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整治方案

给生活一个目标,让我们有继续走下去的动力。为了更好的实现工作目标,我们需要提前做好一份详细的方案。从方案中可以预计工作或活动的最终成果。方案包括哪些部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生态环境整治方案,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生态环境整治方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生态环境整治方案供大家参阅!

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xxxx县xxxx水源地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旬办发〔xxxx4〕3号)精神,为了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通水,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确保水质安全,确保一江清水送xxxx,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美丽富裕新xxxx战略目标,按照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总体要求,突出一河两岸5公里范围内的集中整治,保护xxxx水质安全。坚持属地管理,源头管控,综合执法,标本兼治,集中整治,根治“三乱”,坚决打胜集镇、村庄xxxx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战役。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并重,严格涉水审批与管理,促进全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xxxx、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通过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树立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把资源利用好、环境治理好、生态保护好,切实增强大自然对人类的永续供养能力和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为后代子孙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努力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更加自觉地履行好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2、xxxx水源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实施集中整治,河道环境明显改善,“三乱”现象彻底根治,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集中收集处理,实现河道水面无杂物、河道沿岸无垃圾、生活污水无直排、河道常年水清澈。到xxxx5年全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达到xxxx00%;集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治理水土流失,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保、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节水“三同时”制度,企业用水许可xxxx00%,污水排放监控xxxx00%,涉河建设前置审批许可xxxx00%,必要防护地段达到“堤固、洪畅、水清、岸绿”。

3、环保设施基本完善。环保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环保管理的手段、能力、装备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环保基础设施的规模、布局和处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4、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齐抓共管、全民行动的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形成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良性格局。河道和农村保洁机制基本形成,管护人员、经费、设施到位,城乡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二)工作任务

xxxx、彻底根治河道“三乱”。整治乱倒,清除河道弃渣、垃圾;管住乱建,清理河道违章建筑,清还多占河道;管住乱采,严格禁采限采,加大河堤项目建设,维护河势稳定,确保行洪、水质安全。

2、加强工业企业排污治理。开展企业“三废”治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在采取综合利用、层层把关、减少排放措施的同时,注重“三废”治理,提高“三废”治理效果;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按照轻重缓急制定治理方案和实施计划,有效预防河道水体污染,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确保河道水体清洁。

3、加强河道绿化。结合集镇总体规划,在天宝寨和鑫湛湾移民小区外河道,逐步建设沿河绿化带和生态景观带。

4、深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调整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制度。全面清理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点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畜禽放养行为,合理控制限养区内的畜禽养殖总量。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管理,加快推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新、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建立畜禽养殖区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度。

5、开展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积极推行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科学布局河库洁水渔业;优化养殖饵料投放,提高饵料利用率,实施渔业养殖污染治理,对鱼塘换水清淤,全面实施湿地、农田处理措施,减轻水产养殖尾水、污泥对水体的污染。切实加强湖库、河塘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禁止向库区及其上游河流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6、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因地制宜采取纳入集镇管网、就地分片处理和湿地处理利用方式,积极争取集镇“两场”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和人口聚居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强农家乐餐饮污水治理设施的规范管理;推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加强对村庄河道、池塘、沟渠和道路两旁的垃圾清理,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7、完善涉水项目审批与管理。严格执行涉水建设前置审批手续和水行政许可制度。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坚持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的“三条红线”、节水“三同时”、取水许可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费;严格遵守水保“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水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8、建立长效机制。将河道水生态环境治理和管理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年度治理和管理计划;建立完善弃渣源头管控和有奖举报等制度,建立健全各种长效管护制度;配备专业设备,对河道实行全方位管理。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深入宣传,全民动员(xxxx4年xxxx月xxxx日至xxxx月3xxxx日)。

大力宣传xxxx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河道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曝光各类影响水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宣传发动群众,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努力促进xxxx水源地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第二阶段:突出重点,集中整治(xxxx4年2月xxxx日至7月3xxxx日)。

各村(居)委会,镇属相关单位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河道开展全面排查,全面清理河道,做到河面清洁、河岸整洁。按照“水系流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要求,恢复河道基本功能、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组织实施好“三大战役”。

