。

再具体到微观层面的企业。虽然企业个人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有可能存在很多的随机性,但我们每个人与他人、每个人与组织都相辅相成地互相促进着。这是不可违抗的规律。

合理的企业和组织机构一定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社会环境。每个人和组织机构都应该去做自己最擅长、同时又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只有这样,自己才有可能对社会作出最大贡献的同时从社会得到回报。人和企业都是社会的一部分,自己的财富来源都是将自己的努力和社会来交换。因此,为了自己的长久发展,就必须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更进一步地,人类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潜力可挖,我们应该给其他人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潜力去为社会创造财富。一个不能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社会,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事业必然会失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挖掘人们身上的创造性潜力,通过一些制度和政策,来鼓励人们去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是企业进步的源泉。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真正发展。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这本书虽然比较老了,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向我们描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由于科技和通信领域闪电般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彼此无距离地接近,世界变得平坦化,全球化趋势加剧。读完此书后,书中很多公司的名称和专业术语我已经记不清了,我也体会不到大公司如何具体布局和应用先进技术的,但我能够深刻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的影响,网络知识、资源的共享,节约时间、方便查阅、拓宽知识面,可以让以前觉得不可以的事情变成可能,想象一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除了上课听老师讲授之外,我们借助哪些方式学习,而现在的孩子呢,可以利用网络,和任何可以授课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无论他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网络,就有可能;我们的银行是不是还在手工记账,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全国范围内得有多少人、花费多长时间进行数据统计,而现在,我们的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不需要再进行人工统计,既方便,又省时省力,是不是科技进步最直观的体现。

请开放源代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链和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为铲平世界的10个动力,光缆把全世界连接起来,几乎所有的生产和服务都可以外包,班加洛成了波士顿的近郊,中国、印度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同质甚至更高效的劳动和服务,成为世界商品和服务供给链上的一员,从而为这些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才!这些话熟悉不,(星辰ww)这也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变平的诠释,和作者对这段人类发展史的解读有异曲同工之妙。

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世界范围内信息分享成为可有,社会分工更加充分、人才的竞争和合作更加直接和快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出现了赢者更赢、输者更输的残酷现实。所以,需要我们shenru思考:中国的企业要怎样创新,才能超越制造者的角色,成为世界格局的领导者。那么,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又怎样才能够在这个平坦的世界里争做那个不可或缺的人呢,让我们跟随内心的答案去努力吧。

读后感1100字: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最近阅读了《世界是平的》一书,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能够空前地彼此接近,竞争更加激烈,是否能让全球的资源为你所用,是你能否在这个平坦的世界上立足的标准。

托马斯?弗里德曼把全球化进程划分为3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全球1。0版本),从哥伦布起航开启世界贸易开始,这一时期全球化是由国家的力量在拓展,世界变圆了;第二个时代(全球2。0版本),这一时期跨国公司扮演着全球化的重要主角,世界变小了;第三个时代(全球3。0版本),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将以个人为主,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与竞争以至将世界变为平地,世界变平了。

书中的观点认为,世界变平了,在全球化3。0时代,个人代替国家和公司成为全球化的主体,只要你有足够的潜力和想象力,世界上的所有资源都能够为你所用;世界变小了,从小型变成微型,光缆把全世界都连结起来,在没有刻意计划下,班加洛成了波士顿的近郊;竞争在加剧,几乎所有的生产乃至服务都能够外包,借助外包,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礼貌的发展和传播。

我们工作中同样不可缺少竞争与合作的因子。我们每一天从事这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在这个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中同样蕴含着竞争,从各人的工作态度到职责心,从个人的学习潜力到工作技能无不打上竞争的烙印,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场所,任何时候谁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能享受胜利者的喜悦,而事实就是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工作勤勤恳恳,具备了较强的学习和创新潜力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而那些缺少职责心又不具备学习潜力的人将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最终淹没在前进的滚滚洪流之中。同样,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竞争而没有合作,纵观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哪一个不是生活在群众之中,哪一个能够离开团队而独自工作生活的。因此就要具备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潜力,一齐去打造事业的辉煌,而这一点似乎是我们最为缺少的。

