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观后感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的观后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我最敬佩的是“最美妈妈”

吴菊萍,不为别的,只为她可以用宽大的胸怀去保护那一个弱小的生命。她是平凡的,但是她又是不平凡的。也许那时她只用在围观的人群中着急的喊着,根本不怕也可以说不在乎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她只是用双手来保护这个只有两岁的小孩,她曾淡淡地说:“我是个普通人,终究还要回到普通的生活中去。”但是谁可以像她勇敢地做出的这么“普通”的事呢?

我不禁想到,如果是我在现场,我也许不会冲上前,抱住那个小孩,而是把自己当做观众在那着急的喊着,根本不敢也不会想到抱住那个小孩。从

10楼飞速掉下来。其中,吴菊萍妈妈到底承受了多大的重量?谁也不敢想象。但可以确认的是那肯定是吴菊萍的几倍,甚至更多。

这样的妈妈,难道不应该让我们敬佩吗?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

FwR816.Com编辑精选

作文: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是人间真情,即使在阴天,也会温暖。

------题记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泪盈眶,这种力量叫做感动,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何处春江无月明,何玥,12岁的年纪,却将自己的器官无偿捐献,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却不幸去世,然而,她那捐献器官的壮举,却是何玥最后的美丽愿望,年仅12岁的她,带给我们的是那份坚强,那份爱心!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

冰雪为容玉作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五月八日那辆车撞向学生的那一刻,她推开学生,却倒在了车下,车从她肉上碾过,她失去了双腿,可并不后悔,因为她救了学生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

长城英雄泪满襟,罗阳,:“用生命举歼-15”,他是沈飞集团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他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速度,仅用十个半月就完成了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的奇迹,然而,在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

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记住这些人,他们是我们的榜样,记住这些人,他们触动了我们的内心,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生活中,许许多多人都在一点一滴上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不缺乏感动,只不过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忽略了这些让我们感动,触动我们内心的事,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作文:感动中国观后感]

女排感动中国观后感


导语:有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女生,用努力和奋斗在里约奥运赛场上不懈拼搏,用一块金牌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她们就是中国女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女排感动中国观后感,欢迎借鉴!

女排感动中国观后感【1】

在万众瞩目的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排山倒海的加油声响彻小马拉卡纳体育馆,无数面五星红旗汇成气势恢弘的中国红,郎平率领的中国队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力挽狂澜,战胜劲旅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致敬!”“她们配得上所有的赞美”“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从深夜的里约到午间的北京,从电视机前到网络空间,融为一片欢乐的海洋。13亿中国人分享着胜利的荣光,感动于拼搏的精神。从小组赛2负3胜的坎坷磨难,到强敌环伺下的背水一战,女排姑娘们以荡气回肠的逆袭征程,不但为中国代表团增添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激荡起无数中国人深埋心底的爱国情怀,奏响了超越自我、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的时代强音。

奥运之美,绽放在体育健儿们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中。总书记深刻指出:“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高手云集的奥运赛场上,没有“一分一分咬牙顶”的顽强坚持,何来女排冲出“死亡之组”、勇夺冠军的惊喜与奇迹;缺少了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大男孩”孙杨也无从克服困难奋力摘金夺银。从女将钟天使和宫金杰为中国实现自行车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乒乓球队包揽四金傲视群雄,拼搏精神激励着奥运健儿们奋勇向前,不但构成赛场上一道闪亮的风景,也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奥运之力,流淌在爱国主义的朴素情感中。竞技场上,总有一种力量穿越时空、跨越国界,激励着运动员全力以赴、争创佳绩,那是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那是为国争光的自豪与幸福。科威特选手阿尔哈德尼勇夺金牌,却因本国奥委会被“禁赛”无法升起国旗潸然泪下;难民代表团无处安放的爱国之情,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可贵。无论何时何地,祖国都是体育健儿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家园。独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马术比赛的华天最大的梦想是“让中国的国旗飘扬在里约上空”,举重选手龙清泉夺金感谢祖国:“这股力量是祖国给我的”……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国歌回荡在赛场内外,我们为胜利鼓掌欢呼,更体会到爱国主义的深沉力量。这是凝聚起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这是我们心中澎湃不已的情感暖流。

正如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所说,现在这个社会需要一种精神,不论是球场上还是生活中,都需要打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不管时代情境如何变化,女排精神永不过时,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永远是我们开拓前进的力量之源。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巍然屹立,但我们依然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面临发展征程上的诸多问题和挑战。身处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攻坚期,步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阵痛期,面对脱贫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硬仗,我们更加需要以“蛮拼的”劲头迎难而上,用钉钉子的精神勇毅笃行,汇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才能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竞技场上续写中国奇迹,创造新的辉煌。

