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4篇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4篇"这样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你觉得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范文篇1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ahref='/aihao/zhongzhi/'target='_blank'>种植还???思焯肿约?;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平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和谐的美。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范文篇2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范文篇3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论语》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今天观看了《百家讲坛》推出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论语》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溶化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得无比强大。即使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中国人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不是《论语》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呢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君子之道这一讲对我也感触颇深。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一些沉谷子烂芝麻的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人何必那么骄傲呢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学习孔子的传道,授业,解惑思想精髓,同时也要学习于教授的这种治学精神和高超的演讲技能。她哲理诗般讲演,深入浅出,如清泉般自然流淌!她展示了对社会的审美理想,界定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处事的一般分寸,尺度。她给全世界亿万人心灵送去阳光,使人间温暖,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同时赞扬了中国人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就已有了这样高明的人伦智慧!也弘扬了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通过于丹教授的精彩讲解,自己感觉有很多收获。但是真正对论语的了解以及它与现代人的联系,还得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感受真正的化为己有,寻找到生活的真谛与快乐!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范文篇4

我从来没有读过论语,仅仅是上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学到过几则,感觉孔子是用很简练的话说一些很深刻的人生道理,显得很有学问。那个时候的自己也喜欢用一两句话来阐述一种人生法则,似乎这样就和圣人有些相同之处,人也显得成熟些,结果却因为这样被同学们评论为大尾巴狼(比喻喜欢装深沉的人)。

孟老师说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他是语文老师,熟读论文,颇有发言权。他说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读过她的论语心得,感觉孔子就像是邻家的长者,完全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运用生动地故事,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也喜欢这样的哲理故事,不仅喜欢读,而且喜欢应用于政治课一些哲学原理的讲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曾经讲给学生听过的,但是她从另一种视角对故事进行了剖析,让我仿佛从自家的后院发现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惊喜。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现仅按照于丹心得的顺序,谈谈个人读后的所感所想。

一、天地人之道。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我的快乐很简单,记得曾经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我们为什么而活?我笑着告诉他:为了感受生活而活!这是我的观点,如果你知道我的

二、心灵之道。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本人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却在很小的时候因为在一个动画片里听到一个魔法师说过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句话,而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座右铭。这一观点并不是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现在细想起来,不过是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我还清晰地记得动画片里的情景:一个男孩学会了魔法,马上施展在平地上开了一眼泉水,以解口渴之急。却被魔法师制止了,他告诉男孩:凡事有因必有果,你在这里开一眼泉水,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就会有泉水枯竭的。我坚信魔法师的话,并把这句话化成自己心态的一部分,每当我遇到让人沮丧的事情的时候,我总是怀着一颗期待的心,期待着塞翁失马之后的福;而每当我有福可享的时候,也会提防着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失马之祸。这种心态让我变得超脱了,不会喜极也不会大悲,心态平和。

三、处世之道。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于丹讲述了一个孩子钉钉子的故事,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做事要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道理。尽管我知道她立意的角度,还是不能接受她最后对篱笆不会复原的强调,自认为会让人放弃对已经造成的伤害的挽回。也许是我这个人就是容易冲动,会无意间对他人造成伤害,特别是我的学生。不过,我特别自豪的是我懂得道歉(是我自作多情也说不定)。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每次与亲人或朋友发生争执,无论错误处在谁身上我都会道歉;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每次误解学生或是对他有不公正待遇,我也有勇气向学生道歉,那是我认为挽回遗憾的最有效方式。篱笆不会复原的道理我懂,但至少把篱笆上的钉子都拔除掉,避免走近篱笆的人被钉子挂伤,不是更加辩证的处世之道吗?

四、君子之道。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我很同意这句话,工作是做给别人看的,也是做给自己看的。我在学校里算不上什么先进,而我对先进这种东西看得也很淡,我总觉得人追逐太多东西,必定会因为失败而感到沮丧,而且这种沮丧的情绪会蒙蔽人的双眼,让人失去发现美的能力,看不到生活之美的人会获得很辛苦。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能从事我喜爱的工作,成为教师是我儿时的梦想。当我真正站在这三尺讲台上的时候,我被这种感觉深深吸引了。我为能和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而感到快乐,为能帮助他们战胜自我、体验成长而感到满足,为能传授他们丰富的知识而感到自豪。在校园里的每天我都收获着成就感,孩子们每一个笑脸、每一个问候都是我的兴奋剂,能让我上8节课之后仍能对他们笑脸相迎。我爱我的工作,用爱这个词并不过分,所以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为学生辉煌的将来,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也许在某些领导那里我不能获得公正的评价,问心无愧是我的工作准则。

