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观后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观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观后感



对小学生来说,同是35分钟的课,含金量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同一堂课下来,有的孩子完全掌握了知识点,有学生基本撑握,而有的学生一知半解。毫无疑问,他们课堂上的专注力不同,有的专心致志,有的三心二意,有的好玩多动,一个学期下来,学习差距就越来越大。无法专注造成教室里的悲剧。今天大多数教师总是在抱怨教室里愈来愈恶化的问题就是课堂上孩子们的言行举止欠佳,他们就是不专心听课,于是注意听讲,坐好,安静,闭嘴等警告语,成了我们的口头禅。杰出的孩子总是很专注,他们明白三心二意无法无法帮助他们实现目标。专注则能提高其课堂效率。


因此雷夫和孩子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都学会了专注,在人生顶沸的球场上,雷夫的孩子不受左右人群的影响,专注于单一的工作记分,同样在机场,在餐厅,在影院,在任何一个地方,这些孩子做事总是专心致志,在这个忽略专注的社会,做事专注,提高效率,等于利用时间。


我钦佩雷夫老师引导学生适时的阅读引导学生看优秀的电影,使得学生从这些优秀作品中学会做人。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读书,并且有数量的规定。看来我们的想法和美国的倡导阅读是一致的。可是我们好多老师忽视了读书,经历集中于考试上,其实阅读有助于识字,有助于培养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让我们像雷夫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书方面我们老师应该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做到手不释卷。收集闲散的时间,让学生看到老师充分利用时间,学生就会效法。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读书,便于交流,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情趣。让我们引导学生适时阅读,指导他们看好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


雷夫说:徒具天赋并不保证能够成功。比拥有天赋更重要的是:家长与教师们须精雕细琢这些本质,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们,让这些基础的本能与性格转化他们的天赋,成为卓越超群的特殊结果。我们面对的没一个孩子不是宝石,他们是一个个未雕琢的原钻。如果耐心地引导,经年累月,有着爱心与智慧的老师们家长们精心雕琢打磨,定会成为容光焕发的宝石。这里面精雕细琢和循循善诱多么好,精雕细琢的含义很深,需要我们老师有精雕细琢的本事,精和细需要功夫,需要全心全意,需要责任,需要持之以恒。这里需要我们教育者对职业的操守,需要教育者运用教育的规律引导、帮助、启发、激励、教导。我们的国家,我们这个世界,太需要宝石,太需要高尚素质的人,我们教师肩负着未来的责任,我们应该精心去打磨那一个个原钻。循循善诱出自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就是指在诱导教育方面不急躁;善于引导;有步骤而又方法得当。早在我们春秋时期就已总结出如此好的教育智慧,雷夫也在自己的教育行程中巧妙地运用循循善诱。无论是古代圣贤,还是国外教育家,都认同循循善诱思想。我们也应该遵循这条教学规律,不急不躁,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巧妙引导,要有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做教育要学会等待,只要我们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则,坚持不懈,定会有一天闪闪发光。就像雷夫所说:在孩子的成长旅途中,得做很大的牺牲,努力与准备。那是一条艰辛的路,一条许多家长与孩子们最后觉得过于苛求而无法继续前行的路。我想要帮助那些孩子成为卓越超群的人,我知道每一天都很重要。我要把孩子的每一天都看得重要,把在孩子身上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看做教育契机,因为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卓越超群的人。记住雷夫的话:不要让孩子庸俗平凡地过一生。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000字: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个题目,感觉有点新奇,对于教师来说教室是最熟悉但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为什么是56号?奇迹是什么呢?我充满了好奇。我翻开书本,用心的品读着《第56号教室的奇迹》,自己的内心不时的被感动、共鸣充斥着: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样熟悉而新颖;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是那样独特与执着。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都十分有借鉴好处。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哪里需要改善,哪里能够做得更好。

第56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给我一些真相里面讲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记得那是我第一年做班主任,我们班一个男生也像艾里克斯的似的,在连续三天忘记带作业后,最后,我再也忍不住,当着全班学生对他大吼大叫,把他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在地上,让他找作业。其实,我早已明白他又忘记写作业,我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完成作业而生气,而是因为他一次次的对我撒谎,让我很气愤。看了艾里克斯的这个故事,我想,我比艾里克斯的老师幸运,孩子的家长并没有找到学校来找我算账。其实,此刻看来我和那位老师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对这个孩子造成了伤害。如果当时,我像雷夫对待丽莎一样,那事情会有另外一种结局,也许这个男孩自己就会不好意思的来向我承认他撒谎了,也可能以后都会完成作业,或许

