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面很很多的事情或者文学作品,我们都会油然而生一些体会。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两学一做为官不为心得体会》,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学一做为官不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两学一做为官不为心得体会1】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核心在“干”。学得是否扎实,做得是否合格,最终都要体现到能否推动事业发展中。“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对党员干部来说,在“两学一做”中把牢“干”字核心,想干、会干、实干、苦干,把抓好学习教育和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才能起好带头作用,把工作干到群众心里。

涤荡思想,激发“想干”的动力。“想干事”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境界,是“干成事”“干好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有的党员干部对待工作“慵懒散漫”,不想干事,经常纸上谈兵,不见埋头苦干;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甘愿当“太平官”;遇到问题就躲,遇到困难就退,遇到责任就推,只愿意做容易出政绩的工作,不愿意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因此,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在“两学一做”中拧好思想“总开关”,真正净化“精神家园”。“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要在学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过程中,明确奋斗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干事热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如果干事只为追求升官发财,那么即使干了事,也可能是“作秀”之事或者敷衍了事,终究不会做成真正顺民意、利民生的长久之事。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当作使命和责任,始终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带着攻坚克难的勇气去想事、干事,才能把工作做好做成。

悟透精神,掌握“会干”的本领。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体现在“会干”上。面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对改革发展道路上日益复杂的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党员干部不能“蛮干”和“盲干”,必须要在学习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锤炼过硬本领,提升综合素质,掌握“会干”的本领,才能真正干成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将其学深悟透,才能掌握破解发展中遇到的深层难题的本领。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会贯穿在系列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强将系列讲话精神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党员干部要及时更新思想认识,摆脱陈旧观念和方法的束缚,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紧扣关键问题,学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聚焦问题,锤炼“实干”的作风。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言行不一、指手划脚、只说不练的党员干部,不可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支持。“政如农功,不勤无以成事”,“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两学一做”必须聚焦问题,“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直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中改、在改中学,不断“补钙”“充电”,真正祛除不实作风的思想根源,以切实的成效取信于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需要每位党员干部把“实”字扛在肩上,不仅要以实际行动树起标杆,而且要拉高标杆,坚决不做品头论足的“空谈家”,争当奉献青春和汗水的“实干家”。要把学习的内容和精神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到工作中,做好学与做的“结合”与“转化”,静下心来,沉下身去,不计个人得失,争做脚踏实地的“孺子牛”,兢兢业业干好工作、扎扎实实为群众服务。

强化担当,增强“苦干”的韧劲。担当是一种宝贵的政治品质。敢担当,就是敢于做改革创新的“探路者”和“领路人”,敢拼敢闯、敢打胜仗、奋勇向前;就是遇到问题不推诿、不回避,从容应对、主动作为;就是面对困难不害怕、不退缩,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提出了新理念、确立了新坐标、指引了新航向。时代呼唤担当精神,也为勇敢担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敢于担当,就必须扎实苦干。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实践,提升思想境界,强化担当精神,增强苦干韧劲,把担当苦干融入血液和灵魂,“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在大事难事、急事危事前冲锋陷阵,咬牙苦干,才能不辱使命,把群众期盼的事干好、干成。

【两学一做为官不为心得体会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各级党组织要履行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体责任,坚持区分层次,突出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实际成效。中央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开展“两学一做”是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党章规定党员履行义务的第一条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党员享有权利的第一条就是“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这些都是对党的日常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各级党组织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进行落实。而我们党不仅对党员进行持续不断的日常教育,还会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确定一个主题,集中一段时间,分阶段、分批次开展,进行集中教育。

现在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10次学习教育。与此前的集中教育活动相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而是要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依托“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这就是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既有集中教育的基本特点,又是一次主题明确的日常教育。

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础在“学”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从学习的内容来看,既要学习党章党规,还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党章党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党性觉悟和政治境界,让党员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白作为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让党员知晓领会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一思想行动,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学习的方法创新上来看,就是要把党员自己摆进去,真学实学,对照党章党规的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查找思想上的模糊地带和认识上的偏差。从学习的目的来看,就是要实现党章党规的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走心”、“入脑”,硬化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关键在“做”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关键在做合格党员,要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党的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和要求。所谓“知”,就是要把党章党规的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所谓“行”,就是要把“两学”由内而外化之于用权履职的实践,以党章党规的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作为党员干部执政做人的基本遵循,转化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

