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宝宝的日记之感恩篇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也许下面的“写给宝宝的日记之感恩篇”正合你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给宝宝的日记之感恩篇

宝宝,你现在已经五个多月了,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模样,但我却时常能感觉到你在我肚子里手舞足蹈,有时顶妈妈一拳,有时踢妈妈一脚,我知道,你想让妈妈感觉到你的存在,想引起妈妈的注意,想跟妈妈做游戏

宝宝,你在妈妈肚子里一天比一天大,而妈妈变得一天比一天笨重了,妈妈每天早上六点二十起床,爷爷或是奶奶,或是爸爸起床给我们做早餐,有时是煮饺子,有时是煮鸡蛋面条,有时是汤圆。你看看,你多幸福,你还没到世上来,爷爷奶奶爸爸都在为了你的营养在忙碌着呢。吃完早餐,大概六点五十分,妈妈就要带着你坐2路公交车,先到火车站,然后再转一趟车到六堰妈妈上班的地方,原来妈妈都是喜欢坐9路车的,因为它开得比别的公交快,但自从有了你以后,妈妈就不敢再坐9路车了,因为怕站不稳,怕摔绞,怕摔到你了。

宝宝,你真的很幸福,有许多人都在爱着你,你看,爷爷奶奶每天轮给我们做好吃的,就是希望你快快的成长,爸爸经常到超市里买各种各样的水果,面包,还有核桃,每次都会把水果皮削好拿给妈妈,让我多吃些水果,说将来你的皮肤就会好。还有姑姑,刚刚知道有了你以后,姑姑怕妈妈经常上班用电脑不好,专门找同事借来防幅射的衣服给妈妈穿

穿,每次到咱们家,总是变着法儿买一些好吃的,这不,昨天又买了奶粉给我们补钙,怕妈妈带着你跑得辛苦,还让妈妈到她家里住。还有姥姥姥爷,每次去姥姥家,姥姥就会做很多妈妈爱吃的菜,姥爷还会烧鱼块给我们吃[由整理]

除了这些亲人在关心着你以外,还有许多的陌生人。妈妈每次上公交车,如果没有位子,车上前面总有一些叔叔阿姨主动起身给妈妈让坐,妈妈每次都很感动,因为妈妈跟他们都不认识,但是,叔叔阿姨知道,妈妈站着会很危险,主动让给妈妈坐,而他们则是一路站到终点。还有妈妈的一些同事,经常会问起你,怎么样了,会动了吗?补钙了吗?还给妈妈找了好多大大的衣服来穿。宝宝,妈妈跟你说这些,是希望你知道,你是多么的幸福,有那么多亲人在爱着你,还有许多不相识的叔叔阿姨在关心着你,我希望你能够记住这些,将来长大了,将来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坐公交车时,多给老人孩子和孕妇让坐,更要加倍去爱所有的亲人,懂得什么叫博爱

宝宝,你知道吗?奶奶身体本来就不好,可是她每天都在忙着给你织毛衣,你的小衣服已经有十几件了。为了迎接你的到来,为了给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我们已经买了新房了,当然,爸爸妈妈没那么多钱,都是借爷爷、姑姑、还有舅舅的,为了你

,爸爸妈妈甘心背一些债务,因为你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动力所在!爸爸过几天就要出差了,今天是星期天,他已经把下一周的菜谱已经编出来了,让爷爷照着上面的买菜,宝宝,你看,你有一个细心的好爸爸哦!高雅的网名

宝宝,妈妈就写到这里了,爸爸又在训妈妈了,说妈妈不该老是坐电脑边上,这样幅射不好,这,也是为了你好,对你的疼爱哦!记住了,下次再聊!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观人民的名义之感想四篇


观人民的名义之感想四篇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人民的名义之感想四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人民的名义》,的观看颇有感受。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国家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规定要求,深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和世界观方面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放松理论学习,不能放松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高,不能放松工作生活中的小节问题。只有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才能树立起党的威信和党的形象。下面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粗浅的认识。

首先、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维趋向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密切相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学习,只有通过经常地学习教育,才能真正打牢思想基础,筑严思想防线,才能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以平和之心对“名”,以知足之心对“利”,自觉坚持洁心,洁身、洁行、以廉为荣,以俭立身,耐得住艰苦,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始终具有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做到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变,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变,甘于奉献的传统不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作为一名教师,所有这一切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岗位、踏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闪光。