第一战役:以“城镇一体化”为重点,开展建筑垃圾及河道“三乱”整治战(xxxx4年2月xxxx日至2月28日)。主要整治任务:一是全面做好集镇水生态环境整治工作。集中人力开展清理河道各类弃渣。二是规范河道管理。加强对河道采砂行为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有效根治河道乱倒、乱建、乱采的“三乱”问题。加快加油站至天宝寨移民小区段、中心街桥头至农贸市场段河道弃渣清理,并对沿线裸露山体进行绿化。三是规范企业取水许可、排污口设置,控制企业用水量、排污量。

第二战役:以镇政府所在地为重点,开展集镇沿河整治战役(xxxx4年3月xxxx日至5月3xxxx日)。认真做好xxxx支流水质保护,加强辖区内的工业企业监管;加快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加强农家乐、宾馆餐饮业及住户污水集中处理,建化粪池和沼气池,确保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加强辖区内项目建设弃渣的监管和清理,禁止弃渣进入河道范围,做好绿化、防护。

第三战役:以沿河道村庄院落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战役(xxxx4年6月xxxx日至7月3xxxx日)。加快村庄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加强农家乐、住户污水集中或化粪池(沼气池)处理,严禁污水直排河道;组织力量对辖区河道进行彻底清理,做到水清岸绿无垃圾;组成专业或兼职的监督员,加强日常监管。实行村自为战,镇政府督战,加快沿河道村庄院落的整治。

第三阶段:建章立制,完善设施(xxxx4年8月xxxx日至xxxx0月3xxxx日)。建立水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人员,建立水环境及河道的巡查、管护、责任制度。积极筹措资金,配备相应检测设备,完善垃圾、污水处理及相关措施,借助xxxx综治、中小河流治理、移民搬迁、土地整治、城镇化建设等各类项目,全面做好生态环境各类基础设施。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总结完善(xxxx4年xxxxxxxx月xxxx日至xxxx2月3xxxx日)。镇政府对xxxx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活动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镇纪委实行专项督查。镇整治办公室对照目标任务组织开展检查,对整治工作实行月通报制度,整治结束后,对全镇xxxx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年活动开展成效形成书面报告报县整治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 加强宣传,深化认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沿河乱倒、乱采、乱建现象时有发生,项目建设环保、水保“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污水直排、违规建设、围垦放养等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部门的高度关注,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南水北调中线今年将通水,水质保护到了最严格监管的时期。要利用各种手段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彻底改变生产、消费和生活习惯,引导社会各界主动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加强整治活动的宣传,努力在全镇形成一定声势,促进整治活动深入开展。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大生态创建和农村环保投入,各相关单位要从多渠道加大项目争取力度,镇财政挤出专项资金,确保水源地生态环境集中整治活动顺利开展。

(三)完善措施,健全机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管理规定,强化源头管理、社会监督、媒体监督、设立举报有奖制度,建立考核、奖惩、问责制度,确保整治效果。

(四)加强组织,强化领导。镇成立xxxx水源地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镇长和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业站站长湛宣明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xxxx水源地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年活动的组织实施。

f132.com扩展阅读

生态环境优化工作方案


为了加快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现就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 大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防治污染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全面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推动我乡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有利条件。
二、主要目标
到 年,力争我乡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农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主要任务
一是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供排水、生活垃圾处置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二是严格保护饮用水及其水源地。禁止在饮用水源地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有污染的项目;三是搞好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整治;四是加强生态环境管理,防止林木、农田的人为破坏;五是加强对环境,特别是各类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对推进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仪器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入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加强生态文明、环境道德教育,增强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人人积极行动,自觉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制度规划,分步实施。在对本乡辖区内开展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照国家、省、市、县考核标准,制定我乡 --- 年环境保护规划,并按规划逐步实施。
三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切实搞好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乡上成立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各村(场)、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各项协调工作。同时,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理,共同推动创建工作的蓬勃开展。

镇关于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的实施方案


镇关于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的实施方案

镇关于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会议精神,根据镇党委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增强“两个环境”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解决制约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牢固树立发展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坚持以“一线四新”发展战略为总览,以提高各级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因此,全镇上下要牢固树立“欠发达”就不能“欠环境”的理念,各村各站所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抓住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抓纲带目,步步深入,彻底清除科学发展、转型升级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以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文明程度及服务水准,营造对外服务的良好氛围,全力营造“人人关心环境、共同创造环境、悉心维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工作重点