做合格党员,既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明确要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绘制了合格党员的画像,这就是: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严把合格党员的标准,就要引导党员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在“十三五”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反对“四风”为突破口,不断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当前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精神不振的问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两学一做为官不为心得领会


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学一做为官不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两学一做为官不为心得体会1】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核心在“干”。学得是否扎实,做得是否合格,最终都要体现到能否推动事业发展中。“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对党员干部来说,在“两学一做”中把牢“干”字核心,想干、会干、实干、苦干,把抓好学习教育和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才能起好带头作用,把工作干到群众心里。

涤荡思想,激发“想干”的动力。“想干事”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境界,是“干成事”“干好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有的党员干部对待工作“慵懒散漫”,不想干事,经常纸上谈兵,不见埋头苦干;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甘愿当“太平官”;遇到问题就躲,遇到困难就退,遇到责任就推,只愿意做容易出政绩的工作,不愿意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因此,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在“两学一做”中拧好思想“总开关”,真正净化“精神家园”。“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要在学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过程中,明确奋斗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干事热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如果干事只为追求升官发财,那么即使干了事,也可能是“作秀”之事或者敷衍了事,终究不会做成真正顺民意、利民生的长久之事。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当作使命和责任,始终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带着攻坚克难的勇气去想事、干事,才能把工作做好做成。

悟透精神,掌握“会干”的本领。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体现在“会干”上。面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对改革发展道路上日益复杂的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党员干部不能“蛮干”和“盲干”,必须要在学习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锤炼过硬本领,提升综合素质,掌握“会干”的本领,才能真正干成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将其学深悟透,才能掌握破解发展中遇到的深层难题的本领。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会贯穿在系列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强将系列讲话精神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党员干部要及时更新思想认识,摆脱陈旧观念和方法的束缚,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紧扣关键问题,学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聚焦问题,锤炼“实干”的作风。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言行不一、指手划脚、只说不练的党员干部,不可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支持。“政如农功,不勤无以成事”,“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两学一做”必须聚焦问题,“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直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中改、在改中学,不断“补钙”“充电”,真正祛除不实作风的思想根源,以切实的成效取信于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需要每位党员干部把“实”字扛在肩上,不仅要以实际行动树起标杆,而且要拉高标杆,坚决不做品头论足的“空谈家”,争当奉献青春和汗水的“实干家”。要把学习的内容和精神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到工作中,做好学与做的“结合”与“转化”,静下心来,沉下身去,不计个人得失,争做脚踏实地的“孺子牛”,兢兢业业干好工作、扎扎实实为群众服务。

强化担当,增强“苦干”的韧劲。担当是一种宝贵的政治品质。敢担当,就是敢于做改革创新的“探路者”和“领路人”,敢拼敢闯、敢打胜仗、奋勇向前;就是遇到问题不推诿、不回避,从容应对、主动作为;就是面对困难不害怕、不退缩,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提出了新理念、确立了新坐标、指引了新航向。时代呼唤担当精神,也为勇敢担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敢于担当,就必须扎实苦干。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实践,提升思想境界,强化担当精神,增强苦干韧劲,把担当苦干融入血液和灵魂,“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在大事难事、急事危事前冲锋陷阵,咬牙苦干,才能不辱使命,把群众期盼的事干好、干成。

【两学一做为官不为心得体会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各级党组织要履行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体责任,坚持区分层次,突出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实际成效。中央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开展“两学一做”是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党章规定党员履行义务的第一条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党员享有权利的第一条就是“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这些都是对党的日常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各级党组织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进行落实。而我们党不仅对党员进行持续不断的日常教育,还会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确定一个主题,集中一段时间,分阶段、分批次开展,进行集中教育。

现在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10次学习教育。与此前的集中教育活动相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而是要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依托“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这就是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既有集中教育的基本特点,又是一次主题明确的日常教育。

