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十二五规划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岁月如梭!忙碌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阶段工作即将结束,这就需要我们对工作进行总结,失误是为了避免,成功经验是为了积累,经常性反思总结,以后遇到这种问题可以游刃有余。你还在为工作总结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十二五规划总结及十三五规划”,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十二五规划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20xx年以来,在镇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按照镇政府十二五整体规划纲要及劳动保障专项方案精神,坚持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凝心聚力,创新工作举措,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顺利完成。

一、十二五规划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全镇新增城镇就业2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均控制在 3.6% 下,零就业家庭保持100%动态清零。(十二五规划指标任务为每年新增55人,登记失业率为0,零就业家庭100%清零)

2、农民工素质整体提升。我镇党员、计生对象培训280人,农村转移培训 20xx人,创业培训198人。(十二五规划指标任务为党员、计生对象户培训250人,农村转移培训1980人,创业培训190人)

3、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全镇新农保参保1320万人,企业自由职业678人。

4、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率在90%。(十二五规划要求劳动合同签订率 80% )

二、创业就业措施及亮点

(一)、创业就业整体联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一、就业扶持政策逐步健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就业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在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创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困难援助等方面加大了就业扶持力度,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就业政策体系,为推进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二、公共就业服务。几年来,我们从平台建设、队伍保障、信息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着手,打造了覆盖城乡、功能互补的服务模式。我镇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全面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求职登记、招聘服务等公共就业服务。我镇共举办招聘会17场。提供岗位3307个。进场求职人员达2468次,1927人达成就业意向。各村建立了基层工作平台,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各村坡。三、近年来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进就业问题,为南宁市富士康输送1036人员;积极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交流,以产业经济发展为依托引导农民就地就业,新增农村转移就业4487人,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健全了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创业服务、孵化基地等一体化的创业扶持体系,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项目2个、个体经营项目17个、五、深入开展职业培训年活动,培训下乡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20xx年以来,我镇技能职业培训1687人,职业技能鉴定1607人。

(二)、社会社保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服务创新完善。一、政策体制更加健全。近年来,我镇以五险为核心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率先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解决了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实现了待遇水平和城乡职工养老保险的对接;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二、待遇水平逐步提升,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14.89万元,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0%。率先建立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达到每人每月100元。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工作,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失业认证“人脸识别+活体检测”工作。

(三)、劳动者权益维护有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一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断健全。加大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力度,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稳定在90%以上。日常巡视检查,禁止使用童工、妇女合法权益保护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20xx年以来,劳动保障检查机构共受理并处理举报投诉28起,为127余名劳动者追回工资和押金37680元,举报投诉案件法定时效内结案率90%。

(四)、基层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一、城乡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20xx年,建立了农村行政村人社服务平台,我镇共1个社区5个行政村均建立了相关机构并配备了1-2名专职或兼职的协管员。二是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速。就业、社保、医保等管理系统升级完善,网上信息查询、政策咨询和业务在线办理全面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到社区。城区所有社保业务全部实现统一软件、统一流程、统一数据。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我镇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十二五规划的任务指标基本完成,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距离。具体体现为:

(一)就业和再就业不容乐观。用工需求总量和用工需求 有所下降,20xx年企业用工不规范制度不完善,很多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理想和现实错位,“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有待进一步普及。

(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整。一、《社会保险法》的政策配套尚未完善,涉及病残津贴、调待机制、制度衔接、覆盖范围等重要内容的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尚未明确,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

(三)劳动维权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企业用工和劳务派遣不规范,工资收入水平偏低,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屡禁不绝,而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临时工,涉及到大量职工未参加社会保险,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存在很多隐患。

四、十三五规划打算

(一)全力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一、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就业工作,抓好就业政策和就业观念的普及宣传,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二、积极争取城区各方支持,落实上级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就业资金,三、进一步强化就业援助服务,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推行精细化管理服务,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孵化基地等创业政策,及时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跟踪扶持。

(二)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进一步梳理现行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的衔接,确保现行制度与《社会保障法》相对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一村一策”的方法解决城中村改造转户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三)一、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新一轮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青年人才引进方面,重点做好引进优秀青年人才择优进编的具体实施工作。二、推动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创新发展。三、严格落实职称评审政策,进一步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实现继续教育工作与职称评审工作的互动深入发展。

(四)不断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按考核办法保质完成政策性安置任务,完善自助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体系,抓好就业培训,加强就业指导,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切实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固和稳定工作。

(五)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扩大集体合同制度覆盖面,重点推进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签订工作。

Fwr816.cOm精选推荐

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规划供大家参阅!

第一章“十二五”实施情况一、指导思想严格按照《x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以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需求,以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方便市民出行、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为目标,以优化线网、完善换乘、提高效率、改善服务为重点,以政策法规与市场调节为手段,构建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居民出行提供高质量保障。 二、“十二五”实施情况(一)场站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单位于20xx年建设城南公交停车保养场,位于醉翁路与丰乐大道交叉口东北侧,占地面积16675㎡,投资1140万元;20xx年建设清流公园公交换乘中心,位于南谯路与稻香路交叉口东北角,占地面积3720㎡,投资230万元;于20xx年建设大王公交首末站,位于扬子路与经三路交叉口西南侧,占地面积2518㎡,投资280万元,累计投资1650万元。。(二)车辆更新“十二五”期间,我公司采取企业借款、行业补助、向市财政借款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4000万元,购置了混合动力120台。(三)新增线路“十儿五”期间,我公司保有原有线路1路、2路、3路、4路四条线路外,为适应“美好新滁城”建设的需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城东、城南等新建居民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市民的出行需求;相继开通了K1路、103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1路、12路、15路、16路、17路、18路、20路、21路等公交线路。同时于20xx年调整了5路、7路、10路等公交车的运行线路;更新及淘汰了9、10、11路部分破旧公交车辆;开通了501路、502路、503路迷你巴士线路及102路滁来线。方便了xxxx市民的出行需求,提高了xxxx城市的整体形象。

(四)强化“窗口”形象,全面提速增效

“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公交行业的特点,继续在推广“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通过加大营运管理、规范公交服务行为等措施,在提高运营保障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城市公交的“窗口社会”形象。同时,在全公司开展了“星级驾驶员”、“星级车组”等考评活动,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社会窗口形象明显提升,市民满意度有所提高。

(五)开展爱心服务,中、高考学生免费乘车

根据《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对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伤残军人等办理免费乘车,学生持优惠卡,刷卡8折等优惠。同时,为方便高考、中考考生乘车,公司在考试期间,考生免费乘车。

(六)积极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工作

公交作为城市的窗口,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风向标”,为突出行业特色,更好地开展创建全省文明城市迎检工作,根据市文明委、市六城联创指挥部、市局的要求,公司积极开展各项建设活动,组织员工深入一线擦洗公交站台,组织公交志愿者进行扶老携幼活动,同时,紧扣“讲文明树新风”这一主题,在公交车身张贴具有“传统美德”意义的画面以及在车内悬挂“文明乘车”的挂图,其中包括:车内公益挂图620面、车内下车门处公益画面120张、后挡风玻璃公益画面290面、公交车车身画面120幅、公交站台公益画面450幅、公交车内显示屏公益画面及公益字幕107台以及清流公园围挡画面190平方米。为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七)启动xxxx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项目修编

“十二五”期间,以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滁政[20xx]131号)为依据,启动xxxx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修编工作,预计20xx年12月底全部结束。

该项目统筹考虑城市公共交通对乡镇全覆盖,努力构建城乡公共交通统筹发展格局,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全覆盖。

(八)合资成立滁宁通卡有限公司

为加快xxxx市与南京市的经济往来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动,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公交互联互通,20xx年10月与南京市民卡公司合资成立滁宁通卡公司。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现状 “十二五”前期,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工业化、城镇化稳步推进,这既为我市公共交通带来巨大需求,又为其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时期,我市公共交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主要表现在:

“公交优先”战略得到确立。“十二五”前期,省、市各级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公交优先发展的有关政策文件,我单位也积极响应各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通过加强规划、增加投入、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惠民措施等推动公交优先发展。

公交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十二五”前期,在此期间,我单位公交场站数量大幅增加、车辆装备条件逐步改善、公交专用道里程迅速增长,大大改善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环境,增强了服务能力。

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十二五”前期,我单位公交车客运总量、装备水平、运输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改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有所提升,初步缓解了广大市民群众乘车难问题。

但是,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交通的需求相比,我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公交优先”战略落实不足、公交公司亏损巨大。 第三章 “十三五”发展思路 一是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面完成好“十二五”规划任务,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重大项目储备,支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全面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二是尊重经济规律。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方式、调结构。聚焦重点,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改革攻坚,抓好试点示范,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三是尊重自然规律。以绿色交通发展引领交通运输行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绿色低碳运输方式,逐步建立健全绿色交通制度体系。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节约集约发展。

四是尊重社会规律。以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交通运输行业转方式、调结构。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运输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统筹区域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扎实做好交通运输扶贫工作,加快农村交通运输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五是强化创新驱动。为交通运输行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贡献率,加强先进实用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第四章 “十三五”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一)继续狠抓安全生产,提升服务质量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对车辆的安检工作,确保车辆及行车安全,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维护公共安全;同时,要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让市民满意”的公交。

