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之一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之一”,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最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之一最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之一近期,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观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个认识》等辅导录像,结合##部长今年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我局中心工作和本处工作职责,对有关工作进行了梳理与思考,主要有以下学习认识与工作思考。
一、对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性认识
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最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准确分析了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深刻阐明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指引全党搞好学习实践活动、推动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纲领性文件。水利部党组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水文局党委和各党支部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共水利部党组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引导全体党员特别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全面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和方法步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和部党组的要求上来。
水文局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水平如何、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能否得以有效贯彻,关系到水文、水利通信和水利信息化事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着力抓好学习实践活动,促进本职工作全面、协调发展,上台阶、上水平。
二、对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进一步做好水利工作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总体上看,我国仍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型阶段。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依然是现阶段我国的突出水情;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依然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和水利发展机制不活,依然是水利发展道路上的突出障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加快发展,随着水资源条件的不断变化,随着治水实践的深入开展,还将遇到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深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水利发展规律的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把握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推动水利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针对我国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中央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高度重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优先解决直接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切实加强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各流域、各地区结合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水利部党组紧紧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系统总结我国长期治水实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我国水资源条件的新变化,归纳提炼实践中带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做法,与时俱进地提出并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卓有成效地指导了新时期的水利工作,开启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新进程。实践表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成功之路。
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必须做到: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

最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之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把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改革创新,把体制机制法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现代化方向,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这是根据新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概括和系统阐述。这六个方面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以人为本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是核心理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改革创新是活力源泉,水利现代化是宏伟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领会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精神实质,科学把握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丰富内涵,切实增强走可持续发展水利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奋力开拓新时期水利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对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处工作几点思考
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处作为水文局一个职能处,除开展正常的有关水资源业务外,还肩负着水文部门实践“大水文观”,不断拓展水文服务领域的工作,应该说工作任务比较重。尽管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处工作在局领导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大水文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有创新思路,创造性开展有关工作,才能不断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逐步实现水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全面服务。
(一)存在突出问题和主要原因分析
1、处内业务发展不平衡,地下水强,地表水弱。随着《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通过、水利部公益性科研项目《京津冀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地下水预测预报研究》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监测研究》启动实施,《地下水月报》编制启动等,地下水业务比较饱满,但地表水业务显得明显滞后。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部内机构设置比较重复,水文局还缺乏比较明确的职能,地表水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工作参与机会少,推动工作难度较大。
2、用于推动项目工作时间多,加强行业管理工作时间偏少,工作中统筹兼顾不够。目前由于承担几个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编制与修改、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与落实等,每天工作比较饱和,用在如何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评价行业管理,推动水文系统水资源监测评价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时间比较少。
3、基础工作还显薄弱,业务系统建设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目前全国旱情监测规划还在编制阶段,还未进行审查;旱情判别与报旱标准还未系统开展;旱情数据管理系统还未开发;从水文角度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研究还未系统开展;地下水资料整编软件还未开发;地下水数据库管理系统仅处在试点阶段,还不完善;地表水水资源评价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未系统开发等。由于这些问题存在,制约了我处与水文系统的水资源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优质服务能力与水平。其原因主要是在工作中还缺乏科学系统的考虑问题以及相关研究开发经费严重不足。
(二)主要措施
1、努力推进地下水监测管理和机构逐步理顺。加强地下水站网管理,拟制定有关地下水监测站的管理办法,对国家级基本监测站的设站、迁移和裁撤等进行统一审批,规范和加强对监测站的管理工作。推进适宜地区省级地下水监测中心成立。明年上半年拟召开全国地下水监测工作研讨会,研究与部署有关工作。
2、加强《全国旱情监测规划》有关工作。该规划经过多次在局内外征求意见与修改,目前已初步完成了规划送审稿,现在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修改,争取年内报部规划院审查。同时加强旱情报送标准研究,开展旱情数据管理系统试点研究等工作。
3、加强地下水资料整编与管理系统研发与推广工作。增加经费投入,开发较通用的地下水资料整编软件,开发与完善地下水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实现能在面上推广应用。同时,研究出版地下水资料年鉴事宜。
4、努力推进《地下水监测规范》升国标工作,保证其相关工作经费。
5、努力推动水文系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争取将更多水文站纳入水土保持监测站体系,做好与水土保持普查的有关泥沙普查分析工作,开展从水文角度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6、启动地表水水资源评价软件开发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试点研究工作。
7、根据部颁取水许可实施管理办法,针对引水与退水监测,研究开展有关水资源监测方法和水资源计量管理等有关工作。
8、加强开展地下水预测预报、海水入侵分析预测、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染的监测和分析以及信息发布等研究与应用工作。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我们应辩证理解二者的统一关系,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还是一种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建设都要靠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实现。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传统的发展观用经济的发展来代替社会的发展,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在这种发展观念的支配下,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惜高投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对立之中。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社会要和谐,首先就要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有序提供物质前提。第二,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归根到底只能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似乎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要讲效率就要牺牲公平,而讲公平就要否定效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效率不仅包括经济效率还包括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相应的公平也是经济公平、生态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要求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这也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揭示了和谐社会内在的价值取向。第一,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目的。和谐意味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反对“物本”的倾向。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信念,从而把异己的客观力量变为人自主活动的条件,和谐的实现才有可能。