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础在“学”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从学习的内容来看,既要学习党章党规,还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党章党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党性觉悟和政治境界,让党员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白作为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让党员知晓领会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一思想行动,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学习的方法创新上来看,就是要把党员自己摆进去,真学实学,对照党章党规的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查找思想上的模糊地带和认识上的偏差。从学习的目的来看,就是要实现党章党规的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走心”、“入脑”,硬化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关键在“做”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关键在做合格党员,要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党的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和要求。所谓“知”,就是要把党章党规的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所谓“行”,就是要把“两学”由内而外化之于用权履职的实践,以党章党规的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作为党员干部执政做人的基本遵循,转化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

做合格党员,既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明确要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绘制了合格党员的画像,这就是: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严把合格党员的标准,就要引导党员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在“十三五”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反对“四风”为突破口,不断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当前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精神不振的问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两学一做为官不为学习心得领会


当前,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现象虽然只是个别和局部现象,但如不加以整治,很容易形成“传染病”,势必会向上下左右弥漫,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耽误党的事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学一做为官不为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两学一做为官不为学习心得体会1】

握着公权,占着位子,却无所作为。成长经历、社会环境、整治生态等多方因素影响,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不同程度的“为官不为”。

能力不足而“不为”,被动做事、不积极学习、不能正确掌握新动态、做事滥竽充数等等已经成为部分干部的贴切标签;动力不够而“不为”,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缺乏进取精神、缺少奋斗精神等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部分干部的日常工作态度;缺乏担当而“不为”,没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缺乏主动担当、不能积极作为等将部分干部执政陋习描述得十分到位。

“为官不为”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机会主义、好人主义等在作祟,归根结底还是宗旨意识、党性观念、进取精神退化,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轨,不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而且还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加强党性教育、加强学习教育、完善激励机制,从思想、行动、日常工作等方面改善及解决“为官不为”的问题。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应成为每个干部的工作信念。

【两学一做为官不为学习心得体会2】

“为官不为”是党员干部对待自己工作的一种不作为现象,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隐蔽性,在县委书记们看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患得患失“不敢为”。凡事先替自己打算,患得患失。一怕舆论聚焦成热点。有的干部不习惯自己和自己的工作置身于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监督下,怕一些小事被无限放大,成为公众和舆论的焦点,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有损自己的形象,影响升迁。二怕出现失误担风险。有的干部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墨守成规,敷衍应付,得过且过,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满足于当四平八稳的“太平官”。三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有的干部不敢表态、不敢拍板,不敢提出自己意见,担心引火烧身、承担责任,只愿做“和事佬”。

能力不足“不能为”。一是“不学习”。有的干部信奉关系第一,钱财铺路。平时不看书、不愿主动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新观点,甚至持排斥态度。有的表面上讲要学习、要提升,实际上是“一根筋”,凭经验办事,仗好恶决策,工作思路不清、效率低下。二是“没办法”。有的干部能力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是拿不出办法、想不出对策,甚至将问题推给他人,“这事比较麻烦,不好办”,“等一等再说”成了一些干部的口头禅。三是“乱指挥”。有的党员干部在任务压顶、形势逼人的情形下,硬着头皮上,盲目决策,胡乱指挥,错失了机会、贻误了发展,带来了麻烦。

安于现状“不愿为”。有的干部觉得现有地位来之不易,把干事与反腐对立起来,认为现在没有不当手段干不成事,“一动不如一静”。一是“守摊”思想,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求争先恐后,但求不出差错。尤其是有的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觉得自己该歇一歇、停一停,只要安全着陆就好,不愿干事、不愿多干事。从调查情况看,这种“守摊”思想甚至在一些三四十岁、正值壮年的干部中都有存在。近期,网上披露的某县十余名科局长主动要求辞去实职任虚职,就是一个佐证。二是“推诿”作风,遇到问题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存在“办不了,推得了”、“推不了,躲得了”、“躲不了,拖得了”的现象。三是“畏难”情绪。一事当前,前怕狼后怕虎,说起困难时“千难万难”,躲避困难时“千方百计”,对矛盾、对棘手难题总是上交下派,左推右搡。