(二)继续加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增公交线路

1、“十三五”期间,我单位将继续加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落实的情况下,本着“先急后缓、分步建设”的原则,积极开展公交首末站、公交换乘中心等公交基础场站的建设工作。根据《xxxx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xx—2030年》,我单位拟建城北公交枢纽中心及首末站(位于世纪大道南侧, 滁定路东侧,占地面积约32.5亩,计划投资3621万元)、城东公交换乘中心(位于新安江路与黄山路交叉口东北侧,占地面积约10亩,计划投资800万元)、滁宁公交换乘中心(位于滁宁快速通道与东环路交叉口西南侧,占地面积约26.5亩,计划投资1800万元)、城南公交换乘中心(位于儒林路与同乐路交叉口西北侧,占地面积约10亩,计划投资700万元)、城西公交换乘中心(位于明光路与西涧路的西北角,占地面积约20亩,计划投资1000万元),累计投资7921万元。。

另瓦将建设城东公交停保场、赵桥公交停保场、苏滁公交停保一场、苏滁公交停保二场、担子公交停保场、鲜鱼巷口公交换乘中心、科教园区公交换乘中心、科教园区公交首末站、示范园区公交首末站、凤凰湖公交首末站、龙池街公交首末站、扬子大市场公交首末站、滁东三岔路公交首末站、城郊公交首末站、腰铺公交首末站、西涧花园公交首末站、琅琊新区公交首末站、xxxx学院南校区公交首末站、山水人家公交首末站、担子公交首末站、城北北环路口公交首末站,共计建设21个公交场站。

2、“十三五”期间,我单位将继续加强新增公交线路,根据《xxxx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xx—2030年》,将新增滁西片区与滁东片区联系线路19路(琅琊山风景区—滁东三岔路)、22路(清流公园—城北北环路口)等;滁西片区与滁南片区联系线路33路(城南停保场—xxxx北站)、34路(城南停保场—琅琊山风景区)、35路(xxxx高铁站—城西停保场)、37路(北关收费站—赵桥停保场)、38路(山水人家—xxxx高铁站)、39路(扬子大市场—东坡路)、;滁东片区内部线路82路(滁东三岔路—大王)、83路(西方寺—城北北环路口)等;滁南片区内部线路92路(城南停保场—担子)、93路(城南停保场—xxxx高铁站)、95路(担子—药铺)等近20条公交线路。

3、“十三五”期间,我单位将继续增加公交车辆,根据《xxxx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xx—2030年》,20xx年至2020年每年将增加80台混合动力公交车,共计400台。需在购车资金落实到位的情况下,才能按计划实施。

(三)争取将驾校办成品牌驾校

加大公交驾校的宣传,加强驾校管理力度,扩大生源,增加C证假期学生班、VIp培训班,同时,招纳培养出一批A3证驾驶员,服务于公交运营,舒缓公司缺少公交驾驶员的压力。通过提高驾校的服务质量,争取将公交驾校办成xxxx市的品牌驾校。

(四)继续提升公交信息化水平 ,树立品牌形象

xxxx公交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全省一直领先。天长路及南谯路等重点路段的公交站台上,电子导视牌已完成安装,带接通电源后,将投入使用。同时,率先在省内启动无线WIFI公交出行查询系统的建设工作,已于20xx年5月正式推出了“兜兜公交”查询系统。公司还就金融IC卡在公交行业的推广使用与银行及系统商进行探讨,将同几家相关银行讨论实施步骤,与系统商做深层次的技术交流。今后将继续推进此项工作,提高公交的信息化水平。

(五)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培训专业人才

针对公司后备力量不足的现状,将继续加大驾驶员、修理工培训的力度,储备后备人才;并将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广揽人才,使公司的管理队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六)谋划成立集团公司,做大做强城市公交事业

为融资搭建平台,按照市局主要领导的指示,结合公司的管理和发展需求,成立公交集团做准备,将全公司的工作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管理到位,精细经营,做大做强公交事业。

第五章 政策保障措施理念意识保障。各级政府特别是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摆到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统一思想认识,把“公交优先”战略或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组织管理保障。省级政府应成立城市客运管理领导小组领导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对全省城市客运发展的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等作用;在强化“以块为主”组织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完善联系、交流、协调、汇报等组织管理机制。

规划用地保障。各市人民政府应优先保证公共交通用地,加强对公交规划的监督实施,按规划的时间、内容和要求,敦促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就规划实施情况向政府汇报,政府应对交通主管部门定期进行考核,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资金投入保障。建立稳定的公共交通发展资金来源机制。设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省、市和区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 建立长效机制。各市人民政府对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应低于地方财政收入的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运营、管理、车辆更新及信息化建设等。

法规制度保障。在国家《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出台后,着手制定省级层面《城市公共交通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制定明确的企业和司机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结果应用;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各部门服务与管理标准和规章,引入社会监督机制。

人才队伍保障。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形象,继续加大司机队伍的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管理,提高公共交通服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服务水平,改善公交司机工作环境和收入水平,保障司机队伍稳定。

档案局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档案局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突出档案工作“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主题,推进档案工作改革,以档案工作服务民生为重点,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法制建设,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2020年被评为“国家三级档案馆”,**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年被评为“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现将我局“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情况和“十三五”期间我区档案工作规划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

(一)贯彻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1、开展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工作。为了便于各单位正确鉴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准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颁布了《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近3年来,我们先后2次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组织各机关单位档案工作人员认真学习8号令,深刻领会规定颁发的重要意义,准确掌握规定的基本内容。全区各机关单位根据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调研,认真做好本机关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工作。目前,我区各乡镇和40多个区机关事业单位已完成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工作。编制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区档案资源建设。

2、开展到期档案接收进馆工作。各乡镇、区直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根据淮办发[**]72号文件的要求,开展到期文书档案和自行保管档案馆目录进馆工作,近三年来,区档案馆接收到期文书档案2087卷、4228件,接收专门档案84393卷,馆藏档案突破22万卷,进一步丰富了馆藏。

3、开展民生档案整合工作。一是做好婚姻档案整合工作。近三年来,区档案馆已整合婚姻登记档案83254卷,实现了全区婚姻登记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和专库存放。为提高婚姻登记档案利用检索速度,我们利用档案管理软件,为全区婚姻登记档案建立了目录数据库,为社会群众利用婚姻登记档案办理银行按揭、补办结婚证、房产过户、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等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二是做好复原退伍军人档案整合工作。三年来,接收并整理复原退伍军人档案1139卷,为全区退伍军人利用档案资料落实政策,申请补助提供了有力证据。近三年接待各类查档利用8184人次,提供案卷7374卷,复印12051页。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启动数字化扫描工作。

我馆从20xx年开始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截止到**年底,已经全面建成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实现档案目录电子查阅,其中案卷级目录达22.8万条,文件级目录达99.5万条。为了进一步方便查找利用,保护档案原件,在区委区政府关心下,我馆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根据省、市关于数字化工作要求,我馆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今年优先对利用面广、利用率高和史料价值较强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数量约80万页,确保年内完成馆藏量20%以上,三年完成75%以上的工作目标。

(三)坚持依法治档,全面推进档案法制建设。

新形势下发展档案事业,依法治档是关键,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档案事业上的具体实施。我局多措并举,深入广泛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我局加强对档案普法工作的领导,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普法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难题,制定了“六五”普法宣传教育规划,每年制定了工作计划,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配备了工作人员,保证普法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二是加强学习培训。我局每年都要举办培训班,让全区档案工作人员系统学习档案法律知识,同时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全区档案工作人员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和档案业务知识普遍增强;三是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我局每年都开展机关、乡镇档案工作执法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四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每年纪念“6.9”国际档案日活动中,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参加全国档案法律法规知识有奖竞赛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档案法制意识,为更好地开展档案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各种法制教育宣传活动的开展,全区档案工作人员的依法治档能力不断提高,法治观念和档案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档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全区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四)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局积极开展**-**年省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在**文明在线网站上建立健全各种台账,目前已经通过区里检查验收。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我局积极参与宣传活动,张贴宣传标语,参与文明城市知识问答,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做好文明监督岗和交通岗的执勤工作。

2、组织开展“6.9”国际档案日宣传工作。每年“6.9”国际档案日我局都围绕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今年我局围绕“档案—与你相伴”这一宣传主题,联合区法院、区公安局、区交通局等单位共同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在全区上下掀起了“6.9”国际档案日宣传档案热潮。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是在局馆门口悬挂“纪念6.9国际档案日”、“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等横幅;二是在区公安局、区法院等单位打出电子屏幕宣传语,不间断滚动播放;三是在区乐天玛特广场设立咨询台,向群众发放《走进档案馆》、《家庭建档》、《档案查阅服务指南》等宣传册,并现场开展档案法规和档案知识有奖问答;四是设立馆藏珍贵照片档案宣传展板,由专门档案人员现场讲解;五是向区直有关单位发放《档案利用事例》、《档案—与人类文明同行》宣传挂图;六是组织开展“档案—与你相伴”主题征文活动。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有力提升了我区干部职工的档案法制意识,营造了人人关心、参与、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

