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故事》观后感
前几天在家追剧,看了《西京故事》,本来以为是一个很普通的电视剧,可是一看怎么也停不下来了,不仅我爱看,爸爸妈妈也爱看。可以这么说,这个电视剧讲的是这么些年来我一直想看却在荧屏上很少出现的故事类型。首先,它讲的是本土的故事,身边的故事,特别接地气。《西京故事》讲述的是塔云山前民办教师罗天福一家四口来到西京城,为考入了西京城名牌大学的一双儿女提供支持、打饼度日的故事。全家人在城市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一次次感受生活的不易,最终全家人融入了城市生活,重新确立了生活坐标,生活面貌及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华。
以罗天福为代表的农民勤劳、纯朴、细心,以郑阳娇为代表的市民懒散、较真、泼辣,冲突就难免了。冲突归冲突,但大家的心是善良的,是归真的,真、善、美在他们的心底,最终大家和谐了,理解了,农民和市民最终相拥流泪了。 以罗甲成为代表的农村走向城市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大胆、勤奋、敢闯敢拼,但同时他们身上也有着深深的自卑、浮躁、虚荣、叛逆,这些人性的缺陷使他们的人生遇到了各种危机与挑战,罗甲成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升华了,回到塔云山建设生态农场,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而陆山却在金钱的诱惑里迷失了自己,走向了歧途。
在电视剧里,罗天福看到农民工子弟在西京城上不了学,于是自己就在饼铺开起了学堂,免费教这些孩子识字,并且说教孩子们学习是他在西京城过得最快乐的时光。在这个城市,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农民工,城市的屋檐下,角落里,马路边,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天晴下雨,我们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农民工为城市做了那么多贡献,但他们生活的却很艰辛。农民工盖了楼,自己住在窝棚;农民工修了马路,自己开不上车;农民工安装了煤气管道,自己烧着蜂窝煤我们应该反省,这些年来,对待农民工我们是不是太不重视了?农民工在城市里应该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尊严,活得像城里人。 庆幸的是,电视剧的最后,这些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引起了教育厅的重视,他们让孩子们就近入了公办的学校。希望还是有的,政府这些年来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这是一个好的开端,相信这个社会以后会更加公平和谐的!
我大,我爷,我老爷,我老老爷就是这一唱,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不管日子过得顺当还是恓惶,这一股气力从来就没塌过腔。在电视剧开头,这一段秦腔唱起来,有低回哽咽,但终究气血充盈,高昂向天。纵使现实中困难重重,但西京城的人们寻觅、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永不停歇。
篇一:《信仰,我们的故事》影评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影片《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姓名:慕霜
党校学号:201556301220 校区:狮子山
班级:第56期党校1班 联系方式:18382232469
《信仰,我们的故事》是一部历史文献纪录片,然而又超脱了纪录片的内涵,将历史、人物、理论互相贯通,有机的融为一体,从人物出发,以历史铺开,上升为理论,主题鲜明、手法新颖、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它以党的90多年发展历程为大背景,从中撷取了革命时期、建设时期以及改革时期优秀共产党人真实感人的故事,从细节描摹,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更是一部思想教育深入的经典电视片,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和我们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历史文献记录片由《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三集组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分别向我们展示了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跨度长达九十年来,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将历史的雄浑壮阔,人物的信念坚定刻画的淋漓尽致,而正是这些人这些事创造了恢弘的历史,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信仰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能激发高贵灵魂的存在。纵观党史,正是信仰的力量,正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持,正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信念和决心,才促使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国家甘洒热血无怨悔,才使得只有50多人的共产党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壮大,乃至发展成为如今拥有8000万党员的大党,才使得这支政党得到中华儿女的拥护和支持,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建立新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提出中国梦,走向伟大复兴。正是怀着坚定的信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视死如归,建设时期共产党人不怕艰难困苦、迎难而上,改革时期共产党人不怕复杂多变、开拓创新。在当下发展复兴的新时期我们又面临了新的挑战,而纵然考验再艰巨,我们也必须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放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如吴孟超老人所说:“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说,我信共产党,共产党能领导我们全国富强,领导我们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我的信仰。”一个老人尚且有如此的坚定的信念,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更应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应当怎么做呢?我认为一是要加强学习,首先要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自觉性,及时理解、掌握和