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我已不再那么冲动,学会用用心的态度与耐心来应对问题,处理事情时能够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建立了与学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诚实、公正而又通情达理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像家一样的避风港。我学会了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多做加法,以此激励学生,带动其他的学生来竞争,而不是处处针对他们的缺点做减法,努力成为一个令人喜爱的老师。

透过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研读,我还明白了,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必须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第56号教室之所以个性,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代替恐惧,做孩子能够依靠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书,还在品读;收获,却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我也犹如雷夫老师的学生那样,深深地迷恋在这理想的教育国度之中了。真诚的祝愿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开心、快乐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快乐的学习、茁壮的成长!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玖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文/么笑冰

第六章里,雷夫写道:我不反对测验,因为我们需要评估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一精一确,公平,合理的测验能帮助家长,老师,以及学生了解「已经一精一通」和「需要加强」的地方分别是哪些。拥有一精一确的数据对于教学与被教双方都很受用。然而,现今的考试制度已经出现问题了。我们把过多的上课时间花在考试上,导致孩子们对分数越来越冷漠。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确实需要一种评价,来评估孩子们到底学没学会,学到了什么程度,这样的评价将使我们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有更为一精一确的掌握,以便于我们确定是否还需要再讲,是否有些孩子需要我们帮助。看了雷夫老师写的这一段,我也在思考自己有没有变得只为了考试而讲课了,这一次考试结束后,接着讲是为了下一次考试做准备,更多的忽略了学习的真谛是什么。但是没有办法,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面临着不死不休的分数评价,谁又能比谁差呢?我们为此都得努力呀!于是乎,就变成现在的局面了,从上到下以考为尊!

雷夫在书中还提到:父母和老师必须牢记在心,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读到这里,我就开始反思自己确实做过这样的事情,当然是比较少的,这个以后还是要杜绝。他还提到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庆幸的是这个我确实做到了,我会拿学生现在的表现和过去比较,找出的他进步的方面从而给予肯定,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是有更会阅读,数学更强,或是棒球打得更好的人。我们的目标是开发每一位学生的特质,尽可能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个体。身兼教师和父亲角色的雷夫老师,也一直在学习和改进当中我用自己过去的行为作为标准来衡量他自己的成功或失败,从来不拿自己和另一个老师或其他父母相比。

我非常赞成雷夫老师的建议,我们要对每一个孩子做纵向比较,不能在不同个体之间做横向比较,那样是不公平的。科学合理的人一性一化评价,是有利于孩子自尊心成长和发展的,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进行比较,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反之则有可能把孩子推向失败。

在第六章还有一点让我有所思考的是这一句:人格品一性一才是教育本质。

其实,我觉得过往的考试分数并不能成为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支撑,取绝代之的是考试所不能给予的种种。所以说,考试奠定了我们今天的基础,给我们今天这样工作生活的机会。当我们最终离开这种体制下的学校学习之后,更多的还是在懵懂的坎坷与波折中逐渐健全了的人格,在磨砺中慢慢懂得和建立了自己的做人原则,与人相处,珍一爱一生活,热一爱一工作等等。所以我觉得,我们再给学生讲述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道德和品格的教育,这些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老师推荐我们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拿到书后,我开始了阅读,并很快地被它吸引,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它真的是一本好书。现将自己的一点体会和大家交流,请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读书感受。

在我一贯的意识里,师生之间如果缺少了害怕,则会群龙无首,乱作一团。看完第一章以后才发现这样的想法有多么幼稚但又十分现实。师生之间如果只能靠害怕去压制,那一定不是融洽的、和谐的,气氛一定充满了火药味,然后便是陷入弹药补给状态,老师、学生都有苦难言。

孩子们能在一年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都得益于这位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雷夫老师真是一位全能型的老师,书中介绍了阅读的方法、生活中的数学、运动训练的技巧以及带领学生开展的艺术、戏剧、美术等活动,真是包罗万象,不仅是有观念而且有方法,比如如何指导学生写读书心得等,雷夫老师说:我要让我的学生爱上阅读。

雷夫老师有着旺盛的精力,他带着学生搞乐队、看电影、排练莎士比亚的剧本、做实验、出去旅游,并且乐此不疲。那么,雷夫老师旺盛的精力来自哪里?他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学校要求去做的,而且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业,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之外,还要组织很多的活动,在一般人眼里,他是在自找麻烦,自找苦吃。但是雷夫老师坚持了下来,并且感到十分幸福。我想除了两个国家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体制不同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雷夫老师并没有把教师当成一种职业,而是当成了一个事业,通过自己的投入,让学生全方面都得到健康地发展。雷夫老师对工作的投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样一句话: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雷夫老师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并且毫无怨言。