(一)着力改善政务环境

1、精简审批事项。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应减必减,全面清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监管事项,凡没有合法依据的事项,一律取消;凡明确取消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对已经明确取消的审批事项,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借口或形式实施,一经发现,严肃追究责任;保留和省市下放事项统一编制目录,明确实施主体、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外,底前一律向社会公开。(责任单位:县政府法制办;参加单位:县监察局、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2、简化审批环节。凡可以采取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的,一律不设前置审批。简化环保、土地、规划等前置性文件评审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对新设立的企业投资项目,除娱乐场所外,取消工商注册登记时消防、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置许可条件。凡同一项目涉及的不同审批事项,一律由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一口办理。无法律法规依据,任何部门不得设立前置审批条件增加审核、评审环节。

3、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一门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行政服务体制,按照“应进必进、应办必办”原则,强力推进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底前全部建成便民服务中心,村村设立便民服务点。健全网上行政服务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凡是达到网上办理条件的全部上网审批,到2015年底实现乡村联网和电子监察全覆盖。严格落实服务承诺、首问首办负责、ab岗、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过错责任追究、重大项目动态跟踪问效、超时和缺席默认等制度,提高审批效率。

4、深化政务公开。按照机关标准化要求,全面梳理编制本单位本部门的行政职权目录,明确实施主体、依据和程序,报县权力公开办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认真落实好“镇议事会、会审会”制度,认真做好“议事会、会审会、旁听会”工作安排部署以及参会人员数据库的建立工作,把公众参与、集体讨论等作为必经程序,进一步增强政府和部门重大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政务互动平台建设,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实现重点领域、重要事项动态公开。

(二)着力改善市场环境

5、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11月投入使用后,要将公开交易职能从现主管部门中分离,归并集中,着力构建管、办、监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运行体制,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

6、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对现行规范性文件逐一审核,集中清理,对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的,立即修订或废止,禁止拥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下达罚没指标,取消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分成挂钩政策,工作经费由镇财政予以保障。建立首错不罚制,对非首次轻微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整改,不进行处罚。

7、规范涉企行为。坚决控制涉企检查、评比、达标、培训、庆典等活动,除中央和省规定的涉企评比、达标活动外,未经县委、县政府批准,一律不得举办;对确需开展的,一律不得收费。涉企培训,须经县工信局审核,报常务副县长批准,费用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核定。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环保事务和刑事案件外,各部门开展涉企检查,须在3个工作日前报县监察机关批准;同一部门对同一企业的检查,一年最多一次;多部门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企业进行检查的,由县监察机关协调,联合检查。建立减轻企业负担案件举报查处机制,实现企业减负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实行效能点监测制度,切实规范涉企检查行为。

8、整顿市场秩序。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健全投诉平台,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坚决从严从

镇关于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的实施方案第2页

重从快查处制假售假和在食品药品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事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自主品牌形成和品牌经济发展。

(三)着力改善法治环境

9、健全执法制度,提升执法水平。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清退无证执法人员。6月底前建立执法质量考核机制,明确工作标准,落实岗位责任,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政行为,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对秉公执法、高效执法的行政行为,及时予以表彰和宣传。

10、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建立“一企一卡”台账,实行警企联系包点制度,对重大建设项目开展挂牌服务、重点联络。强化破案打击力度,对涉企案件建立督办制度;深入开展涉企犯罪专项打击和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砖沙石霸”、制假侵权、非法集资等涉企犯罪行为;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辖区派出所挂牌服务、包点民警重点联络,加强工程建设、投入运行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严格实行涉企案件强制措施审查审批手续。

(四)着力改善政治生态环境

11、积极探索科学的绩效考核方式。科学设置政府绩效管理和干部实绩考核的内容、评估指标及操作规程,实事求是地制定考核目标,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可行性。修改和完善科级干部绩效考核和奖惩实施办法,强化日常管理和考核,进行不定期考察,避免年终考核一锤定音的片面,做到公平、公正,符合实际。考核结果与调整领导班子挂钩,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挂钩,与干部奖惩挂钩,与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挂钩。对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职级晋升、物质奖励上倾斜;对实绩较差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改进。

