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关公》读后感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你也许需要"《不朽关公》读后感"这样的内容,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不朽关公》读后感


《不朽关公》是假前最早被我列入暑期的书目。但直到今天,才打开她。人到中年,心思芜杂,静心读书成为一种奢望。


《不朽关公》作者是我尊敬的王西兰老师,他的作品风格一直为我所喜爱。他的《送葬》我每读一次泪流一次,感动,感伤,却感念着不能释怀。他的文学语言或细腻温情,或清丽舒畅,皆真挚自然感人,让人欲罢不能。我多少回猜想:王西兰老师写关公,写这样的历史题材历史人物,读起来该会是一种怎样的味道呢?


凡事经历,才能体会。读《不朽关公》,我没有想到自己依然会像读《送葬》一样,很快进入书中世界。关羽从出生到长大,到逃亡,到结义,到身经百战,到以身殉职,我一路看了下去。在王西兰老师自然贴切的叙述语言中,在书里恰到好处的精当评点中,我或欢喜或落泪,或担心或愤怒。在《北伐曹魏,伸张人间大义》一节,写到关羽败走麦城,终于和儿子关平、部将赵累,在临泗被俘时,王老师写了清代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写毛读到这里,批了一句:令人拍案大叫!而我则是满眼涌泪,心重如铅。合书,闭上眼睛,靠在被子上,平息自己的情绪。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情节,在大雪纷飞中关羽被缚的镜头是那么清晰。那时的确是苍天垂泪,大地素裹,山河为之哭泣。我想起当时上高中时的儿子与我一起看电视,快到关羽败走麦城那一段时,他坚决不再看,起身走开。他说:这一段太惨,不能看。还说:这后面的内容都不能看了,关羽怎么能那样死,这电视拍的恶心人。儿子的语言不全正确,不够合理,我纠正了他,但我理解血气方刚的儿子,他不能容忍那么勇猛无敌的关羽会落到那样的地步,他宁愿回避那样的镜头。


而今天,王西兰老师的《不朽关公》一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专门了解关公的窗户。许是冥冥之中有关老爷的照应,我的心难得的宁静。在王老师精心编排和书写的段落文字里,我把脑子里以前就有的所有关公的记忆调动出来,旧版的、新版的电视连续剧、陈寿的《三国志》书、易中天的《百家讲坛》讲座,还有从小在乡间耳闻目睹的关于三国的记忆等等,那些耳熟能详的一个个故事,在王西兰老师有理有据的点拨和澄清中,一点点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关公,让我更加具体地了解了关公威震华夏、史册永载的军事成就。我知道了华容放曹是历史上并不存在的故事,知道了有文章说关羽的刚而自矜是出自关公的用心良苦,知道了痛失荆州绝非关羽的大意,其历史责任更不应由他来承担


《不朽关公》一书中,有对关公文化现象的追索,有对关公偶像地位的追认,有对关公精神源头的追溯,有对关公现实意义的追问。从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尤宜借寇恂,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关公对后世一代代人的影响,意义非凡。更为可贵的是,在《走进现代,我们仍然需要关公》一章里,王西兰老师以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担当,直面社会现实,写出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心里话。他不无忧虑地指出:私欲和享乐,贪婪和无耻,昔日春秋时代之下混乱的社会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人类劣根性,不仅未能由于进化和进步而彻底的绝迹,而且有些死灰复燃的迹象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发出一连串掷地有声的责问。


王西兰老师的责问是在问我,是在问你,是在问我们现代社会里的每一个人。无疑,现代的社会准则和道德准则已经遭遇到严重挑战,我们不得不严肃地思考我们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非常有必要认真地探究其中深层次的原因。王西兰老师的《不朽关公》,是给我们提供的一本教科书。


关公,就是中国人处事的标范,就是中国人做人的楷模。他以自己毕生遵循和坚守的忠义仁勇精神,比如重承诺,守信用,扶助弱小,见义勇为,坚持正义,忠于国家和民族等优良品性和德性,走进现代人的心灵和生活,走向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我们需要从传统的道德伦理土壤中汲取营养,所以,我们需要关公。愿我们做关公忠义精神的自觉坚守者和传承者,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胸怀天下,厚德载物,严以律己,助人为乐,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愿关公精神与我们同在,直到永远!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红岩小说读后感1100字: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红岩小说读后感1100字 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当我刚读完《红岩》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思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一幅幅共产党员宁死不屈、不怕困难的画面不断地从我的脑海里闪现。这是一本真实的关于共产党和狡猾残暴的国民党作斗争的一本值得后人学习的书,共产党坚定的毅力和意志把我给深深地感动和震撼了。

但我读第一遍时我还不能准确地说明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后来我通过反复的阅读和上网查找,终于,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几个准确又简练的大字:革命精神!是啊,正是这种精神把他们引向胜利的道路,勇敢地走向胜利!

