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见习心得体会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精神科见习心得体会,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在精神障碍病房实习,那里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精神分裂症,刚去的时候很怕面对他们,因为以前对精神病人的印象并不好,心里有点抵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精神科见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精神科见习心得体会篇1

我在精神病房见习,那里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精神分裂症,刚去的时候对他们很好奇,因为以前对精神病人的印象并不好,心里有点抵触。带我们的老师很负责,让我们和病人交流比较多,我也逐渐发现他们并不像我或是大众想象的那么可怕,多数患者都是很可怜的,他们有工作有家庭有亲人有朋友,但是精神分裂症毁了这一切。他们的思维变的混乱,药物的副反应也会显现,以前瘦的会变胖,聪明的会变愚钝,美丽的会变苍老,美好的记忆会逐渐消失。人就这样毁了,人生就浸泡在每天那十几片药里。

上面这段是乱写的,这样子接下来我就可以写我想写的东西了,反正老师也不会看到这里的吧。在我看来一个学期只够了解精神科的皮毛,所以与其画胡子充大汉地写具体的疾病分析,不如写一写作为一名准医生我从患者身上学到的东西。

第一次见习就遇到了大神。大姐三十来岁的样子,说话感觉非常正常,没有奇怪的地方。而且记忆力好到爆,十几年前接触过的人名好像都记得住,事情细节也记得很清楚,让我等学渣汗颜。正当问了半天也没问出什么的时候,她突然说:我可是要做皇帝的女人。我当时就被震撼了,因为作为一个关心时事的新时代好青年,我发现坐在那里二十来个人,这位要当皇帝的姐姐是唯一能与我聊聊两岸政治节目的人,她是真真的有为自己的想法去做功课的。我欣赏这样子的人,可惜患上了分裂症,如果能把精力用在正常人的目标上,肯定是会有所建树的。

这位大姐不是唯一启发过我的患者。最后一次见习时遇到的大哥与她遥相呼应。不同的是大哥不打算复辟,他是要做联合国秘书长的男人。大哥四十来岁的样子,进门之后就和我们握手,像是在表达对我们的慰问,然后阐述了自己竞选的计划和理论以及表达了对建设世界美好未来的坚定决心。说完之后往门外看了看,门口的小弟们会心地鼓起了掌,大哥欣慰地点了点头。大家好像都被这位充满激情的患者感染了。比较特别的是他躁狂的表现十分明显,同时却又十分地有礼貌讲道理。那一刻我想到了鸣人,银时和安利。我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有激情,他说是从去广州汇成听老师讲课之后。我一想,果然是所谓的励志大师误人。本是壮年王老五,硬是给洗脑洗出病了。人一定要有思想上的辨识能力。励志是没有错的,只有用错的人用错的方式。不切实际乱编心灵鸡汤强行灌除了多少精神问题,简直谋财害命。但愿大哥能早日回到以前的健康状态。

几次见习还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比如双相抑郁的高中生小妹妹,长得蛮漂亮的却很自卑,最后情感崩溃了。不过小妹妹还是很有眼光的,年纪轻轻就能分清这个组里谁最帅简直不能更赞,肯定有大出息的嘛。还有几个我觉得简直比我这宅男要正常多了的,无奈功力不够看不出问题。另一些则出于对患者的尊重不应该写,总之这个学期的精神科见习让我对精神疾病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有轻有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幸患病,或多或少地丧失了社会能力。有时候我可以感觉到他们对正常生活的向往,这与我在其它科室见习时的感受一致。有时他们又不能发现自己的异常。或许对与这一部分人来说,他们心灵上并没有痛苦,但是作为医生,我们却有责任带他们回到本应有的生活。愿他们能够康复,愿他们不再复发,愿他们快乐永恒。

精神科见习心得体会篇2

十二月下旬到一月下旬,到医院里找了份实习,跟着一位老师在旁见习一个月。虽说科室名是心理咨询,但其实本质上还是精神科。

因为医院不是专门的精神病院,所以没有可以收留重症病人的床位。来就诊的多是轻微的抑郁症、焦虑症、少数躯体形障(老师惯用臆症一名词)、不那么严重的幻觉和偏执症状。而像精神分裂、重度抑郁症、物质上瘾(酒精等)、解离性障碍等,基本上老师都会建议他们去找当地的精神病院。

