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暑期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或许"小学语文教师暑期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8月3日,我参加了在双语学校举办的“沂南县小学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活动,在活动中,我重点学习了一小夏萍老师讲解的“高年级略读课例教学策略解读”,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过去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有时我也会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词句品析、朗读感悟……总是怕学生读不通、弄不懂,所以往往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不但拖延了教学进度,而且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有时又把精力过多放在对文本的研读上,而忽略了向文本之外的拓展延伸,所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得不到提升。

经过这次学习,我觉得略读课文并不是可以忽略的,第一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单元主题,找准阅读的重点、难点以及写作特点。所以第二点就需要教师仔细钻研教材,不要以为略读课文就可以粗略的备,粗教却要精备,只有教师找准了切入点,找准了需要精的“点”,才能引导学生粗中有细,略中有精的感悟文本。第三,由于略读课文需要向外拓展延伸的内容有很多,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课下精心搜集整理与文本有关的书籍、文章、资料,为学生搭起一座走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而略读课文又是不能等同于精读课文的,要把握略读课文解读的“度”,要让学生在粗读浏览中找准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与全文关系密切的信息——字、句、段。但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逐字逐句剖析,要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初中化学资源网]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应用学过的方法来解读文本,重要的不是文章的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入手,更多关注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等,从而着力丰富语文素养。

其实,略读课文不一定都是粗糙的,不精致的,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略读课文也有其精巧之处,还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仔细研究,从而改进我们的略读课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骨干教师,能够有幸参加这次培训,的确是受益匪浅,我一定把这次活动学习到的内容深入体会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暑期小学的语文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前几日,我参加了2011年沂南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活动,通过听取报告及观摩录像课,我受益匪浅,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在思想上也受到深刻的启迪。尤其是夏萍老师的《关于高年级略读课例教学策略解读》后,促使我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得不重新审视,使我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过去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有时我也会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词句品析、朗读感悟……,总是怕学生读不通、弄不懂,所以往往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不但拖延了教学进度,而且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有时有把精力过多放在对文本的研读上,而忽略了向文本之外的拓展延伸,所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得不到提升。

经过这次学习,我觉得略读课文,并不是可以忽略的,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感悟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整体感知求略

略读课文是不能等同于精读课文的,要把握略读课文解读的“度”,要让学生在粗读浏览中找准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与全文关系密切的信息——字、句、段。但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逐字逐句剖析,要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初中化学资源网]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应用学过的方法来解读文本,重要的不是文章的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入手,更多关注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等,从而着力丰富语文素养。

二、读是永恒的主题

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不能离开读,都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略读课文不等于简单地读。读是准备,是基础。读“预习提示”,读学习重点,了解文章的纲,排除自读的盲目性,把握方向读课文内容,读练习题要求,为写做准备。带着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读。但是不需要面面俱到地读,对课文的内容、词句、表达方法,在整体感知阶段,力求放开,从略处理。个性化的朗读可以不要做要求。

三、更加注重学生的学

精读课文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可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的培养上更强调运用,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放手不等于放羊,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和课后的“阅读练习”,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逐段讲读,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和学习讨论时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四、拓展延伸求本

在略读课的教学中,拓展延伸上要“以生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拓展。具体说就是根据小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求知欲强的特点,选择学生兴致盎然、乐于参与的拓展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其实略读课文不一定都是粗糙的,不精致的,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略读课文也有其精巧之处,还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仔细研究,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略读课文的“配角”地位,探索一套略读课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从而改进我们的略读课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暑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8月2日---8月4日,我有幸到沂南县双语实验学校参加了骨干教师暑期培训会。虽然外面暑气逼人但一点也不影响与会者的激情。会场上来自全县各乡镇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热情的老师。大家欢聚一堂,聆听专家最前沿的教学报告以及观摩大师的精彩课堂。欣赏着,聆听着,感悟着,震撼着,享受着。。。。。。

8月2号中午,县教研室朱建姝老师就如何搞好集体备课给我们做了一番精彩绝伦的报告。在报告中她娓娓道来,对我们的大集体备课、网络备课做了具体的指导。亲自示范了如何在网络平台上创建自己的工作室,并希望老师们尽快加入我县小语协作组。为我们今后的备课、教学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林鹏飞老师传经送宝,就集体备课做了宝贵经验介绍,林老师阐述了里庄中心小学大集体备课的发展史以及如何激发老师们参与集备的热情,让我们对大集体,网络备课困惑、迷茫的同时,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耳清目明,解决了实践中遇到的许多疑难杂症。

8月3号,夏萍老师引领我们走进《国家课程标准》,与我们共同畅谈对课标的理解与认识。夏老师的讲解清晰、自然,让我们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对我们今后的小语教学明确导航,像心灵的泉水肆意流淌着,滋养了我们干涸的心田。

