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龟子观后感作文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金龟子观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起“金龟子”,无数80后90后想必都不会忘记童年时候央视少儿节目《大风车》中那个戴着红黑相间的毛线帽子,穿着黑色斑点儿的背心,蹦蹦跳跳地讲故事、玩游戏的主持人“金龟子”,也正是因为这一真人卡通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后来“金龟子”俨然成了其饰演者刘纯燕的代称。如今,由刘纯燕领衔配音主演的最新动画片于2月2日热闹上映,而其片名正是几代成年观众都耳熟能详的那三个字:《金龟子》。

《金龟子》讲述了一个有关梦想和勇气的童趣冒险故事:原本生活在珍稀昆虫研究中心“人造丛林”的虫箱里的主人公金龟子一直都梦想着能去心中的昆虫圣地黄金大峡谷看看。有一天,通过和一只外来的爱吹牛的蜻蜓水哥的交谈,令金龟子坚定了追梦的决心,于是它勇敢挣脱了虫箱的束缚,并和水哥一起踏上了冒险的旅程。

和其他众多以冒险之旅为主题的动画片相比,《金龟子》的相同之处在于,一来是小伙伴一起上路:主人公金龟子并非独行侠,它的身边有小伙伴蜻蜓水哥相伴。虽然后者吹牛成性、贪生怕死,而且总是聒噪不休,但心地善良,看着一静一动、性格互补的“二虫”结伴而行,倒也热闹不冷清;二来配角众多,不断给人以新奇感:象鼻虫等无数虫类配角先后现身,形态各异,令人眼花缭乱;三来冒险之旅上天入地,高潮迭起:先是高速公路上上演速度与激情,再是草丛里遭遇大黄蜂的追杀,紧接着又差点成了青蛙王子的点心,之后还坐上飞机上演高空惊魂……真真是惊险有趣,尤其是影片的高潮处金龟子集结众虫之力合斗穷凶极恶的终极大boss暴龙,更是足以令小朋友们激动不已!

而《金龟子》的特色之处在于,此片着重强化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正能量精神。譬如片中金龟子之所以能和大黄蜂、青蛙王子等虫/小动物化敌为友,并且在之后的某些关键时刻还能得到后者的仗义相助,主要是靠它之前愿意与人为善、以德报怨的良好态度使然。

不过,若说到此片最令人感动的,还是金龟子对于梦想的执着和坚持。作为一只原本生活在虫箱里的小昆虫,它的生活安逸舒适、无忧无虑,可是它为了追寻梦想,毅然冲出温室,奋身投入到充满未知的“外面的世界”去,这份勇气本身就值得肯定,而且如果说之前的出走多少有些冲动使然的话,那么在它遭遇了无数凶险之后仍能不改初衷,奋勇前行,甚至明明历经千辛万苦已经找到了一个昆虫乐园,并且和那里的昆虫们都成为了朋友,但它依然不肯停下步伐,仍坚持继续寻找梦想,这种精神便更是真正令人刮目相看!

这世上真的有黄金大峡谷这个地方吗?答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金龟子的追梦初心能历久弥新,就值得我们为其打call!

最后再透露几个片中“彩蛋”:除了刘纯燕会亲自为金龟子配音之外,在影片中还能听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中文配音版《赛车总动员》中达雷尔以及《阿凡达》中格蕾丝博士的声音。更让人惊喜的是,刘纯燕丈夫王宁也将与女儿一同献出他们的配音首秀!

故而,对于《金龟子》这样一部动画片,其实是8090后的家长看回忆,当下的小朋友们看精彩,所以若有时间,家长们不妨带着小朋友们去看看这部新年合家欢之作,一起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Fwr816.COM文章精选

《父与子》漫画观后感集锦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父与子》漫画观后感集锦,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与子》漫画观后感(篇1)

在德国的小镇上,有一个温暖无比的家庭,由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学生,一个漂亮和蔼的妈妈,和一个胖胖风趣的爸爸组成的。他们每天都会发生一个幽默、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天,妈妈在家烧好一桌子的菜,有红烧排骨、番茄鱼片、还有牛肉汤等,各种美味的佳肴。可是,儿子一放学就直奔房间,趴在地上看起书来,开饭时不管妈妈怎么喊他都不出来,房间里面传来呵呵的笑声,爸爸刚要举筷,看到前面的椅子还空着,就问妈妈:“儿子去哪儿啦?怎么不来吃饭呢?”妈妈有些生气的说:“这孩子,一回家就跑进房间,在房间里傻呵呵地一直笑。”

爸爸径直走向儿子的房间,看见儿子正全神贯注地在看一本书,“吓死我了,怎么是你啊!爸爸。”儿子终于缓下神来。“快回去吃饭。”爸爸笑着回答。

儿子推开房门走了出去,此时,爸爸下意识地看了看令儿子那么着迷的那本书,原来是现在受欢迎的“幽默大师”,他随手翻看里面的内容,居然像被施了魔法似的,也入迷了。

妈妈看看见儿子一个人出来,儿子说:“爸爸在我后面啊!”这时房间里传来爸爸的笑声。“走我们一起去看看,我倒想知道那书怎么让一个大人都这样的。”妈妈看起来有点不大高兴。

来到房间里,爸爸完全没有察觉到背后有两双眼睛正盯着他正在看的书,突然房间里的气氛豁然开朗,大家都大笑起来,原来啊,这本书中最好笑的情节到了,就连本来还不相信这本书非常吸引人的妈妈也哈哈大笑起来,房间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看,这样的故事在一个细心的漫画家手里,总能让人晃如身临其境,把这些故事画成了一系列的漫画,而且非常有趣。你想要去看看吗,这册漫画的名字叫做《父与子》!

