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写好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学习总结一:

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词条解释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近义词:以人为鉴意思: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来源[由整理]

1901年,光绪在八国联军入侵后痛心地御批: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公事以文牍相来往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利字。启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以人为镜超拽的女生网名

网上有个流传甚广的笑话:农场主抓住了一头猪,猪大声哀嚎,奋力挣扎,绵羊和奶牛看不顺眼,批评猪说,我们经常被抓,不像你这样大惊小怪。猪回答说,他们只要剪你的毛,挤你的奶,但是却要吃我的肉呢。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绵羊和奶牛不能站在猪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因此它们永远无法了解猪的痛苦。因此我们要了解别人,就要学会换位思考。能设身处地,才能同情,才能宽容。

能够明得失诚实守信

我们通常所主张的换位思考,只停留在想像、假设的层面。所获得的印象自然也是浮浅的。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却把换位付诸实践。有了亲历亲为的生活体验,这种认识自然会

会更加深刻。记得有一期题为《爱在远山》的节目,讲述的是两个少年的故事。一位少年生活在繁华的都市西安,家庭条件优越,他却颓废消沉,终日沉迷网络;另一位少年生活在贫瘠的贵州山村,父母是农民工,他一个人在家操持繁重的家务,在湖南卫视的安排下,两位少年交换主角生活了一段时期,这一段互换的生活经历,它的好处至少有两点:第一,跳出原有的生活圈子,以一种陌生的眼光,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观照自己,能够对原来的自己有一个更冷静客观的评价。第二,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之后,当事人也因此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有了更丰富的参照系统,使他能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明白与感悟。事实也确实如此,贵州的农家少年走出大山,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了解到山外的更广阔的天地,从而使他对人生有了更高远的追求,而收获尤其巨大的是那位生在福中不知福的都市少年,他从此明白了生活的艰难,尽管此后他的成长仍会充满艰辛,充满矛盾和挣扎,但他至少不再满足于被囚禁在那个狭小而虚幻的网络世界。我想这一段经历,将会成为他一生

最宝贵的财富。

学习总结二:

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找一面镜子,认识自我。洗掉脸上的粉饰,摘下我们的墨镜,去真正端详一下镜中的你。

粉饰墨镜,不

是在改变自己、完善自我,而分明是在逃避自己,不敢正视镜中的自己。富兰克林说:在做每一件事前,要充分认识我们自己。这句话是多么地深刻啊!

找一面镜子,认识自我,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对自己,对他人追求完美时,不能过于超越其它相关的因素来要求自己和他人,不能正因对方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完美,而产生抑郁或沉沦。理解现实理解身边的一切,将这样的思维带入生活中,也许才会发现自己生活的并不是很累。生活,如果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如果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如果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我认为真正的生活就是痛苦和幸福交替!这就是生活!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他从魏征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唐太宗统治时所出现的全盛局面正好成了唐太宗找到了自己的最好证据。相反,有些人的举止却未免太令人可笑。楚国的灭亡,是正因丢掉了屈原这面镜子,而宋王朝丢掉了岳飞这面镜子,其结局可想而知。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教训,而这教训是深刻的。作为现代人,我们就应做些什么呢?总之,一句话勿让后人复悲今人。

以人为镜,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以人

为镜,这是人生交给我们的使命。人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的不仅仅仅是他人,还有你自己,还能够观照整个社会、整个历史;这面镜子照亮的不仅仅是脚下的路,还是前面的未来、前面的人生。拿着这面镜子,我们就有了信心与勇气;拿着这面镜子,在前面的路上就不会走错路,走弯路。

以人为镜,认识我们自己,前面就会有鼓励你的掌声,就会有献给你的鲜花。成功路上,找一面镜子与你同行。

学习总结三:

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见兴替,以人为镜,能够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是唐王李世民在自己的大臣魏征去世后留下的感叹,现如今已是家喻户晓的佳话。