王慧老师做外出学习汇报。王老师带领我们走进大师,亲近大师---于永正。能够间接的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我感觉心灵流淌着幸福。于老师对当今课堂教学无效做了具体的剖析,于此同时,他对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出了真知灼见;就教师如何由高效课堂教学走向优质课堂提出了法宝:深刻、独到、启发、机智、绝招。这五个法宝就是教师成长的密码。王慧老师的报告融合了大师和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感悟多多。

高屋建瓴的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观摩了三节名师的精彩录像课堂。虽然不能零距离的聆听、观摩,但是我们依然听得津津有味,品到了醇香。名师深度、厚实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语文味。让我们饱享了语文教育这顿大餐,营养了心灵。

三天的学习匆匆而过,重新审视自己,感觉到了大有不足。未来的日子还需努力重新构建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更容易获取知识、获得人生的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活力得以释放,让语文课堂焕发应有的靓丽和芬芳。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

小学语文教干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8月2日至8月4日县教研室对全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学习,我很荣幸的参加了这次学习。对待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非常珍惜。面对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让我们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所以,很需要学习,而此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培训虽然紧张,天气也很是炎热,但每天的感觉都是充实而幸福的!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首先,县教研室朱老师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如何搞好网络大集体备课”,接着里庄中心小学的林鹏飞老师,介绍了他们关于集体备课的宝贵经验。第二天,夏萍老师详细的解读了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标,接着王慧老师做了一个精彩的外出学习汇报,(于永正老师《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后,我们有幸聆听了三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视频,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范。

一、网络大集体备课,实现了资源共享。

朱老师的精彩报告让我明确了网络集体备课的操作方法。她的报告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具体操作的演示,是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林鹏飞老师的集体备课的经验介绍可以说是朱老师报告的延伸。他毫无保留的把他们多年的宝贵经验传授给了我们,这不正体现了大集体备课的团队精神吗?我们十分感激,要好好的向他们学习。我更加明确了大集体备课的内容、形式、要求(三定五统一),以及三种意识、三个关系。

二、新课标的解读,外出学习的精彩报告,指明了努力方向。

夏苹老师对修订版的课标解读,让我重新认识了课标的重要性。她的解读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十分生动形象,让我记忆犹新。特别是关于写作的解读,她结合了学校的课题研究:“让心灵的泉水自然流淌”,真是精彩极了。

王慧老师的外出学习报告,给我们讲述了于永正大师的“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专题报告。从中我知道了有效的语文课堂是指“40分钟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于老还向我们列举了有效变现:1、知识有无增长。2、能力有无锻炼。3、学生学习是否积极、主动、有兴趣。无效表现:1、教学目标偏、庞、杂,2、讲得多,问得多。3、拓展太多。4、教学层次低。5、跑题。王慧老师转述于老的一句话,我记忆非常深刻:一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可能也不会成为名师,但是,他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足以出师了。报告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做了详细的介绍:1、要有目标意识,过关意识。2、做好对话中的首席。3、莫把课堂当作讲堂。4、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另外还给我们讲了从高效课堂到优质课堂的飞跃,优质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是:深刻、独到、启发、机智、绝招。这么精彩的报告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我不但知道了如何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还知道了优质课堂对教师的要求。这次报告指明了我今后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

三、亲临名师课堂,感受名师魅力。

在这次集中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三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我谈一下我的收获:

1、还原“语文实践”的本色,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体现人文关怀。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统揽这3节课,我感到名师们都做到了精讲导读、学以致用。教师的表演退出了课堂,对学生的指导、训练到位,真正做到了精讲,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融入文本,喜作者之所喜,忧作者之所忧,产生共鸣,得到心灵的洗涤和情感的升华。学生展示的机会多了,空间大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徐慧颖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给予树》一课,教师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精读品赏,导学悟情两个环节,让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大量的读书、思考、表达当中,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亚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2、教师善于找寻文本语言的空白处。文本语言的空白处,并非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弦外之音,是欲言又止、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教师应引领学生“入乎其内”、流连其中,再“出乎其外”、咀嚼其味。譬如徐慧颖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教师在教学“默不作声”这个词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当孩子们都正襟危坐,不说话的时候,老师说:“哦,我明白了,默不作声就是什么都不做,什么事都不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反驳:“不是什么都不想。”“他是在想妈妈会不会批评她。”“他是在想……”孩子们纷纷据文猜测,纷纷表达着各自的情感。这让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努力做到,使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东西、对象或现象的标志,而且使它带有情感的色彩——带有它的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像倾听美妙的旋律一样倾听词……”

3、教师善于捕捉文本语言的共鸣处。语文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文本语言中的情感因素,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对话过程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情趣盎然。

三天的学习中我们还针对学习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聆听感言,交流自己的心得。让我对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三天的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初中化学资源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我非常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白了,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沉,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来纵横捭阖,驾轻就熟。总之,这个暑期的语文培训,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我不仅得到了不少教学上的启迪,更感受到了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和理想追求,让我们意识到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是永不枯竭的河海,应有广阔的知识,饱满的激情,横溢的才华。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