女排感动中国观后感【2】

整个中国社会21日一片沸腾,原由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北京时间当天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重夺奥运金牌。电视台获得久未有过的超高收视率,几乎“全部微信群”在短时间里只剩下女排一个主题,无数微信群为庆祝女排胜利大发红包。因为体育中国人很久没有这样了,21日这天,我们经历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情绪释放。

“女排精神”这个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热词强势复活,郎平的传奇经历被以各种形式在舆论场上一遍遍重放,她成为不同年龄和经历、乃至不同价值观的人们眼里的共同英雄。她不仅是“女排精神”的象征,而且她对很多人来说代表了一个时代,展示了这个国家一路走过来的顽强和宽阔度。

女排是“80年代”最难忘的记忆之一,它激昂、正面,像蓝天白云般晴朗。之后的中国变得丰富,也复杂了不少,很多靓丽风景和突出争议让成绩走下巅峰的女排少了关注。这次里约奥运会,女排不是夺冠热门。它在分组赛中输3赢2,更不被看好。

希望是从女排1/4决赛战胜巴西队开始重燃的,那是场空前艰苦的比赛和近乎奇迹般的胜利。半决赛它战胜荷兰队,打得同样艰苦。21日与中国女排争冠的塞尔维亚队分组赛中曾3:0击败中国队,决赛一开始又1:0先声夺人。郎平带领的年轻队伍完全处于逆境,她们绝地反击,一分一分咬着牙打,通过电视网络和互联网,全中国社会重现了与女排姑娘们一起心跳一起呼吸回肠荡气的一幕。

在今天,体育几乎“回归体育了”,但21日的这一刻,女排重新超越了体育。当队长惠若琪拿下最后一分奠定胜利时,女排姑娘们喜极而泣,惠若琪激动得痛哭,而电视机前不知有多少中国人同时泪奔。大家为女排姑娘们的不容易而感动,为郎平高兴,同时我们还忍不住为女排甚至这个国家几十年一路走来的沧桑而唏嘘,百感交集。

80年代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几经沉浮,郎平作为女排的最突出符号则选择了坎坷的人生之路,留学,为生计打球,直至在西方体育市场上二次崛起。她在中国举国体制与西方市场化体制之间穿梭,执教过中国国家队和美国国家队,既得赞扬,也受争议,她大概是中国女运动员中体育生涯最长,经历最广、维度最多的人。

郎平的成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体育的想象力,她的付出不仅创造了个人传奇,也为中国体育贡献了一份独特的经验。很多人为郎平鼓掌,既是祝贺她率女排夺冠,也是对她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表达一份钦佩。

女排的这次胜利来得可谓正是时候。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面临了一些我们过去不熟悉的困难。来自国际上的政治压力是改革开放以来少见的,国内的多元化导致了价值冲突,有部分人感到困惑,对不确定性的谈论在增多。

本届奥运会前半程对中国队来说是近20年相对“最沉闷”的一次,不能不说,人们心中积蓄了许多期待,需要一次爆发。

女排21日充满惊险的逆转胜利为中国人创造了这样决堤般的释放。我们这一次的激动和受到的鼓舞几乎可以和30多年前女排第一次夺冠时相比。已经复杂、多元了的中国社会竟然能为了女排如此集合起来,一起呐喊,一起流泪,这也是蛮意外的。

女排感动中国观后感【3】

当朱婷最后一个重扣打手出界,中国女排奇迹般地战胜了对手,东道主、卫冕冠军、第一夺冠热门巴西女排,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重新唤醒了国人的热血和情感。刹那间,女排精神再次横扫各大媒体,成为了今日体坛的头版头条。但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当中国女篮荣光不再,中国女足深陷困境,中国男排未能称霸亚洲,中国男篮和男足成为无法言说的悲哀,在三大球项目里,所有的希望都面临着崩溃。也许我们在国乒中自我满足,在体操跳水里欢呼雀跃,但在世界的眼中,我们仍然是黯淡无光的弱者,至少在体育上是这样的。可是今天,中国女排在面对东道主巴西时奋力搏杀,赢下了这场荡气回肠的胜利,让多少人湿了眼眶!在世界认可的三大球项目上,中国女排依然昂首挺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战无不胜。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女排精神,是她们用“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守候,看着一记记重扣欢呼雀跃、感动不已。

如今,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梦幻已然不再,我们可以在四五十寸的电脑显示器面前观看着世界各地的体育比赛。但我们很难再去为一直球队疯狂、感动,我们失去了梦想和信仰,我们习惯了在三大球项目中的失败。当中国女排再一次用拼搏和顽强战胜对手时,曾经的荣光和信仰突然焕发,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女排精神是刻苦奋斗、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国人意识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差距,充满了彷徨和失落。中国女排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式这个时候,为了迅速提升中国女排的实力,时任女排主教练对女排进行了魔鬼训练。由于当时的训练条件十分简陋,女排姑娘们在地上摸爬打滚,被摔得遍体鳞伤。没有球网,就用竹竿代替;没有臂力器,就和对手比力气;没有创可贴,就有胶布粘贴。