其次、强化廉洁从政意识,严格自律,做廉洁从政的表率

在实际生活中,要能顶得住歪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一些歪理邪说在社会上流行,在正确行使权力时,就必须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要耐得住清贫。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不能有“左顾右盼”的攀比心理,心中不能失衡,不随波逐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清正自处,做到心正身正,守住自己的阵地。以平和的心态做学问,做科研,要抗得住诱惑。要严格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慎重交友、慎重用权;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事事处处争做表率。在工作中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工作办事讲原则讲党性,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好形象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在师训事业上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三、加强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

一个人想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培养健康、文明、高尚的生活情趣,学会克制,摒弃一切超越道德和法律界限的私心杂念。时时严以律己,表里如一,自觉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断增强政策和法纪观念,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作为党员,要不断增强政策和纪律观念,使自己的言行置于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的约束之下,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日常工作中,爱岗敬业,奋发图强,把职业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实实在在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在自己从事的师训岗位上一展身手,坚决破除求稳怕乱、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克服“碰到问题就躲,见到困难就推,遇到矛盾就绕”的不良倾向,做到大事面前勇担当,面对矛盾不回避,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忘我工作,以敢于负责的精神抓工作落实。成就一番事业,以良好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第四、从小事做起,时刻敲响警钟

从小事做起,做到严于律己,时时自省、自律、自重、自警,慎防思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该自己得到的,一丝一毫也不沾。要做到防微杜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工作中、生活中的所谓“小事”是防微杜渐必不可少的防线。一些人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生活作风的腐化正是他们思想道德防线全面崩溃的突破口。因此生活中的“小事”忽视不得,含糊不得,放任不得。“大节”和“小节”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小节不保,大节难守。无论在“工作圈”、“生活圈”,还是在“社交圈”,都要时刻检点自己,自觉约束自己,警示自己,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党风廉政建设关系着我党的命运,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作为一名党员要从廉洁自律做起,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以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标杆,争作廉洁的共产党员,锐意进取,实践创新,为全面实现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篇二)

近期,豆瓣评分超高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独特的题材、云集的戏骨、过硬的演技赢得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引发热烈的反响,对于国家播放反腐倡廉题材的影视剧作品给予高度肯定,更多的是透过影视作品看到国家从严治党之力度、严惩贪污腐败之决心,这是肃歪风、正党风的坚定体现。

电视剧使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感触颇深、收益良多的是电视剧中陈岩石老先生给汉东省常委上的那一堂党课,没有课堂老师的讲授艺术,但真挚的感情流露让人潸然泪下,他回忆中、历史中、战争中的**员让我骄傲,让我敬仰,让我钦佩,也让我汗颜。陈老说,在战争时候,只有党员才有扛炸药包的资格。这个资格是一种敢于为人民献身的勇气,这种资格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坚毅选择。陈老还说,他入党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能活着回家。听到这一句,眼泪再也忍不住喷涌而出,入党庄严宣誓的时候,陈老是做好了为信仰、为人民付出一切的准备了的。入党,意味着更危险的任务,意味着更重大的责任,意味着更艰巨的担当,但是,没有一位党员选择退缩,没有一位党员选择逃避,能为保护群众牺牲是光荣的,能为战争胜利出力是崇高的,能为坚定信仰献身是值得的。我想,没有人不怕死,他们也想活着,活着看到顺利,但是,在他们心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叫信仰,信仰背后,站着人民!

回想我入党时,没有生与死的压力,没有需要与被需要的感觉,就是因为大家都交入党志愿书,所以我交了,因为入党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的特权,所以我想试试……入党的初衷,在陈老一字一句的回忆中,显得那么苍白而又无力;入党之后,除了变更政治面貌,定期参加学习,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之外,似乎我并没有做到其他的要求,学习依然像以前一样的学习,随后的实习也是按部就班,参加工作了也没什么不一样,入党之后的作为,在陈老直击人心的言语中,显得那么糟粕而又无光;关于入党的信仰,从学整整19年,识的的汉子数以千计,党章的每一个字都认识,党规的每一句话都能理解,但每当谈起信仰时,内心总是感觉模糊,感觉虚无,当在工作总结中写下坚定信念这类词汇时,心是虚的,因为不真实,信仰的感悟,在陈老朴实无华的诉说中,显得那么汗颜而又缺乏底气。