精神科和心理咨询的差别相当大。心理咨询主要面向的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和困扰,或者较为轻微的情绪障碍和焦虑障碍,各个流派的疗法有各自的侧重点,但大部分都是针对行为、思想、情感和经历等方面帮助客户进行调整。我不确定国内怎样,但在国外是没有处方权的。哪怕是临床心理学家也要根据州的制度另外再考处方证。

精神科就基本上是在用药物调整了。按老师的说法是,无论情绪障碍还是焦虑障碍还是其他,都是大脑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像失眠心跳快甚至是焦虑发作(panicattack),都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哪怕是悲观或焦躁的情绪,也是大脑受物质代谢的影响,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调节。

同时也因为医院里的病人非常多,老师一天看几十个,多的时候有试过一天五十几个病人的,实在没有时间给心理治疗(我有些术语可能会用错,很多中文翻译不怎么清楚,麻烦见谅QAQ)。其次是因为心理治疗要求的是长期、定期的和治疗师/咨询师会面,这点在医院里也很难做到。

还有一个科室貌似很容易和精神科、心理咨询弄混淆的,是神经科。

简单说神经科就是看大脑各种病变的。脑中风脑瘫等等。

精神科是针对情绪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等。

心理咨询更多的是偏向日常生活

ps.医生们真的不负责聊天开导的虽然这么说有点不近人情,但老师一天看几十个病人,一个病人十几分钟,如果遇到第一次来看的一次就得一个四五十分钟以上,实在是抽不出空来。想找人倾诉,这个倒可以找咨询师。

实习期间见得最多的是情绪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者。有十几岁的中学生,也有八十几岁的老大爷,从事的职业也是,做哪一行的都有。

但很多人都有一个特点:不愿服药。

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过老师,老师说现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的安全性很高,副作用小,起效快疗效好(好像做广告似的),只要遵循医嘱服药其实不会有问题。

起效时间一般是一到两个星期有见效,半个月到一个月开始有明显起色。当然药物对于个体都会有差异,这个时间不是一定的。但只要坚持服药(并且是用对药!),就肯定会慢慢好转。这点在医院里的确见到很多。许多抑郁症患者第一次来和服药一个月后再来,他们自己都会说心态情绪等方面比以前好了许多。

以及服药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老师说大部分要坚持三五年以上才可以逐渐减量最后停药。但基本都能有彻底停药的那一天。

也有终身服药的,不过这些通常是患病时间长、程度深、反复次数多的。但都是少数。

其次是千万不能私自停药。减量或停药,全都要跟医生事先交流,让医生得知现今的状况再做出调整。

不少病人自己吃药吃着吃着,诶觉得好像好了不少要不我就把药停了吧,一停没一段时间就出事了。

实习一个月,见到的所有自个儿停药的,全都妥妥地反复了。

而且老师说,反复之后重新再服药,疗效就没有第一次那么好了。本来可能坚持吃个两年半就能好的,这下一停,全部重新来过,而且可能这回就得五年才能好彻底了。

反复次数越多,到后面就越难治疗。

所以真的,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私自停药。一定要按医嘱来。

想做出什么调整的话,那先和医生聊过再看医生怎么调。

噢对老师说,情绪障碍和焦虑障碍的,不能吃人参。

具体啥原因他也不清楚喔,但是据他说是很多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吃完人参,情况就立即恶化了。

这里的人参是指任何参类。什么花旗参人参等等都不能吃的。如果要看中医调整身体也要跟中医说明这点。

情绪障碍其实不止抑郁症一种。还有躁狂症、躁郁症(双向障碍)等。这个不详说。

抑郁、躁狂、焦虑这几种有较高的共病现象(orbidity是这样翻么),不是说有抑郁症就一定会有焦虑症或会发展成躁郁症,但是这种几率会比一般人要高。

所以如果抑郁着抑郁着,突然亢奋了一段时间,那可能不是好了,而是躁狂了这时候还是该去找医生进行药物上的调整。

有一句话老师向每一个病人都强调过,就是这不是你的错。

抑郁症、焦虑症还是其他,很多时候单凭自己是不可控的。可能你会意识到这样做很不好,也知道不应该这样下去,但你就是做不到。

这不是因为你软弱或无能,就像你感冒发烧得肺炎一样,总不会是你自个儿愿意的啊。也不是你说想好起来就能好起来,情绪、思维、行为并不是靠个毅力决心就能改变。总不能你说我不想发烧了!然后就真的退烧了嘛。