第二,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所以,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和当家作主的地位。而要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反对“民本”的错误观念。“民本”思想是英雄史观的体现。在“民本”观念中,人民只是客体而不是主体,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统治而加以利用的工具,只能导致“官”和“民”的二元分化。

第三,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归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分化,形成了各种利益博弈的局面。利益的分配要讲规则,而规则的确定不能单从经济效益着眼,还要考虑生态的成本和社会的成本,不能使少数人享有发展的成果,而使大多数人背负发展的成本。资源和环境都是全社会的,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有。并且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所以,发展的成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这就需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体现社会公平,使社会安定和谐。

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今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如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就是片面的、不协调的、不可持续的发展造成的。所以,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化解这些矛盾,达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

第一,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建设造成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提倡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着眼于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始终注意“四位一体”的协调统一,而不能顾此失彼,搞“单打一”。

第二,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目前依然存在的诸如城乡二元结构、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等,使速度、结构和效益不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的矛盾突出。要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解决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结构合理、机制顺畅、和谐平衡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人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不仅因为自然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与子孙后代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2页,人民出版社,XX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我们应辩证理解二者的统一关系,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还是一种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建设都要靠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实现。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传统的发展观用经济的发展来代替社会的发展,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在这种发展观念的支配下,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惜高投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对立之中。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社会要和谐,首先就要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有序提供物质前提。第二,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归根到底只能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似乎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要讲效率就要牺牲公平,而讲公平就要否定效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效率不仅包括经济效率还包括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相应的公平也是经济公平、生态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要求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这也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揭示了和谐社会内在的价值取向。第一,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目的。和谐意味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反对“物本”的倾向。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信念,从而把异己的客观力量变为人自主活动的条件,和谐的实现才有可能。

第二,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所以,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和当家作主的地位。而要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反对“民本”的错误观念。“民本”思想是英雄史观的体现。在“民本”观念中,人民只是客体而不是主体,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统治而加以利用的工具,只能导致“官”和“民”的二元分化。

第三,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归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分化,形成了各种利益博弈的局面。利益的分配要讲规则,而规则的确定不能单从经济效益着眼,还要考虑生态的成本和社会的成本,不能使少数人享有发展的成果,而使大多数人背负发展的成本。资源和环境都是全社会的,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有。并且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所以,发展的成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这就需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体现社会公平,使社会安定和谐。

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今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如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就是片面的、不协调的、不可持续的发展造成的。所以,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化解这些矛盾,达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

第一,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建设造成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提倡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着眼于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始终注意“四位一体”的协调统一,而不能顾此失彼,搞“单打一”。

第二,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目前依然存在的诸如城乡二元结构、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等,使速度、结构和效益不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的矛盾突出。要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解决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结构合理、机制顺畅、和谐平衡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人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不仅因为自然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与子孙后代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2页,人民出版社,XX年10月第2版)因而,科学发展观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认为只有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发展世世代代永续进行。否则,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不再适合人类的生存,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模范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

5年前,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广州酝酿,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5年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科学发展观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本身也不断地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入点是学习,落脚点是实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今年上半年进行的思想解放学习讨论活动本质是基本一致的。解放思想,就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转变那些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观念,为科学发展扫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则是站在理论高度,更全面、准确地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把握实质、融会贯通,通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素质,真正用扎实的理论武装全党、指导行动。

