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新教育中国化运动,它是对19世纪末中国新教育制度模仿移植外国教育造成的中国新教育外国化的反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篇1

用仰望星空,脚踩大地来形容新教育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新教育致力于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课堂、理想的学生同时,新教育又是一种扎根实践,用行动来实现理想的教育创新。这种教育理想,正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点燃了广大教师的热情,成为众多教师创造教育、享受教育、提升生命质量的动力。读新教育,我的心灵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众所周知,近年中国正在全方位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一些教育探索如主体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实验也方兴未艾。其实无论哪种教育,它们的指向都是教育的本原和终极关怀,愿景都是理想而美好的,关键是怎样找到一条通往理想教育的适宜的实践路径。

在这方面,新教育的六大行动是值得我们关注与实践的: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在这六项行动中,我们可以实践与探索的还有很多很多,怎样才是有效的?怎样才是成功的?在不断的解构与重组中,我们提升的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品质。

1、营造书香校园

我们语文老师也常有这样的苦恼:在复习的时候,[范文资讯网]生怕漏掉某篇课文、某个知识点,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可是考试总有遗漏,还考察课外的东西。我们也清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教给学生一些受益终身的东西,尤其是在他们的宝贵的青春岁月里。我想,读书就是最好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学校即使什么都没有,只有书,也可以成为一个学校。足可见,营造书香校园是一种终极追求。

我们可以尝试的行动有:

⑴推荐阅读书目。新教育推荐了张中行先生审定的《中华经典名篇诵读本》,还有《英文名篇诵读本》,这些都是很好的借鉴。我们学校也可以推出《古诗文一百篇》、《散文一百篇》等等。在新生入学前和毕业生毕业时,我们应该发送推荐阅读倡议,做好衔接,宣传学校。周六可以开放学校图书馆,让学生自发到校读书。

⑵开读书课程。仅仅依靠家庭读书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将读书纳入我们的课程体系。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语文课程可以压缩,可以调整。另外,中午的时间,也可以开发利用。开放学校图书馆,或者增设读书自修室,都是一种环境的创设。晚上睡前半小时,也应该配合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的习惯。

⑶开展读书节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节活动,为期可以是一个月,发读书倡议,搞诵读、演讲、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评选读书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

⑷创办文学社。文学社,可以展开读书指导活动,可以邀请名家入校交流,可以创办刊物等,成为文学爱好者的活动。

2、师生共写随笔

优秀教师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优质课上、领导的表扬上,而是在学生身上,从孩子身上找到的成就感、幸福感,和他们一起相互编织有意义的教于生活,才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我们真的应该从原点学生出发,践行作为教师的理想。无尽的岁月不会给我们无言的结局,我们的教师一定会书写着自己的生命传奇,我们的教室也一定会诞生出卓越的学生。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班级博客、班级日记、个性随笔、学生成长记录、课堂叙事、班主任笔记等,只要我们的老师拿出火热的激情,铭记下我们的教育历程,我想一定会留下丰厚的痕迹。

3、聆听窗外声音

窗外的声音,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邀请社会名流、企业家,甚至普通劳动者到我们的学校作报告,让学生有目的地接触社会,让学生多通道地听到成功的声音。我想,只有开阔视野,才能激发激情,让学生学有榜样。惟有打开校门,走出封闭,我们才能领略更多的精彩,学校才是师生成长发展的动感地带。

在组织聆听窗外声音时,我们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利用家长委员会这个平台,联系实践基地,让家长关心教育。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节日或纪念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到校进行专业引领。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社团,邀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指导。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合作。

4、构建理想课堂

曾经有人把传统的老师苦教比做插秧。多年来,农民把秧苗插的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的越多。可是这样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没给他们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于是秧苗们拥挤着,无奈着,无法发展。后来人们发现了抛秧的方法,减少了劳动量,却保护了秧苗,给他们带来自由生长的欢快,也当然地带来了高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这个最后的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

试想,一层楼面,十几间房子内,集成了各类学科的各种图片、实物、仪器、模型,学生们在这边可以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可以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可以动手制作各类航模。或看,或听,或思,学生知识与能力、实践和操作将得到全面的培育。

因此,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

学校教育是为了一时之需还是终生之用?可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在校学的很多东西一辈子都用不上?学校教育应多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地思考哪些是一个人一生需要的。我想,除了上述的行动外,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篇2

认识新教育,我领略到了新教育专家的风采,感受到了新教育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仿佛整个人也起了质的变化,对学生、对课堂、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让人感兴趣的儿童课程