12、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扩大培训教育的覆盖面,以分层分类的培训模式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以细分细化的培训内容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继续有计划安排干部到省直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培训,引进中直、省直机关和其他部门优秀干部来我县挂职。继续完善和创新公务员竞争上岗、事业单位干部交流轮岗办法,健全录用、辞职、辞退、问责等机制。继续深化“创先争优”、“基层建设年”活动,大力整顿政风、行风、作风。

(五)着力改善社会环境

1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个部委《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及时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层层建立台账,逐级落实报告制度。切实执行《关于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所有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全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和完善重要时期干部下基层保稳定工作制度。坚持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挂牌督办、领导包案和责任查究制度。抓好矛盾纠纷的预防预警、排查发现、分析研判、联合调处、责任落实等机制建设,全面落实村日排查、镇周调度、月汇总制度,实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14、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加强公共安全综合整治,认真做好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生产、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物品、校车管理等涉及公共安全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年内把交通安全管理等涉及公共安全的工作纳入综治工作年度考核项目。积极推动镇村警务室、增加辅警力量、推进用房和装备标准化,同时拓展服务功能,集维护稳定、治安防范、排查矛盾、化解纠纷、人口管理、服务群众为一体。整合派出所警力,配备辅警人员,在重点街区建立110综合警务站,由派出所负责日常管理,24小时服务群众,切实提升警务效率和服务群众水平。

三、方法步骤

开展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大发动活动,从12月4日开始至2014年12月底结束,分为动员部署阶段、政治整改阶段、巩固提升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12月4日至1月)。主要任务是广泛发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1.安排部署。召开领导班子会,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工作重点,阶段目标和完成时限。并且按照要求,扎实开展改善“两个环境”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二)整治整改阶段(2月至2014年1月)。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民主评议、自查自纠,梳理分析总结在改善“两个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步骤、有计划地抓好整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4年2月至12月)。重点是对改善发展环境各项措施的落实进行查漏补缺,巩固影响发展环境重点,难点问题的整治成效,建立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的长效机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镇要把环境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镇党委成立改善“两个环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的安排部署、检查落实。实行党政领导亲自抓、

主管领导具体抓,深刻理解“两个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环境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性工程来抓,坚持抓标治本、步步深入,抓纲带目、重点推进,真正让环境建设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助推力和生命力。

(二)集中建设、强化检查。“两个环境”活动领导小组定时对全镇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相关村、站所,限期整改,确保这次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改善和优化环境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强化舆论、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标语等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发展环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结合全乡发展实际,宣传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着力营造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查找突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监督整改落实,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共建的强大声势。

掀起“两个环境”建设的热潮,是县委县政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全镇上下务必要结合实际,统筹兼顾,强势推进,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发展环境建设的大改善、大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考核工作,确保我县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细则(试行)》和《20**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考核工作的重要性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结果关系到中央财政对县域转移支付力度,对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和增强保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每年对列入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并通过奖罚并重的政策对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的县区进行奖励,对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变差的县区进行扣减转移支付资金,重在鼓励各县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主要通过地方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每年通过统计相关考核指标,编制自查报告,按时报送接受考核验收。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20**年度**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县长李强同志任组长,县环保局李文飞、财政局任汉书同志任副组长,县环保局、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住建局、统计局、水保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挂靠在县环保局,县环保局李文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20**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日常工作及数据审核、自查等工作,各责任单位指定一名业务骨干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县财政要统筹安排资金作为开展此项考核监测工作的经费。

三、时间安排

各相关单位要落实专人负责统计数据、收集资料,做好考核准备工作。县发改局、财政局、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住建局、统计局、水保局等相关单位要按时间要求完成对应数据的填报工作,并报送县环境监测站汇总,证明材料一份(盖章)并附电子版。(数据表格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提供,报送时间另行通知)

四、职责

统计局:负责县域自分工然、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等填报工作。 

发改局:(1)填报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情况表;(2)填报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信息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信息表。

财政局:负责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填报工作,主要包括:⑴年度转移支付资金额度;⑵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途,**县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或工程投入、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生态环境监管投入(环境监测、监察)等分别加以说明。