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锻炼自己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其次要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不断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二是要坚定政治信仰,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形式,我们必须确保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认识、在大风大浪中站稳正确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要勇于践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只是口上空谈,而是点点滴滴都体现在实际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定不移的做到“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锤炼忠诚坚定、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作风,用实际行动更好地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我党在90余年艰苦奋斗中凝练出来的,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更应带着理想、带着信念,无论在当下的学习生活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都应树立“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思想,心系百姓、务实肯干、勤劳奉献,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辱共产党员的使命,努力践行心中的信仰。
篇二: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信仰是什么,它是一种力量,它是你人生前进路上的照明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在党校培训的开班仪式上我们观看了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从中我领悟到了信仰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对观看纪录片后的一些感受。
从纪录片中我感受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何其地不容易,多少热血儿女为其奋斗,为其牺牲。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国民陷入一片迷茫的水深火热中,没有一个信仰引导,终日惶恐。第一部《共产党宣言》的译本让早期的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方向,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点。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信仰基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日月交换,斗转星移,中国的一步步成长,蜕变,壮大,辉煌离不开我们的共产党,离不开奋战在一线的共产党员们。而这群人都拥有相同的特点他们都有自己坚持的信仰。有一段话是这样的“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是所有中国共产党员的共同信仰,这种信仰支持共产党一直生存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批有信仰的共产党员带着壮志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队伍中。留学学子朱明远毫不犹豫响应祖国号召毅然回国做贡献,石油、钢铁、导弹、原子弹等的成功研发耗费了多少功力和心血。
这些人心里都有着同一个企盼,希望新中国越来越好。怀抱着这样的美好理想,困难险阻都不算什么了,当信仰付诸于实践时,展现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谁举过头顶。一个让群众感到离不开的基层党员干部,是他的人生也是他践行信仰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是给小岗村干部沈浩的致辞。这位年轻的干部脚踏实地,战斗在为村里发展的第一线,带领小岗村走上了改革开放20来没走上的道路,但他却因为劳累过度永远地倒在了岗位上。支持这位干部一直走这条路的原因是他有着崇高的信仰,他将人民放在心里,改革的这条路上一直支撑着他不断往下走,直到累倒的前一刻。
68年从医生涯,90岁高龄,1万多名肝病患者得到救治,这些数字连在一起,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共产党员吴孟超的人生简历。老人在这个年纪本应享受天伦之乐,他却还坚守在手术台上的第一线,无微不至地关心着病人,如同自己的至亲。因为他有着信仰,他信仰中国共产党,抱着一个信仰,前进的路上就有无限动力,支持着这位老医生战胜一例又一例的病症。
没有信仰人活得很飘,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别的信仰。全矿爱心团队,粉丝飙升的爱心微博,这些关键词联系到鞍山市齐大山铁矿养路工郭明义。30多年一直做着好事,资助特困生,献血,希望工程,帮助身边工友等等,自己一家人却还生活在条件差的老房子里。是什么支持他能坚持如此,依旧是信仰,信仰共产主义,一个普通的养路工人因为有了崇高的信仰而充满了做好
事热情。
纪录片记录了不同时段我们国家的信仰,党的信仰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这种信仰的存在让我们的党不断壮大和发展,生生不息。
信仰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看完这个纪录片,我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首先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它督促我们前进,给我们方向感。由定义看信仰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选择何种信仰,该信仰什么决定着我们朝怎样的方向走,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和正确性,党的信仰是我们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参考标准。我将秉承专心学习的精神关注党的精神,从中树立属于自己的信仰,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四有青年。
请党组织指正和批评!