3、为“档案记忆”专版供稿。为宣传我区档案工作,结合今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局积极向市档案局和淮海晚报联合主办的“档案记忆”专版提供素材,今年计划供稿4篇,上半年已经在淮海晚报刊登3篇,其中《记崇武海战一等功臣朱兆成》、《日军铁蹄踏入淮海大地民众武装打响抗日第一枪》,通过挖掘历史,为我区档案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4、多渠道宣传档案工作。近两年,我局充分利用电视台、新华网、**报、市局、省局网站等宣传档案工作,提供各类稿件40余篇。

二、“十三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构建“三个体系”为主线,以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为立足点,不断夯实档案业务基础,不断提高档案馆的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档案服务的主动性、开放性和有效性,提升档案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和服务。

(二)总体目标

以建成“三个体系”为目标,丰富馆藏、提高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力度,争取新建档案馆投入使用,且建筑规范、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馆藏丰富、服务周到;着力实现“两个转变”,加快推进向社会公共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转型的步伐,在服务我区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提高档案行政管理水平上取得新的突破,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上取得新的成效,在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上取得新的成绩,在提升全区档案干部素质上取得新的进展,努力把档案馆建设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实现全区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主要任务

1、档案服务工作。以服务机关为基础,服务民生为重点,积极探索更多惠民便民的档案服务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推进区域内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已有的档案数据库,整合存量,丰富增量,扩展共享,努力实现馆际间的远程数据共享;探索国家综合档案馆与部门档案室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推动各种形式的档案实体或档案信息的科学整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利用档案的多元化需求。

(1)进一步加快对全区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督促其按时完成年度归档任务,指导、审核未完成《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单位编制本单位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编写组织机构沿革、全宗介绍、大事记、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等材料,不断规范机关档案室建设。

(2)开展馆藏满30年档案的鉴定工作,依法做到应开放的档案资料全部开放。不断完善档案开放、利用制度,改善利用设施,创新服务形式,把档案利用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群众倾斜,突出服务主题,从全区实际出发,积极主动、扎实稳妥地做好档案服务工作。

(3)进一步完善馆藏民生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积极做好涉及民生的婚姻、知青、复退军人等专题数据库的建设。

(4)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民营企业、社会保险、合作医疗、社会求助、林权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登记确权等档案的管理、指导工作,推动档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5)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拓展档案馆服务功能,配合形势和社会需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档案展览、陈列,突出时代精神、地方特色和文化品味。

2、档案法制建设

(1)坚持依法开展档案工作,依法做好档案服务,依法管理档案事业;进一步完善档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构建法制统一、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法制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档案行政执法干部队伍建设,做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档案法制宣传工作要以“六五”普法为基础,根据工作实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档案法制宣传活动,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宣传,增强社会档案法制意识。

(3)每年开展一次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结合全区重点工作,适时开展专项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加大监督整改力度,依法查处各种违法案件,推动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可持续性发展。

3、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突出抓好与人有关的档案管理,把职工档案、社保档案、房产档案、土地确权档案、婚姻登记档案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档案纳入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使之成为档案资源建设的重点;全面推进新型组织和新领域的档案资源建设,将新型组织、新生领域形成的档案纳入档案资源建设的整体范畴,确保档案资源体系完整;按照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细则,制定接收时限和接收范围,加快各单位到期档案进馆步伐,按照有关规定,各乡镇、区直机关20xx年以前形成的,以卷为单位保管的档案和以件为单位保管的档案要全部接收进馆;加强对各类有参考和凭证价值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有重点、有计划征集散失在国内外的珍贵档案,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争取到2020年,实现馆藏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

4、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档案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应急管理,明确应急处置的责任和措施,加强对馆藏档案的保护工作,抓紧对濒危重点档案实施抢救。加强档案安全的设施建设,强化上网档案信息的审查与管理,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做到档案安全保密万无一失,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十三五”期间要实现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的目标。

5、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三五”期间,区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目录数据库要达到120万条,文件级目录录入率达到95%以上;档案全文数字化率达到80%以上,全面实现档案电子检索和进馆档案电子化。

6、落实档案新馆建设。全面改善档案馆的档案保管条件,加快档案新馆建设步伐,到“十三五”末,建成达到满足“五位一体”功能要求的馆舍条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依照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把档案事业发展列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加强对档案事业人、财、物的投入,使档案事业经费随着档案总量的增长和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档案管理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档案工作的自律机制和长效机制。一是加强档案执法检查与业务指导服务的协调,强化服务功能;二是建立档案工作的年度考核机制,促进业务建设的均衡发展;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部分单位及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档案工作的引导和服务;四是鼓励乡镇、区直机关档案工作星级创建。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主动争取各级政府支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争取把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列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二是争取把档案工作列入区人大或区政协视察对象;三是争取把档案工作列入每年全区的目标考核中一并考核,并安排每年召开一次全区档案工作会议。

4、强化责任,确保落实。进一步加强档案人员的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团结、民主、和谐的氛围,把目标和任务分解到人,建立落实机制,确保“十三五”规划的全面落实。