环保局:⑴负责环境状况考核指标填报工作,汇总并上报环境监测数据(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环境空气、重点污染源);⑵填报自然保护区等受保护区域信息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情况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信息表、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信息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情况表;⑶年度工作计划信息表、县域环境监测能力投入情况、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县域概况及其他情况说明、考核工作组织情况; = 4 \* GB2 ⑷负责汇总并上报材料。

林业局:⑴配合国土局完成自然生态考核指标森林覆盖率填报工作;⑵填报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信息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信息表、受保护区域信息表;⑶填报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情况表。

农业局:⑴配合国土局完成自然生态考核指标草地覆盖率填报工作;⑵填报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信息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信息表;⑶填报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情况表。

水利局:⑴配合国土局完成自然生态考核指标水域湿地覆盖率填报工作;⑵填报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信息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信息表;⑶填报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情况表。

国土局:⑴负责自然生态考核指标森林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水域湿地覆盖率、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等填报工作;⑵填报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信息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信息表;⑶填报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情况表。

住建局:⑴负责县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填埋设施指标填

报工作。⑵填报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信息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信息表、受保护区域信息表;⑶填报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情况表。

水保局:⑴配合统计局完成县域自然、社会、经济情况表的填报;⑵填报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信息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信息表;⑶填报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情况表。

五、工作要求

1、各相关单位要认真对待、高度负责,客观填报数据,保证数据填报规范、准确,出具的证明材料详细、完整,注意数据逻辑性,同时注意提供数据与证明材料的一致性。

2、证明材料要求是原始数据、实际监测报告、监测记录等。对于无法收集或获取的数据,需说明原因。

3、填报数据时严格按照表中内容和要求填写,注意格式和单位,不得随意修改表中内容。

4、各相关单位提交的证明材料、监测报告等需加盖单位公章。

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局各科室、直属二级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践行,根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局开展以"优化政治生态环境,推进快速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

一、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核心,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政(行)风、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发展环境,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行风带民风,为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目标要求: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在解决"凝聚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每一位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一个单位具有团结向上、健康纯正氛围的极端重要性,大力倡导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讲真理、讲感情、讲友谊的团结风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立共同的理想,确定科学的工作目标,把精力用在想大局、谋大计、成大事上,保持同事间的正常关系和工作上的良好秩序。"一把手"要做到坚持中心、维护大局,以大局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二是在解决"创新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局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于冲破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敢于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因闲言碎语而分神,在强烈的危机感中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满腔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身于XX区奋力崛起的实践中。

三是在解决"执行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局干部职工善于用宽广眼界观察、认识世界,善于从战略高度思考、解决全局性问题,善于立足全局去运筹帷幄、谋篇布局,善于吃透上情、搞清下情,找准上级决策精神与工作实际、群众愿望的最佳结合点,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有机结合起来,把长远目标与短期安排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把上级指示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做到谋划中有新思维。努力做到"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

四是在解决"向心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局干部职工真正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众当"亲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把党的事业扛在肩上,把人民的利益装在心里,把个人的私利抛在身外,把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赢得群众的赞同、满意和支持。

五是在解决"影响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局干部职工正确用好手中权力,规范从政行为,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做到心正、眼正、身正,保持公正用权、勤政为民的真诚和良知,努力运用手中的权力造福人民,回报社会。

六是在解决"生命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局领导干部珍视拥有的宝贵时间、难得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出浑身解数,为党为人民建功立业。做到正确对待工作和事业,正确对待权力和责任,正确对待组织和他人,奋发有为,廉洁从政,永葆革命本色,始终保持旺盛的政治生命力。

二、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的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

(一)活动范围:局机关科室及直属单位干部职工,重点是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

(二)活动步骤和时间安排:主题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贯穿于全年工作。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4月-6月)采取集中学习(班子成员学习,支部学习,全体干部学习,各科室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认真组织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及中央和省、市领导关于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讲话和论述,提高党员干部对加强政治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班子领导要善于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善于把上级精神与我局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增强驾驭全局和科学发展的能力。