汇报人:谭艳玲
班级:物流112
2013年4月28日
篇三: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信仰》看完了,但带给我的感动和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 在这部由《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三集组成的历史文献记录片中,向我们展示了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跨度长达九十年来,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记得第一次看电视剧《长征》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红军的不畏牺牲,英勇顽强和坚定地革命信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我就在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中国共产党人征服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留下了火种,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今天,《信仰》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信仰的力量,一种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彭湃烈士甘于背叛富裕的地主家庭,走上艰难的革命道路,直至被捕牺牲还要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也不难理解方志敏烈士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写下了著名的《清贫》和《可爱的中国》,坦然地走向国民党反动派的刑场;还不难理解王进喜在看见公共汽车上安装着煤气包时的痛哭失声和用生命去践行的“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更不难理解杨善洲老人放弃安逸的晚年生活,利用22年的时间为子孙后代留下
的5.6万亩,价值3亿元的青山。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信仰。
《信仰》中,吴孟超老人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说,我信共产党,共产党能领导我们全国富强,领导我们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我的信仰。”老人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8000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13亿中国人民的拥护,因为她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带领中国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更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伟大的复兴。
英国著名学者和散文随笔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曾说过:“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一年中,并不是一路平坦的大道,也曾遭遇严重挫折,但正是由于对信仰的坚持,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正是由于对信仰的坚持,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走向了更加富强。
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出了新的挑战。这时,有的人茫然了,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有的人信仰动摇了,对党的事业产生了怀疑;更有的人信仰丢了,成为了人民的罪人。实践向我们雄辩的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放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领导中国人民走
向富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让我们向那些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践行我们的信仰,为祖国明天的更加美好努力奋斗吧!
篇一:《红领巾报》读后感
今天放学回家后,我早早地做完了功课,然后拿起了桌旁的《红领巾报》,开始阅读里面的精彩内容。从《小木偶变脸记》到《我的“记者梦”》,再到《这朵大红花奖给谁》,每一篇文章都非常精彩,或诙谐幽默,或满怀深情,字里行间满载着小作者的奇思妙想和生活点滴??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篇题为《这朵大红花奖给谁》的文章。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班会上,犀牛老师想要将大红花奖励给表现突出的学生,经过大家重重讨论,红花的获得者将在笨笨猪和聪明的蹦蹦兔两人当中产生。虽然,面对荣誉,两位小朋友表现谦虚,相互谦让,其间,也有其他小朋友认为笨笨猪很笨,并不优秀,但最终,老师还是将大红花奖励给了虽不聪明却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的笨笨猪。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诸如笨笨猪这样的小朋友,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许在某一方面并不优秀,但他们拥有一颗善良、谦逊、乐于奉献的心,这样的人应该得到大家的支持、鼓励和认可。而现实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正如聪明的蹦蹦兔,在遇到困难时,同样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只要大家互相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的和谐、美好、充满阳光!