所以这种时候该求助专业人员的(比如靠谱的精神科医生、靠谱的临床心理学家、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就果断去求助。

然后就是看的医生也很关键啦。

挺多二三线城市的人会专门跑来我们医院看。然后老师一看那些医生给患者用的药,就开始摇头叹气因为目前无论是精神科还是心理咨询,都只有在一线大城市发展得比较好,小地方小医院(无冒犯之意)很多时候会将抑郁症、躁狂症等情绪障碍当精神分裂治。老师说那些医生用的药也很乱,明明有更好更安全的药,却给病患服用副作用更大或依赖性更强的药物。不过这可能就是因为地方的狭隘性所以他们不知道或当地医院尚未引进新型药物。也有是去了人民医院之类的,但医院本身没有精神科,只有神经科,因而也无法对症下药。

这样的案例我真的见到过,还不少。所以建议最好还是直接去大城市的大医院(专门设有精神科)(这点很重要)或者精神病院就诊。

然后是不要去看中医治抑郁症什么的啊啊!!!!!!!!

不要靠中医啊!!!!!!!!!!!!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看中医绝对看不好的啊!!!!!!!!!!!!!!!!!!!!!!!!!!!!!!!!!!!!!

心理疾病已经不是中医的范畴了!!!!!!!急性肺炎也不会有人去找中医抓药吧!!!!!!!!!

如果哪个中医敢下诊断说你没有心理疾病什么的,果断换掉他。

因为这就跨领域执业了。这种做法很不专业,也完全不讲职业道德。

精神科见习心得体会篇3

在精神科实习已满一个月了,现在终于有时间整理一下心情。

我在精神障碍病房实习,那里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精神分裂症,刚去的时候很怕面对他们,因为以前对精神病人的印象并不好,心里有点抵触。但是带我的耿老师很放手,第二天就让我独自查房并且回报病情,所以我也就不得不直面精神病人了。这样一来接触的就多了,我也逐渐发现他们并不像我或是大众想象的那么可怕,多数患者都是很可怜的,他们有工作有家庭有亲人有朋友,但是精神分裂症毁了这一切。他们的大脑逐渐被毒性物质蚕食,药物的副反应随着时间的积累逐渐显现,以前瘦的会变胖,聪明的会变愚钝,美丽的会变苍老,美好的记忆会逐渐消失。人就这样毁了,人生就浸泡在每天那十几片药里:氯氮平、舒必利、苯海索、利培酮......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越来越同情他们,越来越觉得每天的工作没有起太大的作用,这也是我老师的感触,她工作五年,从来没有哪一个病人能完全康复并且不复发,精神病人往往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住院治疗,这在普通内外科是极其少见的。他们需要长年累月的吃药,一旦停药就会发病,第一次也许是七八年,第二次就会变成三四年,最后一年之内屡次发病,这是一个可怕的过程!

谈到时间就不得不说一个问题,就是病史。随便翻翻病历牌,基本都是几年十几年的病史,除掉难以根治的问题,我想说的是社会对这种疾病和患者缺乏关注。

首先是医疗条件。不说远了,就在成都市能有几家精神病医院?省精神病院、四院、华西心理卫生中心,除此之外还能数出几家?相比其他的专科医院或是综合医院来说在医疗方面是根本没有保障的!我们的政府应该做点什么了,最起码能让需要治疗的人有住院的地方吧!

再一个是媒体的关注度。每天打开各大网站的主页,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无聊的娱乐新闻绯闻,今天这个露底了明天那个被偷拍了。。。诚然,这些东西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进而带来点击率带来效益,但是作为媒体应该做点更实际的事情。前天看到wY上一篇文章,内容是比较G8领导人的身高,列举了八个国家元首的个头,没了。这有什么意义!你管人家长多高,地位在那放着呢,用的着你来评说,而且随意评价他人生理方面的缺陷本就是一件不礼貌不尊重人格的事情,作为国内的主要媒体竟也无聊到这种程度。何不把版面留出来关心一下社会上实实在在的问题!我们的精神病人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社会需要通过媒体了解他们的需求,老百姓也需要通过媒体了解他们的苦难,不要认为这是微不足道的,这绝对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提高关注度!