这句话的大意是:我用铜作镜子,能够摆正衣服和帽子;用历史作镜子,能够知道时代的兴衰;用人作镜子,能够了解自己的得与失。这天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形容那些敢于直谏领导的下属,敢于指正朋友缺点的挚友。唐太宗用这句话来形容魏征足以说明了他对魏征的信任和宠信。

魏征给李世民当了17年辅臣,提了200余条推荐,只要是于国有害的,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在皇帝面前屡屡犯颜直谏,为唐王朝的政治清明、兴旺繁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能够说

魏征的直言劝谏,对唐太宗及唐朝贞观年间的政治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他的存在影响了一个时代。

魏征只有一个,但魏征精神却能够是千千万万。现如今我们的社会太需要这样的魏征来大胆直谏,来打破明哲保身之法。俗话说: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这句名言已经充分告诉我们挚友的重要,能够说他有可能关乎到一个国家的兴亡,一个企业的成败,一个人的得失。每一个群众,每一个人的身边都需要有这样的一个魏征,敢于说自己的不是。

一个渴望发展的企业需要一个魏征,一个英明的领导需要一个魏征。正因在魏征的心中,有一个准则,那就是上安君国,下报黎民;正因他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或者苟延残喘而去朝秦暮楚。或许我们没有这种将生死置之肚外,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怀,却也不妨试着欣赏接纳继承这样的魏征精神,将其运用到我们的企业文化当中,采取氛围管理,营造魏征精神,将其发扬光大。很多学者都喜爱拿魏征的十思疏与比尔盖茨等商界精英的管理理念作比较,将其视为管理思想精华我想不是没有道理的。越大的企业,形形色色的人越多,随大流便是主流,这样魏征精神才越显可贵!兼听则明,偏听

则暗。任人唯贤,广开言路,广泛采纳大众的意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一个企业团结向上,长盛不衰的良方。

或许我们不是帝王将相,也不是政府要员,企业领导,但即便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只要渴望进步,我们的身边也同样需要这样一个魏征,让我们能够正衣冠,明得失。中国震撼世纪的66句佛学禅语里有一句叫做:心灵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人无完人,每个人的身上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想要完全了解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实则比指出别人的错误更难。这一点能够说我个人体会很深:在商印车间工作的这段时刻里,正是我身边一个个的魏征督促着我前进,勇敢站出来指正我的错误,改掉了身上原有的一个又一个的陋习,避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让我渐渐地在错误中成长。他们就是我成长的镜子。

俗话说: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错了还不知道,即使知道错了也还不知道错在哪。人生前行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些许利益熏心美轮美奂的东西诱惑着我们的心,让我们误入歧途,让我们迷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个时候我们的身边就需要有这样的一个魏征,站出来说一句:嗨!哥们,我想这次真的是你错了!这样你会得不偿失期望你及时改正!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人镜”杂谈