五、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坏之分。良朋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恶朋佞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我不明白那些会引人走上邪路的人怎么会成为朋友?我很同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本人刚正不阿就不可能与那些献媚的人成为朋友,倘若与这类人能相处的,也必然是同道中人。我的朋友不多,却都是真诚的挚友。我选择朋友没有特别的标准,脾气秉性大多与我相同,至少我们的价值观主线是一致的,否则,我决不会与之称为朋友。大多数情况下,我交友都会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初次见面互相了解决定是成为朋友还是仅仅是认识。朋友是你主观确立的关系,他与同事、同学这种客观环境确立的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我可以和同事、同学友好相处,但我们不是朋友。

六、理想之道。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理想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充分体现,我没有多么宏大的理想,就像一个成不了大器的市井小人物。记得第一年作班主任,班里每一个同学过生日的时候,我都送他一份小礼物,同时会让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送他一句祝福的话。结果到我过生日的时候,他们也如法炮制,最有趣的是有个学生祝福道:祝您从班主任升到年级组长主任校长!哈哈,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现在想来,那不是我的理想。我的人生理想很中庸,就是能认真的快乐的体会我的人生。我珍惜:作课前的紧张;作课后的轻松;忙碌时的疲惫;轻松时的畅然;感动时的泪水;愉快时的欢笑;亲人的关怀;朋友的调侃。我生活中每一个点滴都是我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每一天的生活中,我都保持着一颗欣赏生活、享受生活、珍藏生活的心,这就是我微不足道的理想,是我内心的声音。

七、人生之道。人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我的人生究竟有多长,我不知道。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让我对人生的看法变得很平淡。我不在乎我的墓志铭上究竟镌刻些什么内容,我只关心在我的有生之年,有没有充分感受这个空间。三十能不能立起来,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知道,和家人一起努力创造的温馨生活是我人生的意义,和学生共度的愉快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意义,和朋友一起携手的温情时光是我人生的意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我乐在其中。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与其说是观后感,倒不如说是自我心情的梳理,这篇文章更像是我的一篇日记。虽然我并不完全赞同于丹的观点,但还是感谢她让我从几个方面全方位地审视了一下自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我算是给自己做了一次简单的精神分析,而分析的结果是,我更加热爱生活!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1000字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心得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1000字"这样的内容,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篇1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它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丰富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与经典对话,常常升腾出一种庄严与肃穆,在品读玩味中心绪渐渐如止水,恬淡、安宁充溢着我的内心。而读《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觉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于丹教授用了许多浅显的故事,把一部《论语》说得通俗易懂,我很喜欢书的封面那句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觉得,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人,《论语》确实告诉了我应该怎样快乐地生活,而作为一名教师,《论语》同样告诉了我怎么让孩子进行快乐地学习成长。

于丹在书中说: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就和孔子告诉我们的是一个道理,多向内看,少向外看,内心快乐安宁了,生活就会从容自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们心灵的声音”;“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作为一名教师,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感触更多。

子曰,“爱生如子,知人善教,有教无类”。不分年龄大小、出生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即使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也表现出宽宏的胸怀。 “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在平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顺眼”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心灵深处更需要老师的呵护。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我们华夏大地。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爱学生、尊重学生,于丹教授就教我们如何去爱孩子。她认为,《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于丹教授通过提到的“头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力快速改变孩子,但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心境!我们早就听说过标签效应的试验,被教授随便说说的所谓“天才”孩子,最后果真成为优秀的人才,而没有被指明的那些孩子却发展得很平庸。可见让孩子在心灵深度充满阳光、自信,那是何等的重要。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心中有一颗太阳,那样你的孩子才会沐浴充足的阳光,健康成长。

同时,于丹教授也认为“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作为教师,了解孩子,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就是我们教育的智慧。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吸取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从孩子实际出发,注重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培养的目的。

《论语》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孔子是中国人心中的圣人。不同的人都会从《论语》和孔子那里学到所需要的。作为教师,孔子更是中国几千年教育的形象代表,而《论语》是教师必读的一本书。书中很多关于教育的论述,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然对我们进行的素质教育有着借鉴的作用,也还有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篇2

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就是和谐。

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链接是广泛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 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能够赢得民众的掌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没有把重点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处事之道都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当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以及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人们更有对内心平安的追求,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的确能给人某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篇3