不想写了,反正没人看,一样是无用功啊...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精神科见习心得


在精神科见习期间,见得最多的是情绪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者。有十几岁的中学生,也有八十几岁的老大爷,从事的职业也是,做哪一行的都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精神科见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精神科见习心得篇1

在精神科实习已满一个月了,现在终于有时间整理一下心情。

我在精神障碍病房实习,那里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精神分裂症,刚去的时候很怕面对他们,因为以前对精神病人的印象并不好,心里有点抵触。但是带我的耿老师很放手,第二天就让我独自查房并且回报病情,所以我也就不得不直面精神病人了。这样一来接触的就多了,我也逐渐发现他们并不像我或是大众想象的那么可怕,多数患者都是很可怜的,他们有工作有家庭有亲人有朋友,但是精神分裂症毁了这一切。他们的大脑逐渐被毒性物质蚕食,药物的副反应随着时间的积累逐渐显现,以前瘦的会变胖,聪明的会变愚钝,美丽的会变苍老,美好的记忆会逐渐消失。人就这样毁了,人生就浸泡在每天那十几片药里:氯氮平、舒必利、苯海索、利培酮......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越来越同情他们,越来越觉得每天的工作没有起太大的作用,这也是我老师的感触,她工作五年,从来没有哪一个病人能完全康复并且不复发,精神病人往往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住院治疗,这在普通内外科是极其少见的。他们需要长年累月的吃药,一旦停药就会发病,第一次也许是七八年,第二次就会变成三四年,最后一年之内屡次发病,这是一个可怕的过程!

谈到时间就不得不说一个问题,就是病史。随便翻翻病历牌,基本都是几年十几年的病史,除掉难以根治的问题,我想说的是社会对这种疾病和患者缺乏关注。

首先是医疗条件。不说远了,就在成都市能有几家精神病医院?省精神病院、四院、华西心理卫生中心,除此之外还能数出几家?相比其他的专科医院或是综合医院来说在医疗方面是根本没有保障的!我们的政府应该做点什么了,最起码能让需要治疗的人有住院的地方吧!

再一个是媒体的关注度。每天打开各大网站的主页,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无聊的娱乐新闻绯闻,今天这个露底了明天那个被偷拍了。。。诚然,这些东西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进而带来点击率带来效益,但是作为媒体应该做点更实际的事情。前天看到orbidity是这样翻么),不是说有抑郁症就一定会有焦虑症或会发展成躁郁症,但是这种几率会比一般人要高。

所以如果抑郁着抑郁着,突然亢奋了一段时间,那可能不是好了,而是躁狂了这时候还是该去找医生进行药物上的调整。

有一句话老师向每一个病人都强调过,就是这不是你的错。

抑郁症、焦虑症还是其他,很多时候单凭自己是不可控的。可能你会意识到这样做很不好,也知道不应该这样下去,但你就是做不到。

这不是因为你软弱或无能,就像你感冒发烧得肺炎一样,总不会是你自个儿愿意的啊。也不是你说想好起来就能好起来,情绪、思维、行为并不是靠个毅力决心就能改变。总不能你说我不想发烧了!然后就真的退烧了嘛。

所以这种时候该求助专业人员的(比如靠谱的精神科医生、靠谱的临床心理学家、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就果断去求助。

然后就是看的医生也很关键啦。

挺多二三线城市的人会专门跑来我们医院看。然后老师一看那些医生给患者用的药,就开始摇头叹气因为目前无论是精神科还是心理咨询,都只有在一线大城市发展得比较好,小地方小医院(无冒犯之意)很多时候会将抑郁症、躁狂症等情绪障碍当精神分裂治。老师说那些医生用的药也很乱,明明有更好更安全的药,却给病患服用副作用更大或依赖性更强的药物。不过这可能就是因为地方的狭隘性所以他们不知道或当地医院尚未引进新型药物。也有是去了人民医院之类的,但医院本身没有精神科,只有神经科,因而也无法对症下药。

这样的案例我真的见到过,还不少。所以建议最好还是直接去大城市的大医院(专门设有精神科)(这点很重要)或者精神病院就诊。

然后是不要去看中医治抑郁症什么的啊啊!!!!!!!!

