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代汉语的几点认识及心得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学习古代汉语的几点认识及心得,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素质。一个人的语言素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二层面: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三层面: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一个人的层次水平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其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应该有比较明显进步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一般学生也应该有所提高,而对比较好的学生则应该有长足的进步。至于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不但比较好的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培养,优秀学生尤其应该着力开拓。

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母语古代汉语有比较充分儿准确的了解,也就是说,决不能满足于会熟练的说汉语,而应该是掌握古代汉语内部的规律,了解古代汉语发展的趋势。所以联系古代汉语学习,首先应该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进行有关的专业学习是绝对达不到目的的。其次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运用古代汉语的自觉意识。第三,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好古代汉语对语言学概论等其他语言学课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文学概论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比如掌握了一定的语音学知识和方法,对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平仄、押韵可以理解的更加透彻。又如掌握了修辞手法后,就会真正体会到文艺作品中的妙处。第四,增强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鉴别能力。语言现象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语言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对语言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鉴别其正误。

学习古代汉语,当然应该首先学习语音、语法、词汇这三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一点古代文化常识。这些一般教师都是比较重视的,教材也有充分的介绍。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必须知道一些古汉语修辞常识。不懂修辞,特别是不了解古汉语特殊的修辞方式,古诗文中有些句子就可能读不懂,即使懂得大意,也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何况中学教材中还有些注释没有兼顾修辞,甚至在修辞上处理欠妥,造成理解上的歧误或费解。下面就几种修辞手法来谈谈学习古代汉语的认识。

一、比兴。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就是由物象引发情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联系。《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的写法开头的。其中《周南关雎》一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可见,诗歌之起兴本身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这本身就给诗歌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空间。

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魏风伐檀》内容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的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二、避讳。《修辞学发凡》解释说: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说该事物,却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者装饰美化的,叫做避讳辞格。所谓避讳,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修辞格,通常也叫讳饰。即说话时,遇有不良的连带意义,或有隐情而不便启齿时,不直接说出该事物,而用旁的话间接地表述。比如死,从古到今,人们用了很多种同义的说法来间接表述,而不直接说死。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触龙在赵太后面前,称自己的死为填沟壑,称太后的死为山陵崩。李密《陈情表》中用慈父见背来婉指父亲去世,又用舅夺母志来婉称母亲的改嫁。在古人笔下,凡是可能引起别人产生不良联想的事物,也尽可能地采用讳饰的方法。如生病说成采薪之忧(《孟子公孙丑下》),意谓自己卧病在床,不能出门采伐柴薪。上厕所被说成更衣。《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课文《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中学语文中遇到的避讳,一般都是国讳。比如,秦以前的皇帝,都要在每年的第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这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便称为政月。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出生在一月,便取名为嬴政。嬴政当了皇帝以后,便改用同音的正来代替政,政月改称正月。这还不彻底,后又改正的读音为zhēng,正月读成征月。汉文帝名恒,因为恒与常同义,于是改恒山为常山,改姮娥为嫦娥。汉光武帝名刘秀,便把秀才改称为茂才。鲁迅《阿Q正传》中称赵太爷的儿子赵秀才为茂才先生,其源盖出于此。晋文帝名叫司马昭,昭字别人就不许用,于是古代的王昭君改称为王明君(昭与明同义)。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就是由此而来。唐代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字改用人字。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杜牧《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个人均为民。唐高宗叫李治,当时在行文中凡遇到治字都要改成理字(治与理同义)。柳宗元《郭橐驼传》: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学习古代汉语有六大环节,有预习、听讲、复习、作业、阅读、应用等。其中前四项是主要环节,后面两个是补充环节。通过预习可以使我们发现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发现妙处。老师的讲课,往往包含着他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的心得体会,其中有不少东西是教材中没有的,对学生来讲,这些也是相当宝贵的。所以听课时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复习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复习是一个整理、归纳、补充、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通过做大量的作业,可以用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因为古代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上,效果一定不会太好。所以只有通过大量练习达到实践的目的。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文章标题: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