第二阶段:讨论查摆。(5月-6月)要坚持突出主题、重在务实的原则,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开展一次"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大讨论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查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切实转变工作思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入思考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措施方法。二是召开一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围绕"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题,班子成员要结合自身分管工作,主动检查"我为XX区发展做了些什么、贡献了什么?",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深刻的反思,深入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查摆,激发自身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三是开展"强化执行力,促工作落实推进月"活动。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在6月份深入开展"强化执行力,促工作落实推进月"活动。不断强化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坚定性,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推进局年初制定的国土管理各项指示(机构人员落实,土地收储出让,建设用地置换及复垦,土地利用指标,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等)、招商引资、民生工程等各项任务的落实。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7月-11月)通过对干部职工开展谈心活动、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百家企业评机关"、三位一体评议等活动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查摆,制定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整改方案,强化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在年底前全面总结一年来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进一步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措施。

三、加强对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组织实施。为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局成立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具体日常工作。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及时向区活动领导小组汇报阶段工作开展情况,活动结束后向区委报送总结报告,通过组织考核验收。

(二)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取得实效。把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与我局实际紧密结合,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效。第一,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大力倡导理论联系的学风,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成。第二,与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坚持把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与全年各项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切实做到以活动来推动环境优化、促进发展,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来体现活动的成果。第三,与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相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打造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建设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营造凝心聚力的发展氛围,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我区政治、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附件:1、XX区国土局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XX区国土局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学习讨论阶段工作安排表

二O一五年X月XX日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xx〕56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绿色作为全市发展的本底,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通过全面设点、全市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构建统一、完善、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科学支撑,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明晰事权、落实责任。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推进部门分工合作,落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和权利。

(二)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统筹规划布局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统一建设运营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互联共享和信息统一发布。

(三)科学监测、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强综合分析和预报预警。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更好履行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驱动创新、提升效率的作用,依托现有环保平台,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自治县)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和测管联动、部门协同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初步建成要素统筹、规范统一、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二)具体目标。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满足环境质量评价、考核和预警需求,实现大气、水、土壤、噪声监测点位覆盖所有区县(自治县),陆地、水体、饮用水水源等辐射监测点位进一步完善,全面反映我市辐射环境质量状况;重点污染源监测制度进一步健全,重点监控企业建成稳定运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生态状况监测网初步建成,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有效运行。

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按照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方法和标准,实现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

预警应急全面加强。升级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系统,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精确度,逐步实施水体、土壤污染风险预警。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和重大活动保障监测能力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监测权责更加明晰。政府部门、监测机构、排污单位的主体责任和监测事权更加明确。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法定责任进一步落实。

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和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设点,完善网络。

1.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市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市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国土房管、规划、水利、卫生计生、林业、园林、气象等部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统一规划布设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覆盖全市、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重点突出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市控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由市级部门确定;区县控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由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确定。

(1)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在区县城及重庆主城区城市建成区、全市主要空气输送通道等区域布设监测点位,开展城市、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含降水、降尘)和相关气象要素监测与预报预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管理需要,在现有xx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加密监测点位,每个区县(自治县)至少设置2个监测点位。在风景名胜区、重点化工园区、重点乡镇(街道)、主要城市道路等规划布设空气环境质量专项监测点位。(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气象局、市园林局、市林业局、市交委、各区县人民政府)

(2)完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在全市主要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湖泊水库、城市内河、重要水文地质单位、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主要港口等区域布设监测点位,开展流域水环境质量、水源地水质、水功能区水质与水文等监测和评价。监测范围覆盖长江、嘉陵江、乌江、沱江、汉江、沅江等6条河流的干流和流域面积xx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以及跨界(省、区县界)河流出入界处、库容量xx00万立方米以上已划分水域功能的7xx个大中型湖库、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三峡库区一级支流回水区、主城区典型黑臭水体等。根据区域污染防控、环境管理考核、预报预警需要,适时增加监测因子,增设监测站点。(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城乡建委、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各区县人民政府)

(xx)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在耕地、林地、草地、污染企业、工业园区、气田采矿区、固废集中处置场地周边、历史污染区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饮用水水源地、果蔬菜种植基地等区域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成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农产品产地质量、农业面源污染、污染土壤修复等监测和评价。(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各区县人民政府)