《父与子》漫画观后感(篇2)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在电脑上看漫画《父与子》,我给大家讲一个里面的故事,叫《有趣的漫画书》。有一天,一家人该吃饭了,妈妈和爸爸坐到了餐桌上,爸爸说:“小明怎么不在呢?”妈妈说:“你去儿子的屋看看,儿子是不是在屋里呢?”于是,爸爸就去小明的房间看了看,小明趴在地板上看书呢!爸爸说:“你快点儿,妈妈等着你去吃饭,快吃饭去!”小明就听了爸爸的话去吃饭了。小明和妈妈坐好了,一看,爸爸怎么又不见了。妈妈就跟小明说:“去看看你的房间,是不是爸爸在你房间呢?”于是,小明就去了,一看,爸爸又在地板上看书,小明很生气:刚才爸爸让他去吃饭,结果爸爸还在看书。这个故事不是一般的笑话,是特别的搞笑,小明很可爱,爸爸也很可爱,他们可以演笑话了。

半个月前的一次教育活动观摩,让我看到了系列漫画书《父与子》的魅力,这是德国埃·奥·卜劳恩的一部经典之作,据说是作者与儿子的真实写照,简单的黑白线条,向人们展示了一对可爱父子的平凡又温情、幽默且诙谐的生活片段。受到那位老师的启发,让我认识到漫画作品的教育价值,看图——理解——讲述,在我们轻松一笑之后,父亲和儿子乐观、幽默地面对人生的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妙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生活中也缺少幽默感,这不就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不知道会一举几得呢!于是,从网上找了一些《父与子》的漫画图片,试着和妙儿一起看,今天看了其中的一集《有趣的圣诞书》,在看完图片后,妙儿呵呵地笑着,并主动要讲给我听,她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小明”,故事讲完后,还说:“这个小明和他爸爸太有意思了,真搞笑!”要不是因为时间关系,真想让她多看几集。今天算是首战告捷,妙儿对这部漫画很有兴趣,对画面内容理解也不错,只是不太注意有些小细节,另外,个别地方的语言使用不够恰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父与子》漫画观后感(篇3)

这个暑假,我读了《父与子》这本书,虽然这本书没有文字,只有图片,但这本书还是那么受我的欢迎。说真的,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心里就想:这书没文字就单单一些图片,这简直就不是书。可妈妈说这是这本书是好书,一定要买,没办法母命难违。

回到家,我开始看起了这本书,书中的这位父亲长着一大把胡子,光秃秃的脑袋瓜儿下面长着一个与头不相称的肥大的身子,身上穿着一件百年不换的黑马甲和一条腰身宽大的白裤子。一双比圆圆的眼睛里,张着两只比芝麻还要小的眼珠。只要看一眼这位长相滑稽的父亲。我突然醒悟到,我之前的猜测是错的,这是一本好书。因为这里面的小故事,都是我们身边的事儿,着作用有趣而滑稽的艺术把它给夸张化了!

如:《引书如室》,傍晚,该吃晚饭了,父亲、母亲都坐在了饭桌前,可儿子哪儿去了?于是,母亲便命令父亲去找儿子!父亲挺着大腹便便的肚皮,去找儿子。这时候,儿子可正趴在地上看有趣的小人书呢!看到父亲的来临,儿子仿佛接到了圣旨,马上便走出了房间。咦?餐厅怎么又缺了个人?哦,让我数一数:妈妈,儿子,还少了谁呢?当然是正在书的前面趴着的父亲啦。这时候的父亲象一个老顽童,全然不顾妻儿正在餐桌前饿得咕咕叫,沉浸在小人儿书里,看到精彩之处,还在地板上飞快地跺几下脚呢!肥肠满肚的肚子把屁股压得撅得老高,拖着腮帮子的双手,可真有趣

在看这本书时,我会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也可以说出其中大概的内容,这就说明他可以看明白图意。说到这,你们肯定会问,不是说这书没文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是的,正因为这书没文字,才让我看着上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把他内在的语言转述给别人听,发展了语言思维,真是一举两得。书中很多故事都能使读者在幽默的同时体会出更深层的寓意。使人明理。书中的《现实的教育》就是讲了父亲在看一本《教育不能体罚〉的书,可儿子却在旁边大喊大叫,被父亲打了一顿;《恩将仇报》则叙述了父子从蟒蛇口中救下了豹,却被豹所追赶;《独创的鱼网》描绘了父子俩发挥想象,用衣服编成网,捕了很多的鱼;《袋鼠的友谊》就教育人们要和动物友好相处。