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组织是社会的骨架,家庭的和睦,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组织的发挥,丰富了社会的发展。可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组织的建立和活动。组织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组织的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和配合,作为组织中软硬件集于一体的人来讲,更应该为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作出更多的贡献,这在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中更显重要。讲到学习型组织,人们更多的是对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认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立人彼得·圣吉教授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供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一整套方法。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必须基于五种技能的培养,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只有经常进行这五项修炼,组织才能真正成长为学习型组织。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这乃是竞争求生存的基本法则”;在其后出版的《变革之舞》中,圣吉又强调“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而竞争唯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从以上企业学习型组织的认识中,我们可以推广到更多的其他类型的组织,比如政府组织、城市组织、社区组织等等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我国对建立学习型组织非常重视。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为《学习时报》发表题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创刊辞。江泽民主席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思想。同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教育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等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所有的这些都对我国开展“创建学习组织”活动产生积极、重大的推动作用。组织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创新,创新够使组织不断变革、发展,以适应形势的需要。组织制度对创新性学习的有效推动,关键在于组织结构开放的程度,能否让组织内的个体的知识与创新学习在组织内部交流,也决定了组织在整个系统内系统学习与共享知识的创新能力的高低。在今天,要实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全员学习、创新的氛围和机制,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要实现这种目标,不仅仅是在管理模式上要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要创新。观念的创新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根本,因此,个人认为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要转变四种观念,树立四种理念,实现学习、工作、生活的相融互动。首先要转变“少小求学,老大图闲”的旧观念。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也是队伍体系建设的一个方面,是对人员资源的整合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作为组织要善于整合学习资源,建立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和信息交流平台,引导组织内的每个个体建立自我调控、自我更新的思维,弘扬时代精神,作为个体要改变守旧观念,靠老本吃饭想法,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其次要转变“工学矛盾”的偏见。组织队伍要提升业务能力,提高行政能力,提高服务能力,就必须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提出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以适应社会、公众对组织工作的需要。不能因为工作忙而放松对学习的督促,在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拓宽学习的领域、渠道和吸收各种先进思想、文化,才能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起行业形象,树立起行业威信。要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新理念。再次要转变“要我学习”的旧观念。组织要进行宣传,进行教育,使组织内的每个个体树立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激发起个体的学习动力,把学习当作一种修养、一种觉悟、一种境界,自觉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和总结经验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进取的模范,提升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要树立“我要学习”的新理念。最后要转变“为学习而学习”的旧观念。在知识总量猛增的信息社会,学习力量是最直接、最核心的战斗力,组织要加强组织文化的培养,促进个体学习行为的改变,摒弃为学而学,为用而用的观念。个体组成的学习能力也是组织综合能力的反映,只有各个个体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才能使组织整体损失降到最低,要树立“提高学习力”的新理念。从时代的发展看,学习型组织必将是社会组织模式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组织学习,企业才能促进技术创新,社区才能得到和谐发展,城市才能提升综合实力,政府才能提高管理水平,才能用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生产、工作和管理。在以终身教育为体系的新型学习化社会里,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学习型组织的创建道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企业、社区、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城市和政府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闵行区农业和绿化管理局综合科王继成2016年8月22日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来源于第1,欢迎阅读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认识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
2005年10月10日至20日,我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全省市县组织部长赴苏州培训班。通过学习和考察,感受到了苏州人的新思想、新观念,看到了苏州经济社会的高速度、超常规发展,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认识
苏州之行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苏州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发展是要讲科学的,不是光靠我们头脑想发展就能发展,想怎么发展就能怎么发展的,发展是受它自身的、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所制约的。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说,苏州的发展实际上并没有很深的奥秘,它的发展只是遵循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是遵循资本运作规律。苏州的经济基础原来并不怎么好,是一个农业地区、一个小小的旅游城市。在1978年的时候,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2亿元,在全国属中等偏下水平。苏州人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认为,苏州要想发展,必须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农村经济走向工业经济。他们充分利用背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崇尚文化、人文荟萃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家庭手工业和人民公社时期办小工厂的经验,把这些汇集起来,找到了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80年代末,苏州乡镇企业达到了16000多家,十年期间,乡镇企业再造了一个苏州。到了90年代,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1000亿,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经济腾飞基础。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苏州认识到私营经济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出台了私营经济振兴计划。到2004年末,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8.26万户,超过了宁波和温州的总和。这时,苏州的乡镇企业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最明显的困难就是缺少资本。