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校交出来》读后感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把学校交出来》读后感,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把学校交出来》读后感

《把学校交出来》是一位青年记者李斌笔下的中国教育,作者用睿智的眼光审视我国现代教育现状,对现在教育的种种忧虑之情溢于言表。其中,我们潍坊市坊子区教育局简政放权,由领导变为服务角色的转变,设立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等大刀阔斧的改革着实令人耳目一新,钦佩不已。

在这里,发现教育改善的智慧与希望。一个大大的感叹号造型似乎是在隐喻对中国教育观察之后,发出来的一种由衷感慨。于是,怀着格外期待的心情,我读完了这本书。

它的内容涉及中国教育的各个层面,从课堂改革到管理创新,从留守儿童到高考制度,从乡村教育到大学生活,作者从一个教育观察者的角度来诠释了他眼中的中国教育。在整本书中,我都能够明晰的感觉到作为一名教育媒体人身上的那种社会担当每一篇报道,都在为教育鼓与呼,都在向社会展现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和教育者们做出的努力。

书中的专题都指向目前中国教育的深水区,课堂改革涉及到中国教育发展前途,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高考制度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形散而神聚,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当今中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寻着榜样的力量默默前行,用行动改良今天之教育。

特别认同李斌老师的一段话:只有当教育家是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时候,这个时代的教育才是成熟的教育,这个国家的教育才可能充满智慧。教育家一定是根植在一线的,他们洞悉到教育的种种痛与苦,他们感受到学生的种种困与难,他们力求变革,坚守岗位而锐意进取。

报道中,李希贵校长讲到:只有当一所学校的大批优秀教师,以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和教育家的教育艺术,来推动学校发展、影响学生成长的时候,这所学校才实现了教育家办学。豁然开朗教育家办学,不仅仅是校长是教育家,关键是拥有一批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家老师。

抚松教育的奇迹离不开陆世德局长和他的46名校长,这是一群有教育梦想的人。想起那首诗句: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在教育的天空里,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行动者去改良,也需要我们自身如星星般努力地闪耀。

坊子区教育局的改革措施让我们认清了现代教育的弊端,而及时高效的开辟出一天新的道路,明智的放弃权利,转而主要研究针对课程改革、科研区发现问题,引导、服务等的做法更是百利而无一害。他们成功做到发现好的教学法不再搞强制推广,而是开论坛、开研讨会,提供启发,充分尊重老师们的自主选择。当坊子区教育局从发通知、搞检查,事无巨细的管理学校的状态中摆脱后,它开始有经历去做一些学校和校长们需要但难以办成的事情。

回想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教学的地位似乎常常被各种名目的检查所动摇所威胁,不得不承认疲于应付的工作让教育这件本身很有意义的事情渐渐偏离了主题,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是渴望能够回归教育这件非常光荣而又神圣的事情上来。

成功的教育改革经验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的同时,更需要我们认准方向,进行适时适当的借鉴。纵观我校近一年的工作,作为领导层次的我,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要充分尊重老师教学的自主性,不刻意追求形式化的效果。同时要注意有效的分散权利,不能做大事小务事事抓,充分调动各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集集体智慧于一体,共同致力于学校的管理教学各个方面。

袁贵仁部长说:凡是学校自己能做好的事,我们都不要干预。实践证明:管得越少,发展越好。经济领域的改革如此,教育也不例外。学校应该属于专业化的校长、追求进步的教师与千差万别的学生。整本书,李斌老师都在努力为教育的发展宣传正能量,并努力挖掘实践中的教育智慧和经验,为了教育可以有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而撰文呼吁这是每一个教育人最应该持有的担当。

我坚信,在不断的学习思索探究中,我们的管理体系会越来越成熟、合理、有序。跟着智者看教育,我们对中国教育就会有新的梦想、新的憧憬、新的信心。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自觉可以练出来读后感600字:自觉可以练出来读后感


刚拿到《自觉能够练出来》这本书的时候,对它不太感冒,心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最多是妈妈期望我能够自觉写作业,自觉背课文之类的呗,但是当我读了前几页的时候,才发现原先练习自觉能够让人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本书的小作者是吴牧天,从小就理解自我管理和方法学训练,在高三时作为优秀学生被选拔到美国中学交流,期间发生了被绑架巧妙脱险、被美国历史老师任命为助教等故事,此刻在美国的重点大学,被誉为美国航空航天之母的普渡大学学习。

他每一天用了10分钟到30分钟的时间写自我管理日记,结果一年时间就写下了30多万字,透过不断地自我要求、自我感悟和自我突破,他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还透过不断的总结当天的经验教训,对每一天的计划执行状况进行回顾,从而使自己的智慧与潜力都得到不断的提升,我真的是太佩服这位小哥哥了。

除了要学习他的毅力外,我还学习到了如何写好管理日记:一是要当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去寻找和总结,才能发现每一天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二是要以《读者文摘》的选稿三大标准要求自己,有一个让人记得住的故事、有一个给人启迪的观点、适合转述;三是要有真知灼见,更要勇敢创新。如果我们能时常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总结出具有创新见解的真知灼见,我们的进步真是想不快都难呢!