城乡规划局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城乡规划局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分局规划审批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乡规划工作大政方针,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在我分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分局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确立了较为适应**规划分局新形势、新任务的体制和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服务群众,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十二五”即将过去,随之到来的“十三五”将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的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对于规划部门,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与规划、生态与发展的关系。现简要回顾一下“十二五”期间的工作,并根据当前形势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分局实际,提出“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十二五”工作情况:(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一片两路”开发建设的指示精神,以**控规为依据,继续推进**片区开发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做好规划服务工作,严把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关。(二)配合市规划局完成规划机制体制改革工作,调整工作重心,做好基层服务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规划工作职能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分局迅速调整工作思路,积极应对新的形势下对规划分局提出的新的工作要求。按照市规划局内部机构职责调整的相关要求,调整工作重心,积极做好基层服务工作,从规划角度提出意见,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区政府与市规划局及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帮助政府和企业协调解决好在规划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把为项目排忧、为项目服务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帮助项目引进落地,提供优质高效的规划服务工作,对重点项目,多次上门服务,协调相关部门现场办公,积极推进项目的进展。1、中关村项目分局严格按照市局“关于推进中关村**市科技园产业项目规划手续办理的工作措施”按照一站式服务实施办法,分局负责分配专人对项目审查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在满足国家及相关部委文件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进行审查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并联审批,加快办理速度。2、**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区的为4个区——w1、w2、v、x、e区,总用地面积431691.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71945.63平方米。目前为支持该项目建设,分局已核发上述4个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将积极做好规划服务工作,严格对该项目规划方案进行把关。3、**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由**中建四局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现该项目规划总图方案已由市规划局审批同意。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05133平方米,共分为a、b、d、e、f五个地块,为支持项目建设,分局已核发该项目a、d、f三个地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d、e地块单体方案已办结。4、中天城投项目未来方舟项目由中天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现该项目规划总图方案已由市规划局审批同意。该项目已经发出面积约700万平方米,为支持项目建设,分局已核发该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4个。(三)根据“住有所居”要求,继续完成市、区政府交办的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规划编制及审批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按照《**市城乡个人建房管理办法》、农民新村建设的各种规定,着力抓好二、三级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四)根据**市“畅通工程”实施方案,配合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完成“三环十六射线”道路建设的有关工作。(五)结合**市“整脏治乱”专项活动,积极开展工作。配合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完成公厕、垃圾站的规划建设。(六)在创建全国环境模范保护城市方面,我分局紧紧围绕“守住生态底线、建设生态**”的内容进行安排与部署。制作宣传展板,向建设单位发放宣传资料。(七)加强信访工作,认真做好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对上级部门转来和群众的来信来访,要坚持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工作人员积极到现场了解具体情况,事事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第一时间做好工作。到20xx年4月27日为止,分局共回复信访信件17件。政务工作情况:(一)网上办公,微笑窗口,高效办公。分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无纸化网上规划审批办公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以提高行政效率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为目标,促进机关作风根本转变,切实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采取硬措施整治我市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有力的保证。(二)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通过中国·**网站、**规划网站等载体,按照能公开的全部公开的原则,提高信息透明度,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规划、理解规划;同时通过完善层级管理制度,划分职责,明确责任,简化程序。(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分局认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统一安排的各类培训,分局全体工作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为依法行政,提高办事能力提供保障。(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总结不意味着结束,收尾不是收场,教育实践活动有限期,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分局将一鼓作气地抓好各项后续工作,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1、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成为提升工作能力水平的思想武器和制度保障。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分局的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做好转化工作,使之成为提升城乡规划管理能力水平的思想武器和制度保障,用作风建设的优良成果推动分局整体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开展“回头看”,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全面完成“两方案一计划”中确定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对整治不彻底、成效不好、群众不满意的进行补课,确保祛病除根;加强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更深层次地发现和解决“四风”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凝聚起推动城乡规划工作发展的正能量。3、扎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在市规划局的领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结合目前**市规划体制改革以及市局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分局积极应对,提前谋划,让分局的工作更上一层楼。(五)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理论的学习,让分局员工更深刻的理解党风廉政的精神,提高政治素养,廉洁自律并能接受监督,将党政和业务一把抓。同时将这种风气融入到工作中,既提高业务水平也提高政治素养。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对照**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结合规划分局实际,着力解决干部职工队伍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立党为公。“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思路及打算:“十三五”是我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和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是关系我区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工作任务。根据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为配合做好“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工作,按照区政府的统一安排,**规划分局对“十三五”期间的初步工作思路及打算拟定如下:(一)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区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坚持和谐、率先发展,促进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十三五”期间,分局将按照**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强化服务,为**区的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二)配合相关部门启动棚户区、城中村、旧城成片改造项目,**项目开展改造实施。(三)按照市、区政府的要求,协助做好轻轨二号线(**段)的沿线拆迁工作。(四)继续配合市、区政府完成“两湖三库”污染治理工作,做好规划协调服务。(五)通过****、**市城乡规划局协同办公平台等载体,按照办事公开的原则,提高办事透明度,让群众了解规划、理解规划,同时进一步明确职责,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六)完成《**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确定的本部门工作内容;抓好与上级对接沟通,积极争取政策及项目支持;做好社会管理、群众工作及信访工作。(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指标:按照区委“三个率先”的目标要求,结合本部门职能职责,配合做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宣传工作;围绕全面小康知晓率、认同感、参与度等指标,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朱志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宣传工作;积极配合做好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八)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思路,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供公开、公正、优质、高效的服务,并以改革创新为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严格技术把关,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对规划审批的程序、环节、流程进行清理、规范、简化和优化,提高规划审批的质量和效率。对扩内需、保民生等急重项目,分局提前办理,全程服务,配合做好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的开通。(九)积极推进阳光规划,全面开展规划公示公开工作,接受社会各界对规划的监督。通过规划网站、报刊、公示栏、规划通讯等形式,及时公开**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房地产项目规划手续办理情况等城乡规划信息、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增强规划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构建和谐**县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县的宏伟目标,根据市政府有关要求,现将**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汇报如下:一、“十二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成效“十二五”期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渠道明显拓宽,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截止20xx年6月底,全市累计实现就业9.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保持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始终保持为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3.1万人次。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6亿元,带动2万余人实现就业。争取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项目总投资799万元。用于建设市、乡两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相继新建了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以及上八里镇、峪河镇、占城镇、南寨镇四个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解决了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机构长期没有工作场所的问题。争取上级资金300万元建成了三里屯创业孵化园。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1个县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22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11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为延伸的三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换衔接;实施居民大病保险,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完善基金监管制度,健全社会化监督机制。截止20xx年6月底,全市共发放社保卡26.2万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2万、4.8万、2.3万,累计征缴医疗保险费3.76亿元、工伤保险费4015万元、生育保险费1161万元。自20xx年1月1日起,居民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6万元调整为8万元。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在1.8万元起付线的基础上由10万元提高为30万元。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最高达到89%、85%。全市城乡居民适龄参保人员达45.30万人,60周岁以上领取待遇人员109692人,参保覆盖率99.8%,累计征缴养老保险费5.81亿元,已累计发放养老金8.25亿元,发放率100%。自20xx年1月起,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员,县级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在原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40元,老人们每月的养老金最少可达100元,居全省最高;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员死亡后,按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领取标准,一次性支付10个月的死亡抚恤金。大力推进城乡居保经办管理服务“四不出村(社区)”工程,建成便民服务点312个,建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459个,切实做到了1.5公里服务圈“参保、缴费、权益查询、待遇领取”四个不出村。(三)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局不断创新方法,理顺体系,建立完善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和监察执法机制,较好地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的合法权益,保持了劳动关系的总体和谐稳定。累计检查用人单位683户次,涉及劳动者人数1.8万人次。受理办结劳动监察案件385件,已结案357件,结案率93%,为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364.5万元,涉及民工2300人。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95件,已结案279件,结案率94.6%。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在构建和谐**县建设中,将更加注重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三五”时期,随着做大做强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我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崛起,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巩固和完善,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社会经济环境。同时,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对就业结构的调整、各类人才需求、劳动者能力素质提升和社保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二)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对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寄予新期待国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劳动力供大于求和结构失衡的矛盾依然突出,有业不就或无业可就的现象并存,稳定和扩大就业总量,提高就业质量任务艰巨;群众对社保待遇水平提高充满期待,社保领域历史性遗留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劳资矛盾时有显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更加艰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求更加迫切;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效率和质量不高。(三)城镇化、老龄化对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以推进城镇化为着力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市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劳动力流动转移规模加大,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任务艰巨。“十三五”末,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逐步扩大。三、“十三五”时期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一)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每年9000人以上)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00人(每年5000人以上)以上,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1万人次。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政策,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亿元。(二)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全民参保,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各类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发放率100%。(三)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围绕我市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十三五”时期,培养高级工2500人,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工程。(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全面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继续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做好集体合同审查工作,巩固提高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率,签订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3%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按期结案率达100%。(五)劳动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十三五”时期,继续完善服务设施,大力推行优质服务,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优质、便捷服务,争创“群众满意服务窗口”。“社会保障一卡通”工作全面推进,着力提高社会保障卡应用水平,更好地实现对群众“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五、“十三五”的工作举措(一)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切实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贯彻实施“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就业方针,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着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完善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形成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新格局。加强公共就业培训服务载体和能力建设,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和培训补贴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建设,广泛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活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二)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加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完善覆盖城乡、人人享有、保障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进城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规范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重点促进建筑领域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三)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落实最低工资保障,规范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劳动者工资。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将拖欠工资问题突出的领域和容易发生拖欠的行业纳入重点监控范围,预防恶意欠薪的情况发生。(四)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深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加强劳动用工指导服务。深化劳动争议仲裁院规范化建设,提升调解员和仲裁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深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执法力量,不断夯实两网化管理工作基础。进一步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五)加强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坚持管理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实现城乡居民共享均等公共服务,重点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平等享受城镇各项劳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助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六、重大项目(一)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基地项目建设,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以培训促就业。完成全市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师培养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任务。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 ,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一批能适应进城务工需要的、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民工队伍。(二)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服务平台。包括: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项目;劳动保障监察员培训项目等。(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金保工程二期)。推进业务经办、公共服务、信息监测、监督管理、决策支持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业务办理全程信息化;大力发行社会保障卡,加快推进跨地区、跨业务领域协同共享,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促进劳动保障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换,提高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四)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改善各级公共服务基础条件;实施基层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全面规范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数据资源,搭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基层信息平台,提高基层服务信息化水平。

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面是我们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阅!

“十三五”开篇在即,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跨越急需创新引领、投资结构急待提档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十三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对xxxx经济产业全面升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引,结合xxxx实情,立足资源优势,总结先前经验,明确发展需求,继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职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努力实施,以项目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措施,全面勾勒xxxx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发展新蓝图。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一)主要成绩

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20xx年-20xx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4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恒大地产、星河湾地产、保利地产、首开地产、万科地产等一线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北美新天地、茂业天地、华宇商业广场、千禧世纪广场、汾酒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星河湾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阳光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项目储备、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项指标均位列太原市前茅。外来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投资服务业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xxxx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努力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我区发展质量全面优化。“十二五”期间,xxxx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素有“山西中关村”之称的太原南内环街,已成为集批发、零售、开发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云集了赛格、青龙、颐高、阳光、云天、赛博等综合批发市场,其辐射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长风街--亲贤北街商圈凭借其充满都市气息的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发展势头,已成为省城新兴黄金商贸圈。体育路餐饮特色街区在太原城市向南快速扩张的进程中,集聚了一大批南北菜系及大中小酒店、餐馆、酒吧,成为太原市民休闲餐饮的必选去处。依托这些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xxxx区积极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全面提升特色商业街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生活品质,有力地促进了流通服务企业集聚,带动了商贸、旅游、文化、会展融合。目前,xxxx区成熟楼宇达到62座,面积500余万平米,入驻企业2900余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48家。

五年发展变化,令xxxx面貌日新月异。如今的xxxx,俨然一座极具魅力的宜商宜居之城,既有温婉淳朴的传统民风,又有繁华时尚的都市气息。

(二)工作举措

1、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我局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先后参加了十二五期间的能博会、晋商大会、中博会、兰洽会、厦洽会等各类重大招商活动,签约了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招商项目,有效提高引进资金利用水平,吸引了大批优势资源投入到我区现代服务业领域,提高了全区服务业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引进资金呈逐年增长态势,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2、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了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重大项目责任分解制等制度,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存在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积极向市、区相关部门致函协调解决问题,利用市相关部门调研、督导时开展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对重点、重大项目采取开设绿色通道的办法,在审批、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中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使项目服务落到实处。确保项目及早落地、健康运营。

3、创优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形成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软硬环境,十二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政务服务中心两迁新址,实现了政务服务工作质的飞越:新的政务服务大厅达2800平米、80余个办事窗口、130余名工作人员,全区124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特别是为外来企业投资、注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平台,赢得了包括外来投资者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二、“十三五”的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后盾,立足xxxx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圆满并超额完成“十三五”期间的各项任务指标,推动xxxx经济腾飞,全面实现转型跨越。

(一)发展机遇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从中央到地方处处求新求变,改革创新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带给xxxx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是更多的新机遇。