学贵致用。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在学习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之后,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成了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让科学发展观落到科学发展的实处。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广州市制定了指导思想明确、目标清晰、重点突出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这个主题,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力争在广州科学发展、全省“首善之区”建设和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转变等方面取得进展。在前一段的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广州紧密联系城市发展实际,查摆出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等十大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与对策,许多政策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在接下来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州将通过更深入的学习调研、分析检查与整改落实,进一步查找妨碍科学发展的问题,细化解决问题的举措,努力在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等几个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与此同时,要能够用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来推进改革创新,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并着重突出惠及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抓


一是学习型机关建设。人大工作政治性、业务性都很强,光有敢想敢干的工作热情还不够,还要有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认真地、经常性地加强学习,学政治、学法律,吃透政策和法律精神,才能履行好职责。为了提高机关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区人大机关党委坚持抓读书活动,注重发挥机关中心学习组的作用,通过制订中心组学习计划,引导干部职工学政治、学法律法规、学人大业务、学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电子政务等知识。在学习方式上,坚持个人自学与专题辅导相结合、研读原文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专题调研与集中研讨相结合、专家授课与参观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座谈会、演讲会、报告会、党员组织生活会、中心组学习会、举办墙报、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观看电教片等方式进行,常委会领导精心选题,认真准备,轮流上阵为党员干部作专题学习辅导;各委室负责人按照学习计划分别主持中心组学习并辅导发言;干部登台演讲并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和学习心得。通过举办各种学习活动,机关党员、干部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浓厚,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二是服务型机关建设。人大机关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树立高效、为民、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区人大机关以“创新服务、促进发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主题活动为契机,通过领导点、群众帮、自己找,梳理出人大机关存在着机关建设力度不够,部分干部工作激情减退,自律不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区人大机关积极抓整章建制和机关规范化管理,从工作纪律、公文运行、文档管理、学习培训、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人大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机关干部勤奋务实,真抓实干,进一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百姓的贴心人,作风上的正派人,工作上的实干人,廉政建设的清白人,做万州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三是和谐型机关建设。区人大机关有办公室、各工作委员会等7个正处级部门,各部门工作比较独立,如果不加强沟通,则会出现各唱各的调、老不往来,更谈不上互相支持,因此坚持“一盘棋”思想,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形成工作合力尤为重要。为此,区人大在机关中大力提倡友谊和谅解,坚持委室主任联系会议制度,定期互通工作,同时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暖”人心,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聚”人心,进一步增强了构建和谐机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努力营造除了心齐气顺的,团结、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四是实干型机关建设。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必须汇聚全区人民的力量。区人大机关党委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去年3月,区人大机关党委与新田镇天德村党支部结为“城乡支部手拉手”的对子。为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通过城帮乡,城带乡,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共同进步,农村经济得发展,城市党员受教育,城乡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区人大机关真心帮、真诚扶、见实效。结对以来,组织40名农村党员参观了万州工业企业和城市新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感;“七一”组织开展了城乡党员共同参加的“党在我心中”朗诵比赛,城乡党员共庆党的生日,共同过了一个极有意义的组织生活;慰问了2名特困老党员;带领村负责人和重专大户到成渝两地实地参观了成都锦江区的“五朵金花”、温江区特色农家乐、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县农科村和锦江区彭镇的葡萄种植园,学习了先进的农业产业经营理念和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开展了“送知识、送温暖、听民声”活动,聘请专业人士向村民宣讲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党的惠农政策进行了解读;开展了村民们提出的生产生活情况的调研活动,送去了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脑和1000册图书,帮助该村公共服务中心完善功能,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对科学发展观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半个世纪以来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各项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从理论渊源上来看,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对它们的继承和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世界能源危机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和现代科技日益发展、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科学发展、永续发展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我党对当前形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论断,充分显示了我党准确判断和把握当前时局、积极稳妥、合理有序推进我国建设事业不断进步的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勇气和一贯传统。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历史赋予我党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形态。

通过近期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集中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践,我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归纳如下。