我要谢谢这位德国作家卜劳恩:是你带领着我们走进了幽默漫画的世界。

《父与子》漫画观后感(篇4)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由德国的埃·奥·卜劳恩画的一本漫画书——《父与子》。

《父与子》这本书讲的是儿子和父亲之间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虽然书里没有字,但很容易让人看懂。看似简单的图片,却蕴含着很多的道理,时不时就会让人深思。

父亲有个大肚子,身子圆滚滚的,头呈椭圆形,看起来慈祥而幽默。儿子呢,留着一个刺猬头身子瘦瘦的,看起来调皮而可爱。这样的父亲和儿子再平凡普通不过,简直就是千千万万父亲与儿子的缩影。据说,人物形象及故事的灵感就来自于作者本人和他的儿子。

书中的精彩故事太多:有一次,房子里着火了,父亲把一些贵重的物品急忙搬出来,可儿子呢,却趁着着火把家庭作业全扔了进去,真是叫人哭笑不得。还有一次,父亲在屋子里抽烟,儿子正好在屋外玩耍,看见屋里冒出的烟以为着火了,把一桶水一下子浇在了父亲的头上,哈哈哈哈。

虽然父亲常常教训儿子,但我从他们俩的动作和神态可以看出他们都很爱彼此。?这本书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不但变现出来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还不失搞笑与幽默。

有趣的漫画虽然看完了,可这对父子却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中。

《父与子》漫画观后感(篇5)

勤于学习才能乐于施教。每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内心总是会忍不住记录内心的启发和感想,那些从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话语,那些从著作中所触摸感动灵魂的文字,我们都能通读后感传递出来。爱学习,爱分享,尽在。读后感栏目为精心为大家提供各类著作的优秀读后感,分享快乐!

《父与子》这是一本选材于家庭故事而幽默的漫画,它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该书主角是一对“顽皮”的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他们是世界著名的欢喜冤家。虽然这本书里没有一些解释,但有趣的漫画,却已经让人更懂得了漫画的内容。

父与子,他们过着无忧无虑,快乐温馨的生活,从一对普通的父子成了200万马克和宫殿的继承人,又漂流到无人的小岛,但他们那善良、淳朴的性格和深深的父子情一直伴随着他们到漫画结尾。这部漫画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动了数亿读者,但其间又不失搞笑之风。那就让我来介绍父子俩吧!

如父如子观后感影评


《如父如子》是一部来自日本的家庭电影,影片首播于2013年,剧情引人入胜,画面清新唯美,网友们对这部电影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01

抱错孩子是非常狗血俗套的剧情,国产伦理家庭剧常见,多陪孩子玩的家长更受孩子欢迎也是说烂了的道理,但是枝裕和就是有办法拍出不同的角度和深意,冲突首先体现在两个家庭巨大的经济落差以及良多仅凭经济条件做出同时抚养两个孩子的决定的冒失,但导演还解释了不同的人是如何成长为不同样子的,良多缺乏母爱,和父亲关系淡漠,所以会坚定独立自主和人定胜天,完全不能接受孩子不如自己努力的现实;五金店的父亲显然从小家庭美满,虽然不富裕,但他愿意花时间去陪伴,给孩子创造出自己当年的幸福时光。

良多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可以说都是恶人形象,自说自话,情商为零,对他人充满偏见,对孩子缺乏耐心与陪伴,导演在这里并没有选择一个仓促的皆大欢喜结局,比如陪琉晴玩闹一次就能重组幸福家庭,问题从来不是能轻易解决的,正如这样生硬的交接孩子的举措带给孩子的抛弃感和心理创伤也不是小孩子嘛,哭一哭就忘了就真的能平复的。良多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终于知道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而教会他这一切的,是两个孩子。

庆多第一次交接到五金店去,那边的爸爸问他你知道蜘蛛侠是蜘蛛吗?,而片尾父子和解、两家人一起进屋吃饭时,庆多问良多你知道蜘蛛侠是蜘蛛吗?。五金店爸爸问了一个良多从来不会问庆多的看似不务正业的问题,但父亲本来就该陪孩子梦想超级英雄,庆多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和五金店爸爸也相处不错。这个问题最后由庆多问出,因为除了超级英雄的幻想,它本就是一个关乎父子的问题,五金店爸爸让庆多知道了什么是健康快乐的家庭氛围,庆多则让良多知道了怎样做个好父亲。