未来五年,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经济战略指引下,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商业交流将更广泛。在此形势下,我区将获得更丰富的招商机遇与更广博的发展空间。

随着山西省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建设,“十三五”期间,山西必迎来经济多元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各项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新纪元,xxxx区作为省会城市未来发展前沿阵地,必将最先迎来改革创新的洗礼,必将为招商引资及产业升级带来重大机遇。

省委、市委对城中村改造工作高度重视,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相关政策逐渐完善,虽然压力与机遇并存,但必将有利于xxxx区未来五年的经济产业再度升级与环境面貌优化。

城市路网逐步向南向东扩张,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使xxxx区的商务活动与交流更趋便利,将极大推动东峰片区、太榆科技创新城、汾东商务区等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

高新区、经济区、保税区与我区包容交错,服务好“三区”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区提供了更为广阔地服务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配套产业等已成为未来招商引资的方向。

“十三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必将根据省市发展的方向,布局xxxx区优先发展产业,制定更多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政策,为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互利共赢环境。

(二)发展思路

伴着“十三五”改革创新的号角,我局在工作思路方面亦在探索创新。下一个五年,我们将以更加缜密的思路与更新颖的方法,扎实工作,提升效率,力求更好。

1、开创招商引资“金字塔”模式。“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开创并逐步建立“金字塔”式的招商引资结构。金字塔,底部宽而稳,象征着传统产业、基础产业在xxxx区继续实行大面积的平稳发展;顶部尖而聚,意味着我区将继续发掘打造高端产业,努力实现高端产业集聚。“金字塔”自下而上的每个层级,遵循产业链条的规律排布。在“金字塔”模式的基础上,拓宽门类,细化层次,使我区经济产业与投资结构实现多元化、多层次拓展。

2、线上线下相结合,延伸发展半径。为打破地理距离限制,让更多企业在第一时间了解我区招商引资情况,更大程度的延伸发展半径,我们将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开展工作。将招商地点的环境位置情况,以文字、图片、视频搭配组合的方式,展示在我们的招商网站上,外地企业可通过网络进行参观,明确投资意向后,再来xxxx实地考察。网上招商,网下对接,充分发挥互联网快捷高效的功能特点,大力延伸我区经济发展半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商方式,可充分增强外省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与我区的经济交流与商务互动。

三、工作举措

1、优化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我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增强力度,加大投入,全面制定与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治理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以更和谐的社会面貌与更有利的投资前景,吸引各方客商,为xxxx区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氛围与投资发展环境。

2、深入调研分析。为了更充分的把握xxxx区经济发展形式,我们将协同相关部门与有关专家,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针对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物联网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项目进行调研,摸清全区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判,并针对xxxx特色商业街区发展、物流园区建设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专题报告。以调研情况作参考,打造极具自身发展特色的xxxx区。

3、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未来五年,重点项目建设仍将是xxxx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我局将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推进近年来中博会、能博会、晋商大会等签约项目建设工作,对于已签约的项目,积极帮其落实土地、环保等各项手续,确保其顺利开工投产。对于正在建设的项目,全程给予监督,确保其高质高效竣工,推动xxxx经济再腾飞。

我们将积极推进汾酒集团商务中心、美特好总部电子商务等项目的进展,凭借这些商务项目的带动,让xxxx更具商业魅力。我们将全程跟进阳光大酒店、茂业万豪酒店、华宇百花谷酒店等五星级酒店,宝蓝时代广场、红星美凯龙等商业项目的建设进程,待其圆满竣工后,我区现代服务业将再添新彩。我们将密切关注中央公园、恒大翡翠华庭、天一锦绣苑、龙城天悦小区等房地产项目的开工建设进度,在新一轮的房地产热潮中,我区整体住宅水平将再上新台阶。我们还将悉心培育多个重点项目,涉及基础工业、特色农业、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装备制造业、高端文化产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众多领域,涵盖xxxx经济社会方方面面。

4、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工作,于“十一五”拉开序幕,于“十二五”初见成效,且势必在“十三五”期间取得重大突破。xxxx作为全市城中村分布最多的区,必将以强劲态势施行改造工作。尽管因历史条件、土地归属等问题,城中村改造面临重重困难,但我局将继续攻坚克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与城中村改造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推介我区城中村项目,因村施法,因地制宜,借“十三五”契机,促使我区城中村改造与新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5、大力做好招商选商工作。面对xxxx区越来越少的可发展用地,面对经济转型跨越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培育精品产业、形成选商择商机制已成为未来xxxx区招商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南内环街,要在一机床、广电厅宿舍区等旧城改造中重点引进一批it产业和互联网+公司,推动南内环电子一条街持续健康发展;围绕亲贤、长风商圈,要选择国内一线品牌开发现有的亲贤社区、杨家堡社区以及太航社区等仅有的一些城中村、旧城改造土地,真正打造太原cbd;围绕龙城大街片区建设,要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围绕南客站片区及武宿片区要充分发挥交通便利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围绕汾东商务区核心区建设,要重点发展和引进国内外优质商贸企业,将其打造成太原市充满经济活力、体现魅力品质的城市副中心。

“十三五”将如约而至,必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更美好的前景。作为招商引资职能部门,我们将全力以赴,以更缜密的思路、更创新的方法、更务实的举措,推动xxxx区经济再腾飞,助力xxxx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民政工作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民政工作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一、**区民政工作“十二五”总结

(一)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1、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城市“三无”人员供养制度及孤儿养育制度。20xx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省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及认定暂行办法》、《**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优待办法》及《**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规定》等政策法规,规范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救助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规范孤儿管理和收养登记,简化收养登记办理程序。使用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录入孤儿信息数据,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价消费指数的变更,我区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要求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及孤儿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低保标准实行城乡一体化,大大提高了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水平。

20xx年,我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城镇居民每人每月270元,农村居民每人每月210元;20xx年10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385元;到20xx年我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50元。我区的五保供养标准从20xx年的每人每月427元提高到了20xx年的每人每月1000元;我区的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从20xx年的每人每月270元提高到20xx年的每人每月1400元。20xx年,我区散居孤儿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福利院集中供养孤儿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元;20xx年10月起,我区散居与集中供养孤儿养育标准统一为每人每月1000元;至20xx年6月,我区孤儿养育标准已提高至每人每月1331元。

20xx年至20xx年6月,我区共有24932户次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616人次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3369.5万元,五保供养金4947.28万元,城镇“三无”人员生活保障金130.28万元,孤儿养育金958.1万元。

2、建立覆盖全区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救助工作管理体制。我区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要求,基本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整的城乡救助体系。在医疗救助方面建立起了包括资助参加居民医疗保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的多层次救助体系,并出台《**区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办法》,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困难群众住院医疗救助实现了“一站式”结算服务,减少了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程序,极大提高了救助的及时性和便利性。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成680平方米的万林湖救灾仓库,制订了完善的救灾物资管理制度;8个社区被民政部评为全国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财政支付17.42万元购买了**区农村居民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

我区还建立了由区民政、区财政等17个部门参加的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健全了由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了区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完善对社会救助的管理和审核。进一步理顺农村敬老院管理体制,全区9间由乡镇(街道)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农村敬老院全部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

3、完善慈善救助体系。20xx年以来,区慈善总会坚持“以人为本、扶贫济困、助学兴教”的宗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出台了《**区慈善总会公安民警救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市**区慈善总会城乡困难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办法》等办法制度,不断规范各项专款的使用范围、标准、申请审批程序、发放程序及监督管理。设立了**区慈善总会网站,在网站上运用公告形式,公布慈善新闻、项目、捐赠、资金使用具体情况,加强宣传,提升慈善公信力,并申请了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使捐赠单位能在税前按税法规定享受税收优**,以吸引更多的组织及个人进入慈善领域。在****及****地震后积极组织赈灾募捐,共募集善款131.7万元捐给灾区,每年积极开展**省扶贫济困日活动,共接收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3461.18万元。积极实施“大爱救心”、

白内障“复明行”、“慈善助老帮困送温暖”等慈善公益活动,帮助39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0名白内障患者恢复健康。20xx年至20xx年6月,**区慈善总会共资助1732户困难家庭重大疾病患者873.67万元;资助477名贫困大学生139.4万元;企业定向捐赠救助资金支出746.13万元;公安民警救助基金支出59.803万元;生育关怀资金支出84.9万元。

(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

1、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根据《**市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试行细则》,我区进一步降低了社会组织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扩大直接登记范围。

2、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1)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我区开通了**区社会组织信息网、**区社会组织微信公众帐号,实施**区社会组织事务信息公开。发布通知公告、办事指南、实行网上年检,听取群众意见。**电视台经典频道20xx年10月1日开播《社会正能量》栏目,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宣传力度。

(2)建立诚信档案,倡导诚信服务。我区在社会组织中开展信息公开和诚信建设。通过规范章程,帮助社会组织建立自律意识、不断完善自律机制、治理结构;通过制定重大活动和财务状况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社会组织的透明度;通过实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帮助社会组织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通过开展提供优质服务、真情回报社会等不同形式的主题公益活动,全面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形象。