他们又想到了大搞开发区建设,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近年来,苏州利用内、外资合计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国际、国内有几千亿资金投到这个地方,怎么可能不发展?发展怎么会不快?三是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苏州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通过妥善处理强市与富民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有强烈发展意识。几天来的考察,感受到苏州人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经济发展意识,所到之处人人抓经济,人人懂经济,谈起当地的经济发展都充满自信,都感到自豪,真正做到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人的一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敏锐地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上,抓住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机遇,彻底进行企业改制;二是在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和观念更新的基础上,抓住国家政策放开的机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成功突破;三是在创优环境、重视人才的基础上,抓住了“入世”的机遇,率先步入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轨道。由于抓住了这三次机遇,使苏州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超过了全国所有的地级市。在2004年,苏州市gdp达到3450亿元,经济总量超过深圳,紧随沪、京、穗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全市一般地方预算收入22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四位,其中市区占42%,县(市)占58%,城乡发展均衡;全市进出口额为1032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三;实际利用外资额95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世界500强企业有96家在苏州落户。全市仅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就有5个,省级开发区11个,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实属罕见,其中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内外资累计投入1000亿美元,无论在城镇规划、管理体制、服务体系,还是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成为全国工业开发区的典范。
3、思想解放敢想敢干。通过在苏州的所见所闻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树立超前意识和风险意识,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苏州昆山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没有任何政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尝试着自费搞开发区,一度面临着违规的风险,但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并于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一家自费、县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的开发区。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运作3年,85次进京,终于又在开发区内办下了出口加工区。通过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来自欧、美、日、韩和港台等37个国家和地区客商投资的1200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65%为台资。台商到大陆投资总额有十分之一在昆山,也被誉为台商工业园。昆山市由原来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到2004年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县(市)的第一位。张家港市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机遇,自八十年代开始,就到全国抓项目,抓资金,在九十年代迅速崛起。他们超前运作,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区港合一、以化工物流为主的保税区。截止2004年底,累计引进各类企业2872家,投资总额37.2亿美元,已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投资载体。说苏州人思想解放,是因为他们从行动上真正落实了邓小平理论精髓——“发展才是硬道理”;说苏州人敢想敢干,是因为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还在努力为扭亏为盈、落实再就业政策的前五年,苏州人已经顺利完成了企业转制、企业重组。长期以来,苏州历届政府形成了一套“承担风险——取得实效——做而不说——形成政策——推广经验”的发展思路。
4、注重环境建设。在苏州投资的外商普遍反映苏州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自然环境是全国最好的。在改善环境方面,苏州市下了大力气,努力营造公开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方便快捷的交通、通讯环境;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他们投入巨资搞基础设施建设,把苏州市分为左中右三个区,中间是苏州老城,保持古城风貌,发挥历史文化效应;西面是民营企业开发区;东面是新加坡工业园区,构筑了一个新型大城市的框架。几年来城市的交通、服务、公共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平方米。苏州市区通过了“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验收,常熟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昆山市周庄镇、常熟市大义镇等8个乡镇建成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同时,为了给外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苏州市及其所辖的几个县级市,建设了外商医院、学校、高档宾馆、别墅以及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娱乐场所。使外商一人投资全家搬来,进得来、留的住、不愿走。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苏州市坚持围绕招商引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干部素质。制定严格规定,要求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热情服务,全程服务,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行为。对所有干部要求,对待投资者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坐,一杯清茶相谈,一份诚心相处。”实行首问负责制,客商第一次找到谁,谁就必须全程服务,帮助客商办完全部手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要求干部要“三会”、“五懂”、“一颗心”,即会讲普通话、会开车、会电脑;懂政治、经济、业务、经营、法律;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总之,在政策环境上,“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在法制环境上,“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在服务环境上,“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在人文环境上,“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5、坚持以人为本。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为主,个人收入较广东、浙江要差一些。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的重要思路和措施。太仓市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昆山市在全市百姓中实施了“三有工程”和“五道保障线”,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三有工程”即人人有工作,人人有技能,家家有物业;“五道保障线”,即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失地保障和拆迁保障。常熟市还提出了发展“五大理念”,第一理念就是富民优先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富民措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51元,全市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60元。
