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的学习心得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心得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的学习心得,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在组织的关心下,我有幸参加*第十四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学习。通过老师讲授、自学方式,学完了第一单元的基本内容,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通过学习,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两个重要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它阐述了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是一个完备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集中概括和阐述,马克思主义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其理论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3、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它阐述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及阶级斗争学说、国家学说和党的建设学说等。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折。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列宁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普遍开展起来,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是日益高涨,俄国成为世界各种矛盾的焦点。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于俄国和世界革命的具体实践,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成果作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宁主义学说。1、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2、列宁分折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本质和经济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3、列宁依据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几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无产阶级建党的学说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理论,都有新的重大建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要在实践中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和推动工作
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和推动当今社会的进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今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目的。马克思在自然唯物主义和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发现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以及在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上提出的以经济平等和政治民主为根本原则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这都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以及社会主义理想的内核(根本原则),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和发展;而对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我们应当结合当今社会环境和条件及社会状况,去不断修正、充实和完善,切不能搬用其僵死的教条。
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性,这与自然界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性是一样的道理。人的愿望(动机)、意图和观念尽管各异,但由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一样,所以群体的人在选择行为(包括言论)方面的规律是一致的,动机虽然不同但造成的结果有其规律性,从而影响了社会发展进程,这就构成了人类行为乃至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追求的价值标准----经济上的平等和政治上的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至今仍然不会过时。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学习后的心得体会我是苑明。我带着问题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以“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为”共勉。在对科学理论的学习、理解过程中碰撞思想,也泛起了不少思想的小浪花。不能在这里一一列举,只向老师简单地汇报其中的几条心得体会。在学校学习n年,我们学马列、讲马列已经好多年,但是今天,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却有了更为鲜明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论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二是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这一理论只有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充分考虑现实国情需要与文化的特殊性,使之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总结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独创性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要注意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使之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出体现时代要求又具民族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遵循。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决不意味着要置身于世界进步潮流之外,相反必须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善于吸收不同文明中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回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前进。对变化了的时代和实践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使理论符合实际情况,并指导新的实践,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重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就体现为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需要我们研究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概括提炼,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解疑释惑。必须把时代要求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解决时代课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阔空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心得体会第2页

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论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二是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这一理论只有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充分考虑现实国情需要与文化的特殊性,使之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总结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独创性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要注意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使之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出体现时代要求又具民族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遵循。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决不意味着要置身于世界进步潮流之外,相反必须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善于吸收不同文明中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回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前进。对变化了的时代和实践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使理论符合实际情况,并指导新的实践,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重任。每个时代都有属本文于它自己的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就体现为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需要我们研究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概括提炼,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解疑释惑。必须把时代要求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解决时代课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阔空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论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二是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这一理论只有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充分考虑现实国情需要与文化的特殊性,使之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总结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独创性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要注意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使之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出体现时代要求又具民族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遵循。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决不意味着要置身于世界进步潮流之外,相反必须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善于吸收不同文明中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回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前进。对变化了的时代和实践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使理论符合实际情况,并指导新的实践,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重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就体现为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需要我们研究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概括提炼,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解疑释惑。必须把时代要求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解决时代课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阔空间。下面是我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实际中,也从中学习到的一些知识列举如下:1.认识论中提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体现了以人为为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的过程;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每条原理再详细发挥下)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照辩证法办事’’的生动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发展是人为满足自身需要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科学发展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动力,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协调矛盾各方关系的辩证方式;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过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适应和良性循环,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社会发展中要发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人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而我们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发展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强调以人为本,是为了惠及全体人民的利益,避免出现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加大.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继承前人又勇于创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实现文明发展、和平发展、又快又好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时期都毫无例外地起着作用。正确掌握这一规律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这一规律是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钥匙。对一切重大的社会现象的认识都可以从这一规律中追根溯源,从而得到科学的理解。第二,这一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科学依据。生产的社会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的立论根据。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把生产社会化推进到更高阶段,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趋深化,为社会主义的最终实现准备了更深厚的基础。第三,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自己先进性质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最根本的客观依据。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基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根本目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实践,在人民中作用的好坏及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和起多大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所实行的一系列决策、方针、政策,如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等,都是这一规律的自觉应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当今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环境下,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必须结合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具体马克思主义内容可参考以下书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