最近一直在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其实从小我们就开始学《论语》,虽然在填鸭式的教育中我们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朗朗上口的句子,但是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甚至于觉得《论语》是很深奥的东西。但是看完于丹的这本《论语》心得,我才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对于丹的《论语》心得,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曾经问老师,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孔子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这个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是多高的骄傲啊!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不过是说说,让谁做到这样,谁也不行!也许,这样的境界我们凡夫俗子确实很难做到,然而,这种自然、平和、积极的心态却绝对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也唯有肯接纳肯效仿圣人这种心态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超凡脱俗而又可以获得成功的人。我们的思想永远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在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今天,作为一名年轻人,必须懂得去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以造就一个更为善美更为清亮的明天!

于丹说,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安贫乐道,在现代人眼中颇有些不思进取的味道。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但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好在,有这样一本书,一盏灯指引着我,警醒着我。让我在急躁的赶路之时保持着一份清醒,我相信,内心的成长才是人性的成长,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长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卓尔不凡的人。我会用圣人的智慧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会用圣人内心的温暖照亮整个人生!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篇4

自识字至今,细细想来,读过品过的书不胜枚举,从梦幻瑰丽的《安徒生童话》到鲁迅批判现实、富有回味的《呐喊》;从三毛展示勇敢与浪漫的《撒哈拉的故事》到路遥解说平凡和苦难的《平凡的世界》;从奥斯洛夫斯基的闪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高尔基讲述“社会大学”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我的大学》等等。这些文学经典如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灵,我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也重新得到了塑造。

而在这其中,有一本书对我的影响尤为深远,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在我最为彷徨与无助之时,它来到了我的身边。从此,它不遗余力地、细心地指导我,带领我走出了迷茫与困惑。这本书就是于丹的《论语心得》。

与《论语心得》结缘是在那被大家称为“黑色六月”的高考准备时期。那时,努力的看书,努力的备考并没有让我的成绩有所进步,甚至还有退步的趋势。所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繁多的考试曾让我一度陷于崩溃的边缘,我极为害怕即将到来的高考。高考所带来的焦虑与现实里中的种.种不如意就好像是一张巨大无形的.网,困住了我的思想与灵魂。我感到无比的窒息与惶恐。可想而知,之后几次重要的模拟考试我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看着试卷上惨败的成绩,我不知道我的明天在哪里,我曾经有过的梦想也正一步步地离我远去。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篇5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中看到了《论语心得》这本书。许是对于于丹的好奇和对《论语》的熟悉,让我拿起了这本书。回家之后,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论语心得》主要是有关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以及人生之道的解读,并且还用很多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来阐释《论语》中艰涩难懂的词句。从这些解读与小故事中,特别是书中对心灵之道以及理想之道的阐释中,我找到了我寻觅已久的心灵寄托。

当我读到“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缺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剧你的苦痛。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这段文字时,我怦然心动,有如醍醐灌顶。那一刻,我彻底顿悟了,是啊,为什么不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与缺憾?为什么一再地自怨自艾呢?我在心里一遍一遍地问着自己,许久过后,我听到了从心灵深处传来的声音:为了自己的前途与梦想,为了家人与朋友,我愿意面对自己,而不是逃避。

从那之后,我一边严格地按照老师制定的计划复习,一边积极地调整心态。每当我快要失去信心,快要放弃的时候,我总会对自己说:不要考虑太多,我只需要尽我全力即可。一个月过去了,以前几乎整夜失眠的现象渐渐地减少了,我的脸上又有了阔别已久的笑容。更重要的是,我的心一天天地静下来,对于高考,对于未来,我已多了几分信心与把握,少了一些忐忑与不安。

经过几个月认真的备考和积极的心理调适,高考终于如约而至,高考的那几天,我的心格外平静。除了粗略地翻翻课本外,每天晚上我还会再读读《论语心得》。然后掩卷沉思,并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做一个勇敢的人,尽全力去化解人生的缺憾。”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篇6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对国民说‘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于丹老师对我们说用半部《论语》健康向上。读‘天地人之道’,我懂了很多。里面说的天地人,其实就是理想、现实和我们自己。一个只有理想而不脚踏实地的人,充其量是个理想主义者;只会埋头苦干而没有理想和目标的人,只能算一个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这告诉我们既要勤勤恳恳的学习,又要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这样才可能成功。