3、健全自律机制

(1)健全内控机制。指导各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区社会团体民主选举制度》、《**区社会团体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区社会团体理事会制度》、《**区社会团体监事会(监事)制度》、《**区社会团体财务管理制度》、《**区社会团体印章、文件管理制度》、《**区社团(行业协会)重大活动备案报告制度》、《**区社团(行业协会)信息披露制度》、《**省行业协会(商会)法定代表人述职制度》。

(2)设立并发放**区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区设立了92万元社会组织专项扶持资金,区民政局和区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区区级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的通知》,组织各社会组织申请专项扶持资金。

(3)建立评估体系。我区安排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资金35万元对50家社会组织进行等级评估,目前,正开展等级评估工作。

4、加大监管力度

(1)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加强日常管理,抓实社会组织年检关,实现社会组织“严管”。

改变过去“重登记、轻管理”的现象,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日常管理工作上来。一是实现社会组织现场检查常态化。二是加强年检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年检的相关政策,明确审查标准。三是将年检工作与日常监督、绩效评估、信用建设、执法查处结合起来,形成管理合力。对年检不合格的社会组织,根据情况,责令其在整改期间停止活动。社会组织被限期停止活动的,封存其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2)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省民间组织年检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社会组织连续两年或累计三年未按规定参加年检,作出撤销登记的决定。如社会组织出现完成宗旨、自行解散、合并分立、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开展活动等情形的,应在进行财产清算后,办理注销手续。

20xx年,我区有社团4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81个,合计329个。截至20xx年6月,我区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62家(行业性10家、学术性6家、专业性17家、联合性2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04家(教育类314家、卫生类57家、体育类8家、劳动类12家、民政类12家、其他类1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有244家;合计社会组织有710家。

(三)提升“六好”社区建设水平

我区下辖8个街道,5个镇,常驻居民25.3万户,有60个城市社区和10个乡镇社区,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449人。截止目前,全区已有51个社区被授予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称号。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社区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摆在突出位置抓好落实,按照“政府主导,强化管理,突出服务,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大动作、大投入地推进社区建设。

1、加强指导力度,推进居委会直选比例。20xx年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区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提高直接选举比例的要求,精心挑选了21个条件成熟、群众基础好的城市社区和10个乡镇社区实行直接选举,直选比例达47%。在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和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区率先出台《**区第五届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直选社区采用有候选人的选举方式,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要事先发布选民登记公告,以居住地为原则登记选民。并在社区居委会设立社区选民登记站,及若干社区选民登记分站,接受选民登记,同时适当派出选民登记员上门接受登记。政府在选举过程中少干涉、重宣传,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事实证明,我区的做法是非常成功的,既顺利选好了优秀的居委会成员,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为全市全面实行社区直选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完善服务机制,塑造**社区服务品牌。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创建平安和谐社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重点抓服务、促和谐、保发展。在社区推进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建立起集社会事务、社会保障、计生指导、法律咨询、社会救助、信访调解等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运用电子信息网络全面启动居民来电、来信、办事“一站式”处理系统,制订“一站式”服务工作人员监督制度,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在社区工作站设立便民热线,试行晚间及节假日办公制度,方便上班族居民办事。社区工作站按照“一居一站”体制模式,实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三位一体、三位联动”、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体制,社区办公场所结合社区人口规模、工作量等,按照“十化六统一”及《**区社区规范化建设形象设计图汇编》标准,统一规范社区门面标识、衔牌及悬挂位置、室内机构流水牌、公开栏、服务指南柜等,配置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

3、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协调解决社区困难。为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畅通办事渠道,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20xx年市委、市政府正式发文,在我区建立社区约请市、区部门社区现场办公制度。通过这一工作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及时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截止目前,全区共举办“社区约请部门现场办公”14场,解决了无证废品回收站、小区供电、巷道路灯等问题。办理情况报送市民政局以《社区专报》的形式呈报市委、市政府。同时,我区还在**街道**社区试点设立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组织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接待群众,了解基层的社情民意,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4、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六个一”标准化建设。我区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办〔20xx〕4号),要求制订社区办公及服务活动设施建设标准,打造社区服务“15分钟服务圈”,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六个一”工程建设,即每个社区建有一个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站)、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一个健康计生服务中心、一个家庭服务中心、一个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一个小广场或公园。每个城市社区“六个一”标准化建设经费标准为100万元,市、区按照1︰1的比例,分别给予每个社区资金补助。城市社区“六个一”标准化建设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出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方式,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将为居民提供便利、高效、优质的社区服务,目前城市社区“六个一”规范化工程正有序推进。

5、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运营,引进专业社工服务。我区根据市社工委《关于印发20xx年**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运营实施方案的通知》(**市社委〔20xx〕21号)精神,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出资,在全区选取了**、**、**、**、**、**、**村7个基础条件好、培育潜力大的不同类型社区(其中6个城市社区,1个农村社区)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每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经费为40万元,共280万元,引入专业社工开展运营。开展了包括社区助老服务、社区青少年服务、社区助残扶困服务、社区妇女儿童及家庭服务、社区居民自助互助服务和针对低保人员开展的“晴朗的天空”正能量提升计划等。同时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牵头开展社区社会组织活动。通过示范点的创建,努力构建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驱动、以社会工作为手段的“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机制,逐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二、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城乡救助体系。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

1、最低生活保障

进一步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低保标准的科学增长机制,切实提高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长期公示制度。全面贯彻落实《**省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及认定办法》,进一步发挥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作用,提高核对准确性和规范性。进一步做好低保对象优待工作,提高低保对象服务质量。加强动态管理,进一步规范低保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2、农村五保供养

建立健全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科学调整机制,确保农村五保供养水平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分散供养与集中供养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农村敬老院规范化建设,逐步完善农村敬老院设施设备建设和消防安全管理。进一步理顺农村敬老院管理体制,逐步提高农村敬老院工作人员服务管理水平和工资待遇。

3、医疗救助

全面落实《**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参加居民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门诊医疗救助,提高门诊医疗救助及时性和准确性。全面实现困难群众住院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科学调整住院医疗救助补助水平,进一步提高住院医疗救助的便利性、及时性。

4、临时救助

全面贯彻落实《**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暂行)》,尽快出台区临时救助办法,切实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使临时救助受益群体扩大到包括本地户籍居民和持有本地居住证的外地户籍居民。进一步加强临时救助资金筹集,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和必要时及时追加。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申请审核审批和公示程序,确保临时救助规范运行。

5、自然灾害救助

继续健全防灾减灾体系,配备并管理好救灾物资,继续创建全国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按照上级部门及区委区政府要求为农村居民购买好公众责任保险。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

1、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在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减轻负担、提高效率等方面加大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力度。一是修订社会组织办事指南及业务手册。二是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推广“一居多会”和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经验,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2、落实三大扶持政策,促进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的发展。一是建立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制度;二是落实**区社会组织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行业协会;三是落实免税资格等有关优**政策。

3、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对长期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实行有序退出。二是推进政社分离。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办公场所、利益、资产、业务5个方面与社会组织彻底分离。

4、建立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第一,增强社会组织独立性,采取 “新增严控”和“存量渐减”措施,实现行政权力有序退出。第二,规范组织内部制度。规范社会团体内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行为等。第三,建立等级评估机制。第四,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对违规的社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第五,建立综合监管机制。明确监督管理职责,建立综合监管平台,形成公安、民政、司法、财政、审计、税务、物价、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银行齐抓共管的联合监督机制。第六,建立综合监管平台。建立由登记管理部门、业务主管(指导)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和社会组织法人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形成协同监督、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

5、制定发展规划,严格按照“五无、四自”的要求引导行业协会健康有序发展。即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和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无现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兼职。

6、加强规范管理,提升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能力。试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推动行业协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六个机制”,即规范动作机制、诚信执业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公平竞争机制、奖励惩戒机制、自律保障机制,推动行业协会诚信自律;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推动行会做大做强,使之不断提高“免疫力”。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

1、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一要明确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职责,重新定位社区工作站性质,要在深化社区“三位联动”、“三位一体”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使社区居委会回归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自治、服务、协管和监督功能,建立健全隶属社区居委会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等各类专业委员会,理顺街道、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居住小区基本成立业主委员会,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机构的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二要全面建设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构建集审批、咨询、服务于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与社区工作站共同构成社区广义综合服务平台,推行政务服务扁平化改革,统筹社区服务资源,努力实现街道、社区资源共享,为居民提供“一条龙”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整合街道社区服务资源。一是积极推动社区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争取市政府的支持,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新建住宅小区(楼)和旧城改造项目,按照一定的比例提供社区室内办公、服务和室外活动场所。二是制订社区办公及服务活动设施建设标准,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六个一”工程建设,到20xx年所有城市社区完成“六个一”建设。三是规范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按《**区社区规范化建设形象设计图汇编》的标准进行装修、设置,科学合理设计使用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提倡“一室多用”,力争实现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用房最大化;四是改善社区居委会信息技术装备条件,积极推进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建设管理规范、内容丰富的社区综合信息网,为居民提供社区政务服务、居民互动、生活资讯、电子商务等信息。