夸夸其谈“不真为”。有的干部热衷于玩虚的一套,一方面,对上拍胸脯,对下拍屁股,只出经验不出成效,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在纸上,以会议落实会议,以会议推进工作,用开会来显示自己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来体现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典型的“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另一方面,只求显绩,不求潜绩。有的干部忙于自我设计“升迁图”,缺少正确的政绩观,为了在升迁节点出成绩,不顾客观实际,忽视群众意见,忽略群众需要,搞一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表面上忙忙碌碌,实际上毫无效率,浪费了资金资源,留下了一摊烂尾工程。

当前,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现象虽然只是个别和局部现象,但如不加以整治,很容易形成“传染病”,势必会向上下左右弥漫,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耽误党的事业。县委书记们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

全面加强素质能力建设。具体来说:一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探索开展分层、分类教育培训的新路子,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二是通过一线锻炼、干部压岗和轮岗等方式,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各种岗位上去磨练,切实解决干部能力提升渠道单一的问题。三是在使用干部时,要把有能力、有业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依据各自优势、特长,选配最有利于其能力发挥的岗位,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载体,充分激发干部潜在能力,做到人尽其能。

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党员干部就是干事的,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是党员干部想干事、敢干事、抢着干事也能干成事的根本保证,这是一个地方发展最大政治基础。一是倡导价值认同,凝聚共同愿景。整体上来看,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有着坚强的理想信念,要用对党的路线方针的认同、工作思路的认同,来感化、来感染、来引领,激发他们对决策部署的认同,让广大党员干部怀有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工作欲望和冲动。二是习惯在舆论监督下工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仅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惩治腐败,而且加大了信息通报广度和细度,使舆论媒体成为散发正能量、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推进器。

健全容错纠错的机制。大多基层在理解、执行中央精神中会有一个时空差,客观上存在一个“看齐”的节奏感,基层干部条件艰苦、压力很大,干事创业不容易,难免会有委屈、失误甚至犯错。如果让想干事、敢干事的流血流汗再流泪,容易挫败党员干部干事的精气神。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就是为担当者担当,鼓励党员干部敢于作为,根除想做“太平官”怕犯错不作为的想法。对于想干事、敢干事的党员干部,只要是在法律法规框架下推动工作的,要大张旗鼓支持他们放心干、放手干,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奔头。当然,容错纠错机制不能代替问责,也不是不要问责,是既要问责,又要营造宽松干事环境。要重点针对各种“为官不为”的不良表现进行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向干部不作为亮剑,让干部不敢懈怠、不敢失责。当然,追责制度的核心是权责对应、权责平衡,即有权必有责,建立“问责人人平等”的问责机制,权力越大其所肩负的责任也应该越大。

涵养勇于担当的精神。要实现“为官有为”,首先就需要培养干部强烈的担当精神,在各自岗位上激发全部能量。一方面,坚定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自觉讲政治、顾大局、勇担当的一个重要前提,党员干部有什么样的政治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权力观、政绩观、群众观。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加强理论修养、牢记党的宗旨、持续党性锻炼,认真体悟、反复教育、经常提醒、持续激励,不断坚定政治信仰,时刻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坚持以上率下。面对崇高的使命和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要善于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机关做基层的表率,领导做干部的表率,党员做群众的表率,从而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勇于担当的良好局面。

完善奖惩机制。要让有为者有位、有威。科学建立干部考核测评体系,把握好干部“能上能下”要求,要把“狮子型”“黄牛式”的干部用起来,让有激情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守规矩者不吃亏,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要结合工作实际,创新以状态测评为主体、干部考察甄别和干部交流等配套的“1+X”工作绩效测评体系,对考核优秀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排名靠后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任职调整,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力,有效激发干部干事热情。从基层的实践来看,建议要赋予上级给下一级激励的一定空间。主要是在对下级的奖励方面,能按照层级管理的要求,给予上级一定权限,对下级进行物质方面的奖励,便于上级调动下级工作的积极性,也给下级推动工作带来一定的干劲和动力。