江姐是一名女共产党,别看她外表瘦弱、穿着朴素,她的内心却如钢铁一般,敌人再怎么从肉体上对她残忍地折磨,甚至最后夺去她的生命,也丝毫动摇不了他的革命精神与将人民解放的决心。她在川北工作的时候,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暴露了,江姐为了保护他人自己被捕了。敌人妄想能在这位看起来瘦弱的女共产党员找到地下党的秘密,于是对她使用了一切酷刑,但是她也一次次地将敌人脸上的狞笑化为沮丧。有一次,敌人审问她时,用竹签一根一根的钉他的手指,一根、两根、三根十根!可江姐始终不说,还用清晰又坚定的声音大声喊道: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敌人的告诫,也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心声,更是革命精神之顽强的表现!

如果我现在问别人:你认为一个人能靠自己的双手挖出一条能让人通过的地道吗?那个人肯定会说:这怎么可能。但是我会说:就是有这样的人,《红岩》上的许云峰就是这样的人。许云峰在重庆时也被叛徒所出卖,被敌人严刑拷打后送到渣滓洞监狱,后来又被秘密转移到白公馆监狱阴暗无光的地窖里,除了送饭的华子良,别说同样被关在白公馆里的战友了,连一些特务都不知道地窖里关了许云峰。但他并没有在地窖里绝望地呆坐着,他为了同伴有一天能够顺利地逃走,偷偷的在地窖里日夜不停地用双手挖了一条能够让人逃走的密道。在挖的时候,他的手挖累了,挖破了,一滴滴鲜红的鲜血滴在了黑黝黝的泥土之中,但他仍然没有一丝停止的想法,直到地道挖成了为止。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我们现在的幸福是用他们呕心沥血、付出生命换来的,所以他们也一定希望我们能珍惜;革命虽然已经过去,但他们一定也希望我们能将革命的精神传承下去。革命精神,是刚强、是乐观、是毅力、是刻苦;是永不放弃、是正气凛然。翻开新的篇章,我们不能忘记过去,革命精神,需要我们将它记载在新的篇章之中,让革命精神把未来打造的更加灿烂、辉煌!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坚持不懈、一做到底;当我们做事时,我们不能贪小便宜,要认真努力、要讲信用;当我们和朋友相处时,我们不能自私自利,要互帮互助、团结一心。

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伟大的,是值得尊敬的,是永垂不朽的!江姐、成岗、许云峰这些伟大的共产党员用他们的革命精神,为我们开辟了的美好幸福的今天。但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安逸生活所麻痹,他们只是为我们打开了幸福美好的大门,以后的幸福生活还要靠我们自己去维持、去发展、去创造!

不朽的爱丽丝—《绿山墙的安妮》的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这样评价过这本书的主人公: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斯之后最令人感动而喜爱的儿童形象。从书店里买来这本书后,就坐在椅子上啃读这本书,书中的小女孩安妮善良,勤劳,可以把很多事物变得更美,是个喜欢幻想的小女孩。这本书叫《绿山墙的安妮》。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安妮的红发女孩,误打误撞的被马修兄妹俩收养到家,因为安妮的幻想,打动了马修兄妹,使其流了下来。安妮给绿山墙的景点全部取了名字,每个名字都很可爱。上学后,和一名叫黛安娜的女孩交了朋友,无话不谈,在老师,朋友,亲人关怀的几年后,安妮最终成了一名教师。

安妮没有父母,但她没有变得孤僻,反而很是乐观。她对亲人,朋友,老师都是尊敬,对小花小草也是一样,甚是温柔,小时候的她想象自己是一个国家的公主,国王的女儿;把山谷的回声想成她的好朋友,把冰冻的小溪想作成在冰下欢笑的小孩子学习中,她积极向上,就算是一道题不会她也会问,并没有不懂装懂。

我们要学习安妮,做一个乐观,善良,勤劳的人,就如马克吐温所说,安妮是个令人感动的女孩。

青春终逝,青春不朽:《萤火虫小巷》读后感1500字


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因为如果青春的载体只是躯壳,则终有一天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衰竭题记

青春是什么,是叛逆,是苦涩,是鲜活,是自由;是少女光泽的肌肤,柔美的发丝;是肆无忌惮的大笑,引吭高歌;是奔跑中跳跃中不知疲倦的荷尔蒙青春的塔莉,天真烂漫,魅力四射,美丽无边,永远保持最佳状态,对梦想和事业有着最热情的追求。青春的凯蒂,乖巧懂事而内心叛逆,在事业成功时放弃,选择当一个家庭主妇,生活幸福快乐。