不要靠中医啊!!!!!!!!!!!!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看中医绝对看不好的啊!!!!!!!!!!!!!!!!!!!!!!!!!!!!!!!!!!!!!

心理疾病已经不是中医的范畴了!!!!!!!急性肺炎也不会有人去找中医抓药吧!!!!!!!!!

如果哪个中医敢下诊断说你没有心理疾病什么的,果断换掉他。

因为这就跨领域执业了。这种做法很不专业,也完全不讲职业道德。

精神科见习心得领会


在精神障碍病房实习,那里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精神分裂症,刚去的时候很怕面对他们,因为以前对精神病人的印象并不好,心里有点抵触。下面是小编站的主页,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无聊的娱乐新闻绯闻,今天这个露底了明天那个被偷拍了。。。诚然,这些东西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进而带来点击率带来效益,但是作为媒体应该做点更实际的事情。前天看到wY上一篇文章,内容是比较G8领导人的身高,列举了八个国家元首的个头,没了。这有什么意义!你管人家长多高,地位在那放着呢,用的着你来评说,而且随意评价他人生理方面的缺陷本就是一件不礼貌不尊重人格的事情,作为国内的主要媒体竟也无聊到这种程度。何不把版面留出来关心一下社会上实实在在的问题!我们的精神病人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社会需要通过媒体了解他们的需求,老百姓也需要通过媒体了解他们的苦难,不要认为这是微不足道的,这绝对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提高关注度!

不想写了,反正没人看,一样是无用功啊...

精神科见习心得一


在精神科见习期间,见得最多的是情绪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者。有十几岁的中学生,也有八十几岁的老大爷,从事的职业也是,做哪一行的都有。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精神科见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精神科见习心得篇1

在精神科实习已满一个月了,现在终于有时间整理一下心情。

我在精神障碍病房实习,那里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精神分裂症,刚去的时候很怕面对他们,因为以前对精神病人的印象并不好,心里有点抵触。但是带我的耿老师很放手,第二天就让我独自查房并且回报病情,所以我也就不得不直面精神病人了。这样一来接触的就多了,我也逐渐发现他们并不像我或是大众想象的那么可怕,多数患者都是很可怜的,他们有工作有家庭有亲人有朋友,但是精神分裂症毁了这一切。他们的大脑逐渐被毒性物质蚕食,药物的副反应随着时间的积累逐渐显现,以前瘦的会变胖,聪明的会变愚钝,美丽的会变苍老,美好的记忆会逐渐消失。人就这样毁了,人生就浸泡在每天那十几片药里:氯氮平、舒必利、苯海索、利培酮......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越来越同情他们,越来越觉得每天的工作没有起太大的作用,这也是我老师的感触,她工作五年,从来没有哪一个病人能完全康复并且不复发,精神病人往往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住院治疗,这在普通内外科是极其少见的。他们需要长年累月的吃药,一旦停药就会发病,第一次也许是七八年,第二次就会变成三四年,最后一年之内屡次发病,这是一个可怕的过程!

谈到时间就不得不说一个问题,就是病史。随便翻翻病历牌,基本都是几年十几年的病史,除掉难以根治的问题,我想说的是社会对这种疾病和患者缺乏关注。

首先是医疗条件。不说远了,就在成都市能有几家精神病医院?省精神病院、四院、华西心理卫生中心,除此之外还能数出几家?相比其他的专科医院或是综合医院来说在医疗方面是根本没有保障的!我们的政府应该做点什么了,最起码能让需要治疗的人有住院的地方吧!

再一个是媒体的关注度。每天打开各大网站的主页,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无聊的娱乐新闻绯闻,今天这个露底了明天那个被偷拍了。。。诚然,这些东西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进而带来点击率带来效益,但是作为媒体应该做点更实际的事情。前天看到orbidity是这样翻么),不是说有抑郁症就一定会有焦虑症或会发展成躁郁症,但是这种几率会比一般人要高。