在陈老的回忆中,那样的党员是他永远难以忘记的挚友,永远相惜相伴的知己,永远心灵相通的同类人。这样的党员英雄,每位身上都有迥然不同的经历,英雄的故事各有各的壮举,但英雄的情怀无不相似,那是切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情怀,那是信仰坚定到能为之付出生命而义无反顾的情怀。**伴随着艰难的环境、战火的纷飞、生命的危险一路风雨,无数党员先辈们用鲜血染红了他们的信仰,用生命迎来了人民的顺利,用牺牲换取了群众的利益,用付出奠定了今天的美好新中国。他们其中,有无数先烈,永远的留在了那段艰难奋进的岁月,没有享受到一丝一毫他们用牺牲换来的胜利果实,但,我想,如果可以从新选择,他们永远不变,因为他们是**员。

反思自身,生活在日益强大的祖国的庇护下,我们安居乐业,我们和平没有战争,我们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大大提升,我们心怀感激;看到抗战历史回顾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的英勇举动,我们由衷敬佩;想到屈辱备受压迫的日军侵华时期,我们义愤填膺……但是,感激之余呢?敬佩之余呢?义愤填膺之余呢?我们做了什么?

和平年代,不再需要我们扛枪抬炮;幸福时代,不再需要我们吃草根穿草鞋;发展时代,不再需要我们负重徒步几十天……是时代太美好,以至于不需要那些美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传统作风、坚定的理想信念了吗?我想,不单单是我想,所有的人都会回答,不是,而且依然需要。是的,依然需要,只是付诸行动的寥寥无几而已。

知行合一,用配得起的行动去践行我们说得出的语言。身为一名**员,继承先辈用行动积攒下的优秀经验、立党根本、执政要求、行事准则,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衷,切实为民服务坚毅前行,用行动续写**的荣光,用行动,在当下美好的时代,努力书写更加美好的党员故事,努力构建更加美好的幸福时代。

若有幸能活到陈老的年纪,当已然白发染鬓,追忆曾经,愿我一路无悔无憾,愿知己一路随行,愿美好更加美好!当然,行动一直都在。

这部剧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尺度,所看到的情节画面就活生生的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老百姓感同身受,第一次感觉国家反腐贴近了每个普通人,这就是人民的名义。希望我们以后更多的好剧能不再因突破尺度而引起热议,人们视公开为平常,希望就会像阳光一样,重新回到我们的头上。

(篇三)

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以来热度不断升温,不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好评,受到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同时各大自媒体也纷纷点赞。《人民的名义》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热潮,已成为一种现象。

《人民的名义》这本剧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剧本内容新鲜、剧情取材大胆、表演真实可信,更是由于它紧扣反腐败这个时代命题,狠狠鞭挞了腐败现象的丑恶本质,深刻揭露了腐败分子的人性扭曲,全面展现了反腐斗争的艰难历程,热烈响应了人民的正义呼声,大力歌颂了当前中国的反腐成就,强烈表达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

《人民的名义》顺应时代的潮流。“党风政风,包括社会风气,是该变一变了,再不变,老百姓要骂娘了”。剧中的一句台词深刻的揭示了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关乎人心背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对党内腐败现象重拳出击,上至副国级,下到村支书,打“老虎”,拍“苍蝇”,对腐败分子实行零容忍。随着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反腐斗争不断深入,反腐形势不断变化,时代需要《人民的名义》这样的优秀反腐题材影视剧。

《人民的名义》展示反腐的成就。习近平同志在中纪委十八届第七次全会上指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中纪律全会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处分223人,移送司法机关105人,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共追回外逃人员2566人,其中“百名红通”人员追回了37人,追赃86.4亿元人民币。人民群众对党的反腐败工作满意度逐年走高,2016年满意度达到92.9%。《人民的名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才有对腐败案件大尺度的呈现,对腐败分子真实入骨的刻画,对反腐人员英雄形象的塑造。它反映了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的艰难曲折,现实需要《人民的名义》这样富有社会感召力的反腐题材影视剧。

《人民的名义》响应人民的心声。习近平:“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腐败行为,腐败分子破坏社会公序良俗,败坏社会良好风气,挥霍大量社会财富,造成社会种种不公,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因此,反贪反腐是老百姓真正关注的话题。《人民的名义》直面反腐败这一社会焦点,把现实和艺术结合起来,将官场生态展现得客观写实,讲出了人民的心里话,给观众们以强烈的代入感,让人产生强烈共鸣,反映了民心所向,才获得如潮的好评。在反腐败这个宏大的时代命题面前,观众需要《人民的名义》这样深刻表现反腐斗争的反腐题材影视剧。