“人镜”杂谈文章标题:“人镜”杂谈
找文章到免费网更多原创-()
《墨子·非攻》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凶与吉。”意思是,以实物性的镜子反观自己,只能看到表象,而以人为镜对照自己,能够知凶吉、知得失,才算君子所为。
把墨子“人镜”思想领悟得比较透彻的,当数唐太宗。《贞观政要·求谏》记述的李世民那番话可堪千古传诵:“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把“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综合运用,丰富了墨子思想。显然,在腐朽的隋王朝的废墟上迅速创造“贞观之治”的繁荣,唐太宗执政能够“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之功不可小视。于是,敢于犯颜直谏、经常不顾情面批评他的魏征死后,他不无悲痛地感叹:“朕失一镜!”如果说,魏征是不可多得的“人镜”,唐太宗则是千古难再的明君。但是,魏征一死,此“镜”则失。或者说,魏征不常有,太宗更难求!且看诸葛亮。倘若把他从《三国演义》里近神类妖的形象还原为史上真实,也许缘于他有“白帝托孤”的优势,面对后主刘禅,他既有魏征敢于直谏的勇气,又比魏征更懂得进谏的艺术性,两次进呈《出师表》之类,展示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魅力。但是,刘禅不是李世民,诸葛亮就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了!还说与诸葛亮有关的事。即使在极力美化蜀汉阵营的《三国演义》里,比起曹操“用尽天下贤士”而言,从诸葛亮出隆中后,刘备麾下就很少有能人归顺了。好容易来了个骁勇善战的魏延,诸葛亮却以其“天生反骨”欲杀之而后快。于是,即使在关张相继殒命,“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危难关头,诸葛亮也依然不肯启用屡屡请命献忠的魏延,反而在自己临死之前授以姜维“锦囊妙计”,终于使魏延走上了又一次反叛的不归路。其实,在魏延看来,即使饱读兵书、曾被委以重任的马谡也难免被杀,自己只是个逆主反叛的归顺之将,而且早已被丞相认定了将来必反,他能做什么呢?只能怪时为三军统帅的诸葛亮身边没有另一个堪为“人镜”的谋士么?虽然诸葛亮自作“人镜”时苦口婆心地劝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但是,他当家作主时听过谁的规劝呢?而他一眼认定的“小人”魏延,其实是被他逼出来的!“人镜”,于君子有益,对小人无用;对君子而言,一旦被遗忘也会后患无穷。诸葛亮如此,曹操更如此。曹操千方百计网罗了许多人才,却几乎没有一人成为他创立霸业的“人镜”的,而偌多贤士都死于他的多疑。也就是说,“人镜”只有在君子想用、敢用、善用时才能发挥效能,否则,“人镜”的魔力,反而足以夺贤士性命、毁君子声誉!可哀者,魏延;可悲者,诸葛亮!可哀可悲者,曹操以及杨修、徐庶们!魏征不常有。但是,即使相对于唐太宗而言,仅有魏征也是远远不够的!倘若没有房玄龄、虞世南等人与魏征异口同声,唐太宗就能真的心如明镜地从谏如流么?未必。虽然唐太宗还曾为类似魏征的萧瑀赐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但是,太宗身边“人镜”辈出,也只是一种顺时而现、应运而生的阶段性现象。由于帝制的特性所决定,对魏征之谏,唐太宗充其量是“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天天放在“办公桌”上已属难得了,太宗也不可能让魏征、虞世南们据此制成一套制度、法规而确保“人镜”常在。于是,魏征一死,“朕失一镜”;太宗一死,“人镜”尽失。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的今天,固然还需珍视“人镜”,譬如学雷锋、学孔繁森的专题教育,或是大大小小的胡长清们“现身说法”为他人作“警示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些效能各异、目的趋同的“人镜”,只有纳入真正依法治理的范畴,才能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治源、治本!
《“人镜”杂谈》来源于免费网,欢迎阅读“人镜”杂谈。

以人为本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我们需要围绕这种基本含义,进一步从哲学上深入挖掘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以人为本是一个关系概念。人主要处在四层基本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这四个层面的关系中具体解读以人为本的完整内涵。

第一,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

对同时代的人来讲,当代中国发展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虽然由于客观条件及文化的差异,各地区的人在发展目标的追求上不尽相同,但一些基本要求还是共同的,如优美的生态环境、心情舒畅的工作、健康的身心、享有有效的人权民主平等、具有受教育的机会等。只有在上述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才算达到了较高的生活质量。

对代际之间来讲,应保持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主要包括:(1)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这要求我们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能力与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建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生活方式。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要建立有效的能源和资源消费模式,要认识到我们观念上的误区及其根源,改进旧的传统观念和消费模式,特别是要创造一种将人类与自然界融合在一起的视野,确立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观念,落实到行动上,就要通过绿色消费行动,使消费者有意识地选择对环境保护有益的商品,来引导企业提供这样的商品。

第二,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人是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物质财富极端匮乏的年代,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是必然的、合理的。然而,当人们的生存问题基本解决而人的发展问题凸显出来之后,如果“只见物不见人”,不去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就会付出沉重代价。这就需要从以物为本的发展逐步走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物质基础。在当代中国,提出以人为本是相对以物为本而言的,是对过去只追求经济增长这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方式的超越。