增进人文关怀。一是政治上激励。要为干部搭建成事、成才、成功的平台,切实增强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促使优秀党员干部脱颖而出;要严格考评,真正用好考评结果,把对优秀党员干部的激励政策落到实处,形成良好导向,让党员干部有“为官有为、有位”的盼头。二是工作上支持。只要是利国利民,不违法、不违纪的事情,上级领导都要从精神上、实际上大力支持。三是生活上关照。特别对处于基层、边远、艰苦地区的干部和家里发生这样那样困难的干部要从多方面进行关心。四是心理上关怀。进一步健全交心谈心制度,搭建畅通、务实的交流渠道,经常性地开展面对面谈心活动,加强情感上的互通,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将心比心。上下级要互相信任,倡导人格上的平等,用平等的人格意识来激励党员干部,关注干部状态,关心干部成长,让干部都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这样干部干事创业才会越来越顺,才敢积极作为,努力担当。

践行两学一做防治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从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此次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内教育节奏依然不变、力度仍然不减。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践行两学一做防治为官不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践行两学一做防治为官不为心得体会1】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前所未有,在这种形势下,有的党员干部出现了诸如信心不足、畏缩不前、消极观望等“为官不为”的问题,对此,面向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澄清模糊认识、解开思想疙瘩、提升精神境界,让党员干部从“心”开始,积极担当,奋发有为。

学党章党规澄清模糊认识。党章党规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任何人,不管官多大、资格多老,都要讲纪律守规矩,认真履行好党章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学党章党规”,就要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澄清模糊认识。只有清醒了认识,各级党员干部才能甩掉包袱、轻装前进。

学系列讲话解开思想疙瘩。“学系列讲话”,就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就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科学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解开思想疙瘩,加强“信仰之修”,熔铸“信念之魂”。

提升精神境界做合格党员。党员是标杆、是引领,党员怎么做,群众就怎么学。每一个党员,只有补足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守政治纪律,遵守政治规矩,真正成为一名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合格党员。

【践行两学一做防治为官不为心得体会2】

当下,中共中央在全体党员间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学党规党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守道德和法纪底线;学系列讲话,领悟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领导科学和方针策略;党员干部要奋发作为,积极干事创业,展现为官有为的新姿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两学”是为了提升素养修官德。党员干部要做到为官有为,修官德守底线是基础。只有以德为政,坚守信仰,全心为民,才能摈弃一切不良的内在问题,禁受住一切外在诱惑和考验,不越底线,不闯雷区,保持一身正气。

“一做”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有力保障。改革越到紧要关头,事业越到十字路口,就越需要领导干部在位有责、挺身发力。这也正是习近平反复强调“当官有为”的原因。“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党员干部要赢得老百姓的口碑,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看到为官实绩,让老百姓感受到利益殷实,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当官有为,积极干事创业,努力作为,敢于担当。

长期以来,因为福利、晋升空间以及个人其他原因,不少人养成多干事不如少干事,少干事还能少担责的荒唐认识。在利益面前争先恐后的上,在困难责任面前百般向后躲。他们对自己职责使命的定性是“无过便是功”,如此这般,全国各地均有一大批人浮于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闲人、懒人。常言说:“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不为,这是一种懒政、是一种渎职,也是另一种腐败,不仅会破坏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还会形成一种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不良风气,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

要解决“当官不为”这一问题,从严治党的力度和步伐必须不断加大。目前在全党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其深意就在于使从严治党“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为官者应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真正心系群众,勤勤恳恳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唯有如此开展“两学一做”,坚决破除“为官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践行两学一做防治为官不为心得领会


从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此次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内教育节奏依然不变、力度仍然不减。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践行两学一做防治为官不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践行两学一做防治为官不为心得体会1】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前所未有,在这种形势下,有的党员干部出现了诸如信心不足、畏缩不前、消极观望等“为官不为”的问题,对此,面向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澄清模糊认识、解开思想疙瘩、提升精神境界,让党员干部从“心”开始,积极担当,奋发有为。