所以如果抑郁着抑郁着,突然亢奋了一段时间,那可能不是好了,而是躁狂了这时候还是该去找医生进行药物上的调整。

有一句话老师向每一个病人都强调过,就是这不是你的错。

抑郁症、焦虑症还是其他,很多时候单凭自己是不可控的。可能你会意识到这样做很不好,也知道不应该这样下去,但你就是做不到。

这不是因为你软弱或无能,就像你感冒发烧得肺炎一样,总不会是你自个儿愿意的啊。也不是你说想好起来就能好起来,情绪、思维、行为并不是靠个毅力决心就能改变。总不能你说我不想发烧了!然后就真的退烧了嘛。

所以这种时候该求助专业人员的(比如靠谱的精神科医生、靠谱的临床心理学家、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就果断去求助。

然后就是看的医生也很关键啦。

挺多二三线城市的人会专门跑来我们医院看。然后老师一看那些医生给患者用的药,就开始摇头叹气因为目前无论是精神科还是心理咨询,都只有在一线大城市发展得比较好,小地方小医院(无冒犯之意)很多时候会将抑郁症、躁狂症等情绪障碍当精神分裂治。老师说那些医生用的药也很乱,明明有更好更安全的药,却给病患服用副作用更大或依赖性更强的药物。不过这可能就是因为地方的狭隘性所以他们不知道或当地医院尚未引进新型药物。也有是去了人民医院之类的,但医院本身没有精神科,只有神经科,因而也无法对症下药。

这样的案例我真的见到过,还不少。所以建议最好还是直接去大城市的大医院(专门设有精神科)(这点很重要)或者精神病院就诊。

然后是不要去看中医治抑郁症什么的啊啊!!!!!!!!

不要靠中医啊!!!!!!!!!!!!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看中医绝对看不好的啊!!!!!!!!!!!!!!!!!!!!!!!!!!!!!!!!!!!!!

心理疾病已经不是中医的范畴了!!!!!!!急性肺炎也不会有人去找中医抓药吧!!!!!!!!!

如果哪个中医敢下诊断说你没有心理疾病什么的,果断换掉他。

因为这就跨领域执业了。这种做法很不专业,也完全不讲职业道德。

精神科护士心得体会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作为精神科工作的一个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精神科护士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精神科护士心得体会篇1

以前对精神科病房的印象就是光线暗及恐怖的感觉,但自从在精神科实习的日子以来,发现以前对精神科的印象完全是错误的观念,这里的光线不但明亮且病患也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恐怖。

在这站实习真的跟其他站差好多,在这里你的护理措施真的很灵活,具有个别性,还可以直接跟病患互动,那种感觉真得好棒,跟他们一起做早操,说到做早操,真得好开心唷!每个病患都好可爱,每次跟他们做早操都会笑到肚子痛,他们都很用心的在做每一件事。另外,在这里真的让我感觉到医疗人员的用心及团结,每一个病患都有五位医疗人员的照顾,且都须用很大的爱心,去照顾一个人,须有很大的耐心,所以我很佩服这里的医疗人员。而这里的教官人也都很好,不懂的地方,他们都会教我们,且每个都带笑容,让我觉得有家的感觉。我真得好喜欢这里的教官唷!老师虽然好严格,但我觉得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好老师,因为老师严格,我们才会认真呀!

在这里真得有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个小护士的样子,一天的流程都由自己来,从早上的发药,到下午的发药,写记录等,都知道下一个步骤要做什么,不会不知所措,且记录在老师严格要求下,不进步也难呀!只是每天都写得好痛苦唷!总之,在这里实习虽然很累,但我相信那是值得的。

精神科护士心得体会篇2

对一般人来说,精神病是一个令人恐惧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名词,常使人联想起一个个满身泥圬、言行古怪、时哭时笑、呆滞冷漠,或暴跌凶残的人。五年前,我走上精神病人管理的工作岗位,开始了与精神病人直接面对面的接触,我们对精神病人的漠然无知、心存恐惧,到逐渐了解他们、同情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从而窥见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关于精神病,医学上是这样界定的:精神病是指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与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一类疾病。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心理障碍、丧失判断力、不能正常地学习、工作、生活,行为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往往有自杀自伤、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的患者还认为自己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而拒绝治疗。

在精神科做护士,首先是安全问题,这也是院领导会上会下强调的重中之重。抑郁病人、自伤自杀甚至自残的心理,对于这样的病人,作为护理人员的我们,要多观察、多和其进行沟通交流。躁狂的病人对其周围的人,包括同室病友以及周围的医护人员易造成伤害,当然也包括自身的安全。在情绪严重不稳定期,我们要更多的给予保护性约束。