人又是一切活动的手段。因而,以人为本又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依靠人,要求人在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首先要创造成果,人要凭其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为此,就必须为劳动者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反对不劳而获和坐享其成。

第三,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

以人为本蕴涵的社会公正原则,在当前特别要求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由此,它要求公正合理地解决社会上存在的贫困群体和精英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问题,更要尊重他们的人权,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为他们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大多数人在社会转型中丧失利益且得不到有效帮助,改革不仅难以继续下去,而且不利于社会和谐。一个社会和谐不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贫困群体的生存状态,取决于精英群体对待贫困群体的态度。所以,贫困群体更应受到关注。以人为本,就是要让贫困群体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以人为本蕴涵的社会公正原则,也要求尊重社会精英群体的独创个性、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这里的精英群体,主要指靠能力、业绩而在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群体。社会精英群体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坚持以人为本,也应该尊重精英群体的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应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使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一个社会是否具有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对待社会精英人才的创新能力与贡献。

第四,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

针对组织对人的过度控制,以人为本体现为对人的解放和开发。如果仅把人看作成本,就容易把劳动者当做物,而不是当做人,就会漠视人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就容易降低劳动者的工资,不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如果把人当做组织的主体与目的,那就意味着要注重对人的解放和开发,为每个人潜能和能力的发挥提供相对平等的机会与平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使人各尽其能。这里着重强调尊重人的能力问题。一般来讲,人们不仅要求能够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而且要求能够充分接受教育,能够具有足够的社会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空间,能够自我实现。人的发展的这种特征,意味着要注重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和运用,并把人的能力作为基本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组织开始关注人类发展,并强调把人的能力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这对我国来讲,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当人凭其能力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就必然要求社会给予应有的回报。这种回报是对人的能力和贡献的尊重和肯定,同样是以人为本的体现。由此,社会应尽力让每个人能各得其所,对每个人的能力和贡献给予应有的尊重。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

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必须澄清一种模糊认识,即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主张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主要是在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来讲,有相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两种。以人为本与相对人类中心主义具有共同点,那就是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都把人的生存价值作为终极关怀纳入其中,既强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又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然而,以人为本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有着本质区别。

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及其缺陷。从逻辑上讲,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受自然界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人又以主体的姿态面对自然,要认识、改造自然。但在西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尤其到了近代,出现了一种人类中心主义。伴随着科技理性主义的发展,西方社会发生了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改造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得以充分体现,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人们真的成了自然界的主人。这种对理性主义的弘扬,对主体的赞美,使得人类只承认人的价值,而轻视人以外的存在物的价值,如果说自然有价值,也仅仅是作为工具的价值。这就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向了对立的两极,形成了以人类为中心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模式。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实质上是一种绝对人类中心主义。

在这种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指导下,人们通过改造自然,获得财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同时,却由于人类疯狂地向自然索取,从而造成了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到了人的生存。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也因此受到广泛的批评。面对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上述缺陷,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者就把这种只关心人自身的存在和利益,把其他自然物仅仅作为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的占有物来对待的观点,称为“狭隘人类中心主义”。他们已经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主张应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主张人类应放弃一切干涉、破坏生态系统的技术、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存在物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和平共处。这实际上主张的是一种相对人类中心主义。

1 2

学习郭明义心得:郭明义的道德内涵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学习郭明义心得:郭明义的道德内涵》的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把错别字改掉了,觉得好就请收藏下。