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实验开发较早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一个项目,从粉红到深蓝,从毛虫到蝴蝶,专家为我们清晰地呈现了一个和孩子同步成长的阅读路径。无论是那些开启黎明的美丽诗歌,那些精彩有趣的绘本故事,还是那一本本被反复甄选出来的经典著作,都被孩子们、甚至我们老师深深的喜爱、着迷。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这正是儿童课程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感受最深的一点。

二、吸纳有效框架精髓,匡正我们的课堂

构筑理想课堂也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项目,目前他们以借助有效教学框架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随着学习的深入,有效框架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课堂三大核心要素,教材、教师、学生三者在框架中得以突现。用教材教什么,即你为这节课制订怎样的目标;围绕核心目标教师安排哪些策略,即教师的教学板块组成;学生在每个板块中的个体表现,即学生的学习清单。我们的课堂即围绕有效二字做文章,课堂有效,这节课就是成功的;课堂无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

三、教师专业阅读,促进专业成长

在学习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张硕果老师、王羽校长的讲座之所以能吸引人,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好读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将读到的悟到的实践于自己的课堂,反复磨练。而每一个老师要取得成功,获得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名师是目标是方向,名师的成名秘诀更是学习的指路航灯。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读书,来自不断地学习实践。只有引导教师明确读书是永久的真正意义的备课,实践反思与读书相结合,才能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路,教师专业才能发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老师虽然会教书,但不喜欢读书,没有时间!这是很多教师给出的不阅读理由,他们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教师迫于考试压力和业绩考核,只关注教参,而排斥其他读物。由此带来的是教师教学的程序化,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的低迷以及愈来愈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所以,我认为,新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前,我们只知道学生成长,从来没有人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真真切切地摆到大家面前。新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育,他注重的是教师这样一个鲜活的成长。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篇3

本学期,学校为我们推荐的书籍,是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刚拿到书就在书的总序里看到这样一句话: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让我不禁自问,我的教育生活幸福完整吗?答案毫无疑问是不。每天都在为改不完的作业而烦躁,为孩子们的不自觉而苦恼,每次都为他们考试和默写的分数而大发雷霆。面对着分数唯论的现状,我很迷茫,我不知该如何取舍,如何改变。怎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能在幸福、宽松的氛围中过一种完整的教育生活呢?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我似乎找到了方向。

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技能与生活方式。新教育有四大改变:一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二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三是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四是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这四个改变的目标就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因为我们的考试,分数,一日复一日机械的操练,已经让孩子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笑容。学习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学习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感受,这样的教育,我们要它干什么?这是多么有分量的一句话。新教育强调阅读,强调写作与反思,这些都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习惯与生活方式。一个具有阅读、写作习惯的人,其实就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了自主发展的武器。作为教师应该勇敢的肩负起终身学习的生活方式,为学生社会树立好榜样。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从自我改变,教师的成长能够带动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快乐能带给学生快乐。我们应该每天充满激情,用心去发现孩子们的优点,跟他们一起快乐地成长。

新教育中的科研在教室、在课堂,倡导的是一个教育行动。新教育走出来的名师都是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每日记录教育随笔、教育随思、随想的教师。书中告诉我们成为一名名师的途径,那就是从现在起,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育反思。510年后,你抱着自己积累的教学日记时,你就成为了一位名师。这让我深深感受到认真教学的深刻含义,我们之所以没有成名就是每天在重复着自己的生活,改作业、上课,创新的太少。在认真方面下的功夫太少。是啊,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任何事情,说得再好,如果没有实际行动,都只是一场空。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的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和学生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为实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共同努力。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学习新教学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新教学技能》

刘晓红

2013年6月9日

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按照学校的安排部署,我认真学习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教师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从整体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师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景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技能的掌握,是教师职业的“通行证”,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表现,同时也是教师工作绩效的基本保证。《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一书,此书从“课堂教学理论与技能概述”“教师教学设计准备技能”“课堂教学常用技能”和“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 四层面详细解读教师的教学技能,并结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指导教师了解并掌握新课程下的新技能,为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 “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是我学习的一本关于课堂教学艺术书籍中的一段话。书中讲述的很多课堂教学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读到其中谈的课堂评价语言魅力,再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进行反思,感触颇深。

现在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

因学而教--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这一意图性行动广泛地运用于上课之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凝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讲授: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但这只是讲授的一个条件,关键是讲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言语讲授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曾在大量课堂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教师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通过对我国中小学高成效教师的课堂观察后,专家也发现类似结果,讲述平均占课堂时间的65%左右。言语讲授之所以为教师所偏爱,是因为它能在较短时间内,简洁地传授大量系统的知识;可以方便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中微观的或抽象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是学生领会;言语传授为教师讲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性。