看了小哥哥写的这么多日记,我最后明白优秀的学生是怎样练成了,虽然我平时也经常写一些小习作,但总是断断续续,时多时少。我多么期望自己也能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也能写出厚厚的几本书来。就从这天开始吧!我要坚持下去。

自觉可以练出来读后感


篇一:《自觉可以练出来》读后感

篇二:相信自己,我也可以——读《自觉可以练出来》有感

篇三:自觉可以练出来读后感

读后感2100字:自觉可以练出来读后感


假期里,读了吴牧天的《自觉能够练出来》一书。这本书是他继《管好自己就能飞》之后,推出的分享天天见效的自我管理方法的实践力作。

本书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为主题,精选了作者80篇自我管理日记编写而成。全书18万5千余字,是作者原汁原味的自我管理实践日记,记下了他真实亲历的成长故事与感悟。每篇日记后面均附有他的父亲著名管理学家吴甘霖的精彩点评,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智慧与方法融为一体,读后使我深受启发。

在导读部分,作者提出自我管理日记的写法,包括五部分:关键词每一天的主要资料,以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计划执行状况回顾一天,以免计划落空;今日最大收获总结经验;今日反思总结教训(自己或他人);明日计划。

那里,他提到总结经验容易将好的方面固化,总结教训就是将自己不断优化。这点我认为很正确,我们每学期都认真撰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这对我们的工作的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关于做计划,那里他又引用了世界顶尖企业销售培训家崔西的一段名言:这世界有两种人,3%是做计划的人,97%是不做计划的人。到头来你会发现一个现象:3%的人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而97%不做计划的人在为3%做计划的人打工。

既然写自我管理日记是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方法,那么怎样才能养成写自我管理日记这个好习惯呢?坚持天天坚持。那里作者提出了21天习惯养成定律,强调90天习惯才能基本固化。其实,许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找到好办法,而是因为坚持不够,所以才没有成为优秀的人。看到这,我不禁想起平日里对学生教育出现的问题,关键是否也是坚持不够?好走的都是下坡路,请大家坚信这么一个道理:放下只要一分钟,坚持却要一辈子。

学会生存这一章里,作者提出:当自己人生的负责人。我最有感触的是一个人要锻炼情商:先了解状况再表态这篇日记。管理大师戈尔曼说:人的成败,20%在于智商,80%在于情商。作者认为戈尔曼的情商理论最关键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与管理好别人的情绪。为此他提出:在某些敏感问题上,先不表态,而是先征求别人的意见。与人相处时,先问问对方的想法,体现了一种成熟的智慧,这一点我有很大的欠缺。著名画家黄永玉有句名言:大海是上帝创造的,苦海是人创造的。我们可能改变不了环境,但可改变自己的心境,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时时持续阳光心态,所谓阳光,就是自己发光。当世界不给我们光明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主动发光呢?

学会学习这一章里,作者提到:高效的秘诀是什么。那里,他提到想做好一件事要下足功夫。我感触较深的是他爸爸给他讲的那个故事:曾有一位年轻的画家,去拜访世界名画家门采尔,诉苦道:我用一天画了一幅画,卖掉它却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门采尔笑着对他说:朋友,你不妨倒过来试一试。用一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那么一天的时间,你准能卖掉它。仔细想想,许多事情上,我们正像故事中的那个年轻人,只是努力了,但努力的还不够。我们常说学生有触动,缺行动,其实,在我们成年人身上这点也是普遍存在的。正所谓入耳容易入脑难,入脑容易入心难,入心容易入行难看来,肯下功夫是提高学习效率的第一前提。关于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那里作者还介绍了他的物理老师带给的一个工具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自我管理的三句话:一、我的目标是什么?二、我此刻在做什么?三、我做这件事对我的目标有没有帮忙?由此作者明白了,成功的秘诀,是忘掉与你的目标无关的东西。这也是成为一流的诀窍:聚焦。我的体会是,学习要做到目标清晰,心静如水。

学会做事一章,作者提到:做解决问题的高手。关于学会做事,作者的爸爸对他提出从学做家务开始。这个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哈佛大学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潜力的发展以及职责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点,我们要认识到位,同时就应帮忙家长认识到位。关于学会做事,作者的爸爸把一个单位划分为三种人:一种是主动想事情、做事情的人;第二种是执行力强的人,也就是领导把任务给他,他能做好的人;第三种人,是要他好好干都要打折扣的人。第一种人,不打无准备的仗,对工作想在前、做在前,不仅仅满足需求,更要超乎期望,自然会有更好的发展,更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这样的人不怕困难,因为他们明白当上帝要送一份个性的礼物给你的时候,必须会以问题包装!所以,他们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在学会共同生活一章,作者提到: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哪儿来。我感触较深的一是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二是人要学会沟通。现实中,痛苦和纠结的人,总是习惯于挑剔;而快乐、爽朗的人,总是习惯感恩。感恩是快乐的源泉,感恩不重在物,而重在心!我们要感恩身边每个关心我们的人,要学会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比如说话前,要思考别人的感受,在不违背良心的原则下,尽量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要善于弯弯腰,以平等甚至更低的姿态跟别人打交道,反而会处处受人欢迎,世界也就变大了。要克服高高在上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态度。沟通是和谐的促进剂,管理学家认为:70%的管理问题是沟通问题,80%的工作问题是沟通问题,90%的幸福问题也是沟通问题。可见,及时沟通的重要性。更让我难忘的是作者关于弱者和强者三大区别的比较:弱者总是期盼别人包容自己,强者总是能够包容别人;弱者总是等着别人关心,强者却能关心他人;弱者会被动屈服他人的态度,强者却能用心影响他人的态度。我们要学会包容、关心他人,用用心的心态来影响身边的人,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人生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我们抱着感恩和负责的心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吧!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