首先,从思想认识层面来说,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积极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纵观我国建国以来发展建设事业的成功经验,都和“发展”这一要义密切相关,“发展”也一直是我党历任领导人最关心的历史使命,从毛泽东主席对发展道理的哲学阐述到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平易论断,再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建立,无不体现了我党对发展任务及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作为我们个人,发展更是伴随我们的人生历程,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我们才能在处理各项事务时具有预见长远的意识,及时预见困难,掌握主动;只有用发展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我们才能认清形势,紧跟历史前进的步伐;只有用发展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的事业才能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应对各项挑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种坚定信念建立的基础来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层次的指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用正确的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还要将这种思想转变成实在的行动,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指出了行动的纲领和具体的措施。经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可靠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决心和信念,为我今后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进一步培养和完善指出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途径。

其次,从行动层面来说,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使我在做人和处事方面有了更多的感悟。

第一,就做人方面而言,一是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是我一贯的做人原则。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一贯传承的优良美德,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各种有悖于诚信理念的思想观念层出不穷,作为美德的诚信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滑,诚信理念的重建成为我们当前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建设中最为迫切的方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诚信理念应该成为我们坚持的美德之一,从大处讲我们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的事业,忠实于民族的事业,忠实于祖国的事业;从小处讲,我们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本。只有这样,我们这样才能更好地熔于人民群众之中,团结人民、领导人民、服务人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熔于革命队伍之中,团结同志、帮助同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创造出更好的工作业绩,推进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二是要做一个正直正派的人。正直正派同样是做人基本的美德,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共产主义,我们更应该将正直正派作为我们人格品质去格守和培养。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纠纷、民族矛盾、文化冲击甚至反动敌对势力活动不时抬头,只有保持正直正派的作风我们才能勇敢面对各种反对势力、敢于同各种反对势力作斗争,维护人民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只有保持正直正派的作风我们才能勇敢面对来自各种层面的压力和诱惑,培养自己、完善自己,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辜负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三是要做一个坚韧不拔的人。人生旅途风云莫测,事业道路上坎坷不平。一个能面对风云变幻、艰难险阻而勇往直前,为人民谋利益、为祖国谋富强、为民族谋兴旺的人,便可称得上坚韧不拔的人。要做这样的人,必须经受得起艰苦条件的锤炼,经受得起人生沉浮甚至生死考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有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努力奋斗甚至献身的觉悟和勇气,无论我们处在那个岗位,我们都要能够抛开名利的羁绊,多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事。四是要做一个开拓进取的人。开拓进取是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必然要求和推进力量,历史赋予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作为一民共产党员,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利用一切有利的机会,推进我们事业的发展,切不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更忌人云亦云、唯上唯书,不尊重客观实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总结和吸取各种经验教训,力争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更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工作,极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路子,力求把自己工作做实做好。

第二,在做事方面,一是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事坚决不办,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坚决不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协调和理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科学规划、统一协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二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民心向背是我们事业成败、为人立德的试金石。三是坚持改革的方向。我们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近二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并不表明我们的工作一切都到位了,我们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巩固,需要不断深入地改革下去。我们应该看到改革越深入越艰难,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总之,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使我更加坚定了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念,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变被动的参与为主动的参与,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创新思维模式、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用科学发展观指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科学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当前全市开展的“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主题教育活动,得到了全市上下的积极响应。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首先,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最后,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言,造成许多现实问题与矛盾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关键的一点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二、加强学习,不断增强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妇女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白党政所需、妇女群众所求,解决群众之所想、上级党委之所急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妇联干部,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学习科学、技术、技能,不仅从书本和媒体上获得知识信息,而且要向妇女群众学习,不断增强科学发展加快崛起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动员和带领全市广大妇女弘扬“四自”、“三创”精神,积极投身建设和谐淄博又好又快的伟大实践多作贡献,有所作为。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妇联的儿童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全市各级妇女组织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紧紧围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的活动。二是广泛开展各类捐资助学活动,不断优化未成年人受教育环境。立足九年义务教育,深化“春蕾计划”活动;拓展“春蕾计划”活动链条,帮助特困女生完成大学学业;赋予“春蕾计划”新内涵,对完成义务教育的“春蕾”女童实行技能培训。三是拓展工作领域,多形式关注特殊弱势群体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环境。四是整合资源,强化责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

总之,我将进一步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履行好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职责方面,活跃服务思维,转变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态度,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扎扎实实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本职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淄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是我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全党的统一安排,任何党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参加。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能作为一次运动,而应作为长期要坚持的行动,作为明确方向、提高觉悟的必要而坚持不懈。