课堂提问: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是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从教学的实践看,课堂中的问答大致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激凝致问,师生共同解答,还有就是学生自发地提问。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长用的手段之一。

独到的板书艺术: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这种信息传递主要是靠教材上的书面语言和图表,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及教师使用的板书去实现的。板书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突出在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示教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增加信息刺激的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书中还讲述了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读课文后,我们不妨这样说:“你读得很正确,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试一试。”“你朗读时的感情和表情感染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真是一种享受啊!”“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达。” “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这样的评价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同样是在练习的训练中,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那么是自己不会使用这些丰富的评价语言吗?我想,是坚持给学生鼓励、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平时课堂中语言的单调。在一节课中,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师对他们问题回答的打分。可老师在一堂课中面临着无数这样的“打分”,容易在意识上产生疲劳,于是,这种简单、随意的评价语言就产生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很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那难得表现的机会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活跃,氛围更轻松。书中还讲到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中,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就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

教师学习新教育心得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教师学习新教育心得》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通过导的,我再次深深地认识到,新教导对教导革新是一次深刻的革新,新教导提倡全人教导,强调课程要匆匆进每个身心康健的成长,培养学生优越品质的终身学习的才能,新教导提倡扶植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倡导交流与互助、自主立异学习。课程革新的成败症结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革新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学习了新教导之后感觉教师应做到: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成长和终身成长奠定根基。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做到:

1.创设各类情景,对在学习历程中的失误和差错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成长的一个空间;

3.勉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互助、探索等方法,成长听、说、读、写的综合才能;

4.创造条件让学生可以或许探究他们本身的一些问题,并自主办理问题。

二、关注学生感情,创造民主、协调的教授教化氛围。

关注学生我们应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勉励他们在学习中的考试测验,掩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教授教化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类互助学习的运动,匆匆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赞助,体验成绩感,成长互助精神;

3.关注学习有艰苦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树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常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历程和学习后果,互相勉励和赞助,做到教授教化相关。

三、增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对学生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即让他们在学习和使用的历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那么,指导学生学习策略我们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介入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纳推测、查阅和和谐的措施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历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依据必要调剂本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新教导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相信种子,相信岁月。但我要说我相信我们本身,更相信新教导。只要行动,就有劳绩。任何事情,说得再好,如果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只是一场空。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胜利。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抱负,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向往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必要的是行动,记着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才有劳绩;只要行动,就有奇迹。

《新教导》是一个向导,引领着我们从迷茫走向光明。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永远没有学生的愉快。让我们沿着这条光明大道去寻找我们的幸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学习新教育心得领会


新教育中国化运动,它是对19世纪末中国新教育制度模仿移植外国教育造成的中国新教育外国化的反动。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篇1

用仰望星空,脚踩大地来形容新教育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新教育致力于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课堂、理想的学生同时,新教育又是一种扎根实践,用行动来实现理想的教育创新。这种教育理想,正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点燃了广大教师的热情,成为众多教师创造教育、享受教育、提升生命质量的动力。读新教育,我的心灵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众所周知,近年中国正在全方位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一些教育探索如主体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实验也方兴未艾。其实无论哪种教育,它们的指向都是教育的本原和终极关怀,愿景都是理想而美好的,关键是怎样找到一条通往理想教育的适宜的实践路径。

在这方面,新教育的六大行动是值得我们关注与实践的: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在这六项行动中,我们可以实践与探索的还有很多很多,怎样才是有效的?怎样才是成功的?在不断的解构与重组中,我们提升的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品质。

1、营造书香校园

我们语文老师也常有这样的苦恼:在复习的时候,[范文资讯网]生怕漏掉某篇课文、某个知识点,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可是考试总有遗漏,还考察课外的东西。我们也清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教给学生一些受益终身的东西,尤其是在他们的宝贵的青春岁月里。我想,读书就是最好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学校即使什么都没有,只有书,也可以成为一个学校。足可见,营造书香校园是一种终极追求。

我们可以尝试的行动有:

⑴推荐阅读书目。新教育推荐了张中行先生审定的《中华经典名篇诵读本》,还有《英文名篇诵读本》,这些都是很好的借鉴。我们学校也可以推出《古诗文一百篇》、《散文一百篇》等等。在新生入学前和毕业生毕业时,我们应该发送推荐阅读倡议,做好衔接,宣传学校。周六可以开放学校图书馆,让学生自发到校读书。