自古邪不胜正。在党中央反腐斗争不断推向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创新的反腐剧,需要内涵深刻的反腐剧,需要更多高品质的反腐力作,让反腐成效扩及全社会。

(篇四)

近日,一部《人民的名义》连续剧在《湖南卫视》热播。利用休息时间,如饥似渴的跟着播放进度观看。据初步了解,此剧大受各方喜爱。无论年长的,还是处在豆蔻年华的,都十分喜欢观之,下面谈谈我自己的感想。

感想一:小官巨贪:该剧以最高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候亮平查处某部委项目处长赵德汉拉开序幕。折射出为什么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是小官也可以巨贪。一个处长,日常生活中处处看到的是一副廉洁的形象,处处说的是满嘴的农民的儿子,穷怕了,吃的是简单的杂酱面。住处人民币做墙,放冰箱、铺床。共计2亿3千9百95万元。因此,我们要时刻做到廉洁自律,谨防糖衣炮弹的侵蚀,时刻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感想二:党员本色:“空降”过来的省委书记沙瑞金,上任即开展调研,了解汉东省情,掌握第一手情况。不信口开河,避免乱决策。调研期间发生了“一一六”事件,为整顿汉东省干部队伍,在省委常委会上,请来已经退休的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陈岩石宣贯党的优良传统。战争年代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是什么权利?入党就是可以扛炸药包炸碉堡,打鬼子。虚报年龄就是为了入党,为了扛炸药。讲到一天的党员时,陈老动情的流下了泪水,观看的我,也感动的双眼婆娑。作为和平年代,特别是作为施工企业基层的一名党员,对照战争时期的党员,我们应该多流汗、多做贡献、多出力!要体现党员不一样的风格。

感想三:团队建设:剧情中,“空降”下来的汉东省委书记沙瑞金,面对“一一六”事件和京州市副市长兼开发区书记丁义珍外逃海外,面对上任书记留下的所谓“秘书派”、“政法大学派”,依然保持一颗清醒的政治头脑。他的做法是:一是新官正确理旧事;二是对待有问题的干部,暂缓提拔,不搞“带病提拔”。团队有大有小,但管理的要素,却差不多。回想以往,也曾经身在一个流传“派系”众多的团体,流传也好、谣言也罢,结果是大家众志成城、戮力同心,将一个项目打造的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出了人才、亮了品牌。

观《榜样》之感


观《榜样》之感

向榜样致敬

榜样,一个个普通的人,

离我们是那么的近,而又那么远,

近在眼前,在平常的生活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远在梦里,多少人一生的追逐,是千万人的梦想;

榜样,一个个平凡的人, 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时间,甚至生命践行着入党誓言,

用实际行动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榜样,向你们致敬,

敬你们的执着精神,

敬你们的勇于拼搏,

敬你们的无私奉献,

向你们学习,

从此刻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你们致敬!

法治中国之感想十篇


法治中国之感想十篇

篇一

继《将改革进行到底》后,中央电视台再出专题政论片《法制中国》,同样引起热议,究其原因,是因为法治中国,不仅关乎国家,更或多或少关乎到每个人的基本权益。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国家始终是以人治代替法治。虽然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第一部成文法律《法经》,部分时期法家思想还极为盛行,但当时的法治单纯从管理民众的角度出发,法律的管理对象仅仅是普通老百姓,法律对政府层面的约束是不具备的,这与现在的法治要求大相径庭。

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坚持依法治理成为协调各方发展、建设法治大国的重要手段,依法治国从1997年的首次提出,到现在已整整20年,20年带给中国法治的变化,在《法治中国》中集中呈现。

法治中国要有科学立法的智慧。大智立法,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立法开始聚焦群众生活的“难点”、“痛点”,如渐织渐密的互联网“法网”,使群众的呼声有了“回音”。

法制中国要有依法行政的坚持。建设法制社会,依法行政是基石,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行政管理上“人治”,也是政府机制体制的重大变革。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依法行政最重要的是要为人民造福,政论专题片也讲述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给群众带来的温暖。曾经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繁琐,往往“让人跑断腿”,现今行政审批一体化全流程办理,在一个大厅里就可以办理完所有的业务,不仅为群众节省了大部分时间,还让流程简便化,提高了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由之路。