篇二:《红领巾》影评:一个“中国式”好儿童的堕落
一个“中国式”好儿童的堕落
——浅析微电影《红领巾》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都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凝结成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毋庸置疑,我并不否认这颗珍珠的光纤,但倘若我们定睛一看,这颗堪称巧夺天工的明珠之上总会有那么一丝泛黄的痕迹与抹灭不掉的瑕疵。是的,中华文明,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不仅仅只有精华,还有一些尚未觉察到糟粕也一并植入到了国人的骨髓深处,融入其血脉之中。微电影《红领巾》便借用一个喜剧化的外壳,玩味似的跟我们探讨了一个有关于传承的悲剧性的故事,荒诞派的叙事手法将国人骨子里崇尚形式主义的价值观念表现得极为深刻而又耐人寻味,可谓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片。
在叙事技巧方面,微电影《红领巾》运用了单线叙事结构展开故事,以影片中各色人物对红领巾的看法和理解作为线索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讲述了一个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好少年在世俗之风的影响下被迫堕落的故事,借此强烈抨击了社会潜规则的隐害。从叙事角度来看,该片的选材和立意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教育影片,没有一味歌颂教育事业的光辉,却一反常态的以对比讽刺的形式针砭时弊,在导演向歌的镜头下,现今教育体制的弊端暴露无遗!从叙事风格来看,影片《红领巾》将黑色幽默进行到底,看似诙谐的剧情更是处处彰显着一种无奈,糖衣炮弹下尽是苦涩,导演的影射寓意可见一斑。
在视听语言的处理上,为了突显影片别具一格的韵味,开头就以动画结合历史资料再现的手法,配合着慷慨激昂的主旋律音乐,为我们讲述了故事主人公张小明的爷爷抗美援朝的英勇故事,气氛严肃,令观众颇受鼓舞,并对此肃然起敬。然而紧接着,影片风格突然来一个反转,原本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解说风格瞬间转变为机械化的旁白,伴随着声音叠化的手法呈现,顿时给观众一种莫名的喜感。与此同时,画面也从庄严肃穆的战争场面转变为一个小学生蹦蹦跳跳的出场,升格镜头的运用使得影片更为滑稽了。至此,导演通过开篇前后反差对比的处理手法,一下子就奠定了影片荒诞、戏谑且兼具黑色幽默的总体基调。不得不提的一点便是,导演在色彩选择的处理上可谓是影片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片中无论是国旗、还是革命先烈的热血、亦或者熊熊燃烧的战火,甚至连标题的颜色,无一不是凸显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红”字!红色的意蕴在中国向来都独具特色:锦旗也好,奖状也罢,都是红色的。因为红色在中国不仅仅寓意着吉祥喜庆,同时它也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耀象征。然而,随着对这种虚荣心的无限膨胀,原本象征荣誉的红色也就随之变质了,它逐渐演变成一种面子工程,俗称形式主义:即无视是事物本身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只注重肤浅的表面形式。导演对红色的意义表达非常精准,片中的老师、同学以及社会人士对红领巾的错误认知,其实是戏谑性地反映出了注重形式主义的风气早已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并对此不以为然。纵观全片,导演在色调的处理上也算是匠心独运,首先,在色彩选择上,导演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要倾向,在光线的处理上,学校的灯
光照明普遍偏柔和。因此这种反映青少年成长和学习的影片题材,原本就应该在这种色彩鲜艳、光线充足的暖色调中呈现,然而导演向歌却在滤镜上过滤了一层青灰色彩,将原本的暖色调氛围刻意冷色调化了,借此来表现影片的另一个主题:中国未来一代在这个被各种黑暗现实充斥着的染缸里摸爬滚打,他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红领巾作为贯穿全片的道具暗线,在影片中意义颇具玩味,红领巾的神圣意蕴借助主人公张小明之口已经表达的很明显了,它本该是寄托着祖国未来的花朵对于革命先辈的缅怀与追悼之情,而佩戴红领巾本该意味着传承先烈们英勇献身、不屈不挠的意志。然而在影片中,红领巾却沦为了趋炎附势的老师眼中威慑学生的规则;沦为了人云亦云的学生眼中自我标榜的方式;沦为了金钱至上的小贩眼中攫取利润的手段;沦为了刻板意识的婆婆眼中区分好坏的标准。影片的最后,画面定格在主人公张小明同学诡异的笑脸上,嘹亮的少先队员进行曲再次响起,伴随着这刺耳的少先队歌,故事落幕,至此“护旗英雄”张小明,这个全片中唯一个对红领巾有着正确认识的孩子,在经历了潜规则的洗礼之后,终于完成了一个“中国式”好儿童的堕落。
篇三:英雄故事读后感
范文一:
今天我们年级开展了小英雄故事比赛。我班的两名同学和二(1)、二(3)、二(4)、二
(5)班,各班两名同学来比赛,我是第四个讲故事的同学,我 的故事名叫《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海娃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著名的小英雄,他送鸡毛信给八路军的时候刚12岁,为了把鸡毛信送到八路军手里,海娃受尽鬼子的折磨,还被子弹打中了手,可是,海娃想到鸡毛信的重要,忍着疼继续跑,最终成功的完成了任务。我很荣幸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们听,我今后也要学习小英雄的勇敢、机智。
范文二: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感人故事,曾经激励、鼓舞着几代人奋发向前。再次捧起此书时,眼前浮现的不仅是故事中英雄人物的形象,还有的是当年听到这些故事时的震撼样!记得印象最深的当属革命战士夏明翰:他在慷慨就义前提笔写的那首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多么悲壮!到现在还熟记于脑海中。
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些故事中的许多英雄正是应证了此句话,小小年纪就能临危不俱、坚贞不屈,真是让人敬佩!