在经历了严格而又残酷的训练以后,中国女排终于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夺得了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开创了女排五连冠的伟业。中国人民通过女排征服了世界,她们重新唤起了民族骄傲,在媒体发酵和渲染下,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努力向中国女排学习,传承女排精神。

更多观后感相关文章推荐: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观后感


2017年2月8日晚,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感动较深的就是优秀教师支月英。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岁的她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的选择了远离故乡到海拔近千米的泥洋小学,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多少老师来了又走,但她却用35年的坚守来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教师这四个字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在平凡的岗位但她却一点也不平凡。

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价值,支月英同志让我明白什么是平凡中的不平凡,不忘初心坚持自我,她用她柔弱的臂膀托起山里孩子的希望,她不让一个孩子辍学、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让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看到希望,让孩子们明白山那边的是个大千世界。她把每个孩子都视如己出35年来无论寒冬腊月都风雨无阻的一个一个的送回家,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她把她的美好青春献给了她所热爱的人民教育事业。她是新时代优秀党员的代表,是我们成长的榜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她最好的写照,她生病刚做手术就立刻赶回学校,她为工作忘记自我,心系着山里的娃。她是甘露、是清泉,她用自己的信仰征服了所有人,她可敬可佩。她用她的汗水灌溉出了教育之花,在一条平凡的路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支月英能够行走在大山深处,用脚丈量教育的宽度,用情加深爱的厚度,用心拓展生命的宽度,用爱的火焰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我们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应该像支老师一样,坚守岗位把自己的教师身份牢记在心,在平凡的世界里做出不平凡。

感动中国观后感的优秀范文


导语:《感动中国颁奖人物》,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感动中国观后感的优秀范文(1)

何h,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她生活在广西桂林,是一个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当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父母听到她这个决定时,惊讶不已,甚至还责骂她。但是在她死后,家人还是决定完成何h的遗愿。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患者。在旁人眼里,何h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好孩子,还把自己的奖学金,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给何h治病,父母已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感动中国》组委会是这样评价她的: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亮把人间照亮。

看完这个感人的故事,我反复思考:一个十二岁的花季女孩,能有如此的坚强、勇敢和心胸,面对如此残酷的人生,还能做出这样的壮举,为他人着想,实在让我感动,让我佩服。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龄,却经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而没有她那样的宽容和大度;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为独生子,却只想着父母和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而没有像她那样处处为别人着想;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为中国人,为何我如此渺小,她却如此伟大。因为她有一颗善良、无私、伟大的心。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向她致敬!

感动中国观后感的优秀范文(2)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XX颁奖典礼》终于在20XX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我喜欢在每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品味这份感动,享受这份温暖,还是这个季节,还是这个时间,还是对温暖的渴望,在这个极具变化的时代里,总要有一些不变的东西,让我们向前走的时候,会更踏实。今天,我们将再度与感动相逢!”201x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的大幕徐徐拉开,我的心灵又一次在泪水与感动中接受洗礼,更让这份无言的感动温暖自己。 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甘心做沉默的砥柱;高龄孤寡“五保”老人刘盛兰,残年风烛,拖着病弱的身躯,拾荒助学子,高贵的心灵在人间写下大爱;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守住誓言的陈俊贵;带领村民致富,甘做老百姓贴心人的段爱平;35年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的沈昌健;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的格桑德吉;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绝症母亲姚厚芝;在轮椅上度过青春,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的方俊明;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的龚全珍??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

抄下这段颁奖词,也写下对她的敬重,姚厚芝,一个草根母亲当她有意留下自己一生稀缺的物质之时,这种贫贱不能移的坚韧,是她留给孩子们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亲情战胜了绝症,母爱征服了困苦。这样的人间传奇,总是充满力量。

老子在世间万物中最崇尚的是水,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甘于处众人之所恶而无怨。

感动中国中的十大人物是当今社会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他们继承了伟大祖国优秀前辈们的美德,他们再次在世人面前唱响了同一个品牌“中国共产党党员”,感动着十多亿国人;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正能量,点燃了美好中国梦,维护了党的形象,强健了党的肌体,给那些影响和败坏党的形象的腐败分子树立了优秀形象。我们虽然没有机会复制他们的英雄事迹,但我们可以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传扬他们乐于助人的美德,通过他们的先进事迹来检视自己,提升自己,以实际行动缩小差距,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实,身边还有许多感动。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保险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保险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保险人。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标准范文


星期五的班会课,老师给我们看了《感动中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广西桂林的何玥。XX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第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到脑部组织。当时听医生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大家的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贴着许多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姑姑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XX年的生命历程。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

何玥的爱心感动了我们,大家都称她“最美女孩”。

[《感动中国》观后感标准范文]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