02

改编自是枝裕和的原著小说。

在东京建筑公司工作的野野宫良多和妻子绿,带着孩子庆多一起生活。虽然工作有压力,但野野宫算是富裕的一家人。

突然有一天,医院来电,告知野野宫,庆多是当初抱错的孩子,而报错的原因,竟然是当时一个生活很失败的护士,嫉妒野野宫家庭美满,故意破坏导致的。而自己的孩子琉晴现在在乡下杂货铺里生活,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野野宫一直认为庆多性格温吞,他认为庆多长大会越来越像杂货铺的老板那样,没有远大抱负。而琉晴会越来越像自己,有野心,不甘心输给别人。他选择了换回亲生孩子。在与琉晴的相处中,他开始明白,必须要给予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去陪伴,去相处,才能打破这种隔阂。野野宫开始用心去陪伴和努力。

有一天,他打开相机的时候,发现庆多为自己拍了很多张照片,父亲睡觉时候,工作时候,吃饭时候,全是野野宫的照片。庆多对他的爱的表达,是如此含蓄。最终,经年累月积淀下的父子深情,超越了血缘的羁绊。两家人选择和平相处,但不交换儿子。

是枝裕和的这个题材很有思考性。也通过这个电影,向观众展示了另外一种亲情状态的存在。而陪伴,在潜移默化中,是比血缘和金钱更加重要的东西。这部片子难得一见的温柔,虽然两个家庭中都在悲伤和纠结中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但是影片的节奏很温情。

03

《如父如子》是日本电影大师是枝裕和的作品,另有他撰写的同名小说,这里主要对电影进行评论。

是枝裕和是日本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擅长以细腻的手法拍摄平常生活中的味道和感悟。其电影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捧红了数位男女演员,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在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可以算得上大师出品,必是精品了。

《如父如子》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的是一位企业精英,有着温柔貌美的妻子,和一个乖巧可爱的儿子庆多,一家三口过得幸福美满,让人羡慕。然而突然有一天医院打来电话,说孩子不是他亲生的,当时出生的时候抱错了,医院给出的建议是,一般情况下双方家庭都会互换的,故事由此展开。

抱错孩子这种老梗不只是在国外影视,即便是国内影视剧当中也经常会出现,但往往剧情比较狗血,看了让人无力吐槽。然而是枝裕和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把这样一个看似狗血的故事拍的细腻感人又不显做作。

经过dna鉴定,男主在震惊和愤怒之后,终于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一起生活了6年的孩子,和自己没有一点儿血缘关系。

而在接受了这个事实之后,男主似乎恍然大悟,趴在方向盘上感慨道:果然如此吗?

男主作为企业的精英,工作中霸道强势,一丝不苟,什么都要求做到最好。而他的儿子却显得柔弱胆小,钢琴怎么练也谈不好。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没有继承自己的优良基因吧?那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啊。

通过医院建议,双方家长会面,在三番五次的谈判当中,双方最终还是决定互换孩子,不过为了不显突兀,先让两个孩子每周到对方家庭去体验生活。

在融入彼此家庭的过程当中,两个孩子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性格和喜好,比如爱吃的,爱玩的,都不一样。在陌生的环境当中,两个孩子当然不太适应,双方父母尤其是男主的妻子,实在不知如何和亲生儿子相处和沟通,似乎每一分钟都很尴尬和煎熬。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虽然又说改善,但两个孩子依旧想念原来的父母。一天晚上,庆多忍不住思念,偷偷给原来的妈妈打了电话,而一旁男主的亲生儿子听见后,开始用画画和摔玩具来报复亲生母亲。

母亲越来越难以忍受,几乎在崩溃的边缘,终于,母亲带着亲生儿子,坐电车去了孩子原来的家庭。

之后男主也驱车赶来,想和原来的儿子庆多相见。然而庆多不愿意原谅男主,说爸爸已经不是爸爸了。男主对庆多道歉,说不应该随意地把庆多为他做的玫瑰花剪纸扔掉,不应该强迫他练钢琴,还有之前做过的许多错事都道歉。

最后结尾,男主和庆多在一段岔路口之后相会,男主拦住庆多,然后把他抱在怀里。

电影中这段处理的很好,一段岔路,分离交错,像父子两人的感情,像他们的人生。

电影最后,两个家庭仍旧互相来往聚会游玩,至于孩子是不是亲生的,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整个故事看起来很平淡,并没有太剧烈的冲突,但胜在细腻感人,像一杯清茶,让人如沐春风,很是舒服。导演显然不想拍一个多么激烈矛盾的故事,而是通过孩子,来表达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有几段对话很有意思。男主说没有陪亲生儿子放风筝,是因为公司的工作不能没有他,而对方家庭的父亲说:对孩子来说,父亲也是没人代替的工作呢。

而后来因为上司和下属从中作梗,导致男主被发配边疆,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闲职。在那里,男主看到了一个以前公司的高层精英,竟然每天围着一片花草树木做研究,并且过得怡然自得,没有丝毫抱怨和不满。

工作中,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而对孩子来说,父亲却是唯一的,没有人能代替。他们才不管dna怎么说,他们只知道,谁对自己好,谁一直陪伴着自己,那才是自己想要的爸爸。

电影中直接表现了双发家长的选择,而委婉地通过孩子们的言行举止表达了这一想法。

那么作为子女,如果能够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希望有一个帅气有钱但不能陪你的爸爸,还是想要一个长相普通工作一般却能哄你经常和你一起玩的爸爸?