青春,是一场亲情的戏剧表演。

塔莉,仿佛是杜鹃的女儿,母亲在她幼年染下毒瘾,留她跟外婆外公相依为命。孩童时最大的欢喜,是母亲的归来。她想念妈妈,这种思念一直在她心中,白天时感觉像个无法填补的空洞,夜里则变成强烈的剧痛割在心头。她暗自发过誓,只要妈妈回来,她一定会很乖,做个完美的女儿,无论说错或做错什么,她一定会弥补、改正。她想让妈妈以她为荣,这个心愿胜于一切。母亲驾船意外死亡,不仅是她给外界疑问的交代,更是给她自己内心安稳的抚慰。即使人生锈蚀褪色,她却仍在心底藏着一缕对母亲归来的希望。

在这个世界上,多少孩子挣扎着长大,挣扎着寻找爱与关怀。又有多少孩子的人生中的旅人,匆匆存在,又匆匆消逝。依赖,是天底下任何一种深厚的缘分积淀情感所萌发的纽带,它可以抵挡所有流言蜚语,谎言背叛,却也使用力爱的人,面对离开,面对曾经得到又消失了的现实,遍体鳞伤,血流不止。

凯蒂死亡之前是希望子女明白他们是她的荣耀,她所需要的一家人,她所向往的一切都成真了。她记得的一切都是爱。她留下了回忆录,让让女儿玛拉学会坚强,让双胞胎儿子明白什么是风度。

好像所有永别的人,都会给人世的挂念的人留个念想。凯蒂留给塔莉的念想是萤火虫巷。外公外婆留给塔莉的念想是他们永远会在天上保护着陪伴着塔莉。

青春,将所有物质的回忆装进箱子,教人平静地堆在黑暗的储藏室,连同回忆一起埋葬,并教人不去哭泣。

青春,是一段友情的壮阔波澜。

一个远离双亲,美丽乖张的女孩,一个父母健在,没有人气的女孩。一个表面渴望事业的成功,一个渴望爱情与内心的安定。 她们的差别非常大,就像月光下的黑暗农场一样对比分明。但她们之间存在着的友情却又像天与地,相依相融。

你不是我,更像这世界上另一个我,塔莉和凯蒂,她们的心里都存有孤独感,需要找到一个人来充实和宽慰,而她们找到了,彼此就是对方内心极度渴望的那个另一个我。这让人有种她们好像亲近到灵魂相通的境地。

造化弄人,一次不欢而散,让好友失去了最后道别的机会。走向病房的那段路途是塔莉一生中最漫长最煎熬的时刻,她感觉到身边有许多人在低声交谈,周围有生命,也有死亡,但她从来没有如此孤独过。恍若一生的回忆都跟随她的脚步来到这间病房。她双腿发软,猛然往底下重重跪倒,哪怕膝盖立刻被擦伤,她也不在乎了,也感觉不到了,只顾着放声大哭。她从来没有感觉情绪如此澎湃,仿佛无法一次承受,将要被汹涌而来的恐惧、忧伤与后悔淹没。

而上天要带走的人,谁也拦不住,每一个演出终将谢幕。多少人在面对时而忘记,时而想起的情感时,只有真正站在终极临别面前,才开始回忆往生的一切一切。多少年的岁月纷至沓来,厚重的死亡,渲染了我们余生的悲伤。可是,没有人知道已经的走的人过得好不好,生者年复一年的悲伤只是给自己的安慰和借口,而不是出于善良的忏悔,即使是忏悔,也裹挟着已经无法愈合的疤痕。

青春,教人清醒,教人明白什么是无法挽回,转而学会,珍惜眼前人。

青春,终迎来尾声。

在空无一人的街头,她开始跳舞。落叶缥缈的人行道上,一个年近四十却依旧美丽非常的女人,独自一人在旋转身体,舞动手臂。她挂着淡淡的微笑,她微眯着双眼,眼角并没有揪人心的泪,在风声的呼啸里,她的红棕色长发激烈地向她脑后飞扬。街道是空的,寂静的,只有她的双耳里播放阿巴合唱团的《舞后》,带她穿越时光。

当有一天,当我们青春逝去,两鬓渐白,垂垂老矣,我们依然要说我曾经热烈地追求过我青春的生命,青春不朽,因为我做到了我想做的,得到了我想要的,精神和灵魂得以寄托,人生的意义得以谱写。