现在的孩子可能了解的没有我们那时深刻,毕竟时代不同,追求的精神物质也不同。但不管怎样,不能淡忘那些革命先烈、少年英雄,因为他们身上所具备的特有的气概,正是我们当代孩子所缺乏的,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断的灌输,不断的加强,希望能在孩子的心里生根!
范文三:
《英雄故事》里 全是一个个红色故事,因此,这成了我最喜爱的图书之一。夏明翰在临死前作诗,鲁迅剪辫记,董存瑞舍身炸城堡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不断的浮现在我眼前。《英雄故事》描述的是英雄们的顽强、执着,他们描述的是战争期间任名门的痛苦生活!如果拿些人民和英雄们比的话真是太渺小了,他们没有英雄们的智慧;没有英雄们的勇气;更没有英雄们的毅力和决心。我们退后一步想:如果没有他们的英勇牺牲,我们能有这么舒适优异的生活条件吗?也许这时中国还在受着欺压虐待的痛苦。
我认为我们应给像英雄们一样,心里一直存着报效祖国的念头,努力认真快乐的学习,有着英雄们顽强的毅力。再看看我们脖子上系着那条鲜艳的红领巾,它正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正是用英雄们源源的鲜血染成的,我们系在脖子上应该认为自己是光荣的少先队员。
《横滨玛莉的故事》观后感
01
其实我对话剧和音乐剧一直有着某种莫名的情绪,可能是高中的时候排过一些乱七八糟的小话剧,突然挖掘出来我内心深处的一些喜好。站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会让我很兴奋,那种在舞台上演绎另一个角色的感觉是很神奇的,只是很遗憾一直没能加入话剧社正式的排一场话剧。
之前开心麻花和孟京辉导演的话剧在济南巡演的时候一直没有合适的时间去看,这次恰逢国际剧场艺术节,无意中在两厅院官网上看到了这部音乐剧《玛莉皇后的礼服》,于是买了票就奔赴了国家戏剧院。
02
横滨玛莉的故事我之前也有在网络上了解过,说实话看到图片的时候我并不觉得这个伟大的女人有多神奇,视觉上给我带来的第一感受是抹着艺妓般脂粉的甚至有些吓人的老人。
音乐剧并不是传统的讲述这个苦难的慰安妇故事,而是描述了一个走在横滨街头打扮很俏丽的老妇人,她由于曾经当过慰安妇而被世人唾弃,但是她并不在意世人的眼光,她依然优雅、高傲、拿着自己的行李箱过着自己的生活。偶然间,她遇到了一个想做一件[有故事的衣服]的年轻裁缝师,于是她对他讲起了自己身世,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
在我来看,玛莉所诉说的那些假的故事源自于她的渴望,但是又带些高傲般的不屑与自我。那些故事来自不同时代的不同女性,有为了爱情甘愿屈服在丈夫暴力下的李香兰,有可以独立选择自己生活与爱情的孟小冬。我觉得玛莉是羡慕她们的,因为她们都选择了自己所爱的与所要的,尽管在外人看来可能并不能理解。但是我觉得玛莉又是不屑的,毕竟她内心是多么高傲的一个人,后悔与羡慕在她眼里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她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那么精致与优雅。
剧中有句台词叫:不残酷不生活
音乐总监有和我们分享一些感受:生命或许比我们想象还要脆弱,但人性也比我们想象还要坚强。
玛莉是多么纯粹和自尊的一个人,她经受了那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挫折,但是依然像一个皇后一样高傲地生活着,她洁白的裙摆,如同她的礼服,又如同她的战袍,她不屑与这个世界做斗争,而是活出了自己的潇洒。这部剧大概也想给我们传达:不管生活在什么时代,面临什么样的境遇,都要拥有怀抱勇气生活下去的韧性。
03
整个舞台的效果:灯光、音乐、演员的表演都恰到好处。
结束的时候身边的观众都开始拿出纸巾擦拭眼泪,唯独我没有掉眼泪,仿佛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剧情,少体会到了什么重要的情节。
戏剧真的是有魔力的。
篇一: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传承江西红色文化、寻访历史足迹、重温红色经典”,《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对年轻党员学习和牢记党的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看《红色故事汇》,让我的心灵经历了建党以来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革命历史足迹,接受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的一次深刻洗礼,深切缅怀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
看《红色故事汇》,让我比较形象领略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当年生活和战斗的风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生活战斗过。
看《红色故事汇》,我知道了更多红军和革命先辈的故事:“苦乐南泥湾”“沂蒙嫂”“井冈母亲—曾志”、“为了红军的儿子”、“吃水不忘挖井人”、 “重上井冈山”、“小平小道”、“胡耀邦与共青城”??
看《红色故事汇》,让我坚定了信念: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坚决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通过观看该片,让我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从中受到教育和激励。我深深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他们这种精
神一直鼓舞和感染着我。
喝水不忘挖井人,慎终追远忆先烈。“吃水不忘挖井人”,教会我们要感恩,更要以行动去感恩。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今,我们在享受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更应该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永远记党恩;更应该铭记无数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作为一名80后的基层工作人员,更应该传承这种精神,扎根于基层,立足本职岗位,把群众的事情做好,办实。经历《红色故事汇》使我体验了先辈们的革命经历;
阅读《红色故事汇》使我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
感受《红色故事汇》使我心灵受到一次次强烈震撼;
铭记《红色故事汇》使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信念。
篇二: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篇一: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观看红色故事汇有感