⑵开读书课程。仅仅依靠家庭读书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将读书纳入我们的课程体系。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语文课程可以压缩,可以调整。另外,中午的时间,也可以开发利用。开放学校图书馆,或者增设读书自修室,都是一种环境的创设。晚上睡前半小时,也应该配合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的习惯。

⑶开展读书节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节活动,为期可以是一个月,发读书倡议,搞诵读、演讲、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评选读书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

⑷创办文学社。文学社,可以展开读书指导活动,可以邀请名家入校交流,可以创办刊物等,成为文学爱好者的活动。

2、师生共写随笔

优秀教师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优质课上、领导的表扬上,而是在学生身上,从孩子身上找到的成就感、幸福感,和他们一起相互编织有意义的教于生活,才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我们真的应该从原点学生出发,践行作为教师的理想。无尽的岁月不会给我们无言的结局,我们的教师一定会书写着自己的生命传奇,我们的教室也一定会诞生出卓越的学生。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班级博客、班级日记、个性随笔、学生成长记录、课堂叙事、班主任笔记等,只要我们的老师拿出火热的激情,铭记下我们的教育历程,我想一定会留下丰厚的痕迹。

3、聆听窗外声音

窗外的声音,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邀请社会名流、企业家,甚至普通劳动者到我们的学校作报告,让学生有目的地接触社会,让学生多通道地听到成功的声音。我想,只有开阔视野,才能激发激情,让学生学有榜样。惟有打开校门,走出封闭,我们才能领略更多的精彩,学校才是师生成长发展的动感地带。

在组织聆听窗外声音时,我们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利用家长委员会这个平台,联系实践基地,让家长关心教育。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节日或纪念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到校进行专业引领。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社团,邀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指导。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合作。

4、构建理想课堂

曾经有人把传统的老师苦教比做插秧。多年来,农民把秧苗插的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的越多。可是这样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没给他们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于是秧苗们拥挤着,无奈着,无法发展。后来人们发现了抛秧的方法,减少了劳动量,却保护了秧苗,给他们带来自由生长的欢快,也当然地带来了高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说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这个最后的过程并不是老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

试想,一层楼面,十几间房子内,集成了各类学科的各种图片、实物、仪器、模型,学生们在这边可以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可以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可以动手制作各类航模。或看,或听,或思,学生知识与能力、实践和操作将得到全面的培育。

因此,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

学校教育是为了一时之需还是终生之用?可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在校学的很多东西一辈子都用不上?学校教育应多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地思考哪些是一个人一生需要的。我想,除了上述的行动外,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篇2

认识新教育,我领略到了新教育专家的风采,感受到了新教育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仿佛整个人也起了质的变化,对学生、对课堂、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让人感兴趣的儿童课程

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实验开发较早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一个项目,从粉红到深蓝,从毛虫到蝴蝶,专家为我们清晰地呈现了一个和孩子同步成长的阅读路径。无论是那些开启黎明的美丽诗歌,那些精彩有趣的绘本故事,还是那一本本被反复甄选出来的经典著作,都被孩子们、甚至我们老师深深的喜爱、着迷。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这正是儿童课程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感受最深的一点。

二、吸纳有效框架精髓,匡正我们的课堂

构筑理想课堂也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项目,目前他们以借助有效教学框架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随着学习的深入,有效框架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课堂三大核心要素,教材、教师、学生三者在框架中得以突现。用教材教什么,即你为这节课制订怎样的目标;围绕核心目标教师安排哪些策略,即教师的教学板块组成;学生在每个板块中的个体表现,即学生的学习清单。我们的课堂即围绕有效二字做文章,课堂有效,这节课就是成功的;课堂无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

三、教师专业阅读,促进专业成长

在学习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张硕果老师、王羽校长的讲座之所以能吸引人,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好读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将读到的悟到的实践于自己的课堂,反复磨练。而每一个老师要取得成功,获得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名师是目标是方向,名师的成名秘诀更是学习的指路航灯。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读书,来自不断地学习实践。只有引导教师明确读书是永久的真正意义的备课,实践反思与读书相结合,才能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路,教师专业才能发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老师虽然会教书,但不喜欢读书,没有时间!这是很多教师给出的不阅读理由,他们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教师迫于考试压力和业绩考核,只关注教参,而排斥其他读物。由此带来的是教师教学的程序化,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的低迷以及愈来愈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所以,我认为,新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前,我们只知道学生成长,从来没有人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真真切切地摆到大家面前。新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育,他注重的是教师这样一个鲜活的成长。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