我本身高中时就是一名文科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倍感亲切,在大学更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袁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围绕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的.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以实际问题,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深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依据.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只有紧密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加以深刻理解.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二是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这一理论只有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充分考虑现实国情需要与文化的特殊性,使之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总结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独创性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要注意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使之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出体现时代要求又具民族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遵循.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决不意味着要置身于世界进步潮流之外,相反必须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善于吸收不同文明中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回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前进.对变化了的时代和实践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使理论符合实际情况,并指导新的实践,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重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就体现为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需要我们研究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概括提炼,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解疑释惑.必须把时代要求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解决时代课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阔空间.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为指导,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始终着眼于整体与全局,立足整体、总揽全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要坚持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和谐社会系统观还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促进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还要下大力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些都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是正确的思想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工作地知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感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老师们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加以阐述,这种讲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并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实进行分析。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它的显著特点是:1.高度的科学性。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2.彻底的革命性。它是为了彻底改造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3.强烈的人民性。它是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的;4.广泛的包容性。它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处理事情的时候。就有助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信念,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矛盾,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发展相结合的表现。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及国际现状,而且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上提供更好的方针和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于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更加坚定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
以上是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些理解,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现在虽然结束了对这门课的学习,但我仍会在课下抽出时间继续深入学习。因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确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让从昏昏噩噩的大学生活中重新振作起来,从今以后我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学习心得


大二的上半学期,我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从开始学习的那一刻开始,就觉得自己走进了即熟悉而又陌生的哲学世界。在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中,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沟通和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使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从当初的懵懂,到现在的略知一二;从当初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到现在能够在生活中运用,使我懂得宇宙中万物的生存和运动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能够取得这些收获,是与我们任课教师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小组老师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分不开的。在此,我将一年多来自主学习的心得写出来,并以此作为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一个参照。
一、新颖的教学模式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老师改变了一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老式教学,采取了一种新的自主教学方式。自主教学内容分为小编 全面的范文写作小编站 课件展示和我看外国人看中国两个部分,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各班分为34组进行展示和相互间的比拼。在课件展示和我看外国人看中国这两个环节中,学生自己通过前期的团队分工、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查找习题、阅读并翻译外国文章以及现场上台进行讲课的方式,不仅让同学们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离开了老师进行自主的学习,而且还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在学习中增强了团队成员的感情。我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很值得提倡,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才能真正的从实践中学到知识,而不是老师一味的填鸭。
二、成绩测评的特殊性
在我所接触到的学科里,基本上所有科目的最终成绩都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决定的,但是大多数学科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30%和70%,意味着期末笔试成绩的好坏对最终成绩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的两项成绩各占50%,这就意味着这门学科将平时的表现与期末的笔试放在同样重要的位子,论文写作 考试成绩并不能决定同学们的最终成绩。更加特别的是,这门课程设置了免考这一政策,如果平时的作业完成较好,分数能够达到规定目标,再加之全勤的话就可以获得免考的资格了。不管是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分配,还是期末的免考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同学们的负担,降低了大家期末的压力,也让大家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而不仅仅着眼于期末两三天的临时抱佛脚。


三、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
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新型的自主学习方式。由于在高中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只是被动的去接受老师所传递给我们的知识,在思维和意识上养成了对老师或者他人的依赖,所以在这种完全依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课程要求中,我们难免会显得手足无措。比如在我看外国人看中国的作业中有一项要求是这样:找一篇外国人关于中国看法的文章(必须是外国原文),并将之翻译成中文后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对外文的翻译,由于我们目前对词汇积累的缺乏和对语言种类的局限,且不说只能找一些英文的文章,就连英文的我们也不能很好的将其翻译成中文,有时甚至连其大概意思都难以把握。为了完成,我们不得不上网寻找各类外国人关于对中国看法的文章,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泡在图书馆的资料库里,不得不翻阅各类的词汇工具书。论文网 有时可能因为一句话我们就得忙活一整天。
四、自我提高
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半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欢笑和泪水,有成功和挫折!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坎坷,但正是在我们不断解决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学到了很多,让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就像之前提到的翻译文章遇到的单词瓶颈一样,正是因为遇到了不会的单词,我们才会去查找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当翻译完一篇纯正的外国文章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单词量又增加了不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很多概念都很难理解,但分小组进行演讲展示的教学形式却让这门可能会很枯燥乏味的课,变得生动起来,整本书学完了以后,我发现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甚至有很多东西对我们都有启发性的作用。
小编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作简单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是马克思主义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一,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自然观,辨证唯物主义是指自然具有自在性、规律性、联系运动的矛盾辨证性作为一种认识论和实践论,辨证唯物主义是指正确认识最终来源于感官的感觉和主体的物质实践活动,认识和实践在认识、实践、认识、实践的辨证运动中相互促进发展。
免费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为彻底的辩证法。第二,在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局限性,强调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作用的科学化和革命化,成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生命、生活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键在于认识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是由生理因素、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的,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理性存在物的统一,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应该从认识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的区别开始。心得体会 没有正确人生观的人也许会成功一时,却难以成功一世。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它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分析和处理问题,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最大的收获。
通过对马哲课的学习,对马哲实践作业的完成,同学们受益匪浅,并下定决心好好学好这门课程以便更好地学以致用,为我们的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精神,为祖国的明天出谋献策。


愿我们的马哲课越来越好,愿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好,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愿每个人的未来都越来越好!

陈文倩 赵睿 鲜伟 赵倩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