苏州发展经济不以牺牲人的生存环境为代价。他们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iso14000体系认证,有250家企业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市政府规定,沿太湖1公里内不准搞人工建设,禁止开山采石,禁止开采地下水,禁止在山坡葬坟。近3年来,张家港市共劝阻或拒批污染项目400多个。二氧化硫、cod及(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都控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水平。
苏州市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两个率先”进展顺利,在《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中,已有15项指标提前达到目标值要求,提前达标率为60%。
二、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
1、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集中体现。对待发展,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应当树立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和储蓄率高的比较优势,面临着国际产业重组加快的外部环境,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县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省管县的全新体制改革、国家关于“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特殊历史机遇等,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快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机遇,为发展赢得先机。一是搞好开发区建设。苏州市县两级都搞开发区,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开发区,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开发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二是抓好招商引资。2004年,苏州市招商引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列全国第一位,招商引资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头戏。目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招商,但招商已不是过去那种吃吃饭、喝喝酒、拍拍胸脯、认认兄弟的那种“饭桌”形式了。而是招商者之间的竞争,需要的是具体的优惠政策、好的发展环境和专业的招商队伍。我们要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和责任,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放水养鱼,引进专业化的招商人才,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三是发展特色工业。依托优质丰富的矿产、药材、水能、林木、山野菜等资源,加快发展矿泉饮品、矿产能源冶炼、现代中药、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新型林木精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优势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推进和实现工业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发展特色农业。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切入点,以强化农村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地方特产资源,立足绿色、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创造品牌,紧紧围绕“林、参、蛙、菌、药”主导产业建设生产、加工基地。与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具有靖宇特色的效益农业、精品畜牧业和土特产品加工业。努力把靖宇建成国际知名矿泉城、生态经济城和红色旅游城。
2、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想敢干。苏州之行了解到,八十年代中期,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二位的昆山市,经济综合实力排在全苏州5个县市的末位。由于他们善于抢抓机遇,意识超前,敢想敢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现实说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观念”。现在看,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真正解决思想和干大事创大业上,实现“六破六树”。即,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进取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的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县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畏难发愁思想,树立靠发展解决问题、赢得支持的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振兴靖宇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县形成人人想经济、人人议经济、人人抓经济的浓厚氛围。
3、要注重环境建设。苏州充分利用其良好的自然、生态、治安环境,浓厚的亲商、安商、富商环境,以淳朴的民俗民风、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要想发展必须有好的环境,在环境建设方面,既要抓好硬环境,也要抓好软环境,重点进行四个方面的整建:一是舆论环境,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全社会都知道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人人都为改善环境做贡献。二是政策环境。除制定优惠政策以外,要坚决清理对外企和民营企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或文件,集中力量对现有政府审批项目和条块间的各种收费、设卡事项进行整治,能免的免,能减的减。要建立收费明白卡制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服务环境,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精简部门,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要把为客商服务的态度和质量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硬指标,建立举报制度和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度,坚决打击吃、拿、卡、要等行为,坚决惩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消极腐败行为,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四是人居环境。要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服务行业服务档次和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和污染治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
4、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目标。苏州经验告诉我们,在发展这个问题上,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纳入发展的内涵,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要切实做好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在充分发挥市场引导就业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稳步提高统筹层次,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二要加快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城乡规范化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调整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扩大中学教育规模,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人才资源。