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开播以来,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红色故事汇》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精神上再一次受到了洗礼。单位组织党员观看,并讨论观后感。
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红色经典,始终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荡漾在我们每个党员心中,红色文化是激励我们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不懈动力。红色故事是学习党史的好作品,是提升党员教育培训水平的高质量教材。看了《井冈母亲——曾志》后我感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史为镜,经常思考“入党为什么、人生做什么、身后留什么”,使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渗透到每一名组工干部的思想深处,成为工作中的一种精神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工作常态。看“长征渡船记忆”,让我想起当年为了解放江南,我们这些船工们为帮助解放军渡江做战,冒着枪林弹雨和惊涛骇浪在长江中奋力地摇橹划桨情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富强、人民解放,身先士卒。作为党员,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崇高品格,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作风,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红色故事汇》使我们以前的很多历史重新记忆起来,对以后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特别是“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传扬江西红色文化、寻访历史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四句话,充分体现江西作为红色土地的历史责任。红军的长征,是中华奋起的不屈起点;红军队历史,是中华奋斗的光辉篇章;红军的风采,是中华儿女的珍藏瑰宝;红军的英烈,是新中国的不朽丰碑;红军不死,是中华历史的永远传奇。篇二:《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10人力资源管理张炳军
这里孕育。红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方志敏、贺龙、陈毅等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看了《红色故事汇》,深受感动,因为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是在歌颂革命先烈,是在教育我们后人。省委组织部拍摄《红色故事汇》,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最好的礼物,是最有力、最好的行动。看完《红色故事汇》,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党员干部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故事汇》是江西省党员教育的精品教材,我们会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江西红色文化,把爱党爱国爱江西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潮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用生命、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的振兴中华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先锋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夺目旗帜。
看完《红色故事汇》,我深知: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血肉和气魄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繁荣昌盛,奔向美好的未来!篇三:观看红色故事汇有感
观看《红色故事汇》有感
《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对于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八一军旗在这里升起,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编织,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红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方志敏、贺龙、陈毅等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为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弘扬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落实党员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纲要,江西省委组织部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电视台等九家单位,耗时两年,从1400多个发生在江西的革命故事中精选出
120个,摄制成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