法制中国要有有错必究的勇气。法律的坚持是为了体现公正的价值。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为呼格吉勒图撰写的墓志铭中写道:优良的司法,乃国民之福。手持司法权柄者,应重证据,不臆断。重人权,不擅权,不为一时政治之权益而弃法治与公正。建设法治中国,就必须让每一个涉及民众利益的案件经得起事实和法律的检验。就时刻保持违法必究,错判必究的原则和底线,让有错必究成为依法治国的“新常态”。

如此,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按下“快进键”,驶入“快车道”,民众才能深刻体会法治中国带来的变化,才会为科学立法“献策”、为行政便捷“叫好”、为司法公正“点赞”。

篇二

什么是法治?古代大家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必须在他们之间建立一种能够共同遵守,相互制约的规矩。这规矩中蕴含的治国道理,就是法治。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这一创造性的阐述观点,就是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党领导的中国长治久安的要素是什么,这就是法治!

马克思说过:“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我们的老一辈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推倒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依法而治的新中国是民主的,依法而治的社会是和谐的,所以,我们要拥戴法律这个“国王”,我们需要法治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法治,正用其特有的方式,改变着中国,改变13亿中国人的生活。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

“依法治国”,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弹指一挥间,法治中国已昂首阔步地走过了20年。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法治,没有中国的法治,就没有社会见不得突飞猛进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21世纪,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毫不迟疑地坚持走依法治国的强国之路!

当前,中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在利益格局多元、社会价值多样的新形势下,更需要依靠法治解决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公平、维护国家安全。弘扬法治精神,才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保持不断前行的“中国速度”。“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中国”既是中国梦的具体宏伟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障和动力,更是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内在要求。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梦,也是法治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法而治,依法而兴,只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遵守法律、崇尚法律,形成伟大中国法治和德治的完美统一,才能汇成全民族伟大的中国梦,汇成变革中国、改造中国、富强中国的磅礴力量!

篇三

该专题片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以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成就为主线,内容涵盖法治建设主要方面,既有权威、严谨的理论阐述,突出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有丰富、生动的案例故事,展现了法治中国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幸福感的美好图景。

该专题片通过对五大篇章的生动描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十六字依法治国方针做了详细注解,确是一堂最有效最实用的全民法治公开课。

科学立法公开课 —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着力推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解决。只有建立顺应广大人民意愿、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良法善法,才能构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固基石

严格执法公开课 —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严格执法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要保障,没有严格依法执法和规范文明执法,社会就难以有序运转,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也就难以得到维护,法治社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公正司法公开课 — “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哲学家培根这段话,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刻。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实现司法为民的前提保证。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底线,冲破这一底线,社会将陷入动荡状态。只有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公平正义的阳光才能不断照进人民群众的心田。

全民守法公开课 —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这句警言,凝练道出了“使法必行之法”在于人心这一道理。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推进全民守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这堂生动的全民法治公开课,让法治深入人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的时代呼唤着法治,人民期盼着法治。全面依法治国这个宏伟的目标、壮阔的蓝图,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共同建设一个充满生机、成就辉煌的法治中国!

篇四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反映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那就是一件件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情。

还记得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关于天平、砝码的课文,老师教我们:“世间一切需公平、正义。”彼时不太懂,长大后明白在一个法治国家,公平与正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合法权益不会被剥夺,意味着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时,我们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权益。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各项法律随着经济与人民日常生活的关系应运而生,每一项新法律的诞生,都意味着制度的更进一步完善。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震撼世界的姿态大踏步进行民族复兴的步伐,时至今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我们比近代以来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几代人梦想的奋头目标。时代大潮中,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已经磅礴展开。

党的十八代之后,立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法的过程中得以彰显,“关门立法”向着“开门立法”的方向转变,一系列制度的出台保障了立法的质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摸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基础、政治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点决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来进行,并进而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法治理念法法治模式。

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汉治国的有机统一。

法治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提醒我们,应保持相当的政治敏感甚至政治警惕。法治问题本身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法律区别于一般的科学技术,虽然法律本身也具有技术性的特点。此外,一国的法律还体现意识形态和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考量。法治中国建设必须满足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必须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必须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大局。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多元。因此,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直面中国的现实,有效解决中国问题,“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