世界是平的,这是一个个人插上插头就能够大显身手的时代,本书传递给我们更激烈的生存竞争和压力信息的同时,也点燃了照亮我们职业发展道路的火把:如果你能够化全球资源为你所用,那么世界就是你的;如果你对全球化视而不见,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你赖于生存的工作就被外包了。正如书中所言,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除了想象力什么都能够外包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务必居安思危,加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拓展视野,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工具,提升自我对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整合潜力,提高自我的沟通、协调、控制和把握别人需求的潜力。从这本书里,我收获到了紧迫感,作为一个为国家建设的一份子,我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不断地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努力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我的立足之地。

《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的读后感2000字


读了这本书《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从生活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在超市里,面对着收款台前的一条条长队,我们需要判断那一支队伍速度比较快;在选举时,我们需要决定投票给哪一位候选人;为了争取一份满意的雇佣合同,我们需要与对方讨价还价;为了获得理想的婚姻,我们需要在茫茫人海中千挑万选在做出这种种决定时,我们有意无意地会运用一些经济学知识。

《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这本书分成五部分,逐步深入地剖析生活中的经济学,包括:一、经济学的认识与思考二、如何解决简单的经济问题三、在真实的世界里如何体现经济学原理四、运用紧急学去解释世界五、怎样将经济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一部分既有益又有趣的经济学。首先,提出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学是理解人们行为的方法,它源自这样一种假设:人人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主动选择正确的方式以实现这些目标。其次,弗里德曼列举了一个自己和同事关于理性选择的争论,从而说明为什经济学能起一定作用?接着,弗里德曼运用一系列实例,其中包括公园小道设计、男女卫生间选址规律、排队堵车等等,来说明人们在生活中已经有意无意地会运用一些经济学去思考了。最后,作者肯定地告诉我们,每一事物都可以用其它东西来衡量。

第二部分价格=价值=成本:解决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在这部分中,Friedman从消费者方面的问题、生产者方面的问题、贸易的含义、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贸易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经济分析。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首先引入几何图形,形象地分析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即价值不一定等于价格。紧接着,Friedman运用曲线图形来说明边际价值的含义以及边际价值递减规律,从而引出消费者剩余。最后,分析电影发行商、影剧院、爆米花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论证了一个观点经济理论具有预见性。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Friedman运用数据、图形来分析生产者剩余与劳动供给之间的关系,传达了价格与服务成本的一致性这一理念。接下来,Friedman运用托勒密时代的贸易理论来引出价格理论,进而分析了消费者与生产者,即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共同影响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

第三部分寻找真实的世界。在经济生活中,市场上相互间的交换大部分是自愿的,但是,市场仍然通过公司来达到协调的角色。那是因为公司,即厂商就像个人一样,同时以消费者和销售者两种面孔出现在市场上。而公司的目的是盈利,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目标,因此,垄断企业、寡头行业随之产生。此外,Friedman还从时间的角度来说明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而机会则会增加理性选择的不确定性,即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再接下来,Friedman从分配的角度探讨了正义与公平的关联,以及生产要素对分配的影响。

第四部分替代伦理学:经济学家如同法官。在这部分中,Friedman解释了什么是效率?、政府应怎样去干预市场?以及市场失灵的情况。有效就是指通过同时改变两个或者三个变量使经济结果得到改善。由于市场常常是无效率的,要纠正无效率现象很困难,而纠正无效率的种种努力也很容易得不偿失。因此,政府应广泛地干预是市场,不仅仅限于管制垄断,或者试图提高效率,还应该调整分配与再分配制度。市场失灵是指一种现象,即个人的理性会导致群体的非理性。比如说,公共产品问题,信件传递是由政府管理的,但邮局在人们没有贴邮票的情况下仍可以拒绝为其传递信件。

第五部分应用:常规和非常规。在这部分中,Friedman首先探讨的是政治市场,与政治市场挂钩的就是关税。他解释了立法者尽管理性,但仍然坚持征收关税的原因是保护夕阳产业。接下来,Friedman讲述了经济学在法律和违法中的应用,即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犯罪心理以及犯罪成本,进而论述了无效惩罚的有效性。最后,Friedman还谈到了爱情和婚姻经济学,即为什么人们会与自己所爱的人结婚,而不是与自己兴趣相投,或是相互能取长补短的人结婚的原因。

弗里德曼的这本书确实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了解很多生活中蕴含着的经济原理。深入浅出的道理,教会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如何制定合理战略、怎样才能够从容地驾驭生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