学党章党规澄清模糊认识。党章党规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任何人,不管官多大、资格多老,都要讲纪律守规矩,认真履行好党章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学党章党规”,就要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澄清模糊认识。只有清醒了认识,各级党员干部才能甩掉包袱、轻装前进。

学系列讲话解开思想疙瘩。“学系列讲话”,就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就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科学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解开思想疙瘩,加强“信仰之修”,熔铸“信念之魂”。

提升精神境界做合格党员。党员是标杆、是引领,党员怎么做,群众就怎么学。每一个党员,只有补足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守政治纪律,遵守政治规矩,真正成为一名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合格党员。

【践行两学一做防治为官不为心得体会2】

当下,中共中央在全体党员间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学党规党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守道德和法纪底线;学系列讲话,领悟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领导科学和方针策略;党员干部要奋发作为,积极干事创业,展现为官有为的新姿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两学”是为了提升素养修官德。党员干部要做到为官有为,修官德守底线是基础。只有以德为政,坚守信仰,全心为民,才能摈弃一切不良的内在问题,禁受住一切外在诱惑和考验,不越底线,不闯雷区,保持一身正气。

“一做”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有力保障。改革越到紧要关头,事业越到十字路口,就越需要领导干部在位有责、挺身发力。这也正是习近平反复强调“当官有为”的原因。“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党员干部要赢得老百姓的口碑,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看到为官实绩,让老百姓感受到利益殷实,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当官有为,积极干事创业,努力作为,敢于担当。

长期以来,因为福利、晋升空间以及个人其他原因,不少人养成多干事不如少干事,少干事还能少担责的荒唐认识。在利益面前争先恐后的上,在困难责任面前百般向后躲。他们对自己职责使命的定性是“无过便是功”,如此这般,全国各地均有一大批人浮于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闲人、懒人。常言说:“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不为,这是一种懒政、是一种渎职,也是另一种腐败,不仅会破坏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还会形成一种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不良风气,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

要解决“当官不为”这一问题,从严治党的力度和步伐必须不断加大。目前在全党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其深意就在于使从严治党“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为官者应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真正心系群众,勤勤恳恳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唯有如此开展“两学一做”,坚决破除“为官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为官不为(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部署要求,消除干部工作作风中"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懈怠心态,切实解决"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防止干部职工"为官不为",区委、区政府积极行动、周密部署,认真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现将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局领导班子对"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柳青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并迅速召开会议传达贯彻落实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目的、端正作风、精心安排、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在机关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二、积极动员,提高认识

我局组织召开"为官不为"问题监督检查工作动员会,下发了《当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对"为官不为"问题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家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改进工作作风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三、自查自纠,严格整治

自查自纠工作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查是否存在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热衷于做样子、搞形式;二查是否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无改革措施、无创新方法,工作质量不高;三查是否在其位不谋其政,对依法依规应办理的事项或者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敢担当、不抓不管,或者无正当理由不办理,甚至互相推诿,不贪不占也不干;四查是否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对依法依规应办理的事项或者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无正当理由不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敷衍应付或执行不力,贻误工作,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五查是否利用职务或工作上的便利,吃拿卡要,或提出其他不正当要求、谋取私利;六查是否存在思想散漫,纪律意识淡薄,迟到早退、脱岗串岗,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看视频、炒股、游戏、带彩娱乐等。

我局组织党员干部结合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过程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查摆出的问题,认真查找"为官不为"问题。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和建章立制、加强制度约束相结合的方式,我局的干部职工责任意识明显加强、精神状态显着提高、宗旨意识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精神风貌大为改观,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增强,工作上敢于担当,把工作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克服精神懈怠和封闭保守思想,认真履职尽责。不等不靠,积极主动,迎难而上,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机关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

为官不为心得体会(二)

日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为官不易"但不能"为官不为".