最后,之所以给电影打四星,是因为和前作相比,是枝裕和本应拍的更好,有机会再对他的电影和小说进行评论。

04

据说是枝裕和这部作品当年在戛纳获奖的重要原因是获得评审团主席斯皮尔伯格的青睐,后者还决定买下剧本版权,拿回好莱坞进行改编创作。然而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并没有让人惊喜的新鲜感,反而充满着狗血肥皂剧的嫌疑。是枝裕和最成功之处在于用云淡风轻的作者风格尽可能抑制住所有的戏剧化冲突,颠覆观众对想象中常规情节发展的期待。

养育之恩与血缘关系如何取舍并没有令我有太多感触,反而是影片透露出两个不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差异,令孩子在成长中形成的个性特征,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表面看上去像是在讲两个家庭对待这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所做出的应对,其实,叙事重点却放在男主角如何真正成为父亲这个关键点上。他得知自己小孩非亲生后,想花钱收养两个小孩,之后与亲生儿子相处不甚如意,到最后终于领悟出:即便没有血缘关系也可以通过长时间的陪伴而产生亲情。

这个影片的核心演绎得滴水不漏,全凭借标签式的生活流描绘慢慢酝酿,不过还是有几个刻意的细节(男主角把补偿金归还女护士,以及后面在相机里发现养子偷拍的照片)跟整个从容不迫的叙事口吻有所相悖,仿佛担心观众看不懂而故意制造出这种画蛇添足的情节。尽管如此,这部作品还是能保持导演一向的水准,尤其是指导小演员的表演很有一套,这也是导演赚取观众眼泪的杀手锏之一。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汇总


最近你是不是有写作品名观后感的想法呢?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愉悦我们的精神,一场美好的观影之旅,可以让我们的情绪也经过一场旅行。通过形成作品的观后感我们获得了人生启示和成长经验,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刻画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主题,希望这篇“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能够满足您的需求让您感到满意,谢谢你的关注我会继续创作出更有价值的作品!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篇1】

7月5日,我怀着崇敬、期盼之情,参加了机关一、二支部联合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和其他党员同志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八子》。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让我深受震撼,也带来了一番深入肺腑的感触。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为我们如何保持和实现初心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在工作的万里长征中,有许多人也是抱着必胜的初心投入工作中,但遇到的困难越多,之前的初心也被蚕食的越快。自己也曾对前行道路中的荆棘有所畏惧,有的时候觉得工作完成的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孰不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在我们服务行业中,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面对每天上百万的乘客,倍化出来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正如在郑州公交挂职期间前辈们对我所说的一样,乘客从来不相信借口,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以“初心”做好每件事,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篇2】

中宣部启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之际,6月12日,参加采访活动的新闻记者们在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观看了影片《八子》。这不仅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是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用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精彩而有吸引力的故事。电影《八子》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六人先后阵亡,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拼尽一兵一卒的史诗般悲壮故事。战争的严酷,牺牲的惨烈,反映了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为了正义事业倾尽所有,故事本身极富戏剧张力。其中的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置于家国情怀的宏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于都会见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所说的话:“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我想,这也是本片上映的现实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群像。正向昂扬的电影主题,通常能够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思想震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电影《八子》暗示的一条思想主线,这也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杨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后来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家翻身做了主人。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兄弟八人前仆后继直至壮烈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红色土地奋起抗争的英雄群像,更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生动缩影。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艺术创作需要遵循的逻辑。主创人员的倾情演绎和精心制作,使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难怪有专家观后评价:本片拍出了中国战争电影少有的悲壮惨烈,战争戏的密集度和逼真感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篇3】

观看了一部由高希希导演执导的战争影片《八子》,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在江西赣南地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去战场,为了追求光明,跟着共产党打江山,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而壮烈牺牲的故事。影片作为建党98周年的献礼片,于6月21日在全国上映。

很久没有进影院看片了,印象中高希希导演以拍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出名,《楚汉传奇》,《三国演义》(新)、《历史的天空》等,拍的那叫一个大气磅礴,我带着些许的期盼,坐了下来:画面一揭开,便是腥风血雨,阴鹫的匪军头目眼中闪着凶光,恶狠狠地扔下烟头,下达了射杀红军战士的命令,机枪响过,无数的生命倒下,土地被鲜血浸染成了褐色,唯有不屈的眼神依然渴望着战斗。 画面转过,母亲站在葱郁的大树旁,身后随风飘洒的是金黄色的麦浪。“一定要回来啊” 年迈的母亲在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儿子,又在村头孤独地盼望着儿子的归来,盼望着阖家团圆的幸福日子……