在郭明义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集中反映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品格;集中体现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引领力量。可以说,郭明义同志用他几十年如一日的道德实践和不胜枚举的感人事迹,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真实、生动而又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如何承诺和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宗旨和道德先进性,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公民,郭明义同志的身上始终保持着一种朴素而深厚的社会道义感。社会道义和公民责任首先落实在每一个公民所承担的具体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是承担公民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郭明义同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忠于职守,从不计较工作岗位的高低和工作条件的好坏,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而且总是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不计享受,把自己承担的每一项工作都看作是为党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心力的机会,小编 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作职责。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郭明义同志的一言一行给我们反复诠释了中华民族纯洁而又高尚的传统美德。“忠孝仁义”,“修齐治平”是传统儒家道德伦理的基本精神。郭明义同志不仅以他的善良仁爱全心竭力地践行着我们民族的优秀道德伦理,而且以他淳朴善良止于至善的实践努力,赋予这些传统美德崭新而深厚的时代内涵。他绝不富有,他的家甚至可以说还比较贫困,但他却总是把别人的艰难和社会的急需当作自己的使命而竭尽所能。这已然不只是一种儒家的仁爱,而是一种对同胞、对人民、对社会的无私大爱。

更难能可贵的是,郭明义同志不仅保持自己作为优秀的社会公民和高尚道德者的这种大义大爱,而且始终牢记着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把他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深厚道德情感和道义关怀自觉升华为对党的无限忠诚。他有着坚贞的理想信念,始终自觉地以共产党员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从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巨大精神力量,看到了一位普通公民和普通党员热爱党的事业、写作网,教您怎样写范文 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优秀品质,看到了新时代的雷锋不计个人荣辱、以为党为国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最高荣辱的高尚道德情怀。

这是篇好文章,涉及到社会、同志、道德、自己、优秀、社会主义、工作、作为等方面,希望对网友有用。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

精选阅读(一):

月是故乡明

读着李白的静夜思,品着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是中秋,又见月儿圆。人生弹指一挥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幻的总是那月下的芸芸众生。真是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一样。悲叹今年的中秋,已不见了那汶川大地震,印度洋海啸中丧生的几十万生命。明年的此时,也许又有人因钓鱼岛战争而再也见不到明年的中秋月!

月本无情,有情的是我们。月本无心,有心的是我们。古往今来,骚人墨客,无不挥毫泼墨,痴情吟咏。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雄豪。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的醒悟。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定。更有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博大月亮,是国人不死的诗魂,少男少女们恋爱时的红娘。[由整理]

世上本没有故乡的,只正因有了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又是最相思的节日。身在他乡时,那故乡的美,故乡的情,竟然像被发酵了一般,魂牵梦绕,难舍难分。故乡的那些点点滴滴,便也如发酵池的酒一般,咕噜咕噜,活跃起来,不安份起来,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这便是乡愁。

乡愁是什么?但是是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责骂,爷爷的冰糖葫芦,奶

奶奶的爆米花,还有那外婆桥普普通通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成了浓浓的乡愁。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有网友在博客里说:只有辣椒,才能解胃的乡愁。说这话的大概是湖南、四川或贵州的朋友。南方人到了北方,他们的乡愁大多是大米饭。北方人到了南方,他们的乡愁也许就是面条和馍馍。保护环境公益广告

中秋月,故乡明。明月是同一轮明月,中秋也是同一个中秋,并没有什么差别。有分别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切只因那月下的人。当我们背起行囊,头也不回地走向远方,经历千辛万苦,去寻找心中的乐土,去寻找理想的天堂。有一天蓦然回首,却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原在灯火阑珊处!天堂就在心中,乐土就是故乡。我们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突然了悟人生原来如此。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人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慨叹,人人都有思乡情结。

那故乡的山,那故乡的水。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那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是情。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费翔深情的歌唱,在耳边回响了20年,仍然新鲜,没有褪去半点颜色。故乡的亲人,老人们要落叶归根,少年们急着要走向远方,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目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故乡的美,美在明月。曾见过浩瀚

大海上的月亮,也见过莽莽群山上的月亮。但都不及故乡低矮的小石头山上升起的明月来的有韵味。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明月,烟渚,潇湘。小桥,流水,人家。岸沚汀兰,茂林修竹,月夜风荷。中秋之夜,更是暗香浮动,月色清浅,人约黄昏后。故乡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美在人美心也美。看过柳宗元永州八记的人都知道,那种美,是摄魂蚀骨,见过一次,一辈子都无法走出的。不信,亲自来看一看,被勾掉魂儿可别后悔喔。写景文章