3、创新社区工作机制,提升社会服务效率。一是实施社区网格化精细管理,城市社区每300户左右的常驻居民划分为一个网格并编列序号,每个网格由一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担任网格专员,负责该网格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二是在全区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入户走访制度,克服社区工作机关化倾向,了解居民的所思所想所求,听取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困难;三是设立社区社会工作室,开发社工岗位,建立由社区居委会、工作站具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组成“社工+义工”的社会工作队伍,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四是推动区、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参与居住地的社区建设,根据社区党组织的安排,在楼院居民自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五是深化实施社区约请市、区部门社区现场办公制度,形成解决问题“直通快办”工作机制,更好地为居民排忧解难;六是在社区居委会下设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统筹志愿者资源,安排志愿者组织及其志愿者开展社区公益性志愿活

民政工作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第2页

动,为弱势群体以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志愿服务;七是改革社区工作经费、薪酬资金筹集、管理机制,社区工作经费实行区、镇(街道)按比例承担,区级统筹(含市级定额补贴的社区工作经费),专款专用的筹集管理机制。

4、加强社区人才培养,拓宽工作和发展空间。一是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培训机制;二是在区委党校(区行政学校)建立社区工作培训基地,设立社区工作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展社区工作教学研究,普及社工理念,积极开展报考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考前辅导、培训工作;三是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对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等相应资格、学历的社区工作人员予以适当奖励;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定期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目标考核;四是加大资源投放,政策适当倾斜,挖掘、培养社区人才。探索建立从优秀社区居委会主任、工作站站长和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大学生社区工作人员中,通过公开竞争选任街道(镇)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制度。