雷夫老师提倡并实践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而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其实是害怕教育遍及方方面面,很多学生守纪是因为怕受罚;考不好怕老师批评、家长责罚、同学嘲笑;为维持课堂纪律,较多的老师采用罚站、训斥等手段;对未能按规定完成作业的学生则采用重复做、告诉家长、到办公室等种种办法。然而许多家长也是如此,他们挖空心思,对孩子又骂又打,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以上的种种做法不仅使孩子长期处于前怕狼,后怕虎的境地,还阻碍了孩子的发展。要使孩子不害怕,首先作为教师自己不要盲目怕,我们要把那些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没水平,怕丢掉尊严,怕领导、家长责怪,怕同行笑话的顾虑全部丢掉,只留下一怕,那就是怕耽误学生一生的发展。

我佩服雷夫老师的智慧,更惊叹于他的谦和,耐心,毅力和对工作的热情。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让我受益匪浅: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身上。教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提醒我们身教重于言教以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观后感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有没有真正做到。我自认为能够以身作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可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我真的都做到了吗?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这是雷夫老师的道德六阶段中第五阶段对孩子们的忠告,这何尝不是对我们的忠告呢?当我们理直气壮地批评学生,数落他们的不是时,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过吗?绝对不可以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这句话给我的感触颇深,因为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往往忽视的问题。记得自己上学的那会儿,老师常常告诉我要和外面学校的学生去比成绩,不要满足于班里的前三名,不然就不会进步。现在,我对成绩好的学生也说类似的话,对中下的学生倒是要求他与自己的过去比较。我的老师教导我的话让我不断地努力,它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总是与别人去比较成绩,对有的孩子来说,也许永远都感受不到自己的进步,反而掉进分数的陷阱,甚至到最后连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厌学了。

成功教育的背后,除了丰富的经验外,一定有一套成熟的理念或做法。的确,从雷夫的描述中,我被雷夫老师的做法深深折服。雷夫艾斯奎斯能创造教育的奇迹,我认为还是原于他对教师的理解,对孩子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我觉得我们应该多从自身查找问题和不足,看看雷夫老师对那些同学的心愿,也是天下老师对同学的心愿。正如雷夫老师所说: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想,那么吴老师也一定希望给我们最多的时间。

同学们,不要再纸上谈兵了,让我们好好学习来报答老师老师吧!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这学期,校长为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个初夏的黄昏,我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捧起了它。

雷夫,是一位充满爱心的老师。读完了这本书,他用爱心创造出来的奇迹让我既震惊又感动:

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这需要怎样的耐心与坚持?

一间小小的、普通的教室,让里面的孩子愿意提前两个小时来上学,而且甘愿推迟放学,这间教室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

一位普通的老师,竟然获得了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奖章,他获得此项荣誉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原因?

站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作为一方教室的灵魂人物,无疑雷夫是成功的,是伟大的。他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凭着对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让他的第56号教室变大了,变开阔了,变成了孩子们自由舒展的乐园,变成了孩子们无比依恋的精神家园,变成孩子们一生中享用不尽的财富。

第56号教室里的孩子是幸福的,作为教师,雷夫也是幸福的。 我想,做教师,就应该做一个像雷夫这样有信念、有追求、有爱心的教师!

合上书本,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师角色,感慨万分: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一间教室,那是一方我们教育生涯中的舞台。作为教师,我们不妨静思一下:我们该如何在那小小的舞台上演绎自己的人生,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如何让它成为教室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乐园,如何在这里为孩子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2000字


  《论语》我以前只是非常粗略的看过,对于其中的含义自知甚少,一次偶然的机会,认真的读了几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论语》一书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不长,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子曰:“学而不思则殆,死而不学者網。”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才是最自己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办法,而不是束手无策。
  二 、爱人犹如爱己 ,敬人犹如爱己。


  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为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之恒爱之,敬人者之恒敬之。如(公文有约提供)果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至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三  让我们重新审视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自己的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对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