(4)完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噪声和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加强对城市敏感点的监测,逐步开展低频噪声监测与噪声频谱分析监测。适当增加客货运交通枢纽场站、环线高速、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进城高速人口密集区噪声监测。(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交委、各区县人民政府)

(5)完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在城市建成区、重点流域、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区域布设监测点位,开展空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生物等环境要素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在现有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基础上,新增8至xx个自动监测点位;在每个区县(自治县)至少设置2个陆地监测点位。完善水体监测断面,增加涪江放射性水平监测,适当加密长江、嘉陵江、乌江及库区监测断面,增加大型饮用水水源放射性监测点位;设置商业中心电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各区县人民政府)

2.完善重点污染源监测制度。

(1)落实排污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推进排污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企业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时上传、依法公开。国家重点监控排污单位要建设稳定运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市级及以下重点监控排污单位根据实际建设稳定运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并各自承担建设与运行维护责任。(责任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排污企业)

(2)加强污染源监测与统计。各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组织开展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建筑施工源、核与辐射污染源、面源和移动源等各类污染源的监测与统计工作。环保部门依照法律法规、排放标准和监管需要,按照属地原则,组织开展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并发布监测结果,评价行政区域内污染源排放的全面情况;依法将企业自行监测纳入对排污单位的许可证管理、日常监管、执法检查范围。市政部门组织实施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产生及收集处理、市政道路清扫保洁的布点监测。农业部门组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产生及收集处理的布点监测。城乡建设、环保等部门对企业开展建筑施工扬尘监测进行监督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易撒漏物质运输车辆扬尘的布点监测。环保、交通和海事等部门组织实施对港口码头污染、船舶污染的监测。(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市政委、市农委、市城乡建委、市交委、市海事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xx.建立生态状况监测网。

建设地面生态定位和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及主要山系河流等重点区域建设生态定位监测站或固定观测点,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调查和评估,满足区域生态保护工作需要。优化现有资源,重点推进一批地面生态定位监测站、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区、陆地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掌握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趋势。(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城乡建委、市规划局、市园林局等)

加强卫星、无人机遥感监测,综合采用环境卫星、无人机航拍及多源遥感影像源,结合地面监测站点数据,逐步构建天地一体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服务平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着力提升我市的生态、水、大气等综合遥感监测和技术研究能力,实现对典型区、典型生态系统等大范围、全天候监测,对县域、市域、生态区等不同尺度开展生态状况监测与分析评估,准确掌握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状况。(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城乡建委、市农委、市规划局、市园林局等)

市和区县(自治县)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本行政区域、本部门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与考核要求,拓展监管区域,增设监测点位,进一步完善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二)全市联网,信息共享。

4.优化融合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网络。

统筹推进环保物联网建设,实现重点排污企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点,以及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自动监测点数据传输网络互联互通。依托水土云计算中心基础设施,逐步融合建立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生态环境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管理。(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经济信息委等)

5.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汇聚共享机制。

按照统一的数据传输方法和标准,整合市、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国土房管、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计生、林业、气象等各部门、各行业生态环境数据,实现有效集成、互联共享。2018年建成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交换办法及配套技术规范,逐步推进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实时共享交换。(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城乡建委、市交委、市水利局、市农委、市市政委、市卫生计生委、市规划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经济信息委等)

6.建立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和应用体系。

积极争取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在现有环保数据平台基础上,建立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汇集管理海量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控数据质量,提供各级政府各部门数据共享。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构建大数据应用平台和市级相应职能部门子平台,为政府治理、环境评价、产业发展和公众参与提供大数据应用服务。重点围绕扬尘、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机动车污染管控,重点流域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安全,推动大气环境保护大数据工程建设和水环境保护大数据工程建设;共享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相关数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2018年,基本形成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主体框架。2018年,在综合决策、环境监管、公共服务等业务领域形成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应用服务。(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城乡建委、市交委、市水利局、市农委、市市政委、市卫生计生委、市规划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经济信息委等)

7.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

按照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要求,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完善信息发布要素,明确对外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公开事项和开放数据目录,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和渠道,提高政府环境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城乡建委、市交委、市水利局、市农委、市市政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林业局、市气象局等)