精神科病人多是药物控制,所以对其服药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在精神科治疗上一定要防止病人藏药。如果病人藏药不吃的话,病情得不到基本的控制;如果病人把藏起来的药顿服,后果更严重,可以导致药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精神病人和一般的患者不同,他们没有自知力,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也表述不清,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充分维护他们的自尊。

在精神科工作这么久,并没有感觉到他们可怕,反而更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纷争,我的人格跟着他们简单起来,我会做一名合格的护士,不辜负天使的称号。

精神科护士心得体会篇3

本人于2011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实习,通过实践学习,感觉要想将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工作相结合,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多请教带教老师,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业务,体会要领。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除熟悉了各科室的业务知识外,我还很注意护士职业形象,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工作时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在护士长积极认真指导下,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平时坚持参加医院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在一年的工作中,能始终坚持爱岗敬业,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自身素质及应急能力。

当然,我身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比如,在学习上,有时仍有浮躁的情绪,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心浮气躁,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不能冷静处理。医在工作上,有时存在着标准不高的现象,虽然基本上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但是在主动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都是我今后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要再次感谢院领导、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给予的教育、指导、批评和帮助,感谢同事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回顾过去,有许多进步和提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展望未来,应当发扬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克服不足。

曾有人称赞精神科护士是真正的英雄,说这话的正是我们从小就无限敬佩的英雄~~警察叔叔。看到无须打斗也不用争拗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轻轻几句话就魔术般地让刚才还在喊打喊杀要生要死的精神病人服服帖帖地接受治疗和护理,于是他们由衷地赞叹:没有枪和警棍,却面对同样的危险,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其实我们不是英雄,因为英雄意味着不畏****勇猛顽强,而我们面对病人偶尔被打了除了理解还要微笑。朋友们你们曾试过无缘无故被人打一巴掌或被人攻击吗?如果我说这些打人的人其实没有恶意甚至是出于善意,你们相信吗?事实如此,精神病人在幻觉下看到护士的脸上有蚊子、身边有妖魔鬼怪就会奋不顾身的上前攻击它们想以此来保护我们的护士。一次一位护士的头部被病人的拳头击中,当时就出现头晕、呕吐、皮下血肿等,可这位护士仅休息了二天就上班了,因为病人需要他,当问及此事护士却淡然地说病人也是在幻觉的支配下才会攻击我的,作为精神科护士的我不理解谁能理解。

精神科护士心得体会篇4

精神病院这个名字听得多了,人们总是对这个名字有一种畏惧与排斥的心理。这个学期我们去了精神病院见习,首次接触精神病院,其实它也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阴深与恐惧的。我们身为未来的护士,更不需要以别样的目光、别样的心理去看待它。只知道,它和别的医院一样,都是一间医院。

带领我们小组的带教老师把我们带到住院部的某一层楼里,在那铁闸里有一个可供饮食与活动的大空间,里面住着的全是女病人。

带教老师先带我们到示教室里,给我们重温一下精神分裂症与情感障碍的一些特征、表现和护理措施,然后再打开铁闸让我们和里面的一些病人聊聊天,了解她们的情况。在带教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她教导了我们面对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应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与确保病人的安全,然而,我最为关注的仍是一些情感障碍的病人。带教老师说一些慢性的情感障碍的病人对外界是无什么反应的,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困死了在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中,他们的内心是一层叠一层沉默的雪,最初的情绪积压在心中,长久未能得到宣泄,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记忆变得模糊了,甚至跌入了潜意识中,情绪的积压找不到痕迹。

所以他们不懂得去倾诉,不懂得去表述自己,他们的内心封锁在那重重的沉默中,解不开最初的情绪的结,而只会在那个心结上不断地增添沉默的结,由于他们内心积聚了太多太多的沉默,不懂诉说,所以他们的情志也渐渐变得散漫,脑子也渐渐变得空洞,思维也变得迟缓,所以他们会回避亲友,回避与外界之间的接触,慢慢的,便发展到对外界事物无反应。而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之复杂的,复杂到完全沉默,复杂到找不出病因的痕迹。