党的以来,在中国大地的行政官员中间,"为官不易"的声音渐渐多起来。其原因有二。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禁令密集出台,立规矩、纠"四风",执纪监督空前严格。一些官员感到"为官不易";二是"为官不易"对一些官员来说,旧方式尚存依赖,立新更是不易,形势的快速发展也让其感到了本领恐慌和问责的压力。

其实当今官员感到"为官不易"是好事。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如果做好都是不易的。做官也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高诱惑的职业。目前,绝大部分官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疲劳"及"压抑"心理。常怀"为官不易"之心,既是对中央三令五申的敬畏,也是既不循规蹈矩,又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内心真实写照。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民生改善,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重大。往深处推进改革势必对既定利益格局进行重新调整,()会遇到较大阻力。改革的这些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都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巨大考验。一个敢于做事、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是对当前发展大势的清醒与自觉。有所知,才会有所畏,才会如履薄冰,不易之感才会沛然心间。

为官诚然不易,"为官不易"可以不为官,但既然选择为官就不能不作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从本质上讲,"为官不为"是一种典型的官僚主义。在反"四风"的背景下,也许会有官员认为约束多,越"不为"出错机会就会越少。在新的政绩观考核下,抓项目做决策,不但要看官员干了什么,而且还要看效果,决策失误,甚至还会被问责。"为官不易"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借口,正如刘云山所言,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

为官要为,而且要愿为、能为、善为。社会发展到了一个矛盾叠加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分配不公的问题以及就业难、住房难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矛盾重重叠叠。在各种矛盾之间,要游刃有余,就必然要求党员干部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感到"为官不易",就要在不易处补课,加强修养,提高学识,不断把不能为的事情变成能为、愿为的事情。

为官不为的心得体会


为官不为的(一)

众所周知,党的以来,中央坚持从严治党,一大批"老虎"、"苍蝇"被打掉,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被问责、追责,严格治吏的制度"发条"在一扣扣拧紧再拧紧。这让许多干部感到,受到的约束和监督越来越严格了,压力前所未有,风险前所未有,纷纷感叹"为官不易"了。

为官真的不易了吗?其实不然。对于干部的制约、监督制度早已有之,只不过现在抓执行、抓落实的力度加大了,形成了干部管理的新常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为官不易"时所强调的,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在现实中不可小觑是,"为官不易"的思潮在干部队伍中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干部认为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干部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也有的干部工作中慢作为,甚至不作为,推诱扯皮,遇到困难绕道走,一有硬任务就推给别人做;更有甚者,当好好先生,只练嘴把式,不下真功夫,工作中不敢担当,不愿担当,推卸责任。凡此种种,都是"为官不易"思潮下育出的"为官不为"的"畸形儿".

一些干部慨叹"为官不易",一方面说明了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工作取得实效,形成高压态势,另一方面也说明某些干部的官本位思维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造。基于此,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整治"四风"工作力度,坚决治理"为官不为行为,把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举措长期坚持下去,抓常抓长,真正让讲政冶、遵法纪、守规矩、敢担当成为干部队伍的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品质、一种价值追求。

为官不为的心得体会(二)

为杜绝领导干部抓工作不实不力不为的现象,对进取意识不强的"守摊子"干部敲警钟,四川德阳市委制定出台《关于处理"十不为"领导干部的意见》,明确10类"不作为",20条具体情形将受组织处理。近一个月来,共67名干部因"不为"受到免职等问责。(中国组织人事报)。

在现实中不容忽视的是,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关键岗位的干部并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导致一些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过大,往往容易失去有效的制约,一旦利令智昏、堕入腐败深渊,导致了腐败的滋生蔓延,也无人敢去提醒、警告,这时当官是"容易"了,不但坑了治下的百姓,更害了干部自己。中央纪委不仅强调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党员领导干部心存戒惧、避免小错积成大错,而且还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问责",强调"一案双查",并层层狠抓中秋、元旦、春节、端午等每一个节点,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一批"四风"问题的典型以儆效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让"为官不为"无处藏身,为官一任,百姓寄予了厚重的期许,因此,地方官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仅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贪、不腐、不出错,更要主动作为,首先,在思想上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三观,强化及业务学习,其次,要利用职权优势,统筹协调,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带领本地经济社会建设以及民生发展,这才是领导干部的本职工作。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