整部影片近2小时,几乎全部由惨烈的战斗形式展开,纷飞的血肉,零落的肢体,遍体的伤痕,令人牙根发紧。但是革命先驱者的坚定信仰,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那一双双坚毅的眼神,轻易地突破了重重硝烟,印入人的脑海。满崽,这个杨家的老八,在寻找哥哥大牛的路途中,遇到了白匪杀人,倒在溪边的死者,空洞而迷茫的眼睛令他产生了恐惧。遇到了野猪袭击为求生重新焕发了斗志。第一次战斗,身边的战友正在教他战场生存之道,飞来的子弹却直接射进了他的头部,鲜血在满崽的脸上迸发,年幼的满崽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他嘶叫着,差点成了逃兵。但是母亲的嘱咐,对敌人的仇恨,令他逐渐懂得了责任,也真正明白了兄弟的含义,知道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士兵,如同凤凰涅槃。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满崽成熟了,他的眼神变得无比的坚毅和果敢,为了活着,为了兄弟能够活着,为了母亲能更好地活着,为了能回到家乡,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影片的最后,满崽哭着抱住了牺牲的哥哥大牛,拉响了阻敌前进的手榴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影院灯亮起,不由得眼角湿润,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存亡之秋,中华儿女有的是勇气和担当,信仰,从来不是虚无的,它虽然看不见,但它的力量却无比强大,共产党人靠着建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信仰,推翻了压迫阶级,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并且这种信仰的力量将亘古持久地传承下去。青山处处埋忠骨,热血依旧燃青春,“妈妈,我们还活着, 我们回来了”。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篇4】

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位伟大的母亲,先后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到红军部队参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个影片的故事原型源于江西瑞金沙洲坝镇七堡村,一位叫杨荣显的老人将膝下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的最后光荣牺牲的真实事件。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革命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影片集中体现老区人民在旧时代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理想过程中,呈现了红军战士舍生取义、敢于牺牲的博大情怀与崇高品格。

“八子参军“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这却只是当年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赣南烈士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一群艰苦农民保卫家乡的勇气,更代表了这片热土为新中国、为现在的我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战士们凭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不畏生死、浴血杀敌,而家乡的老母亲虽毅然决然送子参军,却每天在家门口望着路口等儿子归来,让人为之动容。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伟大的“涅槃”,催生了伟大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从人民中走来。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为党永恒不变的初心。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战争太过遥远,我们没有经历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动容,但我们更应记住的是:今天美好的和平生活,是先烈们牺牲家庭,用伟大的生命打拼出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维护现在美好的生活。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篇5】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关于电影《八子》观后感800字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篇6】

观看影片后,为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反映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普遍真理。影片展现了红军英勇战斗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联系群众,扎根群众,与群众建立统一战线的革命传统。

今天,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下,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民航人,我们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历史使命,在保卫祖国空防安全的同时,也要不断推行春风服务,让中国民航也在世界腾飞。

我们要牢记白云机场建设世界一流空港枢纽的使命,为白云机场发展注入动力。党员始终要走在时代前列,为白云机场发展添砖加瓦。在安全底线、企业文化、服务文化、机场党建、产品创新、品牌树立等方面不断研究,有所突破,成立研究小组、课题小组、兴趣小组等,加大岗位培训、兴趣培养、知识更新,不断实现白云机场在安全、服务、运行保障方面的新突破。

作为一名安检员,要时刻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坚守空防安全不放松,牢记“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知道来时的路,都不能忘掉本分,忘掉培养我们成长的地方。

对于我来说,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怀念过去安检现场的日子,怀念过去一起宵夜和谈天说地的日子。到了机关,多了几分阅历,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成长,少了几分沉淀;多了几分磨炼,少了几分收获;多了几分沉着,少了几分淡定。

新时代虽然已不见有《八子》这样的壮烈场面,但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也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使命。新时代的民航人,也要继承和发展老一辈民航人的优良传统,继续履行民航人的初心和使命。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篇7】

《八子》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部影片,讲述了江西瑞金的一对红军兄弟抗战的故事。开始我不解为什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拍战争片呢?不过随着影片落下帷幕,我也明白了

影片中,我看见了国难当头,英雄儿女们的豪情壮志;战场上生与死的无奈;血汉的柔情;希望的珍贵;革命战士们舍己为人的精神

影片的主人公,大牛。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排长,也是千千万革命战士中的一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无私奉献的品质。但是有些战士不理解,在大牛坚持完成党的任务时,他们对大牛说:得给咱们排留几个种子啊!。多么令人心酸的一句话,大牛所在的排,从影片开始的33个人到最后包括他在内全部为国捐躯。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满崽(瑞金话里是最小的儿子的意思),因为自己六个哥哥战死,决定参军。起初在战场上不敢扣动机枪,后来英勇杀敌,再到只身赴险,拯救大部队于危急之中。他真正得到了成长!