失去的,会以另外的方式永远存在。而拥有的,需要加倍珍惜。这两者,都是青春。

在空无一人的街头,她开始跳舞。

不朽的经典


《朝花夕拾》是一部经典的散文集,也是鲁迅先生写的回忆录。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该书共收回忆性散文10篇虽然是回忆性文章,但都反映着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和他自己的思想轨迹。

本书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作者以清新、平易、深情的笔调,描绘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的有趣片断。

我最喜欢的是一篇是《阿长与山海经》,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在读故事和听故事里成长。都有自己难忘的长妈妈。在这篇故事里,鲁迅先生怀着真挚的感情,细致描写长妈妈的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让作者对长妈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鲁迅先生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长妈妈去世后,鲁迅深情地为她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种刻骨铭心的人间挚爱,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的最为柔和的一面。

还有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想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梦想中的童年乐园。无论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还是在树叶里长吟的鸣蝉,从草间窜向云霄的云雀,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能从后窍喷出烟雾的斑蝥哪一个不是我们的最爱!就算是园里有相传的美女蛇,却百倍增添了我的好奇!鲁迅先生把这些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还有在雪地中捕鸟的情景让我仿佛置身于令人神往的百草园!

这本书是不朽的经典之作,有极高的艺术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与思想深度和对我们后世的教育意义让我们品味不尽。

名著读后感:读后感


炎热的暑假,我在家里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爱的一本书是《海底两万里》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和书中的主人公皮埃尔。阿隆纳克斯教授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只之旅。我们一起快乐地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惊奇地遇见了许多罕见的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在两万里的海底航程里,皮埃尔。阿隆纳克斯还教会了我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

看完这本书我知道科学有很多噢秘,科学可以带我们去到奇妙的世界里。

英雄不朽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了许多。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胜利的完成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任务,在最后子弹打光了,就要被敌人抓去做俘虏时,毅然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了。这篇课文把五位壮士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描写得淋漓尽致。

俗话说得好: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五位壮士在火烧眉睫之时,只有一种想法:只要能保护群众和部队主力,死也值得的。尽管五位壮士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是他们还是毅然前往,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怎能不令人钦佩呢?

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21世纪的接班人,有时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有时还干脆就放弃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取得民族解放的胜利,不惜以身殉国。可我遇到这点儿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因此,我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我最敬佩的人狼牙山五壮士,你们是我的楷模,是中华儿女的楷模。

名著读后感:《童年》读后感


读后感1

很久以前,我读完了一本名著《童年》,它是由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创作的。在《童年》中,作者大多数是以孩子的视角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们不禁感叹道:“可怜的孩子,谁的童年有你凄惨!”书中再现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小主人公阿廖沙自父亲逝世后在外祖父家里度过的艰辛岁月。在外祖父家里,没有一点家庭温暖,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事是司空见惯的,很显然,阿廖沙在这里生活时,内心充满了恐惧,胆战心惊的,生怕做错了事,但是,还好有外祖母的细心呵护,她成了阿廖沙童年时代唯一的精神支柱。可以说,《童年》是高尔基的真实写照,也是19世纪70、80年代俄国社会的缩影,它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尤其是“铅样沉重”的残忍可怕的小市民世界的生活环境。

童年生活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美好的回忆。正在享受童年的孩子就像春天中含苞待放的花朵,充满着好奇与活力。但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却是一波三折,懵懂的他整日生活在惶恐、吵闹的阴影之下,面对凶狠、残暴的外祖父和自私自利的小舅舅雅科夫,阿廖沙必须学会坚强、学会忍让。

在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的人出现在他的身边—外祖母阿库琳娜。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的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的庇护和疼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到了阿廖沙十岁那年,他的母亲与世长辞,家中已没有了依靠,所以他不得不走入社会,独立谋生。这个不幸的孤儿从此告别了饱尝善恶的童年,走向苦难的人间。可想而知,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一定是风餐露宿,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人、搬运工人和面包师傅。也许,正是因为他历尽千辛万苦,看透了这险恶的社会,整个国家民不聊生,战乱纷飞,所以他从1892年后,就以笔当枪,用文章来批判这个社会,以至于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颂。

自从看完《童年》之后,我觉得21世纪的我们真的很幸福。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读后感2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童年是美妙快乐的,童年是幸福值得回忆的。而阿廖沙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高尔基描述了自已苦难而令人难以置信的童年.

我觉得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不可能受到那种痛苦,自己没有失去亲人……我们很幸福,甚至可以说很幸运,都被家长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现在的我们个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高尔基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完《童年》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我想,高尔基要告诉我们的应该就是: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