在城里呆了20年,似乎十多年都没有见过月亮了。只有很少几日,看见聊聊可数几颗星,还有一个有圆盘盘,在摩天大楼的夹缝里。月亮像昏昏欲睡似得,没有什么亮光。闪烁的霓虹灯,明亮的的路灯,还有那万家灯火,悄悄掩盖了明月的光辉,把月儿藏了起来,好让我们迷恋她们。记得小时候,在乡下,住瓦房。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或茶油灯。灯光暗黄的,如一粒小豆豆在灯芯上浪漫地跳舞。油灯光太小了,且并不能长点,点久了妈妈要骂的。于是,在夏天,我便常常捉些萤火虫放在瓶子里,让它们发出美丽的光来照明。正因没有灯光,晴朗的天气里,便天天盼星星,盼月亮。而那时的星星也仿佛分外的多,月亮也分外的明。月光清澈,明净。月夜也常常朗照,

犹如白昼。我便常常在月下读书写字,那种幸福感,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月下看书,甚至连最小号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如今,竟然连月亮都看不见了。真是贫时快乐无穷,富了反而失去快乐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月,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灯。只有在四周的光熄灭时,它才会亮。

又是中秋,又见月圆。中秋是一个浪漫,温馨,祝福,思念,团圆的日子。世上最远,莫过于心。世上最大者,莫过于心。世上最近者,亦莫过于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吉祥如意。愿天下所有芸芸众生,都团团圆圆,快快乐乐。

今年,我却又不能回去。父母已经很老了,想想还能陪他们过多少个中秋节,已屈指可数。不禁心里凄然。还是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吧。父母,却满不在乎。好像还有几百年似的,仍早出晚归,劳作不息。想那年少时,在那青瓦红墙的小院里,与父母妹妹四人,吃月饼,赏明月。那时的月饼,一人只一个,馅也只有白糖的,外壳粗糙得很。吃在嘴里,窸窣作响,却感觉甜美得要命。那些年的中秋,月色如水,天地一清。那些年的时光,温馨、完美。此刻已经是在梦里了,可望而不可及。说句孩子气的话:再也没有那么好吃的月

饼了,再也没有那么纯净的明月了。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最美的中秋永远只是在梦中了,它停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成了我今生最珍重的财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精选阅读(二):

月是故乡明

中秋夜,一轮明月,高悬故乡的夜空天,万物沐浴在溶溶的光晕里。置身其中,便有了似幻似梦的感觉,四周很静,秋风轻拂树叶,偶尔发出一两声沙沙声。夜空,明朗高远,静寂苍穹点缀着幽蓝光,山野显得安宁、坦然。月色很美,皎洁的月光柔和地耀出远山的轮廓。眼前的柿子林被镀上一层银光,显得焕然一新。白天看上去桔黄的柿子,仍清晰可见。满坡的雏菊,正静静地吐着芳香。

静美的山坡,温柔的色调。徜徉在月辉里,这如水似银真是撩人心弦。我走在那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往老屋去。思绪被秋风吹起,飘落在那些童年日子。

月光下,小河蜿蜒而来,像似在村庄边歇歇脚。河水晶莹透亮,泛着点点光波,一路轻盈婉转地唱着歌而去。母亲趁着月光在河里洗衣服,棒槌敲打衣服的啪啪声,在静寂的夜里传的很远。也敲打在我焦急的心上,到中秋夜了,母亲还在忙绿。

最后母亲回头喊我,回家吃月饼了。我高兴地一蹦一跳,从早上,我已经盼到此刻了。母亲拿出她自烤的月饼,我嘴一噘,嘟囔起来。这那是月

饼呀!同学们拿的都是食品厂买的。母亲淡淡一笑。你仔细看看,再尝尝,再说话。我拿起一块细细端详,母亲用梳子在上方扎了字,和好看的图案。烤地火候又适中,这饼看起来很精致,一股浓浓的香气直扑我的鼻孔,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吃完甜甜的蜜感还在心里流动。母亲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貌,笑地春风满面。