我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痛灾难。一阵阵如雷贯耳的枪炮声,打破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一颗颗小小的子弹,带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子弹的无情,更能体会和平的价值,生命的珍贵。战争夺走的不仅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个国家繁华的落幕

更重要的,是人类历史上惨痛的教训,人们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和平可贵!所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赞美和平,和平是我们安全的保障。没有了和平,连生命都微不足道,变得渺小、脆弱,还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是最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接触不到战火的纷扰。但这样的和平是用无数个像影片主人公大牛一样,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再大灾难也击败不了中华儿女。一个人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站起来。用的是我们革命战士满腔的热血,坚定的信仰,以及无法磨灭的坚强意志。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摔倒了总会站起来。我们骄傲的高呼: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篇8】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组织一起看电影的时候,听到片名“八子”,心里会觉得不过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吧。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却有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一团熊熊之火在我的心口燃烧。

电影“八子”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老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了光明的新中国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里面的亲情,战友情,母子情,兄弟情,刻画的入木三分。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一位光荣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八个兄弟陆续牺牲。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这就是普通中**亲的伟大和崇高。

战争是残酷和惨烈。为了信仰,他们一起经受战斗的洗礼,经受一次次难以完成的战役淬炼。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是九死一生的任务,还必须去做。为什么?因为信念!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信念。在战火面前,每个人都抱着坚定的信念、必死的决心,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亲兄弟就在你面前倒下,甚至有的可能完整的尸首都没有。他们不难过吗?难过!只有化悲愤为力量,奋勇杀敌,为自己的同胞,战友,兄弟报仇。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怕,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他们还是冲上去了。这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为了大部队的安全,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英勇杀敌乃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信念,应该就是当时人的“初心”;单纯而美好,只要大家能平安,人人吃饱穿暖,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就是幸福。而现在,外面的各种诱惑太多,让更多的人迷失了方向。心中没有信仰,层层迷嶂,找不到心的方向。对于亲情,友情很多都已不再纯粹。网络上很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弄的妻离子散,兄弟反目的例子。相反,我很欣赏他们军人的战友情,无论是已转业回乡还是在岗,他们之间的情谊令人赞叹!他们对于“任务”“责任”的理解也让人敬佩!这是什么,这就是初心。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

也许你会说,我们处于和平社会,原来那种枪林弹雨已经没有了,我们能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呢?中国14亿人口,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我们能做也是平时的举手之劳,就是保持家庭和睦,有良好的教养,兄恭弟亲,不乱费公共资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有那么多的黑暗面,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也渴望当一个英雄,如今的祖国,已处处彰显大国风范,不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可仍然还有一些国家任务需要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去完成。

援外医疗工作就是目前最要紧的工作之一。每一个江西援外医疗队准队员都是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离开家乡惜别亲人子女来参加培训。这就是我们每个援外队员的“初心”,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人民健康尽绵薄之力的初心,这就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国家任务”。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奋勇向前,才不枉费前辈先烈们的付出。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初心”,都会有这样的担当。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篇9】

在70年盛世华诞之际,在厅机场公安局党委的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中,我与全局党员民警一同接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观看历史题材电影《八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赣南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江西瑞金沙洲坝村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送自己的8个孩子加入了工农红军,为了崇高理想不懈奋斗,最后8个孩子全部光荣牺牲在战场上的壮烈故事。虽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然而主义不同,头破血流。面对国民党军队五次围剿封锁的倒戈相向,以杨门八子为代表的苏区人民顽强抗争,用鲜血与生命守护了这只年轻的共产主义人民军队,为长征、更为人民所向往的新世界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或许活在当代的一些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老杨家要冒着“绝后”的风险把孩子们全部送上战场?为什么大牛、满崽和全队的战士们会以视死如归的姿态不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承担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分外”任务?正如同电影一开始交代的一样:它就那样发生了。

电影固然有艺术创造的部分,然而真实的故事最具有说服力,八子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正是因为人民清楚的知道:只有打土豪分田地才是老百姓破除剥削压迫、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唯有舍小家顾大家,在那浸红的土地、弥漫的硝烟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打赢土地革命的人民战争,粉碎压在华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正因为这只队伍的顾全大局和自我牺牲,才得以保证红军主力部队的顺利撤退和保存实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那个并不算遥远的时代,如果没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信仰为理想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长征这个伟大的转折征程,更不会有新中国如今的稳定、繁荣和昌盛。

“当你没有穿上这身军装,你是普通老百姓,你是我兄弟,我希望你活着,当你穿上这身军装,你就是个战士!”观影结束后,这段话始终萦绕在我耳畔。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未经历过那么多生离死别和残酷斗争,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深深地知道:这一身湛蓝的制服和闪亮的党徽不光代表着光鲜与荣耀,更代表着一份特殊的使命与职责。穿上它们之前,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享有者;穿上它们之后,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和践行者。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建设法治国家,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全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哪怕前路再泥泞、再曲折,也应当披荆斩棘、捍卫真理、至死方休。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篇10】

影片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剧情源于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作为一名母亲深感舐犊情深的爱,所以看到这个八个儿子全部先国后家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动不已。