我想:如果是一个对外界事物无反应的病人,除了要接受药物治疗之外,还必须配合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租子阻滞有太多,所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治疗的最基层。治疗者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聆听者,专心的倾听病人的诉说,以亲善诚恳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让病人毫无顾虑的倾诉内心的苦闷,鼓励病人疏泄内心不良的情绪,并能以同情、理解、谅解的态度对病人的诉说不加评判地接受,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支持,并与病人合作去治疗其疾病,给予病人治疗的信心与康复的希望。

在与病人的交谈过程中,摸索病人的性格特点与思维模式,以及深入地探索其内心的真实情感。如果病人已经无法说出其内心的痕迹,治疗者可以问病人原本的性格、原本的生活是怎样的?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支持与鼓励病人诉说其内心的情绪与痕迹,让病人感觉到你是在全心全意地帮他,他也便可以开怀地与你倾诉。探寻病因是离不开问话的,也可以从问话中逐步地推出其病因与疾病的过程,帮助病人认识自己心灵的痕迹。在谈话中,要听出病人思维上的漏洞与认识上的偏颇和贫乏,并对病人作出理由充足、适合其心理特点的解释,帮助其消除疑虑,增强信心。人的烦恼往往来源于思维,但你烦恼了,往往是因为你用错了你的思维方式,引导病人去换一种与原来逆向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烦恼往往便会自动消失。要给予病人鼓励和良好的心理暗示,激发病人的积极心理,让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更努力地去改善自身的情绪。

带教老师给我们复习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后,便开铁闸让我们和里面的病人沟通交流了。我们一小组的人和带教老师围成一张台,然后带教老师陆续叫了三个病人来,她在我们面前询问病人的情况,并介绍其病情给我们认知。

第一个是患有精神分裂症、常有幻听的女士,第二个是常开心自笑的女老师,第三个我的印象有点模糊。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个女士。她说她常听到一个男人跟她说话,但看不到那个人。韦护长问她那个男人有没有叫她不要吃、不要睡,她说没有。她说她自己也不知道那个男人是谁,自己也不认识他,只是听到一把声音在和她谈话,什么都看不到。韦护长问她有没有和那个男人说话,她说有。她的声音还带点激扬和悲亢地说:我不是讲那些话,我是讲述自己的心,我是用心来和他交谈的!

然后带教老师的问话结束了,我们接着和第二个、第三个病人交流。这时候,我看见刚才第一个病人独坐在一张桌椅上,沉默不语,情感低落,沮丧忧虑的低着头。我想过去跟她谈谈心,哪怕只是表示一下关心对于病人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但我连这样的时间都没有,她们马上便要开饭了。

我看着她那孤独、沮丧、忧伤的表情,回想起她刚才的那一句我是用心来同他交谈的!,我想她除了有精神分裂症之外,还同时存在着抑郁症,又或许是抑郁症伴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是分神经性和心因性的,我不知道她属于哪一种,又或许两种都有吧,我相信她是存在着心因性的成分的。她也不是完全沉默的那一种,我还能够对着一片虚无的空气来讲述自己的心。我听她那一句话激动的声音,我想她内心深处是很渴望去倾诉的,但为什么她不与身边的人倾诉呢?还是她未能找到一个足够信任、足够关心她和支持她的聆听者?会不会是因为她很想诉说自己的内心,然而却得不到满足,而这种日积月累的内心冲突致使她幻听出身边有一把陌生的声音来聆听她的心声,与她交流呢?这只是我的推断,我不敢确定,要探究真正的原因还得与病人多接触才知道。或许那一把声音是她最信任的声音吧,听不到那一把声音,就像是身边没有了可以倾诉的朋友一样。我想如果我是她的护士,我会以关怀的心耐心地去鼓舞她向我倾诉她内心的情感,希望以真诚的爱心来换取她对我的信任,取替她所幻听出的那一把声音的位置,希望这样能够医治她的幻听,然后再与她进一步的做心理治疗。

或许我接触得太少,或许我想得过于简单,但我仍相信有些精神病人是能够治愈的。或许有一天,当他们恢复了正常人的心理,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时候,我希望人们能够以平常的目光去看待他们,不要歧视和排斥她们,不要让他们的心灵再一次受创!

其实患病很平常,正如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犯错一样,只要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就行了,精神康复者也一样,只要认识到自身的疾病,并加以控制就行了。社会与人们应该给予他们多一点爱心与支持的!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