什么是幸福?宋丹丹曾经在小品里给过一个答案:“幸福就是遭罪。”人人都想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内心的太少,所以才觉得不够幸福。但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既对也错,我们是应该对眼前的东西感到满足,因为知足常乐,但我们更需要一种欲望,不是说财色,而是在事业上、学习上的不断追求,永不止步。

读‘心灵之道’,我知道了如何去改变自己以应付很多的事情。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很多的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在学校政治课上讲的一个小故事:“一个老奶奶的大儿子开雨伞店,二儿子开洗衣店,老奶奶就天天发愁了:今天是晴天,我的二儿子雨伞卖不出去,他可怎么办啊;如果明天是雨天,大儿子的衣服干不了,人家找他可怎么办啊。”其实他完全可以认为晴天大儿子很好过,雨天而儿子会很开心就好了。可见,态度对一件事是起了决定性的,所以这一章告诉了我,如何用平和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和学习中的不如意。

读‘处世之道’、‘君子之道’和‘交友之道’时,我觉得‘交友之道’比‘处世之道’和‘君子之道’离我们高中生或是青少年更近一些,现在谈处世之道还是君子之道有些为时过早了。交友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是益友,什么是损友?益友应当具有①正直②诚实③见多识广,一个好的朋友会使你受益终生。而损友则会拍马屁、不守信,是个墙头草,而且光会耍嘴。这种人你要交上就危险了。所以,不论是在校外还是在班级里,你在交友时,一定要小心。

‘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我觉得是个包含的关系,基本是讨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我读后也觉得是受益匪浅。这本书真的很棒,网上有人这样评价:“于丹的解读,符合大众的文化需求、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也符合当今社会现状,传播了一种和谐之音、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这种“心灵鸡汤”式的“快餐文化”,正是生活在快节奏时代大众的需求。”我很赞同这一看法,这样一本经典的《论语》,能被一个现代人解析的那么透彻,实在是我们该庆幸的。

静读《论语》,笑看人生,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努力学习,茁壮成长。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篇7

近日拜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后,感触颇深……

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处理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的心态,是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读到于此,想到曾经读过的《菜根谭》,两者皆有:

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

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

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正所谓“性定菜根香”。

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区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是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教材的学生,他们一样东西还没懂另一样东西就要学了,这边刚学会,那边又忘了。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当年我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篇8

《论语》,是一本由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着作的文学巨着。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其对当时的社会和人类以及当今的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文学价值之高,实用性之强,影响之久远,无可比拟。《论语》的原文是古文,本来我们小学生是不容易看懂的,而现在,于丹老师把它用白话文的形式进行了寓意解释,使我们对《论语》里面蕴藏的深奥的哲理有了通俗的理解。于丹老师的《于丹心得》一书,开卷第一页便是一句于丹心语:“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她把“半部《论语》治天下”转意为“半部《论语》修自身”,给我们娓娓讲述了《论语》里面包含的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比如在“天地人之道”中,让我懂得了我们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要尽自己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的道理;在“君子之道”中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职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在“处世之道”中让我懂得了:“言寡尤,行寡悔”这六个字的含义,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在说话时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行为中少一些让自己后悔的经验,那么我们做人做事就离成功不远了。里面于丹老师举例了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犯了错误往篱笆上钉钉子的事例,用不犯错误一天拔掉一个钉子的方法改掉了坏脾气。然而钉子留在上面的洞洞好象我们向亲人、朋友心里打了一个洞一样,不容易消除,她告诉了我们这个六字做人道理:做人做事一定要多想后果;在“交友之道”中,让我懂得了人要谨慎交友。不能交《论语》中的三种损友: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夸夸其谈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只会让我们迷失,甚至带来惨重的代价;在“人生之道”中,让我懂得了:当所有好的规矩都已经成为你生命里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是我们每个人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于丹论语心得不雅后感4篇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你觉得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范文篇1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ahref='/aihao/zhongzhi/'target='_blank'>种植还???思焯肿约?ldquo;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平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和谐的美。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范文篇2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范文篇3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论语》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今天观看了《百家讲坛》推出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论语》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溶化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得无比强大。即使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中国人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不是《论语》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呢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君子之道这一讲对我也感触颇深。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一些沉谷子烂芝麻的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人何必那么骄傲呢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学习孔子的传道,授业,解惑思想精髓,同时也要学习于教授的这种治学精神和高超的演讲技能。她哲理诗般讲演,深入浅出,如清泉般自然流淌!她展示了对社会的审美理想,界定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处事的一般分寸,尺度。她给全世界亿万人心灵送去阳光,使人间温暖,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同时赞扬了中国人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就已有了这样高明的人伦智慧!也弘扬了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通过于丹教授的精彩讲解,自己感觉有很多收获。但是真正对论语的了解以及它与现代人的联系,还得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感受真正的化为己有,寻找到生活的真谛与快乐!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范文篇4