要强化政府公共卫生责任,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疾病预防,医疗救治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三要建立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管理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格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大力开展创建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活动,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要完善社会纠纷调处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畅通诉求渠道,使群众有反映和申诉问题的途径,有效缓解和疏导矛盾。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学习两个条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学习两个条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文章标题:学习两个条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省公司党校组织全系统处以上干部全面系统学习中共中央最近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加强党的纪律、党风廉政建设和省公司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对广大干部的关心和爱护。通过二天学习,深受教育,受益匪浅。其主要认识和体会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明确条例意义
中共中央颁布的两个条例,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做到立党为工、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个党员负责干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要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首先必须学好两个条例,吃透精神,并且严格对照两个条例的规定,认真检查和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看在哪些地方和方面,有违两个条例规定的行为,采取切实改进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只有这样,学习贯彻两个条例,才能达到目的,收到实效。二、重在自我约束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民主法制化进程大大加快。依法治党,依法治国,法制日趋完备,措施更加有力,但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刑事和经济方面的犯罪率不断上升,领导干部的犯罪同样不断攀升,尤其高级领导干部的“巨贪”,更是触目惊心。究其原因,虽然有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重要因素,但我认为,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自我约束意识,甚至放弃自我约束,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把党纪法规视为一纸空文。因此我认为,学习两个条例,重在自我约束,这是因为:其一,强化自我约束,符合辩证法的基本法则。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党纪法规在制度上具有重要约束力,但要真正起到约束作用,必须要使被约束对象牢固地具有自我约束意识。当前,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应该是基本相同的,但就其表现看,反差很大。不少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实实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勤政廉政的楷模作用,有口皆碑,但也有不少领导干部私欲膨胀、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迷恋美色。从近几年一些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大量实例说明,主要为本质兑变。因此,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强化自我约束,十分重要。其二,强化自我约束,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迫切需要。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究竟是为谁执政,这不仅是党的宗旨所决定的,同时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要学好贯彻好两个条例,就要切实做到执政为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用两个条例的规定自觉约束自己。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主要负责干部,要执政为民,要充分体察民情。体察民情,就是要体验职工感情,掌握真实情况,确保企业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就是要认真倾听职工呼声,如实反映职工意愿,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二要自觉顺乎民意。执政为民的核心在于以民为本,顺乎民意,实实在在地为职工办好事、做实事。顺乎民意,必须广辟反映职工意见和建议的渠道,进一步健全以职代会为主体的各项民主制度;必须强化保障民意的举措,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三要高度关注民生。坚持执政为民,必须始终十分重视和关心职工生活,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步满足职工日益增多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必须真心诚意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真正能够做到执政为民,就能够自觉遵守和贯彻两个条例。其三,强化自我约束,这是领导干部适应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客观需要。当前,我们仍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经济的多元化,利益的多元化,体制机制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使社会关系复杂化。此外,权力、金钱、美色的确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加之领导干部都有一定权力,活动有一定隐蔽性和自由度,这就从客观上提供了腐败滋生的土壤。因此,处于当前新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领导强化自我约束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尤其重要。三、履行一岗双责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按照企业现行体制,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有一岗双责的重要责任。因此,要学好贯彻好两个条例,不仅要个人带头学习好、贯彻好,而且要使所领导的企业学习好、贯彻好。为此,首先要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全局职工,尤其是中层干部学好两个条例;要抓好原文学习,一条一条地学,一句一句地理解;要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学,可以采取收看专家教授的讲课录像、请党校老师授课、组

学习两个条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织讨论、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全面系统地学习。第二,要广泛宣传。要使两个条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就要广泛宣传其颁布的重大意义、主要特点和内容,并要抓住好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以形成学习贯彻两个条例的浓厚的氛围。第三,要抓好四个紧密结合:一是领导干部学习与中层干部及职工学习紧密结合,以提高广大职工依规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三是学与用紧密结合。学习中要联系个人思想和行为实际,查找本单位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抓好整改;四是学习与努力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当前,供电安全、电网建设、资产经营、优质服务等各项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以学习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充分调动职工完成全年任务的积极性,做到学习、工作两促进。第四,要注重学习方法和效果。学习两个条例,是建党兴国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切忌摆形式、走过场;要注意学习效果,从教育入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以增强其遵守两个条例的自觉性。只有自觉性提高了,贯彻两个条例才有坚实的基础。

《学习两个条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来源于免费网,欢迎阅读学习两个条例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