(三)自动预警,快速响应。

8.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

(1)空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升级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依托环保物联网和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气象数据的全天候采集监控、分析研判和预报预警。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职责和预警应急要求,加强扬尘、燃煤及工业、交通、生活等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应对工作措施。(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气象局、市城乡建委、市交委、市公安局等)

(2)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加强重要水体、水源地、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等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在国家考核断面、跨省界断面、跨区县(自治县)界及入江断面、超水域功能断面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建立重点流域、湖库水质预警系统,开展水质变化趋势预测和风险预警,并实现水质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的同步联动,快速响应。(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水利局等)

(xx)土壤环境质量风险防控。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掌握重点土壤污染风险区的特征污染物分布特征、动态变化情况,分析污染成因和来源,预测潜在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林业局等)

xx.加强污染物排放监控预警。

(1)重点排污单位监控。依托环保物联网监控调度平台,实现全市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数据和管理信息的全市联网共享、污染自动预警、超排实时告警以及精确追踪定位。加强重点工业园区特征污染物排放及周边环境质量监测,力争实现对环境污染事故的提前预警、事故告警、警情追踪。(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安监局等)

(2)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监测。在重大环境安全风险点实施全过程监控和环境风险自动预警。建立危险化学品储运监控体系,对危险化学品存储和运输过程实施远程自动监控,严格防控危险化学品储运过程的环境风险。实施监控重点单位的高风险放射源,确保放射源安全可控。(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交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安监局等)

xx.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能力。

定期开展全市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开展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等生态灾害发生的预报预警,及时指导生态建设与保护。强化重点区域与重点行业的有毒有害物质等监测与研究,加强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开展三峡库区水环境放射性监测,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卫生计生委等)

(四)强化应用,依法追责。

11.加强监测评价结果应用。

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充分运用监测和评估结果,将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情况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评比及生态补偿的依据,为环保督查、生态环保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政府督查室、市审计局等)

12.开展生态环境同步监测与执法。

加强“测管协同”,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市和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履行对排污单位的监管职责,依托污染源监测开展监管执法,建立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快速响应机制,根据污染物排放和自动报警信息,实施现场同步监测与执法。(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城乡建委、市农委、市规划局等)

xx.加强对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

落实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的法律规定,各有关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对其出具的监测数据承担法律责任。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核查、部门查处及第三方评估机制。严格执行《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严肃查处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规定严肃处理。(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及有关行业监测机构主管部门)

严格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名录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建立环境监测机构分级评价与分类管理机制,对环境监测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实行环境监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黑名单”管理制度,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监测机构,依法取消其资质。(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及有关行业监测机构主管部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职责分工、实施步骤和完成时限,落实各项任务。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本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现状调查,梳理现有监测点位、指标和监测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本系统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城乡建委、市交委、市水利局、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林业局、市园林局、市公安局、市气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二)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出台情况,适时开展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立法调研,研究制定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办法、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规定等生态环境监测法规制度。建立完善污染源、大气、水、土壤监测等领域适应地方实际的监测方法标准。(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三)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运行投入机制。

根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一致的财政保障机制,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与运行及其相关工作所需经费足额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重点保障。探索建立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采用委托运营、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公私合作等市场化方式,依托市环保局现有平台,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融入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运行和维护。(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各区县人民政府)

(四)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强化环境监测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属性,明确机构设置、职能任务、编制配备和财政保障方式等,加快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强化环境遥感监测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机构队伍与能力建设。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监测岗位津贴政策。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培养规划,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队伍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建设,重点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遥感监测、环境应急监测、机动车检测与辐射监测、预报预警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等能力建设。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环发〔20xx〕20号)等文件要求,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责任单位:市编办、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五)强化监测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生态环境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环境监测热点问题研究,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将生态环境监测产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引进优势企业、培育龙头企业等途径,尽快完善物联网、监测设施设备制造等完整的产业链,支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国产化监测仪器设备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与生态环境监测经验丰富、技术领先的国家交流,委派专业人员参加环境监测经验及技术海外培训、考察、国际论坛等。通过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市环境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创新能力。(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环保局、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商务委、各区县人民政府)

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只要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就是好的策划书。《生态环境整治方案》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生态环境治理方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