该系列片以故事汇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建党以来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革命历史足迹,颂扬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深切缅怀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将会成为传承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凝聚人心,进而激发起人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奋斗的进取心,这也是组织、宣传部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党爱国教育很好的形式。该系列片不但弘扬了主旋律,也使广大党员群众更好地贴近我们的革命先辈,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让我们可以通过影片,比较形象领略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当年生活和战斗的风采。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并且建立起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江西具有得天独厚、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此,希望负责组织宣传的同志能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不断扩宽思路,进一步传承好革命精神,进一步盘活红色资源,使这些红色资源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服务,让红色主旋律不断唱响,让年青一代始终铭记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把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和红军精神世代传承下去。
《红色故事汇》使我们把以前的很多历史重新记忆起来,对今后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特别是“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传扬江西红色文化、寻访历史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四句话,充分体现江西作为红色土地的历史责任。我为宣扬红色经典写了几句话:红军的长征,是中华奋起的不屈起点;红军的历史,是中华奋斗的光辉篇章;红军的风采,是中华儿女的珍藏瑰宝;红军的英烈,是新中国的不朽丰碑;红军不死,是中华历史的永远传奇;红军的精神,是中华历史的牢固根基;红军的风骨,是中华民族的坚强基石;红军永生,是中华励志的永存榜样;红军的情怀,是一心为民的真实体现;红旗飘飘,是江西红色土地一个深邃的色彩。 通过观看该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我们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作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可以更深刻理解党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变强,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怎样的革命情怀和崇高的风范,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受到激励。系列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对年轻党员学习和牢记党的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篇三:乐平六中《红色故事汇》观看情况汇报和观后感
乐平六中观看《红色故事汇》情况汇报
为响应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号召,我校也高度重视,认真及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收看30集党员教育电视系列片《红色故事汇》。现将收看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员收看情况
2013年5月我校组织收看党员教育电视系列片《红色故事汇》党支部参加人数:32人;主要做法: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体及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收看,采取召开座谈会、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观看和学习;学习效果:《红色故事汇》以电视艺术的手法,讲述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故事真实、有史有据,摄制精美、感人肺腑,特别是“小平小道” 会经常使人回想起那段艰苦岁月,感受到伟人的坚定信念和坚实足迹,激发了党员干部热爱党、热爱祖国、发扬光荣传统、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二、领导重视,积极宣传
为深入推进“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传扬江西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我校党支部专门召开回忆,要求把此次收看《红色故事汇》系列片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开展为民务实清廉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中汲取,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作为进一步推进“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的重要抓手,引导广大党员教师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作风,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做好教学工作,为我市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三、认真组织,开展讨论
本次学习,我校要求每位党员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体自行进行收看,在组织收看结束后写一篇心得体会。随后支部组织了讨论会,大家畅所欲言,感慨很深。认为我党的发展壮大是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畏无惧、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崇高品德分不开的。
《红色故事汇》对于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江西共产党人,更应该积极学习我们党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成为传承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凝聚人心,建设更美江西。《红色故事汇》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党情教育课。
乐平六中党支部
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