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座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认识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你都能做好每个人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论语》我以前只是非常粗略的看过,对于其中的含义自知甚少,一次偶然的机会,认真的读了几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论语》一书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不长,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子曰:“学而不思则殆,死而不学者網。”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才是最自己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办法,而不是束手无策。
  二 、爱人犹如爱己 ,敬人犹如爱己。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一)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很多人都介绍过,寒假期间把它读完了,真的挺不错的。下面把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

做一个像雷夫一样的教师该是多么的快乐呢!只有当一位教师没有把教学当成任务,当成教书本,他才会有那么多的想法,有那么多的时间,有那么多为学生的成长和生活的细致考虑、规划。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生活的一部分,和生活相融。

从第一章中我读出了信任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我们往往是在不经意中丢失了与学生之间的那份信任。例如:我们答应学生表现好就带他们去春游,结果由于种种原因而取消;我们给学生说好了今天中午来学校后就听写、背书,结果自己因突然的原因却没有到。用雷夫的一句话来说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

这一章里雷夫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教育案例:一个年轻教师班里出现了一位邋遢的孩子,书包整天都是乱糟糟、脏兮兮的。为了让他改掉这个毛病,年轻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这位学生的书包抖搂出来,并拿出相机拍照,扬言要在家长返校日公开,还说出了谁那里有垃圾,就丢到这位同学的桌子上,反正他那里已经是垃圾桶了。的话语。其结果是,家长十分的气愤,告到了校长处。最可悲的是当事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自己做的对,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指导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了。雷夫先生却认为不要把害怕当成教育的捷径。是呀,大人拿出一些手段和恶语,是会吓着或唬着孩子的,但是这不是教孩子们学好,而是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学生怎样吓唬人,怎样用暴力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够让我们的班级和学校充满着害怕,这样的学习和生活怎么会有效率,怎么会快乐,孩子们怎么能够主动的学习和生活呢?另外,害怕也不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信任。

接着可能有教师会问,那学生要是犯错误了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雷夫老师也提出了他的建议:对不当行为的处罚,应该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例如一名学生在做实验时不当操作,教师就告知他离开座位停止实验,看其他同学实验,明天有机会再做。打棒球不按照规则,没有竞技精神的,雷夫老师也会让他们坐冷板凳。而不是,班里一人捣乱,其他所有同学都被株连不允许到操场上打球;没有写数学作业,就惩罚下午不准上美术课或下课不准离开自己的座位。

最经典的一幕就是,雷夫老师对班里一位不交作业的孩子的教育:丽莎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在交作业时找不到了自己的作业,并当着老师的面到处翻自己的书包和资料袋。作为老师我们很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看到一贯这样的学生我们有时可能就忍耐不住了,会大发雷霆,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变成一位大恶人的形象。但是雷夫老师低下身子说他相信她,相信他写了作业只是找不到了,不过有一个大问题需要丽莎注意,那就是乱放东西。然后告知她可以在两位同学中挑选一位,中午帮助她整理资料袋。结果,从此以后丽莎的作业再也没有找不到过。这就是信任和不走捷径的教育。这也是没有害怕和榜样的教育。

雷夫老师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也深深感染着我。

一、 雷夫教师的勇敢精神。

雷夫老师敢于讲真话,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完完全全地暴露在读者的面前。在自序中他就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很有个性,尽管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讲出来,真实地表达自我,不怕露短,不怕出丑。

他还敢于讲美国教育的真话。在书中,他多次例举了自己所在学校以及其他学校老师的一些做法,并直言不讳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批评意见。同时,他也直截了当地对他所在的州进行的标准化测验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就像时下很多教育改革家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二、雷夫老师富有爱心。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如:对待迟交作业的丽莎,利用休息时间教育孩子。(观后感 )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

三、雷夫老师充满智慧的教育。

一名好教师要成长,必须得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思想,这是教育的大智慧。

Buzz、暖身心算、玛西库克数字砖问题等,一道道妙趣横生的数学题巧妙地溶合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孩子们兴趣大增,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学宗旨。这些是雷夫老师独到的教育方法。

而在自己的教育思想上,雷复老师也不断审视、反思、尝试,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在认识到当今速食社会是造成孩子避免挑战困难的原因的时候,他果断地提出了成功无捷径的理念,培养孩子们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的态度;在教育实践中,他逐步感悟并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最可贵的是,他在遇到问题时,绝对不是先从客观方面去找原因,找借口,而是进行积极思考,及时去纠正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用自己的大脑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去摆脱困扰。

读完这本书让人感动和难以忘怀,在新的一学年里我要努力向雷夫学习,做一位有心的老师。我坚信我能做到让自己和孩子们满意!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