十二五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建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要求,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战略,坚持把城镇化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举措来抓,围绕建设徐济之间最大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按照滨湖城市、节点城市、生态城市的定位,致力于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镇村面貌,先后投资1282.5亿元,实施了道路交通、综合市场、市政、办公、文卫、住宅、旅游设施等504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截止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2.5%,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轴心、镇区为节点、社区为终端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城市区域辐射力、集聚力逐步增强。城乡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良好趋势。一、十二五工作总结(一)强化规划引领功能,描绘城镇化发展蓝图。按照市委、市政府把沛县纳入徐州都市圈战略发展目标要求,围绕把沛县建成徐州后花园、副中心和重要功能区的目标定位,围绕“1+5+100”规划发展目标,把县城建成徐济之间区域中心城市,培育5个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小城市为纽带、新型农村社区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一是高水平定位中心城市。围绕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80万人口,打造节点城市、滨湖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定位,突出“绿、水、文”理念,注重特色,注重生态,高水平、大手笔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产业发展体系、规划建设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分项规划,加快形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精心修编了《沛县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编制完成了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初步方案,着手编制《沛北一体化总体规划》。二是高定位规划中小城市。围绕市委、市政府“1+5+30”的新型城镇发展体系,按照《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心镇提档升级加快培育小城市的意见》(徐委发〔20xx〕38号)的要求,省住建厅规划技术咨询中心、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州市规划设计院三家设计单位已编制完成我县5个中心镇规划。三是高起点绘制新型农村社区。坚持以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岗位职业化、管理科学化“五化”为引领,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建设新农村、加快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以培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突破,围绕全县100个新型农村社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设施配套化、社区服务化、环境生态化的宜居美好社区。河口镇、栖山镇等8个镇的规划设计已委托徐州市规划设计院进行编制。并完成了大屯镇安庄村等5个省试点村、安国镇张双楼村农村新型社区、杨屯镇西姚桥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规划编制工作。(二)强化综合承载功能,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县城市建设紧紧围绕打造徐济之间最大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坚持北连西扩东进战略,加快推进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完善配套开发区、启动建设滨湖新区,“四区同建”势头强劲,为打造徐州特大中心城市、辐射济宁重要节点城市、“八大中心”重要功能区、大滨湖城市副中心和“后花园”夯实了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先后实施了总投资1282.5亿元的504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区域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日益提升。一是新城区人气快速提升。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新城区。按照“外成环,内成网,节点畅通”的发展思路,坚持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完善提升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先后投资65亿元,高标准修建了东环路、龙湖大道、西环路、沛公西路等35条,全长134公里的城市核心区路网,湖西航道、顺堤河疏浚和徐沛快速通道、环微山湖大道等“两河两路”工程和“一湖两河三路”全部建成通车,八纵九横的中等城市路网框架全面拉开。日供水10万吨的地表水厂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建供水管网改造120公里;新城写字楼、公检法等行政中心陆续投入使用;新城区客运站投入使用,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电影院“三馆一院”即将投入使用;新城嘉苑、中央商务区、侨城、雨润城市综合体等223万平方米的高档住宅小区已陆续建成投入;先后建成惠民家园、北孔庄安置小区、小街子安置小区、阳光四期等120万平方米新城安置小区。通过繁荣城市产业,集聚人气,提升活力,促进“以业兴城、以城兴业”,增强新城区城市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先后建设了德信九龙城商务区、雨润城市综合体、侨城五星级酒店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建设商贸设施260余万平方余万平方米,通过大力发展精品百货、大型超市,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的大型商业项目,打造主城区核心商圈,形成以商贸、服务业聚集区,以汉城路为中心的贯穿新老城区的商贸核心区逐步形成。二是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结合国家关于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支持政策,20xx年,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中等城市实施“1+3个100万工程要求,在科学进行城市设计的基础上,逐步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完善各项配套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20xx年以来,先后实施了沛初中北、汉城国际二期西区北侧、申庄、孟桥、鼓楼市场、许阁、许塘坊、四堡、蒋庄、杈营园、那庄等地块征收项目,完成房屋征收面积约499.62万平方米。在加快房屋征收的同时,积极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按照就地安置的原则在中央御景、御景龙湾、汉邦国际广场等一批高档小区配建安置房,安置面积324.4万平方米。投资130亿元,建设城投鼓楼国际广场、汉街四方广场、新都市华庭等一批高档精品住宅小区,总面积达620万平方米。开展老城区道路沿线综合整治,实施了道路出新、沿街建筑立面出新、沿线绿化提档升级等工程,实施道路硬化、街巷净化、门头店招改造,完善市政配套设施系统,实施小街小巷和老城区道路路灯改造,对新、老城区汤沐路、汉城路、东风路、正阳路、迎宾大道、萧何路、汤沐路等道路破损路面进行了修补,共修补沥青砼路面14000平方米。消除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现象,确保了城市主干道亮灯率达98%,次干道亮灯率达98%以上。建设大风歌广场、千岛湿地等一批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十二五以来共建成公园13个、游园173个,城区绿地总面积154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6%。让居民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实现了老城区建设上的新突破,拓展了老城区发展空间,提升了老城区的形象。三是滨湖新区建设快速启动。湖西航道、顺堤河疏浚和徐沛快速通道、环微山湖大道等“两河两路”工程的快速推进;千岛湿地、生态湿地、休闲公园、水上旅游、微山湖国际旅游城等功能性项目的实施,为微山湖景区、沛县城区和徐州市区之间的水系一体、路网贯通、城湖互动、山水相连的城市发展格局增色添彩,加快了城市东进步伐,彰显滨湖城市特色。(三)强化区域联动功能,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推动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社区集中。按照100个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将社区分为新建型、扩张型和环境整治型三种类型,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及功能配套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三个结合”,按照“政府规划、农民主体、社会共助”的模式,通过规划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围绕规划确定的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目标,积极开展指导工作,全县各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集中,引导鼓励村民逐步向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集聚。目前全县已启动28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积为33.83万平方米。二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全省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开展以来,我县按照“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的标准,对全县1329个自然村开展整治,先后投入整治资金1.2亿元,动用挖掘机、铲车、推土机、三轮车等机械约4759台时,出动人力约2.8万人次,新建道路1.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8盏,完成建筑物外体粉刷3.62万平方米,疏浚河道坑塘104处,新增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拆除违建15.5万平方米,清除杂物、柴草堆等9058余处,清除垃圾7310吨,新增密闭垃圾箱23个,新添置垃圾桶近780只,清理广告5075处,新建公厕2座。二是积极引导群众向新型农村社区居住。三是加速沛北一体化发展。坚持顶层设计的理念,加快实施杨屯镇新镇区建设、中德合作沛县矿地一体化土地开发与利用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工程、尾水导流和安国湿地工程,区域供水、暖、气管网建设工程等一批事关沛北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程,着力推进沛北交通网、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供气网、市场网建设。结合沛北采煤塌陷村庄整体搬迁,加快完善沛北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布点工作。由中国规划设计院上海分院设计的初步规划成果已经形成。二、存在的问题(一)规划的衔接性不够。“多规合一”没有建立,城市总体规划与其它规划衔接不够,使总体规划更多停留在指导性上,没有转向可控性,缺乏可操作性;城区道路、供水、排水、供气、电力、通讯等行业规划有待进一步统一协调;专项规划的编制仍然滞后,规划编制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规划实施不到位,村镇规划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规划执法力量仍然较为薄弱,规划执法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全民规划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需要进一步树立。(二)城市化整体水平不高。我县城镇化率达52.5%,与全市平均水平还差5.5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还差11.5个百分点。(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供热能力不足,热力管道主要分布在汤沐路以南,不能满足全县供热需求,缺少专门的供热公司;老城区给排水管网陈旧老化,尚未真正实现雨污水分流;燃气供应量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区缺少大型停车场,车辆的停放主要集中在道路和人行道上,造成人行道板破损严重。(四)资金瓶颈制约加大。由于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不稳定,一些项目在资金安排上受到影响,部分项目启动资金没有到位或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房地产项目,开发企业因资金问题压缩开发面积或存在观望等待现象。(五)部分项目无土地指标。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呈刚性扩张趋势,国家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越来越紧,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用地指标缺口较大,部分项目因无土地指标无法开工。(六)精品工程数量不多。虽然近年来工程建设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有些项目还存在施工组织不够科学合理、细部处理不够精细等问题,建筑风格、色调不协调,建筑特色不明显,地标性建筑不多,精品设计、精品建设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三、“十三五”城镇化发展规划“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常态下城乡建设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全面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必须科学谋划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在更高起点上起好头、开好局。(一)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部署,围绕“打响滨湖城市品牌,建设苏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徐州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当好城镇化排头兵”的目标定位,把城镇化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紧紧围绕建设实力沛县、活力沛县、宜居沛县、美丽沛县、幸福沛县的新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积极适应新常态,切实转变思维方式,抓牢发展机遇,在新常态的大格局中,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沛县。(二)发展定位将通过“十三五”期间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打好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攻坚战,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突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城市功能、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上下功夫,加快城镇人口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商业聚集步伐,同时,重点是把握城市建设重点、加快推进新城区、老城区、滨湖新区、开发区建设,提升城市交通能级和城区绿化档次,通过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加注重城市发展质量,更加注重空间品质提升,更加注重宜居环境改善,让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奋力实现实力沛县、活力沛县、宜居沛县、美丽沛县、幸福沛县的新目标。( 三)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将按照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紧紧围绕“1+5+100”的基本思路,着力做大做强沛城中心城市,大力培育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坚定不移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思路,城镇化率每年提升2-3个百分点,到“十三五”末城镇化率达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40%和12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均达到100%;人均道路面积达到45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85%;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均达到100%;住宅小区物业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达到100%;城镇绿色建筑达标率达到60%;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55平方米以上;住房保障率达到35% 。(四)重点项目 1、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完善全域城镇体系规划,科学确定全县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合理调整建制镇数量与辖区范围,推动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开展县城总体规划修编,选择1-2个重点中心镇做好10万人口以上小城市中长期规划。加快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和新村规划设计,构建合理的镇、村体系和村落空间布局。加快编制城市、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逐步实现城镇规划区范围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围绕“1+5+100”的基本思路,着力做大做强沛城中心城市,大力培育5个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坚定不移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空间布局、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推进“多规合一”, 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真正把我县新型城镇化系统工程中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完成好、落实好。2、统筹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建设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完善配套开发区、启动滨湖新区建设和沛北一体化建设,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对城镇化的龙头带动作用。一是加快城市路网建设。依托徐沛快速通道、湖西航道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建设南环路东延(龙飞地雕塑-快速通道)、东环路南延(新沛路-南环路)、城关路南延(汤沐路-新沛路)、歌风路西延(汉城路-城关路)、新沛路西延(汉城路-城关路)、公园南路西延(现状-城关路)、樊巷街(滨河路-东风路)、红光路过沿河(滨河路-樊哙路)、曹参路(汉源大道-东环路)、灌婴路(汉源大道-东环路)、周勃路(汉源大道-东环路)、王陵路(汉源大道-东环路)、汉景路(王陵路-正阳路)等13城区道路建设和改造等,打通末端节点,改善城市“微循环”,提高现有路网使用率条,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同时,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北环路、杨欢路、开通龙河路、272省道徐州至沛县公路、西环路修复工程、S427东延工程、屯北路工程、沛公路西延至龙河路等路网建设工程等力争20xx年底基本建成通车,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方便快捷的区域“大交通”格局,为滨湖新城全面建设拉开骨架,全面提高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二是围绕夯实基础、完善功能、优化服务,不断提升新城区发展功能,发挥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进实验小学、奥体中心、睦邻中心、公交加气站、西气东输气源管网、新城区中医院、文化中心、新城农贸市场、等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在充分考虑住房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以汉城路为中心的贯穿新老城区的德信九龙城、雨润城市综合体、侨城五星级酒店、汉城国际步行街、鼓楼广场等商贸设施建设,打造主城区核心商圈,形成以商贸、服务业聚集区。三是高标准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为引领,继续加大力度实施铁西公园、游园绿化工程、文化中心绿化工程、沛公园二期、千岛湿地、安国湿地、洪福湿地等游园和生态建设工程,努力打造一批新的绿化精品工程。不断提升绿地精细化管护水平,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组织完善、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绿化系统。开展大沙河治理等河道疏浚整治开发,增强河网水体流动性,改善河道水质与水环境,打造特色河网原生态水系景观与风格,构建碧水蓝天工程。加大对城区老街道、小街巷的改造力度,实施道路硬化、道路街景美化和路灯亮化工程,建设一批小游园、街头绿地,提升城市面貌,让居民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 四是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区居民生活条件。紧紧围绕老城区做优做美、做大做强、提档升级,突出城市建设项目的科学性、经济性和社会性,把城市建设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与优化产业、市场布局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以实现“四区同建”为切入点,加大城市建设及环境整治的力度,通过一至两年的努力,使我县城市品位有较大的提高。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xx]108号)文件要求和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20xx—20xx年拟实施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计划方案,全面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中等城市实施“1+3个100万”工程的要求,对双靛池、啤酒厂北、泗水亭南地块、水务局南地块(泗水路东)、 六中北西、希望饲料、龙王庄地块、歌风小区东地块、东风东路北(居民点北)地块、许王杨彭庄南地块等44个地块31201 户,404.17万平方米地块的征收工作,集中开发建设一批高档住宅小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景观,迅速凝聚人气。3、推进沛北一体化发展。积极借鉴昆山在率先全面小康进程中提出的“八个一体化’创新理念(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社保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结合沛县实际情况,加快编制沛北一体化发展规划和重点功能片区规划、重点地段景观规划、绿色生态规划、城区交通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认真编排沛北地区十三五期间的重大项目,大力实施中德合作沛县矿地一体化土地开发与利用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工程、尾水导流和安国湿地工程,区域供水、暖、气管网建设工程等一批事关沛北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程,实现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一体化。4、以“三集中”引领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着力培育重点中心镇向现代新型小城市发展,协调推进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政策改革,每年实施农民转市民计划,不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安排,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加快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引领,突出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岗位职业化、管理科学化,加快推进村镇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不断深化中心镇创建和村庄环境整治,打造全省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县。依据我县中长期发展规划(20xx-2030)确定的城区80万人口和100个新型农村社区50万人口的发展战略,形成1个中心城市为龙头、5个重点中心镇为纽带、100个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城乡空间格局。积极鼓励各镇每年自主建设1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通过8到10年的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管理健全、社会和谐的农村新社区;立足城乡总体规划,坚持功能配套和结构优化,推进城市配套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加快水、电、路、讯、气、热、教、体等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三五规划第2页,以中心乡镇为重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促进小城镇水、电、气、通讯及环保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社区内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学校、农资超市、公共活动及健身场所等各种服务设施应有尽有的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充分享受新型农村建设带来的成果,逐步把我县农村传统村落成为苏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示范区,到2020年建成100个新型社区,逐步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需求、完备高效的设施体系,增强县城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区域板块影响力。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25号)的总体要求,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作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5、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坚持走经营城市、资本运作的路子,建立以财政为基础、政府融资平台为主渠道、土地增值收益为补充,引导民间投资、产业资本投入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城乡建设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银政企对接,引导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深化金融顾问服务制度,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充分运用市场手段配置城市资源、盘活城市资产、通过整合资源、包装项目,进一步做优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鼓励和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镇建设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加快打破封闭的投融资体系,在巩固好银行融资等传统方式基础上,通过运用发债、短融、中票、信托等方式,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实现城镇建设投资方式灵活化和投资渠道多元化。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转让和标准化厂房抵押担保方式,用足用活银行的钱。6、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持续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力求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制度、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实现新进展,加快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向均等化方向迈进。建立统一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实现城乡无差别就业。按照“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要求,着力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机制,促进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水平实现新提高。7、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和就业援助扶持制度。对落户城镇的无业农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在农村没有土地承包经营和林地使用权,可参加城镇失业登记。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其他居民自主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让进入城镇农民子女享受城镇居民子女义务教育同等权利。8、坚持宏观调控,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十三五”期间,我县住宅与房地产业本着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消除影响居民住房消费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住房保障制度;坚持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结合我县实际,因地制宜,分别决策,使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相关产业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一是在“十三五”期末,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年度计划完成投资达到1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15%;二是在“十三五”期间,房地产开发年度施工面积平均计划完成为200-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0-170万平方米;三是在“十三五”期间,住宅建设年度施工面积平均计划完成为21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95万平方米,期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55平方米。

感谢您阅读工作总结频道的《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十二五规划总结及十三五规划》一文,希望帮助您解决写工作总结的需求和参考,如果本文还未解决您的需求,可以继续访问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栏目。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