妮子,吃月饼了母亲在屋里喊我。我一抬头,发现到了老屋门口。母亲笑着把我买的月饼摆满桌,我说想吃她做的。有有有!唉,这些小家伙们嘴刁,都不吃。我专门给你做的。我心里一热,眼泪差点掉下来。立刻,一股浓浓的幸福感传遍全身。

我吃着母亲做的月饼,仿佛又回到了欢乐的童年。圆圆月亮已过中天,老屋里的欢笑声仍在荡漾着。

我走出老屋,沐浴在月光里,此时,乳白色的雾霭轻悠悠地升起来。我的眼前,淡淡疏密的柿林渐次迷离朦胧,宛若一幅淡泊的水墨画。山坡更显得清凉,美妙。月亮不知疲倦的倾洒着银光,故乡的人们用一首团圆乐曲,回赠月亮的笑脸。我想,远方的游子。不论你走多远,故乡那一轮明月,永远在你心里是最明亮的!

月是故乡明

精选阅读(三):

又至中秋月圆时。

中秋前夕,一家人像往年一样喜聚在一齐,品月饼谈理想,良辰美景,共度佳节。这样快乐热闹的节

日,大家都是欢喜激动的,但是心里却牵挂着他在大洋彼岸求学的大表哥。

他在那个遥远的国度还好吗?他如果能回来给我讲讲那里的故事该多好,他如果能回来陪我玩该多好。异国他乡的饭再好吃,也比不上故乡的味道呀我看着丰盛的饭菜,想念起了大表哥,想起了每次吃饭都会给我讲好多故事的大表哥,想起了每次回家都会陪我玩的大表哥。

这个味道超儿最爱吃了,如果他在必须要给他尝尝,舅妈一边吃月饼一边念叨,美味的饭菜掩盖不住她对儿子的思念,也不知道他在那边能不能吃到这么好吃月饼,那里的月亮也像那里一样圆润可爱吗?他身边有没有朋友陪伴,会不会很孤独呀!

舅妈正念叨着,电话铃却响起来。电话里传来我们熟悉又期盼的声音:妈,中秋节了,你们都还好吗?好,大家都在呢!别担心我们,好好学习呀!放心吧,妈妈,我们那里有很多中国同学陪着一齐过节,热闹着呢!哦,这就好。你从那边看到的月亮也像中国的一样吗?好像有点暗。月是故乡明嘛。

有了大表哥的电话,大家似乎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我的情绪也明朗了许多。虽然没有和他说话,但是知道他在那边一切安好,我也为他高兴呢!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接到海外来电,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与欢悦呢?大表哥虽然身在他乡,

但是大家心连在一齐,不也是一种团聚吗?幸福,有时候能够很简单

夜,渐渐深了。大家的脸上也有了朦胧的醉意和困意,我却毫无睡意。独自走进屋里,倚在窗前,抬头看明亮夜空。乳白色的月亮,是那样的皎洁又富有神秘色彩,上方斑斑驳驳落下了几个黑点,那是大表哥写给我们的思念吗?我睁大眼睛去看,却又似乎看到嫦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身影,柔美凄凉,似乎在诉说着多少婉约动人的故事,孤独的身影不禁让人黯然神伤。

渐渐的,我发现月亮的周围升起了淡淡的烟云,像丝带一样环绕在月亮周围,将月亮笼罩,渐渐升腾我突然觉着这弥漫的细长的烟云,好似一根长长的电话线,在月圆夜为我们传递了一份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与祝福,它连接了我们与大洋彼岸的大表哥,让我们手拉手抱成团,心心相印心中有月亮紧紧抱成团,岂不是另一种团圆呢?心灵的完整,即使身在他乡,只要有一颗热爱故土的心,思念亲人的心,岂不完美?

月是故乡明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