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培养法治文化,即培育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生态文明,即依据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总要求,加强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能源资源、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法治体系,以法治来保障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上,坚持“一国两制”原则,以法治来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保护国家利益,从而保障和平与发展。

同样,法治建设也成为公众心目中重要的生活标竿。

就拿最让老百姓头痛而又热切的“买房”来说,估计早几百年,没人会想到一间供人窝居的房子可以卖出天价,也没想到会为了房子拼尽一生。眼看房价越炒越热,百姓因为买房出现了诸多问题,国家此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例如“限购令”,及时给这越烧越旺的炒房浇上一捧凉水,也因为个政策的出台,让老百姓冷静下来,开始理性对待。

因此,中国法治必然以“宪法和法律至上”、“依法治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法治来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这些原则和理念作为法治建构的基础。也将以法治为基础,锻造强大的中国国力。

篇五

近日,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了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丰富内容和深远意义,客观公正地面向大众进行宣传普及。该片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成就为主线,内容涵盖法治建设主要方面,既有权威、严谨的理论阐述,又有丰富、生动的案例故事,体现人民群众因法治进步而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保障人民幸福的重要手段,“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蹄疾步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顺利推进。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历史性一跃的关键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在望,“第二个百年”目标日渐接近。同时,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这艘航船,需要法治的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需要法治堤坝的保护;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果,需要法治的守卫。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重要目标。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肩负起历史重任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面对可能会违反法律规章的行为要及时阻止,严守纪律的红线、底线与高压线,不能贪图一时的个人私利将法律制度置之事外。

篇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抉择,不断开辟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新境界,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8月18日起,六集电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片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成就为主线,内容涵盖法治建设多个方面,既有权威、严谨的理论阐述,又有丰富、生动的实际案例,迅速在全国掀起收视热潮,产生了巨大反响,引起强烈共鸣。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哀则国家乱”,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这五年,人们感受到中国立法的铿锵脚步,无论是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还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以最大限度地开门立法,以最大诚意汇聚民意,中国立法越来越适应时代发展,越来越满足现实需要,体现党心民意来展示中国特色,扎实的立法为法治中国奠定坚固基石,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五年,人们感受到法治政府的高效务实。开展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向内开展政府“自我革命”,推动电子政务发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权力“关进笼子”,从理念到行动,“法治政府”骨架更加稳固,气质更加从容。

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保障人民幸福的重要手段,在法治中国的征程上,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因为党始终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法治中国的明天必将越来越美好。

篇七

央视综合频道连续六天播出了大型政论专题片《法制中国》,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为主线,穿插了一系列法制建设重大改革措施,以丰富的案例和各阶层人士的叙述,充分地展示了党和政府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重大改革措施。

首先,加强领导干部依法治国意识是关键。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关键少数”,应该以身作则。针对目前我国司法系统中的不足,党和国家制定了诸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统一法律职业考试筛选优秀执法人员、明确了“谁执法社宣传”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既彰显了我党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将法制确立为治国之根本的决心,也让人民与原来神秘遥远的执法机关更加贴近,激发了人民守法爱国的热情。

再次,全民参与法制建设是根本。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通过一系列普法措施,人民的法制意识日益提高,由信“访”不信“法”转变为“遇事找法”,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利益。随着普法活动的深入到学校,很多学生从小就树立起敬畏法律,遵纪守法的意识,认识到法律的公正严明,不容侵犯,可以进一步预防犯罪的发生。

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坚实的基础和法律保证。法律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全民懂法,人人守法,才能早日将我们国家全面建设成法治社会,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篇八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这话对极了,有着对法治极其深刻的领悟。自人类发明文字,制订出法律,人类社会就开始迈向了法治时代。虽然法制与法治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进步,经过几千年时间的洗礼,才有了我们今天高度文明的法治社会。但不管人类社会处在哪个历史时期,当时法制如何不完善,法律存在很多问题,政府行政执法官员都是认真工作,将法律一丝不苟地执行,才确保国家是一个法治社会,安宁和谐,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