我从来没有读过论语,仅仅是上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学到过几则,感觉孔子是用很简练的话说一些很深刻的人生道理,显得很有学问。那个时候的自己也喜欢用一两句话来阐述一种人生法则,似乎这样就和圣人有些相同之处,人也显得成熟些,结果却因为这样被同学们评论为大尾巴狼(比喻喜欢装深沉的人)。

孟老师说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他是语文老师,熟读论文,颇有发言权。他说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读过她的论语心得,感觉孔子就像是邻家的长者,完全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运用生动地故事,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也喜欢这样的哲理故事,不仅喜欢读,而且喜欢应用于政治课一些哲学原理的讲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曾经讲给学生听过的,但是她从另一种视角对故事进行了剖析,让我仿佛从自家的后院发现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惊喜。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现仅按照于丹心得的顺序,谈谈个人读后的所感所想。

一、天地人之道。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我的快乐很简单,记得曾经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我们为什么而活?我笑着告诉他:为了感受生活而活!这是我的观点,如果你知道我的

二、心灵之道。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本人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却在很小的时候因为在一个动画片里听到一个魔法师说过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句话,而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座右铭。这一观点并不是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现在细想起来,不过是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我还清晰地记得动画片里的情景:一个男孩学会了魔法,马上施展在平地上开了一眼泉水,以解口渴之急。却被魔法师制止了,他告诉男孩:凡事有因必有果,你在这里开一眼泉水,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就会有泉水枯竭的。我坚信魔法师的话,并把这句话化成自己心态的一部分,每当我遇到让人沮丧的事情的时候,我总是怀着一颗期待的心,期待着塞翁失马之后的福;而每当我有福可享的时候,也会提防着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失马之祸。这种心态让我变得超脱了,不会喜极也不会大悲,心态平和。

三、处世之道。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于丹讲述了一个孩子钉钉子的故事,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做事要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道理。尽管我知道她立意的角度,还是不能接受她最后对篱笆不会复原的强调,自认为会让人放弃对已经造成的伤害的挽回。也许是我这个人就是容易冲动,会无意间对他人造成伤害,特别是我的学生。不过,我特别自豪的是我懂得道歉(是我自作多情也说不定)。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每次与亲人或朋友发生争执,无论错误处在谁身上我都会道歉;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每次误解学生或是对他有不公正待遇,我也有勇气向学生道歉,那是我认为挽回遗憾的最有效方式。篱笆不会复原的道理我懂,但至少把篱笆上的钉子都拔除掉,避免走近篱笆的人被钉子挂伤,不是更加辩证的处世之道吗?

四、君子之道。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我很同意这句话,工作是做给别人看的,也是做给自己看的。我在学校里算不上什么先进,而我对先进这种东西看得也很淡,我总觉得人追逐太多东西,必定会因为失败而感到沮丧,而且这种沮丧的情绪会蒙蔽人的双眼,让人失去发现美的能力,看不到生活之美的人会获得很辛苦。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能从事我喜爱的工作,成为教师是我儿时的梦想。当我真正站在这三尺讲台上的时候,我被这种感觉深深吸引了。我为能和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而感到快乐,为能帮助他们战胜自我、体验成长而感到满足,为能传授他们丰富的知识而感到自豪。在校园里的每天我都收获着成就感,孩子们每一个笑脸、每一个问候都是我的兴奋剂,能让我上8节课之后仍能对他们笑脸相迎。我爱我的工作,用爱这个词并不过分,所以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为学生辉煌的将来,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也许在某些领导那里我不能获得公正的评价,问心无愧是我的工作准则。

五、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坏之分。良朋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恶朋佞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我不明白那些会引人走上邪路的人怎么会成为朋友?我很同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本人刚正不阿就不可能与那些献媚的人成为朋友,倘若与这类人能相处的,也必然是同道中人。我的朋友不多,却都是真诚的挚友。我选择朋友没有特别的标准,脾气秉性大多与我相同,至少我们的价值观主线是一致的,否则,我决不会与之称为朋友。大多数情况下,我交友都会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初次见面互相了解决定是成为朋友还是仅仅是认识。朋友是你主观确立的关系,他与同事、同学这种客观环境确立的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我可以和同事、同学友好相处,但我们不是朋友。