感动于老母亲送儿参军的豪情,在抗战年代养大八个孩子实属不易,按照人之常情,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选择,可是这位母亲在国家受难之时舍小家为大家,将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觉悟和勇气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于兄弟间生死与共的亲情,大哥大牛是家里的大家长,同时也是排长,当自己的亲兄弟来到部队当兵时,他以如铁的军纪严格要求他们,有深度的爱换来了弟弟们的迅速成长,而弟弟满崽也由对哥哥最初的抱怨转为了理解和支持,当影片的最后满崽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背着战死的哥哥在枪林弹雨中奔向回乡的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不仅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上,更建立在理想志向和家国情怀之上。

感动于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面对危险任务人人争先、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看到这种为了朋友敢于牺牲流血的友情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震撼。影片的最后,我环顾四周,泪眼朦胧的同事不在少数,《八子》中的诸多感动将永存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作文:简爱观后感


《简爱》是一种脍炙人口的爱情剧,而其中几乎平凡的故事所揭露的对爱情实质的讨论更是被世人一代代的广为称道,而今再看简爱同样沉醉于爱情的咏调时也引发了我的另一种思考。

这种思考的角度是从伯爵对于他那个疯了的妻子引起的。简爱故事的高潮起犹在于举行婚礼时竟突然发现原来在爱情中竟存在着如此大的障碍。普遍的思考角度都是由此而引起对简爱他们对世俗不顾而最后忠于爱情的感叹,而我要说的这种思考角度则是,伯爵如此对待他的疯子妻子反应了什么?

正如伯爵自己所说,他如此所做已是非常的仁慈,而如今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时却是法律不允许的。自己的仁慈之举已成为自己幸福的障碍。这对矛盾就是在社会角度的人道主义与自身的角度自我的幸福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自古有之。从来都不曾消失过,微观来讲是一种人道主义与自身幸福的追求间在某一种特定环境中所存在的矛盾。而宏观来讲则是一种社会环境与自身选择,一种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间存在的冲突。而这点也正是简爱所要揭露的主题,只是在此处用伯爵所面临的选择来揭露,则显得更为深刻点。

人,作为社会的群体动物,从有智慧存在起,就一直在自身的本性人性和社会所赋予的社会道德的人性之间徘徊。从两种的对抗则常常前者屈服于后者。故历史上常看到,在社会道得以继承的同时也是个人本性所遭受的悲剧。而简爱最后的结尾虽然是靠一场大火这一因素来冲淡了社会道德的束缚从而实现个人本性的胜利但在那个时代的作者来看这已是对社会的一种最大的反抗了,并且是以胜利结束。

因为我们已从简爱之中看到了学到了这种信念,而这正是简爱的魅力所在。

[作文:简爱观后感]

作文世博会观后感


举办世博会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梁启超等曾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渴望自己的祖国“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世博会观后感1000字。

时代的变迁,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开放的中国迎来了凝聚人类璀璨文明的世博会。30日夜晚,每一束灯光,每一簇焰火都放飞着国人的世博梦想。

蓝色和绿色逐渐成为灯光主色调,明亮、欢快、热情的节奏,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和谐美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在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困难和挑战。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世博会期间,人们将就城市可持续发展交流经验。

从卢浦大桥飘来的LED发光球变幻着红、黄、橙三色,顺流而下,绵延不绝。200多艘旗船在三艘快艇的牵引下,与顺流而下的LED发光球在江面上交汇。快艇拖放着焰火,百艘旗船在彩球中穿行。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入场式”。

“浪漫之水”的构思源于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梁祝》,观后感《世博会观后感1000字》。黄浦江边一组永久性喷泉再现了这段动人的佳话。随着音乐的变化,水的舞蹈变成了水的银幕,大型放映机投射出缤纷的鲜花、万千蝴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倡导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始终是世博大家庭的理想。

金色焰火从卢浦大桥首先点燃。两岸及江面驳船上腾起五彩缤纷的礼花弹,相互追逐,争奇斗艳。

银色和紫色焰火率先登场,继而各种缤纷炫目的焰火相继绽放。“笑脸”等造型礼花描绘出开放中国的图景。金色礼花从两岸竞相燃放,在浦江上空相迎对接,形成“手牵手”的特殊造型。

随着《欢乐颂》的音乐响起,焰火竞相绽放,所有探照灯、激光、喷泉全部加入光与火的缤纷,一时间漫天璀璨,照亮夜空。

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上海世博会追求的理念,世博局局长助理、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刘文国说,这次开幕式使用的焰火很“低碳”——烟少,声音轻,色彩非常鲜艳。

另外,本次开幕式2000把嘉宾座椅是用废弃牛奶盒制作的,节目单和手提袋等是用再生纸制作的,低能耗音响和LED大屏也被大量使用。而本次开幕式上所使用的200多艘旗船也将赠送给残疾人运动员做训练使用。

“中国元素”在整场表演中贯穿始终。“鞭炮、锣鼓、中国红、梁祝,以及寓意着年年有余的‘鱼’的造型使整场演出实现了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对接。”刘文国说。

开幕式室外灯光焰火喷泉装置表演总导演大卫·阿特金斯说:“这样的一场演出,换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举办,都要至少排练一年半时间,在中国只要半年,甚至更短。这体现了中国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