一是要突出解决发展理念的问题。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转变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单纯追求gdp的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改变那种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不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单纯追求gdp的思维定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意识。在发展方式的选择上,应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二是要突出解决工作作风问题。科学发展观贯穿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是注重发展实效、讲求发展效益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形式主义的政绩观。应当看到,目前形式主义的政绩观在有的地方和部门还有相当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干工作的出发点不是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而是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进退,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强调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发展、推动发展、评价发展,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含糊地去改,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是要突出解决敢闯敢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的发展实践需要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和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树立锐意进取的思想作风,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实践。奋勇创新,自觉反对不求进取、得过且过,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断保持和增强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开拓进取、建功立业。

四是要突出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利益是影响和推动一切发展的直接动因,人们的奋斗都是同他们的利益直接相关的。传统的发展方式既形成了特定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形成了一定的利益格局和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者。这些既得利益个人、团体、部门或地区,曾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有的甚至做出重要贡献。但由于担心转变发展方式会损害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愿意继续推进改革,从而造成科学发展的许多重要决策、举措难以落实,日益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阻碍者,甚至是反对者。与此同时,由于“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方式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甚至是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单纯把经济增长作为谋发展的最终目的,忽视民生和社会公平等问题,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挫伤了人民群众支持改革的积极性。以上情况都说明,把传统发展模式转变到科学发展方式上来,必须突破当前利益格局的制约,既要限制少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又要扩大广大群众的利益,重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的利益格局和动力机制。

五是要突出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建立起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就难以完全落到实处。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制度创新以激发科学发展的活力,是推动科学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全院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院党组对此次活动的安排部署,目前为第一阶段即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我认真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论述,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法院纪检工作人员,必须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法院反腐倡廉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全党各项工作任务具有统领和指导作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来推动、来加强。通过近期学习,结合纪检组和监察室的工作职责谈几点体会。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以科学发展指导反腐倡廉工作

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和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上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转变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要紧密结合法院工作实际,调动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不断推陈出新,构建法院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使法院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加强监督检查,以对权力的规范制约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重点,针对腐败多发易发的领域和部位、权力运行中的漏洞和缺陷,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其次,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要学会辩证思维和统筹兼顾的方法,既注意对腐败结果的治理,又强化对源头的治理。更加自觉地处理好惩治与预防、治标与治本、廉政与勤政、政策与策略的关系。要学会战略思维和系统谋划的方法,从全局的、宏观的高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开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全面把握国际国内环境和形势发展变化,作出科学判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学会创新思维和深入实践的方法,适应世情、国情、区情、院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始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要坚持把法院反腐倡廉建设置于审判工作和法院改革发展中去认识,在参与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发展,把发展贯穿于法院反腐倡廉工作的全过程,努力做到围绕审判工作不偏离、促进法院改革发展不动摇,确保法院反腐倡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再次,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

在纪检监察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好《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任务,推动纪检监察和法院反腐倡廉工作走上科学运行和

发展的轨道,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是要从政治、思想、道德、作风等各方面加强党性修养,经受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各种风险考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

二是要在搞好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为法院改革发展大局服务的意识,并要善于服务、乐于服务、学会服务。

三是要始终保持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品质,身先士卒,躬身践行,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反复倡廉建设的坚强意志,谋划风清气正的政治品格,服务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使人民群众看见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要从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的高度,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法院反腐倡廉建设的各个方面,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

第四,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和反映问题的长效机制

前不久,中纪委书记贺国强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一定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由此看出,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几代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贺国强书记强调:必须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拓宽人民群众参与法院反腐倡廉的渠道,发挥人民群众在法院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和反映问题的长效机制。群众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力量。我们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对群众提供的线索或反映的问题要给予足够重视。因为群众往往是当事人或知情者,所提供的信息一般是有价值的、准确的,但有的群众和当事人有太多的顾虑,不肯面对面地进行指证,甚至不敢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对此,我们要采取相关措施,取得群众对纪检监察部门的信任,特别要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好群众,使其免遭报复,敢于举报。对于提供重大准确信息者给予奖励,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第2页

提高群众反映问题、提供线索的积极性。要依据群众提供的信息,顺藤摸瓜,一追到底。要立足本职,刹风整纪,惩恶扬善。

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法院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要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最近颁布的 “五个严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立案、审判、执行、诉讼费、执行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体现正确政绩观的量化考核和案件质量评查体系与考评制度,引领全院干警进一步公正执法,更好以为经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4月19日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