六、理想之道。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理想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充分体现,我没有多么宏大的理想,就像一个成不了大器的市井小人物。记得第一年作班主任,班里每一个同学过生日的时候,我都送他一份小礼物,同时会让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送他一句祝福的话。结果到我过生日的时候,他们也如法炮制,最有趣的是有个学生祝福道:祝您从班主任升到年级组长主任校长!哈哈,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现在想来,那不是我的理想。我的人生理想很中庸,就是能认真的快乐的体会我的人生。我珍惜:作课前的紧张;作课后的轻松;忙碌时的疲惫;轻松时的畅然;感动时的泪水;愉快时的欢笑;亲人的关怀;朋友的调侃。我生活中每一个点滴都是我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每一天的生活中,我都保持着一颗欣赏生活、享受生活、珍藏生活的心,这就是我微不足道的理想,是我内心的声音。

七、人生之道。人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我的人生究竟有多长,我不知道。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让我对人生的看法变得很平淡。我不在乎我的墓志铭上究竟镌刻些什么内容,我只关心在我的有生之年,有没有充分感受这个空间。三十能不能立起来,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知道,和家人一起努力创造的温馨生活是我人生的意义,和学生共度的愉快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意义,和朋友一起携手的温情时光是我人生的意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我乐在其中。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与其说是观后感,倒不如说是自我心情的梳理,这篇文章更像是我的一篇日记。虽然我并不完全赞同于丹的观点,但还是感谢她让我从几个方面全方位地审视了一下自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我算是给自己做了一次简单的精神分析,而分析的结果是,我更加热爱生活!

于丹论语心得


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你看,盘古在天地之间“一日九变”,像一个新生的婴儿,每天都在微妙地变化着。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

于丹论语心得1: 灰色的孔子与多彩的世界——易中天(1) 于丹论语心得2: 灰色的孔子与多彩的世界——易中天(2) 于丹论语心得3: 天地人之道(1) 于丹论语心得4: 天地人之道(2) 于丹论语心得5: 天地人之道(3)

于丹《论语》心得 第二部分

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于丹论语心得6 于丹论语心得7 于丹论语心得8 于丹论语心得9 于丹论语心得10 于丹论语心得11 于丹论语心得12

于丹《论语》心得 第三部分

你要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你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你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饱满、充盈,让你有一种大欢心,让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你的每天进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

于丹论语心得13: 心灵之道(1) 于丹论语心得14: 心灵之道(2) 于丹论语心得15: 心灵之道(3) 于丹论语心得16: 心灵之道(4) 于丹论语心得17: 心灵之道(5)
 


于丹《论语》心得 第四部分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于丹论语心得18: 处世之道(1) 于丹论语心得19: 处世之道(2) 于丹论语心得20: 处世之道(3) 于丹论语心得21: 处世之道(4) 于丹论语心得22: 处世之道(5)  于丹《论语》心得 第五部分

我们把孔夫子的意思转换成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于丹论语心得23: 君子之道(1) 于丹论语心得24: 君子之道(2) 于丹论语心得25: 君子之道(3) 于丹论语心得26: 君子之道(4) 于丹论语心得27: 君子之道(5)

于丹《论语》心得 第六部分

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时代,不像我们今天有电脑,有网络,有这么发达的资讯,有各种形式的媒体。那个时候的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结交一个广见博闻的好朋友,让他所读的书,让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的直接经验。

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不妨到朋友那里,也许他广博的见闻可以帮助你作出选择。

于丹论语心得28: 朋友之道(1) 于丹论语心得29: 朋友之道(2) 于丹论语心得30: 朋友之道(3) 于丹论语心得31: 朋友之道(4) 于丹论语心得32: 朋友之道(5)

于丹《论语》心得 第七部分

孔子的意思是说,他笑子路,不是笑他没有治国理政的才干,而是笑他说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治理对象的大小,不在于它是不是国家,而在于自己的态度。因为冉有和公西华态度谦逊,而他们又有实际的才干,所以孔子没有哂笑他们。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孔子并没有否定子路、冉有和公西华的理想,为什么唯独对曾皙给予热情鼓励呢?从孔子对曾皙的支持中,我们能看出什么呢?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