然而,今天我们却建设不好法治社会了。权大于法的现象出现了。法律可以任意扭曲架空,想执行,就执行;想不执行,就不执行。对我有利的,就加倍执行;对我不利的,就束之高阁。法律可以成为一张废纸。于是,法律的庄严神圣被亵渎,千百年来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王法不可冒犯的观念动摇了。人们可以不把法律当回事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们干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是必不可少的。积极性责任心是干好工作的原动力。俗话说: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有心不愁千里路,无心寸步也难行。都说明工作积极性责任心的重要性。而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是受利益驱动的。因为工作绝不是享受。不是娱乐,硬不是赴宴,山珍海味正让你垂涎欲滴。工作是劳心费力的事。尤其政府行政执法工作,更多了一层风险,是得罪人的事。也因此自古以来,对政府行政执法官员都给予较高的待遇享受,以保证他们安心工作。而人的天性又是好逸恶劳的。喜好享受,厌恶劳累;更不愿随便得罪人。所以,当工作没有利益驱动时,积极性责任心必然不足了。

学生读书,农民种地,谁也不会怀疑他们不会认真干好的。因为他们是为自己干事。学生只有把书读好,上大学,名牌大学,学到相当的知识,才能保证将来步入社会,干上理想的工作,有一个辉煌的人生;农民只有把地种好,庄稼丰收,才有可观的经济收入,保证一家人衣食住行无忧无虑。这些是他们切切实实的利益所在。学习和工作自然不乏积极性责任心。于是有了动力,必然会把学习和工作搞好了。而当一个人不是为自己工作时,工作干好干坏干与不干,就可能跟自己利害得失无关,对自己个人利益实际上没有什么影响。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必然就会不足。工作就会缺乏动力而很难干好了。

所以,作为政府行政执法官员,是为国家工作为公家工作,工作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于他们个人利害得失实际上没有什么影响。要他们干好工作,也就是凡事依法而行,一丝不苟认真踏实将法律执行好,就必须要将他们的工作与个人利益联系起来。较高的待遇享受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采取风险激励措施。因为人心无尽,到手的利益转眼就会习焉不察,视为当然。只有风险激励,才是生动持久的激励措施。古今中外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其他行业,工作人员都没有铁交椅铁饭碗。就是很好的说明。工作有了失业的风险,干不好,要走人,要丢饭碗,就有可能成为流浪汉。如此,才能引发他们对工作的高度重视。从而调动起工作积极性责任心,认真踏实把工作干好。

然而,看看我们现在,政府行政执法官员铁交椅铁饭碗。工作干好干坏干与不干,工作总是有的,工资月月要拿的。风险激励机制何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会认真踏实工作,一丝不苟按法律办事。而不搞权力寻租,因人执法,为钱执法,为权执法。随意扭曲架空法律,甚至束之高阁,让法律成为一张废纸呢?

这就不难明白,我们要建设法治中国,关键必须打破政府行政执法官员的铁交椅铁饭碗。通过风险激励,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调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认真踏实工作,凡事依法而行,“公正文明执法,让权力不再任性。”自觉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律一丝不苟地得到执行。

“加强重大领域立法”,“与时俱进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完善,”等等,这是一种积极修为,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法制保障。但不能说,做到这些就是法治中国了。只有法律一丝不苟地得到执行,法治中国的春天,才可能真正到来。

篇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着眼未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期待。《法治中国》的播出,展现出近年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党内法规的成果,表明全面依法治国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就看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落实的成效。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于法治建设,领导干部既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也起到致命破坏作用。若领导干部带头徇私枉法、以权压法,就会出现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等利益链条,势必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声誉,影响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的信心,最终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否尊法,决定国家的命运。“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中国历来有民众向官员看齐的传统,要民众守法,他们首先看官员能否尊法,如果官员以身作则,民众自然而然也会慢慢地遵守法律。历史上便商鞅“南门立木”,最终成就秦国霸业的典范。

在历史关键节点上,法治中国的主线日益清晰,“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在望,“第二个百年”目标日益渐进,深化改革,需要法制护航,经济成果,需要法治守卫,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机制,让领导干部产生敬畏,依法治国,才能凝聚共识和力量,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篇十

建设法治中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圆梦奠定法治基石,这是党提出的奋斗目标,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美好愿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提出了“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新要求。不仅是为中国梦的实现树起的法治航标,也是一份有着具体实现路径、具体执行举措的法治中国“施工蓝图”。

依法治国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思想家韩非就在其《韩非子》一书中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虽然“以”与“依”有一字之差,但都已在认识上将法治理念放到了治国执政的高度。可见,无论是古代帝王,还是现代执政党,都把依法治国作为了基本的治国方略。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有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古人云:“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则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要加速法治政府建设,就要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这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打造法治政府,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是必要前提。要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就要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行政机关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打造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作为当前的基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全面抓紧抓好。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